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2篇)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1
作爲一名鄉村振興專幹,羅布多吉始終不忘組織的要求、爲村民服務的宗旨。一場蔓延性的疫情在全國席捲而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處於擴散期的嚴峻形勢下,他始終堅定信念、團結一致、服務羣衆,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與全村黨員雙聯戶長等共同組建“黨員突擊隊”“雙聯戶長突擊隊”“人大政協突擊隊””退伍軍人突擊隊”,堅守崗位、服從安排、隨時待命,爭當防控一線的“排頭兵”、爲民服務的“勤務員”。
他始終堅定信念、堅守崗位,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關鍵時刻不懈怠、不退縮,在防控疫情鬥爭中踐行宗旨意識、錘鍊理想信念。
在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組織下,羅布多吉挨家挨戶進行宣傳疫情防控措施,並做藏語翻譯,細緻講解、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知識,勸導村民加強自我防護,不參加聚會活動、無特殊情況暫不外出;引導村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在全村營造濃厚的防疫氛圍,提高村民的防護意識。
他主動對對近期返鄉人員的工作地點、返鄉途徑等進行詳細登記。每天電話等方式逐一詢問反鄉人員的身體狀況、其中從湖北省武漢市返鄉回鄉人員,進行居家隔離14天、檢測每日體溫,做到精準到戶、精準到人。同時,監督村裏各家商鋪,檢查商店商品有無漲價,蔬菜、糧食等羣衆日常用的物資供應情況,有無存在供不應求情況。定期安排人員到市區購買生活用品、滿足村裏生活必需品,讓“制度與溫度”並存。
他定期對每家每戶進行消毒,對公共垃圾箱、村便民服務中心、村超市等人流量相對多的區域消毒,日夜輪流巡邏。耐心勸導集中聊天、曬太陽消遣的村民回家;提醒不戴口罩就出門的村民做好防護措施。
幾天以來,羅布多吉與工作隊和黨員始終堅守在各村出入口,逐一排查、登記外來車輛人員,耐心勸返前來走親、串門、拜年的外來人員,牢牢守住防範疫情輸入性風險的前沿關口。
他說:“我也會同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爲“抗疫情”全面勝利作出更多貢獻”。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2
何
男,錫伯族,中共黨員,大專,34歲,遼中區寶濤水稻種植合作社黨支部書記。
他深扎農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領廣大居民脫貧致富,爲基層青年工作者樹立了光輝榜樣。共建共治規模隊伍,提高農民經濟收益。成立遼中區寶濤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該社現有80戶,150人,建成標準化水稻基地3500畝,輻射周邊水稻20__餘畝,帶動農民每畝水稻增加收入100元。整合完善資源流轉,擴寬農民就業渠道。以土地流轉爲切入點,以土地租賃、用工返聘爲主的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規模化種植、企業化運作等方式增加農民勞動收入,拓展了農民的就業渠道。保持帶動共同發展,提高農民技術水平。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實現技術共享,培養農戶技術能手,走“合作社+企業+農戶”的致富路,與央企中化農業簽訂相關合約,使水稻種植成爲當地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3
程
男,漢族,1985年6月出生,羣衆,瀋陽農業大學卡力瑪水稻實驗站副站長。
他負責瀋陽農業大學卡力瑪水稻實驗站暨遼中院士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擔當時代責任,弘揚院士精神,組織開展現代化水稻生產模式示範與推廣、展示遼寧省水稻創新成果、宣傳水稻新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交流水稻產業發展方向以及科普水稻知識,助力鄉村振興。身爲瀋陽市科技特派團成員,他經常下鄉進行田間指導,在疫情封控期間,堅持利用電話、微信等多媒體手段與稻農們保持聯繫,解答種稻問題,力求實現科學種稻,促進農民增收。他開展種質創新和品種選育聯合攻關,加強自主創新力,創造高產優質高抗的水稻種質資源和育種中間材料200餘份。他開展水稻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研究,爲實現北方水稻秸稈資源化再利用、減少面源污染、改善鄉村面貌、加速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4
孟,男,漢族,1972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濟寧市嘉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20__年6月,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自調入扶貧戰線以來,團結帶領全縣扶貧系統幹部職工,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並順利完成了向鄉村振興的平穩轉型,開啓了我縣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徵程。
履職盡責,決勝脫貧攻堅
