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調研報告(通用3篇)

企業信息化調研報告 篇1

  1、重硬件輕軟件。我國許多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還存在明顯的“重硬輕軟”現象,主要表現爲一方面有不少單位重視對硬件設備的投資卻忽視軟件系統的建設與管理,致使許多一流的硬件設備上運行的卻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軟件系統;另一方面,更多的單位將信息化建設簡單地理解爲軟硬件系統的構建,而忽視了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利用這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致使耗費巨資構建的系統成爲沒有信息運行的“裸網”。

  2、重技術輕環境。技術的領先性和技術的實用性一直困擾企業信息化建設時的選型。現在有些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時,常常提出的口號是:“我們要用最先進的技術,確保在同行業中領先”。往往由於企業自身業務流程不清,管理架構不明確,面對“先進”管理方案時找不到契合點,導致系統實施陷入拖延與拉鋸狀態。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沒有哪一種技術能夠保證永不落後,信息化不是趕時髦,看見別人在做什麼我們就趕快跟什麼,而應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推動企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爲目標,研究什麼技術、什麼應用最能收到社會和經濟發展實效,將之作爲最適合本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技術。

  3、重建設輕管理。俗話說:信息系統是七分管理、三分技術、十二分數據,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信息化建設是一箇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企業隨時加以維護與更新。而我國許多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則企圖追求一勞永逸,在構建系統時熱情高漲,系統建設告一段落後就不再花費心思對其進行維護與管理,使得許多單位的系統中存放的始終是過時的信息,基本無法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發揮促進作用。

  1、把企業信息化視爲靈丹妙藥。很多企業在經營上出現問題時,認爲“上了信息系統,問題就解決了”,都希望通過信息化來改善市場表現。然而信息化只能幫助企業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企業的救命稻草。一是信息化並不能解決企業經營層面的問題;二是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信息化效果需要在一段時間的運營後才能顯現。實際上,信息化是一箇行爲放大器,如果你很聰明,它就放大你的聰明;如果你很愚蠢,它就放大你的愚蠢。對於企業是一樣的道理。

  2、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步到位。很多企業在決定信息化建設後往往雄心勃勃,打算“而今邁步從頭越”,把以前“超美趕英”留下來的遺憾到現在來解決。在企業原來沒有信息化建設或很少信息建設的情況下希望能夠一步到位,一下子就想把信息化到位到電子商務、erp系統、crm系統等等暫時對企業作用不大的功能上來。但結果基本上不是我們的企業決策者所能猜到的,儘管他知道了開始。因爲,只有企業信息化與企業所處的環境、基礎、人員素質等相適應時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否則只能是誤了“卿卿熱情”。

  3、信息化會自動實現企業的目標。許多企業老闆認爲上了信息化,就有了商業智能、決策系統,從而放鬆了對企業的管理,放鬆了對信息系統的學習與應用。有這種想法那就完了。企業要達到生存發展目的目前主要還是需要在管理上動腦筋,而信息系統只是幫助企業進行規範管理的一箇工具而已。企業的生存發展到底還是要用制度來指導人的行爲,從而實現管理的規範與業務的規範,最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所以,即便是企業已完成了信息化建設,企業的決策人也始終需要對信息系統進行經常性的分析,同時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做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從而去改進這個工具的能力,使之適應企業發展;而不是就把它直接交給了計算機部門那麼簡單。

企業信息化調研報告 篇2

  1、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種認識主要表現在許多中小企業中,特別是私營企業。他們簡單地認爲,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未來也能賺錢,信息化建設沒有必要。當然,對於那些管理落後,並沒有真正理解信息化的企業而言,因爲推遲信息化而破產的寥寥無幾,但因爲曲解信息化而垮臺的俯拾皆是。

