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覈工作彙報(通用6篇)
績效考覈工作彙報 篇1
政府績效考評工作對保障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行政執行力有着重要作用。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第八考覈小組已圓滿完成考覈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小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第八考覈小組一行先後對省審計廳、省財政廳、省廣電局和省體育局進行了績效考評。本次考評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領導重視,把績效考評工作作爲效能建設的重要抓手。各被考評單位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把績效考評工作當作加強執行力建設、推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對該項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保證了考評工作的穩步推進。各單位都成立了績效考評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健全了落實工作的機制。在考覈過程中,省審計廳、省體育局主要領導親自出席考評會並向考覈組彙報,省財政廳、省廣電局主要領導因爲參加省裏重要會議不能出席彙報會,也專門抽空會見考覈組一行,充分反映了對考評工作的重視。
二是實事求是,自查工作紮實有效。各考評單位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按照《關於開展20xx年度省政府部門績效考評工作方案》、《對省政府部門開展20xx年度績效考覈評估工作方案》以及《關於印發20xx年度省政府績效考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對照本部門的績效考評工作方案認真開展了自查,全面掌握本部門績效評估指標特別是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和重點項目的進展情況,形成了自查報告和自我評價表。
三是保障到位,迎評工作準備充分。各被考評單位在材料、人員、場地等方面做了精心準備和安排,提供的材料真實可靠,安排相關人員解疑答惑,各項基礎工作紮實有序,確保了考評工作的順利高效完成。
二、幾點建議
政府績效考評工作在我省尚屬“新鮮事物”,需要不斷總結經驗,認真探索考覈方法和路徑,不斷完善政府績效考評制度。
一是鑑於各廳局工作性質不一致,20xx年度各單位的考覈方案有的.過於繁瑣、有的又過於籠統,建議省政府在總結本次考評經驗的基礎上,出臺內容相對統一的方案文本,考評方案要儘可能予以量化、要有可比性。
二是建議省考覈辦對考覈評分依據制定統一的規範,特別是對加分、扣分的原則予以明確,增強考評工作的可操作性,比如個人、內設處室以及下屬單位的獎項是否作爲加分依據?
三是建議制定統一格式的考評評分文本,這樣便於省考評辦整理彙總;
四是考評工作要從單一的考、評,向多功能、全過程績效管理轉變。綜合考評既要重視考評結果,更關心考評對象工作的改進、羣衆反映問題的解決、機關效能的提升和社會公衆對政府績效的滿意度。
績效考覈工作彙報 篇2
對照調研時的指示要求,在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我鎮積極創建“黨建強村”先鋒鎮,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爲重點,助推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一、突出政治功能,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一是對班子選用再優化再提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選優配強是基礎、嚴格管理是關鍵、發揮作用是目的。對班子進行再優化。紮實開展村黨組織屆中回訪研判工作,採取聽(與現任名班子成員一對一談心談話,同名離任村幹部和村民代表談話,與名老黨員、流動黨員交流等,聽工作開展情況,聽羣衆口碑)、看(實地走訪個現場,看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看羣衆工作成效)、比(開展個測評,比班子綜合實力,比村黨組織書記工作實績)的方式,找出黨組織班子和黨組織書記存在問題條,對名村黨組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查看織書記、名村專職幹部進行了約談,對名村專職幹部進行了調整。對班子進行再提升。組織村幹部到區村等地學習,進一步推動思想解放,樹立敢想敢幹敢試的思想認識。組織全鎮名村黨組織書記和名專職幹部參加市、區兩級調訓或專題培訓。今年月、月,鎮黨委將舉辦兩個培訓班,一箇班對村“兩委”成員、專職幹部、本土人才,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對重慶立足“兩點”、建設“兩地”、實現“兩高”的要求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爲民服務意識;一箇班則針對村民小組長,圍繞羣衆工作方法開展培訓,提高其組織、動員、宣傳羣衆的能力。
二是對集體經濟再謀劃再探索。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河中村已成爲全區唯一、全市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之一,全鎮個村均成爲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區級試點。爲提高發展質量,區委組織部爲河中村配備了名產業助手,鎮黨委爲其餘個村(社區)也各配備了名產業助手,協助村裏做好思路謀劃、資產盤活、資源開發、村企共建、專業合作建設等工作。河中村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村“三變”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對清理出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固定資產、集體資金、無形資源、其他資源等 6 個方面的資源進行初步估算,量化爲固定資產萬元,其中部分資源已經變爲資產且產生了效益。該村利用廢棄養殖場引入公司建成拓展訓練基地 1 個,村集體經濟在項目投資中佔比%;利用閒置的村小校舍,引進了一家手袋加工廠,村集體每年收取租金元;將遊客接待中心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實行整合,將舊的村便民服務中心出租後每年可收取租金萬元。對改革中遇到的土地面積證實不符問題、五保戶的土地問題,以及農機補貼等問題,鎮黨委於月曰專題向農委、民政等部門作了反映。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區兩級對土地確權的要求,紮實做好農村土地確權及頒證工作。
