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識字現狀的調查報告(精選3篇)
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識字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大量讀寫,提前閱讀已成大勢所趨。但是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能力還不強,多大的識字量和教學速度適合,以及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是小學識字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箇問題。學前兒童在上小學一年級以前或多或少已經認識了一部分生字。爲了解新生已經掌握漢字的基本情況,爲教學服務,也爲了進一步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質量,更科學、更藝術、更符閤兒童接受能力的識字教學途徑,我們對一年級新生學前識字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內容、方法與對象
本次研究以一年級上、下冊語文教材中應該掌握的生字表爲基本字,適當補充了部分日常生活中常用字,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一年級新生的認字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分爲三部分:
1、主動願意識字;
2、最多能認識200個漢字的;
3、識字的途徑。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統計表中看到,孩子們的認讀能力,明顯強於聽寫能力。隨着社會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普遍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愛心。許多家長把教孩子識字,作爲家庭教育的一種手段和衡量自己孩子是否聰明。所以調查中發現,認字較多的孩子,家長在引導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學前兒童在幼兒園或父母的啓迪下,或多或少地從幼兒讀物,日常生活中的電視節目、食品包裝盒等各方面,有意或無意地認識了不少漢字。而且認字較多的孩子,對讀寫漢字都有一些主動記憶的意識,這與家長或幼兒園的老師的引導有很大關係,使這些孩子不僅會讀,而且會寫。
四、調查結論
社會是一箇廣闊的天地,只要注意引導,就可以從生活中學到很多的漢字。兒童的聽說讀寫能力要從小注意引導,這不僅對幼兒語言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且還有助於兒童智力、創造力及思維力的培養和發展。若能把課外的識字活動和平時的`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就會學得更好、更快、更活。
五、討論與建議
在識字教學中,很容易忽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味強調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感到學習漢字很困難,枯燥無味。當今社會是一箇開放的社會,開放識字渠道,拓展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用眼睛與自己身邊的漢字對話,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文字信息,養成自主識字是十分有益的。引導和培養孩子在生活中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以上識字調查,對我們的識字教學工作也得到一些啓示。
1、創設情境,激發自主識字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沉重負擔。”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高,我們要以開放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在老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識記生字、讀通課文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讀一讀,圈一圈,使學生對生字有初步印象。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學習,討論識記生字的辦法,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想出每個字的識記辦法。
2、激活想象,培養自主識字創造力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教材支持下才能進行。漢字有其以形表義的特點,每個漢字類似圖形,形象、生動、直觀,便於想象記憶。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謎語、遊戲、歌謠、對比、聯想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強化記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奇思妙想,去創造有效的記憶方法。
3、學以致用,開闢自主識字的第二課堂
這次學前識字調查表明:在兒童的學前生活中,他們總能通過各種渠道、或多或少接觸或認識一部分漢字。少兒讀物,對他們起到很大幫助。爲了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拓展學生自主識字的渠道,本學期,我們班將開展課餘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堅持“寓識於讀”、“以識促讀”,重點通過讀背唐詩,開闢自主識字第二課堂,使學生在讀中鞏固所學生字,在讀中認識更多漢字。
4、用好教材,培養自主識字的好習慣
教材後面專門設計了“認識偏旁部首”和每篇課文後面的“描紅”字帖,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常見基本筆畫的名稱、偏旁部首、和筆順。我採用小組學習、同桌互助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如何寫好漢字的本領,在探究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並在“讀帖”、“描紅”、“仿影”和“臨帖”的過程中,寫好所識的文字。
六、調查的體會
因爲字詞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我校低段語文老師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積極探索,想方設法,讓學生好學樂學,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儘管如此,目前我輔導組的一小部分學生還存在着對識字不感興趣的現象。有的小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讀寫運用不同步,識字教學中和學生的生活聯繫少密切,看圖說話時學生運用所學詞語不夠熟練,因爲字識得少,部分學生朗讀水平差,書寫速度慢。通過這次調查,筆者既看到低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不少漢字,但還存在一些問題。爲了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有關識字方面的要求,促使我中心校低年級識字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爲此建議
1.創設契機,提高識字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識字形式。一般生字較多、課文較長時,可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識字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講讀課文較爲連貫流暢,不致因教生字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生字,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變成“我要學”。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識字,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點加以歸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在實踐中,學生已養成了尋找最佳方法識字的習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識字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
