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關係調研報告(精選5篇)
婚姻家庭關係調研報告 篇1
本次報告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部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蘇州、廈門、瀋陽等城市舉辦了20多場單身座談會進行定性研究,邀請各地單身男女典型代表,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擇偶態度、及擇偶經歷,同時利用世紀佳緣與中科院心理專家聯合開發的、國內首個婚戀智能匹配系統——懂你婚戀智能匹配系統進行定量分析,截至20__年12月31日,共有1605214人蔘與測試,通過嚴格的審覈,最終共抽取128982個樣本進行分析,樣本規模在國內。
90後“僞奔放”70後“僞保守”
“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這些都是貼在“90後”身上的標籤,談起90後的愛情,很多人也許會脫口而出“早熟”、“不負責任”,但世紀佳緣調查發現,跟70後、80後相比,90後的愛情觀卻最爲保守,90後的奔放屬於“僞奔放”。
在能接受閃婚的羣體中,佔比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稱的90後,而是以70後和70前的年齡羣體爲主,其中70後單身男女接受“閃婚”的比例,男女佔比分別達到63%和55%,其次是70前佔比分別爲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後,90後同意閃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單身男和18%的單身女能接受“閃婚”。
不僅對待“閃婚”問題謹慎,同樣對待性的態度,90後也是最爲保守的羣體。世紀佳緣對單身男女性愛觀的調查中發現,年齡越大的男性對性的態度越開放,越希望配偶在性方面“經驗豐富”,其中90後在“希望配偶在性方面擅長和開放”的問答中所佔的比率最小,特別是單身男性僅佔17%。在對待婚前性行爲的看法上,男女差異較大,男性贊成婚前性行爲的比例普遍高於女性,近80%的男性贊成婚前性行爲。按年齡段來分,無論男女,年齡越大越開放、越贊成婚前性行爲,其中90後對婚前性行爲的贊成比例最小,相比於70後近50%的單身女性贊成婚前性行爲,90後單身女性只有28%贊成,90後男性贊成的比例也大大低於70後和80後。
看似“任性”、“叛逆”的90後,對待“閃婚”和性的問題表現的最爲謹慎。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90後的愛情觀是最爲保守的,與其說90後“奔放”、“任性”,不如說90後對待感情成熟,“90後是被標籤化的羣體,網上對90後的評價大多都是表面的並不能代表真正的90後精神”張佳芮說,“90後的任性表現在感情裏就是敢愛敢恨,90後的心態相比於70後和80後的確更爲開放,但他們也有自己堅守的底線和原則,在對待閃婚問題和婚前性行爲的看法就證明了這一點,90的戀愛觀更爲保守,因爲他們愛的更爲純粹、不隨便”。
“宅”成單身罪魁禍首收入越低越愛“宅”
“宅男”、“宅女”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網絡詞彙,何謂“宅”?網上最新的解釋是:除了工作之外,基本足不出戶,生活圈子狹小,很少與人面對面交流,通俗點說就是喫、喝、拉、撒、玩全在家裏進行的人。網上所說的宅男宅女多是單身男女,而世紀佳緣調查報告顯示,“宅”正是廣大單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據報告顯示,約5成的單身人士都是“週末愛宅族”,總的來看女性比男性更愛“宅”,單身女性喜歡週末“宅”在家的比例高達51%,男性比例爲45%。不僅女性比男性更愛“宅”,報告還發現,年齡越大越不愛社交、學歷越低、收入越低越愛“宅”,其中收入在20__元以下單身男女“休息日宅在家”的比例分別高達53%和64%,而收入在2萬—5萬的羣體“宅在家”的比例男性只佔36%、女性佔44%。按學歷來分,學歷越低越愛“宅”,其中中專學歷的單身男女中,喜歡“宅”的比例分別達到51%和60%,而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僅爲42%和48%,可見學歷和收入跟“宅”與“不宅”也有很大關係。
收入越低學歷越低越愛“宅”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社交是需要一定費用的,收入越低能負擔的社交費用就越少,這也會導致低收入、低學歷人羣喜歡“宅”在家。