三是對服務體系再整合再完善。構建科學合理、高效便民的服務體系,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以“黨建強村”先鋒鎮創建爲契機,對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進行改造升級。目前已完成改造升級個,正在改造升級個,進一步提高村務公開規範
性。結合農民需求,整合鎮、村兩級服務中心的資源,設立綜合代辦窗口,結合黨政“移動辦公”,把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增強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識”,依託“院壩通報會”“愛回家”羣團服務隊等平臺,有序引導農民投身鄉村治理。探索建立村級理事會,將農村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退伍軍人、老模範等聚集起來,鼓勵他們在村級自治、法治與德治等工作中貢獻餘熱。
二、突出示範帶動,切實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一是嚴把入口關,永葆先進性。農村黨員活躍在基層,和農民朝夕相處,是農民身邊的榜樣。爲此,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嚴把入口關、嚴格發展程序,讓每一名發展的黨員都能經得起檢驗、經得住考驗、作得了表率。有針對性地把村裏德高望重的羣衆、發展產業的能人、脫貧致富的典型以及在其他領域的先進分子吸收到農村黨組織中,切實打造一支振興農村的生力軍。未來 3 年,全鎮將在 4 個村至少發展 9 名黨員,確保每個村黨支部每 2 年至少發展 1 名黨員。
二是提振精氣神,主動亮身份。強化對農村黨員的`教育培養,依託主題黨日、黨員“百分百工程”、“我是黨員請您監督”等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員教育活動,使農村黨員在政治理論、道德修養、創業致富、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走在前列。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精神文明”的模式探索農村黨員志願服務的機制,讓其在鄉風文明行動中亮身份、敢擔當,切實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三是精心搭平臺,影響“一片人”。以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黨員公開承諾爲載體,組織黨員爲羣衆開展個性化、公益性服務。發揮農村黨員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讓黨員致富能手與貧困戶結對聯繫,提供信息、技術、物資、銷售等方面的服務。發揮農村黨員在鄉村治理方面的作用,爲農村黨員劃設責任區、包乾區,當好信息員、調解員,幫助做好思想工作、解決有關問題,促進鄉村和諧。
三、突出培養引進,切實發揮人才隊伍第一支撐作用
一是加大培養力度。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力度。注重從本土人才、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青年中發展黨員,培養村級後備幹部,每個村常年保持至名後備幹部。探索設立“農村黨員創業帶富”互助項目,鼓勵和支持黨員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每個村都有名以上黨員致富帶頭人,每個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至少結對幫扶 1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迅速落實文容部長指示精神,依託個龍頭農業專業合作社,承辦全市農村黨員農機操作技能示範培訓班。
二是加大引進力度。區委組織部正在制定《鄉村人才振興十四條》,爲我鎮“回引”鄉村人才指明瞭方向。下一步,我們將以壯大集體經濟、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爲支撐平臺,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回引”一批眼界寬、思路活、資源廣、有一定資本的外出務工緻富能人回村任職。探索建立能夠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鼓勵和倡導社會力量投身鄉村建設,真正讓農村這片土地走向富裕、走向美好、走向振興。
績效考覈工作彙報 篇3
村位於 縣 鎮集鎮中心,距縣城 X 公里,距 國道 X公里,轄 X 個村民小組,X 戶,X 人,現有耕地 X 畝、山林 X 畝。X 縣 X 鎮 X 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以《X 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入實施的意見》《X 縣 20xx 年鄉村振興工作要點》和《關於開展鄉村振興戰略試點的通知》文件精神爲指導,結合本地實際,高標準打造工作規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奮力描繪美麗鄉村新藍圖。該村先後被評爲省級“文明村”、“衛生村”、“綠色村莊”,市級“五好村級黨組織”、“生態示範村”,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清潔示範村”、“平安創建工作先進集體”等。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標準規劃起步。
