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精選9篇)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1
前言:生活在這個豐衣足食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深遠含義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中已日漸被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箇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元,全年就浪費了4745億;如果每人每天浪費糧食500克,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下來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春節誠然是一箇喜慶的節日,我們在玩樂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調查對象:全村居民。調查方式:走訪。調查過程:我接連走訪了大概20戶人家,以問話的方式得知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各種各樣的浪費。我又到一些垃圾桶旁觀察,幾乎沒個垃圾桶裏都裝了滿滿一桶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其中佔大部分的是一些果皮、糖紙、剩菜剩飯以及各種食品包裝袋。有幾個垃圾桶旁都是這些垃圾。調查結果:結果表明,春節浪費的情況非常嚴重。據調查顯示,人們在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的10倍左右!(節假日除外)。其中水資源浪費最爲嚴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的水資源浪費現象:
1.刷牙不關水龍頭;
2.洗澡塗肥皂是不關水龍頭;
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裂後未得到及時修理;
4.用過量的水來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
5.隨意開啓消防龍頭用水;
6.老式抽水馬桶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
7.洗衣服是不用手搓而只有水衝;
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
10.解凍海鮮使用“在自來水長流法。
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爲,毋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調查反思:很多人認爲,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的那麼舒適,那一點浪費又算得上什麼呢?我是這樣認爲的,假如換一箇看法,大家眼裏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美德。
“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2
一、前言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在承載着深厚文化內涵的同時,也成爲了集中消費的重要時段。然而,在歡樂喜慶的背後,春節消費過程中的浪費現象日益凸顯,這不僅違背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也對社會資源造成了極大壓力。本報告旨在通過對春節期間各方面的`消費行爲進行深入調查,揭示存在的浪費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二、調查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圍繞春節期間的食物浪費、禮品浪費、裝飾浪費以及能源浪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研究。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食物浪費:
春節期間家庭聚餐、親友互訪等活動頻繁,大量食物被過度準備或未得到充分利用,導致浪費嚴重。據統計,春節期間每戶平均食物浪費量較平時增長約30%。
2、禮品浪費:
禮品經濟在春節期間尤爲盛行,但部分禮品並未符合接收者的實際需求,甚至出現“禮尚往來”的循環浪費現象。
3、裝飾浪費:
爲營造節日氣氛,許多家庭和個人大量購買一次性裝飾品,使用後即丟棄,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4、能源浪費:
春節期間,因聚會娛樂、亮化裝飾等需求,電力消耗大幅上升,且存在大量的無效能耗。
四、建議與對策
1、提倡理性消費,鼓勵按需備餐,推行“光盤行動”,減少食物浪費。
2、引導公衆轉變禮品觀念,提倡贈送實用、有意義的禮物,避免盲目跟風和攀比。
3、推廣環保型、可重複利用的節日裝飾品,同時加強垃圾分類回收,降低環境污染。
4、加強節能宣傳,鼓勵使用節能電器,合理安排照明時間和強度,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五、結語
面對春節消費中的浪費現象,我們既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崇尚節儉的傳統美德,又要與時俱進,倡導科學、綠色、文明的消費觀,讓春節迴歸親情、文化的本質,共同打造一箇既溫馨又環保的新春佳節。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3
20xx年1月15日
——在過年前的這段日子裏,各地掀起了一股“裝修旋風”,裝修材料別的,而是“夠氣派的”的黃金,對此人們有着各色的爭論……
20xx年1月30日
——農曆正月初四。前幾天過新年的熱鬧氣氛,人們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喫驚的是家家戶戶所剩餘的過年禮品、糖果……
20xx年2月2日
——農曆正月初五。在網上衝浪,一條標題爲《100噸水在途中消失了37噸》的公益廣告,顯眼地在互聯網上。好奇心驅使,我在搜索欄上打上了“浪費水資源”,結果36,200多條信息!
包括“湖南的地水資源”,“治理水資源浪費低效”,“餐飲業水資源浪費嚴重”等等。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和淡忘了。我國是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
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
積沙成堆,積水成河。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巨大的浪費了!
春節誠然是個喜慶的節日,在玩鬧的`,也不要忘記節約。據調查顯示,人們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非節假日)的10倍!
數字真要算起來也可說是天文數字了。
人們種種的浪費,水、電資源與食物資源的浪費嚴重。
“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廣告隨處可見,並人們的真正。我國是有的“水”,但好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人們再節制地浪費水資源和污染水資源,只靠污水是難以扭轉缺水的!