來自北京的小李今年29歲,至今沒有女朋友,被同事稱爲“技術宅”,小李是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平時上班時每天都是對着電腦寫代碼,下班也沒什麼興趣愛好,朋友也不多,只能呆在家上網,“去年國慶一週的假,除了跟家人出去喫過一頓飯之外,就再也沒有邁出家門一步,看着同事紛紛子朋友圈裏秀旅遊的照片,自己心裏也很羨慕,但自己一箇人好像已經習慣這種生活,一時半會改不過來”,談起自己的“宅”生活,小李說道。
對此張佳芮表示,“喜歡宅”並不是技術男的專利,大多數單身男女都有這個特點:“死宅”,週末或假期一箇人呆在家裏上網,不願出去參加任何活動,甚至連喫飯都叫外賣,不會主動去結交朋友,“因爲單身所以宅在家”這是很多宅男宅女的藉口,“宅”纔是導致單身的主要原因,“想要脫單,宅男宅女們首先要走到陽光下來,要多參加戶外活動,結識新的朋友,這樣纔有可能遇到適合自己的人,這是實現脫單的第一步”,張佳芮說。
男人不愛女強人男神、女神新畫像出爐
看見自己心儀的對象,人們免不了會大呼一聲“男(女)神”,但“神”的形象到底如何?是長髮飄飄、笑容迷人的萌妹子,還是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長腿歐巴?在感情的世界裏,就算你顏值爆表也不能任性的自封“男神”“女神”,世紀佳緣調研數據爲“男神”、“女神”畫了一幅新的畫像,*了傳統“男(女)神的形象。
調查報告顯示,有52%的男性喜歡直爽的異性,32%的喜歡個性安靜的女孩,65%男性希望配偶會做飯,64%期待女性在相處中是“主動型”,同時近50%的男性希望配偶是“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孩,49%的男人希望找“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完美妻子,28%男性希望找溫柔賢惠顧家的配偶,且收入越高越想找顧家的妻子,而對於能幹、有魄力的女強人類型,多數男人表示“不喜歡”。數據分析發現,大部分男性喜歡直爽、安靜、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人,而對於長相、身材的關注並沒有預期中的高,婚姻裏,顏值高不代表就是女神,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性格。
男神的畫像也不同於以往的形象,此次在“女生最喜歡的男人”選項中,直爽、愛運動、會做飯的男性被封爲“男神”,其中80%的女性喜歡性格直爽的男性,70的女性希望另一半會做飯,80%女性希望找重事業、重家庭,出外能賺高工資,進家能換尿不溼的完美男人,7%的女性希望找居家好男人,而對於那些長相英俊的長腿歐巴,在現實的婚姻中並沒有那麼受歡迎。“兩人結婚還是更看重對方的性格一些,身高長相畢竟只是外在的東西,年輕時也許會對帥哥犯花癡,但結婚還是要找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來自江蘇的徐小姐說道。
張佳芮表示,婚姻遠遠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不像戀愛,需要面對的是柴米油鹽的平淡日子,“外貌在婚姻中並不起決定作用,男人女人都不會找個花瓶當伴侶,同樣的女人也不需要找個花瓶當老公,在婚姻裏,不論長相如何,只要滿足自己條件的,都是男神女神”。
離婚率逐年上升80後不善“修補婚姻”
根據20__年中國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__年結婚對數1347萬對,離婚對數350萬對,粗離婚率爲2.59‰,粗結婚率爲9.9‰,離婚對數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增長勢頭超過結婚對數的增幅,預計20__年結婚對數1317萬對,離婚對數357萬對,20__年的結婚對數將低於20__年,離婚人數卻直線上升,其中80後最不善“修補婚姻”。
從20__到20__,“一生一世”的流行語寄託了人們對白頭到老的祝願和期盼,然而離婚數卻逐年遞增。世紀佳緣調查報告顯示,離婚的人羣中80後成爲了主力軍。如今,80後漸漸都步入而立之年,走向婚姻的殿堂,可他們對待婚姻的態度與老一輩不同。他們自立、自強,個性鮮明,對於工作壓力以及日常的家務瑣事等方面的處理都特立獨行,也正因爲如此,一些“80後”的離婚理由也很雷人:女方不會做家務;男方過度沉迷於網絡遊戲;“閃婚”之後發現相互瞭解不夠……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分析,伴隨着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婚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感情破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成爲離婚的三大原因。
