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通用12篇)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1

  校園周邊環境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爲推動平安校園建設,進一步維護校園周邊環境的安全,創建有利青年大學生安全、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市關工委按照市政府領導的要求今年調研了我市中小學的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的整治狀況既有城市學校又有農村學校既有普通中小學又有技工學校既有公辦學校又有民辦的外來工子弟學校基本覆蓋了全市中小學的各種類型。同時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專題座談等形式瞭解面上的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情況以儘可能真實反映我市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的現狀。現將基本情況和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這次調研看,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的情況確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是:

  (一)營業性網吧及低俗文化、娛樂場所對未成年人危害不容忽視。

  前一階段通過對網吧、遊戲機室的綜合整治,大多數地區基本做到學校周圍200米內無營業性網吧和遊戲機室,但有些網吧仍有容留未成年人的情況。有的網吧離學校並不遠中小學生到網吧仍很方便有的學生沉迷網吧乃至通宵達旦使未成年人上癮危害很大。還有個別地區在200米內仍有經營性網吧開設對學校影響更爲嚴重如北郊小學北100米處有一網吧戚區實驗中學和市四中200米左右處竟開設了6個經營性網吧與一箇電子遊戲機室鐘樓區的一些學校也有在200米內開設網吧、遊戲機室的現象。另外有些就近學校的書店、音像店中都有不健康的書籍、音像資料出售,毒害學生。

  (二)技防設施跟不上需求,校園及周邊存在突出的安全隱患

  1、前幾年爲破牆透綠根據城市建設統一要求各校臨街均改爲開放式圍牆因此給學樣安全保衛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是夜間保衛工作困難很大。儘管學校想盡辦法加強夜間巡查等但大多數學校受經費限制沒有條件安裝周界報警和視頻監控等現代技防設施學校夜間發生偷盜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2、部分學校消防設施、用電設施不符要求存在安全隱患。金壇、武進一些農村學校建設時沒有設計消防栓有的雖有消防栓但因爲水壓不足等原因無法正常使用有的學校滅火器數量不足,藥液更換不及時,大多數學校的消防應急燈、疏散標誌不到位有的學校電路負荷不夠經常斷路、跳閘等等一旦發生應急情況處置不當極易發生羣傷事件。

  (三)交通安全問題

  1、學生接送車安全隱患仍然存在。溧陽市調研中發現學生接送車超載現象比較嚴重原因是爲減輕學生負擔有關部門覈定的接送車收費標準偏低不超載的話駕乘人員利潤很低。爲了圖利許多承包學生接送的車都偷偷超載存有很大隱患。新北區在規定中學停止使用學生接送車後在一些學區範圍較大的鄉鎮遠離學校的一些村莊爲孩子上學家長相互串聯僱用個體中巴接送學生。這類中巴車經常超速行駛有的還沒有正規的客運資質。

  2、地處交通要道、主幹道附近學校有些尚未設置車輛慢行的警示標誌或者缺少學生過街的斑馬線在交通日趨繁忙的情況下學生的交通安全隱患也日趨嚴重。溧陽市、天寧區、新北區學校均有反映

  3、部分學校尤其是地處中心地區或繁華地段的學校上放學時或放周假時道路擁堵、人車混雜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四)學生飲食衛生問題

  1、在城鄉學校校門周圍普遍存在亂設攤點這類攤點無證無照、無固定營業場所他們出售的飲食質量無保證有些攤點出售的零售大多是“三無”產品有些飲食攤點在不辦理衛生許可證的情況下私自組織學生午餐供應這些食品對學生的健康影響很大。儘管城管等也多次參與整治但這些攤點流動性大整治過後過一段時間又死灰復燃。校園周邊“三無”食品滿天飛。

  2、部分學校食堂由私人承包這些私人承包食堂對從業人員缺乏嚴格管理衛生要求執行不嚴有個別學校爲節約成本棄用原來的冷藏設施私設竈外竈剩餘食品及待加工食品不作冷藏處理很有可能發生羣體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幾點建議

  (一)加大對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整治的.經費投入,不斷改善維護學校及周邊安全的技防設施。

  各級財政要優先保障校園安全經費的安排特別是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後小學、初中所需經費原則上應由各級政府的全額撥款各地在作九年義務教育的經費預算時要把維護校園安全必要的技術裝備費用、防盜設施費用、防雷、防火設施的安裝、電力設施改造以及人員配備費用等測算在內。爲創建平安社區我市在一些公共場所和主要街道陸續配備了視頻監控系統對防範治安事故、震懾罪犯有一定的作用。建議將學校周邊也納入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管理在校門口增設監控點提高校園安全的防範能力。針對農村學校接送學生車輛超載問題除加強對學生接送車輛的途中檢查發現違規從重處罰外建議各地學習金壇市的做法一方面接送車輛全部定點到客運公司全部更新車輛統一制訂接送學生的運行規範另一方面由市財政每年覈撥130萬專款補貼客運公司的利潤不足這是治本之策。

  (二)進一步提高對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真正把這項工作作爲涉及千家萬戶和羣衆利益的大事、要事認真抓好。

  要充分認識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整治不是階段性工作也不是突擊性工作而是經常性、持久性工作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建議由政府牽頭協調進一步發揮市、轄市區有關學校安全的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例會制度的作用。公安、工商、宣傳、文化、綜治、城管、衛生、防疫等黨政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能加強對學校安全的管理、監督和整治。各部門之間要定期交流情況溝通信息並隨時針對學校安全的新情況、新問題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各學校及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學校治安和學生安全信息的上報工作確保有關安全、治安的信息和重要情況不瞞報、不漏報爲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真實的政策依據。

  (三)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公安、城管、工商、文化、衛生等部門要進一步協同配合重點整治校園周邊的流氓滋事、無證飲食點、黑網吧、網吧及營業性電子遊戲經營場所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兜售黃碟、不健康書籍等嚴重違法行爲對他們要給予嚴厲打擊。對流動人口、下崗失業人員違章設攤、無證經營等要採取疏堵結合的辦法引導他們辦理證照、進固定場所有序經營。針對當前治安和城市管理的嚴竣形勢建議適當增加公安、城管的人員編制以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執法力度和巡視、檢查密度。

  (四)加強學校周邊交通安全設施的建設大力整治校園及周邊交通秩序。

  整治交通秩序建議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公安交警部門要對全市中小學進行一次交通情況的摸底對位於交通主幹道的學校和校門口緊鄰機動車道的學校路段要設置交通警示牌、禁止鳴號、減速限速標識設置斑馬線等二是在學生上學、放學容易造成人車擁堵的路段在規定時間內要增派警力要針對不同情況儘快排除交通隱患。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2

  萬丈高樓拔地而起,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在前期,可是要做大量的評估和勘察的工作的,包括地基的堅固性,地理位置的選擇,周邊環境的評估等等。就比如周邊的環境如果不適合工程的展開的話,對於後期的開工是有很多的弊端的。下面小編就找來一篇關於工程周邊環境調查報告,大家來看看吧。

  一、工程概況

  蓬萊路是崑山市蓬朗鎮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次幹道,西起蓬溪路交叉口樁號K0+136.0,終點至蓬錢路交叉口樁號K0+759.0,全長0.623m。由於蓬萊路混凝土路面自然老化,部分路段的路面出現沉陷,板塊開裂破損,側平石損壞現象比較嚴重。該路段的交通功能十分重要。考慮工程安全施工,車輛又要暢通,新建道路橫斷面採用三塊板形式,具體爲:3.5m人行道+5m非機動車道+1.5m側分帶+14m機動車道+1.5m側分帶+5m非機動車道+3.5m人行道,考慮商業街停車需求其中5m非機動車道劃分爲2.5m停車位+2.5m非機動車道。雨水管道採用雙側佈置,蓬萊路佈置在道路兩側非機動車道中,就近排入周邊河道。

  主要參建設單位

  建設單位:崑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施工單位:長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崑山拓普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設計單位:蘇州市慧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勘查單位:江蘇省紡織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擬建道路沿線爲商鋪、住宅樓,道路沿線兩側有衆多的地下管線(電纜、自來水管、燃氣管道等),經調查本工程施工影響範圍內的地下管線主要有電力、電信、污水管、給水管、燃氣管道等。施工中需拆除的管線,上報業主,由業主委託產權所屬部門進行改移。對不能拆除需保留的管線,如綜合管線、污水管、架空電力、給水管、燃氣管等管線,施工中制定相應保護措施。

  施工影響範圍內管線分佈情況:根據我單位施工人員進場後進行的管線調查及使用單位提供的管線佈置圖,查明施工影響區域內管線分面情況,如附圖1:綜合管線平面示意圖。

  二、施工對市政管線影響分析

  本工程施工對管線的影響主要是,由於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而對管線造成影響,其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道工程溝槽開挖時,施工機械對地下不明管線的破壞

