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驗報告(精選16篇)
測量實驗報告 篇1
一、實驗目的:
1、練習用經緯儀在一箇測站上測量碎部點的觀測方法。
2、練習用視距測量的公式計算測站點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最後計算出碎部點的高程。
3、練習用地形半圓儀和比例尺,根據觀測和計算的數據展繪碎部點的方法,並繪製成圖。
二、實驗儀器和工具:
電子經緯儀一臺,羅盤儀一架,水準尺一把,花杆一根,記錄板一塊,粉筆若干根,計算器一箇,量角器一把,圖紙一張。
三、實驗組織、方法、步驟和要求:
1、五人一組,在試驗場地內選出A、B兩點,用粉筆做好標誌,用羅盤儀測出A、B直線的方位角;繪圖員在測站附近安置圖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將A、B直線繪於圖紙中央,作爲控制點。(用1:500的比例尺)
2、按一人觀測,一人記錄和計算,一人立水準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繪圖進行分工並且互相輪換,每次至少要測出三個地物特徵點,三點都爲地物中的一部分。 3、經緯儀觀測步驟:
○1安置儀器:觀測員按照對中整平步驟安置電子經緯儀於測
站點(控制點)A上,量取儀器高i(讀取到釐米),記錄員將i記錄於碎步測量記錄手簿中。(假定控制點A的高程爲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點B立一花杆,觀測員用經緯儀照準部照準控制點B作爲後視方向,然後制定水平旋鈕,置水平度盤讀數爲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將水準尺立在待測地物、地貌特徵點(即碎部點)上,如圖1中的1、2、3、4點。
A
圖1經緯儀測繪原理
○4觀測:觀測員照準水準尺,制動水平與豎直方向的旋轉旋鈕,讀取水平讀盤讀數β、水準尺上、中、下三絲讀數M、V、N
和豎盤讀數α,記錄員將各數據依次記錄於碎步測量記錄手簿中。(注意:角度讀數讀取到秒,上、中、下絲讀數讀取到毫米)○5計算:用視距測量的公式計算D=klcos2α
h=1/2klsin2α+i-v
將計算出的水平距離和高差填於記錄表中,平計算出高程。 ○6展繪碎部點:根據本組所測得的數據,先在繪圖紙上確定一條起始方向線ab,a對應的是是地上的控制點A的位置,用細釘將量角器的圓心固定在a點,將量角器上等於βi角值的刻劃線對準起始方向線,此時量角器的零刻劃方向便是該碎部點的方向,用比例尺計算出個碎部點在圖上的距離di(i=1、2、3、4),然後用直尺定出各碎部點的位置,用鉛筆在圖上點示,並在點的右側註記高程(高程註記到毫米),同時將有關的地形點連接起來,並檢查測點是否有錯。
○7測站檢查:依次測完各碎部點並展點,然後再繪出地物輪廓線使之成圖並與現場對照。
四、完成實驗報告:
1、 2、
完成記錄表。完成手繪圖紙。
視距測量記錄表
儀器號:20xx年5月11日
天氣:晴朗
班組:工管10-1第五組組長:陳文鶴組員:梁基琴何靖施耀業張潔
五,計算直線方位角:
由羅盤儀測得直線AB的磁方位角既是座標方位角爲
α
AB =180°00′00″,
所以易求的直線A1的座標方位角爲:
αA1=180°00′00″+63°56′49″=243°57′00″
直線A2的座標方位角爲:
αA2=243°57′00″+23°22′00″=267°19′00″
直線A3的座標方位角爲:α
A3=267°19′00″+8°36′00″=275°55′00″
直線A4的座標方位角爲:α
A4=275°55′00″+4°30′00″=280°25′00″
直線B5的座標方位角爲:
αB5=360°-72°19′47″=287°40′13″直線B6的座標方位角爲:
αB6=360°-84°58′08″=275°01′52″
六、繪製新實驗樓的地形圖(見附頁)。
測量實驗報告 篇2
一、實驗目的
1、通過學習,掌握測制地籍圖的方法和步驟。
2、學習利用新增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實驗原理
根據給定的數據,參照CASS實習指導書介紹的內業成圖(“草圖法”和“簡碼法”)方法按一定的步驟用指定的數據文件完成地形圖的繪製。
三、實驗內容
通過本章學習要掌握如何繪製地籍圖〔繪權屬圖〕;如何繪製宗地圖;如何繪製地籍表格;如何管理地籍圖中的信息。
四、實驗步驟
1、生成平面圖
示例文件E:\CASS70\DEMO\SOUTH.DAT是帶簡編碼的座標數據文件,故可用“簡碼法”來完成。
2、生成權屬信息數據文件
(1)權屬合併
(2)由圖形生成權屬
先用“繪圖處理”下的“展野外測點點號”功能展出外業數據的點號,再選擇“地籍成圖生成權屬由圖形生成”項,命令區提示:
請選擇:(1)界址點號按序號累加
(2)手工輸入界址點號,按要求選擇,默認選1。下面彈出對話框,要求輸入地籍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名,保存在合適的路徑下,如果此文件已存在,則提示:
(1)文件已存在,請選擇
(2)追加該文件
覆蓋該文件,按實際情況選擇。然後按提示依次往下做,得到結果所要的圖。
(3)用複合線生成權屬
選擇“繪圖處理”菜單之“用複合線生成權屬”項,輸入地籍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名後,根據命令區提示依次往下做。
(4)用界址線生成權屬
如果圖上沒有界址線,可用“地籍成圖”子菜單下“繪製權屬線”生成。
3、繪權屬地籍圖