“現在的年輕人對待婚姻中出現的問題,不是解決而是逃避,跟我們這一代完全不同,婚姻出了問題要修補而不是扔掉。”剛剛和老伴慶祝了30年結婚紀念日的認爲瀋陽劉先生說道,“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對婚姻抱有更嚴肅態度”。
對於結婚率下降,張佳芮則表示這主要與人們的婚戀觀變化有關,由於社會的進步,人們整體的素質有所提高,思想也更爲開放,“晚婚族”、“丁克族”逐漸增多,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20多歲才從進入社會,迫於車子、房子的壓力也會選擇晚婚晚育,“進入20__年,第一批90後已經慢慢進入晚婚晚育族了,晚婚晚育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整體的結婚率”,張佳芮說。
來自湖北的小亮,是90後的小夥子,現在獨自一人在北京打拼,至今仍是單身,當被問及婚姻問題時,小亮顯得很坦然:“我今年已經25歲了,家裏人也會逼婚,但我有自己的規劃,我纔剛畢業兩年,工作都還不穩定,沒有能力和資本去成家,我希望等到30歲左右結婚,那時候也能給對方一箇幸福安穩的家”。
北京單身屌絲男PK優質女廈門單身小資“臉”傳統“心”
此次調查發現,各地區的婚戀觀特色鮮明,地區差異較大。北京單身人羣中,屌絲男和優質女居多,廈門看似小資情調濃厚,婚戀觀卻最爲傳統,深圳在快餐文化的影響下,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西安男女結婚最講究門當戶。
北京,一座高速發展的城市,工作生活的壓力使得剩男剩女的比例逐年上升,晚婚晚育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是普遍現象,但據世紀佳緣此次的調研發現,北京單身男女的質量卻有很大的區別:北京的單身男性目前生活大多比較單調,安逸,雖然空閒但是卻沒錢,十分“屌絲”,“休息時間要麼一箇人去外面逛,要麼在家玩電腦”是大多數北京單身男的真實寫照,相對而言,北京單身女性則十分優質,她們大多是公司白領階層,有較高的學歷和獨立的經濟能力,興趣廣泛,對自己的生活有精心的安排,單身男女差異較大。
北京單身男士目前的期待就是希望通過交友,使生活充實豐富一些,“一天忙忙碌碌,回家可以有人陪着一起喫飯,閒的時候有人一起出去玩兒,旅旅遊,不用老是一箇人抱着電腦玩遊戲”,來自北京的28歲單身小夥小磊說道。而北京單身女性,雖然自身條件比較優越,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沒有什麼不滿意,但是在考量未來時,她們有着比男性更多的來自父母、生育、精神追求上的顧慮,“追求從容、優雅的生活,該享受的享受,該努力的時候努力,但現在感覺就是哪一步都差一點”,在北京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工作的劉小姐在談到未來時,充滿憂慮。
同樣作爲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的廈門,婚戀觀也很出人意料,廈門的單身男女生活看似小資新潮,但骨子裏卻相當傳統,婚戀觀較爲保守,對廈門的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先成家再立業的觀念非常強烈,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表示剛邁出校門,通常家裏就開始催促和逼婚,“特別是閩南一帶,一畢業家裏基本都會催着結婚”,因此適婚年齡明顯低於其他城市,廈門的單身男女也更加年輕化。對此張佳芮表示,閩南地區雖然經濟發達,但家族觀念相對比較強,而且傳統的婚禮習俗保持的比較好,訂婚到結婚,男方都要給不菲的彩禮,加上廈門高消費高房價的現狀,讓男性有着非常大的壓力,因此雖然在一箇女多男少的城市,身邊有着不少小資優雅的女性,但大多數單身男性仍然毫無優越感。
婚姻家庭關係調研報告 篇2
通過對全國77045人次的調研,全國90、80、70後女性“戀愛起步價”大多超過了5000元。而各地情況略有不同,深圳、北京的“戀愛起步價”分別高達8437元和8149元,都超過了8000元。最苛刻的是上海,戀愛起步價已經逼近一萬元,達到9964元。
這報告讓衆多男網友倍感壓力,直呼“愛不起”。
