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報告(精選5篇)
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篇1
讀書,對於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來說,耳熟能詳。無可否認,大學階段是讀書觀形成並逐步穩定的關鍵時期,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養成和社會適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爲了解目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喚起大學生的讀書意識,並且爲了讓大家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因此利用這個假期,我開展了對於大學生讀書現狀的調查,以下是調查內容及結果。
一.調查對象:大學同學
二.調查方式:此次報告主要採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法。
三.調查時間:20xx年2月
四.調查結果:
(一)多數大學生不喜歡讀書
調查顯示,63.5%的學生目前是不喜歡讀書,他們普遍認爲,互聯網等其他多媒體日益發達,增長知識遠遠不止書本一種形式。只有28.9%的學生稱很喜歡讀書,把讀書作爲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二)閱讀渠道多樣,電子閱讀成爲時尚。
在“你通過什麼方式閱讀?”的問題上,44%的同學選擇了從圖書館借閱,20%的學生選擇自己購買,31%的學生選擇了通過網絡渠道。從中看出,圖書館成爲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渠道,對大學生擴大閱讀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從結果中也明顯地發現電子閱讀越來越成爲大學生閱讀不可忽視的媒介。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子讀物的出現已經開始挑戰傳統的紙質書籍,並悄然改變大學生的閱讀方式。
(三)雖然對圖書的供給比較滿意,影響讀書的因素衆多。
由於參加各項活動和忙於社團工作,很多同學沒法抽出足夠的時間用於讀書,還有些人是由於圖書館的座位不夠而寢室不能提供一箇安靜的環境讀書,所以他們沒有一箇安靜的環境,以致不能經常的去讀書.
(四)快餐式“淺閱讀”漸成風尚。
什麼叫淺閱讀、快餐化?根據這些年的有關報道,大致可以歸結爲:一是鼓吹所謂的“讀圖時代”;二是鼓吹所謂的“速讀”和“縮讀”;三是鼓吹“時尚閱讀”和“輕鬆閱讀”。在對我校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承認自己的閱讀比較快餐化,通常以瀏覽爲主。僅有少數學生對自己比較偏愛的讀書會精讀甚至重複讀。
(五)大學的讀書氛圍不是很濃厚。
此次調查中,30%的人認爲自己大學校園讀書氛圍一般,且功利性很強。30%的人競對大學的讀書氛圍不關注,說明有相當大一部分人不關心讀書,對讀書呈現無所謂的態度。15%的同學認爲其周圍讀書氛圍濃厚。因此應該加強大學讀書氛圍建設,能夠使較多的同學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也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讀書。
五.現狀分析:
(一)網絡和休閒娛樂擠佔了大部分讀書時間。
網絡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休閒娛樂活動的多樣化,使得大學生們不再滿足象牙塔裏單調的讀書生活,他們的業餘時間被各種娛樂活動所佔據。如今的娛樂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如網上聊天、網絡遊戲、KTV、電影、旅遊等等。除此之外,大學校園中的人際交往也日益豐富,男女朋友、各種老鄉會、學生社團活動層出不窮,這讓剛剛從高壓式應試教育禁錮中掙脫出來的大學生們眼前一亮,不覺陶醉其間、樂此不疲,如此一來,閱讀時間更爲大大減少。
(二)課業負擔重也是大學生讀書較少的原因之一。
當今大學生課外閱讀較少的原因還有課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攻讀外語、學計算機等,使得他們讀書時間自然減少。
就拿我們學習的這個專業來說,一走進大二,各種考試接踵而至,計算機二機,英語四級,英語六級,託業,託福,BEC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試,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考試前的準備、各種補習班,消耗掉的不單單是時間,更是心血。畢竟,這些考試決定着自己的前途命運。爲了美好的前程犧牲點讀書時間,這筆賬不管誰來算都是划得來的。
(三)就業壓力大是大學生讀書功利性的直接原因。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烈的就業競爭使大學生讀書目的越來越實際。他們是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衝殺出來的,已經習慣了考什麼學什麼,因而他們在讀書之前總是先考慮這本書對自己是否實用,顯得十分急功近利。這和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密切相關。例如很多招聘單位青睞那些擁有英語四六證書或者會計師證書的人,這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壓力,迫使大學生爲了與招聘單位要求相符而讀書,這無疑增強了學生讀書的功利性。
六.解決方法:
(一)學校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佔領閱讀主陣地。