(1)手工繪製使用“地籍成圖”子菜單下“繪製權屬線”功能生成,並選擇不註記,可以手工繪出權屬線,這種方法最直觀,權屬線出來後系統立即彈出對話框,要求輸入屬性,點“確定”按鈕後系統將宗地號、權利人、地類編號等信息加到權屬線裏。
(2)通過權屬信息數據文件繪製首先可以利用“地籍成圖地籍參數設置”功能對成圖參數進行設置。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註記方式,繪權屬線時要作哪些權屬註記。如要將宗地號、地類、界址點間距離、權利人等全部註記,則在這些選項前的方格中打上鉤。參數設置完成後,選擇“地籍依權屬文件繪權屬圖” CASS界面彈出要求輸入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名的對話框,這時輸入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命令區提示:輸入範圍(宗地號街坊號或街道號):根據繪圖需要,輸入要繪製地籍圖的範圍,默認值爲全部
(1)修改界址點點號
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修改界址點號”功能。點取你要修改的界址點圓圈,也可按住鼠標左鍵,拖框批量選擇。對話框的左上角就是要修改點的’位置,提示的是它的當前點號,將它修改成所需求的數值,回車。系統會自動在當前宗地中尋找輸入的點號。如果當前宗地中已有該點號,系統將彈出對話框,說明該點已存在,如果輸入的點號有效,系統將其寫入界址點圓圈的屬性中。當選擇了多箇界址點時,在下一個點的位置將出現圖3-10所示對話框,當然,點號變成當前點點號。
(2)重排界址點號
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重排界址點號”功能。
(3)界址點圓圈修飾(剪切消隱)
選取“地籍界址點圓圈修飾剪切”功能。屏幕在閃爍片刻後即可發現所有的界址點圓圈內的界址線都被剪切,由於執行本功能後所有權屬線被打斷,所以其他操作可能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建議此步操作在成圖的最後一步進行,而且,執行本操作後將圖形另存爲其他文件名或不要存盤。一般來說,在出圖前執行此功能。
(4)界址點生成數據文件
用此功能可一次性將全部界址點的座標讀出來,寫入座標數據文件中。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界址點生成數據文件”功能屏幕彈出對話框,提示輸入生成的座標數據文件名。輸入文件名後點“確定”。
(5)查找指定宗地和界址點
選取“地籍”菜單下“查找宗地”功能彈出對話框。根據已知條件選擇查找的內容後,查找到符合條件的宗地居中顯示。選取“地籍”菜單下“查找界址點”功能,彈出對話框。根據已知條件選擇查找的內容後,查找到符合條件的界址點居中顯示。
(6)修改界址線屬性
點取“地籍修改界址線屬性”,屏幕提示選擇界址線所在宗地,選取宗地後屏幕提示指定界址線所在邊,選取界址線後彈出如圖3-14所示對話框。除了可以查看該線當前的性質,還可以按調查的情況添加界址線信息。
(7)修改界址點屬性
界址點圓圈中存放界址點號、界標類型和界址點類型等界址點屬性。點取“地籍/修改界址點屬性”屏幕提示請啦框選擇要處理的界址點,選擇界址點後彈出。
5、宗地屬性處理
(1)宗地合併
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宗地合併”功能。分別選取兩條宗地的權屬線。
(2)宗地分割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宗地分割”功能。選擇要分割宗地的權屬線,選擇用複合線畫出的分割線。
(3)修改宗地屬性
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修改宗地屬性”功能。用鼠標點取宗地權屬線或註記均可。
(4)輸出宗地屬性
輸出宗地屬性功能可以將上圖所示的宗地信息輸出到ACCESS數據庫。
選取“地籍成圖”菜單下“輸出宗地屬性”功能。屏幕彈出對話框,提示輸入ACCESS數據庫文件名,輸入文件名。請選擇要輸出的宗地,選取要輸出的到ACCESS數據庫的宗地。選完後回車,系統將宗地屬性寫入給定的ACCESS數據庫文件名。
6、繪製宗地圖
(1)單塊宗地
該方法可用鼠標劃出切割範圍。打開圖形E:\CASS70\DEMO\SOUTHDJ.DWG。選擇“地籍繪製宗地圖框(可縮放圖)A4豎單塊宗地”。彈出對話框,根據需要選擇宗地圖的各種參數後點擊“確定”,根據屏幕所示操作,一幅完整的宗地圖就畫好了。
(2)批量處理打開SOUTHDJ.DWG圖形,選擇“繪圖處理宗地圖框A4豎批量處理”。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最後得圖。
7、繪製地圖表格
(1)界址點成果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界址點成果表”項,彈出對話框要求輸入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名,輸入E:\CASS70\DEMO\SOUTHDJ.QS。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得到結果。
