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1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是一句流傳千年,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的民間俗語。在今天讀了這篇叫做《木炭與沉香》的文章後,對這句話更有了進一步的感觸。

  這篇文章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的。它雖然篇幅不大,但意味深長,值得人們細細咀嚼。

  它主要是講一年輕人跋山涉水找到一種香木,把它運到市場賣,卻無人問津。可隔壁木炭總很快賣光。於是他把香木燒成木炭,結果很快一搶而空。年輕人高興地告訴父親,可父

  親卻說,年輕人燒成木炭的香木,是珍貴的沉香,只要切下一塊磨成粉屑,就比一車木炭要值錢。

  這個故事中的年輕人沒有好好把握住自己手中的“沉香”,急功近利,沉不住氣,把手

  中名貴的“沉香”當成低廉的“木炭”,白白喪失了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沉香”。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沉香”,但是,由於生活中的種種原因,有些人無法讓別人認可他手中的“沉香”,總會沉不住氣,消極沮喪,帶着“懷才不遇”的心態,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最終,碌碌無爲。

  由此,我又聯想到前幾年各大媒體大肆報道的一件事:某名牌大學高材生畢業後改行提刀賣豬肉的新鮮事。我覺得雖然職業不分貴賤,但作爲一位大學畢業生,應該把自己嚐到的知識用在更加適合的領域,不能因爲一時就業困難,沉不住氣,放棄自己的理想去賣豬肉。

  生活並不是一開始就如你所願,我們要守住自己手中的“沉香”,守住生命中的“沉香”。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2

  寒假裏,我讀了意大利着名兒童文學家科洛迪寫的這本《木偶奇遇記》。我覺得科洛迪很了不起。因爲他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做一箇懂禮貌、愛學習、關心他人的好孩子。

  我認識了許多書中的人物:有勇敢的木偶匹諾曹,經過仙女的指點變成了好孩子;有善良的仙女幫助匹諾曹改正錯誤;有可惡的小矮人車伕,他把孩子們帶到“玩具城”裏,把他們變成驢,最後把他們賣了賺錢;還有可憐的傑佩託。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木偶匹諾曹了,他的事情最多:他很調皮,不愛學習,經常逃學;他很愛撒謊,每次撒謊後,他的鼻子就會伸長,有一次一天他撒了好幾個謊,鼻子長得讓他不能動彈;他不愛關心別人。但最後他改掉了所有的壞毛病,成了一箇懂禮貌、愛學習、關心他人的好孩子。

  由此,我想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難免會犯各種錯誤。不光是我們,就算是名人,他們也曾經犯過錯,華盛頓小時候就把他父親種的樹給砍掉了,但是他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所以我們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能及時改正就行。

  上學期由於我不遵守紀律,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學習不主動,導致學的東西不紮實,學習退步,考試成績不理想,從一箇優秀生成了一箇中等生。我一定要學習木偶匹諾曹努力改掉壞習慣,做一箇聽話、誠實、愛學習、受老師喜歡的好孩子。

  《木偶奇遇記》真是一本好書,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從中受到了啓發。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3

  魯迅的《一件小事》是一篇很短的小說,主要情節是:在一箇颳着西北風的冬天,“我”坐着人力車出門去。當人力車伕正在大道上奔跑時,車把帶倒了一箇從道旁橫截過來的衣着破爛的老婦人。當時“我”看到老婦人並沒有碰傷,而且也沒有別人看見,就想叫車伕快些走開。可是車伕卻立即放下車子,攙起老婦人,併到巡警分駐所去承擔責任。這時,“我”突然覺得車伕那“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來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地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來。”

  這一篇小說,使我產生了許多聯想。我首先想到,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經過無數先烈的流血犧牲,革命終於取得了勝利。像《一件小事》中所描寫的在北風呼嘯中還得頂風冒寒拉人的車伕和頭髮花白、衣服破爛的老婦人那樣的勞動人民,也早翻身過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仍應該像魯迅那樣,關心人民,熱愛人民,和羣衆打成一片,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如果一事當前,先爲自己着想,不顧人民羣衆的利益,那實在是有愧於革命先輩的英勇鬥爭和流血犧牲。

