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調研報告(精選3篇)

外出調研報告 篇1

  近年來,陝北地區經濟形勢有所回暖,山區農民外出務工情況已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爲準確反映我村村民工外出務工的數量、流向、就業、社會保障及創業等情況,及時掌握村民外出務工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爲村委會、保安鎮政府制定農民工政策,加強和完善村民外出務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按縣委組織部、縣委書記祁玉江對我縣大學生村官提出的“十個一”要求,於今年六月初對全村常住人口外出務工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形成此報告。其結果如下:

  一、楊畔村基本情況

  楊畔村位於志丹縣保安鎮南17公里處,東臨壕溝村,南臨開發區,西臨楊條村,北接張溝門村;共轄9個行政村小組,152戶,638人,總面積約12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1畝,人均3畝,基本農田1342畝,人均2.5畝,林草地面積5130畝,人均9.5畝。全村共有黨員16名,其中女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人,主導產業有養殖業運輸業及服務業。年人均純收入3850元。

  二、外出務工農民工基本情況及特點

  1、基本情況

  據調查,至今年五月底,全村外出務工人員達417人,佔全村人口的65.3%。其中外出到志丹縣境內的有329人,佔外出總數的78.8%;外出到縣外市內的有79人,佔外出總數的18.9%;外出到省外的有9人,佔外出總數的0.2%,調查得知,縣外外出務工村民大部分流入到西北地區。據回鄉探親的外出務工村民反映,外出務工農民工資每年都有所增長,就今年上半年來看,平均月收入在1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8%。

  2、呈現特點:

  (1)、外出農民工以青壯年、文盲爲主。在我村外出務工人員當中,青壯年有216人,居於主體位置,年齡在21-40歲的`農民工在全部農民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51.7%。隨着年齡增長,較年長農民工所佔比例呈下降趨勢,40歲以上佔11.9%。同時也應看到,這部分人沒有完全或部分地接受初中和高中階段教育,就進入了勞動者的行列,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從受教育程度結構看,農民工中,小學文化程度佔83.9%,初中文化程度佔14.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佔0.01%。

  (2)、外出務工人員集中在本縣區及西北以上地區。近年來由於我縣經濟發展較快,城鎮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工資水平相對較高,對農民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外出農民在我縣各個鄉鎮工作。

  (3)、農民工外出打工形成一定規模,就業主要集中在四大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即建築業、製造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佔總外出人員的81.1%至92.4%。

  (4)、留守村民與外出農民工有一定差異。從收入上看,外出農民工的人均總收入遠遠大於留守村民。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村民均爲“三八”、“六一”、“九九”部隊,農作勞力不足、科學技術得不到有效地應用,人均收入自然得不到提高,而外出務工農民在進行某項工作前,需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習,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工資自然要有所提高。在調查中,外出農民工月工資在1000元以下的佔16.1%,1000-1200元的佔11.9%,1200-1800元的佔0.02%,1800元以上的佔0.01%。就志丹縣而言,當地消費水平高,農民工各項保障實施難,略高的工資待遇並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

外出調研報告 篇2

  一、調研目的

  隨着山東德州人文公園設計工作的即將展開,爲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及建築、人文風情,以便於此次及以後對設計同類型景觀裝飾、主題公園和中國傳統文化類裝飾資料的收集,特申請對杭州宋城宋文化主題公園及橫店影視城進行參觀調研。

  二、調研對像介紹

  1、杭州宋城

  文化是宋城的靈魂,它在表現自然山水美、園林建築美、民俗風情美、社會人文美、文化藝術美上作了自己的探索。它模糊了時空概念,縮短了時空距離。穿過高大的城門樓,只見一條小河貫通南北。河中船隻往來穿梭,兩岸樓閣矗立,楊柳低垂。身穿宋代服裝的商販在此經營着仿古酒茶。城中經常有魔術、民間 舞蹈及雜技表演,還有中國古代婚禮儀式的表演。宋城是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追憶與表述,它應該成爲一座寓教娛樂的歷史之城。

  2、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位於中國東陽市境內,距160公里,與義烏市相距36公里。是杭州至麗水的必經之路。

  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位於橫店康莊路南端,總面積近900畝,是一座集古建築保護、影視拍攝、觀光娛樂、藝術展覽於一體的綜合性風景旅遊區。該景區分爲“桃花源”與“秦淮河”兩大部分,深厚的.歷史積澱、豐富的文化內涵、多彩的藝術品味,是該景區的鮮明特色。

  三、調研所需

  1、調研經費3760元(4人)

  其中門票費480元/人x4人;交通費300元/人x4人;餐費30元/人/天x4人/2天;住宿費200元/2人x2間。

  四、調研時間安排(共二天)

  1、10.15宋城宋文化主題公園參觀調研。(早班車由麗水至杭州)

  2、10.16橫店影視城參觀調研。(晚班車由義烏至麗水)

