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調查報告(精選10篇)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1

  我們爲此對三無食品進行了入選的問卷調查:

  1、你在商店曾經買到過三無食品嗎?

  2、你知道三無食品的危害嗎?

  3、你會主動去購買三無食品嗎?

  4、如果你買到三無食品,你會怎麼做?

  5、你知道三無食品的概念嗎?

  6、在買到食品後,你會檢查食品是否有生產日期等必備的質量合格標記嗎?

  7、如果你發現是三無食品的話,你會繼續食用它嗎?

  8、如果你發現這是三無食品後,你回去舉報生產廠家嗎?

  9、你覺得三無食品爲什麼這麼受同學們歡迎的原因?

  10、你覺得怎麼才能防止三無食品繼續對同學們造成危害?

  爲此我們調查了一些大中小型超市,有東方商廈與大潤發,佳聯超市,和周邊一些小商鋪。發現了一些情況:

  1。東方商廈和大潤發等大型超市沒有發現任何三無食品,所以大型超市的質量管理還是挺到位的。

  2、佳聯超市等中型超市基本上情況良好,只發現了少量沒有生產日期的(散稱食品除外)

  3、但是在那些小商鋪中,我們發現了許多所謂的三無食品,並且環境不到位。

  4、我們在一些學校旁邊的小商鋪發現每當放學時,有許多小同學擁進那些小商鋪,買那些三無食品。

  5、我們還發現那些路邊一些小攤上不僅佔用行車道,還販賣用類似“地溝油”做的食品,好像還有很多人們在購買這種食品。

  我們調查小組爲了讓大家瞭解三無食品,我們特意找了一些資料來給大家“補充”一下:“三無”食品有哪些危害:

  1、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三無”食品,多數是用有毒、有害、變質或劣質原料製作的食品。“三無”食品是最不安全食品。

  2、卡片、玩具與食品混合包裝,造成了食品的二次污染。

  3、不合格的膨化食品、醃製和油炸食品衛生指標中的菌落數、大腸菌羣、過氧化值指標超標,還能產生亞硝胺、鉛等致癌物質,食用會導致胃腸不適、腹瀉並損害肝臟。

  4、果凍、糖精、飲料、巧克力、方便麪、罐頭和泡泡糖等兒童不宜多喫,在這類小食品中大多加入了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等添加劑,食用過量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危害。

  5、不合格果脯、蜜餞中甜蜜素超標,不合格烤魚片、牛肉乾等食品中大腸菌羣和菌落總數超標。

  6、劣質小食品可致血液病

  臨牀調查顯示,血液病小患兒中一半以上平時偏好小食品,而且所喫小食品絕大多數是在家及學校附近的小販處購買的。

  我們經過資料調查發現,市場上一些小商店出售大量“三無”或地方小廠生產的小食品和飲料,如話梅、蘿蔔酸等醃製品和豆漿、豆奶、雪糕等,基本上都大大超標和超範圍使用糖精,但在產品的標籤上卻很少註明含有糖精,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長期食用,健康安全會受到損害。很多消費者對糖精等人工合成甜味劑可能造成的危害,並沒有足夠的瞭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喫進“甜毒”。

  我們研究了那些人爲什麼要買三無食品的`原因有:

  1、人們一至認爲便宜。

  2、口感覺得比較好,味道一辛辣爲主

  3、在課後肚子餓時還可以填飽肚子。

  爲此我們還可以推論出廠家爲什麼要生產這些三無食品:

  1、成本價格比較低

  2、原料比較簡單

  3、市場需求高

  4、製造速度比較快

  我們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議:

  1、嚴厲查處地下加工廠。

  2、呼籲廣大羣衆積極舉報三無食品加工地點

  3、嚴厲查處對地下加工廠收賄的官員

  4、城管部門對街邊小攤販進行管理

  5、生們三無食品的危害

  6、嚴禁學校周邊的小商鋪出售三無食品

  最後我們告誡廣大同學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要買三無食品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2

  xx年機構改革完成,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監管方式出現在公衆面前。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羣衆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直接關係到社會安定與和諧。爲了更好地瞭解我縣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全面分析食品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思路,促進xx縣食品行業更加健康、穩步、持續地發展,我局對我縣食品行業進行了認真調研,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xx縣食品行業基本情況

  我縣現共有註冊餐飲服務單位910戶,未取證的小餐飲店212戶;食品流通經營主體1040戶,未取證的小食品店621戶家;食品生產企業26家,未取證的小作坊201家;未取證的食品流動攤販100餘戶;不規則分佈在全縣各個鄉鎮。隨着食品產業的快速增長,我縣食品行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湧現出了一批名優產品,包括麻辣牛肉、飛龍面、龍女酒、鹽皮蛋等;西南商圈著名零售商企業重百商城看中xx縣消費潛力,在沿口鎮開設兩個零售店;印山假日酒店、渝源莊、雪花啤酒風情街等餐飲業領頭羊和餐飲服務示範街則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助推我縣食品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xx縣食品安全現狀及存在問題

  xx年,我局爲摸清食品安全現狀,抓住食品亮劍行動的契機,集中查處了一批食品違法犯罪行爲,後續又多次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包括食品添加劑、大米、白酒、飲料、食用油、肉及肉製品專項整治等多箇方面,形成查處一案,震懾一方,教育一片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局共計辦理食品生產經營違法案件127件,罰沒款合計23.33萬元。同時,爲了嚴防食品安全風險,根據市局年初下達的食品抽樣方案和我縣實際情況,我局共計開展民生工程抽樣96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7.8%;開展監督抽樣55批次,不合格32批次,合格率41.8%;對抽樣不合格的產品,一律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我們清楚認識到,我縣食品安全總體現狀較往年有所提升,但安全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一以下幾個方面:

