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教育學習考察報告(精選3篇)
在國外教育學習考察報告 篇1
年月日至日,以校黨委書記爲團長的考察團,赴澳大利亞、新西蘭有關高校進行考察,取得圓滿成功,達到預期目的。現將考察情況和主要收穫報告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
落實校黨委提出的“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的辦學指導思想,進一步加強宣傳,擴大影響,開拓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有關高校的交流與合作,爭取在聯合辦學、合作科研、教師培訓、學生交流、學生海外就業等方面有實質性的突破;學習和借鑑國外學生培養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具體洽談中外合作辦學事宜等。
二、考察活動的基本情況
代表團先後訪問、參觀了澳大利亞博士山學院、南昆士蘭大學、莫納什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悉尼大學、新西蘭基督城理工學院等高校,拜訪了中國駐悉尼領事館,會見了澳大利亞、新西蘭有關留學、海外就業服務機構代表。
3月7日上午,代表團在博士山學院訪問,該校行政總裁吉爾·拜德女士、達雷爾·凱恩和澳科集團董事長鄭長厚先生等接待了我們。拜德首先代表博士山學院對我團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接着介紹了博士山學院的基本情況。
博士山學院(BoxHillInstituteofTAFE)創建於1924年,位於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是一所由澳大利亞政府建立的學校,目前是澳洲最大的TAFE學校之一。學院共有三個校區,有各類學生35810,留學生1360人。各類常規專業有527個,短期專業有327個,BHI是全澳有權頒發學士學位的TAFE院校。
該校有學士課程,也有普通課程。課程形式包括:短期課程,遠距離課程,網上課程,培訓職業培訓課程,職業證書任證等。各種課程不僅適合高中畢業生直接升學,也適合在職人士進修。學校採用小班教育,教職工均受過專業培訓,富有經驗並熱心施教,能提供專業而友善的教學支持。現代的教學方法和訓練設施保證了所有課程的順利進行。
博士山學院以其高質量和國際水平的教育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並積極開展合作辦學,以滿足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博士山學院對外宣傳的統一口徑就是“GlobalEducation”(全球教育)。由於其在國際聯合辦學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20__年墨爾本市予以頒獎表彰。
拜德介紹完情況之後,周書記簡單介紹了我們訪問的主要目的和意願。他說,我校“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把博士山學院作爲我校在澳大利亞主要的合作對象,此次來訪就是具體洽談和啓動雙方聯合辦學事宜。博士山學院的辦學理念先進務實,教學方法和實驗、實踐、實訓體系及模式符合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創新和辦學實際的需要,雙方進行聯合辦學,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希望雙方達成和儘快實施聯合辦學協議。同時,提出建立聯繫機制、明確雙方聯繫人(陳曜—JILLBAIRD)的建議。得到對方的認同和讚賞。
下午,博士山學院汽車及生物專業的負責人凱恩和皮特分別介紹了各自專業情況;拜德介紹了相關課程內容及結構等情況,就雙方合作辦學的主要形式、教學運行方式、教材安排、教師派遣等有關問題進行了商討。最後達成一致,周書記代表我校與博士山學院簽訂了合作辦學意向書。之後,凱恩、鄭董陪同代表團參觀了該校汽車、機械和生物工程實驗室、實習實訓車間等場所。
3月8日,代表團到莫納什大學考察,參觀了莫納什大學校園,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等。3月11日,代表團參觀了詹姆斯庫克大學。
3月12日,代表團到南昆士蘭大學訪問,副校長福勒、副校長兼機械工程系主任布倫、國際部主任勞恩以及院繫有關人員接待了我們。雙方介紹了各自辦學情況以及機械、土木、建築工程等專業情況,探討了學生培養、專升本、本讀研等相關事宜,就學分互認、學生到南大拿同等學位、以2+2、3+2等合作交流形式達成了基本意向。
3月14、15日,代表團先後參觀了悉尼大學,悉尼奧運村,悉尼歌劇院,拜見了中國駐悉尼領事館白剛參贊。白參贊向我們介紹了到澳洲教育和到澳洲留學、就業的有關情況,周書記介紹了代表團出訪的目的和主要任務。白參贊給予了高度評價,說澳洲高等教育尤其是職業技能教育很發達,我們的辦學思路和做法算是“找準了方向、走對了路子”,即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也適應了當今世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需求實際,完全贊同和熱情支持中澳合作辦學活動。