  2、管道工程坑槽邊坡的失穩,影響周邊管線的下沉。

  3、施工機械行走時對地下管線的破壞。

  4、施工時,挖掘機旋轉時對周邊電力線杆的破壞。

  5、路牀反開挖時,影響加空電力線杆的穩定狀態。

  三、管線保護施工措施3.1總體措施

  施工區域內分佈有多種管線,根據管線的位置及施工對其影響採用改移和保護兩種措施:即對位於老橋位置區域內的給水管線進行永久改移;對位於施工範圍內的管線採用在施工過程中嚴控地表沉降的措施,將管線的被動變形控制在允許範圍內,並配以其它輔助措施,確保施工影響範圍內地下管線的安全。

  3.2管線改移施工保護措施3.2.1探挖施工1、施工前探挖施工前,首先在樁所處位置進行探槽施工,深度不小於1.5米,同時結合物探對已知管線進行探挖。每道探槽施工完成後,對探明的管線取得與產權方的聯繫,如確認廢棄,則不作保護,但記錄在案;如在施工中,則測量其平面位置、高程,確定管線的方向及管線與線路的關係,分析是否對結構有影響以及保護的難易程度,以便採取相應保護措施,同時,進行插牌標示,標示牌上須註明管線種類、埋深等。將探挖出在使用的管線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指導施工。

  在此過程若發現不明管線,應立即停止施工並向監理彙報,由監理向業主領導或相關產權單位彙報。待查明管線性質並做相應處理後再進行施工。

  3.2.2管線改移施工

  根據業主、產權單位、設計院的意見及現場施工需要,需要改移有從老橋人行道上穿過的給水管。管線改移施工前同管線管理單位達成責任監護意向,要求管線管理單位在管線改移過程中派人進行蹲點、實施監護。施工中應儘量進行人工施工,避免機械對管線造成損壞。

  3.3明挖施工管線保護措施

  明挖施工時,基坑降水、圍護結構變形過大導致的地面沉降是影響地下管線的主要因素。爲保護施工範圍內的地下管線的安全、正常使用,施工中應加以妥善保護。

  1、井點降水施工時先人工挖探坑,探坑深度不小於1米,探明地下無“在用”管線時再施工。

  2、溝槽開挖時,先人工挖探溝,查明有無地下管線,如有,查明管線的埋深,走向等再進行開挖施工。

  3、溝槽開挖前先進行降水(如有必要),並在基坑內設置疏乾井,以防管湧。

  4、降水施工中加強沉降觀測,如發現沉降增大較快等異常情況及時反饋,同設計單位聯繫,當確認是因降水所引起時,則採取回灌措施。在沉降區域施工回灌井,回灌井與降水井之間距離大於5m,回灌方案具體根據沉降情況而定。

  5、溝槽開挖嚴格按照交底施工,掌握好“分層、分步、對稱、平衡、限時”五要點,必須遵從“分段、分層開挖,挖槽支撐,先支後挖”原則進行,確保基坑的穩定。

  6、溝槽開挖時嚴格控制槽壁的坡度,確保土坡穩定。

  7、嚴格按照設計進行支撐結構施工,支撐結構安裝應迅速,支撐設置以後及時施加預加軸力。做到經常檢查支撐工作狀況,隨時根據檢查情況,實施逐漸、多次添加支撐軸力,確保支撐對圍護結構的頂撐作用。

  8、施工過程中要防止挖土機械碰撞鋼支撐,以防支撐失穩,造成事故。 9、溝槽開挖過程中,加強現場巡查,如發現坑壁坑底滲流、湧流、湧砂等情況,及時封堵、施做砼墊層,必要時進行地基加固。

  四、已查明管線保護方案

  1、架空電力線杆沿着高壓電線杆一週0.5米的半徑施打鋼板樁,鋼板樁採用32號普通槽鋼,樁長4米,施工時打入地下不得小於2米。鋼板樁施打完畢後,在鋼板樁頂端往下0.2米處用2根直徑16的鋼筋纏繞箍緊,端頭用電焊機焊牢,焊接長度不得小於20cm。然後在電線杆與鋼板間用C20砼澆築固定,(詳見下面示意圖)。

  2、燃氣管道對於K0+760處的燃氣管道,雨水管道開挖時下好橫穿雨水管道的溝槽,採取支吊的方法進行回定。施工前先人工開挖將管線裸露,然後在溝槽的兩側澆築砼支墩,支墩上固定一根16號工字鋼,工字鋼與支墩必須連接牢固。然後再用直徑20的鋼絲繩將燃氣管道吊起固定,防止管線變形。祥見示意圖。

  3、綜合管線綜合管線位於路中心線北側,距路中心線14米。路槽開挖前用木樁對管線進行加固處時,採用直徑15cm的松木樁,樁長1.5米,間隔0.5米,採用機施打。詳加見示意圖

  五、監控量測

  採用信息化施工,設定各種管線位移警戒值,及時反饋監測信息,根據施工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支護參數及施工步驟,並採用相應的保護措施,從而確保管線的安全。

  1、加強施工管線監控,根據不同的管線,建立各類管線的管理基準值,通過監控量測及時掌握管線變形狀況,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做好二次補壓漿工作,確保管線保護管理在可控狀態有效進行。

  2、加強地面沉降監測,尤其對沉降敏感的管線要布點監測,並及時分析施工對管線的影響程度,根據施工和變位情況調節觀測的頻率,及時反饋指導施工。

  3、當施工前預測和施工中監測分析確認某些重要管線可能受到損害時,將根據地麪條件、管線埋深條件等採用臨時加固、懸吊或管下地基注漿等保護方案,並經監理工程師批准後實施。

  六、安全質量保證措施

  1加強管線調查在施工中地下管線的破壞將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在施工前對沿線施工影響範圍內的管線進行全面的調查,列出需重點保護的對象及其所處的位置。並對其沉降要求做出全面的統計,計算出沉降預警值、允許最大沉降量、不均勻沉降要求,爲以後施工提供指導

  2加強員工教育管線保護任務重、難度大,爲了保證管線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教育每個施工人員高度重視管線保護工作,施工中做到措施到位,責任落實。

  3加強監控量測施工過程中對地表沉降進行觀測,對所有受影響的管線進行布點監測,有

  特殊要求的要加強量測頻率及時分析反饋量測結果。同時利用實測數據進一步修正完善地表沉降的預測結果,對可能引起有害變形的管線做出早期預警並制定應急措施。除正常監測外,暗挖通道施工時需特別注意隨時觀察掌子面及周圍區段的滲漏水情況及其變化,必要時應及時封閉掌子面。

  4加強聯繫積極與管線產權單位進行聯繫,瞭解管線的運營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對施工影響範圍內的管線進行檢查,若確是因施工原因引起,應採取相應措施進行保護。減少接觸高噪聲的時間或插安排高噪聲的工作。對距噪聲源較近的施工人員,除取得防護罩或頭盔等有效措施外並就當縮短其勞動時間保護施工人員的健康。爲保護施工現場附近的居民的夜間休息,夜間21:00以後禁止施工,施工時間應加以控制。同時,要注意對機械的經常性保養,儘量使其噪聲降低到最低水平。

  減輕施工現場的、施工車輛和築路機械運行和運輸產生的揚塵污染,保護人民健康。

  保證原有交通的正常進行和維護沿線居民用水、生產生活用電及通訊等管線的正常使用。專人負責現場道路及大門出入口的清掃工作,並經常灑水,防止揚塵土,產生泥漿,在現場的生活區內設垃圾站,定期進行清運。項目部派專人抓好辦公、生產區域的環境衛生工作,設置專門的生活垃圾回收站,每日有專人清理宿舍,臨時宿舍有專人每日清掃。地上、地下設施保護措施:施工前,詳細瞭解地上、地下原有構築物的具體位置、尺寸、數量等。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地下文物等,及時向有關單位彙報,採取保護措施,保證其不受破壞。

  鑑於施工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工程項目竣後,我單位儘快恢復遭受施工損壞的道路、水系。在施工期間,設專人檢查現場路障,清理路面落碴,保證道路施工暢通。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3

  今年暑假,我們組織進行了一次關於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校園及其周邊環境問題的專題調研活動作爲社會實踐的內容。8月2日至5日,我們利用這四天的時間,一起到如東縣岔河中學進行了相關的調查。我們主要運用了問卷和訪談兩種調查方法,隨機對30位同學和四位老師進行了調查。