(2)界址點座標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界址點座標表”命令,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3)以街坊爲單位界址點座標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以街坊爲單位界址點座標表”命令,則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4)以街道爲單位宗地面積彙總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以街道爲單位宗地面積彙總表”項,彈出對話框要求輸入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名,輸入E:\CASS70\DEMO\SOUTHDJ.QS則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5)城鎮土地分類面積統計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城鎮土地分類面積統計表”項,則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6)街道面積統計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街道面積統計表”項,彈出對話框要求輸入權屬信息數據文件名,輸入E:\CASS70\DEMO\SOUTHDJ.QS,則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7)街坊面積統計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街坊面積統計表”項,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8)面積分類統計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面積分類統計表”項,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9)街道面積分類統計表
選擇“繪圖處理繪製地籍表格街道面積分類統計表”項,根據命令區提示操作。
六、實驗體會
通過本次的實驗和學習,學會了利用新增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瞭解了測制地籍圖的方法和步驟,掌握繪製地籍圖〔繪權屬圖〕、如何繪製宗地圖、繪製地籍表格和管理地籍圖中的信息的方法。
測量實驗報告 篇3
一、實驗目的
掌握水準路線測量的觀測、記錄方法、水準路線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實驗內容
1、每組施測一條4~6個(最好每人一箇)點的閉合水準路線,假定起點高程爲30.000m。
2、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並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調整和高程計算。
三、儀器及工具
DS3型水準儀1臺,雙面水準尺1對,尺墊2塊,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等。
四、方法提示
1、每組選定一條4~6個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相鄰點之間應略有起伏且相距不遠)。確定起點及水準路線的前進方向。如A→B→C→……→A。
2、在起始點A和待定點B分別立水準尺,在距該點大致等距離處安置水準儀,照準A點水準尺,消除視差、精平後讀取後視讀數,同法照準待定點B水準尺,讀取前視讀數,分別記錄並計算高差;改變儀器高度(或用雙面水準尺的紅、黑麪分別觀測),讀取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記錄並計算高差。檢查兩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6mm),若未超限,計算平均高差h1。
3、將A點水準尺立於待定點C,同上法讀取待定點B後視讀數及待定點C前視讀數,計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繼續進行,經過所有待定點後回到起點。
5、檢核計算。檢查後視讀數總和減去前視讀數總和是否等於高差總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說明計算過程有錯,應重新計算。
6、高差閉合差的調整及高程計算。統計總測站數n,計算高差閉合差的容許誤差,即fh容=±12nmm。若|∑h|≤|fh容|,即可將高差閉合差按符號相反、測站數成正比例的原則分配到各測段實測高
差上,再計算各測段改正後的高差和各待定點的高程。
五、注意事項
1、儀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後視距離大致相等,每次讀數前應保證精平及消除視差。
2、立尺員要立直水準尺。立尺時,在起點(已知高程點)和待定高程點上不能放尺墊,其間若需加設轉點,轉點可放尺墊。在觀測過程中不得碰動儀器或尺墊,遷站時應保護前視尺墊不得移動。
3、若用公式fh容=±40Lmm計算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容許值,應即時量取各測站至各測點的距
離。
4、改正數計算取至毫米(mm),最後要保證改正數總和與高差閉合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
六、實驗記錄與計算表
3水準測量外業記錄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4閉合水準路線高差調整及高程計算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七、誤差分析