3月17日,上午代表團拜見了新西蘭坎特伯雷發展局亞洲部主任馮躍進教授。下午,在馮主任陪同下到新西蘭基督城理工學院進行訪問,國際部主任BETH、機械工程學院主任FIONA出面接待,雙方就學生交流、專業實踐、教師培訓等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形成了共識,並表示儘早啓動實質性的合作關係。在兩位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團參觀了校園環境和汽車、機械工程實驗室、實訓車間。
在訪問過程中,代表團還拜訪了當地教育服務機構和組織,並就開拓海外就業市場進行了富成效的會談,形成了一些思路和計劃框架,近期還會細化和完善。
三、考察活動中的認識和體會
此次考察開闊了眼界,拓展了視野,深刻認識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學習與借鑑。
(一)文明程度很高,公民素質很好。所到之處,無論路旁偶遇還是街上問路,都會有友好的微笑、熱情的招呼,會讓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處於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之中。
(二)社會十分重視教育。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孩子必須接受強制性的學校教育,不允許學生待在家裏,既不讀書又不工作。對教育的投入是全社會性的,除政府下撥充足的財政經費外,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對學校的建設自願捐資,如幫助學校建一箇電腦房或健身房等。企業也會向有關職業培訓學校提供實驗實訓設備,如我們參觀學校的汽車系實驗室裏有許多新的發動機、各種部件都是由各汽車製造廠自願捐助的,供學生實習實訓、拆卸復裝使用,瞭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使用情況。
(三)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爲本”,深感處處體現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教育體系上,學生學完十年義務教育後,可以選擇就業或繼續學習。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與終身教育相聯繫的,所以即使大學畢業後,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覺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術學院去學習相關的課程,進TAFE學習沒有年齡限制,而學習的費用只是普通大學的十分之一。在課程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學生髮展的多樣性,十分尊重學習者的需求。在校園建設上方面,澳洲校園沒有圍牆,佈局合理,結構完善,美化綠化得非常好。在校園裏,到處都能見到學生們無憂無慮地進行各種體育活動,或悠閒自在地在舒適靜謐的圖書館看書、上網查找資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裏、實驗室裏上課、做實驗。學校各種設備設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裏、實驗室裏、活動中心裏很多東西是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的或由學生和老師一起設計的。學生有自己經營管理的學生中心,設施更加齊全,活動便利。
(四)職業技能教育非常發達,體系完善(包括TAFE的培訓),上職業學校的人越來越多,往往還是在職帶薪上學。澳大利亞進行職業教育的主體力量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以下簡稱TAFE)。博士山學院也屬於這類院校。
(五)十分注重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前面提到澳洲學校教育經費十分充裕。但從我們參觀的幾所學校的情況來看,學校的建設大多以“高效、實用、夠用、物盡其用”爲原則,學校建設佈局合理,樸素大方,自然和諧,舒適便利。學校的體育設施十分普及,但所有的設施設備並不追求豪華和氣派。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並不是很多,但所有的書籍都是對學生學習有用的,而且全國各學校及各級政府圖書館資源共享。學校師資配置合理,專職教師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職教師,但都要進行嚴格考覈、選拔、培訓和聘用過程,保證勝任本職工作,人盡其才。管理人員十分精練,但素質都很好,工作效率很高。
(六)十分注重人與環境的關係
到澳新考察,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別的藍,空氣也非常清新,到處鬱鬱蔥蔥、綠草如茵、風景如畫。澳、新的大學校園,一般都是沒有圍牆,沒有氣派的門樓。校園的建築與綠化與整個城市完全融爲一體,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協調,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學校的社會功能,充分體現了大學社會化程度。
四、考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訪問期間,代表團受到了當地有關高校和機構的高度重視與熱情接待,得到了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持,訪問行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圓滿完成考察任務,達到預期效果。