現在,讓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資源十大浪費:
1.刷牙時不關水龍頭;
2.洗澡塗肥皂時不關水龍頭;
3.自來水管漏水或爆管未修理;
4.用過量水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
5.隨意開啓消防龍頭用水;
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
7.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衝;
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
10.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
顯而易見,這熟悉的日常,勿庸置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結論
節約是“寒酸”的生活,現在的生活過得這麼舒適,哪一點點浪費又算得上呢?我是的,假如換看法,大家眼裏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是好習慣,是品德。“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4
一、引言
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越來越豐富,然而在此過程中,一些浪費現象也日益凸顯。本報告旨在通過對春節期間食物浪費、禮品浪費、能源浪費等現象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以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併爲推動節儉過年、綠色過年的理念提供參考。
二、調查方法與過程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實地考察、深度訪談等方式,覆蓋城市與鄉村地區,涵蓋不同年齡段和社會羣體,全面瞭解春節浪費現象的具體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食物浪費:
春節期間家宴、親友聚餐頻繁,大量食物因過度準備或未及時食用而被浪費。據統計,春節期間家庭餐桌上的食物浪費量較平時增長約30%。
2、禮品浪費:
禮物交換已成爲春節的重要習俗,但部分禮品華而不實,甚至出現“禮尚往來”的惡性循環,導致資源浪費嚴重。
3、能源浪費:
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過度裝飾照明以及大規模人員流動等,對電力資源及環境造成較大壓力。
四、對策與建議
弘揚節儉文化:倡導合理飲食、適度消費,推廣“光盤行動”,提倡健康環保的節日慶祝方式。
科學選購禮品:鼓勵選擇實用性強、綠色環保且具有情感意義的.禮品,減少無謂的物質消耗。
環保過年:加強宣傳教育,限制煙花爆竹燃放,推廣使用節能產品,降低能源消耗。
五、結論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我們在歡慶的同時,更應積極倡導和踐行節約、環保的生活方式,讓每一箇春節都充滿溫馨和諧,而又不失節儉與環保的美德。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5
20xx年1月15日
——在過年前的這段日子裏,各地掀起了一股“裝修旋風”,裝修材料不是別的,而是“夠氣派的”的黃金,對此人們有着各色的爭論……
20xx年1月30日
——農曆正月初四。前幾天過新年的熱鬧氣氛,隨着人們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喫驚的是家家戶戶所剩餘的過年禮品、糖果……
20xx年2月2日
——農曆正月初五。今天在網上衝浪,一條標題爲《100噸水在途中消失了37噸》的公益廣告,顯眼地出現在互聯網上。因爲好奇心驅使,我在搜索欄上打上了“浪費水資源”,結果出現36,200多條相關信息!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資源缺乏”,“中國治理水資源浪費低效”,“餐飲業水資源浪費嚴重”等等。
調查報告
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箇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春節誠然是個喜慶的節日,我們在玩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據調查顯示,人們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非節假日)的10倍!這些數字真要算起來也可說是天文數字了。
人們種種的浪費現象,水、電資源與食物資源的浪費尤其嚴重。
“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廣告雖然隨處可見,但是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真正重視。我國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人們再沒有節制地浪費水資源和污染水資源,只靠污水處理是難以扭轉缺水這一局面的!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資源十大浪費現象:
1.刷牙時不關水龍頭;
2.洗澡塗肥皂時不關水龍頭;
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時修理;
4.用過量水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
5.隨意開啓消防龍頭用水;
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
7.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衝;
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
10.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
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爲,勿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結論
很多人認爲,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得這麼舒適,哪一點點浪費又算得上什麼呢?我是這樣認爲的,假如換一箇看法,大家眼裏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品德。
後記
“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6
一、前言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作爲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其慶祝方式與消費行爲也日益豐富多元。然而,在歡慶之餘,春節期間資源浪費的現象也日益凸顯,本報告旨在通過深入調查和數據分析,揭示並探討這一問題的.具體表現及成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二、調查方法與過程
本次調查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數據統計等手段,對全國各地春節期間的食物浪費、禮品浪費、裝飾品浪費、能源浪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食物浪費:
調查顯示,春節期間家庭聚餐、宴請親友時普遍存在食物過剩情況,約有60%的家庭在春節期間剩餘食品量超過日常,其中部分食品未得到妥善保存和合理利用,造成嚴重浪費。
2、禮品浪費:
春節禮品互贈習俗導致大量禮品堆積,部分禮品並非受禮者所需,甚至存在過度包裝問題,從源頭上造成了資源浪費。
3、裝飾品浪費:
春節期間,爲營造節日氣氛,許多家庭大量購買一次性或短期使用的裝飾品,節後則大多被丟棄,對環境造成壓力。
4、能源浪費:
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過度用電等現象普遍,不僅消耗大量能源,還可能引發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
四、原因探究
浪費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面子心理作祟、消費觀念不理性以及環保意識淡薄等。
五、對策建議
1、弘揚節儉文化,提倡綠色過節理念,鼓勵適度消費,抵制鋪張浪費。
2、推廣環保禮品和可持續使用裝飾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3、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衆的節約資源和環保意識,引導消費者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4、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規政策,對春節期間的浪費行爲進行有效管理和約束。