如今,大學校園裏的社團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頻繁的社團活動佔用了學生很多課餘時間,使他們用於讀書的時間相對減少。如果學校也能組織一些讀書方面的社團活動,這對大學生的閱讀生活無疑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如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讀書彙報會、讀書演講會等,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讀書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同時也讓他們在活動和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閱讀的質量和閱讀的效果。久而久之,積極健康的閱讀活動自然成了引領學生人生導向的主陣地,在學校德育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學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和開放性功能。
圖書館是學生讀書的場所。圖書館是書的海洋,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圖書資源,限度地發揮它的開放性功能。爲了讓學生在圖書館中的閱讀收穫,學校應該不斷豐富圖書館的書目種類,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嚴格圖書館的借閱制度。使學生在這裏得到詩意的棲居,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三)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瞬間,所有從高考的獨木橋中擠過來的學子們都暫時鬆了一口氣,以爲從此告別題海,邁向新的天地。沒想到進入大學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爲了應付考試,他們再一次被題海所淹沒。因此,完善考覈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當務試成績的比例。以便讓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更多更好的書籍,不只做學習的工具和考試的機器,而是做一箇有思想有觀點有理想有道德的發展中的人。
(四)大學生要抓住點滴時間,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總有人把沒有時間當作不讀書的理由,其實這只是藉口。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是有的。”我們無須像歐陽修那樣連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也不放過,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樣“三年不窺園”地苦讀,我們只要從那些毫無意義的網絡遊戲、休閒娛樂中解放出來,就會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因爲網絡只是虛擬空間,它給人帶來的快樂畢竟是短暫的,只有讀書帶給人的纔是終身的享受;而人沉溺於休閒娛樂中久了,也容易玩物喪志,只有讀書終能啓迪人的心志,使人變得高尚。
(五)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克服讀書的功利性。
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單單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麼就讀什麼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進死衚衕。風物長宜放眼量。一箇人不能只盯着個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遠,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少年時就立志爲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後來終於在國際舞臺上叱吒風雲,鑄就了大國總理的不朽風範。因此我們不能只想着畢業後找一份事做,而應該先想着會一箇高尚的人。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麼可選擇的閱讀範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六)大學生要培養廣泛興趣,不斷完善閱讀結構。
“讀書就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博採衆長。而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我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呈現出了重專業輕素質、重消遣輕理論、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這樣的閱讀傾向和閱讀結構不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完善閱讀結構,專業理論書籍要閱讀,經典名著更要閱讀,因爲能成爲經典的名著,濃縮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語言,它讓我們走進高尚,遠離低俗。休閒娛樂不是不可以閱讀,但決不能讓休閒娛樂左右我們的價值取向。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因此,我們讀書既要廣泛又要精選,既要博採又要專攻,使閱讀跟得上時代的節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七.總結:
調查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思考並沒有結束,調查中顯示的不僅僅是一些沒有生命的數據,它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閱讀理念,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關注,閱讀更應該成爲一種全社會的行爲,除了學校和學生,社會也有責任營造一箇良好的讀書環境,形成一箇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濃郁的讀書氛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95年起,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爲“世界讀書日”,目的就是向大衆,尤其是向青少年推廣讀書活動。身在熱愛讀書的國度,身在書香四溢的大學校園,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發展,在讀書中提高,在讀書中享受人生的快樂。
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篇2
爲了瞭解當前大學生閱讀的現狀,同時就大學生閱讀提出適當意見,在7月1日至7月10日對本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地點爲互聯網,調查方法爲通過網絡發放無記名調查問卷,然後對調查問卷進行統一分析之後整理出調查結果。調查結果表明現在大學生用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多的人讀書只是爲了考試,能夠讀出思想讀出深度的人已經很少。針對當前大學生的現狀,學校應當充分調動大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發大家對於閱讀的興趣,改變學生閱讀目的,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圖書館資源,並最終在學校內建立起良好的讀書氛圍。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自制的問卷進行無記名調查,面向當代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21份,收回有效問卷208份,有效率達到94%。調查內容涉及到閱讀興趣傾向、閱讀方式、閱讀目的等30個問題。本次調查問題比較全面,能夠針對性的檢測出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因此可以說調查結果基本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現狀。
二、調查結果分析
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概括大學生的閱讀現狀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大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不高
通過回收回來的調查問卷分析,其中有146名約佔有效問卷的70%的大學生表示不喜歡讀書,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爲目前互聯網等新興的媒體已經越來越多,讀書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而通過互聯網獲取他們所需的知識更加的簡便快捷。只有37名大學生表示喜歡讀書,並且把讀書當作了一種樂趣,而他們還不到總人數的18%。
(二)大學生的讀書氛圍不高
大學生普遍認爲自己的業餘時間充足,但是用來讀書的時間不多,互聯網的誘惑是首要因素,調查顯示有125名大學生每天呆在電腦前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在調查結果裏,177個被調查者每天用來閱讀的時間少於一小時,只有18名大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大於三小時。在被問及是否在寢室讀書的時候,有178名大學生選擇了否,而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宿舍的讀書氛圍太低。在選擇最適合閱讀地點的時候,圖書館當仁不讓的成了第一,理由自然是因爲圖書館的讀書氛圍高。在被問及學校的讀書氛圍的時候,34名學生選擇了高,123名選擇了一般,還有51名學生選擇了低,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對於學校的讀書氛圍不是很滿意。
(三)大學生對於圖書的選擇過於單一
在閱讀圖書類型方面的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閱讀主要集中在專業學習或者考級考證類的相關書籍,所佔的比例高達80%,爲167名。調查顯示大學生閱讀最多的書就是教科書了,而閱讀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爲了獲得期末考試的高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閱讀的目的性比較的強。而被問及是出於何種的原因去借閱圖書時,大部分的被調查者表示主要是爲了提高自身的能力,爲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提供有力的競爭力。
(四)大學生對圖書館使用率偏低
毫無疑問,圖書館是書籍的源泉,也是每一箇學校最大的瑰寶,合理利用圖書館中的資源能夠極大的提高個人的知識水平。在被問及去圖書館的頻率時,有54名學生表示經常去,約佔有效問卷的’26%;有143名學生表示偶爾去,約佔有效問卷的69%;還有11名學生選擇了從來不去,佔有效問卷的5%。在被問及影響去圖書館頻率的因素上,89名學生選擇了路程太遠,約佔有效問卷的42%;159名學生選擇了沒有合適的書籍,約佔有效問卷的76%;112名學生選擇了沒有足夠的時間,約佔有效問卷的54%。在每年借閱圖書數量方面的調查裏,112名學生表示超過10本,約佔有效問卷的54%;83名學生選擇了十本以下,約佔有效問卷的40%;只有13名學生選擇了從來不借書,約佔有效問卷數的6%。而學校對於學生的建議是每年閱讀100本書,可見當前大學生對於圖書館的利用率明顯偏低。
