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事蹟材料(通用3篇)

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篇1

  渠,女,漢族,1950年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太康縣人。1976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化學系,後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始終保持着滿腔的工作熱情。現任河南省有機重點學科點第一學術帶頭人,河南省有機功能分子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級有機化學教學團隊第一負責人,兼任河南省化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化學會有機專業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5年的教育生涯,無私奉獻、勇於攀登、執着探索,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第四屆巾幗發明家創業獎、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十大女傑,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河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總,渠**老師形成了這樣的一種理念,作爲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外語基礎、高超的教學藝術、優秀的科研成果和高尚的職業道德。35年來,她也以這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爲高校教師,只有具備紮實的外語基礎才能與同領域內的國外專家交流,學術研究才能與國際接軌。渠老師能夠在國際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其中在本學科領域國際頂尖級學術期刊“J. Org. Chem.”、“Org. Lett.”、“ Green Chem.”等上發表論文10多篇,這都與她紮實的英語基礎分不開。

  然而,誰又能夠想到留校工作之前她還是一箇完全沒有英語基礎的人。她是文化大革命後招收的第二批工農兵大學生,上大學時沒有開英語課。而她在初中、高中學的是俄語。畢業留校後根據工作的需要,必須懂英語,而她對英語還一竅不通。她就從音標開始學起。當時渠已經31 歲了,上有近70 歲的老母親需要服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看,愛人又在外地工作,而她自己在系裏擔任助教,每天上班,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帶試驗課,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有時累得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她自己也渾然不覺進入了夢鄉。一覺醒來,無論是夜裏三點還是五點,都不再睡了,趕快爬起來學英語。就這樣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她硬是啃完了上海交大吳銀庚主編的3大本大學英語教材,具備了閱讀專業文獻和撰寫英文論文的水平。

  在作爲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主抓教學的副院長和有機教研室主任期間,爲了提高學院的教學質量,她與化學院的領導班子和年級輔導員一起想辦法出主意,一頭抓學生,一頭抓教師,教與學之間密切配合。給師生營造了一箇你追我趕、奮發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創造了一箇拼搏進取的教學科研好環境。有機學科點連續十幾年教學科研成績突出,學院本科生考研升學率由2019年的30%上升到2019年的近60%,每年以10個百分點遞增。同時,該院碩士生考取博士的升學率也穩定在80%以上。而由渠老師帶領下的有機化學學科的碩士連續三年100%考取博士。而且分別獲得了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及大連化物所有機專業考點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從而大大提高了河南師大在全國的知名度。

  “我爲我的學生驕傲,更爲我從事的教育事業驕傲!”

  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多年來,渠堅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識去啓迪學生心扉,用嚴教去規範學生行爲,用愛心去感受學生真情,用關愛去指導學生成長。”

  在教學中,重視本科生教育的渠**老師有着自己的教學理念。她說,搞好本科生教育是學生成材的基礎,對施教者來說也是一箇教學相長的過程。在學術上取得驕人的成果之後,她依然堅守在三尺講臺,她深知講臺對一箇研究者的重要性。爲了給學生們講好課,每節課前她都要認真備課和試講,力爭把枯燥的理論講得生動有趣,同時還要不斷地注入新的知識、新的前沿信息,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況且,“講好基礎課也是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提高。許多新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基礎知識,而新的知識、信息與基礎知識的碰撞,更能撞出燦爛的火花,誕生新的科研成果。”那些凝結着她心血結晶的發表在國際SCI源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的160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12篇獲得的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便是一箇有力的證明。

  30多年來,渠一直在告誡自己:“教師是一箇神聖而又富於挑戰性的職業。師德要高尚,課要常講常新,這是當老師最起碼的要求。”她一直非常重視本科生教學工作,常年奮鬥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第一線,每年要上600多學時的課。在教學中,她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啓發式、主線式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地講授科學知識,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擴大知識面。逐漸地,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受到廣大學生的好評。學生在教學評議中講道:“聽渠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作爲一名教師,這是對我的最高獎賞。”渠很感動。

