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調研報告(精選3篇)
離職調研報告 篇1
20xx年10月,南充市順慶區紀委、區監察局接到羣衆署名舉報區計生局局長劉某某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謀私等問題的材料。20xx年12月,區紀委、區監察局抽調人員組成專案組,對劉某某違紀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該局於20xx年至20xx年期間私設小金庫25.72萬元;籤批私分國有資產20.38萬元;並多次虛開發票套取現金6萬多元,重複報賬套取公款2.27萬元;巧立名目收費5300元並私分。專案組認定,這是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局長劉某某被免去職務調離原單位,並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副局長郭某某受到行政警告處分並調離該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王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並調離該局;派駐紀檢組長(黨組成員)劉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出納黃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並不再擔任出納工作。
認真剖析這起班子成員集體私分國有資產的違紀違法案件,各級領導幹部應該吸取以下幾點教訓:
一、法紀意識淡漠、政策觀念不強是導致班子集體違紀的主要原因。專案組在調查時,劉某某及班子成員認爲私分國有資產是按以前的“慣例”操作的,且每次私分都是經過局班子成員“集體研究”(但無任何記錄),屬於計生局的住房、門面租金收入,不應視爲違紀。在查閱該局黨組及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記錄本時,該局平均每季度學習不到一次,認識問題膚淺,法紀意識淡漠,政策觀念不強。該班子成員在私分國有資產這種“大是大非”面前頭腦不清醒,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經班子“集體研究”私分時竟然沒有一人提出過反對意見。
二、對“一把手”權力制約不到位是導致班子集體違紀的關鍵原因。專案組在調查時詢問該局班子成員:劉某某安排虛開票據是否經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是否知道套出公款的去向?班子成員均說沒有集體研究決定,也不知道套出公款的去向,完全由局長劉某某一人在操作。領導班子的民主氣氛不濃,劉某某工作作風霸道,單位民主議事制度根本沒有堅持,加之沒有一套監督機制來規範和制約“一把手”的權力,致使“一把手”有了濫用權力的機會。在接受組織處理時,劉某某懊悔不已地說:“如果當初自己的權力能受到制約或有議事民主的.約束,也不至於犯這樣大的錯誤。”
三、派駐紀檢組長履職盡責不夠、監督不力是班子集體違紀的重要原因。順慶區計生局從20xx年到被專案組查處,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先後27次私分國有資產達20餘萬元,其中班子成員重複私分9900元,先後4次虛開票據套取公款、重複報賬套取公款、巧立名目收費並私分。劉某身爲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在工作中沒有認真履行好紀檢監察職責,對內部實施監督不力,對本單位存在的嚴重違紀違法現象,既不阻止也不報告,任其氾濫,這是嚴重瀆職行爲。她作爲派駐紀檢組長,本應抓好紀檢監察工作,但她卻涉足單位財務工作(分管),怎麼監督得了?又如何監督?在專案組調查時,她遮遮掩掩,對上述違紀違法行爲不清不楚,這種派駐的紀檢組長完全成了“擺設”,導致計生局長時間違紀違法而無人知曉。可見,派駐紀檢組長未能發揮作用、監督缺位,是計生局班子集體違紀的重要原因。
離職調研報告 篇2
一、基本情況
××鎮位於××區西南方向,距城區20公里,全鎮區域面積爲98平方公里,下設、兩個管理處,轄30個行政村,5793戶,18172人(其中農業人口17495人),耕地面積20422畝,山林面積82400畝,共有基層黨支部47個,其中:行政村黨支部30個,部門支部10個,非公有制企業支部7個。共有黨員874名(其中農村黨員665名)。20xx年度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801萬元,工業總產值3.62億元。完成財政稅收5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05元,20xx年經全縣綜合考覈名列第六名。
二、經濟結構現狀
1、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我鎮共有企業180家,其中:個私企業169家,股份制企業2家,村集體企業9家。主要有四大塊狀經濟組成:一是造紙印刷行業10家,實現總產值6491萬元。其中:造紙行業4家,產值達4561萬元。印刷行業6家,實現產值1930萬元;二是電子儀表行業1家,實現產值828萬元;三是食品加工業14家,實現產值4761萬元。其中:園中園牛奶食品公司1家,實現產值921萬元;四是木材加工企業50家,實現產值7665萬元。其中新蘭村30家,實現產值4050萬元,已成爲木材加工專業村。