三、對策與思考
綜上所述,大學生對於讀書的熱情以及積極性都在大大的降低,同時大家對於讀書越來越功利化。大多數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借書,更多的同學將考試等同於看書,注重的是期末考試分數的高低。隨着網絡的普及,能夠真正讀出思想、讀出深度的大學生就更少了,他們更多的選擇的是快餐式的小說。針對大學生閱讀方面的不足之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調動閱讀的積極性
針對當前大學生普遍不喜歡閱讀的現狀,學校可以採取強制閱讀的措施,其中要求學生寫下讀書筆記是一箇比較切實可靠的舉措,每隔一段時間讀完一本書並且寫下讀書筆記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學校也可以開展讀書月的活動,通過在學校內舉辦這樣的活動能夠充分的調動起大學生們對於讀書的熱情,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可以相信,切實開展這些活動之後,各處讀書的人影將會成爲江中校園裏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建立良好的讀書氛圍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大學生擁有充足的業餘時間,但是能夠用來閱讀的時間很少,其中大部分的學生是呆在寢室玩電腦。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爲大學生的自制能力還不夠高,容易受外界的誘惑,但是學校的讀書氛圍的高低毫無疑問也是很重要的,一箇具有濃厚讀書氛圍的學校必然會帶動大家都跟着讀書。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增加晚自習,通過強制學生在晚上這段充裕的時間進行自習,不但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們每天閱讀的時間,同時對於建立良好的讀書氛圍也是極其有益的。
(三)引導學生正確的讀書
從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現在大學生對於讀書並不是很在行。更多的學生所謂的讀書就只是看教科書,毫無疑問,這樣長期下去學生的知識面會變得很窄,知識的結構體系也會變得不完善。基於這種考慮,學校應該在這方面進行適當的引導,不管是圖書館還是學校的老師,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圖書館可以每週在一樓的大屏幕上列出適合閱讀的書籍,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推薦一些合適的書籍。
(四)改善圖書館圖書結構
通過對圖書館的書目結構的調查,目前圖書館中含有很多年代久遠、專業性很強的書籍,而新的書籍往往很少,現有的這些書籍很難吸引大學生去閱讀。要知道大學生羣體的特點是心理變化具有跳躍性、求知性、交替性、獵奇性,因此學校圖書館可以針對性的多增加適合大學生閱讀的書籍,這樣能夠吸引大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率。長此以往,對於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的培養也是很有益的。
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篇3
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大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知識上面花的時間越來越少,那麼近幾年來,大學生讀書的情況怎麼樣呢?針對這個情況,有關部門做了一項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對象爲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生。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於XX年11月在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07級5個英語班累計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6份,有效問卷100份,男女比例爲1:1。同時我們還採取了個案調查的方式對問卷調查進行了補充。
一、數據結果及分析:
(一)目前多數大學生不喜歡讀書。
調查顯示,63.5%的學生目前不喜歡讀書,他們認爲,互聯網等其他多媒體日益發達,增長知識遠遠不止書本一種形式。只有28.9%的學生稱很喜歡讀書,把讀書作爲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二)讀書空間較爲便利,但有一定的閒置。
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利用的閱讀地點依次是宿舍,圖書館,教室,家裏,有38.3%認爲如果自己想閱讀,一般能夠找到比較便利的閱讀地點,由此可見,當前我校學生讀書空間的保障是沒有問題。同時調查發現,被調查者對“目前高校圖書館和教室內部的硬件條件”普遍持滿意態度,其中非常滿意佔21.3%,基本滿意佔50.8%。此項調查還顯示,在目前大學生讀書空間比較便利的情況下,學生對這些空間的利用還不夠充分,亟待挖掘圖書館,教室等現有設施的潛在功能,吸引學生讀書。
(三)當前在校大學生雖然業餘時間比較充裕,但從每天用來閱讀的時間較少。
對於影響讀書的主要因素,被調查者中選擇課外活動多的佔12%,選擇功課壓力大的佔27%,選擇社會就業壓力大的佔12%,選擇書籍太多難以選擇的佔15%,選擇其他選擇太多的佔8%。82%的被調查者每天讀書不到一小時,只有不足2%的人每天讀書5小時以上。
(四)讀書類型趨向功利化、多元化。