  8月2日,我們六個人約到掘港,討論實踐的方案和步驟。其實今天天氣不好,雨很大,但是我們都克服了這個困難,聚到一起。我們認爲環境問題是如今的熱點,再考慮到環境對學生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一致決定將研究課題定爲校園及其周邊環境問題。談到調查方法,一般都是採用問卷法,這樣比較方便快捷,但是考慮到這個方法獲得的`信息量很侷限,所以我們決定再加上訪談法。現在正是暑期補課的時間,只有初三和高三的同學在校,而且時間很緊,所以我們決定對學生主要進行問卷調查,另外,選擇3-4位老師進行簡短的訪談,以便獲取更多信息。最後根據問卷和訪談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寫出調查報告。實踐步驟到這兒就討論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分配工作:問卷是大家一起出,先各自回去查資料,各人先設計出一份,然後在網上相互傳閱,把好的問題留下,合成一張問卷,這樣可以集思廣益,爲了有足夠多的時間做準備,我們決定8號出發。安排完工作我們就解散了。

  8月8日上午8點半,我們來到岔河中學。學生的時間真的很緊,幾乎沒有很長的休息時間,所以我們只能利用課間休息的短短十分鐘去發問卷。十分鐘當然發不完,所以又要等到學生下一個課間接着發。小隊長和曹婷來到初三老師的辦公室,有幾位沒課的老師在辦公室批作業、研究試卷。她們找了兩位老師開始簡短的訪談。整理老師們的觀點,大體是這樣的:近兩年,學校擴建了,也重新規劃了,因此環境比以往好多了,沒什麼大問題,還是比較滿意的。比如學校操場變成塑膠跑道人工草坪了,新建了一幢食堂樓,綠化帶更多了。但是,教學設施還有待改進,比如教室的投影設備現在還不是很普及,希望能在教室裏用電腦上課。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讓知識更形象地反映到學生眼前,並且能減少粉筆灰,有益師生健康。其次,學校有時還是會看到有垃圾,一方面我們看到學生環保意識還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到學校的保潔工作還沒有做到位,這方面有待加強。還有就是食堂的問題,雖然有了新的用餐環境,但是並不表示衛生也有了保證,飯菜裏出現蟲子的現象也不是沒有,這也導致很多同學不願意在食堂就餐,有的乾脆不喫飯,這樣嚴重影響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因此,希望學校在這方面一定要予以重視。至於宿舍問題,以爲學校大部分是走讀生,尤其是初中生,所以宿舍問題不是特別大,但是也希望今後能逐步提高住宿水平,比如能安裝空調、熱水器。談到學生和環境的融合,老師們感到很複雜,因爲很難絕對地說好還是不好,新的校園環境當然給學生帶來了激情和動力,但是仍然有學生不能做到保護學校環境,校園裏不時出現的垃圾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如何激發更多的學生真心地熱愛、保護校園還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對於校方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老師們還是給予充分肯定的,這一點從學校的擴建就可以看出,不過環境的改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所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陳晨和王羣花了一箇上午的時間收回了十多份問卷,其餘的下午再接着發。她們說同學們雖然課業繁忙,但是依然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非常感謝。下午三點多,我們各方面工作都結束了,解散回家。

  8月9日。今天就比較輕鬆了,大家不用到處跑了,只要在家做整理的工作。我也開始準備報告了。

  8月15日,準備得差不多了,今天要完成報告啦,桑穎穎整理好了問卷。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對於學校環境保護,同學們的關心程度在“一般”和“很關心”兩個水平上的人數比例差不多,極少有人對環保持無所謂的態度,這個現象還是好的。在參加環保工作上,大部分同學都是有時參加,只有個別同學不參加,經常參加人數所佔比例也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爲課業繁忙,當然也可能是同學們將環保由概念轉化爲行動的意識還不是很明顯,有待加強。

  在校內環境上,同學們認爲學校綠化還不錯,當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也有不太滿意的地方,學生們普遍認爲校內垃圾問題很嚴重,另外有河流散發惡臭的現象。經過我們的調查,學校後面有一條斷流的河,上面漂滿了垃圾,亟待處理。對宿舍,同學們還是有很多怨言,根據老師的說法,學生宿舍並沒有安裝空調和熱水器,給學生的生活多少帶來了不便,我們認爲同學們口中的“不滿意”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這兒。另外,由於現在很多學生口味比較挑剔,喫不慣食堂的飯菜,再加上食堂本身的問題,大部分同學更願意在學校附近的飯館用餐而拒絕在食堂。根據我們的觀察,學校附近飯館每天生意都算不錯,但是某些飯館的衛生情況值得斟酌。

  在學校周邊環境上,認爲有待改善的同學佔了2/3,同學們普遍認爲學校周圍流動攤販一直都有,這也許給學生帶來了暫時的新鮮,但是也帶來了問題,出現胡亂要價、假貨等現象,使部分學生上當受騙。所以希望學校在遏制流動攤販或者是限制學生逗留流動攤販方面加強力度。根據我們的觀察和來自同學的看法,學校門口的交通還是很便利的,車輛川流不息,也因爲這樣,給同學們造成了一些干擾,像塵土、噪音,不過大家反映,問題不是很大。至於像搶劫這樣的暴力事件,同學們都反映沒聽說過或者不清楚,這一點上還是很欣慰的。

  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小組的每個成員有收穫,雖然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諸多困難,但都一一克服了,在此非常感謝大家。我們知道,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培養,不僅在於課堂知識的傳授,而人才品格,情操的培養,則很大程度地依賴於校園環境衛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創建一箇衛生整潔、綠色文明、意蘊多姿、人文氣息濃厚、與自然和諧共處、與時俱進的校園需要學生、老師、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不僅要每個人能夠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還要不斷增強對校園的環境保護意識,使我們樹立“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的思想意識,從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起;並且加強各項衛生制度的落實,做好平時衛生保持工作,並不斷激發師生的愛校榮譽感,促進師生能自覺維護校園環境衛生,愛護校園公共設施,能自覺做到不亂扔、亂倒、亂吐、亂畫、亂張貼,營造人人愛綠化、講衛生,人人愛校園的良好氛圍,創造宜人環境,爲創建一箇真正衛生,綠色的校園而努力!

  文學院07級7班

  耿靜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4

  調研目的:通過對江蘇省常州市西林公園景觀進行實地調研,對主次入口,園路(主路、次路),小品建築(亭,路燈,座椅,雕塑等),公園水的形式(湖水,小池),重要節點的植物羣落,水岸等植物景觀進行調查,同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直觀感受,加強對景觀設計的本質和內容的理解,從而有利於掌握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法,最後爲建設美麗常州以及改善西林公園及其周邊的居民生活環境和質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調研方法:實地考察;拍攝照片;收集資料;總結歸納

  調研內容:西林公園區位、佔地規模、周邊環境、空間佈局、交通組織及個景觀要素。 關鍵字:西林公園;景觀要素;綠化植物;

  一、背景:

  在常州有名的公園有紅梅公園、青楓公園、紫荊公園、西林公園等,這些公園爲我們提供了平時休閒的場所,也愉悅了我們的身心。進入21世紀,在呼籲保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對現代城市公園進行深入的研究,使人走向自然,融於自然。

  二、西林公園現狀分析

  2.1.區位分析:

  常州西林公園位於常州城西,處於南童子河東北側,北接梅莊路,南臨學府路,西接林興路,東靠玫瑰路,與南童子河一路相隔,地理位置優越,與城邊及周邊地區交通聯繫便捷,但該規劃用地北面爲東岱變電站,公園佔地13.2萬平方米,東北角規劃停車場6250m2。大氣、水質、噪聲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一類功能區標準。

  2.2周圍主要建築分佈: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林公園基本上被城市幹道包圍,其北部爲梅莊路、靠近交通集團公司;東邊爲城市建設區(華林家園)等;南面爲學府路;西邊現爲普通居民區(東岱家園)。 2.3分析:西林公園選址以前是一箇廢棄的垃圾堆場,公園建設之前新建了衛生填埋區,對原先只採取簡單環保措施的大量垃圾全部搬遷,新建衛生填埋區的滲瀝液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網,填埋氣體也將安全導排,並對原來的堆放場地進行了清理,變廢地爲寶地,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態環境。西林公園擬建成華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全的桂花公園之一,並定位爲一箇綜合性的公園,爲常州西南區以及周圍居住區的居民提供了一箇娛樂休閒、放鬆心情,釋放壓力的去處,也成爲金秋賞桂的絕佳去處。