  (一)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一是監管人員數量少。按照“三定”方案,全局共設立編制80個,到位人數46人。從事食品安全監管的人員緊緊23人,食品安全監管面積大、戰線長、監管基礎薄弱、動態性強,同時食品行業兼具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流動性強的特點,現有監管人員即便超負荷工作,也不能達到監管率100%。二是監管設備缺乏。目前我局共有快檢設備2套,只能針對極少部分品種做基礎檢測,面對琳琅滿目、品種繁多的食品,我們執法人員絕大多數時間是採取憑經驗肉眼看、鼻子聞、手摸和檢查購物憑證等方式來辨別假劣產品,支撐食品安全工作的物質技術力量無法保障,難以及時發現,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爲。三是辦公場地受限。我局共設立6個監管所,爲我局的派出機構,辦公場所在監管所鄉鎮府所在地劃轉,但目前無一箇正常運轉,監管所缺乏電腦、打印機、執法車輛等一系列辦公設備。

  (二)食品安全隱患突出。一是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隱患突出。食品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絕大部門來自農村或者是城鎮下崗職工,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食品安全意識淡薄,未實行進貨查驗及臺賬登記、索證索票制度或者記錄、索證索票不全,不能及時處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安全隱患。二是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高,維權困難。在我縣很多消費者沒有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識,特別是一些老人、小孩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基本不會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這些標識,這就給一些不法經營者可乘之機;而部分經營戶往往不會主動提供發票和小票,一但出現問題,維權就會比較困難。三是農村食品市場名目繁多,秩序混亂。農村食品市場上廉價食品琳琅滿目、山寨食品品種繁多,因農村消費者普遍對食品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加之我局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農村食品市場和城鄉結合部是低價劣質食品的傾銷地,農村消費者也是假冒僞劣食品的直接受害者。

  (三)食品經營缺乏有序競爭。一是食品生產經營戶分散不成規模。我縣食品經營店分佈範圍相當廣,從城區到幾人、十幾人聚集的農村居民點都有食品生產經營戶;但絕大多數規模都不大,有兩張桌子就組建一箇小餐館,有幾十包小食品、幾瓶酒、幾包糖果就能構成一箇小食雜店,有簡單生產工具在簡陋的棚戶內搭建的小作坊,同時,很多農村地區的餐飲服務單位及食品流通經營戶未取得相關的證照,小作坊也未到監管部門實施備案管理,這給職能部門監管帶來較大難度。二是食品行業小、散、亂、差問題凸顯。食品行業作爲一般的服務業,普遍投入不大,技術含量偏低,儘管完全由市場競爭來選擇,但由於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導,普遍存在小、散、亂、差等問題,缺乏有序的競爭力。除進行註冊登記的`餐飲服務單位、食品流通經營戶、食品生產企業及已實施備案管理的小作坊外,食品流動攤販隨處可見。因不能對未獲證或登記的食品生產經營戶進行食品原輔材料、製售過程、環境衛生狀況進行監督控制,所生產銷售食品質量安全隱患大。

  (四)食品安全監管難度大。一是監管依據缺乏。20xx年全省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了系統調查統計,但針對“四小”的監管辦法依然沒出臺,執法人員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可適用的法律條款不明確,在執法過程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監管對象數量龐大。我局負責除食用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的整個食品市場的監管,涵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集貿市場的監管,監管對象適量龐大。三是違法成本較低。目前針對食品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相關法律責任條款折射出我國食品行業違法成本較低,獲利空間較大,違法成本遠低於違法收益,故意違法現象頻發。四是監管責任分工不明。今年“毒豆芽”事件屢見報端,一度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主要原因是監管責任分工不明,豆芽監管處於真空地帶。

  (五)法律宣傳效率低下。一是法律宣傳惠及面窄。我局雖每年都藉助3.15、食品安全宣傳週、科技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活動,但是受惠面基本集中在城區和鄉政府所在地,廣大農民羣衆未能及時獲知食品安全相關知識,食品安全意識低下。二是普法教育未能跟上。在實際監管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食品經營商家犯了法都不知自己觸犯了法律,不知自己的行爲是違法的,有的認爲只要罰點款就能了事,這些都反映了普法教育和宣傳力度遠遠沒有跟上。部分經營戶以經濟利益爲中心,對食品安全電子溯源、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等管理制度思想認識程度不夠,嫌麻煩,消極應付。有些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購買食品時不看生產日期、保質期、不看合格證、不查證驗證,發生消費糾紛時維權意識也不強。雖然我局每年都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但部分食品從業人員責任心差,操作隨意性大,與法律法規的規定相差甚遠。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3