2、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我鎮農業產業經濟20xx年度實現農業產值3801萬元,其中經濟作物產值1160萬元。目前主要培育了以裏陽村爲主的西瓜生產基地3000畝,以山後金村爲主的冷水茭白基地1000畝;以新蘭、上盛等村爲主的茶果生產基地3000畝,以上盛、泉口、白沙盧、浩仁村爲主的奶牛基地20xx餘頭,以上盛、泉口等村爲主的烤煙生產基地227畝;以新蘭社爲主的木製品加工基地45家;以上盛、泉口、馬坦等村爲主的佛等基地5.6萬盆,約200畝。爲保障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20xx年度投入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建設400餘萬元,主要項目有:澆築三面光渠道6000米,清障清淤水渠2萬餘米;土地整理工程畈5000畝,大巖販5800畝,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處。
三、發展工農業經濟的主要做法
1、在發展工業經濟工作中,一是認真貫徹執行“產權清晰、政企分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對鎮屬4家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進行了徹底的改制;二是積極推進二次創業工程建設,通過二次創業活動的開展,新增企業15家,技改項目11個,新增投入1515萬元;三是重科技創新,着力提高工業企業的科技水平。如:永盛紙業有限公司與上海科技單位掛鉤,引進塗布新技術;自動化儀表公司與杭州科研單位合作,取得了“智能型自動化儀表”開發權,成爲市高新技術示範企業;金泰、恆泰、福利造紙廠設備改造,製作A級白版紙等;四是本着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注重企業的經營管理。
2、在農業產業經濟中,一是積極開展內樹外引促發展活動,採用走出去請進來和身邊典型示範帶動的`方法,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二是採用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三是開展培育基地創特色活動,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四是採用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學習的方法,服務於產業結構的調整;五是採用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法,保障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1、工業經濟發展思路是:全面發動抓三引、上下合力優服務、抓大放小促平衡。重在質量求效益。其具體措施爲:一是擴大招商引資的範圍,增加招商引資的力度,認真實施“引得進、留得住、富得起”的戰略,積極營造良好的工業發展環境;二是立足於企業科技含量的提高,做大工業經濟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的文章;三是要加快工業園區的發展步伐,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構思,實行多渠道、多途徑、多方位的投資方式,積極做好工業園區的建設;四是積極培育和樹立典型骨幹企業,努力改變我鎮工業企業全價生產企業多,來料加工企業少的局面,促進工業經濟的全面發展;五是強化大農業經濟意識,進一步提高各涉農部門的服務質量,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獎懲措施,積極營造“投資在、興業在、安居在”的合力扶工氛圍。
2、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的思路: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鼓勵和支持農民以市場爲導向,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提高效益農業發展水平”的工作重點。以“調結構、優產業、創品牌、上規模、佔市場” 爲主線,積極推行農業發展的“十、百、千、萬”工程。即:培育十大農產品生產基地,樹立一百個身邊的種養殖典型示範戶,實現農業產值增千萬元,完成萬畝糧田土地面積的平整工作。其具體措施爲:
①堅持從實際出發,認真落實好“十、百、千、萬”工程,充分發揮本地優勢,以內樹外引、抓典型示範爲抓手,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全鎮多品”的優高農業,達到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全村推全鎮上規模的目的;
②選準並確立優勢產品和主導產業,積極培育好農產品示範基地;
③以本地資源爲基礎,以商品生產基地爲依託,以市場爲導向,選好選準農業發展的路子,培育和做大農業龍頭企業;
④加大科普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有計劃地組織種養殖專業戶參加科技知識培訓,有針對性地組織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及時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