沒有麪包的愛情總是缺少後勁,必死無疑。那些說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人,要麼是不愁喫穿的文藝紈絝,要麼是寄生於父母的同學少年,以戀愛之名,推婚姻之責,萬事不管只顧眼下,激情來得雖快卻脆弱不堪。一旦遭遇到“生存”的重重挑戰,就容易出現一系列的感情危機。
所以在面臨“愛情與麪包”的兩難選擇時,女人率先考慮麪包並不應該被譴責,放棄“生存”,追逐“生活”的行爲原本就違反了自然的準則。對男人定下“戀愛起步價”,從某個角度來說更是女人對雙方人生負責任的表現。一段草率開始的戀愛如果最後因爲物質的因素,不得不止步婚姻,除了浪費兩人的時間精力,別無所獲。
麪包與愛情的選擇並不一定這麼絕對。現在沒錢不是問題,婚後男人自然會爲家庭加足馬力,富一代生活指日可待!所以高昂的“戀愛起步價”會讓人錯過許多好男人。
這話部分有理。加一箇“部分”是因爲總有些個例是區別於普遍規律的,但是女人若都抱着這個想法,滿懷期待的與窮小子們走進戀愛走進婚姻,必然會發現自己被生活誆大了去了。
假如你們不過是青蔥十七八歲,未來確實還有改寫可能;可如果一箇二十好幾的男人每月拿着三千塊,成天帶你從沙縣小喫A分店喫到沙縣小喫B分店,女人還做着一朝成皇后的黃粱美夢,那就是智商跌到無窮大了。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說:你看多少多少人大器晚成,老來出息。譬如達爾文譬如林肯,可關鍵問題是,即便男人大器晚成,成器之前的那漫漫數十年,如何度過?
如果不具備足夠犀利的識人本事,在戀愛婚姻這種人生大事上,女人就應該秉着“寧可錯過三千,不能誤信一人”的態度,紮實做好排查工作。一時感情衝動,認爲男人沒錢也能給你愛與呵護的,總是在激情散去,才發現沒有能力提供一定物質條件的男人,同樣沒有能力給你安全感,並不值得託付一生。
提高戀愛起步價並不是讓女人增值。因爲無論是豪門深院還是家徒四壁,婚姻說到底都是一箇自我貶值的過程。戀愛起步價的高低決定的是貶值速度的快慢。
物質條件好的婚姻能夠給女人足夠好的裝備、足夠多的油,所以更能經受起柴米油鹽給容顏、心態帶來的損耗。相反,戀愛起步價越低,女人的貶值速度也就越快。假設婚姻進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麼損耗度小的女人明顯比損耗度大的女人更多機會迎接人生第二春。
從這個層面上講,挑男以前先覈實好“戀愛起步價”,不僅僅是對當下的人生做出的打算,也是給未來的自己留一條後路。
聰明的女人不會迷信男人的愛有多麼癡心絕對。背信棄義或者始亂終棄的從來都不止李甲與陳世美,始終對一份感情保持忠貞的,要麼是受到的誘惑不夠大,要麼是受到的生活摧殘還不夠多。
爲自己做好萬全的打算,不僅是打好婚姻持久戰的前提,更是遠離傷害的祕笈。
婚姻家庭關係調研報告 篇3
爲進一步瞭解全市目前的婚姻家庭現狀,找出影響家庭和諧的最直接、最關鍵、最突出的問題,分析存在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構建和諧家庭中的職能作用,**市婦聯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發展,改變了人民經濟生活,也改變了人們婚姻家庭觀念,離婚問題日益凸顯。爲此,**市婦聯通過法院查案卷、走訪民政局、查閱婦女維權中心受理案件情況,調查了20xx年以來的全市婦女結婚、離婚情況,客觀分析了**市婚姻家庭情況。
從婦聯法律維權中心來訪情況看,婚姻家庭問題居高不下。20xx年至20xx年維權中心共接待婦女婚姻家庭案件140件,其中家庭暴力導致離婚20件,佔離婚總數的14.2%;感情不合導致離婚64件,佔離婚總數的45.7%。20xx年維權中心共接待婦女婚姻家庭案件25件,其中家庭暴力導致離婚4件,佔離婚總數的16%,感情不合導致離婚21件,佔離婚總數的84%;20xx年維權中心共接待婦女婚姻家庭案件23件,其中家庭暴力導致7件,佔離婚總數的30%,感情不合導致離婚16,佔離婚總數的69%,婚姻家庭類案件已經成爲影響婦女權益保護、社會和諧發展的主要障礙。
從民政局20xx年至20xx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結婚總數爲8673對,離婚總數爲932對。其中20xx年結婚總數爲1913對,協議離婚總數爲217對,離婚率佔當年11.3%;20xx年結婚總數爲2327對,協議離婚總數爲242對,離婚率佔當年10.3%。20xx年結婚總數爲1328對,協議離婚130對,離婚率佔當年10.2%;20xx年結婚總數爲2513對,協議離婚351對,離婚率佔當年7.2%。