  從《一件小事》中我還想到自我批評的重要。我們要虛心聽取老師、同學們提出的意見,要勇於承認並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如果一箇人只滿足於自己取得的一點點成績,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也不願意進行自我批評,固步自封,驕傲自大,那是很危險的。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聖者,只有那些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經常進行自我批評的人,才能夠進步。先魯迅這樣偉大的人物都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己,檢查自己,我們就更應該這樣做了。我們要學習魯迅嚴於自我批評的精神,像《小學生守則》所要求的那樣,“誠實勇敢,不說謊話,知錯就改”,從小做一箇勇於自我批評的人。

  魯迅的名字早就印在我的心中了,但我認真地獨立地閱讀魯迅的作品還是第一次。雖然讀的是一篇很短很短的《一件小事》,但魯迅那種熱愛人民、嚴於自我批評的精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並將永遠地銘刻在我的心中,成爲鼓舞我前進的動力。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4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近幾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書——《稻草人》,合上書本,我意猶未盡。

  《稻草人》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種子”、“祥哥的胡琴”、“將來做什麼”、“月娘孃的親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一粒種子”和“稻草人”。

  “一粒種子”講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種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顆種子,這顆種子非常珍貴。國王得到了,非常開心,把它當成寶貝似的供養,等待奇蹟的出現,但最終失敗了,只好不耐煩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驕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創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蹟,只好無奈地拋到別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種子種起來,用最好的肥料照顧它,盼呀盼呀,最後又沒戲了,就往街上一丟;又被一位軍人拿到了,同樣也用以上幾位的方式供養,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終還是沒能養成,於是,他馬上用力一扔,種子坐了快速飛機,直往麥田;最後,被一位年輕的農夫拿起來,農夫種下種子,任其自然成長,終於,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大樹發出的濃郁香味,讓人們臉上綻放出和平的微笑。

  讀完這篇,我覺得其實,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律,要是違背了這種規律,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應。就好比種子,種子的成長也需要適合它的環境和適合它的人選。文中的國王、富翁、商人、軍人就因爲不懂得這種規律,所以沒有把種子養大。同時,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現在許多溺愛子女的父母,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一樣供養,不愁喫,不愁穿,不需勞動……我想:溫室裏長大的花朵都不會強大,何況是人呢?他們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拋棄的種子,永遠也長不大。就像那最後長成參天大樹的種子一樣,只有經歷過風雨,纔會茁壯的成長。

  “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一箇草人。插在莊稼地裏,用來驅趕叼稻子的麻雀。他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在一箇漆黑的夜晚,稻草人親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傷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箇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兒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只能看見五步只內的事物,靠種稻田養活自己。每年莊稼都鬧災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來了風調雨順,稻子卻被蟲子吃了個精光。稻草人非常着急,怕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傷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撲上去趕走蟲子,但是卻一動也不能動。

  一名漁婦坐着一艘小船,帶着一箇大約三四歲的孩子捕魚,想給生病的孩子熬魚粥喝。孩子口渴了,漁婦就用碗從河裏舀起一碗河水灌進孩子嘴裏。孩子咳嗽得更厲害,只剩下喘氣,後來就沒聲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漁婦也沒有空閒和時間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腸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看到這一幕。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給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心裏雖然很悲痛,但是他沒法動,就只能一面嘆氣一面哭,像樹木一樣定在泥土裏,連半步也不能動。

  另一位婦女更傷心。因爲孩子死了,丈夫賭錢把家產全都給敗光了,就連她也要被丈夫賣掉。心裏別提有多難過了。她來到這河岸要投河自盡。稻草人可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這位婦女,阻止她尋死。但是它辦不到,因爲它連半步也不能動。它恨自己,認爲見死不救是自己這一生最大的罪孽!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爲了撲滅主人的仇敵——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傷心極了;爲了能讓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寧可自己燒爲灰燼;爲了挽救那名悲傷婦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樣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間。