  現在的渠**教授桃李滿天下,她不時能分享他們的快樂。她的研究生,在國外發表一篇高級別的論文,會立即發E-mail向她報喜;她的學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傑出青年基金200 萬元資助,也會立即打電話告訴她;還有她的一名研究生被提拔爲一所高校的副校長後,專程跑來向她報告;逢年過節,一張張的賀卡、一封封的E-mail承載着一顆顆對老師的感恩之心,紛紛從世界各地傳來,令渠陶醉於學生的成功喜悅之中,讓她忘記了一切勞累和煩惱。他說“作爲一名教師,還有什麼能比這些更讓我高興和驕傲的呢?我爲我的學生而驕傲,更爲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而驕傲!”

  “只要新藥能研製成功,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近40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中,渠幾乎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暑假、寒假,她在實驗裏做實驗;“五一”、“十一”是別人遊玩休息的黃金週,卻成了她做科研的黃金週。“因爲這些日子沒有課也不開會,可以關閉手機專心做實驗。”常常一進實驗室,她就忘記了喫飯休息,從早晨忙到深夜。2019 年元旦,渠和2 個研究生在化學樓做試驗,一直到次日凌晨2 點鐘才結束,化學樓早已落鎖,師生幾人出不去,只好每個人趴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天亮了,又開始新的試驗。展現了她對學術研究的執着和滿腔熱情。

  不畏艱辛,孜孜以求爲渠老師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厚實的基礎。1995年夏天,爲完成國家新藥基金課題,渠老師親自帶領兩個研究生來到河南省南樂縣採集實驗中需要的大量原藥材。他們起早貪黑,一干就是一整天。一次,烈日炎炎,高溫酷暑,一直有低血壓的渠老師在採藥時突然感到心跳加快,一陣難受,隨之天旋地轉,暈倒在地。在農村衛生所裏,醒來後的渠老師也爲此感到後怕,但她認爲“只要新藥能研製成功,及早爲廣大乙肝患者帶來福音,就是再苦再累,冒再大的風險也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劍,辛勤的汗水終於迎來了豐碩的成果,她的生成C-N苷鍵高效催化技術打破了日本對核苷產品的壟斷,雙手托起了中國的核苷產業,降低了何干產品的成本,讓老百姓從此喫得起核苷藥品。她也因此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面對這些成績,渠**老師淡然而欣慰。她說:“這些成績是我們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師生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取得的,她不僅包含有我個人多年的辛勤和耕耘,同時還包含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心血和汗水,包含每一位研究生的無數箇不眠之夜,包含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和支持。”平凡的話語裏,讓我們看到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和她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

  “我更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來服務他人,幫助他人。”

  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由於科研和教學上的突出成績,渠受命擔任河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和有機化學學術帶頭人。在作爲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主抓教學的副院長和有機教研室主任期間,渠**老師全力以赴,盡心盡職。

  就在渠老師擔任化學院副院長主抓教學工作做得得心應手的時候,學校裏迎來了副處級幹部換屆的時刻。化學學院有幾位年輕的博士申報了副處級崗位,渠老師爲有這些願意付出、甘做人梯的年輕人而高興,爲了支持年輕人的工作,讓他們儘早得到鍛鍊,渠老師毅然讓出了副院長位置,並樂意扶年輕人上馬後再送一程。

  “我在教學和科研上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最看重的還是一箇人的人品,所以,我更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來服務他人,幫助他人。”渠說。

  在生活上,渠以真心、真情、真愛爲信條,實實在在地爲學生做着事情。學生生病住院,她給他們帶去水果和奶粉,把鮮嫩的鯽魚湯送到醫院。有一位本科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又臥牀不起,面臨着輟學的危險,渠得知後主動地找他談心,鼓勵他,並給他送去學習用品,還給他200 塊錢,後來又幫他聯繫了家教,還給他找了一箇週末到化工廠勤工儉學的機會,幫他度過了難關,完成了學業。

