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衛生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
有關衛生的調查報告 篇1
爲了全面準確地掌握農村衛生與健康的第一手資料。本人深入到就農村衛生與健康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並結合村衛生與健康工作實際,就做好今後村衛生與健康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村環境衛生的現狀
面積0.9平方公里,560戶居民,總人口,1650人,村有保潔員9名,並配備了一輛垃圾車,做到垃圾日產日出,保持整個村的環境衛生乾淨整潔。村內還有衛生所一家並有3名村醫務人員。
二、村環境衛生存在的問題
1、村的村民的衛生健康思想意識並未得到完全的改變,加上村民素質參差不齊,意識單薄垃圾亂扔,甚至還有隨地大便。
2、羣衆缺乏公共衛生意識。由於傳統的觀念和不良的衛生習慣,在“非典”期間,政府大力廣泛宣傳下,人們的公共衛生意識有大大地提高了。但“非典”過後,人們對疾病預防的警惕性也逐漸減弱。
3、衛生死角多,髒亂差現象普遍。由於經費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加上宣傳教育不到位,一些村民衛生意識差,導致農村垃圾亂堆亂倒,衛生死角無法及時清運,各種廢水無組織排放,以至污水橫溢,衛生狀況堪憂,這是農村髒亂差和出現各種問題的一箇主要原因。
三、對村環境衛生的幾點建議
科學發展經濟,還應包括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現代化。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切實加強社區衛生工作,建立快速有效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保障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
1、加強羣衆對公共衛生的宣傳教育。首先加強羣衆對公共衛生的宣傳教育十分重要,要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公共衛生的“羣防羣治”,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和行爲方式,把提高廣大羣衆的健康意識和衛生行爲能力作爲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2、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提升就醫報銷率。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居民的自願參加爲主,籌集的資金由區財政、鄉財政、個人三部分籌集,真正達到老有所醫,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3、建立區、鄉、村層層包保責任制。要建立獎懲制度,完善管理體制,改善條塊關係。鄉、村要拿出專項環境衛生管理經費,要加強城管科的工作,在村要有城管專職人員、清掃保潔員,明確職責,落實報酬,建立有效的齊抓共管體制。
4、區、鄉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探索農村工作的新方法,提高對改善農民羣衆衛生環境狀況高度負責的使命感,以及發展文明城市的緊迫感,千方百計爲農民服務好,形成良性循環的工作氛圍。
綜上述措施還是不夠的,還要在體制與制度上確保環境、衛生工作順利開展,政府還要資金上的投入,才能使村民環境、衛生、健康有新的改善。
有關衛生的調查報告 篇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爲了加快農村社會的發展、加強可持續發展戰略且鑑於長道鎮青龍村要處於保持長期日益發展、不斷提高農村整體水平的長遠目標必須充分處理和解決這些衛生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必須充分準確利用科學原理把握好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充分的落實好、解決好衛生問題與農村衛生保障即醫療防治、保鍵、健康教育宣傳密切相關。
一、我村基本情況
爲把我村發展成一箇全面的、健康的、穩定的、持續發展的新面貌農村千方百計的拿出方案整頓農村強化農村管理加大實施力度藉助“一村一大”學生下鄉對我村農村衛生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深入走訪瞭解情況後現做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我村200人常年在外務工, 800人在家,農民大多數只有小學文化,學生大多時候在學校生活,在農村生活的大都是老年人。 我們分別從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和公共環境衛生方面做了調查。 以個人衛生方面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針對實驗對象的個人衛生、飲食
與健康、鍛鍊與健康、行爲與健康、疾病防治與用藥和心理衛生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大多數農民沒有早晚刷牙的習慣,頭髮每隔半年理一次,並且沒有勤洗頭的習慣,冬天很少有人洗澡,生喫瓜果沒有洗的習慣,大多數農民喜喝生水。甚至一部分人在勞動後都沒有洗手的習慣。說到鍛鍊90%的調查對象認爲勞動就是鍛鍊。而對人體所需要什麼營養時一部人認爲只要油鹽跟上就能夠保證身體需要了。
二、家庭衛生方面
我們主要從家庭衛生、家庭飲食、家庭生活習慣等方面作了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農家院子清潔衛生較差。大多農戶廁所不符合衛生要求多是以圈舍、糞坑代替糞便沒有進行處理以至於圈舍內臭味熏天。從糞便的危害性調查中瞭解到大部分老百姓認爲主要是有點髒,至於有哪些危害性嗎,怎樣傳染等知道得太少,在家禽突然死亡後沒有及時處理並食用死亡的家禽。從飲用水的調查瞭解到山區農民大多飲用地下水,水質從未檢測過,在問及是否需要消毒時一部分農民認爲沒有必要,一部分農民只是簡單的沉澱一下。大部分農戶的垃圾常堆放於房前屋後或就近倒在附近的農田裏,很少有人燒掉或掩埋處理。在飲食習慣方面一日三餐多素少葷飲食沒有規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農村的生活污水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都是順着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裏。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着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髮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加上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同時也受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限製造成農村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
三、公共環境衛生方面