  根據省老科協關於開展對發展綠色農業進行調研的要求,牡丹江市老科協重點對發展綠色食物的情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綠色食物取得長足進步,成效比較明顯

  1999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把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稱三品)作爲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認真組織引導農民,專題推進,攻堅破難,使大家對發展三品的認識有較大提高,三品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三品生產的數量大幅增長,生產三品企業的實力明顯增強。我市綠色食物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

  二、當前發展綠色食物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生產綠色食物有長足發展,成績應加以肯定。但仍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困難,制約和影響着綠色農業的發展。

  三、加快發展綠色食物的對策和建議

  國家和省對發展綠色農業擺在十分重視戰略地位。發展綠色農業不僅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黑龍江省看,發展綠色農業自然環境和條件十分優越,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率高,可以說得天獨厚。爲此,必須加大工作力度,花氣力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1.認真籌劃,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綠色農業的藍圖。

  要從黑龍江省的自然地理環境出發,立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高標準的謀劃綠色農業基地框架,龍頭企業框架和園區建設框架,使規劃有明確目標,實施措施,方法步驟,有序的推進。要聘請一些知名專家和農業高科技人員,瞄準世界有機綠色農業發展前沿,着眼全省生態資源優勢,從基地、龍頭、品牌、園區等角度全方位對發展綠色農業進行深度規劃。要按照區域化、專業化的原則,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大力發展一品村、專業村,使之做大做強。在規劃中要搞好產業銜接配套,注重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循環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下功夫做大做強品牌,真正發揮品牌效應。

  一箇好的產品品牌就可以馳騁國內外市場,牽動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首先,應抓好已有的品牌產品的整合,對同一產品、有幾個品牌的要整頓、調整,進一步提高品牌的質量和檔次,同時注入科技因素,提高附加值;要合理利用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利用地域特色大力發展一品村、專業村;其次,應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這也是把品牌做大做強的一箇重要舉措。通過發展龍頭企業,發揮品牌效益,實現產、加、銷、種、養、加一條龍,發揮聚集力量。以資源優勢爲依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全國食物加工龍頭企業,藉助他們的力量,把我們自己的品牌做大;再次,加大產品綠色農產品認證力度。圍繞農業種植業果業、蔬菜、奶畜、特色養殖、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積極申報綠色、有機認證和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並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多種形式,普及三品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加大管、監工作力度,生產名符其實的綠色農產品。

  要打造出讓人民信得過的綠色農產品,必須加強檢測,嚴格監管,要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市、縣、鄉三級檢驗檢測體系,充實專業人員,強化檢測手段和設備,以適應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綠色食物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儘快制定出市場準入、安全追溯、信息發佈、安全預警、公共安全文件處理的規定辦法,把這些機制建立起來,做到防患於未然。

  4.要儘快修訂和完善農藥、化肥的`生產使用的技術標準,從源頭上保障綠色農業的生產。

  當前限用農藥及包裝物的使用不規範,問題很多,不按標準使用,造成水、土、空氣的環境污染,直接危及綠色農業生產,已成爲民衆之憂、民生之大患,對此要從源頭上管住。對濫用農藥做出懲治規定,實施問責;責任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對非法生產、銷售的高毒農藥的責任人嚴厲懲治;技術監督部門和農藥管理部門要重新修訂農藥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和規定。同時要加大對農藥及包裝物回收力度,科學處理有毒包裝物,以淨化生態環境,從源頭上保障綠色農業生產。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綠色農業的快速發展。

  發展綠色、有機食物產業需要多部門、多行業的通力協作,更需要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本地綠色、有機食物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從稅收、信貸、財政、科技等方面,扶持農民和企業建立擴大綠色農業生產基地,要通過採取減稅、減費、補貼、財政轉移支付等綜合措施加大對綠色、有機食物產業開發的投入,推進企業、農民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物,促進綠色、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統一品種、統一耕作、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的模式,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提高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6.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形成一定的輿論氛圍。

  要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導向作用,大力宣傳、普及綠色、有機食物的基本概念和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同時要加大對產品標準、認證程序、國內取得認證的情況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消費者對綠色、有機食物的認識。要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結合本地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儘快培育好典型,建立綠色、有機食物生產示範基地,抓好綠色、有機食物的示範企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依託綠色有機食物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4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轉基因)技術在物種基因組中嵌入了(非同種)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轉基因植物食品、轉基因動物食品和轉基因微生物食品。轉基因作爲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確定性,必然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轉基因食品帶來的利處

  利處一:對健康有保障。比如說,抗蟲的轉基因玉米不會被蟲咬,就會減少玉米身上的傷口,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就不能去侵犯它,這就減少了微生物侵害的幾率,對我們的健康是一箇保障。

  利處二:擁有我們自身不能合成的營養素。和非轉基因相比,有一些轉基因食品,尤其是未來一些轉基因食品,增加了一些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很多是我們身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對我們大有好處。利處三:減少了農藥殘留。在抗蟲或者抗病的轉基因作物,栽培和種植的時候,可以少用農藥,甚至不用農藥,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農藥殘留。

  轉基因食品帶來的弊處

  雖然轉基因食品研究歷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提高產量、增強自身抗病抗蟲等優點較爲明顯,另一方面,其潛在的`風險,如過敏性、毒性及對環境影響也令世人關注。