從**市人民法院調查情況看,人民法院20xx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235件,判決離婚76件,調解離婚114件,調解和好45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19%;20xx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247件,判決離婚56件,調解離婚141件,調解和好50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20%;20xx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330件,判決離婚56件,調解離婚154件,調解和好120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36%;20xx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280件,判決離婚81件,調解離婚124件,調解和好75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26%。由以上數據可見,近幾年離婚案件的數量在逐年增加。
二、導致婚姻家庭破裂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1、家庭暴力是導致婚姻破裂的導火索。家庭暴力讓處於弱勢的婦女身心遭受極大的摧殘,其引發的婚姻家庭問題是影響家庭和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市婦聯信訪案件中有一典型案件,女方長期遭受暴力侵犯,但由於愛面子,在外人面前仍表現得非常恩愛。結果男方愈加恣意妄爲。直到女方無法承受時纔開始對外反映。忍受只能縱容家庭暴力愈演愈烈,導致婚姻的破裂。
2、家庭關係不和導致婚姻失敗。一方面,在農村家庭中,兒子、媳婦大多是與父母同住。少數農村婦女缺乏文化,思想愚昧,加之有些長輩處處袒護兒子,無端挑剔媳婦,增加了婚姻家庭的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經濟困難成爲婚姻家庭的又一誘因。一些婦女爲了依靠男方的收入來維持生活而忍受沒有感情的婚姻,對於不順心的事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從而導婚姻失敗。
3、草率結婚導致“短命”婚姻。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一些農村女孩早早就輟學,來到城鎮打工。許多人認識不久便未婚同居或草率結婚,當感到婚姻並非理想中的“伊甸園”時,便整日打鬧着要離婚。
(二)原因分析:
1、封建思想影響。當今社會,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頭腦中仍舊根深蒂固,尤其是農村,大男子主義、男尊女卑等封建殘餘思想直接影響到婚姻家庭的穩定。妻子捱打是“家庭內部問題”,離婚不光彩的舊觀念導致家庭矛盾愈演愈烈,輕者離婚,重者發生家庭暴力傷害案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2、道德觀念缺乏。有些男性爲了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選擇到外地打工,留守婦女的在家務農、操持家務和照顧老人。長期的夫妻分居導致了夫妻倆感情淡漠,導致了婚外情的發生;有些人缺乏家庭責任感和義務感,熱衷於賭博、喝酒,導致家庭矛盾的產生,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夫妻間缺乏包容和諒解,言語粗魯,動輒拳腳相加,導致家庭暴力的產生。
3、法律約束不夠。家庭矛盾無法用法律約束,大多要靠道德自律;婚姻家庭案件取證難,也是離婚案件的難點。
三、對策和建議
1、建立機構,積極爲困難羣衆提供幫助。要整合社會資源,建立一些諸如婦女庇護所、婚姻家庭諮詢投訴中心等服務機構,幫助弱勢婦女儘快擺脫困境,走出誤區,避免和解決矛盾糾紛的發生。
2、強化宣傳,弘揚社會主義婚姻家庭觀。充分發揮宣傳媒體的作用,宣傳社會主義婚姻家庭觀,積極引導,開展一些弘揚家庭美德、社會道德的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構建和諧社會。
3、普及法律法規,加大婦女兒童的維權力度。要大力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新《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並納入全市普法總體規劃,採取多種形式,讓廣大婦女羣衆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合法權益。