(一)此次對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成功訪問啓動了與澳洲高校實質的合作,擴大了國際合作空間,是我校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取得的新成果,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推進我校國際化進程的一箇新的里程碑。
(二)我校與博士山學院在汽車、生物工程等專業領域簽訂實質性的合作辦學協議,與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學院等院校達成了學生交流、專業實踐、教師培訓等合作交流意向,這不僅拓展了合作辦學項目專業領域,也充實和豐富了合作辦學項目的內容和形式,爲實現校黨委提出的要在新的國別、新的專業領域開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目標創造了條件,爲培養本地區支柱產業所急需要的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實用人才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平臺。
(三)訪問期間,代表團搶抓時機積極宣傳襄樊學院的辦學特色、校園風貌和人文環境,宣傳襄樊市的攸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城市魅力,加強了外國朋友對襄樊學院、襄樊市的瞭解和認識,提高了學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營造開放辦學、國際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尤其是在基督城理工學院,代表團副團長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陳曜用PPT形式介紹了襄樊學院和襄樊市,得到該校領導的熱烈讚賞。
(四)在訪問過程中,會見了澳洲教育服務機構,瞭解了學生出國留學、海外就業的最新形勢和運作模式,掌握了相關信息資源,爲開闢海外就業市場打下了基礎。
(五)通過十幾天的身臨其境、耳濡目染,較爲深入地瞭解了英聯邦制教育模式及特點,深深體會到澳、新國家教育制度的優勢: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方案系統、教學、實驗、實訓立體交叉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等等都使我們深受啓發,獲益良多,是我校進行教學和管理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養的寶貴參考資源。
五、建議
1、認真研究澳洲大學,特別是被訪院校的教學理念、方式、方法和內容,並進行科學改造,積極引進。
2、分析各學科尤其是重點學科的內涵價值和現實意義,進一步完善辦學定位,注重做到教學型要有針對性,研究型要注重地方性,應用型要立足全球化。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儘量減少空、大、虛的比例。必修課要向專業基礎方向傾斜,共公課、選修課要向職業技能方向傾斜,緊跟科學發展、工業進步、技術革新,適時吸收、引進新東西,讓學生能學到更實際、更實用、好就業的知識和技能。
3、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搞好人才培養定位,走出一條理論學習、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實踐鍛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意識,適應全球化形勢需要,在國內外都能就業的實用人才。
4、進一步擴大和加強系院辦學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系院辦學能動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靈活、機動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
5、理工科類專業要更加註重實踐環節,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和實行模擬現場、“情景教學”、教學-實驗-實訓立體交叉一體化教學模式。
6、強化導師的指導作用,制定方案和措施積極引導教師溶入社會、緊跟時代、深入實際,與科學技術、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及時更新、充實和掌握新知識、新理念、新的科技成果,做到先知先覺,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驗。在教學中,要不斷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沒有現成答案的專題,引導、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發現新的問題並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的能力。要改進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完善相關的服務設施。各系院員工休息室要有冰箱、微波爐、飲水機等必要的生活設備。
