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精選3篇)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篇1
摘要:
校園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箇學校的辦學水平。隨着高校教育的發展,社會對大學校園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強調“景觀校園”這一理念。學校外環境的規劃設計應更加體現現代感、文化氣息、學校特色、功能需求。本文通過對南京林業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調研,來探討在滿足校園新要求的同時,如何延續校園文脈,突出校園特色,,建立一箇校園環境突出,生態效益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
一、校園景觀設計總體分析
校園的景觀規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
圍起着重要作用。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安靜、衛生、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爲師生提供課外休息活動的場所,能夠使師生觀賞到優美的植物景觀,呼吸新鮮空氣,調劑大腦,消除疲勞。同時,又沒的校園環境能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的健康品質的塑造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園文化的特質,深入研究校園環境特色,建立一箇生態效益良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盪漾的玄武湖畔,位於新莊立交東側,玄武大道與龍蟠路所交地段,距南京火車站僅3.0公里,交通便利。學校佔地面積6995畝,其中,新莊主校區佔地1257畝。周邊有國展中心、玄武湖公園、紫金山、白馬公園、情侶園。
二、校園空間劃分與佈局
1、功能分區
南京林業大學校區在空間劃分上,以主入口軸線爲主,兩側排佈教學樓,爲主要教學區域,軸線以花壇爲起點,立有主題雕塑和校訓,軸線以教學樓零號樓爲終點,軸線串聯起四塊休閒綠地,其間佈置小空間以供學生停留休憩。以紫湖溪爲界,劃分教學區與學生宿舍區,北側爲學生宿舍區,剩餘黃色區域爲服務區,圍繞整個生活區展開。各個功能分區明確,佈局合理,聯繫方便,且互不干擾。通過植物、建築、標識牌、園林小品等造園要素創造不要功能區特色。設計中採用了建築常用的具有引導功能的軸線處理手法,利用軸線組織外部空間能使空間顯得嚴謹而有序,較適宜的體現了校園環境的秩序感,莊重感。入口處設有景觀大道,兩側懸鈴木高大挺拔,正對校園主題雕塑和校訓,顯得莊嚴穩重。兩側花壇種植低矮的時令花卉。
校園另一條次軸線,由老圖書館正對生物技術大樓,名爲櫻花大道,兩側密植櫻花爲行道樹,中間節點是代表學校建校100週年紀念的大鼎,簡短的軸線上卻展示了南林悠遠的歷史文化,每到櫻花開放季節,人羣絡繹不絕,拍照留念,也使其成爲南林一處必看的景點,往北看是銅鼎與老圖書館的琉璃瓦關於歷史的對話,櫻花與屋檐翹腳的掩映,往南看是鼎代表的滄桑感與生物技術大樓的現代感的對比和繼承。
2、交通流線
教學區域交通流線是方格網形,垂直的路網將一棟棟學院樓劃分開來,嚴格的軸對稱形式加強了此區域的軸線感。另外,校園內儘量避免機動車輛進入教學區域和宿舍區,以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人身安全。主要車行交通流線如圖,位於校園外環,或少量穿過必要的教學區。
三、景觀要素設計
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更應側重於建築羣體空間格局、開放空間和環境設計、建築小品的空間佈置和設計。校園戶外公共開放空間,爲校園中人們的學習、休閒、思考、集會以及娛樂等活動提供了物質空間條件,對這些活動的發生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1、水景
自古以來,環境因水而發展,商貿因水而繁榮,建築因水而靈秀,園林因水而曠幽。教五樓的西側設計一處池塘,運用現代設計手法,結合木棧道、木亭子,駁岸以卵石鋪設,湖中養有成羣的鯉魚,爲校園增添了一抹動人而秀美的景色,爲學生們提供了學習、休閒的場所。湖邊是挺立的水杉,這些樹壽命可達幾百年,它們將成爲學校的成長見證,是學校寶貴的財富。樹蔭下圍有座椅,增加了人與自然的親近。
2、廣場
在教學樓、食堂、宿舍等周邊的活動場所的設計中,對校園成塊空地設計成開放和諧的交流場所,體現校園自由、開放、團結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慮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築羣落和開放空間中設置景觀及相應的休閒設施,如座椅,樹池,樹陣等。尊重人們對自然的心理渴求,將子自然景觀與人工設施結合,達到人與自然的親和。
校園內如在逸夫樓、行政樓、教五樓,圖書館前設有集散廣場,並且建有綠化小品。以常綠樹種爲主,圍繞樹池建有休息的座椅,圖書館前的梁希廣場,以豐富的植物圍繞人像雕塑,烘托了濃郁的學術氛圍,形成了靜謐的空間,讓人靠近不由肅然起敬。這些廣場空間爲整合校園文化與校園空間結構提供了機會。
3、植物設計
植物羣落是創建綠色空間環境的基礎,堅持以植物構造景觀爲主,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生態意識在高校校園中的具體體現。