  三、空間佈局

  3.1佈局模式:綜合分析常州目前在建,已建公園,將該公園定位爲城西南綜合性公園,公園以桂花爲主題,公園內的山體、水體、植物、建築等景觀都以“桂”冠名,謂之桂山、桂湖、桂隴、桂林、桂嶼等,西林公園的佈局模式採用極簡主義手法,將公園內的入口水景,臺地落水,景觀構築物,水上長提和水上棧道等,經過設計師反覆提煉後的建築符號,語言表示,利用現代科技的新材料,金屬構件結合自然木材,石材等材質結合表現,體現極富現代感的城市新公園。湖水被圍繞在這片綠海之中,並烘托了豐慶公園的整體氛圍。 3.2功能分區01西入口 02遊船碼頭 03四季桂品種區 04木樨香榭 05濱水臺階 06金桂坊 07桂隴 08金桂湖 09亭10金桂品種區 11桂林棧道 12香林桂雨 13丹桂湖 14桂橋 15管理用房 16丹桂軒 17南入口 18丹桂品種區19東入口 20銀桂品種區 21 桂亭 22桂田 23紫藤廊架 24籃球場 3.3空間佈局西林公園共設置三個入口,主次空間明確,空間相互穿插,相互呼應,既統一又有變化,景中有景,耐人尋味;大空間和小空間的處理比較合理,通過較平坦的地形,茂密的植被來塑造小空間,而進入公園的主空間時,眼前幽靜清雅,而當轉過一箇蜿蜒的路段後,雕塑佇立眼前,形成大小空間的強烈對比,達到釋放壓力,舒緩情緒的目的。 3.4虛實空間搭配合理

  公園中多處運用了虛實空間的對比手法,植物的和小品建築相應成趣,虛實對比,使景觀和諧自然。流動空間塑造較爲合理;公園中大小空間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移步換景,使人在觀賞散步時沒有單調乏味之感,相反增加了景觀的情趣和魅力,並達到健身的目的。

  四、交通組織

  4.1園區交通:西林公園的道路較好,爲了方便遊客觀賞各式桂花,選用了墨綠色洗米石建設頗有特色的園路,同時在桂花樹下建設2米寬的林中棧道,棧道邊設置一些供人休憩的小平臺。從觀察調研可以看出大致分爲三種園路層次,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並有石板鋪砌的遊憩小路相補充,但約有5%的被調查者認爲園路較差。

  4.2分析:園林道路起着組織交通、引導遊覽、組織空間構成景色的作用,從調研中我們發現園區存在主次交通層次不清的問題,尤其是入口處主次園路的導向性和暗示性不強,導致參觀者在入口處難以把握遊覽路線和園區的整體結構,因此使遊覽者沒有明確的選擇性;有些次幹路的延伸也不合理,園區內部分道路設計中斷,導致遊客不得不自己在草地上走出一條道路,破壞了生態環境,有的綠地就這樣被遊人走捷徑破壞掉了;遊憩小路的形式比較單一。

  4.3建議:在綠化被破壞地點的園路要適當整改,該直的要直該彎曲的要彎曲,最大限度的保護園區的綠地;要使遊憩小路的形式豐富,如:採用鵝軟石子小路並採用曲直結合的形式;小路的地面的鋪磚可以是三角形的,橢圓的,棱形的等。

  五 道路鋪裝

  5.1概述:西林

  公園的鋪裝以灰色調爲主,材料以石材和混凝土爲主,形式主要是石塊鋪砌和拼花,並和傳統文化圖案或文字相結合。

  5.2分析:鋪裝作爲主要的景觀要素在廣場的景觀設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與人的視線相接觸最爲頻繁的界面,而人們在廣場中的活動也都主要依附於它。公園只是在在園區入口處和節點處做了着重的刻畫,但是鋪裝的材料、色彩、形態、尺度感以及地域性的體現並沒有進行精心的設計,因爲這些要素的良好運用,才能對遊覽者產生美的感受。

  5.3建議:園區鋪磚可以採用多種材質,如:大理石,瓷磚,小石子。可以採用不同顏色的鋪磚塑造不同形式的道路,給人以新奇,舒適的感覺。

  六 綠化植被

  6.1植被現狀:西林公園共種植50

  棵左右的罕見大桂花樹,桂花品種將多達數十種,如金桂、銀桂、丹桂、硃砂桂、晚金 ,常見到蜂蝶忙碌,鳥與花香的景象;但駁岸的設計較爲單一且疏密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生態性不強;整個園區的植物搭配種類由於以桂爲主,但沒有明顯的景觀分區,沒有體現出不同區域給人的感覺不同以及主題不同。

  6.3建議:根據調查顯示超過80%

  的被調查者認爲他們更喜歡喜歡春、秋季的植物。因此,園區的植物適當增加些春、秋季的植物豐富植物種類,可以是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等,在種植方面也要着重考慮人爲因素,如:疏密程度、組合的形式、花開時間長短的不同等。也可以爲主,落葉植物結合,喬灌木與地被植物相結合,水面區域則以荷花等水生植物爲主,水邊植物以垂柳爲主。

  6.2分析

  優點:主題明確,雖是相同屬性但通過區域的劃分來營造不同的空間,利用地形成功的塑造了綠化的湖泊,手法較爲成熟。

  缺點:由於園路設計的關係,部分地被植物被人爲破壞,造成景觀的破壞和維護費用的增加;綠化與景觀區分不明,有隻見綠化不見景觀之疑。開花植物數量與種類不足以及不同季節的開花植物配置有所欠缺,生態系統過於單一,缺少給公園帶來別具一格的意境,增添公園的色彩。

  七 水景觀的形式

  7.1水景現狀:西林公園以湖水爲中心,配有少量的池水,小橋流水,水景觀的形式較單一,觀賞性水體的水質較好,水體也得到很好的保護。

  7.2分析:就空間佈局來說,西林公園水體面積較大,岸邊有的地方景物較多,景中有景,

  耐人尋味;大空間和小空間的處理比較合理,通過水麪的倒影,形成虛實景觀的強烈對比,達到釋放壓力,舒緩情緒的目的。其當然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就湖區而言整個湖區的規劃建設沒有跟上來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方未有建設好,水中也見不到魚;就整個公園而言西林公園水的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靜態水(湖、池)缺少動態水(溪流、小澗、噴泉、瀑布等)而據我們調查可知80%的被調查者希望園區有動態水的景觀。

  7.3建議:一方面除了植物以外魚也是水景園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水上公園還可以以觀賞紅鯉魚爲主,自然彎曲的水域裏遊着悠閒的紅鯉魚給前來觀賞的遊人帶來了更多的情趣和活力。沿湖可以多建些亭、廊、橋、平臺等,這可以提供給遊人良好的觀魚點,而且這些構築物及其倒影與水、植物結合後若即若離、或隱或現、忽暗忽明、迂迴曲折、高低錯落、虛實相應、互相呼應,豐富了觀魚的景觀效果;另一方面除了以上兩種水上景觀外,還有一箇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石頭。水以石爲面,無石則水無態。石的造型和紋理皆具觀賞效果。在水上公園的水岸邊沿路隨意點綴些許或高或低、或倚或側、或斷或續的石磯、石坎。有聚有散,有斷有續,主次分明,斷面曲折,顧盼呼應,疏密有致,層次豐富,須極盡自然,以表達“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效果,統一於周圍景色之中。奇石,游魚和水生植物交相輝映形成了水上公園美麗豐富的水岸景觀;還有就是水景觀的形式多樣化,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設置溪流、瀑布等,在小廣場上可以設置小型的旱噴。

  八 公共服務設施

  8.1公共服務設施簡述:

  西林公園設有公共服務設施和娛樂設施,有兒童遊樂場,划船,小賣部等等,公共廁所,座椅、垃圾箱等設施設置也比較合理、齊全。

  8.2分析:如今的城市公園,

  簡單的植物景觀觀賞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需要的是綜合的展現,在審美需求越

  來越被重視的今天,主題性、文化性成爲公園設計的中心,而體現這些元素的重點就是公共服務設施,雖然公共服務設施不如標誌性景觀或建築那樣吸引人,但它對公園的遊覽者來說更具有直接的意義,它們隨時給人以休息、活動、觀賞的滿足,並給人提供便捷的交流和互動空間,是體現公園整體效果的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優點:公園各種服務設施比較齊全,娛樂設施價格較爲公平,小品景觀親近民間文化,同時有足夠的休息空間和文化廣場等設施,較爲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缺點:設施品種較爲單一;施工工藝不夠精細;娛樂設施較爲陳舊,造型不美觀,不利於居民的審美品味的提高。

  8.3建議:公園的公共廁所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屋頂可以造型尖利,給人突兀的感覺。園區內可以使用借景手法,將公園大橋及遠處的岸邊納入觀景視野範圍之內,使得園區內的景色層次豐富,遠近適宜,空間序列感極強。座椅材質影可以響休憩環境的整體氛圍,木質座椅表現爲輕鬆,自然的氛圍,不鏽鋼座椅表現爲冷靜,剛硬的就坐感受。木質座椅和石質座椅較不鏽鋼座椅更受遊客歡迎。將木質座椅支架在牆體上,形成了自然的座椅背靠,或許會深受遊客歡迎。

  九 小品建築

  9.1小品建築現狀:園區小品建築比較多種類也比較豐富且分佈較爲均衡,有:座椅,路燈,雕塑,石桌,亭子,園橋等。缺點是形式單一,不夠新穎且不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