六、結語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在享受節日歡樂的同時,更應該珍惜資源,倡導綠色、環保、節儉的春節新風尚,讓春節真正成爲傳承文化、弘揚美德、共建美好家園的重要節點。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7
一、前言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日益豐富多樣,然而在歡慶的背後,卻隱藏着不容忽視的食物、資源等浪費現象。本報告通過對全國各地春節期間的實地調研及數據分析,深度剖析了春節浪費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其影響,旨在引起社會各界對節慶浪費問題的關注,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二、調查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春節餐飲浪費、禮品過度包裝、一次性用品濫用等方面展開。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數據統計等多種方式進行研究,涵蓋了城市和鄉村的不同區域以及各年齡段人羣。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餐飲浪費:
據統計,春節期間,家庭聚餐和公共餐飲場所的食物浪費量顯著增加,部分地區的食物浪費率甚至高達30%以上,其中“講面子”、“圖吉利”等傳統觀念導致的’過量備餐是主要原因。
2、禮品浪費:
節日禮品市場中,過度包裝現象普遍,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不可降解垃圾。同時,一些禮品實用性不強,易引發二次浪費。
3、一次性用品濫用:
春節期間,一次性餐具、裝飾品等用量激增,其短期使用後即被丟棄,對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
四、對策與建議
1、弘揚節約文化:
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教育等方式引導公衆轉變消費觀念,樹立合理、適度、綠色的節日消費觀。
2、制定相關政策:
政府應出臺相關法規政策,規範餐飲行業服務行爲,限制過度包裝,推廣環保餐具,從源頭上遏制浪費現象。
3、推廣環保實踐:
鼓勵公衆參與各類環保活動,如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成爲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五、結語
春節作爲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在歡度佳節的同時,我們應當積極倡導節約、抵制浪費,讓春節迴歸傳統文化本真,營造一箇既溫馨又環保的節日氛圍。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8
一、前言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春節期間家庭聚會、親友互訪等活動日益豐富多樣,但在此過程中,浪費現象也日趨嚴重。本報告通過對全國各地春節時期的實地考察與數據分析,對各類浪費現象進行深入剖析,旨在引起社會公衆對於節儉過節、反對浪費問題的重視。
二、調查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現場觀察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調查對象覆蓋城市與鄉村、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羣體等多箇維度的居民,力求全面反映春節期間的浪費現象。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食物浪費:
調查顯示,春節期間,由於宴席規模過大、菜品準備過多等原因,大量食物被浪費。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宴席上的“滿漢全席”往往導致食物剩餘情況尤爲嚴重。
2、禮品浪費:
春節禮品往來頻繁,部分禮品過於奢華且實用性不強,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同時,過度包裝也是禮品浪費的`一箇重要表現。
3、能源浪費:
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過度裝飾以及空調暖氣長時間開放等行爲,不僅消耗大量能源,還加劇了環境污染。
4、人力浪費:
家政服務人員在春節期間需求量大增,但由於臨時性、集中性用工,往往存在人力資源的浪費現象。
四、對策建議
1、提倡節儉過年,樹立文明新風尚,鼓勵適度消費,避免鋪張浪費。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衆環保意識,減少煙花爆竹燃放,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3、政府、社區及企事業單位應舉辦形式多樣的節約宣傳活動,並通過立法手段限制過度包裝等浪費行爲。
4、完善勞動市場機制,合理調配春節期間的人力資源,減少臨時性、集中性用工帶來的浪費。
五、結語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珍惜資源、反對浪費。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讓每一箇春節都過得既喜慶又節約,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篇9
摘要:1月15日——在過年前的這段日子裏,各地掀起了一股“裝修旋風”,裝修材料不是別的,而是“夠氣派的”的黃金,對此人們有着各色的爭論……年1月30日——農曆正月初四。前幾天過新年的熱鬧氣氛,隨着人們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喫驚的是家家戶戶所剩餘的過年禮品、糖果……2月2日——農曆正月初五。今天在網上衝浪,一條標題爲《100噸水在途中消失了37噸》的公益廣告,顯眼地出現在互聯網上。因爲好奇心驅使,我在搜索欄上打上了“浪費水資源”,結果出現36,200多條相關信息!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資源缺乏”,“中國治理水資源浪費低效”,“餐飲業水資源浪費嚴重”等等。調查報告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箇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春節誠然是個喜慶的節日,我們在玩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據調查顯示,人們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非節假日)的10倍!這些數字真要算起來也可說是天文數字了。人們種種的浪費現象,水、電資源與食物資源的浪費尤其嚴重。“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廣告雖然隨處可見,但是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真正重視。我國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人們再沒有節制地浪費水資源和污染水資源,只靠污水處理是難以扭轉缺水這一局面的.!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資源十大浪費現象:1.刷牙時不關水龍頭;2.洗澡塗肥皂時不關水龍頭;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時修理;4.用過量水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5.隨意開啓消防龍頭用水;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7.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衝;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10.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爲,勿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結論很多人認爲,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得這麼舒適,哪一點點浪費又算得上什麼呢?我是這樣認爲的,假如換一箇看法,大家眼裏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品德。 後記“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