作爲扶貧戰線上的帶頭人,擔負着全縣脫貧攻堅推進落實的強大政治責任,他深知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爲此,他時刻保持攻堅態勢,各項工作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與全縣扶貧幹部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構建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全縣累計減貧2.3萬人,20個省定貧困村達標出列,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20__至20__年,連續三年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年底考覈中獲得“好”等次。
紮根一線,村村到戶戶訪
爲準確把握脫貧戶的基本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他經常深入一線,走村入戶調查研究,認真聽取羣衆的呼聲,詳細問詢每一項政策落實情況,親自對13個鎮街的20__餘名幫扶責任人和扶貧一線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講解政策、分析問題、傳授幫扶措施。組織扶貧幹部開展常態化遍訪和集中抽查走訪活動,排查解決精準識別、“兩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會同幫扶幹部共同制定幫扶措施,千方百計增加脫貧戶收入。
創新模式,增強“造血”功能
發展產業既是帶動羣衆就業、促進羣衆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更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撐。該同志始終把培育壯大產業作爲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突出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探索出“總部基地+衛星工廠”的產業脫貧路徑,整合各級資金,在鎮村和社區建設衛星工廠(手套加工點),實現“管理標準、訂單發放、原料配送、產品回收”四統一,把衛星工廠建到老百姓家門口,讓老百姓“出家門、進廠門”,帶動穩定就業7000餘人,方便脫貧羣衆就地就近就業。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5
“我叫次,是一名鄉村振興專幹,20__年春節,是我入職的第一個節日,也是特殊的一箇節日。按照組織安排,我本來是有機會回到老家過一箇祥和、歡樂的節日,但就在這個時期,全國爆發了冠性病毒疫情,通過各個媒體平臺看到每天的確診和死亡人數不斷激增,我猶豫了,想到入黨申請書裏的誓言,我決定,放棄節假日,我要和國措村村“兩委”、駐村工作隊一起,用身體爲羣衆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線,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次積極響應組織的號召,提前結束假期紛紛赴村到崗,全力投身基層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和鄉村幹部一起,攜手同心、主動作爲,當好宣傳員、勸導員、戰鬥員、服務員,用實際行動守護一方百姓。
一、加強輿論引導,身體力行築長城
接到上級通知後,次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連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駐村工作隊3名隊員、黨支部在崗的17名黨員成立巡邏組、值班組、應急組,在村域內開展24小時巡邏工作,禁止羣衆外出串門、聚會。在村口搭設簡易帳篷,24小時開展值班登記工作,羣衆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由次和村“兩委”代辦採購,爲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他憑藉幾個月來在羣衆中打下的基礎,動員帶領大學生組成宣傳隊,一邊學習、一邊宣傳疫情傳染、防範知識,加強羣衆對疫情的認知程度。
二、科學管控,以身垂範防疫情
疫情的爆發在藏曆春節時期,按照往年的做法,國措村黨員、羣衆將放下所有的工作,歡聚一堂,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慶祝新年伊始,但是看到疫情形勢愈來嚴峻,爲保證羣衆生命安全,經過與村“兩委”代表和羣衆代表多次溝通協商,最終一致決定,取消今年所有慶祝活動,關閉所有娛樂場所,今年拜年全部以微信、短信通訊方式進行,堅決把上級的各項要求和政策落實到位、落實到人,不給病毒有機可乘。
三、知恩圖報,馳援湖北送愛心
通過組織村黨支部17黨員認真學習吳英傑、齊扎拉致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封信後,本村17名黨員主動交上了自己在回信中的學習體會,並紛紛承諾要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勇於擔當、攻堅克難、紮實工作,以堅定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奪取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次在看到全國人民飽受疫情折磨,想到西藏各族人民多年來一直深受黨中央、國務院的厚愛,值此國難當頭,理應站出來貢獻發揮黨員模範引領作用,在他的倡導下,發起“回報黨恩、馳援湖北、彰顯真情”自願捐贈活動,籌集善款5450元,交由縣民政局。大家表示,錢雖然少,但是代表的是國措村羣衆的.真情厚意,希望這微不足道的幫助能讓千里之外的湖北人民感受到一點溫暖和關懷。
他說:“這次疫情是全國各族人民的一場戰爭,也是對我任職鄉村振興專幹的一方催熟劑,讓我明白了羣衆對我的期盼有多高,我身上的擔子就有多重,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裏,我會像千千萬萬的黨員、醫護人員一樣,乘風破浪、逆風而行,守初心、擔使命,完成組織重託,不辜負羣衆期望,助力全面打贏此次疫情攻堅戰”。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6