  有機教研室老教師賈華民常年臥牀不起,他愛人張琪老師行走不便,女兒、女婿又都在國外,生活無人照管。從1993年起渠就開始照顧兩位老師,十幾年如一日,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這兩位80 多歲的老人,定期爲老人檢查身體、看病,幫老人買生活用品、幹家務;他們需要搬家時,渠一手操辦,讓兩位老人高高興興地住進了新房子;老人過生日時她送去生日禮品;老人病了她用輪椅把她們送進醫院,急用的藥她專程跑到鄭州去買;她們動手術的醫療單上是渠簽字;病危了是渠給她們做好了壽衣;兩位老人分別在1997 年和2019 年相繼去世,他們的死亡證明書上籤的都是渠名字,他們的葬禮也由渠操辦,渠做了她們的親生兒女應該做的事。而兩位老人也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有什麼心裏話總愛跟她講,有什麼大事小事都愛對她說。每次渠去看她們時,老人都不忘提醒她要注意身體,張琪老師在病牀上拉着渠手心疼地說:“你這麼忙還天天來管我,我活一天就拖累你一天,哪一天把你累壞了我就沒有福氣了!”看到自己的付出,換來了老人幸福的晚年,渠非常滿足。“我總覺得,儘自己所能,給周圍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愛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是一件造福別人、幸福自己的事,也是一箇教師應做的事。”

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篇2

  常,男,漢族, 32歲,中共黨員,鞏留縣東買裏鄉中學教師。 2019年的教育生涯,無私奉獻、執着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中走向理性與科學,着力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注重培養新任教師,做好傳幫帶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等對我校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響,爲推動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曾於2019年、2019年、2019年獲鞏留縣東買裏鄉中學“學科帶頭人”;2019年7月 獲鞏留縣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19年8月 獲伊犁州“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019年7月 獲鞏留縣“廉政文化作品徵集”活動一等獎;2019年6月 獲“新疆教育系統廉政文化進校園作品創作”三等獎;2019年10月獲“第五屆新疆中小學教師三筆字”一等獎;2019年7月被評爲鄉級和校級“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常**老師是我校一位青年骨幹教師,2019年來,他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專注於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特別是他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樸素情感,成爲每一位教師工作的典範。在我校開展師德建設的活動中,他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爲全校教師做出了表率。

  一、勤奮自學,不斷進取。

  常,1998年畢業於雲南省昆明地質學校美術系,1998年參加教育工作,201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教二級教師。

  常**老師從教以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常**老師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善於學習、勤於實踐、勇於創新、甘於奉獻。十幾年來,他淡泊名利、默默工作、無私奉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堪稱教書育人、師德高尚的楷模,備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尊重。

  常雖有紮實的美術教學基礎,但他從不滿足已有的知識水平,十幾年如一日,結合自己的專業及相關知識苦學不輟。經過多年的自學,他終於把美術水平提高到一箇新的層次,爲了檢驗自己的美術水平,他曾多次參加國內外不同的美術書法作品比賽,均獲得了不同等級的榮譽。爲了提高自己的美術水平,他不但涉獵一些高雅的作品,還爲縣內外一些企事業單位制作宣傳牌,而且從不計報酬。在常老師看來,製作一些專業性很強的東西,更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近年來他曾先後發表了許多教研和學術論文,並多次參加區、州、縣級美術研討會,受到了同行的好評。

  二、勇於教改,追求卓越。

  爲了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他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美術能力,除了教材外,常老師還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把學生帶入到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充分利用互聯網給學生增加輔助教學材料,及時介紹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消息,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讓學生在趣味豐富、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教材上學不到的知識。常老師還結合學生的實際,組織全組教師學習校本教材,效果很好。

  他與很多學生建立網上聯繫,通過互聯網輔導學生的學習有關美術中的一些技法和知識。他不僅輔導他所教年級的學生,還輔導其它年級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這充分體現出一名優秀教師的高尚品德。