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污染重。一是糞便污染。在山區農村養殖業仍停留在“一家一戶”的模式牲畜圈舍與人居環境未分開,既影響家居環境又影響公共環境。二是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通過調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農村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現,垃圾堆隨處可見。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爛酒瓶等,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成爲疾病的傳染源,危及人體健康、破壞人們的生存環境。農民使用塑料及其製品回收率很少,並且在用完後隨意丟棄在農田裏。這些難降解的塑料及其製品和農膜成爲我村農業環境一大污染源,導致農田的板結、糧食產量降低。三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這些垃圾連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燒不還田而是亂倒在池塘、溪邊、村旁、路邊。四是土地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由於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衆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同時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並威脅到農村人口的健康。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以上的調查情況總結如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衛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爲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爲本的意識及大衛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衛生工作合力。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大羣衆衛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衛生保健知識,預防爲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2)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後。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設備落後等問題,鄉鎮衛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於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二是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鄉村衛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三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範。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
(3)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緩慢。一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各類傳染病預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務依然很重羣衆疾病預防觀念不強。二是食品安全隱患和藥品監管問題反映較大。農產品調入問題越來越突出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設施設備落後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突出。農村藥品供應網絡不夠健全,藥品監管相對薄弱,羣衆用藥安全難。
有關衛生的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怎樣看待學校草坪被踩踏問題?
從南區到北區,或是從北區到南區,你總會看到很多在學校優美的綠化草坪上存在很多突兀的現象-有很多被“開拓”出或是被“拓寬”的道路。爲什麼我們的校園這麼多寬闊的“康莊大道”和密佈的“羊腸小道”,還會有那麼多人踐踏草坪呢?甚至都走成“大路”了呢?魯迅先生曾說,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於是便有了路。是不是我們的情況也是這樣呢?調查中發現55%的學生認爲是“方便,超近道”、28%的學生認爲是“跟着別人走”。可見,我們的道路中有很多設計時考慮不夠人性化,不夠合理,出現一些迂迴的現象。特別是學生必經之路上,如南區禮堂左前面的草坪及綠化處,是學生上下學的必經路,由於此時的人多,又趕時間,所以自然會選擇“超近道”。同時,此種現象得不到制止和對踩踏的草坪不進行及時的修繕,就如“破窗理論”(即當某種被損壞得到制止或修繕時,會使更多損害發生)一樣,學生會“跟着別人走”,自然會被踩成大路。此外還有18%的學生認爲是“道路不夠寬”,如北區逸夫樓右側則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那麼,應該如何處理這種現象呢?調查中發現,認爲應“增加綠化”和“改成小道”的分別佔了36%和37%,可見學生都希望改變此種現象,(“維持現狀”的僅佔4%),並且希望增加綠化,恢復原貌,改成小道,合理規劃道路。同時,應注意到的是認爲“擴寬路面”的選項北區學生是最多的,爲18%。這可能跟北區的有些道路不夠寬原因所致,如上文中提到的逸夫樓右側的道路等。
當然校園的建設不能只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的共同努力,共同愛護,自我約束來完成。基於這樣的原因,貴州大學學生會曾在一些顯著位置安置“小草青青,踏之何忍”之類的警示牌。此次調查中,我們也特對這些警示牌的應如改進設計了問題(見附錄一,題4)。調查結果顯示,認爲“標語更加形象”、“放在更加明顯的地方”分別爲38%和37%,總計佔了大多數,這樣有利我們下步作類似工作是的改進。
(二)如何解決衛生的死角-廁所衛生問題?
有人說廁所是衛生問題的一面鏡子,能反映出最根本的衛生問題。所以很多衛生檢查組,在檢查衛生問題時,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廁所。由廁所衛生可見一斑。可是我們貴州大學的廁所衛生一直以來都是一箇死角。如果你初來貴大,碰巧趕上內急,正好進了學校大門左側(子弟學校右側)的.廁所。可能你對貴大的印象便先“植入”不那麼好的印象吧。因爲,那裏面地面污水橫流、便池無門、管道毀損、臭氣熏天等。
那麼,我們在校的學生對我們的廁所問題持什麼樣的態度呢?是不是同樣的已“植入”不好的印象呢?調查結果表明,僅有5%的人對現在的廁所衛生滿意,女生中甚至只有3%。認爲“較滿意,但仍需改進”的最多,達44%。但是我們也注意到,“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總結達一半(共計51%)。可見,我們廁所衛生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做很多工作進行改善。
那麼具體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行改善呢?除上面提到的那個廁所的問題外,我們學校其他廁所也不同程度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野廣告問題,71%的學生認爲他們經常在廁所見到野廣告,其中女生中更是高達75%。還有37%學生認爲應該解決好廁所衛生問題,42%的學生認爲應該解決好毀損的廁所門、窗、鎖等問題。其中,廁所的設備沒有及時修理的情況更多是北區(37%)和女生(42%);衛生環境更應該改善的是南區(41%)和男生(37%)。
(三)我們的校園清潔嗎?