  一些研究學者認爲,對於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對於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麼,以前喫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科學家們認爲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瞭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科學家把一箇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服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我國轉基因食品研究及其成果

  我國政府爲了鼓勵支持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xx年遠景規劃目標綱要》中明確規定了我國今後十年大力發展的六大高新技術領域,被認爲是21世紀技術核心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被列爲其中之一,具體包括基因工程、轉基因動植物、藥物疫苗、生物芯片等。科學界人士認爲轉基因動植物技術及其產品是當今世界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的重點和熱點。我國獨立研究的抗除草劑轉基因水稻被五百名兩院院士評爲1997年中國十大科技成果之首。轉基因水稻不僅解決了雜交稻制種和生產過程中純度不高難題,而且對防治直播稻田草害、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推廣水稻輕型栽培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上海農學院合作研究,把抗菌肽基因轉到了水稻細胞裏,由此而培育出能抗水稻上常見的白葉枯病等危害的品種,並能穩定地遺傳。中科院與北京某地合作建立了基因植物育種基地,採用高新技術,先後培育出轉基因抗病毒大東1號番茄、抗軟化番茄、轉基因耐儲蕃茄及太空大椒等新種系。 在內蒙古,優質高產抗病轉基因馬鈴薯的已經進入開發中試階段,這種轉基因產品產量高,薯塊大,薯形好,並且有抗病毒功能。

  在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的專家運用遺傳工程技術成功了抗蕪菁花葉病毒的十字花科蔬菜,解決了北京地區因蕪菁花葉病毒感染大白菜,致使病害流行,影響產量,並且破壞了白菜品質的問題。

  袁隆平研發的轉基因水稻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譽!

  我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

  我對轉基因食品技術的反對: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告訴我們,轉基因食品存在着巨大爭議。隨着國際衆多科研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調查,發現轉基因食品確實會帶來衆多對人體健康的不確定性。國內的許多學者也相繼表示:轉基因食品存在巨大爭議,轉基因不等於進步!其背後甚至隱藏着事關國家安全的陰謀。

  當然,生物技術的進步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裏質疑轉基因食品並不是反對轉基因技術本身,我們反對的是對於轉基因技術的濫用。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5

  根據省老科協關於開展對發展綠色農業進行調研的要求,牡丹江市老科協重點對發展綠色食品的情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綠色食品取得長足進步,成效比較明顯

  1999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把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稱三品)作爲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認真組織引導農民,專題推進,攻堅破難,使大家對發展“三品”的認識有較大提高,“三品”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三品”生產的數量大幅增長,生產“三品”企業的實力明顯增強。我市綠色食品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

  一是已建立了一定規模的標準化綠色食品基地。據調查瞭解,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到二○一三年末,我市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生產面積達到404萬畝,佔全市農業播種面積50%。其中綠色生產基地395.8萬畝,有機食品生產基地8.2萬畝。已建成10萬頭國家級綠色肉牛養殖基地一箇,國家級大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370萬畝,其中綠色水稻生產基地50萬畝、綠色玉米生產基地130萬畝,綠色大豆生產基地180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10萬畝。目前,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260萬畝。寧安市從XX年至今共創建了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140萬畝,其中,玉米基地40萬畝,大豆40萬畝,水稻40萬畝,綠色蔬菜基地10萬畝。XX年已通過農業部專家組檢查驗收。僅洋蔥這一個品種種植面積達2.6萬畝,成爲一大優勢產業,大部分出口到俄羅斯、日本等國外市場,成爲農民致富的一大品種。

  二是對生產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增長迅猛。近年來,我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以全面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爲切人點,全面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形成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三位一體”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截止到XX年末,我市三品企業增加到124家,認證產品535個。其中,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增至36家,認證產品增至94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增至15家,產品增至8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協會)增至73家,認證產品增至353個。蜂業、蠶業、鹿業等小產業綠色有機認證均實現了零突破,綠色有機認證幾乎涵蓋了農業所有產業。東寧縣這幾年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舉全縣之力發展黑木耳,先後開發了地栽木耳、春耳、越冬耳、棚室吊袋木耳,使之系列化生產。同時,大力研發黑木耳生產的機械設備實現了木耳收購、加工、銷售的良性循環,形成了一條生態、安全、綠色的產業鏈。今年僅木耳產業鏈實現增加值34億元,佔全縣gdp25%,安排農民就業十萬多人,農民純收入連續四年居全省之首。