測量實驗報告 篇4
第一段:引言
實驗測量是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實驗測量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各種工具和設備來獲取和記錄數據。通過實驗測量,我們可以得到所研究的對象的性質、特徵和變化趨勢,並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由於實驗測量的重要性,每個實驗過程都是一次寶貴的機會,不僅可以鍛鍊我們的操作和觀察能力,還可以促進我們對科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在我個人的實驗測量過程中,我有幸獲得了很多寶貴的體會和心得,這些體會和心得不僅在實驗上對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爲我以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經驗和啓示。
第二段:認真準備與仔細觀察
在實驗測量過程中,我認識到了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在進行實驗前,我需要瞭解實驗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所需的實驗材料和儀器。仔細閱讀實驗步驟和操作規範,並提前準備好所需的實驗物品,這對於實驗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在實驗過程中,我對實驗現象進行了仔細而詳細的觀察,記錄下每個細節和變化。這種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還可以培養我們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思考能力。實驗測量過程中的細緻觀察,讓我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和科學知識,並加深了我對實驗結果的理解和解釋。
第三段:嚴格操作與數據處理
在實驗測量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了操作的嚴格性和數據處理的重要性。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我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確保每個步驟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尤其是在儀器操作中,小細節的處理可能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我在實驗過程中時刻保持警惕,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誤差和失誤。在實驗中獲得的數據需要進行仔細的處理。我會對數據進行清洗,剔除異常值和無用數據,然後進行合理的計算和分析。通過對數據的處理,我可以得到更準確和可靠的實驗結果,並從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科學信息。
第四段:團隊合作與互助
實驗測量過程中,團隊合作和互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實驗中,我與同學們共同合作並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實驗任務。我們互相分享經驗和知識,互相協助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團隊合作不僅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與他人的合作,我能夠學習到其他人的經驗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驗測量技能。此外,互相幫助也可以減輕個人的壓力和負擔,讓實驗的過程更加輕鬆和愉快。
第五段:總結與啓示
通過實驗測量的實踐,我深刻認識到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和意義。實驗測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理解科學知識,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實驗過程中,我學會了提前準備和仔細觀察,嚴格操作和有效數據處理,這些都是我以後能夠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基礎。團隊合作和互助更是培養了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我學會了共同協作和共同進步。實驗測量過程中的體會和心得將成爲我未來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測量實驗報告 篇5
一.實驗概述