趙
女,漢族,19xx年生人,中共黨員,華衆康果蔬種植家庭農場總經理,養前村電商負責人。
她爲人誠懇,帶人熱情,更是爲廣大農戶帶貨,讓農戶多賣錢,她幫助農戶把不好賣的好產品,賣給有需要的人。實現農產品直接對接消費者!買賣貨,顧客不來直接發貨或用她送貨的,她一直都是盡心給摘好的,包裝的整整齊齊,不會缺斤少兩,所以迎來很多顧客的信任與好評。她爲人處世,不拘小節,幫農戶帶貨,更是盡心盡力。如果平時遇到問題,更是努力想辦法解決,輕易不麻煩他人。但農戶遇到問題,電話溝通不清,她就直接去人家裏幫忙解決,是個熱心腸的人!她絕對是個好榜樣,好黨員!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7
曹
男,漢族,198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xx市人民檢察院派駐xx區蒲西街道城北社區第一書記。
按照組織安排20__年9月他被xx市人民檢察院派駐到xx區蒲西街道城北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開展爲期2年的駐村工作。作爲xx市檢察院的一名青年幹警,能夠到基層一線磨鍊自我、提升本領、助力鄉村振興,這是組織對其的一種充分信任,是展示青年幹警形象的一箇全新平臺,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始終牢記自身肩負的責任使命,認真履職盡責,勇於擔當負責,全身心投入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出實招、辦實事、重實效,推動城北社區各項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新進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用實幹詮釋新時代青年幹警的忠誠擔當。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8
小蔡,青島市水文局黨委委員、副局長,20__年10月至20__年4月在省派莒縣鄉村振興服務隊工作。該同志堅持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學懂弄通上級黨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拜周邊同事、人民羣衆爲師,以所學所思指導所作所爲,紮實轉變工作作風,主要負責幫包招賢鎮大羅莊村,積極做好五個村的生態振興、脫貧攻堅、對接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堅持下沉到村、腳沾泥土,摸清喫透村情民意。工作之初,小蔡與同事利用一箇月時間下到地頭、走街串戶,摸清喫透所幫包的大羅莊村的產業發展、脫貧扶貧、組織建設、歷史文化、生態資源、人口結構、清產覈資、幫扶需求等情況,走訪全村所有貧困戶,並主導完成調研報告。對五個幫包村在生態振興、脫貧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項調研,形成專題報告,爲鎮村規劃的編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規劃先行、掛圖作戰,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在摸清喫透村情民意、形成專題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小蔡逐村走訪調研、查漏補缺,以項目化管理的思維將各村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需求細化、實化,明確項目選址、工程總量、預算金額、時間節點、牽頭單位等信息近百條,形成工程推進表和項目作戰圖,並反饋到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等規劃編制單位,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幹到底。
堅持立足優勢、發揮專長,用心盡力當好助手。作爲水利系統的一員,小蔡堅持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對上爭引,對接省移民局爲大羅莊村爭引庫區移民資金,計劃全部用來建設鮮切花種植大棚,帶動大羅莊村產業結構由傳統的畜禽養殖業轉向現代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特色種植業。同時,積極對接縣水利局、環保局等縣直單位,先後協助爭取多項水利資金投入五個幫包村的水系環境治理,爭取污水治理資金投入王家臺子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9
一技傍身,再不怕貧困壓頂。小李來自山西天鎮縣張西河鄉,20__年起就在北京做家政,因爲“無證上崗”,每個月的工資僅有1800元。在接受“天鎮保姆”的技能培訓後,她的各項技能都得以提升,月薪漲至近5000元。
“學了技能是關鍵。”談到脫貧增收的祕訣時,小李說。
從“雞鳴一聲聞三省”到打響“天鎮保姆”勞務品牌、帶動羣衆駛入就業增收的快車道,天鎮縣的搖身一變,離不開人社部的定點幫扶。
結合山西天鎮縣、安徽金寨縣、西藏札達縣特點,人社部發揮職能優勢,持續加大幫扶力度,細化幫扶措施,增強幫扶實效。
加大就業幫扶。指導天鎮縣、金寨縣延續優化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和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政策,用好用足各類資金;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大力推廣就業幫扶直通車;推動品牌培育發展,將“天鎮保姆”納入全國百家勞務品牌予以重點推介。
加大技能幫扶。推動天鎮縣全面推行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開展育嬰員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協調山西人社廳加強對天鎮縣技工學校規劃設計、設立審批和專業設置的指導。支持金寨技師學院豐富教學資源,中國職業培訓在線平臺減免金寨技師學院1770人線上培訓費用。爲札達縣提供電子商務、美容美髮、保育等相關職業(工種)的網絡培訓課程和網絡交互課程。