外出調研報告 篇3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是基層交通運輸系統的窗口部門之一,道路運輸安全監管工作是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之一。嚴格履行“三關一監督”監管職責,嚴厲打擊非法營運、客車串線經營等道路運輸違法違規行爲,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是基層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首要職責。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基層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得到了正常、健康、良性的發展,綜合管理能力和執法水平不斷提高,對保障和推進地方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下面,根據上級有關工作要求,結合基層道路運輸安全監管工作實際,就我縣如何開展道路運輸管理工作形成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打非治違工作

  (一)XX縣運管所行政執法機構現狀。

  目前,XX縣公路運輸管理所共設有1個縣級運管所,1個鄉鎮級運管站,即XX縣公路運輸管理所、XX縣公路運輸管理所西江運管站,其中:XX縣公路運輸管理所爲縣財政全額撥款的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編制數10人,現有運政執法人員9人,下設有綜合股、稽查隊、財務股三個股室;西江運管站爲縣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編制數4人,現有運政執法人員2人。

  (二)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

  目前,我縣共成立有3家客運企業,均按要求至少配備了2名持證的專職安全員以上。

  近年來我縣客運企業未發生一起較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

  (三)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工作。

  存在問題和不足:

  1、開展行業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對道路運輸行業管理法律法規在社會和羣衆中特別是廣大農村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2、個別客車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駕駛員行車時接打電話、未系安全帶、超員超載、超速行車和疲勞駕駛等違法違規行爲時有發生。

  3、由於執法力量薄弱和稽查經費困難等原因,對邊遠鄉村的運輸安全監管難以做到位,以致非法營運、違章載客等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對全縣營運客車的監管措施有待強化,客車站外上下旅客、亂停亂靠等現象時有發生。

  4、部分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製度尚需進一步健全完善,離《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等規定的要求相差較大。

  5、雖我縣所有客車已全部安裝了gps系統,但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平安公司、丹江公司和黔嶺雷山分公司均存在gps系統對車輛所在位置定位不準確,偏差最高達400多米以及安裝使用制度不好,還存在有時無人值守監控和系統信號不穩定、運行速度慢等現象。

  6、車站落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制度不夠好,例檢工作有待加強。

  下步工作意見、建議:

  以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按照上級下達的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及以人爲本的理念,進一步落實“五整頓”“三加強”工作措施,認真履行“三關一監督”工作職責,加強安全監管,從道路運輸生產工作的源頭和細節抓起,紮實做好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全面推進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建立,確保道路運輸安全。

  1、認真做好安全生產的日常監督管理。認真開展各項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生產日常監管,早安排、早檢查、早落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生產隱患,嚴防安全事故發生。進一步強化道路運輸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爲,保護合法經營者的正當權益,維護我縣正常、規範、有序的道路運輸市場秩序。

  2、繼續加大對道路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的整治力度。重點加大對道路旅客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汽車維修企業的整治力度,進一步明確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現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化。要結合貫徹落實《道路運輸條例》及其配套規章,按照《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的要求,強化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止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車輛、從業人員進入道路運輸市場。

  3、組織對道路旅客運輸企業、汽車維修企業、汽車客運站有關人員進行培訓。按照《安全生產法》等有關規定,督促企業對從事安全生產管理的人員、特殊崗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增強其責任感,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製度和操作規程。

  4、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並做好相關工作。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一箇運輸經營單位,每一箇崗位,每一箇從業人員。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和信息溝通,認真執行營運客車及駕駛員違法抄告制度。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和應急救援體系,並做好綜合性應急演練,指導督促道路運輸企業建立內部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

  5、搞好汽車客運站安全監督。按照《貴州省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的要求,每月至少一次對汽車客運站進行監督檢查,特別要督促客運站嚴格落實好“三不進站、六不出站”等規章制度。

  6、繼續開展道路運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克服鬆懈麻痹思想,把開展道路運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及督查專項行動與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起來,與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結合起來,與加強運輸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結合起來,採用檢查與自查並行的方式,以道路旅客運輸、汽車客運站爲重點,對其安全生產製度、承運人責任險的落實,安全教育培訓,應急體系建立等,繼續深入、全面、紮實的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專項行動,力爭做到排查一條,落實整改一條,一時不能落實整改的,要研究措施和辦法,限時整改並制定應急監控預案。要通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整頓和規範道路客運安全生產秩序,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淘汰和取締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客運車輛和客運企業,有效防範和遏制道路客運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使全縣道路客運安全生產狀況全面好轉。