  9.2分析:如今的城市公園,簡單的小品

  建築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需要的是綜合的展現,在審美需求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新穎性、主題性、文化性成爲小品建築設計的中心,雖然小品建築不如標誌性景觀或建築那樣吸引人,但它對公園的遊覽者來說更具有直接的意義,它們隨時給人以休息、活動、觀賞的滿足,並給人提供便捷的交流和互動空間,是體現公園整體效果的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9.3建議:立其意趣 ,根據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作出景點中小品的設計構思;合其體宜,選擇合理的位置和佈局,作到巧而得體,精而合宜;取其特色,充分反映建築小品的特色,把它巧妙地熔鑄在園林造型之中;順其自然,不破壞原有風貌,做到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求其因借,通過對自然景物形象的取捨,使造型簡練的小品獲得景象豐滿充實的效應;飾其空間,充分利用建築小品的靈活性、多樣性以豐富園林空間;巧其點綴,把需要突出表現的景物強化起來,把影響景物的角落巧妙地轉化成爲遊賞的對象;尋其對比,把兩種明顯差異的素材巧妙地結合起來,相互烘托,顯出雙方的特點。

  十、小結及建議

  綜合性公園環境要求完整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一種具有嚴格理性和有意義的設計。公園環境應是恬靜和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各景觀要素,設計時應該進行分析後進行鍼對性的設計,水景能將景觀做的生動,也有很好的寓意,水景也可與小品結合,營造一處休閒、集會的場所,爲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處。另外,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上,應適當多選擇一些色葉樹種,營造有四季變化的空間;而配置方式則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建築、小品等,突出重點,或直接以植物爲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變化,營造活潑的空間。常州市西林公園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續發展、綠色公園等設計新理念,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想結合的典範。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5

  調查地點:縣城郊外

  調查對象:當地居民、村委工作人員

  報告內容:爲了展開“我們與周圍環境”主題調查,我們來到寶鼎路,採訪了幾位居民和附近工廠的幾名工作者,瞭解到了當地居民對周圍環境的看法。

  1、環境狀況

  (1)、周邊馬路的垃圾箱共有六個。

  (2)、有些亂扔垃圾,甚至把垃圾扔到馬路邊。

  (3)、附近工廠的氣味太大,特別是夏天味道更是難聞,方圓好大一片都是這些問道。

  2、對周邊居民的採訪

  問:您對周圍的環境滿意嗎?

  答:不大的滿意,雖然城市綠化搞上去了,但在排污反面還是不太好,尤其快到夏天了,很害怕那種氣味。

  問:您認爲應該那些方面入手?

  答應該讓管理部門從排污入手,確實考慮人們的居住環境,然後提高全民的衛生習慣,制定一些強制措施。

  3、對改善環境的建議

  (1)、開展保護環境的宣傳

  (2)、適當的實行罰款措施

  (3)、加大管理力度

  (4)、垃圾回收,變廢爲寶

  也許上述建議在現實中還存在很多困難,但還是希望環境的問題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並強加管理,使環境早日得以改善。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6

  小學坐落在縣城西南角10公里處,校園周邊環境較複雜,儘管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但限於學校的人力,學校有限的職能等系列原因,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的工作難度大、收效甚微。現將我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調查總結如下:

  一、 學校周邊路途情況

  1、學校大門口的馬路上常年車流量大,加之路窄行人多,影響了來往車輛的行駛,也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學校大門口兩側沒有車輛減速帶,加上道路不夠寬敞,常有大貨車經過,學生進出校園的路途十分不安全。

  二、學生飲食狀況

  由於我們學校裏的兒童絕大部分都是流動兒童,家長工作時間比較長,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飯,大部分學生就在路邊的商店買小喫,這些小店的食品質量沒有保障,更談不上有什麼營養了。

  三、周邊人員流動狀況

  1、我們學生的家長絕大部分是農村人員,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比較低,據調查,我校110多名學生中,僅有19%的家長是高中以上畢業的,初中以上文化的也只佔46%,其餘均只上過小學,甚至有5%的家長連小學都沒有上過學。盡有50%的家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有的靠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生活狀況普遍不是很好,應該說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員。在他們中間,也存在着一些不穩定因素。

  2、去年,曾有學生向我們老師反映,一些學生曾遭到社會上一些無業青年的敲詐勒索,學生不敢告發,老師也無能爲力,這樣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他們的精神上造成了難以撫平的創傷。

  3、學校周圍有些農戶家庭裏有個別精神失常,智商低的人員偶爾竄到學校,擾亂學校教學秩序,也給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

  我們學校周邊的環境是令人擔憂的,有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儘快對校園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我們學校也將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四周的環境。只有校園周邊的環境得以改善,我們學校學生的生命安全纔可能得到真正的保證。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7

  今年暑假,我們組織進行了一次關於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校園及其周邊環境問題的專題調研活動作爲社會實踐的內容。20xx年8月2日至5日,我們利用這四天的時間,一起到如東縣岔河中學進行了相關的調查。我們主要運用了問卷和訪談兩種調查方法,隨機對30位同學和四位老師進行了調查。

  8月2日,我們六個人約到掘港,討論實踐的方案和步驟。其實今天天氣不好,雨很大,但是我們都克服了這個困難,聚到一起。我們認爲環境問題是如今的熱點,再考慮到環境對學生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一致決定將研究課題定爲校園及其周邊環境問題。談到調查方法,一般都是採用問卷法,這樣比較方便快捷,但是考慮到這個方法獲得的信息量很侷限,所以我們決定再加上訪談法。現在正是暑期補課的時間,只有初三和高三的同學在校,而且時間很緊,所以我們決定對學生主要進行問卷調查,另外,選擇3-4位老師進行簡短的訪談,以便獲取更多信息。最後根據問卷和訪談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寫出調查報告。實踐步驟到這兒就討論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分配工作:問卷是大家一起出,先各自回去查資料,各人先設計出一份,然後在網上相互傳閱,把好的問題留下,合成一張問卷,這樣可以集思廣益,爲了有足夠多的時間做準備,我們決定8號出發。安排完工作我們就解散了。

  8月8日上午8點半,我們來到岔河中學。學生的時間真的很緊,幾乎沒有很長的休息時間,所以我們只能利用課間休息的短短十分鐘去發問卷。十分鐘當然發不完,所以又要等到學生下一個課間接着發。。小隊長和曹婷來到初三老師的辦公室,有幾位沒課的老師在辦公室批作業、研究試卷。她們找了兩位老師開始簡短的訪談。整理老師們的觀點,大體是這樣的:近兩年,學校擴建了,也重新規劃了,因此環境比以往好多了,沒什麼大問題,還是比較滿意的。比如學校操場變成塑膠跑道人工草坪了,新建了一幢食堂樓,綠化帶更多了。但是,教學設施還有待改進,比如教室的投影設備現在還不是很普及,希望能在教室裏用電腦上課。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讓知識更形象地反映到學生眼前,並且能減少粉筆灰,有益師生健康。其次,學校有時還是會看到有垃圾,一方面我們看到學生環保意識還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到學校的保潔工作還沒有做到位,這方面有待加強。還有就是食堂的問題,雖然有了新的用餐環境,但是並不表示衛生也有了保證,飯菜裏出現蟲子的現象也不是沒有,這也導致很多同學不願意在食堂就餐,有的乾脆不喫飯,這樣嚴重影響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因此,希望學校在這方面一定要予以重視。至於宿舍問題,以爲學校大部分是走讀生,尤其是初中生,所以宿舍問題不是特別大,但是也希望今後能逐步提高住宿水平,比如能安裝空調、熱水器。談到學生和環境的融合,老師們感到很複雜,因爲很難絕對地說好還是不好,新的校園環境當然給學生帶來了激情和動力,但是仍然有學生不能做到保護學校環境,校園裏不時出現的垃圾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如何激發更多的學生真心地熱愛、保護校園還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對於校方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老師們還是給予充分肯定的,這一點從學校的擴建就可以看出,不過環境的改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所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陳晨和王羣花了一箇上午的時間收回了十多份問卷,其餘的下午再接着發。她們說同學們雖然課業繁忙,但是依然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非常感謝。下午三點多,我們各方面工作都結束了,解散回家。

  8月9日。今天就比較輕鬆了,大家不用到處跑了,只要在家做整理的工作。我也開始準備報告了。

  8月15日,準備得差不多了,今天要完成報告啦,桑穎穎整理好了問卷。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對於學校環境保護,同學們的關心程度在“一般”和“很關心”兩個水平上的人數比例差不多,極少有人對環保持無所謂的態度,這個現象還是好的。在參加環保工作上,大部分同學都是有時參加,只有個別同學不參加,經常參加人數所佔比例也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爲課業繁忙,當然也可能是同學們將環保由概念轉化爲行動的意識還不是很明顯,有待加強。