  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營造一箇健康向上、人人蔘與的美術學習氛圍,他帶領全組老師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常**老師的美術教學模式,有力地推動了我校的美術教學水平,也影響和帶動了全縣的美術教學。

  常**老師,多年來,就是這樣勤奮地工作着。在教育教學崗位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首心靈之歌: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篇3

  王老師,從事教育事業32年,是各級領導所公認的優秀教師,她,不僅敬業,而且愛別人勝過自己。正是她這種無私的愛,鑄就了敢於拼搏敢於創新的教師靈魂,塑造出無數的優秀學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如今的學校正是在她的領導下邁上了希望的前景。

  一、爲愛而執着

  王老師,從事教育事業這麼多年,含辛茹苦,日月如年。她,原來的學校,環境優美,工作輕鬆,又是領導信任的愛將。本來在自己原來的學校乾的很好,可是爲什麼卻要來到一所貧困潦倒的學校任教呢?這,還要從她心中的那顆信念說起。

  20xx年暑假開學,由於如今的學校原來校長年紀過崗,需要休息,學校又面臨着衰退即將倒閉的危機,眼看學生一箇個流失,教師也想逃離,老校長非常傷心,多次向領導提出回家,可是如此破爛不堪的學校,誰又能來呢?終於有一天,在中心校領導的多方配合下,在老校長的努力關懷下,王老師毅然決定:走出自己的家鄉,努力創造一片不平凡的宏偉藍圖,改變貧窮的趙堂學校,換師生一片美好前程。

  正是王老師那顆愛心點燃心中的那份激情,燃起了趙堂學校,趙堂村民以及村委會領導的那份信唸對王老師的無限忠誠和欽佩。

  二、改變環境,創造未來

  曾記得暑假過後剛開學的第一個禮拜,滿懷信心充滿鬥志的她踏入此地,看到的卻是滿園狼藉塵土飛揚的校園,潮溼、陰暗黴氣沖鼻的教室、還有那條不規則的校園小路,教室內,牆壁裂痕很深,而且到處懸掛着楚楚嚇人的蜘蛛網,心中的怒火霎時衝上眉梢,禁不住瑟瑟發抖,那種努力拼搏的激情頓時煙消雲散。淚水不住的滑落,我的天啊,這哪裏是學校,簡直是垃圾收購站。老師們一雙雙渴求的目光投向她的懷抱,她不住的問自己,是走還是留?狂亂不定的心一再告誡自己,別急,冷靜些,再作打算吧!就算是沼澤之地,但也不能因此而離去,領導的再三囑託,朋友的善意幫助總不能以此了結?幾經糾結她還是留了下來。來就要幹好,否則絕不是王老師的秉性。終於決心改變新環境,創造一片新天地這種信念在她心中紮下了根。在老師們的協助下不論是校園、還是教室、辦公室老師們都清掃的乾乾淨淨,井然有序。轉眼間一箇禮拜過去了,她和老師們都看到了勝利的成果。家長的讚美,村支書的表揚,校外的走讀生的驚奇。整個校園有了煥然一新的面貌。

  就這樣一箇個禮拜過去了,她的心並沒有停留在這小小的改變上,既然決心幹好,衛生是一方面,那麼最重要的卻是危房改造。

  面對一座座古老而陳舊的危房,她心裏惶惶不安,日不能食,夜難眠。家裏的大大小小的事物,好像對她無關,孩子的學習及生活她也沒時間問津。整天爲此事焦慮不安。忽然一箇念頭在她心中想起,既然教育部門早劃爲D級危房,何不找領導想辦法解決呢?於是,她多次和大隊領導結合,和中心校領導結合,在各級領導的協助下,向教育部門申請,要求改善學校危房,重建學校教室,可是要改造危房,又不是十萬八萬的資金,誰又能一句話能決定的呢?於是,她們開始了艱辛而反覆的上下求索。不知道向上級反映多少次,跑過多少路,流過多少無人知道的淚。就這樣的無邊求索,無疑給她心靈上更增添了一份憂愁和傷感。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眼看流失的學生,明知道無力收回卻還要努力拯救。此時,時間對她來說,卻像一根根銀針穿過她的心扉,漫長而焦急的等待,無奈的消耗。其實,大隊領導,中心校領導他們的心情何嘗不是一樣的呢?漫長的歲月裏總歸有一點希望之光,有一天,終於看到了陰暗中的陽光,這天,教育局領導親口告訴她,29萬的危房改造資金已定,你們做好改造的準備吧。聽到此話,她高興的就要跳起來,回到學校,陽光一樣的心情,給師生們開了一次長達2小時的會議。