南林校園以水杉、銀杏和雜交鵝掌楸最爲著名,教學區域兩側以雜交鵝掌楸爲行道樹,它是葉培忠教授首次以中國鵝掌楸爲母本,與美國鵝掌楸進行了人工雜交,雜交鵝掌楸樹形美觀,葉形奇特,花朵豔麗,秋葉金黃,材質優良且適應能力強。另外,紫湖溪畔的水杉林高大挺拔,是爲了紀念發現此物種的植物學教授。在銀杏的研究方面,學校也作出了傑出貢獻。當秋天到來,校園灑落一片金黃,與其他色葉樹種交相輝印。
紫湖溪畔,一到春天就會出現“灞柳風雪”美麗的自然現象。研究生大樓前的草坪上,孤植一棵意楊,起到點睛作用。在校園庭院和學生宿舍區中,植物配置上強調豐富多彩和生物多樣性。對各功能區有合理的喬灌草植被特色配置,創造優美景觀,既做到充分綠化,美化環境,又具有風度的`植物景觀。不僅美化了環境,也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宿舍樓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觀,通過綠化灌木帶,大片的地被植物來形成舒適宜人的環境空間。操場體育活動區,健身器材周圍種植高大喬木和灌木,以利於夏季遮陽,創造休息林蔭。
4、景觀小品
大學校園景觀小品的設計要與師生達成共鳴,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個性。在現代的新校區中的校園雕塑,而且還注重個性和更抽象的重視裝飾藝術和簡化,顯示了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校園雕塑通常是:第一,紀念如浮雕紀念的事件或人物的紀念雕塑。二,象徵雕塑,意味着與某些對象或事件的片段爲準象徵性的書籍,知識。第三,鼓勵雕塑,通常採取的東西聯想,鼓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第四,裝飾雕塑。通常附在建築物或設備,主要作用美化。
以大學校園入口景觀的小品設計爲例。高校在雕塑景觀空間主要人口從歷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工作人員來到性質,是爲了加強校園景觀和文化的精神內涵。帶來更多的活力,環境,內涵。旨在相同的雕塑雕塑背景的整體效果有一定的影響,草圖的設計需要和周圍環境巧妙結合,以帶出它的意義和主題,背景應該簡單,發揮背景中的作用的主體。具體設計還需要素描的規模和顏色加以完善,在適當時考慮了水體的結合等方式,增加校園爲主要人口的環空間培的口味,內容和感情。南林大的主題雕塑“地球與人類”,雙手托起地球,和平鴿在上面展翅飛翔,它位於校園入口的主軸線上,進門之後首先引入眼簾,周圍是由黃楊修建成型的校訓“團結樸實,勤奮進取”的綠籬,一目瞭然突出林業大學的特色和校園文化,簡潔大方。
校園中還有一些景觀小品,如梁希先生的雕像,小木亭,總體而言,校園景觀設計的個性化不容忽視,有自己的校園和學生的獨特個性,以共鳴與景觀,讓學生明白,這是深刻影響學生的思想。
四、結論
校園環境要求完整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一種具有嚴格理性和有意義的設計。校園環境應是恬靜和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它的設計應創造一箇戶外學習、休息、思考、交流和集會等適應學生要求的活動場所。
在校園景觀設計中,首先要充分瞭解學校文化於歷史,這些積澱應該滲透在每一處景觀當中,再基於場地的合理規劃,軸線以及節點的佈置,在其中表達出校園特色。另外應該對其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和有效利用,根據不同功能和需求來組織好交通流線,避免在教學區域中有人流和車流的衝突,還有學生的上課與休息的流線,避免重複和走迴路。
校園中的各景觀要素,也應該進行分析後進行鍼對性的設計,水景能將景觀做的生動,體現源源不斷的知識和學習的動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與小品結合,營造一處休閒、集會的場所,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處。另外,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上,也應該多選擇一些色葉樹種,營造有四季變化的空間,而配置方式則因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建築、小品等,突出重點,或直接以植物爲竹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變化,營造活潑的空間。
南京林業大學校區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續發展、綠色校園等設計新理念,是自然環境與學校的人文環境想結合的典範。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篇2
一、時間:20xxx月xx日
二、調研地點:合肥市五里墩中國移動營業廳。
三、調研目標:中國移動公司直屬營業廳前臺服務人員。
四、調研目的:通過與中國移動公司基層員工的接觸,從基層員工的角度出發,大體瞭解中國移動公司在商務禮儀方面的一些做法,在瞭解的過程中發現實際操作與運用中的缺陷,並且加以改正
五、調研內容:
爲了比較系統有效地收集中國移動公司關於商務禮儀方面的一些訊息,我們市場營銷班第三組在進行實地調研之前準備了三個大問題,現就這三個大問題進行彙報。
1、中國移動公司與商務禮儀培訓:
(1)中國移動公司的禮儀培訓課程佔總培訓課程中的比重是多少?
據我們瞭解,合肥市五里墩移動營業廳內的服務人員的商務禮儀培訓課時佔培訓總課時的1/5至1/8。
(2)中國移動公司的禮儀培訓要求及目的:
通過雙方交流我們得知,中國移動公司在給員工進行初期禮儀培訓時,經常要求服務人員做到“微笑“二字,並且強調做到“微笑”二字最基本的就是作爲一箇服務個體,其內心要尊重每一位客戶,尊重每一位客戶的意願,把每一位客戶的要求當作自己的要求,替客戶所想,解決客戶想要解決的一切問題。而這也是中國移動公司進行禮儀培訓的原始目的。