對於主要閱讀的圖書類型,當前大學生羣體在閱讀圖書的類型選擇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其中與專業學習或考級考證類相關的書籍仍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比例高達52%以上。由此可見,很大一部分被調查者是在外來壓力下進行閱讀,閱讀的短期目的性比較強。對於出於何種原因借閱圖書,大部分被調查者表示是爲了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自身修養,爲以後找工作等做鋪墊等,其中選擇提升涵養修養的需要佔28%。在選擇爲將來就業增加砝碼的佔被調查者總數的23%,高年級的學生做此選擇的比例甚於低年級學生(大二學生中佔66.67%,大三學生中均不超過40%),這是與高年級學生面臨就業找工作的情況分不開的,同時也顯示出學生們意識到了讀書與工作、與未來的關係密切。總之,大學生閱讀的目的性很強,也比較務實。此外選擇考試考級需要的佔16%,選擇完成作業需要的佔10%,選擇消磨時間的佔18%,選擇其他的佔5%。被動性是借閱的特點之一,另一箇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借閱無目的性,盲從性大,集中表現在18%的學生純粹是爲了消磨時間。
此次調查中,30%的人認爲大學校園讀書氛圍一般,且功利性很強。30%的人對大學的讀書氛圍不關注,對讀書表示無所謂的態度。只有15%的同學認爲其周圍讀書氛圍濃厚。
(五)讀書渠道多樣但內容較淺層次。
對於主要的閱讀渠道,調查數據顯示,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讀書的渠道更加多樣化,網絡傳媒、音像製品等新型讀書方式正成爲其新的選擇。通過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讀得最多的書是教材,閱讀目的也僅僅是爲了獲取期末考試的高分。對於是否讀過四大名著這一類書籍,被調查者中選擇讀過的佔59%。選擇通過影視作品欣賞過的佔26%,選擇想讀,還沒有機會讀的佔11%,選擇沒想過要讀的佔4%。
對於讀物類型的選擇,女生更喜愛看小說和期刊雜誌,喜歡看報紙的較少,只佔被調查女生的7.69%。喜歡看報的男生則爲21.21%,比率明顯多於女生,說明男生比女生更關注時事與信息。喜愛文學性作品的女生佔40%,喜愛史學性作品的最少,僅佔17.14%,而男生中各有32.43%表示喜歡看哲學性、史學性強的作品。喜愛娛樂性作品的男女生各佔20%和13.51%。
(六)對於讀書的標準意見不一。
調查發現,被調查者對於什麼樣的書是好書並無共識,65%的人認爲暢銷書就是好書,18%的同學認爲有思想內涵的書纔是好書,11%的同學認爲老師推薦的書是好書。現代社會,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人們的浮躁是有目共睹的,暢銷了不一定就代表有思想有內涵或對我們有所幫助。上課的時候有些老師會給我們推薦一些書,這些書一定是經過老師的反覆閱讀仔細篩選才選出來的,所以必定是有其思想內涵在裏面,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有益的影響。
調查發現,90%的大學生認爲讀書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大幫助,讀書能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有些書能讓我們收益匪淺,爲日後事業等的發展指明方向,少走彎路。但這部分被調查者中的大多數也表示,這個道理並沒有成爲他們生活的準則,上網等娛樂活動依然佔據自己的大部分時間。
二、相關建議:
通過上述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大學生對讀書的熱情和積極性都在大大降低。當代大學生對讀書持越來越功利的態度。大學裏讀書氛圍也有待加強。讀書閱讀,尤其是對經典名著的閱讀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大多數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各種讀書設施和渠道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利用。很多同學將考試等同於看書,沒有明白讀書的真正意義,不能夠正確對待書籍閱讀。同時大學生用於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閱讀書籍的數量和種類偏少,且很多學生讀書目的不明確。
大學生中目前讀書的人數不少,但是真正能夠讀出深度、讀出思想的卻並不多。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讀書選擇影響巨大,更多的人重視實用、實際的技能學習,而不是內在文化素養的提高。加之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內容更加豐富,電腦網絡的普及,所以更多的人選擇了娛樂而非讀書,即便是讀書,也是選擇目前網絡上的“快餐小說”的現象更爲普遍。
結合調查結果,現就目前存在於大學生中的讀書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應當調動大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發閱讀的興趣。在興趣被激發之前,強制讀書不失爲一箇好方法。學校應該提倡多閱讀,老師可以推薦讀書,並要求學生寫下讀書筆記;圖書館作爲最重要的讀書場所,應當進一步完善借書體制,也可以增加更多的閱讀位置,並且將有意義有思想的圖書放在顯眼的位置,可以增加借閱量。也可以舉行一些讀書月,或者講壇等促進讀書的方式,這就需要藉助一些社團的力量,讓同學們在參加活動時互相交流思想,積累文化,讀更多的書。
加強對大學生的讀書閱讀指導和教育,加大導讀力度,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圖書館資源,不時督促大學生,可以開展校園讀書月活動,積極調動大學生讀書的興趣。社會也應該建立一箇良好的讀書環境,提供一些優秀的刊物,給大學生提供一箇健康良好的讀書來源,使其能在讀書中受益。但是作爲大學生主體,在校期間應該爲自己確立一箇完善的讀書計劃。
