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精選3篇)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篇1
“只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鬥,就沒有徵服不了的東西。”古羅馬悲劇家塞內加所言猶如一股巨大的魔力注入我體內,一直給予我希望,鼓舞着我奮勇前行,積極地跨過三下鄉的重重困難。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助於培養大學生艱苦奮鬥的好品質,更有助於大學生將理論結合實際。今年,我們毅然選擇遠赴鄖縣下鄉,走進農村,走近農民,傳釋微愛,築民生夢。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主席的重要講話激勵着廣大人民去努力奮鬥,實現夢想。今年7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希沐團隊前往鄖縣農村關注民生熱點,聆聽基層心聲,聚焦鄖縣農民民生夢。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在學校團委的號召下,大家都積極踊躍地參加今年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的心也跟着盪漾着。一份下鄉的渴望,一種下鄉的好奇心,促使我開始了募集隊員。抓住每一箇機會,我想我身邊認識的人介紹我們的課題,希望能夠找尋到既對這個課題感興趣又適合和我們一起把它做好的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凝集成了一支8人的小分隊。可是剛翻過一座山,又遇到一條河,我又產生了矛盾,心中有兩種力量在衝撞着。一種是對這次活動的擔心,怕自己沒有經驗,不能帶領隊員做好今年的三下鄉活動,而又耽誤了他們放假回家的時間;另一種是我希望通過這個機會去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成長的更快。最終在老師的鼓勵和學長的指引下,我鼓起信心選擇了後者,毅然投身於今年的三下鄉活動中。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團隊凝聚後,緊接着就是項目申報,雖然只需要寫幾頁薄薄的申報書,但它卻是至關重要的一箇環節。它不僅僅考驗着我的思維能力,還檢驗着我的視野和見識。我的心絲毫不肯怠慢,只因爲這不僅僅是一次挑戰,它還飽含着隊員殷切的期盼。第一遍寫申報書時,雖然認真查閱了好幾天資料,但內容仍然很單薄。指導老師審閱後,指出了許多問題,這猶如一塊石頭落在我心坎上,給我重磅一擊,但我不會一次垂頭喪氣,我更加認真,更加努力。最終在修改了四遍以後,我寫出了一份合格的申報書。在遞上申報書後得到老師的認可的那一刻,看到隊員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我的心中很是滿足,前面的一切挫折不過是過眼雲煙。
既然選擇了前方,就只顧風雨兼程。出發前一箇星期,一切事項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着。一邊要找人聯繫實踐地點和實踐單位,另一邊要準備開展實踐活動的物品和資料,時刻密切注意關於三下鄉活動的最新通知並及時傳達給隊員,晚上還要給隊員開動員大會。夜深人靜,我都會躺在牀上,深思隊伍有什麼做得好與不好,以便逐漸克服種種困難,做充分的準備。這段時間的我儼然成了一箇機器,時刻不停的運轉,維持着日常的準備工作。隨着放假時間的臨近,我們的準備工作也日臻完善。
7月4日,陽光明媚,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日子。我們終於踏上了前往鄖縣傳釋微夢,築民生夢的征程。我們準備在鄖縣進行爲期8天的“聚焦鄖縣農民的民生夢”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於隊員,此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現青年奉獻愛心的風采,踐行青春使命,用辛勤的汗水與博學的知識構築美好的民生夢。於老百姓,此活動有助於改善生活環境,傳播基層聲音,讓真實的民意民情得到傳媒、各界人士的關注,從而勾勒不一樣的生活藍圖。
前往鄖縣的車上,隊員們用各種方式表達着他們此時激動的心情。有的在車上興致勃勃地談論着這次鄖縣之旅;有的與鄖縣農民傾心交談的,還有的呼呼睡着大覺……看着他們千姿百態的一幕幕,我的心中很是感動,讓我不禁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很感謝這一路走來有他們的支持,他們的信任,他們的配合。正所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堅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務。“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主席表達了他對民生夢的藍圖。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秉承着“傳釋微愛,共築民生”的宗旨,於湖北鄖縣進行調研活動,瞭解農民的生活狀況,關注鄖縣民生民情,爲當地農民構築美好的民生夢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我們調研小分隊,分別對農民、政府部部門、鄖縣民生局進行了細緻地訪談。第一站與農民進行訪談,我猶記得以爲靠種瓜爲生的張大嬸。烈日炎炎,在路邊我們遇到了熱心的張大嬸,她在家照顧老少,守着幾畝產業,以種西瓜和桃子爲生。與張大嬸的深入交流,我漸漸地懂得了作爲以爲農民的艱辛。她說:“現在瓜果沒有好銷路,難以賺錢。而政府的幫扶政策幫我解決了一些銷售渠道的問題,大大地減輕了負擔。”由此可見,一箇關心人民的好政府,一箇真正爲人民服務的好政策,是解決農民切實民生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後,她熱情地帶領我們參觀果園。一箇簡陋屋棚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嬸,你住在這裏不害怕嗎?安全嗎?”我有些許憂心忡忡地問。她卻坦然地說:“這麼多年習慣了,等這個季節過去就好啦。”張大嬸的喫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讓在場的每個人都肅然起敬。一箇平凡的老百姓,爲了生活,默默地作出自我的努力;一箇簡單的夢想,卻激發老百姓實現夢想、圓夢未來的動力。