  三是生產綠色農產品的企業實力不斷髮展壯大。從二○○九年開始,我市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以來,已通過國家、省和市認證的生產綠色食品的企業不斷增加,實力不斷增強。據統計到二○一三年末,全市被評爲國家級龍頭企業4戶,省級龍頭企業24家,市級龍頭企業140家。經過幾年的不懈的努力已湧現出了響水米業、鑫鵬生豬、北味食用菌、皓月肉牛、綏陽黑木耳等一批品牌企業。很多企業是在發展了有機、綠色食品後,產品價值得到了提升,市場銷售空間更加開闊,打開了國內與國際市場。我市每年都組織參加國內外綠特食品展銷,特別是下氣力開拓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目標市場,進一步拓展營銷網絡。比如,我們積極扶持北京燕林莊園科技公司等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專銷網絡,開展綠色食品展示、營銷和配送業務,實現高端產品銷售,對全市乃至全省綠色食品銷售起到了較大拉動作用。燕林莊園科技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營銷中心,已投入運營的有朝陽家園店、天通苑店等5家連鎖店,藉助於公司兼營的家政服務業務,實現了綠色食品直銷“無縫式對接模式”,已發展成爲全省綠色食品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物流集散地,年銷售額達4500多萬元。XX年4月,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公司成立,是一家以開發林特產品、食用菌爲主,集採、收、生產、加工、銷售爲一體的中型食品加工企業。企業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品牌建設,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食品發展之路。這幾年企業先後對22個產品進行了綠色食品認證,以綠色、無污染內涵 宣傳產品,塑造品牌,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目前北味天然食品公司已是擁有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和菌菇類深加工的生產廠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二、當前發展綠色食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生產綠色食品有長足發展,成績應加以肯定。但仍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困難,制約和影響着綠色農業的發展。

  一是企業規模小,品牌雜,高知名度品牌少,尚未形成規模效益。與全省其他地級市相比,全市通過認證的綠色有機食品企業數量較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全市51戶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產值過億元企業僅有6戶,而九三油脂年產值過百億,相比之下,差距不言而喻。在食用菌、畜產品、果菜深加工領域,需要建成幾戶在全省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加工企業,強化龍頭拉動能力。品牌衆多而高知名度品牌少。全市具有高知名度品牌的“三品”企業少,目前僅有2戶馳名商標企業和9戶著名商標企業,像正大、皓月、有一定品牌價值的企業鳳毛麟角。二是市場混雜,惡性競爭嚴重。我市市場上的有機食品魚龍混雜,經國家認監委批准的25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標準不統一,許多不符合要求的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尋找低門檻認證機構獲得有機食品標識,拿低質產品按有機產品銷售,導致同行低價競爭激烈,市場惡化,可信度喪失。三是我市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建設嚴重滯後。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編制12人,縣級僅有兼職工作人員1-2人,工作機構規格低、人員少,與目前承擔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工作職能不相適應,嚴重阻礙了技術培訓、證後監管等工作的開展。四是檢測能力弱。全市除了牡丹江市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目前還沒有一傢俱有雙認證檢測資質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各縣市雖然已經匹配了檢測設備,但是檢測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不能匹配檢測場地、專業檢測人員,由於沒有通過計量認證,檢測報告不具備法律效果,不能保障常年有計劃的對本市綠色有機食品和投入品檢測監管。五是資金不足。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急需資金扶持。去年我市出臺了資金扶持政策,但是相比基地發展而言,這點政策遠遠不夠,原料基地發展急需省政府資金扶持。

  三、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的對策和建議

  國家和省對發展綠色農業擺在十分重視戰略地位。發展綠色農業不僅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黑龍江省看,發展綠色農業自然環境和條件十分優越,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率高,可以說得天獨厚。爲此,必須加大工作力度,花氣力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1.認真籌劃,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綠色農業的藍圖。要從黑龍江省的自然地理環境出發,立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高標準的謀劃綠色農業基地框架,龍頭企業框架和園區建設框架,使規劃有明確目標,實施措施,方法步驟,有序的推進。要聘請一些知名專家和農業高科技人員,瞄準世界有機綠色農業發展前沿,着眼全省生態資源優勢,從基地、龍頭、品牌、園區等角度全方位對發展綠色農業進行深度規劃。要按照區域化、專業化的原則,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大力發展一品村、專業村,使之做大做強。在規劃中要搞好產業銜接配套,注重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循環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下功夫做大做強品牌,真正發揮品牌效應。一箇好的產品品牌就可以馳騁國內外市場,牽動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首先,應抓好已有的品牌產品的整合,對同一產品、有幾個品牌的要整頓、調整,進一步提高品牌的質量和檔次,同時注入科技因素,提高附加值;要合理利用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利用地域特色大力發展一品村、專業村;其次,應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這也是把品牌做大做強的一箇重要舉措。通過發展龍頭企業,發揮品牌效益,實現“產、加、銷、種、養、加”一條龍,發揮聚集力量。以資源優勢爲依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全國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藉助他們的力量,把我們自己的品牌做大;再次,加大產品綠色農產品認證力度。圍繞農業種植業果業、蔬菜、奶畜、特色養殖、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積極申報綠色、有機認證和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並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多種形式,普及“三品”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加大管、監工作力度,生產名符其實的綠色農產品。要打造出讓人民信得過的綠色農產品,必須加強檢測,嚴格監管,要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市、縣、鄉三級檢驗檢測體系,充實專業人員,強化檢測手段和設備,以適應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綠色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儘快制定出市場準入、安全追溯、信息發佈、安全預警、公共安全文件處理的規定辦法,把這些機制建立起來,做到防患於未然。