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篇4
我們不能否認網絡帶來的壞處正如我們不能否認它帶來的好處,如何正確處理好網絡閱讀在我們閱讀生活中的地位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一大任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很重要。在網絡閱讀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們也不能放棄紙質媒體的閱讀,它不僅有助於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它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除了紙質書,男生更加的傾向於網上閱讀,而女生更加傾向於電子書閱讀。這也和男女生的閱讀習慣和類型有很大關係。畢竟男生較少閱讀長篇小說,並且更加註重資訊的吸收,因此實效性極強的網絡閱讀更加符合男生的閱讀習慣。而女生閱讀長篇小說更多,相對而言,電子書會比網絡閱讀更加的方便。在獲取閱讀資訊時,最常用的是利用網絡進行查詢,其次是去書店挑選,再次纔是聽人介紹。而除卻了利用網絡查詢,男生更傾向於到書店自己挑選,而女生則是更傾向於口耳相傳的口碑。這也側面反映了男女生性格方面的不同,男生更加自主一些,而女生則更加喜歡傾聽他人的意見。在對待網絡文學的看法上,雖然只將網絡文學作爲日常消遣是最主流的看法,但是相對而言男生對待網絡文學的看法更加正面積極,認爲加以時日可以取代正統文學的比例也更大。而認爲網絡文學和正統文學可以分庭抗禮的想法,男女生則是較爲一致,比例也大致相同。
在閱讀時間方面,大部分同學還是有時間去閱讀一些課外書的,但是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在一箇小時以下,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同學會花費1~2個小時去閱讀。學校的圖書館是個獲取各種知識的好地方,我們應該經常去的,但是卻有一半的同學不是經常去圖書館,經常去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學校應該採取措施去鼓勵大學生多去圖書館讀書,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識。在閱讀種類方面,喜歡文學類和娛樂消遣類的同學還是居於多數的,以豐富自己的課餘精神生活。但是在各種書籍花費的時間上,還是均勻分佈的,都是差不多的。我們還對大學生最應該讀什麼進行的提問,選擇最多的還是應用技術類和專業書籍,也是在預料之中的。因爲大學生來到大學畢竟是爲了獲取專業知識才來的,專業知識才是主要目的,是以後我們踏入社會進行工作的基礎。所以我也是很同意大學生應該多閱讀專業書籍的,偶爾也可以讀一些其它方的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閱讀目的方面,大部分同學還是爲了滿足個人需要纔去閱讀的,比較喜歡去看課外書籍,但是很少的人是爲了備考,大多數人都是爲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充實自己、興趣愛好纔去閱讀的,我想這也是個好現象,考試是一定的,但是不要所有讀書的直接目的都是爲了考試,在其它方面增強自己,對考試也會有很大的間接的幫助的。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不要以考試爲目的而讀書,那樣會成爲書呆子;要以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爲目的而讀書,提高自己,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在閱讀渠道方面,大學生閱讀的書籍都是來自圖書館的,這也是一箇普遍的現象。
大學生出門在外,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在學校裏,學校的一切都是便利之所,大學的圖書館也不例外。圖書館是離大學生最近的可獲取更多知識的知識寶庫,大學生首先會選擇那裏,只是無可厚非的。所以,學校真的應該更加重視圖書館的發展,應及時補充大學生所缺少的知識,完善機構,給大學生一箇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
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篇5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讀書不僅可以開拓眼界,增長知識,還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更可以通過書籍瞭解前人的成就,讓我們在人類文明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因此,讀書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書籍正在被人們漸漸地遺忘,越來越多的不再讀書或很少讀書,針對這種現象,我做了此次調查,主要對象是輕院學生,主要目的是瞭解輕院學生的讀書現狀。本次調查分爲問卷和郵件兩種方式,其中問卷30份,回收30份,郵件20份,回收13份。
一、調查結果統計
通過本次調查,我發現我校學生的讀書現狀及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1、讀書時間少,沒有合理的讀書計劃或有讀書計劃但不能堅持
通過調查顯示有21%的人基本上不看書,37%的學生有興趣決定,32%的學生偶爾讀書,只有9%的學生經常讀書。而90%以上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都有自己的讀書計劃,只有10%的學生沒有自己的讀書計劃。然而81%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一年內分別放棄了自己的讀書計劃。其中有34%的同學覺得課業負擔過重,沒時間和精力再讀書,21%的同學覺得還有很多別的東西需要自己去學習,大部分的同學因爲玩電子遊戲或上網娛樂。