鎮黨委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和試點村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鄉村振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同時聘請 有限公司,制定了《 村鄉村振興三年規劃(20__-20__ 年)》,結合村情實際,建立了項目清單,分年度規劃實施項目 X 個,目前已完成 X 個項目。通過推進鄉村振興,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主導產業不斷壯大,村域環境乾淨整潔,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全面提升。
二、推進項目實施,提升基礎設施。
20__-20__ 年重點規劃項目共計 X 個,計劃總投資 X 萬元,目前已投資 X 萬元,完成河道景觀打造提升、遊客服務中心建設、 主題公園建設、農家樂民宿、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污水處理站、旅遊廁所、停車場、信息標
牌導視系統、職業農民培訓等 X 個主要項目,涵蓋旅遊產業、文化產業、人才振興等重要方面,村域基礎設施大幅提升。
三、堅持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興旺。
堅持高標準抓規劃,圍繞主題抓配套,突出特色抓產業,圍繞“四養一林一旅遊”,採取黨建引領、扶貧社運營、農戶參與的模式,建成 X 萬食用菌基地 1個,發展食用菌 X 餘萬筒,改造高產板栗林 X 畝,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先後打造建成融觀光、娛樂、休閒與體驗爲一體的 稻草人主題公園 X 處、 板栗採摘園 X 個、草莓採摘項目 X 個,推出 客棧、 客棧、 小院、 等一批特色民宿及農家樂,逐漸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度,累計接待遊客 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 萬餘元。
四、優化村莊環境,促進生態宜居。
結合“主題黨日+”“三有三亮兩評議”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作用。紮實開展“廁所革命”,全村衛生廁所使用率達 100%,垃圾分類回收試點先行,以實際行動帶動農戶向“髒、亂、差”宣戰。同時,圍繞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組織實施了花開萬家·庭院美化工程,紮實開展無職黨員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聯繫崗、“清潔衛生家庭”、“美在農家”、“最美養花人”等評比創建活動。制定《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美麗鄉村》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並組建了環境維護督促隊,落實了保潔人員。打造示範點 X 個,新建花草門— 環境整治帶 X 公里,安裝路燈 X 餘盞,硬化通戶道路 X 公里,村容村貌大爲改觀。
五、提升羣衆素質,促進鄉風文明。
堅持以德治爲根本,注重先進道德文化引導,用先進的文化潤澤和引領村民道德建設。
堅持每個月舉辦道德講壇,讓身邊好人、先進典型、道德模範走進“道德講壇”,講述一件件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凡人故事,春風化雨般感染和激勵更多的人見賢思齊,擇善而從。深入開展“爭做旅遊形象大使”“尋找最美家庭”“曬被子亮孝心”“衛生清潔家庭”“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和“家風家訓掛牌”等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先進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表彰、獎勵,激發廣大羣衆恪守孝行道義,弘揚家庭美德,遵守社會公德,引領鄉風文明。依託扶貧社,紮實開展“德美屋”道德積分評議,在《 村紅九條村規民約》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孝、善、誠、勤、儉、美”六大項評比標準,採取物質獎勵的形式,爲全村農戶建立了道德誠信評價體系,以評立德、以規促德,不僅營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而且有效激發了羣衆的內生動力。
六、打牢基層基礎,促進治理有效。
堅持以自治爲基礎,把羣衆動員組織起來,引導羣衆主動參與村級公共事務,使其成爲鄉村治理的參與者、公共事務的推動者、集體利益的共享者。針對農村基層矛盾多、羣衆利益訴求多、教育手段方式單一等問題,創新推出“院壩說事會”羣衆工作法,搭建了羣衆問事、評事、黨員幹部理事辦事的協商對話平臺,形成了“有事敞開說,有事大家議,有事馬上辦,好壞大家評”的制度體系。結合村情實際,通過廣泛走訪徵求意見建議,召開村組幹部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修改完善形成了《 村“紅九條”村規民約》,規定了九條不可觸碰的“紅線”,細化了約束機制,並強化村規民約執行,形成了“我制定、我遵守、我執行、我監督”的濃厚氛圍。同時,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有效廢除了陳規陋習,推進了移風易俗,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行“陽光村務”,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對羣衆關心的惠民政策落實、村集體土地租用、水費和垃圾費收繳支出等事項及時在村務公開欄和各村民小組公開公示,接受羣衆的監督、舉報,給羣衆一箇明白,還幹部一箇清白。同時對涉及農民利益、羣衆關注的村級重大事項,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實行公開透明操作。
