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見證錚錚誓言
入黨誓詞:黨旗見證錚錚誓言
(紅旗飄飄)黨旗見證錚錚誓言——記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的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
這是一面面挺立飄揚的旗幟——廢墟旁,瓦礫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汶川大地震災區的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奮勇抗爭,不屈不撓,鑄造了一箇又一箇拯救生命、恢復重建的壯舉;
這是一股股強大無比的力量——嶄新的城池,漂亮的村莊,在三年災後重建中,廣大黨員幹部團結帶領災區羣衆,衆志成城,艱苦奮鬥,在全國人民支持下,建起了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村莊、工廠、學校……
黨旗見證,誓言錚錚。
彈指三年,災區已“滄海桑田”。在這背後,廣大黨員幹部默默無聞的奉獻,書寫着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
一箇基層黨組織就是一箇戰鬥堡壘,是災區人民羣衆的主心骨
震中所在地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地震幾乎摧毀了一切。鎮黨委書記受重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人大副主席及9名政府幹部失蹤,多名政府幹部親人罹難……
災難面前,黨委是震不垮的堡壘;關鍵時刻,黨員是羣衆的主心骨。
震後第一時間,鎮黨委組織全鎮黨員,緊急成立了搜救搶險、安置、醫療等工作組,迅速展開救援,成功救出被困人員500餘人,救治傷員1000餘名。
41歲的副鎮長吳擁軍負責重建協調和保障工作,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工地上奔波。地震中,他失去了父親、大姐和已上中學的兒子。每當思念親人的時候,吳擁軍總是盯着那處掩埋家人的廢墟默唸片刻,悄悄抹去眼角淚水,繼續埋頭苦幹。
整個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期間,全鎮黨員幹部始終堅持戰鬥在第一線,用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在羣衆心裏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在援建方和映秀鎮黨委的頑強拼搏下,2019年8月,一箇藏羌特色鮮明的世界級旅遊小鎮從廢墟上崛起,一箇集現代化、公園化、民族化於一體的新城已經誕生。
在地震災區的特殊戰場上,一箇支部就是一箇核心,一箇組織就是一箇標杆,一箇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廣大黨員幹部用自己的汗水、鮮血甚至生命,踐行着入黨誓言,詮釋着“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理念。
嚴防次生災害,不能再讓災區羣衆的安全受到威脅,這是各地基層黨組織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
作爲山區鄉鎮,德陽市綿竹清平鄉黨委在震後狠抓地質災害地段隱患排查和制定修正防災避險應急預案工作,併成立了應急災害指揮聯動體系。
2019年8月13日夜,地震次生災害——特大泥石流突襲清平鄉。清平鄉黨委立即啓動應急預案,共緊急轉移5400餘名羣衆。由於事先預警、事前警示和有序轉移,這場3倍於舟曲泥石流流量的特大災害中,損失被降到了最低,創造了被譽爲“清平經驗”的搶險奇蹟。
科學重建,是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廣大基層黨支部和黨員遵循的核心理念。
汶川縣漩口鎮震源新村,離“5·12”地震震源點僅1公里。在這裏,一座座整齊統一的藏羌新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整潔的青石板街道修葺一新,健身場所、停車場、自來水入戶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走進震源新村黨總支辦公室,牆上掛着“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先進單位”的獎狀和“三百工程”的成果圖片。災後重建帶來的鉅變記載着新村人的輝煌和成就。新村人感觸頗深,但說得最多的還是“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有了先進的黨總支部纔有了先進的震源新村”。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