與一箇又一箇農民的交流,我們瞭解到他們在生活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困難,涵蓋了民生的方方面面,但他們都有一箇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希望生活越來越美滿,日子越來越好!這些年來,雖然政府在努力施行減免農業稅、糧食補貼等惠農政策,但農民的民生問題仍然很突出,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尤其是在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等方面。
第二站,我們走訪了政府部門,瞭解了政府爲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他們在瞭解到我們此行的目的後,都把自己部門所涉及到民生問題告訴了我們,併爲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資料,使我非常感動。這些信息在我們後續開展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環節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聽完他們的介紹,我感覺政府還是很重視人民的,積極地改善民生,努力爲人民創造更好的生活。
最後一站是鄖縣民政局。來到這裏時,隊員們臉上自然地流露出疲憊的表情。看着他們無精打采的樣子,我的心裏很是着急。天色還尚早,爲了提高他們的精氣神,方便工作開展,我決定先讓他們休息片刻,恢復體力,順便做一下采訪分工。我們採訪的是石主任,在交談的過程中,我與他討論了當地農民的生活,農村條件及政府援助。最後,在我的請求下,他爲我們提供了更爲詳細的民生資料。從這次採訪中,我瞭解到鄖縣民政局目前正在圍繞困難羣衆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會救助服務體系,解決基層人民的民生問題。面對農村低保覆蓋還不全面,仍存在不是低保拿低保錢的現象,石主任表示他們現在正努力調查,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讓每個人都享受到合法的利益。他還介紹到,上半年,鄖縣對低保對象進行即時醫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進一步減輕了困難羣衆的醫療負擔,有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孤獨。對各類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有效控制了流浪乞討現象的發生。一下子聽到這麼多的民生建設問題,不禁讓我感慨,民生問題的解決是一箇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民生改善是一箇大夢想。“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中國民生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正值年富力強,更應努力,奮發圖強,成人成材,將來爲祖國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微力量!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篇2
一、實踐目的:
“晨曦計劃”扶貧助學關愛傳遞接力項目寒假社會實踐的目的是調查推薦至少十名貧困學生,下鄉走訪瞭解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自強故事,及瞭解當地鄉村的主要情況,並以問卷的形式將情況反映給中心。
二、實踐內容:
自1月31日得到寒假工作任務後,2月1日,我開始整理宣傳資料,找到一些關於“晨曦計劃”的資料,宣傳手冊。並且準備了一些推薦信息表,村級問卷,農戶問卷等相關表格。
2月5日,我通過當地小學,村民推薦找到了11位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孩子。在確定目標和掌握相關信息後,我開始了對這11名貧困學生的上門訪問。每次到學生家後,我首先做自我介紹和介紹“晨曦計劃”的相關情況,在做完這些介紹後,我開始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瞭解他們家的一些基本情況,學生在家的表現。大多數情況下,家長會問一些較細緻的問題,比如“晨曦計劃”決定資助貧困學生後受資助的學生能得到哪些幫助等等。與學生家長溝通後,我也會和被推薦的學生交流,問問他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心願。大多數孩子都說想讓自己的家不再貧窮,爸爸媽媽不再那麼累,希望以後可以考上大學。這些單純美好的願望既需要每個家庭的努力,也需要社會的幫助才能實現。
通過上門訪問調查,最終我確定了九名貧困學生,之後我到他們的學校與老師交流,瞭解這些孩子在校成績與平時表現。對於確定的這幾名學生老師給了很高的評價,說他們都是成績優異的佼佼者和勤奮好學肯上進的有進步學生。
2月25日,我帶着這九名學生的資料以及村級問卷,分別去了村和曹川村的村委會,並與村委會的一些幹部進行打分評價。
三、實踐結果:
“晨曦計劃”的寒假實踐活動中,我推薦了九名學生,瞭解了他們各自家庭的基本情況,同時瞭解兩個村的基本情況,也看到農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四、實踐體會:
這次寒假實踐,讓我有了許多體會和感觸。
我是小學年的畢業生,當時全校約有一百學生,十幾位老師。學校的圖書館,多功能媒體教室還不存在。現在,當地政府大力投資教育。全鄉的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全部集中在鄉中心小學實行全日製封閉教育。家庭條件好點的學生也都轉學到縣城,鄉中心小學去上學,而家庭貧困的學生則留在了村小學。年小學共有十三名學生,包括一年級一名,二年級三名,三年級一名,學前班八名。學校的三名老師均來自周邊的鄉村。原來偌大的校園充滿學生朗朗書聲和歡笑聲,現在卻只有十幾個孩子。在城市學校因有些班級爆滿,而農村學校一箇年級只有一箇學生。城鄉教育已有了很大的差距。
在回訪中常有家長問我,貧困家庭裏走出的孩子會不會自卑?我給出的答案是:會。我也曾是一箇貧困家庭裏的孩子,在面對家庭收入低,父母很難滿足孩子的需求,同時又有同學間的相互比較,會使貧困學生內心產生自卑感,不想與別人有過多的交流。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的及時心理輔導以及同學的理解與幫助。貧窮不是孩子的錯,不應該讓貧窮成爲孩子的負擔。
調查中我還發現部分家長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或者說對教育認識不夠全面。他們認爲教育孩子只是老師的責任,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跟着父母成長,看到父母的行爲就會模仿。有些家長在家酗酒,賭博,說低俗的話,這給沒有分辨能力的小孩子一種錯覺,認爲這些都是正常的,好的。所以,即使老師給孩子教多少正面的知識都不及家長給孩子的一箇錯誤信息。
貧困兒童也是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關心和愛護。這樣,他們才能沒有心理負擔,像正常家庭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篇3
社會實踐開展多年來,實踐服務隊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組織實施體系。實踐服務隊優勢互補、專業互補,實現強強聯合,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促進了社會實踐活動更有效、更紮實地開展。服務隊的管理,活動的實施更趨完善,服務隊堅持一天一日記、一天一總結、一天一交流的原則,每天活動歸來,召開碰頭會,大家集體討論,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典型事例進行重點分析,對當天出現的不足及時反省,總結活動開展情況,吸收經驗,改正不足,修訂第二天的活動計劃。這些做法,不僅使實踐活動在不斷的完善中有序的進行,更使服務隊成員及時保留翔實的材料,爲寫出高水準的調查報告打下了基礎。
今年我係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宣傳方面取得了教大成功。中國共青團網站、新浪網、臥龍網站、《江西教育報》、南城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單位先後十餘次對我係大學生暑期社會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報道,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一方面,這得益於我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良好的運行機制,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係已形成了“以團委爲指導,帶隊老師組織落實,小分隊成員分工負責、落實到人”這樣一箇合理的機制,活動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大夥擰成一股繩,“上下齊心,全民皆兵”;另一方面,較強的宣傳意識也是原因之一。
社會實踐活動的收穫
(一)“三下鄉”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是根本
誠然,由於服務對象是正在發展地區的居民,他們的思想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他們更注重你實際上給予了他們什麼。我們在活動中對當地農村經濟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瞭解,在瞭解該村經濟正在迅猛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給他們的是建議,使得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飛躍。我們給予當地的貧困戶一些利用自身優勢發家致富的建議;給予那些已經有很好發展的農戶一些實用的經驗;對於該村的一些貧困小學生,我們除了送去學習用品和衣物之外,還鼓勵他們人窮志不短,一定要抓住機會好好學習來回報社會的關愛。等等。實踐服務隊深入村民,對該村一些農民所關注關於國家家政策和發展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在宣傳國家“三農”政策的同時,我們也把諸如“華西村”等一些先進農村經濟模式推廣給他們,以期取得良好影響。在農村經濟正在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給他們的是建議,使得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飛躍。
(二)羣衆的支持與擁護是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活動自始至終都得到路東村父老鄉親的支持與配合。我們剛進村就得到了全村人的熱情的接待和幫助,無論是宣傳活動,或是深入農村的調研,抑或是文藝匯演,當地羣衆都熱心的幫助我們,這是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