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要從工件上切下金屬,其切削部分必須具備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於這些角度才決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間位置。用於切削加工的刀具雖然種類繁多,具體結構各異,但其切削部分在幾何特徵上卻具有共性。外圓車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類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態,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圓車刀爲例,給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而刀具幾何角度就是描繪切削部分幾何特徵的參數。
二.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將使同學能增強對刀具切削部分幾何特徵參數的感性認識,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機理,掌握金屬切削理論基礎概念。
三.實驗要求
1.熟悉車刀切削部分的構成要素,掌握車刀靜態角度的參考平面、參考系及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2.瞭解車刀量角臺的結構,學會使用量角臺測量車刀靜態角度或CAD軟件測量3D模型車刀角度;3.繪製車刀靜態角度圖,並標註出測量得到的各角度數值。
四.實驗內容
1.使用車刀量角臺測量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
2.使用CAD軟件測量3D模型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注:根據實驗時數可選1或全選)
五.實驗原理
車刀的靜態角度可以用車刀量角臺進行測量,其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在刀刃選定點上,用量角臺的指針平面(或側面或底面),與構成被測角度的面或線緊密貼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測量的角度測量出來。
3D模型車刀角度可通過CAD軟件輔助作圖測量得到和標註。
六.實驗數據處理
1.實體車刀實驗數據
(1)實驗刀具爲外圓車刀
(2)實驗刀具材料爲高速鋼
(3)實體車刀實驗數據記錄表
(4)實體車刀角度測量標註圖
2.卓越班:3D模型車刀實驗數據
(1)3D模型車刀角度標註圖
(2)3D模型車刀實驗數據記錄表
測量實驗報告 篇6
一.實驗概述
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要從工件上切下金屬,其切削部分必須具備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於這些角度才決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間位置。用於切削加工的刀具雖然種類繁多,具體結構各異,但其切削部分在幾何特徵上卻具有共性。外圓車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類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態,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圓車刀爲例,給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而刀具幾何角度就是描繪切削部分幾何特徵的參數。
二.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將使同學能增強對刀具切削部分幾何特徵參數的感性認識,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機理,掌握金屬切削理論基礎概念。
三.實驗要求
1.熟悉車刀切削部分的構成要素,掌握車刀靜態角度的參考平面、參考系及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
2.瞭解車刀量角臺的結構,學會使用量角臺測量車刀靜態角度;3.繪製車刀靜態角度圖,並標註出測量得到的各角度數值。
四.實驗內容
使用車刀量角臺測量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
五.實驗原理
車刀的靜態角度可以用車刀量角臺進行測量,其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在刀刃選定點上,用量角臺的指針平面(或側面或底面),與構成被測角度的面或線緊密貼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測量的角度測量出來。
六.實驗記錄
實驗刀具名稱:
實驗刀具材料
被測刀具數據記錄
刀具圖繪製(例)
測量實驗報告 篇7
一.集中實習的目的與意義
1.鞏固與加深課堂所學知識內容;
2.進一步鍛鍊實際操作測繪儀器的方法技能;
3.培養科學素養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強同學自身及同學之間的組織協調能力。
二.組織領導
