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教育推動工作自查報告(精選3篇)

未成年人教育推動工作自查報告 篇1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州關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系列決策部署,將專項行動作爲推進平安建設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工作進行部署推動,堅持問題導向,重拳打擊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強化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落實關愛幫扶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措施,深化未成年入法治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作用,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有效防範各類涉未成年人案事件發生,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現將我局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二、全面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救助

  一是落實好孤兒保障、特困供養、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保障政策,確保區域內監護兒童得到有效救助保護,對視力、聽力、言語、智力以及肢體殘疾一級、二級的殘疾兒童給予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截止九月,對現有的95名孤兒按照每人每月900元的標準及時兌現補貼資金,累計發放孤兒生活費93.33萬元;二是根據《省民政廳辦公室關於做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工作的通知》(廳辦〔20__〕35號)文件精神要求,爲進一步健全孤兒保障制度,維護孤兒受教育權利,踐行福彩“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工作宗旨,民政部決定自20__年起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我局結合我縣實際貫徹執行,嚴格按照文件精神要求申報“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今年我縣符合條件共計5人,已累計發放資金共計5萬元。三是做好對孤兒、棄嬰採取親屬撫養、機構養育、家庭寄養和依法收養工作,並進行妥善安置,加大生活上照顧和關愛幫扶,對其他困境兒童,根據實際情況提供救濟救助。今年我局已有1名孤兒申請入住康北福利院,現已入住福利院。四是加強部門協調機制,與教體、衛生健康、團委、婦聯等多部門共同關注未成年人,特別是留守兒童心智健康,加快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心理諮詢師、幸福使者等爲未成年人提供心理關愛服務,引導未成年人養成自尊自信、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同時,對受侵害未成年人及時給給予必要的心理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五是紮實推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工作。對我縣未滿18週歲,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導致父母失去撫養能力的兒童進行復核認定,經過申請、覈實,基本生活費從今年1月1日計發,目前已按每人每月900元的標準發放到位,截止11月,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貼4.2141萬元。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專項行動作爲社會治理、推進社會平安建設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與各相關部門之間既各司其職、依法履職,又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工作機制。以開展專項行動爲契機,進一步健全完善防範打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關愛保護末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常態化制度機制,建立完善發現報告機制,暢通投訴、求助渠道,發揮基層隊伍優勢,主動發現並及時報告性侵、家暴、虐童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線索。建立完善聯動處置機制,全面梳理排查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類安全問題和隱患,建立專門工作臺賬,下大氣力開展整治,確保問題根除清理。

未成年人教育推動工作自查報告 篇2

  按照XX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在全省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工作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我科對照檢查細則,進行認真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培訓機構情況:

  勞動就業培訓中心成立於XX年,是一所集職業(就業)培訓、創業培訓爲一體的培訓中心,培訓中心於XX年被市勞動局認定爲下崗失業人員培訓機構。培訓中心位於城南人民路,固定資產1200萬元,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綜合服務大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辦公室26間,總面積爲800平方米;理論教室10間,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實訓教室1間,實訓教室固定資產總投資100餘萬元,建築面積400平方米。

  XX培訓中心教學設備先進,專業設備齊全,有各種教學設備220餘套(件),果樹修剪專業實習場地10餘畝。20__年,培訓中心工作人員撰寫了商品營業員、計算機應用、初級電工、電焊工、建築行業、酒店服務與管理、社區保潔等專業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並順利通過了榆林市就業培訓中心的答辯。

  二、培訓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科把加強就業工作作爲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任務,以“優化就業、服務民生”爲出發點,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以及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就業創業培訓政策要求,制定了培訓業務工作流程,落實學員的實名制情況,及時公示學員基本情況,學員簽到不允許相互代簽,根據培訓專業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培訓課時,根據培訓課時確定補貼標準,保質保量完成了培訓工作,並且把培訓學員相關的資料進行歸檔,建立了臺賬。

  三、培訓工作措施落實情況

  1、健全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

  年初聯合人社局印發了《關於下達XX培訓任務的通知》、《關於下達農村勞動力轉移指標的通知》,把就業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下達,繼續將擴大和穩定就業作爲政府政績考覈的重要指標,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督查、年底考覈,確保就業工作有序紮實推進。