2、沒有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對於讀書環境,選擇在圖書館、自習室的佔了大部分,並覺得在這些地方素數的效果比較好,基本沒有同學選擇在宿舍或其地方讀書。其中44%的同學人爲這些地方比較安靜,可以靜下心讀書,34%的同學覺得有別的同學在這裏讀書,比較有讀書氛圍,也有少部分爲何自己的同學一起學習。
3、讀書功利性,多數同學爲應付準備作業或考試而讀書
對於讀書的目的,30%的同學爲應付準備作業或課程設計查資料,21%的同學是學習專業知識,26%的同學爲了準備等級考試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爲了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書籍種類的選擇顯示大部分同學顯得急功近利,大部分同學選擇短時間能增長知識的專業和關於考試的書籍,而對於能陶冶情操的文學類和法政類書籍很少有同學去讀。有的同學更是臨考急抱佛腳,在考前瘋狂借讀考試的書籍,考試後就不再理會。
4、沒有良好的讀書方法,效果不明顯
相對於讀書的方法,只有12%的同學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大部分的同學選擇在書上做批註,對於圖書館的書籍(不允許在上面亂畫),則讀一下就算了,很少做記錄。而衆所周知,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可以增加我們對書上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調查中,大部分同學覺得讀書效果不好。
5、圖書館圖書不全,管理不合理
調查顯示,很多同學對於校圖書館的藏書提出很多意見,在校圖書館很多書不能找到,特別是很多當下流行的暢銷書,圖書館都沒有及時填充,而且圖書館的座位被別的同學大量佔用上自習,影響閱讀,應該加強管理。
二、建議和對策
1、建立正確的閱讀的價值觀
我知道大家都想學習一點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專業、考試類和小說等書籍來閱讀,因爲這些書可能很快顯示出效果或者比較有意思,“學以致用”這本沒錯。但爲什麼學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見影的成效呢?我們對待閱讀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讀書對自己的現時作用,卻不懂得厚積薄發,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確的閱讀的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的壓力很大,各方面的誘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們更需要保持一塊心靈的淨土。哪怕每天讀一篇散文,讀一首詩,或者讀幾句話也行,只要養成習慣,閱讀就會爲你展開一箇新的天地。在專業知識書籍閱讀的同時,追求一下精神閱讀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2、採取正確的讀書方法
讀書並不是讀過就算了,這樣對我們沒多大作用。因此,我建議大家試試下面的方法。首先,在閱讀時儘量做筆記,在書上批註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寫一遍,效果會更好。
其次,不要只追求讀書的數量,還要注意質量,因此,如果有時間,每本書我們都要讀二至三遍,或者更多,確保已經讀懂了這本書,最後,當讀完一本書時,寫一篇讀書心得至關重要,這樣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瞭解。另外,在讀完後,每隔一段時間,溫習一下書籍或者讀書筆記,”溫故而知新”,相信你將有新的收穫。
3、確保讀書時間,增強校園讀書氛圍
鑑於讀書時間和讀書氛圍問題,我覺得應採取一下措施:
(1)每天抽出一或兩小時用來閱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每週的讀書時間。
(2)學校在每月設立讀書日,要求同學抽出時間讀書。
(3)學校應該鼓勵和支持相關社團舉辦有關讀書之類的活動,比如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知識講座等,並給予獎勵措施,增加校園讀書氣氛。
(4)去掉或減少不必要的課目時間,改爲讀書課,有老師或學長學姐講解讀書方法,交流讀書心得。
(5)將固定的教室設定爲讀書專用教室,爲讀書的同學提供理想的讀書環境。
4、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
圖書館是每一箇大學生最寶貴的財富,充分利用圖書館將使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合理的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很重要。因此,我建議:
(1)圖書館應及時添加新的書籍,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書籍所涉獵的範圍要儘量廣。
(2)增加圖書館中的座位數,儘量讓想在圖書館讀書的同學能找到座位。
(3)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做到書隨人走,杜絕佔位卻不學習現象。
(4)設立電子閱覽室,方便查閱書籍。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許多同學對讀書很不重視,這種行爲和想法很不應該,應該引起自己和學校的注意,儘量採取合適的措施改變這種,使每一箇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獲得良好的教育,爲自己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