  在校內環境上,同學們認爲學校綠化還不錯,當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也有不太滿意的地方,學生們普遍認爲校內垃圾問題很嚴重,另外有河流散發惡臭的現象。經過我們的調查,學校後面有一條斷流的河,上面漂滿了垃圾,亟待處理。對宿舍,同學們還是有很多怨言,根據老師的說法,學生宿舍並沒有安裝空調和熱水器,給學生的生活多少帶來了不便,我們認爲同學們口中的“不滿意”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這兒。另外,由於現在很多學生口味比較挑剔,喫不慣食堂的飯菜,再加上食堂本身的問題,大部分同學更願意在學校附近的飯館用餐而拒絕在食堂。根據我們的觀察,學校附近飯館每天生意都算不錯,但是某些飯館的衛生情況值得斟酌。

  在學校周邊環境上,認爲有待改善的同學佔了2/3,同學們普遍認爲學校周圍流動攤販一直都有,這也許給學生帶來了暫時的新鮮,但是也帶來了問題,出現胡亂要價、假貨等現象,使部分學生上當受騙。所以希望學校在遏制流動攤販或者是限制學生逗留流動攤販方面加強力度。根據我們的觀察和來自同學的看法,學校門口的交通還是很便利的,車輛川流不息,也因爲這樣,給同學們造成了一些干擾,像塵土、噪音,不過大家反映,問題不是很大。至於像搶劫這樣的暴力事件,同學們都反映沒聽說過或者不清楚,這一點上還是很欣慰的。

  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小組的每個成員有收穫,雖然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諸多困難,但都一一克服了,在此非常感謝大家。我們知道,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培養,不僅在於課堂知識的傳授,而人才品格,情操的培養,則很大程度地依賴於校園環境衛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創建一箇衛生整潔、綠色文明、意蘊多姿、人文氣息濃厚、與自然和諧共處、與時俱進的校園需要學生、老師、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不僅要每個人能夠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還要不斷增強對校園的環境保護意識,使我們樹立“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的思想意識,從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起;並且加強各項衛生制度的落實,做好平時衛生保持工作,並不斷激發師生的愛校榮譽感,促進師生能自覺維護校園環境衛生,愛護校園公共設施,能自覺做到不亂扔、亂倒、亂吐、亂畫、亂張貼,營造人人愛綠化、講衛生,人人愛校園的良好氛圍,創造宜人環境,爲創建一箇真正衛生,綠色的校園而努力!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8

  調查時間:4月6日

  參加人員:

  調查範圍:土壤環境狀況,人文社會環境。

  走訪人員和部門:餐館老闆,超市店主,路人。

  本着保護環境,提高校園及周邊生存環境質量的目的,本小組對校園及周邊地區的主要,土壤污染狀況,以及周邊人文環境等進行了較爲詳細的調查,評價。同時,我們還結合多種因子對污染狀況的影響,希望能藉此爲本地環境污染的防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爲保護和提高校內廣大師生及周邊居民的健康狀況服務,並把環境保護知識和環境保護意識送到廣大師生朋友們中間。

  近幾年來,在合肥市政府發展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號召下,長年以農業爲主的廣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得到大力發展。我校作爲經開區規模和影響力較大,人數較多的一所大學之一,正與周圍企業一道,在不斷的發展成長之中。目前,以我校爲中心,始信路,錦繡大道等主要交通幹道,天時地利,周圍地區的商業,工業,房地產業,服務業也蓬勃興起,吸引着本地居民以及衆多外來人口來此發展。

  一方面,大家易於看到的是資源開發帶來的無限利益;另一方面,人們容易忽略的是人口膨脹,資源濫用而給本地帶來的巨大環境問題。我們正被噪音,垃圾,灰塵等人們可見的危害以及各種呼吸道疾病,寄生蟲病,食物中毒等,被危害包圍着。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一箇環境調查,讓師生明白自己的處境,同時把環境保護的知識普及到師生及當地居民們中間,讓大家學會自覺保護環境,同時保護我們自身,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校園及周邊土壤環境調查報告: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它對地球大氣,水體的物質組成,食物和纖維質的產量,生態系統的維護以及維持全球環境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隨着人口的增加和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研究土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成爲緊迫課題。經開區作爲合肥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其單一的農田環境已經被公路交通,商業集市,企業學校等多方面結合的複雜環境所取代,人口不斷擴張,對自然資源的使用量和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也不斷加強。

  人們糧食蔬菜等的主要來源:農田土壤受到來自工業及生活廢水,廢渣,農藥直接施放的直接影響,以及由於周邊化工企業污染大氣環境導致酸雨發生而造成的間接影響。在這樣的嚴峻條件下,農作物的品質必然下降,影響身體健康,尤其是影響免疫力較差的兒童的身體健康,如,汽車使用含鉛汽油產生的尾氣使道路附近道路邊土質下降,行道樹等景觀植物中含有過高的鉛元素,導致一些植物生長障礙。這些都將最終威脅我校附近人口的質量,影響經濟發展。爲此,本小組就校園周邊的土壤環境質量做了初步的調查。由於時間和實驗條件的限制,調查主要是通過取樣的方式,觀察土壤生物和土壤中垃圾,並對與土壤有關的其它因素進行了研究。

  (一)觀察採樣點的選取和樣品的採集

  本試驗分別有代表性的選取了三個採樣觀察點:

  觀察點1、始信路與錦繡大道交叉口

  觀察點2、錦繡大道與清潭路交叉口

  觀察點3、合肥學院三期

  (二)觀察方式:

  到達觀察地點後觀察土壤中的生物和垃圾樣品並由此得出是否受到污染。

  (三)活動過程:

  我們在4月6號到達預先設定好的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觀察並記錄了相關數據,始信路與錦繡大道交叉口觀察結果顯示這個地方的環境由於是主幹道而且通過人工的修理和環衛工人的清理,所以這個地方土壤環境良好,所取兩平方米範圍內僅發現了一些白色垃圾。錦繡大道與清潭路交叉口觀察結果顯示這個地段生態不再像前一箇了,植物長勢不好,土壤中也發現了很多路面出來的水泥灰塵,由於無實驗條件,所以不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最後一箇地點是合肥學院三期,這裏由於是剛剛建好的校園,所以很明顯能看出人工的痕跡,土壤中基本不能發現生物,土壤也未受到污染。

  (四)觀察結果與分析:

  觀察點2位於學校東面,位於交通比較繁華的居民區附近。周圍還有飯店,理髮店,旅舍,汽車修理廠等多家商業機構,其不遠還有建築工地。汽車尾氣,揚塵通過大氣—土壤間的相互作用,以雨水的組成部分進入土壤,生活廢水中的過量有機物質則通過污水灌溉,垃圾浸瀝水的形式進入土壤系統,進而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及分佈,進而影響土壤水的酸鹼程度。

  (五)小結:

  土壤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人們通過各種途徑與土壤發生聯繫。我們從土壤中獲得食物等生活所需,土壤則象一位無私的母親一樣爲人類奉獻着豐富的資源。與土壤和睦相處,我們豐衣足食;肆意的掠奪土壤的資源,則會受到懲罰。現在,世界各地都被土地荒漠化,酸化,鹽鹼化等諸多問題困擾着,成千上萬的人掙扎在飢餓的死亡線上,這都是來自土地的懲罰。它警告我們,只有可持續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我們纔有未來。經過對學校及周邊環境土壤狀況的調查,我們發現,總體情況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有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這提一些建議:儘量減少土地的污染源。學校周邊由於近年來發展較快,人口激增,房地產業不斷興起。這些給地方帶來了利益,也加重了環境的負擔。首先,人口增多,生活垃圾增多但缺乏管理。在學校三期大門對面就有一處,垃圾隨意堆放。夏季,人們丟棄的瓜皮果殼腐敗,發出陣陣惡臭,且附近道路車輛燃油泄漏加重土壤的污染。在學校一期,各種各樣的小餐館林立,其它小商小販也是任意設點,營業產生的垃圾如不處理既污染土壤土質又污染地下水。在這種環境下,不僅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土壤中寄生的微生物也會間接威脅到我校師生身體健康,如,一些有毒的臭味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二,校園及周邊人文社會環境報告:

  我校位於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靠近巢湖區域,這裏經過合肥市政府二十多年的大力發展已經是一箇年GDP超千億的國家級開發區,這裏高樓林立,企業遍佈,合肥也是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坐落於經開區的大學城擁有衆多高等學府。無論是外來務工的工人,還是外來求學的學生估計都是安徽省最多的地方,所以各種情況的人聚集於此。