七、增強民生福祉,促進生活富裕。
近年來,新建村級活動場所 X 處,村衛生室 X 處,鄉村大舞臺 X 處,小廣場 X 處,安裝健身器材 X 套,全村羣衆生活指數明顯提高。扶貧社積累達 X 萬餘元,向股民分紅 X 元,羣衆在扶貧社務工收入累計達 X 萬餘元,貧困戶戶均增收 X 元,吸引了 X 餘名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多方面推動民生實事,把脫貧攻堅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落實好產業發展、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改造提升、醫療教育等政策落實,引導貧困戶融入產業鏈,帶入大發展,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績效考覈工作彙報 篇4
鎮 村“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情況自查報告 今年以來, 鎮 村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深入開展農村“三大革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實效。對照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考覈指標,認真開展自查自評,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組織建設全面加強。強化基層黨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引領示範村建設、引領村民增收致富。一是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固定活動日、學習強國 APP、甘肅黨建 APP、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各項制度,選派黨員幹部到基層黨組織擔任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 1 名,推動黨員日常學習教育管理常態化。二是緊緊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風文明、脫貧攻堅”等全年重點工作,鼓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守初心、擔使命”上作表率,創新完善基層黨組織活動載體和運行機制,爭創了 村“鄉村振興紅旗村”。三是探索實施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帶富發展模式,與文德蘭蘭花產業園洽談對接,組織周邊羣衆和貧困戶20 餘人在基地務工,基地負責對務工羣衆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使羣衆變產業工人實現穩定增收。
(二)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堅持政策引領、因地制宜、農民自願
的原則,探索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全村現有耕地 8242 畝,完成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4 個,經營面積 1620 畝。一是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持續優化“3+1”產業格局,大力發展以規模化種植、集中化畜禽養殖、組織化勞務輸轉三大傳統優勢產業,全村現有牛羊存欄量達到 0.38 萬隻;培育發展特色林果 200餘畝;板藍根種植 560 畝;制種玉米 680 畝、制種蘿蔔 200 畝。同時,開展各類農業實用技術人員培訓5場次,培養10名農業致富帶頭人,探索“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領 100 餘人增收致富。二是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市委組織部投資 7 萬元於民樂縣開源種植家庭農場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 50 萬元項目資金委託縣委組織部入股華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 8%保底分紅收益,每年獲取 4 萬元集體經濟穩定收入;將 5 萬元項目資金入股超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 8%保底分紅收益,每年獲取 0.4 萬元集體經濟穩定收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23 萬元入股張掖超越發展農業有限公司,按8%獲得入股分紅 1.84 萬元。三是專業合作社運行日益規範。全村目前有各類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17家,其中運營規範農民合作社2家,運營較規範農民合作社 2 家,運營一般農民合作社 13 家。四是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村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氣候、交通便利等優勢資源,以提檔升級果色花香最美 227 線爲重點,不斷創新發展“山水田園”休閒旅遊觀光產業,通過主營萬壽菊、馬鞭草、百合花、一串紅等田園花卉,帶動本村 50 餘戶特色產品銷售,增加羣衆收入,從而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五是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結合 村風
貌改造工作,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周邊羣衆發展庭院經濟,使 337 戶農戶後院變花園、果園、菜園,促使農民增收致富。