  如今,學校危房已拆遷,學生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教室,聆聽老師們潺潺溪水般的講課。

  一年的時間,學校衛生髮生了巨大的改變,學校建設也逐步改善,家長們的觀點也漸漸的改變。學生的迴流就是學校最好的見證。

  三、雙管齊下,兩手抓

  面對學校環境建設的變化,王老師並沒有爲此而滿足,在環境建設的同時,她一手抓校貌,一手抓教育。

  自從她來到次校,看到學校環境猶如荒山野嶺之地後,狠抓環境衛生,苦想一切辦法,動員全體師生,每天保持清潔、乾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衛生成績上去了,教育質量決不能鬆弛。王老師,不僅抓全校工作,還擔任五年語文課,又是五年級班主任。儘管如此繁重的任務,但她從來沒有一絲的怨言,依然默默無聞的奉獻着自己餘年的貢獻。她不僅教好自己的學生,而且還培育年輕教師,教好全校的學生,爲抓好全校教育質量,她根據自己新學來的管理方法和在網上看到的名師講座,制定了教學方案和管理制度,嚴格要求教師,教好每一箇學生,管理好自己的班級。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樹立自己美好的教師形象。她還曾經拜訪過許多著名校長,向他們學習管理知識及教育內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和交際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最堅強最傑出的優秀教師。爲全面的抓好學校工作,她做到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風格。她用愛心撫慰了一顆顆幼小的心靈,融化了一顆顆年輕教師的心。每一位學生,見到王老師,都面帶笑容,每一位教師都用自己的行動證實對王老師的忠誠和熱愛。看到師生們以及所在的村民們對她高度的讚美,她更加努力的爲學校教育事業奮鬥終身。俗話說,“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含辛茹苦的拼搏,就沒有人們自豪地讚美,沒有用心的揮灑自己的青春,就沒有亮麗的風景。沒有惡劣的環境,或許不能鑄就一位美麗風景線上的一隻雛鷹。沒有高大的靈魂,儘管在高大的身影也無法征服人們的心靈。每天她早去晚歸,由於王老師所在的學校離家還有七八里地的路程,因此,她每天都是天剛亮就要啓程,走到學校,卻是沉靜的寂靜啊!她不僅起到帶頭作用,還做到了爲人師表的形象。

  四、陰暗中的希望之光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短暫的一年裏,王老師的付出並沒有白費,她用自己勤勞而智慧的雙手創造一片蠢蠢欲動的風景,用一生教學經驗和智慧打造一對隱形的翅膀,給老師劈開一條欲飛的小路,換學生一片蔚藍的天空!看,他們學校的成績,在全鄉抽考中:三年級名列第一,四年級語文較去年提升7級,五年級語文較去年提升6級,各年級成績雖然不是優秀,但每個年級都登上了幾個艱難地成績階梯。這,大大地進步,何嘗不是成功的喜悅?成績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可是,當我們努力之後,不一定有結果,但,如果不努力卻永遠看不到希望之光。在這個博大精湛的教育舞臺上,每一箇0.01分的進步,都包含着老師無限的心血和汗水,學校本來成績較差,要想一步登天,卻是奇想天開的童話啊!王老師的堅持不懈,熱情贏得家長和各級領導的讚美,我們堅信在她的帶領下,師生們會看到展翅高飛的雄鷹!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