  從這本書中,我確實收穫了許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學習生活的態度,有生活的常識……是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不會放過任何一箇可以讀書學習的機會!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5

  假期裏,我讀了《香草不是笨小孩》這本書,書中講的是一箇叫香草的女孩的故事。從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入迷地讀了一遍又一遍。

  香草是一箇和普通女孩不一樣的孩子,她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她相信動物們可以聽懂她的話,所以她經常自言自語地跟小鳥打招呼,跟蚱蜢交談。香草見到什麼東西都很好奇,喜歡仔細觀察,比如她鑽到草叢裏去觀察過蚱蜢,發現粉色的蚱蜢喜歡花朵,綠色的蚱蜢喜歡青草。晚上她把蜻蜓放在自己的蚊帳裏,欣賞蜻蜓怎麼飛,還發現蜻蜓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慢性子。讀到這兒,我想起自己也有這樣的事例,去日照的時候,我讓蝴蝶停在手背上,觀察她們翅膀上的花色。我覺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

  香草是個愛幻想的孩子,她從來沒看到過大海。一次,香草的爸爸需要坐船到海的那邊去。所以在爸爸出發前,她就幻想大海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氣味的。爸爸走後,香草感覺思念爸爸時,就把爸爸的大牀當成海船,和弟弟學着魚的樣子在“海里”遊着,來表示對爸爸的思念。我也愛幻想,在春天開滿小花的草地上,我幻想自己是一位小仙女,揮動魔棒把大地變得更美麗;在清澈的泉水邊,我幻想自己是一條活潑的小金魚,在泉水中歡快地遊玩。幻想讓我的生活更美好!

  其實,我感覺香草並不笨,她只是和別的女孩不太一樣,她是一箇愛幻想、愛觀察的聰明女孩。她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敢於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喜歡這樣的女孩!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6

  故事的主人公香草是一箇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她有着一箇幸福的家庭,裏面有愛她的爸爸媽媽、愛調皮搗蛋的弟弟、還有總是說她是個笨小孩的麥阿姨。

  香草總是能發現很多“稀奇古怪”的事。她能在小花園裏找到一隻身穿粉紅大衣的螞蚱;她能找出每一隻蜻蜓的不同點;她能看到向日葵跳舞的樣子;她能從每一場雨裏聽到不同的歌曲。香草十分有膽量,就算有一隻蜘蛛在她眼前,她也能溫和的和它打招呼、聊天。可是,歸根究底,香草也不過只是個小女孩罷了,她也會幻想自己是個美麗的小公主,生活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等待着王子的到來。這不,她和小夥伴對對就一起來動手建造宮殿了。可最後,不但香草家被水淹了,就連香草也被爸爸冠了個搗蛋公主的名號。

  香草家曾經來過一箇不速之客–一隻渾身雪白,只有尾巴梢上有一抹黃色的貓。香草給它取了個名,叫甜心。它好像特別喜歡香草家,它喜歡和香草家的每一個人混在一起,一起買菜、一起讀書、一起散步、看月亮……所有人都把甜心當做了自己的家人。可是突然有一天,它的主人來到了香草家,把甜心帶走了。臨別之時,香草把用手絹做的花老鼠送給了甜心,可那隻承載着香草對甜心的思唸的花老鼠,卻掉在了地上。當天晚上,香草把大門敞開着,她要等甜心回來找那隻花老鼠。誰也沒有阻止。

  其實,香草只是一箇再平凡不過的小女孩罷了,可她的身上卻依舊有着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比如:香草敏銳的觀察力。她能把每一隻蜻蜓區分開來,找到它們的特點。這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是天方夜譚吧,我們又有誰在看到蜻蜓的時候去仔仔細細地觀察過它們呢?