  4.要儘快修訂和完善農藥、化肥的生產使用的技術標準,從源頭上保障綠色農業的生產。當前限用農藥及包裝物的使用不規範,問題很多,不按標準使用,造成水、土、空氣的環境污染,直接危及綠色農業生產,已成爲民衆之憂、民生之大患,對此要從源頭上管住。對濫用農藥做出懲治規定,實施問責;責任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對非法生產、銷售的高毒農藥的責任人嚴厲懲治;技術監督部門和農藥管理部門要重新修訂農藥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和規定。同時要加大對農藥及包裝物回收力度,科學處理有毒包裝物,以淨化生態環境,從源頭上保障綠色農業生產。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綠色農業的快速發展。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需要多部門、多行業的通力協作,更需要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本地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從稅收、信貸、財政、科技等方面,扶持農民和企業建立擴大綠色農業生產基地,要通過採取減稅、減費、補貼、財政轉移支付等綜合措施加大對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開發的投入,推進企業、農民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促進綠色、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統一品種、統一耕作、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的模式,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提高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6.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形成一定的輿論氛圍。要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導向作用,大力宣傳、普及綠色、有機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同時要加大對產品標準、認證程序、國內取得認證的情況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消費者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識。要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結合本地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儘快培育好典型,建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示範基地,抓好綠色、有機食品的示範企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依託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活動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活動爲吉之島超市現場問卷調查。共計下發調查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回收率100%。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超市冷凍食品已深刻影響消費者生活

  冷鮮肉、乳飲品、冰激凌······各式各樣的冷凍食品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據調查,方便是超市冷凍食品吸引消費者的最大因素,約有80%的消費者選擇。可見,超市冷凍食品因其方便的獨特優勢在消費者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安全成爲選購的首要因素

  冷凍食品涉及範圍廣泛,每個種類品種繁多,消費者在選擇時也有諸多考慮。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安全是消費者選購這一類產品的首要因素,有90%以上的消費者表示在超市購買冷鮮食品之前會查看剩餘保質期,並且85%以上的消費者表示不會購買外表已經解凍的’冷鮮食品。

  (三)超市對冰袋保鮮的宣傳管理尚待提高

  超市對冰袋的宣傳不容忽視,宣傳到位與否直接影響顧客購買冷凍食品到家時的質量優劣。調查結果顯示,70%的消費者不清楚超市有提供冰袋。可見,超市要進一步加強對冰袋的宣傳。

  三、相關意見和建議

  (一)提高冷凍食品質量

  生產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嚴把冷凍食品原材料質量關,不斷加大科技含量,改進加工技術,不斷健全冷藏鏈,將消費者對冷凍食品“簡捷、方便”的單純認識逐步改變成“環保、綠色、美味、營養、安全、衛生”食品的最佳選擇。零售企業要嚴把進貨關,嚴格按照冷凍食品標準存放管理,不斷提高冷凍食品購買吸引力。

  (二)加大冷凍食品知識宣傳

  部分消費者對冷凍食品的理解還僅限於“省時省力”的層面上,對於冷凍食品的營養價值、選擇標準等還不夠了解。行業協會、相關媒體應加強對冷凍食品知識的宣傳,注重對消費者進行冷凍食品認知的教育引導;經營者在經營的同時也應加大對冷凍食品知識的宣傳。消費者在選購冷凍食品時要多瞭解冷凍食品的相關知識。

  (三)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

  冷凍食品在規定的保存條件下可以有效地防止營養成分流失,但是冷凍速率太慢、凍結溫度不夠低、解凍後再冷凍等情況會造成食品細胞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造成營養成分損失。爲此,消費者在購買冷凍食品後應正確保存和食用。如:按照冷凍食品規定溫度存放;解凍時,以溫度不高、緩慢融化爲宜,否則將造成汁液流失,最好在0℃—10℃下完全融解。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7

  爲了進一步掌握我市城區肉食品市場行情,瞭解居民消費信息,爲企業發展尋找商機,經過延安市食品總公司行政會議研究決定抽調機關職工組成調查小組,對市區的肉食品市場做一次詳細調查,形成以下報告。

  一、 豬肉市場情況

  1、全國豬肉市場情況

  20xx年1月份,元旦剛過,春節即將臨近,豬肉市場消費進入旺季。20xx年1月15日據豬價格網統計全國生豬均價爲15.27元/公斤,較昨日(14日)豬價下跌0.01元/公斤,較上週豬價下降0.03元/公斤,漲幅維持在0.01-0.08元/公斤,跌幅維持在0.01-0.18元/公斤。全國下跌地區較多,上漲地區較少。新疆、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山西省、廣西、吉林省、遼寧省、雲南省、**市上漲,其餘各省市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或持平。今日全國報價地區中,外三元均價最高省份爲浙江省16.15元/公斤,最低省份爲新疆14.46元/公斤。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由雨雪逐漸轉晴,高速路取消封路,豬源運輸遲滯,局部地域外調量添加,天氣因素利好,豬價的連續性不再,市場上的豬源充足,屠宰企業推銷順暢,生豬價格呈現小幅回落。週末(20xx年01月13日、20xx年01月14日)全國各地生豬報價又再次出現了大幅下調,前兩天回穩止跌跡象如曇花一現,豬價又萎靡不振了。整體來看,市場終端消費的提升幅度還不能強有力的支撐當前的豬價,部分地區還有一定的生豬存欄積壓,雖然養殖戶對連續的降價有牴觸情緒,但屠宰企業壓價及收豬並沒有任何難度,隨着近期氣溫的回升,生豬出欄或將繼續有所增加,預計短期豬價仍將持下跌走勢,情況好轉要待下旬。