4、注重引導,加強家庭道德美德教育。要多形式、多途徑、大張旗鼓地宣傳家庭穩定的重要性和構建和諧家庭對社會的重要性。要加強家庭責任感教育,積極培養家庭義務感和責任心,使每個人都懂得珍惜和保護家庭穩定。
5、解困幫扶,從源頭上做好婚姻家庭穩定工作。要深入開展調查活動,探索解決婚姻家庭問題的好方法、好路子,從源頭上預防也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對家庭暴力能及時出警,出臺相關整治辦法;對困惑婦女和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同時要對孤寡人羣給予關注、關心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工作、生活問題,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
婚姻家庭關係調研報告 篇4
婚姻家庭是社會和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爲進一步瞭解中國目前的婚姻家庭狀況,中國婦聯發起的《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通過全國10餘個省區市地區的數萬份問卷調查,進行數據分析,爲婚姻家庭幸福尋找更多方法。
平均結婚年齡有下降趨勢 婚前同居成常態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平均結婚年齡爲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歲之間結婚,超過九成的女性在30歲之前結婚。其中,70後比其他代際結婚時間更晚,平均結婚年齡在29.6歲,60後、80後及90後的平均結婚年齡依次是26.3歲、26.2歲、24.3歲。報告顯示,婚姻締結模式中,身邊熟人介紹的方式達到54.3%,相對於60後和70後而言,80及90後通過新型互聯網社交工具相識的比例日益提升,且成功率達到10.2%,是60後通過社交網絡等方式締結婚姻成功率的十倍以上。情感專家社會學博士李松:60年代出生的人,重視的是過平淡的生活。70年代的比較注重經營夫妻關係,80後比較浪漫,90後比較自我爲中心。中國社會隨着年代變遷,男女關係態度比較大的轉變,跟初戀結合60後佔到70%。在持續一年的調查中,86.5%以上的受訪者與配偶在婚前戀愛時間爲半年至一年,60後的初戀情結比較明顯,而70、80、90後被訪者中,受觀念的影響,婚前同居比例也在逐年提升,70後有44.4%的婚前同居者,80後和90後的比例分別爲59.6%和57.8%。與此同時,80、90後的婚姻半徑明顯超越了地域限制,受訪者和配偶在同一城市出生的比例僅佔到45.5%左右,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跟同城市以外的人結婚。情感專家婚姻律師陳旭:由於經濟條件相對發達了,坐飛機坐高鐵都方便了,所以異地戀已經沒有地域障礙了。結婚要素中有車有房需求僅佔15.3% 責任感和情緒控制能力更爲重要在《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中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仍然凸顯,受訪者從男女兩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期待來看,女方承擔大部分家務,而男方承擔大部分消費的觀念相對凸出。在結婚前,男女雙方對於另一半的期待與過去相比較,也有了新的變化。調查報告指出,縱觀受訪者的各年齡階層,在結婚前有房有車這一點要求,比例僅佔15.3%。而91.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步入婚姻時,更看中的是有責任感的人,同時,善於控制情緒和化解衝突的情商也很重要,79.4%的已婚人士表示自己會盡量控制好情緒並且化解衝突。
與此同時,幽默浪漫的細胞也對婚姻的締結形成良好的助力,年輕羣體在這一方面更爲明顯,80後和90後認爲自己開朗幽默、懂得浪漫的比例比60後高出10多箇百分點。專家表示,理智和負責任的態度將有助於雙方奠定更穩定的情感關係,而幽默浪漫的感性特質則有可能成爲雙方步入婚姻殿堂的加速劑。忠誠是幸福的基石調查發現,隨着時代的進步和人口流動的加劇,戶口對婚姻的束縛日益減弱。而從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來看,男女雙方家庭具有相似的家庭狀況仍然是主流。而使婚姻幸福能夠維繫的因素中,“忠誠”佔首位。報告顯示,幸福夫妻在婚後相處中,對配偶首要的期望是“忠誠”。86.3%的受訪者希望配偶忠於自己,更在意一份長久的有安全感的關係,而體貼、睿智和是否要小孩這三點緊隨其後。僅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每個月會跟配偶發生口角,但超過80%的受訪者從未對配偶談及離婚話題。