“不要亂扔紙屑”、“把果皮扔到垃圾桶裏”,這似乎是我們從小學開始就貼到牆上、並認真地去做的事情。那麼,我們的大學生是不是應該更加能夠踐行呢?我們的校園更應該清潔呢?調查結果顯示,認爲在校園裏幾乎見不到垃圾的僅佔4%,而認爲在“垃圾桶周圍”、“卓箱裏”、“垃圾池周圍”會經常見到垃圾分別爲41%、30%、23%。前兩者主要是學生的原因造成的,後者則是衛生工作者的工作不到位、不認真造成的。很多學生扔垃圾時總是一箇“拋物線”遠遠的就扔了出去,而不管其結果是否已經達到。正所謂“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如果都做到了這點,可能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了。除垃圾箱以外垃圾最多的地方居然是桌箱,這是一箇很意外的結果,看來學生們的習慣急需要改變,難道就不能做到“輕輕的我走了,不留下一片垃圾”嗎?課桌是用來學習的地方,丟垃圾在桌箱裏不僅影響校容,對他人的學習也帶來不便(有38%的學生認爲是自習時最大的問題)。因此,纔有41%的學生認爲要改善此種現象需要學生們的自覺,其中女生這樣認爲的高達50%。自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同時也應加大監督力度,有33%的學生就是這樣認爲的。對於“垃圾池周圍”出現垃圾,則應加強清潔工作者的責任心,加強監督管理,加強清掃的次數、程度等措施來解決,有23%的學生就是這認爲的。
同時,很多地方也應增加垃圾桶,在回答“後勤部門在設施的維護更換上存在的問題”時,就有21%的學生應該增設垃圾桶。這可能也是爲什麼很多垃圾亂扔的一箇客觀原因之一吧
有關衛生的調查報告 篇4
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和市農村“衛生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的工作要求,市發改委掛點督導鄉工作組先後深入5個村委會28個自然村,分層次、分階段對鄉深入開展“衛生清潔”工程“大幹快上奮戰70天”活動進展情況進行了督促指導,現將督導情況報告如下:
一、督導活動的基本情況
1、領導重視、廣泛參與,實現“五好”達成活動共識。
“衛生清潔”工程是一項帶着羣衆身體健康的民生工程,鄉黨委、政府將這項工作作爲策應大開發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實。一是精心部署,迅速融入活動中去。先後召開了班子會議,各村書記、主任會議,機關幹部會議對彭主任的講話精神進行傳達、學習,並將市農村“衛生清潔”工程領導小組下發鷹清潔發01號文件在班子中進行傳閱,轉發到各村委會,在全鄉上下達成共識。二是積極參與,整體推開。在市“衛生清潔”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鄉做到領導帶頭參與,幹部人人蔘與,人人肩上有責任,真正將思想統一起來,將農民發動起來,將責任和分工一級一級明確下來。三是以實現“五好”爲動力,加速推進此次活動健康有序開展。“五好”即全鄉38個機關幹部,每人包一箇村小組,具體負責協助村小組配好理事會、理事長,選好保潔員,建好焚燒爐,挖好漚肥窖,抓好2+5模式的宣傳和實施,確保工作抓有成效,活動方式有創新,全鄉農村衛生狀況有顯著的變化。
2、加大宣傳、入戶宣講力度,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
爲進一步使廣大羣衆知曉“衛生清潔”工程的目的、意義,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28個村小組均先後召開村民大會,每村刷寫永久性標語3條,全鄉共刷384條,製作“衛生清潔”噴繪式宣傳欄23塊,發放《致農民朋友的二封信》6000多份。同時組織宣傳講員進村入戶,實行一對一的上門宣講,真正讓農民明白政府爲什麼要這樣做,農民羣衆自己要做哪些事,知道2+5模式,垃圾處理流程及農戶在其中的主體、位置,教育、引導農民做好面上垃圾的清理,發揮其在這項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3、規範程序、分步實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任務。
(1)一月份認真抓好鄉3件事。
