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評課工作自查報告(通用3篇)
聽課評課工作自查報告 篇1
聽了兩位教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所以,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明白學生學習,將“漁”的潛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並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瞭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爲突出。劉朱剛教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到達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應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教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教師是x教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x教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x教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教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導主角,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爲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我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一小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教師的課,我感觸很深,收穫頗多。
第一節是xx教師的新授課《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傳統教學只注重教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這節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教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的資料。第二節是麥教師的新授課《通分》,這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用心性,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潛力。
在聽課活動中,我看到了兩位教師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教學,還有他們善於挖掘新事物,以及他們有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並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清晰的教學思路。在聽課的同時,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他們的教學活動中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次聽課我有幾點體會:
1、體現課標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透過觀摩一系列的展示課,感受到每位教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箇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此刻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先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理解者,施與者和容納者;此刻課堂中的,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創設教學情景。
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的學習資料是現實的,有好處的,富有挑戰性的。在這些課中,教師都重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資料,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 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3、體現主動性學習,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在教學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麼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的學習活動。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知識。
4、體現常規教學潛力,重視雙基訓練的落實。
縱貫這些展示課,我們感覺教師們的常規教學潛力都十分強,十分重視學生雙基訓練的落實,不是原先那種華而不實的評優課,是紮紮實實的常規教學研究活動。這些課資料很紮實,課堂容量很大。
5、體現教學資源優勢,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資料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聽過的這些課中,每位教師都根據自我的教學需要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這些現代技術的應用,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激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喫透教材,喫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走出適合自我的教學路子。
聽課評課工作自查報告 篇2
一、前期建設
20xx第一個季度由江蘇索普集團與江西新大澤螺旋藻公司投入400多萬元(索普100多萬元,新大澤300多萬元)資金建設微藻養殖所需的場地及購買和安裝了相關的設備和儀器,其中主要包括陽光房、室外跑道池、實驗室和化驗室、6組玻璃管道、收集池,其中玻璃管道的容量分別有550L,1000L和4000L四種規格,能夠滿足工廠化生產中試的要求。陽光房內還安裝有暖氣設施,在冬天或寒冷天氣可以適當提高陽光房內的溫度一滿足微藻生長所需的溫度需求。
二、實驗和試驗階段
實驗方面,由福建師範大學派遣研究生到基地進行模擬實驗收集相關數據爲下一步的中試提供依據和數據參考。
試驗方面,由江西新大澤螺旋藻公司派養藻專業人員到基地利用索普集團甲醇廠的高濃度二氧化碳原料氣在室外跑道池和陽光房內利用進行小球藻和螺旋藻的中試。
實驗和試驗結果:在實驗室條件下已經模擬出利用甲醇廠高濃度二氧化碳原料氣爲微藻生長提供所需碳源實驗的相關數據,初步收集到利用索普甲醇廠氣體在實驗室條件下養殖小球藻的相關數據,初步結論證明利用這種氣體進行小球藻的養殖是可行的,接下來將會在下一個階段進行中試的檢驗。在室外跑道池和玻璃房內的養殖可以看出利用這種原料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微藻的生長,但是由於試驗不夠系統,所以微藻產量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有待來年進一步試驗進行優化。
三、下一步計劃
福建師範大學將繼續派遣研究生到索普基地進行實驗室和室外的試驗,以得到適合微藻利用甲醇廠原料氣進行規模養殖的方案。
江西新大澤螺旋藻公司將會在明年年初在基地繼續安裝幾組玻璃管道以滿足下一步中試的需要,同時也會投入更多資金購買一些必要的設備和儀器。
試驗工作完成後,將在現有規模的場地進行藻種養殖,同時在甲醇廠附近租地進行大規模生產,產品先滿足食品級營養藻的市場需求,多餘的做爲精飼料加工和生物柴油的原料,最終產生豐厚的經濟效益。
聽課評課工作自查報告 篇3
一年來,我局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xx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監管把關和技術服務能力,切實增強質監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各項質監事業獲得了較爲健康的發展。
一、今年工作回顧
我局綜合行政執法三季度來出動2930人,檢查企業1737家,剷除8個製假窩點,現場處罰190個,立案72起,受理投訴9起,總計罰沒款爲81.52萬元。其中萬元以上大案23件,結案58件,結案率81.9%。我局已連續16年無發生錯案、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的案件,樹立了科學公正、廉潔高效的良好質監形象。
二、工作亮點和特色
(一)加強依法行政,創新審案制度。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門行政能力建設的靈魂。爲進一步加大案審的透明度和裁量的統一性,我局積極創新審案制度,並於10月9日開展了首次公開審案會,邀請寧波局領導、法規處專家及市人大、紀委、法制辦、企業界人士和局行風監督員等列席案審會,針對不同性質的案件,被聘人員在審案時列席,審理結果充分聽取列席人員意見,並最終作出處理決定。這是我局又一次新的探索。近兩年來,我局從規範執法入手,經過“三步曲”,從“查處分離”到“查審分離”,再到“公開審案”,不斷完善法制監督機制。
同時,今年我局新添置設備,通過幻燈片演示的方式,使案審會成員對整個案件都有一箇直觀和全面的瞭解,進一步提高案審效率。
(二)強化服務平臺,增強技術支撐能力。質監工作的支撐點之一是產品的技術檢測機構,要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就必須不斷拓展新的檢測領域,加強投入和建設。
1、加大設備改造,提升檢測能力。爲提升局檢測中心的技術檔次,更好地爲社會提供質量檢驗、計量檢定校準服務,我局今年投入近百萬元新增添了一批檢測設備,如氣象色譜儀、高精度電子天平、耐壓測試儀、聲級計、鹽霧試驗機、耐電壓測試儀、電參數等設備。目前,我局經過認證認可的檢測項目達134項,並被省局確定了19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24種計量器具的檢定能力。
2、氣動元件檢驗中心成功立項。我國目前尚無獨立的、的氣動元件檢測中心。我局以我市氣動元件區域經濟爲依託,目前籌建中的“國家氣動元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獲總局批准設立,是總局實施產品監督中提供技術支撐依法設置的技術機構,該中心的建成將爲我市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對於提高我市氣動元件行業的整體質量、技術水平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三)服務經濟,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推進。
1、以標準爲基礎,推進區域品牌建設。爲切實增強廣大企業技術標準創新能力,我局協同行業協會等歷時半年共同編制完成了《市氣動元件技術標準體系彙編》,體系羅列了國家和行業標準200餘項,企業自行制定技術標準21項。今年還有3家企業的5個項目主持或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通過努力,溪口氣動元件已列入省級區域品牌培育名單。
2、大力開展“民生計量惠百姓”活動。深入開展了集貿市場計量專項行動、醫療衛生單位計量專項行動、加油站專項整治、液化氣充裝站執法檢查。目前已檢定15個集貿市場的1800餘臺電子秤,215家醫療機構的490餘件醫療計量器具,8家眼鏡制配企業的24臺計量器具,檢定率100%。
3、加快、技術標準戰略實施。今年新申報18只寧波、9只省、2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我市各級企業可採標率達95%以上,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可採標率達50%以上,有13家企業獲得a級標準化良好行爲企業證書。並通過舉辦“質量大講壇”系列培訓班、“質量月”活動等,引導企業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