完善社保幫扶政策措施。加強與民政、稅務、鄉村振興部門和殘聯數據共享,加強重點羣體監測分析,優化經辦服務,統籌做好政策銜接、任務落實和督促考覈等工作,確保政策措施落地,目標任務落實。
推進人才人事幫扶。加大定點幫扶職稱傾斜力度,指導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工作。落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傾斜政策,指導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支持設置特設崗位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發揮專家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在金寨縣實施“高層次專家服務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在天鎮縣開展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活動;邀請醫療衛生領域專家深入阿里地區多家醫院,對當地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人社部門將繼續發揮職能優勢,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匯聚磅礴的人社力量。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10
荔波縣小七孔鎮覺鞏村有這麼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他叫小趙,擁有一箇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愛人,還有兩個活潑懂事的女兒。他的家庭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偉大事蹟,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摯、樸實和寬容守護着平平淡淡、最真實的幸福。
愛崗敬業守底線,願做鄉村振興銜接人
作爲一名鄉村振興工作隊員,他在工作中虛心、勤勞,積極主動,尤其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銜接的工作上,主動關心脫貧不穩定羣衆,積極爲脫貧監測戶申請各類項目分紅;對包保網格家庭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發現有突發困難羣衆及時制定幫扶計劃精準開展幫扶工作;協助村級開展疫情防控與疫苗接種工作,對於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並做好相關疫情防控政策的宣傳。鄉村振興工作開始以來,他積極參與村級項目謀劃,協助村支兩委做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等項目的謀劃工作。此外,積極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幫助羣衆介紹外出務工、登記好已就業人員的信息臺賬,做好防貧、返貧等相關事宜,爲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並獲得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可。
任勞任怨睦鄉鄰,願做勤儉節約持家人
小趙的母親一直秉持着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和勤勞,盡心竭力地處理好家中瑣事,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和身患重度殘疾的小趙的父親。每天的日常就是騎着一輛電三輪風雨無阻的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到家後又急忙洗衣做飯,一刻不得清閒。爲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她嘗試發展生豬養殖產業,每天起早貪黑的勞動,希望通過辛勤勞作,能夠給予一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在讓家庭變得更加溫暖的同時讓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在對待鄰里關係上,王母也表現得很積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的母親就一定會伸出援手,爲大家排憂解難。
敢於擔當甘奉獻,願做傳道授業園藝人
小趙的妻子是一名鄉村幼兒教師,爲了能給孩子們上好課,她除了積極向身邊的優秀老師學習,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自學網上優秀教師的課程,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常常觀看視頻,查找書籍,爲給孩子們製作教學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說“當了幼兒教師,我才知道,真的要會十八般武藝。我要努力勤學習,做我們班孩子的榜樣。”“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關心和愛護孩子們一些”。小趙的妻子從兩個孩子的媽媽,變成一羣鄉村孩子的“媽媽”,她心疼班裏的孩子,同樣更能切身體會這些村裏孩子們對愛的渴望,所以她總是竭盡所能陪伴和愛護孩子們,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尊敬長輩愛學習,願做舞蹈繪畫追夢人