(三)生態宜居顯著改善。緊緊圍繞推進實施鄉村振興實施戰略,加快補齊本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村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大力推進“垃圾革命”。按照縣鎮“六改”“四清”行動工作要求,通過鎮村組三級幹部聯動,發動農戶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共清理殘垣斷壁 1230 米、拆除空置房 13戶、整治環境衛生問題點 13 處、清理“三堆”78 處、清理垃圾 134噸、回收廢舊農膜 56 噸,全村環境面貌得到持續改善。二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堅持政策扶持與農戶自籌相結合的原則,遵循科學規劃、因戶制宜、合理預算、羣衆參與的風貌改造思路。投資 1172萬元,對 377 戶農村住宅開展風貌改造,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三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按照“分類推進、穩步實施”的原則,採取“政府投資、羣衆共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因戶制宜、調查摸排、一戶一冊、建檔立卡整村推進農村改廁革命。全村新建公廁 1 座,新建三格化糞池水衝式戶廁 241 座。四是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堅持把綠化美化作爲改善人居生活環境的首要工作,以村組主幹道、居民點和農戶門前爲重點,採取公共地段統一提供苗木,提升村莊綠化檔次和水平。現已栽植果樹 1480 棵,景觀樹 1200 棵,鋪設人行道 4.2 公里,拓寬硬化路 4.5 公里,重新罩面 0.8 公里。五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村黨支部、村委會把調動羣衆參與作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通過召
開羣衆會議,落實鎮村組幹部包村包片包農戶“三包”責任制,健全垃圾“戶收、組集、村管、鎮運”的回收轉運機制,堅持環境衛生星級查評制度,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管約束作用。
(四)文明鄉風浸潤人心。一是完善村級文化設施建設,打造村級體育活動室配齊體育器材,推進村民健身常態化。二是抓好精神文明創建,廣泛開展曬家風、講家風,傳家規以及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文明創建活動推進農民道德素質大提升,以家風帶作風、促社風、樹新風,引導村民“明理知恥、崇德向善”。三是開展先進典型模範榜樣評選活動,利用“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讓鄉賢道德模範、創業代表走上講堂,“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完善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矛盾調處、紅白理事、“巾幗”家美等自治組織,大力倡導文明理事,實現民主治理。四是開展鄉村移風易俗。宣傳張貼《移風易俗倡議書》100 餘份,簽訂黨員幹部移風易俗承諾書 63 份,製作文化牆 8 副,1819 平方米。
(五)人才助力產業升級。充分發揮人纔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帶動鄉村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以人才引進爲先行,激發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活力。大力培育農村實用人才。深入推進“10萬農民工技能大培訓”,依託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基地,配合有關部門,按照“培訓—實訓—就業”方式,開展多類型多層次技能培訓,充分利用集中教育、專題講座、實地觀摩、現場指導等活動,進行各類技術技能培訓,爲農戶提供最直接、最直觀的現身教育。目前已舉辦中藥材種植、櫻桃(早酥梨)栽培、馬鈴薯栽培等各類培訓班 10
場次 200 人次,培養致富帶頭人 10 餘戶,家庭加工戶 5 戶,向種養產業、建築行業輸送勞動力 120 人次。
二、存在的不足
我村鄉村振興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鄉村振興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農業產業項目建設中,由於農戶對新時代新政策、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瞭解貧乏,當地“土專家”“ 田秀才”力量薄弱,致使農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二是在環境整治工作中,部分羣衆傳統思想觀念嚴重,參與清理整治的認識不強,積極性不高,正處於從“小事、難事”向“實事、好事”轉變的起始階段,宣傳動員還需持續發力。
三、全面貫徹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重點圍繞以風貌改造、產業培育、人居環境治理等工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嚴格落實“第一書記”抓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落實。二是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大喇叭、宣傳標語、宣傳欄、微信羣等媒體,廣泛宣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調動廣大羣衆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凝聚全社會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合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三是強化羣衆參與。堅持把宣傳引