  其實,香草並不笨,只是有些東西她還沒有理解而已。人一生總要犯幾次笨,至少,沒有人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吧。就好像香草一樣,隨着時間的推移,香草懂的東西一定也會越來越多,多到,麥阿姨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叫她笨小孩了。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7

  讀了王財貴教授的中華傳統文化,讓我深受教育,他經典的演講升入人心,開始重新反省自己到底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多少。

  王財貴教授其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應該從小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不要做文化的侏儒,是啊,在當今這個社會有多少人知道學會感恩和孝道,知道感恩的真正含義,知道怎樣生活才道德,怎麼樣做人纔不會失去尊嚴。現在的我爲人母親了真正體會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熟話說”養女才知父母恩“真是一點都不假。弟子規 ,我們可以發現首孝悌是當頭第一篇,“百行之首,以孝爲先”。就是告訴大家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着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準則,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於不會,不願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藉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爲,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爲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百行之首,以孝爲先。讓我們好好孝敬我們的父母吧!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8

  《窗邊的小豆豆》寫的是一箇因淘氣而退學的女孩來到巴學園,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這本書裏有《第一次來車站》、《窗邊的小豆豆》、《新學校》、《我喜歡!》、《校長先生》、《盒飯》、《從今天開始上學》······等61個有趣的故事,。

  其中我最令我嚮往的是《山的味道 海的味道》。巴學園的小林校長,讓每個小朋友中午的盒飯都帶上山裏和海里的東西做成的食物;讓一箇小朋友上來講一箇故事,鍛鍊口才能力,教給大家知識,也創造了“喫飯歌”。小林先生是一名和藹可親的校長,也是一名見多識廣幽默風趣並善解人意的大朋友。

  另外校長再給“巴學園”取名時也是費盡心思。正如小豆豆第一天來學校問媽媽:“什麼是‘巴’?”巴學園的‘巴’,指的是一黑一白的‘巴’型圖案組成的徽記,這代表校長先生的心願就是孩子們能夠在身體和心靈兩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校長一直在考慮的問題是,怎樣才能使孩子們與身俱來的素質不被周圍的大人所傷害,讓難得的素質以發揚光大。他經常會感嘆道:“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

  有一次校長看見小豆豆,在掏糞池裏掉下的錢包,他不像大多數人一樣上去勸阻,也不像少數人一樣上去幫助,而是像對待成人一樣的說:“幹完了放回原處。”這充分的體現了校長對孩子們的充分信任。

  這本書中,二戰時期的日本資源缺乏而孩子們天真無邪,不知發生什麼事情的表現無不讓人感到心痛,也襯托出小林校長的優秀品質。

小學生讀後感1000字 篇9

  一箇城裏姑娘——葵花,因爲一些事情,她從小沒了媽媽,爸爸也在她的生活中永遠消失。

  一箇鄉下男孩——青銅,一場那個大火奪取了他銅鈴般的聲音,使他成爲一箇孤獨啞巴的孩子。

  這倆個孩子本像兩條平行線,互不相接,但命運使他們成爲了兄妹。

  這倆個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非常樸實純美,沒有半點色彩的渲染,但會使你的心怦然一震!小小年紀的葵花與爸爸去到了樸實村莊——大麥地,認識了青銅。一箇不小心,使葵花失去爸爸,成爲了青銅家的一份子,青銅的妹妹。這是青銅分外興奮,無微不至地呵護這個妹妹:放棄上學夢,將機會留給葵花;在寒冬賣掉自己唯一的蘆花鞋,只爲給葵花照張相;爲了使妹妹不受責罰,代替妹妹受過……在這天災人禍的日子中,他們一家樂觀面對,不管經歷再大的風雨,葵花還是他們的掌上明珠!可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殘酷地將葵花“扔”回了那座大城市。失去妹妹的青銅似乎忘記自己是啞巴,仰天大叫,竟叫出了“葵花!”是所有人的心都頗爲震撼!

  看完這本《青銅葵花》,我被青銅對葵花的那種純情而感動,他爲葵花的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我們現在無法辦到的。他愛這個妹妹,爲她遮風擋雨,赴湯蹈火!當這位妹妹離開他時,他是那麼的悲痛欲絕,當思念使他再次發出他聲音,那一句“葵花!“讓我們的心都感化了,把我的淚水也催出了……

  這是一箇多麼讓人感動的故事,這個男孩與這個女孩之間純粹感情,令我們懷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