  我校更是處於繁華地段,周邊有許多工廠,住宅區,風景區,吸引大量的人員。僅我院一期對外開放部分就有許多餐館,旅社,網吧,超市。據調查,到這些地方消費的不止我院師生,還有大量來自附近江淮汽車和聯合利華的工人到此消費。學校東面是居民住宅區,那裏同樣有大量生活配套設施。這也是我院附近高人氣的原因所在。

  (一)調查地點:

  地點1、合肥學院二期香怡物業樓下

  地點2、濱湖前城

  (二)調查活動過程:

  由於主要對我校比較熟悉,所以在濱湖前城我們只是用了大約一小時做了簡單瞭解。而我們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在一期香怡物業做了實地瞭解,這裏有大小餐館30多家,不含小喫街的流動攤點,4個網吧,3個超市,1個書店,1個電影院,2個KTV,一天的流動人口大概在10000人左右,而周圍人口估計超過四五萬人。可以說這就是一箇功能齊全的小城鎮。隨機調查這裏的消費者主要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和附近工廠的工人,還有附近始信小區的居民。通過對餐館老闆的採訪他們餐館產生的固體垃圾主要是每天的垃圾車收走,而液體垃圾則是直接放進下水道,(主要是通過我們的觀察得出的結論)。而餐館的人流量也是很大,大量穿工廠制服的可以看出他們來自附近的江淮廠,當然更多的是我校學生。超市的人流量是最大的,其次是網吧。通過周圍的植物會發現錦繡大道上的植物和始信路的有很大區別,錦繡大道上樹葉上面有很多灰塵,但是在始信路上的樹葉上卻是看不見的。仔細觀察才知道是由於始信路是經過道路黑化的,路面由瀝青鋪築,不會產生灰塵。而錦繡大道任然是水泥路面,會產生很多灰塵,這對植物的生長髮育很不利。

  (三)存在問題與不足:

  通過對一期一下午的人文社會環境調查發現,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決定社會和自然環境改變的根本因素,導致了該地區社會和自然環境很大的改變。前面說過我院位於經開區主幹道始信路與錦繡大道交叉口。但是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落後,經過調查,我們只發現了幾個診所,而且診所的醫生尚不知道是否有執業醫師資格證,沒有一所醫院,不能滿足簡單的住院治療,遠遠不能滿足周邊大量學生及工人的需求。周圍沒有發現垃圾處理站,每天產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就近處理,而是需要運渣車運往別處。

  (四)小結: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院附近的人文社會環境相對較好,但還是需要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促進本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滿足人們精神及物質生活需求,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及免受環境污染的影響。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9

  ——以江夏區4所高校調查研究爲個案

  校園周邊環境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爲推動平安校園建設,進一步維護校園周邊環境的安全,創建有利青年大學生安全、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市關工委按照市政府領導的要求今年調研了我市中小學的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的整治狀況既有城市學校又有農村學校既有普通中小學又有技工學校既有公辦學校又有民辦的外來工子弟學校基本覆蓋了全市中小學的各種類型。同時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專題座談等形式瞭解面上的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情況以儘可能真實反映我市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的現狀。現將基本情況和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這次調研看,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的情況確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是:

  (一)營業性網吧及低俗文化、娛樂場所對未成年人危害不容忽視。

  前一階段通過對網吧、遊戲機室的綜合整治,大多數地區基本做到學校周圍200米內無營業性網吧和遊戲機室,但有些網吧仍有容留未成年人的情況。有的網吧離學校並不遠中小學生到網吧仍很方便有的學生沉迷網吧乃至通宵達旦使未成年人上癮危害很大。還有個別地區在200米內仍有經營性網吧開設對學校影響更爲嚴重如北郊小學北100米處有一網吧戚區實驗中學和市四中200米左右處竟開設了6個經

  營性網吧與一箇電子遊戲機室鐘樓區的一些學校也有在200米內開設網吧、遊戲機室的現象。另外有些就近學校的書店、音像店中都有不健康的書籍、音像資料出售,毒害學生。

  (二)技防設施跟不上需求,校園及周邊存在突出的安全隱患

  1、前幾年爲破牆透綠根據城市建設統一要求各校臨街均改爲開放式圍牆因此給學樣安全保衛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是夜間保衛工作困難很大。儘管學校想盡辦法加強夜間巡查等但大多數學校受經費限制沒有條件安裝周界報警和視頻監控等現代技防設施學校夜間發生偷盜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2、部分學校消防設施、用電設施不符要求存在安全隱患。金壇、武進一些農村學校建設時沒有設計消防栓有的雖有消防栓但因爲水壓不足等原因無法正常使用有的學校滅火器數量不足,藥液更換不及時,大多數學校的消防應急燈、疏散標誌不到位有的學校電路負荷不夠經常斷路、跳閘等等一旦發生應急情況處置不當極易發生羣傷事件。

  (三)交通安全問題

  1、學生接送車安全隱患仍然存在。溧陽市調研中發現學生接送車超載現象比較嚴重原因是爲減輕學生負擔有關部門覈定的接送車收費標準偏低不超載的話駕乘人員利潤很低。爲了圖利許多承包學生接送的車都偷偷超載存有很大隱患。新北區在規定中學停止使用學生接送車後在一些學區範圍較大的鄉鎮遠離學校的一些村莊爲孩子上學家長相互串聯僱用個體中巴接送學生。這類中巴車經常超速行駛有

  的還沒有正規的客運資質。

  2、地處交通要道、主幹道附近學校有些尚未設置車輛慢行的警示標誌或者缺少學生過街的斑馬線在交通日趨繁忙的情況下學生的交通安全隱患也日趨嚴重。溧陽市、天寧區、新北區學校均有反映

  3、部分學校尤其是地處中心地區或繁華地段的學校上放學時或放周假時道路擁堵、人車混雜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四)學生飲食衛生問題

  1、在城鄉學校校門周圍普遍存在亂設攤點這類攤點無證無照、無固定營業場所他們出售的飲食質量無保證有些攤點出售的零售大多是“三無”產品有些飲食攤點在不辦理衛生許可證的情況下私自組織學生午餐供應這些食品對學生的健康影響很大。儘管城管等也多次參與整治但這些攤點流動性大整治過後過一段時間又死灰復燃。校園周邊“三無”食品滿天飛。

  2、部分學校食堂由私人承包這些私人承包食堂對從業人員缺乏嚴格管理衛生要求執行不嚴有個別學校爲節約成本棄用原來的冷藏設施私設竈外竈剩餘食品及待加工食品不作冷藏處理很有可能發生羣體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幾點建議

  (一)加大對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整治的經費投入,不斷改善維護學校及周邊安全的技防設施。

  各級財政要優先保障校園安全經費的安排特別是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後小學、初中所需經費原則上應由各級政府的全額撥

  款各地在作九年義務教育的經費預算時要把維護校園安全必要的技術裝備費用、防盜設施費用、防雷、防火設施的安裝、電力設施改造以及人員配備費用等測算在內。爲創建平安社區我市在一些公共場所和主要街道陸續配備了視頻監控系統對防範治安事故、震懾罪犯有一定的作用。建議將學校周邊也納入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管理在校門口增設監控點提高校園安全的防範能力。針對農村學校接送學生車輛超載問題除加強對學生接送車輛的途中檢查發現違規從重處罰外建議各地學習金壇市的做法一方面接送車輛全部定點到客運公司全部更新車輛統一制訂接送學生的運行規範另一方面由市財政每年覈撥130萬專款補貼客運公司的利潤不足這是治本之策。

  (二)進一步提高對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真正把這項工作作爲涉及千家萬戶和羣衆利益的大事、要事認真抓好。

  要充分認識校園安全和周邊環境整治不是階段性工作也不是突擊性工作而是經常性、持久性工作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建議由政府牽頭協調進一步發揮市、轄市區有關學校安全的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例會制度的作用。公安、工商、宣傳、文化、綜治、城管、衛生、防疫等黨政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能加強對學校安全的管理、監督和整治。各部門之間要定期交流情況溝通信息並隨時針對學校安全的新情況、新問題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各學校及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學校治安和學生安全信息的上報工作確保有關安全、治安的信息和重要情況不瞞報、不漏報爲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真實的政策依據。

  (三)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公安、城管、工商、文化、衛生等部門要進一步協同配合重點整治校園周邊的流氓滋事、無證飲食點、黑網吧、網吧及營業性電子遊戲經營場所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兜售黃碟、不健康書籍等嚴重違法行爲對他們要給予嚴厲打擊。對流動人口、下崗失業人員違章設攤、無證經營等要採取疏堵結合的辦法引導他們辦理證照、進固定場所有序經營。針對當前治安和城市管理的嚴竣形勢建議適當增加公安、城管的人員編制以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執法力度和巡視、檢查密度。