導和發動羣衆作爲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加強制度建設、政策激勵、教育引導,把發動羣衆、組織羣衆、服務羣衆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最大限度激發農民羣衆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熱情和激情。
績效考覈工作彙報 篇5
某某鎮(鄉)位於 最南部,西與 接壤,東與 毗鄰,南與 鎮相連,、 鑲嵌其中,土地肥沃,民風淳樸,自然資源條件優越,水域衆多,魚肥糧豐。某某鎮(鄉)人口 . 萬人,下轄 村 場, 個村民小組, 個自然灣,面積 平方公里。某某鎮(鄉) 村、 村以創建區級第一批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示範村爲契機,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以黨建領航、以上摔下、以學促行、示範帶動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堅持黨建領航。始終堅持黨對鄉村振興工作的絕對領導,鄉黨委始終把鄉村治理工作抓在手上,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過問、親自研究、親自部署,堅持每週研究調度,夯實黨建基礎。加強對換屆後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調研分析,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談話。利用面對面開展“ 夜話”活動、村級議事會、村民理事會等載體,支部主動述職彙報,村民參與評議,形成了羣衆問題羣衆評、羣衆問題羣衆議、羣衆問題羣衆參與的治理新格局,真正把力量整合起來、把黨員組織起來、讓羣衆參與進來。
二是堅持以上摔下。書記、鄉長各主動掛點督辦 個示範創建點、其餘黨委班子成員按其分工形成 個工作協助專班,指揮部設在建設一線,與村“兩委”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建立了“定人員、定任務、定責任、定目標、定時限”的“五定”責任機制,把“作戰圖”變成“施工圖”。結合村情實際,
制定了村幹部分片包保制度,建立了“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羣衆”的聯繫服務羣衆體系,平均每個黨員中心戶負責聯繫 戶羣衆,形成了支部帶動黨員、黨員撬動羣衆、羣衆輔助支部的良好互動循環。
三是堅持以學促行。 月以來,組織相關人員赴 、 等地學習參觀示範點 個;組織各支部負責黨建同志到 鄉、 鎮學習參觀黨建工作、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經驗和做法,持續加強支部班子學習建設,提升班子戰鬥力。、 村正在遍訪鄉賢,增進與鄉賢的感情,積極引導他們把好的想法、新的技術和富餘資金參與家鄉建設,爲家鄉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結合推進“我爲羣衆辦實事”常態化制度化,大力開展“民情大調研、大走訪、大宣傳”活動,深入村組,採取發放宣傳單、入戶講解,組織座談等形式,確保鄉村振興政策傳導到基層,贏得羣衆的支持。
四是堅持示範帶動。聚焦鄉村振興產業這個關鍵,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打造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樣板,抓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參與鄉村振興工作。 村逐步形成以 爲主軸,以 、 公司、XX公司爲龍頭的產業發展格局。 村逐步形成以 農業合作社, 生態養殖場, 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月季果蔬博覽園爲依託,進一步完善旅遊、採摘、垂釣、餐飲爲一體的休閒觀光產業,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莊人居環境整治依然困難較大。村民受生活習慣影響,一時間難以改變思想觀念,存在說一說動一動,不說不動的現象,同時一些農業污染現象依然嚴峻。
二是“三農”帶頭人亟待培養。現有一些產業基礎,但是優秀專業人才少,利用資源開創新業態能力與動力不足,在村勞動力學習意願不強,村內又無培養平臺,導致後備力量不足。
三是產業基礎薄弱。面臨產業鏈單一,農產品有而不優,抗風險能力一般,受市場變化影響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把黨的領導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構築基層社會治理“橋頭堡”。通過設立黨員“紅黑榜”等方式,樹立 - 個身邊的鄉村振興典型,發揮好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充分挖掘村級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嚴格落實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制度。
二是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活力。探索“小網格”“大黨建”,實現網格吹哨、黨員報到。着眼於黨風促民風,持續“ 夜話”實踐活動,真心實意解民憂克難題。深入開展山林水面承包清理和三資管理,確保每個村有資源,資源變資金,有能力爲羣衆服務,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三是進一步保護生態環境。逐步建立黨員包片,建立責任區,人人蔘與的環境保護機制,整村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做好雨污分流項目,統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大力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培育村民保護生態環境自覺意識。
績效考覈工作彙報 篇6