  2、陝西省豬肉市場情況

  陝西關中陝南生豬價格基本在15-15.6元/公斤,略高於新疆、河南等地,陝北地區與關中生豬價格基本持平。

  3、延安市區豬肉市場情況

  (1)寶塔區全區生豬存欄約4萬頭,市區日消費量約爲550—600頭,城區本土屠宰企業(延安嘉佑屠宰廠)日屠宰量只有150—200頭,佔市場份額的1/4多,其餘均爲外來冷鮮肉。

  (2)市區生豬價格7.5-7.7元/斤,較月初上漲0.1-0.15元/斤,白條肉13.0-15.0元/斤,豬頭12.0-13.0元/斤,豬蹄13.0-15.0元/斤,五花肉13.5元/斤左右,前後腿肉14.5-14.9元/斤,精廋肉17.8元/斤左右,豬排18.0元/斤左右,豬小腸12.0元/斤,豬下水(肝肚)60.0元/副。

  近期由於氣溫小幅回升,冰雪融化,道路暢通,市場冷鮮肉供應充足,豬肉價格會稍有下降,但隨着春節臨近,市場需求會不斷增加,預計從本月底起豬肉價格會有所上漲。

  二、牛、羊肉市場情況

  1、全國羊肉平均價格60.13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5%,同比上漲8.7%。河北、內蒙古、山東、河南和新疆等主產省份羊肉平均價格58.26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8%;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廣東等省份平均價格65.48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7%。

  2、全國牛肉平均價格64.27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2%,同比上漲2.1%。河北、遼寧、吉林、山東和河南等主產省份牛肉平均價格57.63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2%;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江蘇等省份平均價格75.02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3%。

  3、延安市區牛、羊肉市場情況

  (1)羊肉市場情況:全區羊子存欄10萬隻,市區羊肉價格30.0元/斤,較上月上漲1.0-2.0元/斤,活羊17.0-18.0元/斤,羊下水60.0-70.0元/副,山羊皮260.0-280.0元/張。天氣寒冷,春節臨近,羊肉消費進入了傳統旺季,故羊肉價格在春節前還會有小幅上漲空間。

  (2)牛肉市場情況:全區活牛存欄1萬頭,市區牛肉價格30.0元/斤,較上月上漲了2.0元/斤左右,牛下水400.0-500.0元/副,從市場消費來看,春節前價格應該趨於穩定,不會有大的.波動。

  三、延安市區雞肉類及水產品市場情況

  1、雞肉類市場情況:全區活雞存欄60萬隻,市區雞肉價格30.0元/只,雞雜22.0元/斤,雞心24.0元/斤,雞爪23.0元/斤,雞蛋5.0-6.5元/斤。目前活雞存欄充足,雖然市場需求量有所增加,但農村農戶散養土雞也大量出欄,供需不會有波動,所以市場白條雞價格日漸趨於穩定。

  2、水產類市場情況:市區帶魚價格6.0-8.0元/斤,草魚5.0-7.0元/斤,鯉魚5.0-6.5元/斤,鯽魚7.0-7.5元/斤。隨着人們飲食結構的調整和春節臨近,市場水產品的消費特別是帶魚的消費量會增大,預計在春節前水產品的價格還會有上漲趨勢。

  組 稿:趙萬斌、羅超。

  調研人員:

  第一組:羅超、常利文、高燕、延續。

  第二組:韓東衛、何梅、尚丹、馮嚴、郭小樂。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原因:

  最近,同學麼都用自己的零花錢到學校周圍的小賣部購買垃圾食品。我決定去問一問同學們,他們的零花錢是怎麼花的,於是我和小霏同學一起去進行調查。

  二、調查:

  我在小攤便邊看見許多食品袋,有的過期,有的沒有商標,還有的裏面的調料有危害。但是,我擠進去看了看,數了數,發現男孩子有十六個,女孩子八個,使我大喫一驚。

  三、分析和結論:

  針對這種現象,我和小霏同學進行討論和分析,發現那些食品都有一定的危害。

  1、三無產品對人體有極大危害。

  2、小食品的塑料袋亂扔會污染環境。

  3、買小食品讓同學們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

  四、建議:

  1、我們辦了一箇標牌,題目是:遠離垃圾食品,從我做起。

  2、我們每天都號召同學杜絕垃圾食品。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終於認識到三無產品的危害,去小攤前買垃圾食品的同學一天比一天少了。要記住,不要買三無產品,他們對我們有極大危害!

  ”環境”話題與”環保”話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乍一看,似乎沒有多大區別,其實不然,這一字之差,卻非同小可,他們之間有着天壤之別。其實,細心的同學早已從導語中領悟到了話題的內涵和神韻。你看”環境,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有個體的,也有社會的;有人居的,也有禽居的,獸居的……”,這哪裏是在說”環保”,這分明是在說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啊!