小趙育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女兒,“說起女兒,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驕傲”小趙說。他的兩個女兒非常地聽話懂事,雖然小小年紀,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時她們在家也總是互相幫助,一起玩耍,不給奶奶添亂。特別是剛五歲的大女兒,經常幫助奶奶掃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三歲的小女兒總是跟在姐姐身邊有樣學樣,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大女兒從小就表現出對舞蹈和繪畫的熱愛,所以四歲時小趙就給她報了舞蹈班,四歲半給她報了繪畫班,每次課程奶奶都會帶着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來,姐姐也堅持從未請假曠課或遲到。短短一年時間下來,孩子已經取得中國舞一級資格,繪畫方面獲得了20__年貴州省全省創意書籤設計賽學齡前組一等獎。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11
徐
男,漢族,中共黨員,市委組織部幹部三處一級主任科員徐派駐xx區潘家堡鎮邵家村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他堅持以黨建爲統領,以鄉村振興發展爲第一要務,堅守崗位,深入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認真執行“三會一課”,發動廣大黨員對村務工作獻計獻策,黨員認同感、榮譽感明顯增強。村級重大事項嚴格執行“四議一審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20__年,爭取“幸福宜居村”項目資金500萬元,維修村部資金35萬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竭盡全力做好此次防疫工作,拉開了全鎮村民同舟共濟、衆志成城,共同阻擊疫情的序幕。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退縮、不畏懼,忙碌在防疫第一線,第一時間深入茨榆坨鎮,與廣大黨員幹部喫住在一起,14天日夜奮戰,圓滿完成支援一線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典型事蹟材料範文 篇12
李,現任佛山市南海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區委農辦、區扶貧辦專職副主任,20__年6月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授予“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大學時代,培養奮鬥精神和務實作風
李XX1993年入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成爲國土與房地產開發管理專業的第一批學生。大學期間,他擔任班長,也加入了學生會。“在仲愷校園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老師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師們在學習上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在生活上又很親切,對我們很關心,還經常跟我們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們管理學院書記李錫儒老師當時就住在學校裏面,經常帶我們去他家喫飯。可以說,在仲愷校園的這兩年,既充實又快樂。”李回憶起仲園的點點滴滴,還是記憶猶新。
李在專業學習上刻苦認真,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間,光榮入黨。“李錫儒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多出去鍛鍊,做事情要多實踐。”“務實做人,踏實幹事”是李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學期間,專業的老師常教導他們要肯喫苦耐勞、敢於創新,老師們的教導李一直記在心裏,他也養成了務實、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
用心幫扶,助力涼山州脫貧
20__年6月,李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授予“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個人”稱號。實際上,早在20__年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掛職任村委副書記時,李便與扶貧工作結緣。
20__年,爲響應黨中央“東西協作”的政策,南海區與涼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縣簽訂了結對幫扶框架協議,李開始了涼山州扶貧的攻堅克難之旅。
“像是從現代社會穿越回到了原始社會,村民們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衛生環境很差”,回憶起當初入涼山州時的情形,李仍充滿感慨。當時涼山州是我國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甘洛、喜德與越西是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的其中三個,彝族人口占大多數。當地自然條件惡劣,地形比較封閉,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李每次走訪當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個小時的車程,下車後,李還要徒步走一到兩個小時才能到達各個散落的農戶。