7、保障實驗室、實訓場所的開放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時間,自主自願自在地進行各種實驗、實踐、實訓和設計創造活動。
8、繼續完善與博士山學院合作辦學項目,與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學院的合作項目要注意跟進,爭取儘早啓動和實施實質性的合作項目。總結、提煉我院國際合作辦學的過程和經驗,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有利形勢,把國際教育學院辦成國際化教育的實驗田。研究和設計相關方案,探索和試行學分制。
9、一切爲了學生,引導和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增強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以新的視角思考學生就業取向,積極拓展海外就業市場,加大海外就業力度。
在國外教育學習考察報告 篇2
按照區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代表專題調研的要求,程橋街道人大代表組十分重視,在代表中進行了動員。經過代表們認真討論,確定了“建設國際第一範文網區”調研課題及陳設立爲課題領銜人。爲了搞好調研,代表們積極參與社區情況的摸底調查活動,並視察了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和上海長寧國際學校的辦學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長寧區國際教育的基本情況
長寧區國際教育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長寧區國際學校建校早、規模大、有影響。長寧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經過多年的平穩、有序發展,現有耀中上海國際學校、上海長寧國際學校、上海李文斯頓國際學校等3所知名國際學校,奧伊斯嘉上海日本語幼稚園等國際幼兒園4所,上海飛翔日本人補習學校等7所語言培訓機構,已初步形成涵蓋學前至高中階段教育的較完整教育體系。目前,長寧區可供外籍人員子女就讀的學校教育體制基本分爲美式和英式課程,分別以耀中上海國際學校和長寧國際學校爲代表,學校是以國際文憑組織教學大綱爲教學目標的國際課程學校,招收的學生不受國別的限制,以培養世界公民爲辦學目標,使用英語爲教學語言,具有較強的國際性。
2、區內學校舉辦的國際班日趨規範。20xx年11月,上海市教委出臺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本市中小學、幼托園所接受外國學生(幼兒)若干規定的通知》文件,按照文件要求,自20xx年秋季正式招生開始,相關學校設立對外交流中心統一運籌招生、學生管理等工作,外國學生就讀方式由原來的隨班就讀改爲獨立編班,截至20xx學年,長寧區共有延安中學、建青實驗學校、市三女中、新虹橋中學高中、市三女中初中等5所學校開辦國際班,共有國際班16個,外國學生187名。
3、公辦學校與國外(境外)學校之間的對口交流日益增多。我區有20%以上的學校與國外(境外)學校結成友好交流學校,50%以上學校有與國際(境外)學校交流經歷。每年,區教育局接待20批左右來自各國及港澳臺教育交流考察團。20xx年以來,我區共有125批次853名師生因公出國(境)交流培訓。
4、國際教育理念日益確立。長寧區在全市率先引進外籍教師擔任教研員。20xx年至今,累計聘用了35名外教,直接到中小學任課,已覆蓋了所有中學和7所小學。培訓了全區的中學外語教研組長,輪訓了10所初中全體外語教師。
推進區域雙語教學,區域10所幼兒園13位教師,18所小學(佔全區小學的60%)42名專職和兼職雙語教師,18所中學(佔全區中學的55%)的126位專職和兼職雙語教師在實驗學科雙語教學,涉及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19門不同學科。
二、長寧區發展國際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1、區域國際教育資源的供給仍顯不足。目前,長寧國際教育的需求來自多方面,主要來源於兩類人羣:一是來自外籍人士,長寧共居住有來自11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萬餘名境外人士,約有40%的境外人士是以家庭的形式居住,據20xx學年統計,共有1684外籍家庭子女幾乎覆蓋分佈在長寧區每一所中小學校;二是來自中產階層,許多中產家庭傾向於讓子女從小接受國際教育,爲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
長寧區域內雖然提供了很多國際教育資源,但隨着境外人士入住增加、中產階層人羣不斷擴大,對國家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仍然存在國際教育有效供給不足、選擇餘地較小、部分學生入學難等問題,不能完全滿足區域對國家教育資源的需求。
2、國際學校收費較高,收費標準仍不明確。目前,國際學校收費仍然比較高昂,比如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幼兒班的全年收費約14萬元、小學約15萬元,中學則達到17萬元。此外,國際學校的收費覈定、費用明細仍然比較模糊。
三、對進一步發展國際教育的意見、建議