  有鑑於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對導語作一番認真的分析解讀。你看,環境所謂”有自然的”,就是說既有山川河流、樹木森林,也有風雲雷電、乾旱洪澇;既有花紅柳綠、荊棘藤蔓,也有呼嘯狼嚎、鶯飛燕舞。所謂”人文的”,就是說由人類的精神所賦予的。其實質就是以人爲本,體現對人的尊重。具體地說,它包括每一箇個”個體”的人所生存的社會環境、社區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等,無論這種環境中所表現出的是文化的,還是粗俗的,是高雅的還是低級的。至於”有人居的,也有禽居的,獸居的”,那就不難理解了。

  行文時,你可以象謝霞同學那樣,選一處自然環境,大題小作,展示了她的昨天、今天、明天的風貌、神韻、狀態以及前景,唱一曲深情的環保護之歌。也可以象李林隆同學那樣,關注生存的環境,化大爲小,將目光聚焦其中一箇假日,反彈琵琶。呼籲人們要有公德意識,在自己娛樂的時候,可千萬別給他人帶去苦惱,應該努力爲他人創造和諧、舒心的生活環境。

  總之,只要我們開動腦筋,認真審題,我手寫我心,寫人之未寫,發人之未發,我們就能夠脫穎而出。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9

  最近在市場上,一些流行食物在人們的嘴裏製造者禍端。你能發現其中的危害嗎?下面讓我們來調查一下。

  一、提出問題

  如何讓人們明白垃圾食品的危害,並且剋制其誘惑。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垃圾食品: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別無其它營養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過人體需要,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

  二、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

  油炸類食品、醃製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乾、肉鬆、香腸、火腿等)、餅乾類食品(不包括低溫烘烤和全麥餅乾)、汽水可樂類飲料、方便類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話梅蜜餞果脯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燒烤類食品。

  三、美國研究人員表示:

  廣告與兒童對垃圾食品的偏好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繫。美國電視食品廣告使得美國兒童多選擇營養少、熱量高的食品,這給兒童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危險。爲此,研究人員呼籲:如果食品公司自身改變的努力不能奏效,政府應強迫他們停止廣告行爲。

  美國醫學研究院在研究中稱:“由於飲食偏好和進餐模式在人的兒童階段已形成,而兒童時代的食品選擇和飲食習慣將會對人的一生造成重要影響,因此需要進行重大改革,以重新樹立兒童的健康飲食意識。”在過去40年裏,美國兒童患糖尿病和青春期疾病的人數增長了兩倍。報告稱,收集的證據顯示:在短期內電視廣告會影響2-11歲兒童對食物和飲料的偏好和購買“要求”,而且對於他們的消費習慣同樣產生不小的影響。”自從1994年以來,美國針對兒童的食品銷售增長了52%。

  美國著名學者米歇爾·麥克金尼斯說:“目前的食品和飲料的構成和電視上狂轟爛炸般的兒童食品廣告給兒童的長期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危險。如果美國兒童和青少年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他們必須減少那些高卡路里、低營養食品的攝入,比如像快餐、含高糖的飲料。”爲了吸引兒童,僅僅20xx年,美國公司估計開支100億美元花在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超市食品、飲料和快餐的宣傳上。在美國8歲到12歲的少年中,他們不用徵得父母同意就能夠購買的10種物品中,4種屬於食品或者飲料。

  四、如何遏制

  現在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需要趕時間,並且需要一頓早餐,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垃圾食品應運而生。因爲這些食物烹調速度快且食物美味,所以垃圾食品不論在哪裏都有市場。我們需要迴歸一種自然的飲食方式。儘量少讓這些垃圾食品擾亂我們的健康。

食品的調查報告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大多數家長都很少給我們買零食,學校的老師、校長也經常告誡我們要少喫街攤的垃圾食品。我就奇怪了:零食那麼好喫,可是大人們爲什麼卻說這是“垃圾”呢?因此,我決定對此進行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垃圾食品的書籍,上網查資料,閱讀報刊。

  2、去超市採訪小朋友,瞭解他們買零食用去了多少錢。

  3、瞭解零食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網絡

  十大垃圾食品

  十大垃圾食品分別指油炸食品,罐頭類食品,醃製食品,加工的肉類食品,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奶油製品,方便麪,燒烤類食品,冷凍甜點,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超市內採訪小朋友

  買零食的費用

  小朋友跟我說,他們每天都會喫零食,每週都用自己的零花錢買。我統計了一下,家裏富裕的每週用20~50元左右,稍差的都用5~10元左右。

  網絡、報刊

  零食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十大垃圾食品大多都有洋快餐的“三高三低”(高熱量,高鈉,高脂肪;低纖維,低維生素,低礦物質),鈉鹽或糖類含量過高,含致癌物質等特點,長期食用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四、結論

  1、十大垃圾食品要少喫,最好不喫。一定要遠離果凍、薯片、火腿腸、方便麪和派,以免喫上了癮。

  2、一星期平均每人喫掉零食用20元,看起來,並非是個誇張的大數目,但是,如果按照全班、全校、全鎮、全市、全省、全國、全世界這樣一步一步地來計算,這將會是一箇天文數字。

  3、喫零食容易發胖,虛弱,而且還沒有營養。厲害了,還會得癌症。

  啊,原來喫零食這麼可怕呀,爲了讓生活更長久,更美好,我真得戒戒了。我在此奉勸大家:要少喫垃圾食品,儘量不要喫,不然就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買零食的錢還不如去捐贈給那些貧困兒童呢,那樣,多美好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