根據《省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 《省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問題排查整改的通知》、《中共 XX市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的工作提示》、《中共 區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關於印發《 區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排查整改工作方案》的緊急通知》要求,爲做好全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工作,結合當前工作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持續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特區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指導意見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對全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及時找準找全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短板和風險點,以整改促鞏固、以整改促拓展、以整改促銜接,切實做到短板早發現、問題早整改、風險早消除,進一步鞏固拓展全鎮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二、時間安排
排查時間:11 月 10 日—11 月 30 日; 整改時限:按照邊查邊改的原則,隨時發現、隨時整改,11 月30 日前全部整改完畢。
三、排查內容
全面圍繞省市安排的 8 個方面 11 項工作進行排查整改:
(一)產業發展方面。重點排查農業園區建設實施情況,是否存大棚、圈、冷庫等農業設施閒置棄管及盤活整改情況,產業項目是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土地流轉費、民工工資情況,產業項目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及產業分紅是否及時兌現到位等情況。(特區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局,鎮級牽頭站辦所:扶貧工作站、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二)就業幫扶方面。排查農村有勞動力穩崗就業情況,勞動力就業信息排查更新、消除勞動力家庭“零就業”家庭、勞動力就業培訓、幫扶車間認定管理、鄉村公益性崗位作用發揮等情況(特區牽頭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鎮級牽頭站辦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三)“3+1”保障方面 1. 教育保障。排查是否存在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不在校情況,是否存在建檔立卡戶和“三類”監測對象農戶存在教育扶貧政策應享受未享受情況,及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鄉村教師培訓、職業化教育等方面。(特區牽頭單位:教育局,鎮級牽頭站辦所:中心校)
2. 醫療保障。排查建檔立卡戶和“三類”監測對象農戶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情況;符合參保資助對象落實參保資助政策情
況,“三重醫療”保障和大病救治落實情況,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情況,村衛生室建設和村醫配備、基藥配備情況等。(特區牽頭單位:醫保局、衛健局,鎮級牽頭站辦所:合醫辦、衛生院)
3. 住房安全保障。排查農村住房安全問題動態管理機制建立情況,農戶家庭住房安全情況、因災或其他因素導致出現的危房整治情況等。(特區牽頭單位:住建局,鎮級牽頭站辦所:項目辦)
4. 安全飲水保障。一是排查有沒有已建工程不通水問題。查看工程是否完工並正常通水,若未通水,註明原因(如前期工作深度不夠、施工質量不合格、工程未移交使用、配套設施不齊備、管網被損壞等)。二是排查有沒有羣衆用水不保障問題。通過查看水錶、問詢羣衆等形式,瞭解供水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註明原因(如干旱、管網滲漏、季節性缺水等)。三是排查有沒有水質不達標問題。對集中式供水工程,通過查閱水質檢測、監測報告判斷是否達標;對分散式供水工程,通過“望聞問嘗”方式現場進行判斷;若不達標,註明原因(如水源點選取不合理、水源受污染、消毒設備未安裝、消毒設備未正常使用、消毒產品不合格、消毒劑投加位置不合理等)。四是排查有沒有工程管護不到位問題。主要查看責任落實、人員配備、長效機制等;若不到位,註明對應原因(如“三個責任”“三項制度”未落實、管水員未配備、管水員不具備相應履責能力、水費未收繳等)。五是排查有沒有用水宣傳不到位問題。查看分時分片供水羣衆是否知曉,縣級農村供水服務熱線、供水單位電話、管
水員電話是否粘貼,水價、水費收支是否公示。六是排查有沒有羣衆不滿意問題。以戶爲單位,隨機詢問羣衆對飲水狀況滿意程度,90%以上爲滿意、70-80%爲較滿意、60-70%爲一般、60%以下爲不滿意。(特區牽頭單位:水務局,鎮級牽頭站辦所:水務中心)
(四)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方面。排查搬遷戶是否穩定入住,是否存在“兩頭住”、返遷等情況,易地扶貧點“五個體系”建設情況,有勞動力搬遷家庭就業情況,家庭收入情況,搬遷戶低保、醫療等政策保障落實情況,安置點基礎設施及鞏固服務設施完善情況等。(特區牽頭單位:生態移民局,特區責任單位:人社局、醫保局、鄉村振興局等易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鎮級牽頭站辦所:項目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合醫辦、扶貧工作站)
(五)扶貧資產管理方面。排查扶貧資金及銜接資金日常監管是否到位,是否加強全過程績效管理,是否存在項目實施進度緩慢、後續管護不到位、資金項目監管不到位等情況;扶貧資產摸排是否精準到位、扶貧資產管護運營是否到位、收益分配使用是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