2、中國移動公司是如何進行崗前禮儀培訓的?
對於移動公司的崗前禮儀培訓,我們主要是從中國移動對自己員工的培訓方式與培訓途徑的角度上講的。經過我們與移動員工比較細緻的交談,我們發現,雖然移動的禮儀培訓課時略少,但其禮儀培訓的方法還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從總體的角度講,移動禮儀培訓途徑注重多樣 化,培訓方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總之,移動遵循其員工在打牢理論基礎的前提下,爲更好的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禮儀素質,而不斷探索並儘可能的爲每一位接受禮儀培訓的員工提供最好的實踐機會,從而實現學、研、用三者合一。
3、中國移動公司如何讓員工在平時的工作中表現出高度職業化的風範?
一箇人,如果長期重複某一項工作,難免會感到單調疲乏,這種現象就是通常所說的“工作倦怠期”,正因爲中國移動深諳此道,因此,中國移動鼓勵員工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僅僅要表現出嫺熟的職業素養與禮儀,而且也要學會在往復的工作中不斷的激勵自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同事之間的工作熱情,只有這樣,每一位中國移動的員工才能夠時刻保有一顆滿腔熱情的心,從而讓自己最大限度的爲每一位客戶服務,讓客戶體會到中國移動員工們的職業禮儀與修養。
六、調研發現: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與移動員工通過交流瞭解到了以上三個基本問題。雖然我們通過雙方之間的互動發現了中國移動在商務禮儀的培訓與應用方面的亮點,但是經過我們細緻的觀察,還是找到了一些不足之處。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前臺服務人員在與客戶初次見面時沒有做到微笑待人、主動問候,而是坐等客戶前來諮詢或辦理相關業務;
(2)部分前臺服務人員在與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進行交談時,沒有做到頭部面向客戶,眼睛與客戶保持平行一致;
(3)部分前臺服務人員在與客戶進行交流時言語措詞較生硬,禮節禮貌性用語較少,不能夠讓客戶感到滿意。
(4)部分前臺服務人員在接待客戶時精神面貌尚顯不足,不能夠給客戶留下良好的職業禮儀與素養的印象。其餘有一些小毛病就不一一指出了。
七、調研總結:
我們市場營銷班第三組通過本次調研實踐活動並經過比較細緻的觀察與討論,一致認爲在商務禮儀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應用兩個方面,不僅僅要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最重要的就是作爲一名通信服務人員,要從通信行業的角度出發,把自身真切地融入到通信服務這個行業當中,擺正自己作爲服務行業當中的一員的位置,本着瞭解客戶的心理,尊重客戶的意願,實實在在爲客戶辦事的心態,想客戶之所想,真切爲客戶排憂解難,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真正的把商務禮儀這門課程的精華髮揮到極致!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篇3
根據“千名幹部下基層、服務羣衆見行動”活動的要求,本人於近期,深入所聯繫幫扶的羅莊區黃山鎮桃園村,走訪慰問了部分羣衆尤其是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五保戶低保戶,通過進村入戶與村民進行面對面交談,詳細瞭解了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家中存在的困難、生產生活中的需求等情況,並將便民聯繫卡送到他們手中,告訴他們在生產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意見和訴求,可以隨時聯繫,幫助協調解決。現將本次入村調研的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臨沂市羅莊區桃園村位於黃山鎮,位於羅莊區城區東南方向40公里處,是羅莊區經濟欠發達地區之一。全村現有村民620人,180餘戶,耕地面積236畝。村委班子4人,黨員20人。近年來,隨着黨和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使得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第一、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目前,全村有97%的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惠農補貼劃入各戶“一卡通”中,農