  (四)加強學校周邊交通安全設施的建設大力整治校園及周邊交通秩序。

  整治交通秩序建議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公安交警部門要對全市中小學進行一次交通情況的摸底對位於交通主幹道的學校和校門口緊鄰機動車道的學校路段要設置交通警示牌、禁止鳴號、減速限速標識設置斑馬線等二是在學生上學、放學容易造成人車擁堵的路段在規定時間內要增派警力要針對不同情況儘快排除交通隱患。

  提案人:

  二〇xx年xx月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10

  xx小學坐落在xx縣城西南角10公里處,校園周邊環境較複雜,儘管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但限於學校的人力,學校有限的職能等系列原因,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的工作難度大、收效甚微。現將我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調查總結如下:

  一、 學校周邊路途情況

  1、學校大門口的馬路上常年車流量大,加之路窄行人多,影響了來往車輛的行駛,也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學校大門口兩側沒有車輛減速帶,加上道路不夠寬敞,常有大貨車經過,學生進出校園的路途十分不安全。

  二、學生飲食狀況

  由於我們學校裏的兒童絕大部分都是流動兒童,家長工作時間比較長,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飯,大部分學生就在路邊的商店買小喫,這些小店的食品質量沒有保障,更談不上有什麼營養了。

  我發現學校對面有許多小店,有“包子店”“麻辣燙”“拉麪館”……這些店每天都要排放出濃煙。我聽爸爸說:“油條多喫有害健康,炸油條的油都是反覆使用的,油都變黑了。”“麻辣燙”的食物都是生的和熟的混在一起,多不衛生啊!這些小店都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造成了“白色污染”。小店的前面都有積水。林司後這條路並不寬,但車流量卻很大。一到放學,家長有的開汽車來接,再加上步行的家長,都把校園的大門口堵得水泄不通。學校附近有一箇社區公園,草地上垃圾滿地都是,還有別人養的狗都隨便在草地上拉大便。有的健身器被損壞了,跑步機變成了走路機,根本跑不起來。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鄭重地向同學們建議:不喫垃圾食品,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要低碳出行,多走路,少開車。不要亂扔垃圾。要愛護公物。

  三、具有污染及潛在危險的設施設備

  沒有任何具有污染及潛在危險的設施設備。

  四、商業情況

  周邊沒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營業性場所。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11

  XX小學坐落在XX縣城西南角10公里處,校園周邊環境較複雜,儘管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但限於學校的人力,學校有限的職能等系列原因,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的工作難度大、收效甚微。現將我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調查總結如下:

  一、學校周邊路途情況

  1、學校大門口的馬路上常年車流量大,加之路窄行人多,影響了來往車輛的行駛,也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學校大門口兩側沒有車輛減速帶,加上道路不夠寬敞,常有大貨車經過,學生進出校園的路途十分不安全。

  二、學生飲食狀況

  由於我們學校裏的兒童絕大部分都是流動兒童,家長工作時間比較長,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飯,大部分學生就在路邊的商店買小喫,這些小店的食品質量沒有保障,更談不上有什麼營養了。

  三、周邊人員流動狀況

  1、我們學生的家長絕大部分是農村人員,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比較低,據調查,我校110多名學生中,僅有19%的家長是高中以上畢業的,初中以上文化的也只佔46%,其餘均只上過小學,甚至有5%的家長連小學都沒有上過學。盡有50%的家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有的靠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生活狀況普遍不是很好,應該說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員。在他們中間,也存在着一些不穩定因素。

  2、去年,曾有學生向我們老師反映,一些學生曾遭到社會上一些無業青年的敲詐勒索,學生不敢告發,老師也無能爲力,這樣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他們的精神上造成了難以撫平的創傷。

  3、學校周圍有些農戶家庭裏有個別精神失常,智商低的人員偶爾竄到學校,擾亂學校教學秩序,也給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

  我們學校周邊的環境是令人擔憂的,有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儘快對校園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我們學校也將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四周的環境。只有校園周邊的環境得以改善,我們學校學生的生命安全纔可能得到真正的保證。

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12

  一、調查背景

  大學是一箇城市的人文標杆,大學校園環境也應是一箇城市的環境標杆。同時大學校園環境還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大學校園環境由學校的內部環境和校園的周邊環境組成。在高校發展過程中,學校的內部環境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進行建設和美化,但是學校的周邊環境就不在高校決策者和管理者控制範圍內了,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它的現狀也深刻的影響着學校的發展和辦學目標的實現。因此,調研高校周邊的環境現狀以及分析校園周邊環境,爲相關部門提供治理和規範建議,對優化高校周邊環境,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校園周邊環境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其反映了社會對學生成長的重視,也折射出校園周邊環境客觀存在着不同忽視的問題

  二、調查結果

  1、交通情況

  隨着高校區的發展成熟,生活住宅區大量興建,人口逐漸增多,首先凸顯出來的即是交通安全問題。首先是高校周圍分佈着較多的公交站點,尤其是在學校門口處,在公交站點附近公交、出租停靠多,對學生的出行安全有較大影響。而且,大學門前的撫順路是一條下坡路,因此更爲危險。其次,校園外圍隨意擺攤設點,佔據了人行道和路面,影響了人流車流的正常順利通行,堵塞交通,嚴重危及外出師生的生命安全。再次,道路規劃和施工也對學生安全出行造成一定影響。

  結論:針對上述學校周邊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問題,學校存在的交通安全問題,所以需要交管部門提高安全警惕、集合警方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採取多種手段齊抓共管,徹底清除學校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保障學校師生的交通安全,維護學校周邊的安全暢通。同時,強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保證交通安全宣傳常態化。提醒同學們過馬路一定走天橋,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不僅要教給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更要使學生們在遇到交通危險時怎樣躲避,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實踐能力。

  2、飲食情況(學校周邊的小攤點和餐飲點)

  高校周邊存在有大量流動小喫攤,因此帶來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及環境問題已成爲高校周邊一箇久治不愈的頑症。校外流動小喫攤往往佔據了校門口兩側人行道的大部分空間,當早晚高峯到來的時候,學生三五成羣集中購買校外小喫,造成交通擁堵,帶來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這類攤點無證無照、無固定營業場所,他們出售的飲食質量無保證,有些攤點出售的零售大多是三無產品,爲了爭搶生意,有的甚至從店內做到店外,流動攤點在過往車輛飛揚的灰塵中,在缺乏衛生消毒設施的條件下,以低廉的價格吸引衆多學生就餐,而食後常會引起嘔吐、腹瀉、急性腸胃炎等中毒現象。

  大學校門口基本上被一些小攤點所包圍。首先這些攤點所銷售的食品有相當一部分屬三無食品,食品上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也無QS質量認證。其次,在這所有的食品中,大多數是不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食品,麻辣味的居多。第三,食品銷售人員無健康證,好多食品早已過期,顏色已經發生變化,仍然擺放着賣。

  校外就餐點衆多,分佈廣,從上街頭一直延續到下街頭。經調查,這些就餐點均屬無照經營,炊事員也無健康證,根本無飲食從業資格。從設施來看,操作間和就餐處在一起,既不安全,也沒有消毒設施,極易引起傳染性疾病。

  結論:

  中國有一句俗語病從口入,事實確是如此,哪些東西可以喫,哪些東西不能喫,哪些東西吃了有益與身體,哪些東西吃了對身體有害,學生對此認識不足,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的安全飲食的意識。怎樣才能徹底的根治飲食安全隱患呢?一方面,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下大力度,徹底清查學校門口的三無食品,堅決取締學校周邊的一些黑飲食餐點;另一方面,學校內部也要想方設法改善辦伙條件,能夠留住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喫得飽、喫得好,爲他們創設一箇舒適、安全的就餐環境。

  3、宿舍安全

  通過幾年發展。大學的生活配套設施日益發展完善,購物、醫療、商業、交通、教育等逐漸發展成熟。大學已成爲青島市區較爲繁華的.區域之一。但高校區因其特殊性而不同於一般社區,因爲這裏有數量巨大的大學生羣體,大部分學生遠離家庭,在校園、宿舍集體環境中,生活獨立,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加之現在大學多爲開放式校園,校園與周邊環境融爲一體,學校周邊環境在大學生的成長生活中發揮着重大的影響。高校區區作爲大學集中的區域,整體高校區區域環境在大學生的成長生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據調查,校園安全事故中有近90﹪是發生在學生宿舍內。而宿舍是人員密集區,一旦出現事故,將對學生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找出宿舍安全隱患並制定相應的防範對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結論:

  學校積極開展防盜意識的宣傳和提醒工作,學生自我應該注重自己的貴重物品,避免將大量的貴重物品放於學校,適當時期可以命的威脅,使周圍同學不能安心學習,在學生時代留下痛苦的陰影。存放在家裏或讓父母幫忙保管,寢室同學之間要形成良好的防盜意識。在宿舍內,要服從學校的規定,禁止使用大功率電器和易燃易爆物品。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