專家表示,爭執也是溝通,信任纔是重點。非常幸福的夫妻給與對方更高的信任度,並不會輕易後悔或談及離婚。通過調查報告,最終得出的幸福婚姻家庭有幾點啓示,專家總結提煉爲:修煉品性、寬容體貼;情感依戀、用心經營;共同成長、積極溝通;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陪伴子女、言傳身教;上慈下孝、相互關愛。
婚姻家庭關係調研報告 篇5
今天上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與珍愛網在京聯合發佈《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20xx年十城市抽樣調查)》,第九屆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佩雲出席活動並講話。彭佩雲表示,這個調查報告反映出中國中心城市婚姻家庭的主流是好的,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被多數人接受。她還特別提到,珍愛網的網絡紅娘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得到了羣衆的認可,“值得點贊”。
本次調查區域爲全國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包括北京、廣州、重慶、南京、長沙、武漢、成都、瀋陽、合肥和鄭州,同時對幸福婚姻項目試點社區江蘇省南通市進行了相同內容的基線調查。十個城市共回收有效個人調查問卷10157份,其中男性樣本5050個,女性樣本5107個,平均年齡爲33.48歲。
調查報告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字,比如熟人介紹仍是夫妻相識的主要途徑,佔比超過五成,而通過互聯網社交工具相識的比例日益提升,60後只有0.8%的比例,80後則高達10.2%,但是85後及90後的比例略有下降,達到8.5%。
與此同時,大多數受訪者與配偶在婚前時間爲半年到一年,這個現象在各代際之間無明顯差異,初戀情結趨於淡化,60後的初戀結婚比例達到70%,而85及90後的初戀結婚比例明顯降低,僅爲47.8%。婚前同居行爲漸成常態,60後、70後、80後、85及90後的婚前同居比例分別爲13.7%,44.4%,59.6%和57.8%。
調查樣本中,平均結婚年齡爲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在婚前戶籍類型中,戶口不再是締結婚姻的障礙,在85及90後這一代際中,僅有39.1%的在婚人士是同爲城鎮戶口,而有31.3%的城鎮男女性是與農村中走出的“鳳凰男”、“鳳凰女”結婚,且丈夫是城鎮戶口、妻子是農村戶口的比例更高。而關於孩子的性別問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爲男孩女孩都一樣。
調查報告還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逐漸淡化,僅有43.3%的女性受訪者贊同這種看法,她們同時認爲,男性應該更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
調查報告得出了幸福婚姻家庭的幾點啓示:一是修煉品性、寬容體貼;二是情感依戀、用心經營;三是共同成長、積極溝通;四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五是陪伴子女、言傳身教;六是上慈下孝、相互關愛。
據瞭解,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已經連續3年,聯合珍愛網開展幸福婚姻家庭系列項目,重點通過大規模的問卷調查,瞭解中國婚姻家庭狀況,認識當代中國幸福婚姻的基礎,總結成就幸福婚姻的黃金法則,並逐漸撰寫和發佈《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以達到正確指導公衆的婚姻觀和婚姻生活實踐,爲社會和諧發展傳遞正能量的目的。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