我們認爲識字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識字能力。從兒童的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如“爸、媽、我”等。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識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識字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2
爲了完成海量識字的目標,使孩子們能在8歲左右進入自由閱讀狀態,儘快認識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爲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進度,新入學時,我對我們班的孩子進行了“識字情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
邯山區實驗小學一年級7班的所有學生和本年級其他班的個別學生。
二、調查方法:
1.發放電子調查問卷
2.課堂觀察
三、調查目的:
爲了解一年級學生識字情況,發現問題,尋找對策,也爲開展課題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對本班學生識字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希望通過調查,可以提高認識,更好地指導識字教學實踐,推動識字教學的不斷髮展。以此問卷瞭解學生識字現狀,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內容,儘快讓學生達到海量識字、自主閱讀的目標。
四、調查內容:
本問卷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1)低年級小學生對識字的基本態度。從動機、興趣、技能等多箇方面瞭解小學生對待識字的基本態度和能力掌握狀況。
(2)形成這種態度和能力的原因。根據調查反映情況進行研究、思考、分析,找出形成種種態度的原因。
(3)對現狀的看法和建議。小結調查及分析狀況,並依據此提出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夠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爲後期的自主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調查利用“樂教樂學平臺”和“語文小示”微信羣發放電子調查問卷,孩子們再在家長的輔助下,完成問卷上的12道題,並通過這兩個平臺將填好的問卷再發回相應平臺。爲了使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本調查問卷只填班級、性別,不填姓名,讓學生當堂完成問卷。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1.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們都很習慣語文這門課,也很喜歡識字,有識字的主動願望。是我實施海量識字教學的一箇很好的開端。
2.家長比較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對於孩子喜歡的書籍購買時都毫不吝嗇。家長的觀念新,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識字能力的培養,這又是我課題研究的.一大優勢。
3.孩子們多數愛讀童話書,他們認識的字在頭腦中沒有形成系統的歸類與梳理,我藉助兒歌、諺語、歇後語、成語、俗語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讀背中積累詞彙,認識生字的方法應該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4.孩子們識字的渠道還是比較侷限,多數是看書或者跟隨老師、家長識字,本次課題我定的生活中識字應該會更大程度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如在超市中、門牌上識字,在走走看看中識字,讓孩子覺得識字原來如此輕鬆,語文原來如此有趣。
六、調查總結
對於以上調查的結果,我應採取怎樣的對策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創設契機,提高識字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識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課文較長時,可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識字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講讀課文較爲連貫流暢,不致因教生字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生字,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識字,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點加以歸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
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
(2)利用部首的變化記憶字形;
(3)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憶字形
另外,還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抓住字形特點,開展競賽,多渠道、多形式,反覆鞏固,靈活運用,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識字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識字能力。從兒童的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如“爺、奶、爸、媽”等。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識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4.運用多種形式複習鞏固生字
小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兒童掌握字詞,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對於所要把握的,聽懂了,也不等於完全掌握了,還要看會不會正確地、靈活地應用。多練習、多應用,既可以擴大和加深對字詞的認識,又可以鍛鍊學生邏輯思維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學生所學字詞,都要儘量給予充分的練習和運用的機會。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須做好複習鞏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愛做遊戲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各種遊戲,爲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
5.讀寫結合,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字
綜合訓練要比只抓抄寫和默寫生字效果好,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讀寫能力。一般可採用朗讀、複述、用詞造句、說話、寫話、課外閱讀等方法,來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字詞。
總之,識字和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注重在語境中理解字義,注重識字方法的交流與創新,使學生能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在自我評價和獲取評價的過程中,產生主動學習漢字的願望和熱情,培養自主識字、主動識字、創造性識字的能力。