地形的封閉導致當地與外界的交流較少,思想封閉,村民文化水平低,有些村民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村民們平日僅靠手工種植玉米、蕎麥等作物維持生活。有些貧困戶家裏只有一口鍋,一把勺子,也沒有區分碗筷的意識,喫飯時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飯喫,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於當地衛生環境的較差,村民們也不講衛生,醫療資源匱乏,導致肺結核在當地比較多發,諸多問題擺在李等扶貧工作人員的面前,他們感到時間的緊迫和扶貧的壓力。
李覺得扶貧工作千頭萬緒,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還是要轉變人的觀念和思想。“在仲愷學經營管理時,老師一直強調,管理最重要的是激發人的內生動力,發揮人的優勢。”他想讓“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帶動作用”。李牽線搭橋、想方設法讓村裏的青壯年勞動力到珠三角地區打工,一開始他們沒有工作技能,李就先對他們進行培訓,耐心指導他們。爲他們提供工作崗位,讓他們儘快適應外面的世界,融入社會。幾年間,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區務工。這不僅改善了村裏的經濟,更重要的是,他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鄉,也會傳播先進的思想、帶動周圍的村民改變觀念,讓他們看到依靠勤勞奮鬥,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慢慢地,村裏人也開始講衛生了。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
李不僅帶領村民“走出去”,還採取了“引進來”的方法。他與扶貧隊伍一起多方聯繫,爲涼山州北三縣引進企業11家,因地制宜,打造7個產業園區,總投資超3億元,帶動2萬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村民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裏的衛生條件還是比較差,特別是學校條件簡陋,設施也不齊全。沒有開水房,學生們只能從家裏帶水到學校,帶來的水喝完就沒有了,實在渴了只能喝生水。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成立了“雛鷹助飛扶貧慈善基金”,籌集社會善款310餘萬元專款爲北三縣104間學校安裝255臺淨水熱水器,使涼山州北三縣學生飲上安全熱水。
聊起扶貧中遇到的困難,李打趣道:“頭髮就是這樣白的。”他頓了一下,說:“扶貧工作中的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常想起仲愷李錫儒老師的教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要驚慌,保持樂觀,一步一步地去解決,要奮進,不要鬆懈!”這些話給了他前進的力量。
在南海區扶貧幹部們眼裏,李一直是特別能戰鬥、特別敢擔當、特別能喫苦的“一線操盤手”,務實肯幹的他被人們形象地稱爲扶貧路上的“老黃牛”。
李每年都要進涼山十幾次,每次短則一週,長則十幾天。回憶起剛到涼山的日子,李笑着說:“起初什麼都需要我們手把手去教他們,就像父親教孩子讀書一樣一遍遍地去教,雖說很辛苦,但是幫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羣衆脫貧走向幸福,我也覺得很幸福。”
科技扶貧,發展智慧農業
“互聯網對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爲的,而物聯網是超越互聯網的形式,通過物聯網發展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向。”李對物聯網發展農業的前路信心滿滿。李在幫扶地推動5G農業、智能化農業發展。最近幾年,南海區配合當地在涼山三縣打造起7個產業園:在喜德縣,他們打造起魯基鄉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該產業園成爲四川省第一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在越西縣,打造的現代農業(蘋果)產業園區,採用5G信息技術栽種“5G蘋果”,成爲涼山州首個產供銷一體、物聯網智能化農業園區……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促進幫扶地農民實現了增產增收。
李結合雲浮羅定地區特點創立了“萬畝南藥基地”,除了引導利用好羅定當地資源外,他結合南海區的優勢,聯繫南海區製藥廠與南藥基地對接,爲基地引入實力雄厚的合作企業,以“強強聯合”做大做強南藥基地。同時,李還聯動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爲基地注入先進技術力量。“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源泉,我們也致力於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動幫扶地的產業發展。”李說。
扶貧期間,李及其團隊爲雲浮56條貧困村集約土地超過3萬畝,落實產業項目326個;爲涼山北三縣引進企業11家,打造產業園區7個,建立“帶不走”的長效脫貧機制。發動企業募集近1億元款物,助推民生髮展。20__年發動165家企業結對雲浮56條村,助力脫貧攻堅。20__年底,雲浮市2060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涼山州北三縣全部脫貧摘帽。
“看到羣衆脫貧過上好日子,我也覺得很幸福!”務實做人,踏實幹事,李用自己在大學的所學、所悟,爲鄉村振興和扶貧事業貢獻力量。他,值得吾輩致敬和學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