  (四)打擊非法營運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對專項整治行動的領導。自雙百行動開展以來,縣領導高度重視專項整治行動,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切實可行工作方案,落實責任,明確職責,由縣、鄉兩級主要領導負責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周密地作好人員安排,嚴格工作紀律,規範執法行爲,堅持公平、公正、公開、便民的原則,教育與嚴厲處罰相結合原則,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維護好社會的穩定和和諧,保護公共安全和自身的安全,爲打擊非法營運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紮實有效地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加強與安監、交警、工商、市政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採取聯合執法和流動稽查等工作方式,實行 “疏、堵”結合,以縣城爲重點,深入西江等景區及鄉村,加大對自用車、無牌無證、無照、農用車、拖拉機、二輪摩托車違法載客等非法營運行爲的打擊取締力度。年初以來,共組織執法人員開展路檢路查740多人次,檢查客貨運車輛1260多輛次,查處違法違規的營業性客貨運車輛60多輛,非法營運車輛57輛(其中面的38輛,摩的19輛),維護了全縣正常的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使運輸車輛非法違法經營行爲得到有效遏制,廣大人民羣衆反映比較強烈的道路運輸市場秩序、道路運輸安全等問題得到進一步改善,保護了羣衆的公共利益和出行安全。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爲整治活動的順利開展積極創造良好氛圍。全面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深入西江、望豐、丹江等地召開駕駛員大會,大力宣傳專項整治行動的內容和必要性,向廣大羣衆、旅客耐心宣傳乘坐非法營運車輛的嚴重危害性,共發放宣傳教育資料20__多份,營造積極和諧的輿論氛圍,引導和倡導人民羣衆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打擊非法營運車輛活動中,自覺抵制非法營運車輛,使非法營運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讓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合法營運車輛得到有效的保護,使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四是存在問題和困難。

  1、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帶動了人口流動的增加,但在我縣一些邊遠山區運力供給明顯不足。由於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尚未建立,導致農村公路建成後基本處於無人管理養護狀態,加上養護經費嚴重不足,無資金及時清理坍方和維修水毀路段,造成大部分村公路路況差、安全隱患大,不能保證晴雨通車和安全暢通,達不到通客運標準,客車進不了村,以致山區廣大農民羣衆出行無安全、舒適的營運客車可坐,不得以只好乘坐那些車況不好、安全隱患大的貨車、農用車甚至拖拉機出行,無形中爲“黑車”提供了市場空間,且嚴重地影響了全縣社會的和諧穩定。

  2、部分外來務工人員、下崗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及無職無業人員受利益的驅動或生活所迫使得他們選擇了“非法營運”(尤其是摩的等方式)這樣一箇簡單而有效的賺錢途徑。

  3、非法營運車輛滿足了人們要求“廉價、迅速、便捷”的需要。由於少了相當龐大的運營成本,非法營運車輛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其要價與一般營運客車相比要低很多(如以西江至凱里爲例,客車票價是24元/人,黑車一般是8元/人,縣城內摩的則2元/人)。

  4、執法難度大和成本的相對高昂,爲“黑車”的存在留了活路。嚴厲打擊“黑車”違規運營是交通運輸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但目前的執法體系和能力難以做到目標與結果的統一,這裏主要是稽查獲取證據難,往往執法人員明知他們是“黑車”,但如果不是在金錢交付的現場查獲,事後很難做到證據確鑿。

  5、部分黑車業主甚至懷有“今天查到我,明天不查我”的僥倖心理,或是與執法人員玩“貓捉老鼠”遊戲,你來了我就躲避、你走了我再出來,造成更多的人以身試法,使得黑車難以根除。《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之所以把非法營運的罰款額定的如此之高,就是要把黑車的處罰一次到位,使其難以再次翻身。所以作爲執法部門一定要依法行政,按章辦事,沒錢交罰款的就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樹立運政管理的執法權威,產生震懾黑車車主的效果。

  五是下步工作建議。

  1、積極主動向縣委、縣政府彙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與公安、交警、市政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加大聯合稽查和打擊取締力度,強化運輸市場管理,經常開展路檢路查,狠抓源頭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爲,嚴格查處非法營運車輛,維護全縣良好的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2、本着“以人爲本”和“人性化執法”的理念,由縣政府牽頭,各部門協調配合,實行“疏、堵”結合,通過政策指導等方式,建立打擊非法營運車輛長效機制,嚴防非法營運現象反彈,確保專項整治行動成效。

  3、廣泛宣傳,提高人民羣衆的維權與參與意識。“黑車”運輸不但侵害合法經營者的經濟利益,也直接侵犯了廣大人民的安全利益。要運用各種新聞媒體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揭露“黑車”的危害,使乘客意識到“黑車”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自覺抵制乘“黑車”。對查實的“黑車”通過各種途徑予以“曝光”,形成道德和輿論壓力。另一方面藉助社會力量,解決打“黑車”舉證難的問題,制定對“黑車”舉證的獎勵措施,如公安部門的有獎提供破案線索等,一旦被採納了的證據就給以重獎,把證據的取得擴大到社會,形成全社會的共同監督,全民的積極參與,我們的打“黑”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