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識字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識字教學時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的目標是“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夠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可見識字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而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思維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識字量又大。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是小學識字教學亟待解決的一箇問題。識字教學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語文教學質量,研究識字教學,探求出教學途徑,實在很有必要。爲了實現新課標提出的目標,真正落實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我便根據本校一年級的情況,結合學生特點進行了一年級學生識字現狀作了調查。一年級學生人數39人,收回調查表39份。
二、調查過程
時間:20xx年6月
地點:城關鎮小學
對象:一年級學生
抽象方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
實施步驟:
1.提出問題。
2.瞭解學生。
3.制定調查表,分發學生,講明要求。
4.收回調查表。
三、調查結果分析原因
(一)識字形式比較單一
教材中雖然有看圖拼音識字、在看圖學句中識字、歸類識字、隨課文識字等形式,但在“隨課文識字”中,教師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較多,而很少採用結合講讀課文的同時教學生字,即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原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降低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二)識字過程的階段性特點不明顯
從“筆畫分析”向“部件分析”過渡較遲,有些學生所熟悉的生字也作筆畫分析,學生停留在較低水平的分析階段,不會把生字和熟字聯繫起來,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字得不到及時鞏固。如《宇宙大飛船》這一課,老師在教學生學習“亮”這個生字時,學生對這個生字逐筆分析,老師沒有提醒學生應按照學習過的部件來記住這個字。
(三)針對生字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的意識不強
“音、形、義”是構成一箇字的3個因素,但在教學時,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現象多,使重點很難實現,難點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義”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進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師分析到家,但對於較難掌握字的“音、形、義”應重點出示。如第二冊的《雨點》中的“落、進、覺、散、步、跑、海、洋、躍”這些生字基本上是左右或上下結構,因此學生自己會分析。但老師在教生字時似乎不放心,對很多生字的音、形、義進行了分析。其實有的生字學生能夠理解,音、形、義掌握並不難。再如《蘑菇該獎給誰》這課中的“烏”是獨體字,老師應該着重指導,同時還要和“鳥”進行區別。如果老師能抓幾個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難學的字進行教學的話,學習生字的效果會更好。
(四)忽視了識字方法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教師重視對每個字教的過程,但通過教,使學生瞭解識字的基本步驟和常用方法的意識不強,學生獨立識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強。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是爲了不教。老師平時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方法,引導他們自己會預習,會總結概括歸納識字的方法。
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學生思維只侷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如馬涇小學上的《小池塘》這一課,學生學習生字“姐、吹、波、只、邊、陽、紅”時,思維不夠活躍,侷限於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幾種識字方法上,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比較單一。識字方法單一,因此學生靈活運用識字進行造句、口語交際的能力不強。
(五)大量機械的抄寫加重了學生負擔
教師要求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機械的抄寫,少則12行,多則十遍幾十遍,而缺乏有效的指導,練習實效差。在對生字的組詞和擴詞方面抄得也較多,有的學生天生做事遲鈍,太多的作業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因此也常常拖拉作業,有厭學行爲。教師希望通過抄寫讓學生記字,但往往學生在抄寫中容易寫錯字,這些是教師應該在抄寫前必須進行的指導。
(六)學生書寫生字有錯誤。
如“看”、“樂”、“後”、“斤”等字的起筆寫成橫,弄不清“奏”、“笑”底下究竟是“天”還是“夭”,原因是有的語文老師書寫不規範,因此學生也易寫錯。
四、調查的體會與建議
因爲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語文老師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積極探索,想方設法,讓學生好學樂學,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儘管如此,目前還有一小部分學生還存在着對識字不感興趣的現象。有的小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讀寫運用不同步,識字教學中和學生的生活聯繫少密切,看圖說話時學生運用所學詞語不夠熟練,因爲字識得少,部分學生朗讀水平差,書寫速度慢。通過這次調查,筆者既看到低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不少漢字,但還存在一些問題。爲了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有關識字方面的要求,促使我中心校低年級識字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爲此建議
1.創設契機,提高識字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識字形式。一般生字較多、課文較長時,可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識字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講讀課文較爲連貫流暢,不致因教生字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生字,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識字,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點加以歸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在實踐中,學生已養成了尋找最佳方法識字的習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識字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
我們認爲識字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識字能力。從兒童的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如“爸、媽、我”等。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識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