  2、搶抓機遇,加強就業培訓力度。

  一是利用各類培訓資源,積極開展培訓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和創業者的就業創業能力和素質;二是堅持培訓一批就業一批的原則,健全完善新一輪就業創業體系,及時做好就業信息的調查、摸底、介紹工作,實時把握動態信息,在企業與羣衆之間牽線搭橋;三是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依託師資力量與資源條件較好的培訓學校,加強就業培訓指導,提升就業培訓水平和質量。

  3、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近年來,我科着力在提高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將創業培訓逐步向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基層延伸,培訓對象擴大到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等人員,先後舉辦了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等特色創業培訓班,在優化創業服務上求實效。建立了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繫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

  4、着力抓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

  全面啓動了以返鄉農民工爲重點對象的“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全年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層層分解到縣區及鄉鎮,就業培訓中心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鑑定發證和轉移就業結合起來,實行“三個對接”:即任務分配與定點培訓機構對接;培訓與技能鑑定對接;培訓與就業對接,提高了農民工培訓就業質量。狠抓轉移就業工作,培育特色轉移就業品牌,加強與崑山、北京等地區的勞務合作關係。

  四、存在的問題

  1、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基礎薄弱。目前,我縣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滯後,行政村沒有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沒有配備專職人員,缺乏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對就業培訓的需求。

  2、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迫在眉睫。全縣尚有不少應屆高校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由於高校畢業生市場就業意識相對滯後、社會影響較大,家庭困難畢業生未就業帶來的問題更加突出,所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3、農民工和困難羣體就業面臨新的困難。儘管絕大數返城農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狀況不穩定的情況比較普遍。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繼續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政策和規定,籌集和使用好各類專項資金,加強資金監管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好政策和資金在促進就業中的槓桿和導向作用。

  2、着力理順有關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同做好促進就業的各項工作。

  3、加快我縣鄉鎮、基層勞動保障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儘快將就業服務工作覆蓋延伸到基層一線,便於我縣就業工作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未成年人教育推動工作自查報告 篇3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初步的理解,新課程的實施是一箇複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新課程中,大家應該轉變的教育理念主要有: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的過程。

  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的知識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要改變過分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和評價內容、方式單一的現狀。學生評價的體系,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發前進的“泵”。

  但是在實踐上,我們做得還不到位,因爲在教學方法的轉變上還需要一箇探索的過程,因爲教學的時間還不夠充裕,也因爲教材編寫的也不夠成熟,還因爲要做的事情太多,對老師的要求過高。

  例如: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要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和習慣,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是需要時間的,沒有一定次數的練習,是不能形成技能的,多數學生的不可能一次理解就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而我們的考試又不是開卷考試,這是一箇矛盾。

  又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的知識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需要時間,還需要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還需要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在必修一課本中不要求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如何要求學生掌握強酸制弱酸的複分解反應,不要求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則很多氧化還原反應都需要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這也需要很多的時間,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在必修二中,基本沒有晶體結構與物理性質的知識,但在有機化學基礎中對物質熔沸點高低的比較卻是要求的。

  所以,必修的要求太低,知識之間的聯繫不繫統,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被割裂,這同樣造成了學習的困難。還有,相同內容在初中,必修,多箇選修課中多次出現,例如:糖類、油脂、蛋白質,在初中化學、必修二、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基礎,都有,雖然角度不同,但是還是太頻繁了,學生學習時間的利用率不夠高。

  還有,學生的評價體系,有了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起到了一定的鼓勵作用,使這部分學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但是這種積極的影響是有限的,會考和高考對他們來說難度仍然很大,在遇到難題時仍然會受到很大的挫折,如果他們不必參加高考的話,就不會有這種消極影響。

  但在目前的這種國情下,可能性不大。而對於學習程度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平時不用做多大的努力,模塊考試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不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在遇到會考、高考等難度較大的考試時,他們也同樣會受到挫折。在這種評價體系中還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平時的表現,但在家長和學生的心目中,這種評價與高考成績的評價相比,影響太小,所以這種評價體系的變化實際能起到的作用是值得質疑的。

  對課程改革來說,國家課程要求實際佔據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所能起到的調節作用或因材施教是很困難的。

  總之,新課改的很多理念我們都是非常贊成的,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非常大的困難,這使得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教學中打了很大的折扣,這個問題還需要專家和教師從理論和實踐上付出更大的努力來解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