  2、對信息化建設缺乏系統認識。在我國企業信息化的初期,人們對“企業信息化”的概念大多當作一箇技術的問題,認爲信息化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在對軟硬件系統的選型採購方面。同時,信息化的工作也被視爲“技術性”的工作,大多交由處於企業中下層的“技術人員”所擔當。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了先進的硬件和網絡設備,建立計算中心,引進著名的軟件系統,認爲這樣就完成了企業的信息化任務。其實,在信息化社會里,信息技術好比工業社會的機械技術,它是社會重要的和基本的生產、技術手段。20年的發展歷史表明,大量的設備被閒置,高端的計算資源被極大浪費,企業的生產效率依然低下,信息化走進了硬件與技術的誤區。這種現象在我國多數企業中普遍存在過,而且存在相當長的時間。

  3、企業信息化建設業務部門主導有誤區。有些企業提出了“企業信息化應當由業務部門主導”的觀點。在我國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一些企業的業務部門片面地理解了自己在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現了下面一些不利於發展的現象,如有的企業管理的業務部門認爲:“業務部門的主導作用就是由用戶提出需求,由信息部門來實現。”抱有“你開發,我使用”的態度,通常沒有主動參與到開發過程中去,這樣結果可想而知。

  4、對自身信息化的需求沒有深刻的認識。許多企業認爲信息化是一種潮流,從而爲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沒有進行充分的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企業受到廠商的宣傳與鼓勵,盲目做出決策。實際上,信息化並不是趕潮流,而是希望通過信息技術,對我國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種種業務及管理上的落後之處以科學的方法精細化、系統化,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經過系統的戰略分析、管理分析與實施分析,面對it應用市場的一片繁榮景象,各種方案層出不窮,企業往往倉促上陣,缺乏選擇的標準與方法,被動地接受廠商的方案,結果造成了方案不切合實際,從信息化的初始階段就埋下了隱患。

企業信息化調研報告 篇3

  根據省外辦《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圍繞“學習新思想、改革再出發、開放邁新步、發展高質量”主題,結合我中心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7月9日-10日,由簽證服務中心負責同志率隊先後赴揚州、徐州進行專題調研。

  在調研走訪中,市外辦普遍對我中心今年以來施行的一系列便民服務舉措表示讚賞:在辦證大廳設立了自助照相設備,極大的方便了部分未帶相片或相片規格不符合要求的辦事羣衆;所有簽證窗口均可受理各類因公、因私簽證材料,避免了窗口等、忙、閒不均的情況,有效的縮短了辦事人員等候時間;專門開通了各市外辦簽證工作微信羣,在工作之餘發佈各類最新簽證信息,預約受理各市外辦簽證團組材料,做到隨到隨辦、一次辦結等。同時也坦誠的提出了存在的.一些的問題和建議,主要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服務理念還有待提高。當前簽證服務中心在材料受理環節仍然按照老辦法,需要辦事人員親自到窗口提交材料,這與當前我省正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理念和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在讓數據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上狠下功夫;

  二是服務能力和水平還存在不足。近期簽證受理窗口人員輪換頻繁,部分工作人員業務相對生疏,導致材料受理不全,出現讓辦事人員來回跑幾趟補充相關材料的情況。駐滬辦事處工作不夠嚴謹,送取材料時效性的透明度不夠,對外服務公開不完整;

  三是服務意識還不到位。簽證服務中心相關網上平臺公開相關業務辦理具體情況的更新相對滯後,導致辦事人員不能及時跟蹤掌握相關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尤其是辦理結果。最新簽證、認證信息和簽證申請表格更新不及時、整理歸類不完善,造成辦事人員查找資料不便;

  四是指導市縣相關業務工作開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徐州市外辦提出,能否對該市外辦進一步開展領事認證業務給予具體指導,形成省市聯動。揚州市外辦表示,希望給予揚州市外辦在雙認證業務上更多的便利。此外,兩市外辦提出,我中心在業務信息共享、數據平臺共建上主動作爲不夠,建議能否給予各市外辦溝通交流和具體指導,以實現省、市外辦平臺共建、接口統一、信息共享。

  簽證中心負責同志表示,通過此次調研,學習到了各市外辦好的工作方法和經驗,也發現了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調研中反映的意見和要求,我們將深入分析研判,通過集體決策,儘快拿出具體舉措和對策,分步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同時我們將以此次調研爲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改進工作流程,努力做到讓羣衆滿意、領導放心。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