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遞增,家庭財產不斷增長,推動鄉村發展的物質基礎得到不斷的加強和鞏固。全村現有私家小轎車26輛,戶戶都安裝了有線電視,有23%的家庭購臵了電腦。尤其是隨着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的不斷深入,使農民羣衆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第二、生活環境不斷優化。通過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組織實施了精整農田、道路通達工程、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衛生室建設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村實現了道路暢通,電網逐步改造,供電質量有所提高。有線電視和電話、移動通訊覆蓋全村,寬帶網絡逐步延伸,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隨着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變化,基礎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學教育、農業信息網絡、遠程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市區兩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農民工培訓、扶貧培訓等科教工程,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了有效推廣。
第四、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廣大村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在村民中廣泛普及了以憲法爲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爲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綜上所述,可見桃園村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距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存在主要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整個桃園村還存在的制約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有的.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村投入嚴重不足。隨着農村集資搞建設政策的進一步規範和得失利益的驅使,村民“一事一議”舉步爲艱。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業負債未消化,村集體經濟無力加大投入。現階段涉農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質改造等基礎投入,主要靠爭取國家支農項目,而這些項目在實施的區域和資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農村的多數區域是沒有投入的。根據調查走訪的數據顯示,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農田水利建設和道路改造無法進行,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特別是遇到旱澇災害的時候,農民增產增收遭受嚴重影響。
第二、農村勞動力素質依然偏低。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
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較大。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場經濟影響,出現了讀書無用論,部分少年初高中未畢業就進入社會。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主要爲體力勞動,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第三、村級社會事業建設滯後。近些年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上看城鄉差別依然存在,某些領域的差距還呈擴大趨勢。在教育方面,由於農村勞動力的外流,有些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撫養問題也十分突出,加之農村教育的設施的配備遠遠不如城鎮,學生所學知識面相對較窄。在醫療就醫方面,儘管實施了“新農合”,但鄉村衛生室就醫條件較差,醫療水平較低是客觀的現實,加之醫療費用報銷政策的侷限,農民就醫的根本問題仍未全面解決。村級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不夠健全,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依然薄弱。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村就業保障仍很薄弱,剩餘勞動力只有外出務工。雖然增加了一筆收入,但這些人背井離鄉,給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並可能
產生新的社會問題。
第四、村級後備幹部嚴重缺乏。當前,部分村幹部組織羣衆、引導羣衆的能力素質明顯滯後於農村發展需要,但在村子李很難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隨着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桃園村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外出務工,向城鎮發展,加之村幹部工作忙且工資報酬相對較低,崗位吸引力不強,致使選拔年輕幹部的餘地越來越小,選人難度加大,出現了村幹部難培養、難選拔的局面。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