⑤加強領導,形成合力,把農業產業化工作列入幹部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覈內容,促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五、制約我鎮工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1、白龍橋至琅琅公路小與差,以及古方道口經常性受阻。
2、市區引水工程與我鎮生活、生產用水的矛盾。
3、由於金蘭水庫的阻隔,制約了東、西坑兩村的經濟發展,兩村158戶共472人,去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
4、部門、單位的撤併,職能服務部門減少。如:工商、財稅、交管、法庭、營業所等,致使配套服務工作難以跟上。
5、由於鎮財政財力不足,對農業經濟扶持力度缺乏。
六、建議與要求
針對我鎮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和要求,希望有關職能部門予以幫助、扶持。
1、近些年來,我鎮食品業發展速度較快,其中固體飲料生產企業存在着“商品近似”和部門產品內質與配方不完全相符的問題,市場整頓確實需要,但市、區級工商、技監經常檢查,往往以罰款代替教育,工商、技監部門能否改變方法,在重教育、重服務上多做文章。
2、我鎮部分老企業在1998年前,由於當時的稅收徵管政策不同,存在着欠稅,這不完全是企業的過錯。新婺城區成立後,婺城區國稅局以不交清欠稅爲由,不予領增值稅發票,強行追繳欠稅款。如:金華自動化儀表公司,1998年前企業未改制所欠稅款13萬元,企業改制後不但要繳清欠稅,還要追繳滯納金3萬元。我們認爲這次大範圍追繳欠稅的做法未免有些過激,企業承受壓力大,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
3、我鎮有4家造紙廠,加入世貿組織後,對造紙業的影響是首當其衝,根據我鎮工業經濟發展思路,把4家造紙廠組建成鬆散型集團或公司。做大造紙業文章,設想以福利造紙廠爲基礎組建鬆散型集團或總公司,把此集團或公司以福利企業的性質予以上報,懇請市、區民政部門予以批准。
4、白龍橋——公路的現狀已嚴重製約我鎮招商引資和經濟的發展,要求交通、公路管理部門儘快給予解決。
5、妥善處理和解決好市區供水與我鎮村民的生活、生產用 水問題;及早恢復因引水工程所涉及本鎮徐、泉口、東山、水碓、馬坦等5個村約300畝糧田的耕種。
6、要求儘快協調東、西坑兩村下山脫貧及與金蘭水庫的矛盾。
7、對農業產業鏈、基地建設提供優惠政策:如泉口、浩仁等村奶牛生產基地,已經規劃上報,望早日給予批准。
8、希望有關部門及時提供信息服務,經常性組織科普下鄉,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力度。
9、有關涉農部門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不斷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離職調研報告 篇3
爲了瞭解一下餐飲方面的就業情況,我們小組三人選擇了星巴克天一店進行調研,這是個咖啡飄香全球五十多個國家,連續多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爲“最受尊重”的企業。因有部分同學在星巴克兼職,我們也爲星巴克的服務理念及管理理念所吸引,於是我們決定對星巴克天一店進行一次調查研究。以下是針對這次的調研寫出來的研究報告。
一.星巴克天一店背景與概況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於1971年,是世界領先的特種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擁有者。星巴克的咖啡“在每個城市的中心地區都能有一席之地”。 星巴克天一店位於寧波市海曙區中山東路188號天一廣場VB區,地處繁華地段,人流湧動,無論何時何地,星巴克天一店都有“品質保證”的咖啡、“乾淨舒適”的環境、“專業規範”的服務以及“無線上網”,是“看看街景”、“享受陽光”、“放鬆休閒”的“安心”之選。
二.發展情況
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星巴克在中國就成了一箇時尚的代名詞。它所標誌的已經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箇品牌和一種文化。 1971年4月,位於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創始店開業。
(一)星巴克經營概況
1、根據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場情況採取靈活的投資與合作模式
同麥當勞的全球擴張一樣,星巴克很早就開始了跨國經營,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種商業組織結構:合資公司、許可協議、獨資自營。星巴克的策略比較靈活,它會根據各國各地的市場情況而採取相應的合作模式。以美國星巴克總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爲依據,星巴克與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
1)。星巴克佔100%股權,比如在英國、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地;2)。星巴克佔50%股權,比如在日本、韓國等地;3)。星巴克佔股權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國的臺灣、香港,夏威夷和增資之前的上海等地;4)。星巴克不佔股份、只是純粹授權經營,比如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北京等地。