一是召開全鄉28個村小組幹部會議,進行再動員、再佈置。二是由鄉“衛生清潔”領導小組組織,協助村小組選好建造焚燒爐的地址,建焚燒爐的地址均按照市農村“衛生清潔”領導小組的要求,選在離村莊不太遠,較偏而又背田的地方,春節前,28個村的選址工作全面完成。三是開展了農村垃圾清除活動,鄉除積極參加區農村“衛生清潔”領導小組1月19日、2月3日組織的兩次大清掃活動外,還在春節前組織28個村小組,對本村的陳年垃圾進行大清掃,成堆垃圾進行深埋,徹底清除衛生死角,並對清掃的結果進行評比,評比一箇衛生先進村,一箇衛生後進村。
(2)二月份完成了4件事。
一是配齊理事會,選好理事長,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鄉採取理事會由村組幹部擔任,二塊牌子一套人馬的做法,理事長原則上由村小組長擔任,以便有利於工作開展。二是進行了理事長及建爐培訓,正月初九,鄉組織9個精品村的理事長及5個建爐工匠前往低坪楊家實地參觀、培訓,低坪楊家的工匠進行手把手的指導。三是高標準、高質量的建造焚燒爐,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採購、統一工匠隊伍、統一監督、指導的原則,7個精品點按照三位一體,21個非精品點按照二位一體,加雨棚的要求進行建造,因受陰雨天氣的影響,目前鄉已完成6個精品點、13個非精品點的焚燒的建造,如天氣轉好,將加快剩餘焚燒爐的建造及刷白。
4、抓好面上清理工作,確保公路沿線衛生整潔乾淨。
各自然村在對陳年垃圾進行清理後,按照大村2名保潔員,小村1名保潔員的要求,選好了農村衛生保潔,對農村公共場所的垃圾進行清掃,並上戶收集垃圾,在焚燒爐未建好投入使用的情況下,實行定點集中堆放後深地填埋。目前鄉22個自然村已有18個村的保潔員佩戴紅袖章上崗作業,同時,爲確保公路沿線衛生狀況良好,將全鄉公路沿線劃分爲6段,聘請6名保潔員全天候保潔。
二、督導發現的不足
通過春節前後一段時間的努力,鄉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但距市農村“衛生清潔”工程的目標要求還較遠,個別村委會經過改選工作投入剛進角色,抓村小組工作進度不及時,這些都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突破和改進。
三、督導意見
認真按照市農村“衛生清潔”工程領導小組文件通知要求,督導工作組抓緊對現存問題和不足等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此同時,深入5個村委會、28個村小組實地查看、督促活動進展情況。目前主要督導鄉在鞏固1、2月份工作的前提下,着手抓各村漚肥窖建造及“三桶一袋”的配備,在姜家村委會的江上姜家,婁家村委會的低坪楊家、山牌婁家漚肥窖的建造接近尾聲的基礎上,逐步實施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
同時建議鄉對新上任的村委會主任、村小組幹部加強繼續教育和培訓,儘快轉變角色,全面完成垃圾回收儲藏間、垃圾晾曬池及垃圾焚燒爐“三位一體”的垃圾處理設施及漚肥窖等建設;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搞好保潔員和理事長的崗前、崗中和崗後培訓,加快2+5模式的運行和推廣,切實把塑料廢舊品的回收工作落實到位,徹底改變全鄉農村“髒、亂、差”的衛生狀況。
有關衛生的調查報告 篇5
我們每天早上來學校的時候,學校門口和兩邊都被環衛工人打掃得乾乾淨淨。可是中午放學的時候又變得滿地垃圾,我很奇怪,上午還是乾乾淨淨的,怎麼中午就成這樣了?我對這一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
一天早上,我特意早來了一會兒,觀察周圍的情況。
我沒等多久,就來了兩個賣蛋蛋餅的小喫攤和一箇賣臭豆腐的小攤。我還發現,學校門口的商店,比如紅領巾、墨雲軒等,它們門口全部都有廢紙、塑料袋。
分析
1、每當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攤販就挑這個時候來賣東西。
2、學校門口的商店,雖然方便了我們買東西,但環境衛生差,滿地都是垃圾。
結論
1、每當小孩子喫完喫的`後就把剩下的東西隨手扔到了地上。
2、發傳單的人把各種傳單、優惠卡發給學生後,學生看也不看就扔了。
3、在賣臭豆腐的地方買了臭豆腐後,喫完就把盛臭豆腐的器皿扔掉了。
4、學生們在商店裏買完學習用具後,包裝袋不扔進垃圾桶裏,而是扔在了地上。大量因素告訴我,學校門口環境的破壞完全是人爲因素造成的。
建議城管部門與學校應當加強合作,管一管這些攤販、商店店主和學生們,讓每個人都樹立起環保意識,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