1、要進一步在政策上支持國際教育。長寧區提出的十六字發展方針是“拓展虹橋,提升功能,數字長寧、國際城區”,要堅持長寧區國際教育的先發優勢,大力發展國際教育,解決境外人士子女的就學問題,爲生活在長寧的境外人士提供更自由、更多元化、更系列化的教育選擇。政府部門要鼓勵和支持多種辦學方式,着力解決國際教育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在政策、場地、經費方面大力支持國際教育發展,加大審批國際學校的力度和透明度,加強對國際教育的規範管理,加快引進知名的國際教育教學機構,加深與國外(境外)教育機構的合作交流。
2、要進一步加強與國外(境外)學校交流。通過開展區域學校與國外(境外)學校之間的交流、訪問和學習,更好地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國外先進教育工作經驗,深入瞭解其它國家的教育體系、學校管理、師生關係、課程設置、教學法、評價原則和體系等,改善學校教育、教學或管理工作,開闊師生的視野、培養師生的國際化意識,更好地理解國際社會通行的行爲準則和價值觀。通過選送學校管理者和教學工作者前往國外學習,瞭解和掌握先進的教育、辦學理念,拓寬教育視野,儲備國際教育經驗,具備更直接的國際知識體驗,促進校長、教師專業發展。要進一步加強公辦學校與區內國際學校辦學模式的探討,通過項目合作、教學研討、師資交流等方式,借鑑國際學校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前沿、成熟教育科研成果,吸收較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公辦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在國外教育學習考察報告 篇3
爲了使學校擴建的規劃和設計更加科學,更加符合我校辦學實際規模和創辦國家級示範高中的需要,由公司領導帶隊, 省設計院和太原理工大設計院派人蔘與一行六人外出考察。本次考察內容除學校建設規劃和設計這項主要內容外,還考察了外地名校的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開 展情況。考察中我們採用了訪、看、拍照(錄相)和索取資料等辦法,參觀考察了深圳、珠海特區,北京、重慶兩直轄市,以及江蘇的江陽,山西太原等七個城市14所名校。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點
一、 深圳高級中學
1. 概況
深圳高級中學創辦於1997年,公辦全寄宿學校。學校佔地面積65667平方米,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6個,在校生2500人。專任教師20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85人,一級98人,本科以上學歷183人,平均年齡36歲。
2. 學校建築特色
(1) 學校建築莊重典雅,具有東方與西歐結合的風格。
(2) 建築羣錯落有序,色調統一,現代文化濃郁。
(3) 教學區,辦公區,運動區,服務區劃科學合理。
(4) 學生宿舍帶有衛生間,安裝有空調。
(5) 大型建築中設置了圖書館和報告廳等公共設施,綠化面積達40%。
3. 校園網絡建設投資大,達1200萬。各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生機房建設六個,教師備有筆記本電腦。
4. 辦學特色
(1)分層教學(a、b、c)。
(2)學生自律管理。
5. 借鑑之處
(1) 在建築設計上可以借鑑其東西結合的風格,以及建築功能區劃的思想(如報告廳連體設計)。
(2) 在辦學上可以借鑑其分層教學的做法。
二. 深圳實驗學校
1. 概況
深圳實驗學校於1985年建校,集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一體,分爲四個部分的獨校園。XX年兼併一所民辦中學,現該部單辦高中。
2. 校園建築特色
整體一般,呈天井形兩進院落。但教學功能區劃合理,學校綠化面積達標,植物種類多,建有房頂植物園和陽臺花卉。
3. 辦學特色
(1) 從管理者到教師在觀念上的轉變明顯。
(2) 隱形課程、壁畫、雕塑、講座。
(3) 固定活動。
10月份爲教學開放周,邀請社會各界隨時來校聽課,同時爲學校提出意見和建議等。
4. 借鑑之處
(1) 建築方面:浮雕(深圳高級中學也有)、植物園。
(2) 辦學方面: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轉變。
三. 珠海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1. 概況
珠海市第一中學佔地300畝,現有教學班46個,在校生2500人,於1999年新建,由清華大學設計。總投資2億人民幣。
2. 建築特色
(1) 整體規劃科學合理,功能區劃符合現代示範高中的要求。
(2) 各年級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單列。公用設施: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等一應俱全。
(3) 該校正在新建圖書館和大型體育館,在功能使用上更爲超前。
(4) 運動場館,球類田徑分離。
3. 辦學特色
(1) 學校管理制度科學化、程序化。
(2) 教研教成果顯著(出版了多本教師教研成果著作)。
4. 現代信息技術
校園網絡、教學監控系統、校園電視臺和多媒體教學共投資XX萬元,屬國內一流。
5. 借鑑之處
(1) 建築方面:功能區劃,各功能區的連通,以及建築的外型和色調。
(2) 校園網絡建設。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