出於靈活的投資策略和合作模式,使得美國星巴克集團在看好中國市場時,看好這個市場上的合作伙伴,加大投資,將持股比例增加到50%。這表明瞭美國對這個地區的更加重視,今後會有更多的投入。
2、不花一分錢做廣告
星巴克給品牌市場營銷的傳統理念帶來的衝擊同星巴克的高速擴張一樣引人注目。在各種產品與服務風起雲湧的時代,星巴克公司卻把一種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發展成爲與衆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並沒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場戰略中的傳統手段,如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鉅額的促銷預算。
“我們的店就是最好的廣告”,星巴克的經營者們這樣對我們說。據瞭解,星巴克從未在大衆媒體上花過一分錢的廣告費。但是,他們仍然非常善於營銷。爲了避免資源的浪費,星巴克故意不打廣告。這種啓發也是來自歐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廣策略,它們並不依靠在大衆媒體上做廣告,而每一家好的門店就是最好的廣告。
星巴克認爲,在服務業,最重要的行銷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廣告。如果店裏的產品與服務不夠好,做再多的廣告吸引客人來,也只是讓他們看到負面的形象。另外,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舒爾茨意識到員工在品牌傳播中的重要性,他另闢蹊徑開創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將本來用於廣告的支出用於員工的福利和培訓,使員工的流動性很小。這對星巴克“口口相傳”的品牌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
3、風格:充分運用“體驗”
星巴克認爲他們的產品不單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體驗。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業的首要目標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和保持長久的客戶關係。相比之下,那些業績較差的公司,這方面做得就很不夠,他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剝離不良資產上。
星巴克一箇主要的競爭戰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戶進行交流,特別重視同客戶之間的溝通。每一箇服務員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訓,如基本銷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識、咖啡的製作技巧等。我們的同學也和我們講過,星巴克要求每一位服務員都能夠預感客戶的需求。
4、推廣教育消費者
在一箇習慣喝茶的國家裏推廣和普及喝咖啡,首先遇到的是消費者情緒上的牴觸。星巴克爲此首先着力推廣“教育消費”。通過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開“咖啡教室”,並通過自己的網絡,星巴克成立了一箇咖啡俱樂部。顧客在星巴克消費的時候,收銀員除了品名、價格以外,還要在收銀機鍵入顧客的性別和年齡段,否則收銀機就打不開。所以公司可以很快知道消費的時間、消費了什麼、金額多少、顧客的性別和年齡段等。除此之外,公司每年還會請專業公司做市場調查。
5、異同的VI及店內設計
星巴克在中國的每一家店面的設計都是由美國方面完成的,星巴克天一店也不外如此。據瞭解,在星巴克的美國總部,有一箇專門的設計室,擁有一批專業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專門設計全世界所開出來的星巴克店鋪。他們在設計每個門市的時候,都會依據當地的那個商圈的特色,然後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 例如上海和寧波星巴克設定以年輕消費者爲主,因此在拓展新店時,他們費盡心思去找尋具有特色的店址,並結合當地景觀進行設計。再例如,星巴克天一店,表現花園玻璃帷幕和宮殿般的華麗,夜晚時分,可以悠閒地坐在星巴克內,邊欣賞噴泉,邊品嚐香濃的咖啡。
6、問題:急劇擴張後的潛在風險
開設新店的投資壓力巨大。據介紹,星巴克在寧波每開一家新店,投資都在人民幣300萬元左右。這些投資主要包括從美國進口設備、報關費用、場地租金、人員招募、培訓費用等。
同時,由於星巴克不允許加盟,所以經營者非但不能像其他咖啡店那樣靠加盟金坐收漁翁之利。而爲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星巴克的每家店幾乎都開在了租金極高的昂貴地段,租金壓力也是經營中的一大風險。比如,星巴克在寧波主要分佈在天一廣場、鼓樓等繁華地段;在上海則主要分佈在人民廣場、淮海路、南京路、徐家彙、新天地等上海最繁華的商圈。
(二)經營方式:多以直營經營爲主
30多年來,星巴克對外宣稱其整個政策都是:堅持走公司直營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但是,也有質疑觀點認爲,在星巴克與世界各地企業的這幾種合作模式中,星巴克不佔股份而只是純粹授權經營的模式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加盟的經營模式。對此,上海統一星巴克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光宇表示,星巴克在某一箇國家或某一箇地區,比如新加坡、北京(授權經營星巴克在中國華北地區的市場)等,尋找一箇比較有實力的大公司進行授權合作,雙方是合作的關係,這種方式不屬於平常所說的加盟連鎖。
事實上,星巴克的直營路子更多地體現在另外一箇層面:星巴克合資或授權的公司在當地發展星巴克咖啡店的時候,“頑固”地拒絕個人加盟,當地的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資或授權的當地公司的直營店。
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星巴克像國內多數盟主那樣採用“販賣加盟權”的加盟方式來擴張,它的發展速度肯定會比現在要快得多。當然,也不一定比現在好得多。
綜合分析認爲,星巴克面臨的競爭對手大致可分爲四大類:
1。咖啡同業競爭:連鎖或加盟店如西雅圖咖啡、伊是咖啡、羅多倫咖啡及陸續進入市場的咖啡店及獨立開店咖啡店。
2。便利商店的競爭:便利商店隨手可得的鐵罐咖啡、鋁罐包裝咖啡、方便式隨手包沖泡咖啡。
3。快餐店賣咖啡:麥當勞快餐店、得州漢堡、肯德基快餐店等以便利爲主咖啡機沖泡的咖啡。
4。定點咖啡機:駐立於機場、休息站以便利爲主,隨手一杯咖啡機沖泡的咖啡,或鐵罐咖啡、鋁鉑包裝咖啡。
讓習慣喝茶的中國人來普遍地喝咖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咖啡的年人均消耗量只有0。01公斤,咖啡市場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從理論上來說,中國的咖啡市場還有巨大的增值空間。星巴克在以綠茶爲主要飲料的國家的初步成功,也說明它的理念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
但是,要將非本土的咖啡文化融入國人的生活並非容易的事情。無論是星巴克還是真鍋,大家的產品都很簡單,就是咖啡,而生產過程不外乎就是將咖啡豆變成咖啡,沒有所謂的核心技術問題,一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顧客喜歡,經常光顧,企業就活下去,否則就死掉。而國內的咖啡市場畢竟還剛剛起步,因此,不管星巴克與其他的咖啡店之間有多少的競爭,他們還是做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培育市場。
(三)星巴克天一店現況
我們可以發現,咖啡的消費羣體逐漸成長壯大,咖啡文化正在內地城市逐漸形成,而且每年國內的咖啡消費市場還在持續擴大。
雖然目前國內人均咖啡消費量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國的咖啡市場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擴大,中國的咖啡市場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間。咖啡店在以茶爲主要飲品的國家咖啡行業中初步站住了腳,進一步說明咖啡是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的,星巴克也不例外。
經過我們小組三人的調查,星巴克天一旗艦店位於寧波市中心,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極好的發展前景,每天來店裏喝咖啡的人不計其數,現狀自然相當好。
三.調研心得
在我們小組的調查問卷結果中發現,絕大多數人喜歡去星巴克喝咖啡、喫甜點,而星巴克能夠盈利並且迅速推廣的真正理由有是什麼呢?
從產品角度看,它並不是產品制勝,替代性產品和競爭性產品比比皆是;從服務角度看,也不是服務制勝,自助式的服務頂多讓消費者感到“平等”,個性化服務根本談不上;在特許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箇“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爲它是“美大”的買賣,在上海很多人以爲它是“統一”的企業,它自己則說:“我們主要的經營模式還是直營。”
其實,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於它是“市場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評判星巴克,則可以說星巴克充分運用了目前最熱門的“體驗”來作爲其制勝的“營銷工具”。在“體驗經濟”運用巧妙的情況下,其他問題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產品並非完全是產品,它更多成分是“體驗一種感覺”。試想,我們坐在星巴克天一店,透過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洶湧的天一廣場,輕輕啜飲一口香濃的咖啡,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覺體驗。由此,產品的超值利潤自然得到實現。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費羣目前已經習慣多元文化的重疊感覺,堅持視覺統一的觀點似乎又有些“老土”了。
感謝星巴克天一店的負責人和員工接受我們的訪問,也感謝天一廣場的人們接受我們的問卷調查,以上便是我們這次對寧波星巴克天一店進行的調查研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