原則上以小組作爲實習單位,每個實習小組不少於6人,設正副組長各一人,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整體實習工作,安排實習進程(天氣晴好時應早出晚歸,晚上安排人員進行內業數據處理;勞逸結合),進行每個實習環節的角色分工;副組長負責安排每天需要搬遷儀器的種類數量,保護儀器免受意外損壞、丟失,建議實行清單管理。正副組長應發揚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風,充分發揮每位同學的智慧,組員應着眼於集體利益,以服從大局爲主,對於工作中出現的矛盾,應協商解決,以體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三.實習任務
1.實習任務綜述要求測繪比例尺爲1:500的地形圖一幅,大小爲4×5格,對應實地面積200×250m2,要測出圖幅範圍0.5—1cm。
2.實習動員及分發儀器
3.踏勘選點
4.控制測量
5.展點測圖
6.測設
7.測繪新技術演示及講座
8. 總結
四.注意事項
㈠確保儀器的安全按照規定儀器損壞責任人實習成績不及格、賠償損失、下學年插班補實習,責任人查不出全組負責。
1)儀器一經拿出儀器箱就要上緊在三腳架上,觀測者完成出箱、安置儀器、觀測、看護、遷站及入箱全過程,不要七手八腳;儀器螺旋不要硬擰硬上,否則容易造成螺旋失效;儀器一經上架,不要離人,以免以外損壞;
2)標尺腳架不用時要平放在馬路一側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壞或被碾斷;
3)鋼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頭易脫落,用過後要收好,不要纏繞或放在馬路上任人車踐踏;
4)本次實習採用動態考覈的方法,指導老師一旦發現任何違反操作規定的行爲,會作出記錄,從而影響小組及個人的成績。
㈡周密計劃,合理安排
1)儀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所有的儀器都帶上,測什麼內容帶什麼儀器,否則既浪費人力儀器也不安全;
2)注意各個環節間的銜接,有的小組沒做完導線就開始測圖,結果導線不閉合,不僅控制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處理觀測數據或整飾圖板,組長應在前一天考慮第二天將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儀器工具,組員每天都應該寫一些心得體會,實習完一整理實習報告就有內容了,指導教師每天應召集正副組長開會檢查工作進度,總結經驗教訓,組長也應主動與老師聯繫,如選點完畢後,最好徵得老師同意選點方案後再開始測量;
㈢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1)實習期間要養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就象在生產中一樣,對於一些複雜的問題應巧妙地加以解決,不能蠻幹或出力不討好。
2)有的同學不善於操作儀器,也就只甘於充當跑龍套的角色,實習結束後也學不到什麼知識技能,建議角色輪流做,自己找機會練習。
2、內容說明
實習環節、操作程序方法與精度要求
1.實習動員及分發儀器實習動員大會時應認真聽講並做好筆記,儀器領到手仔細檢查有無損壞及其他不正常現象,發現後及時上報主管實驗員。實習期間所有儀器均應妥善存放,實習結束上繳全部儀器。
2.踏勘選點參照展點圖上的控制點找出測繪區域,然後按照以下原則進行選點;
1)相鄰點之間應通視;
2)便於量距以及觀測周圍地物;
3)點位應易於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馬路一側,儘量避開停車位、馬路中間及運動場上,對於觀測不到的地物,還應便於佈設導線支點。
4)邊長均勻,點位足數邊長應在20—60m之間,6-7個自選點(即圖根控制點),
5)用油漆做標記,點的編號爲三位:即班號、組號、點號,字體小巧工整,標記清晰,字頭朝北,
6)圖根控制點(自選點)與已知點間應構成閉合或附合導線,根據實際情形可以使用圖幅外的已知點,但自選點一般應在圖幅內,選點完畢後應繪出選點略圖及控制網示意圖,圖面應清晰,要作爲上交成果之一。
選點對後續工作的進度、質量至關重要,一定要認真仔細,反覆考慮,減少返工。
測量實驗報告 篇8
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標尺,按尺上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由於不同高程的水準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線測得的兩點間高差將有差異,所以在整理國家水準測量成果時,須按所採用的正常高系統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確的’高程,如圖1,圖2所示。
圖1水準測量原理示意圖
我國國家水準測量依精度不同分爲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準測量稱爲“精密水準測量”,是國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礎,可爲研究地殼形變等提供數據。三、四等水準測量直接爲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圖2水準測量轉點示意圖
1、通過對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高程的施測,掌握二等精密水準測量的觀測和記錄,熟悉使用電子水準儀進行二等水準的測量,並將所學知識得到一次實際應用。
2、熟悉精密水準測量的作業組織和一般作業規程。
3.1小組成員及作業步驟小組成員:
作業步驟:精密水準觀測組由5人組成,具體分工是:觀測一人,記錄一人,扶持兩人,量距一人。
3.2水準儀的使用
水準儀的使用包括儀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準水準尺、精平和讀數等操作步驟。我們實驗所用的儀器主要就是電子水準儀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準儀。
3.3.1已知點數據及測區平面圖
(1)其中,211208和211號點爲與南邊測區的公共點。
(2)、測區平面圖,如下圖1黑色線條所包含的區域即爲本組測區。
圖1測區平面圖
3.3.2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
a、測站觀測程序:往測奇數測站水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爲後—前—前—後,往測偶數測站水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爲前—後—後—前;返測時剛好與往測相反。
b、嚴格按照一測站的操作程序進行觀測,進行讀數和記錄。再進行各項計算,並與各項限差和精度要求進行比較,如果超限則必須重測。
c、水準路線全線外業觀測成果的驗算和成果表的編算。
3.4水準測量的內業水準測量外業式作結束後,要檢查手簿,再計算各點間的高差。經檢核無誤後,才能進行計算和調整高差閉合差。最後計算各點的高程,並分配誤差。
1、在觀測中,不允許爲通過限差規定而湊數,以免成果失去真實性。
2、記錄員除了記錄和計算外,還必須檢查觀測條件是否合乎規定,限差是否滿足要求,否則應及時通知觀測員重測。記錄員必須牢記觀測程序,注意不要記錄錯誤。字跡要整齊清晰,不得塗改,更不允許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箇測站上應等計算和檢查完畢,確信無誤後纔可搬站。
3、扶尺員在觀測之前必須將標尺立直扶穩。嚴禁雙手脫開標尺,以防摔壞標尺的事故發生。
4、量距要保證通視,前、後視距相等和一定的視線高度,並儘量使儀器和前後標尺在一直線上。
測量實驗報告 篇9
一、前言
1、課程設計實驗目的
(1)初步學會根據測區情況,確定導線形式及選擇數量合理的圖根點,掌握圖根控制測量的外業和內業工作。
(2)掌握座標格網的繪製和圖根點的展會及地形測量方法,學會地形圖的整飾和清繪。
2、實驗設計任務及要求
每組完成指導教師指定測區範圍的1:500比例尺地形圖,包括圖根控制測量的外業和內業、座標格網的繪製、圖根點的展繪、碎部測量、地形圖的整飾和清繪等。
3、實驗儀器及工具
全站儀一臺,百米繩,塔尺一根,三腳架一箇,菱境一箇,油漆適量、木樁若干,記錄表若干、記錄板一塊《城市測量規範》一本。
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橡皮、毛筆、大頭針、小釘、小夾子若干個、繪圖紙、水筆等。
二、課程設計要求
(1)圖根控制點的要求
平面控制測量每一箇小組在測區範圍內選定6~8個控制點,按圖根導線的精度要求進行施測。圖根導線的技術要求如下表:
圖根導線的技術指標
高程控制測量用普通水準測量方法測定各圖根點的高程,根據已知高程點(水準點)及地形條件擬定出所採用的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應不超過±12n毫米。
(2)碎部測量
施測碎部點可採用極座標法,支距法或方向交會法,在街坊內部設站困難時,也可採用幾何作圖等綜合方法進行。地物點、地形點視距和測距最大長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地物點、地形點視距和測距的最大長度
(3)地形測量測繪內容及取捨
地形圖應表示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和垣柵、工礦建築物及其他設施、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境界、地貌和土質、植被等各項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稱註記等。並着重顯示與測圖用途有關的各項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捨原則,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地形圖圖式執行外,還應符合如下有關規定。
A、測量控制點測繪
測量控制點是測繪地形圖和工程測量施工放樣主要依據,在圖上應精確表示。
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導線點、圖根點、水準點,應以展點或測點位置爲符號的幾何中心位置,按圖式規定符號表示。
B、居民地和垣柵的測繪
居民地的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應準確測繪實地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築結構特徵。
房屋的輪廓應以牆基外角爲準,並按建築材料和性質分類,註記層數。房屋應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可捨去。
建築物和圍牆輪廓凸凹在圖上小於0.4mm,簡單房屋小於0.6mm時,可用直線連接。1:500比例尺測圖,房屋內部天井宜區分表示。
測繪垣柵應類別清楚,取捨得當。圍牆、柵欄、欄杆等可根據其永久性、規整性、重要性等綜合考慮取捨。
臺階和室外樓梯長度大於3M毫米,寬度大於1M毫米的應在圖中表示。
永久性門墩、支柱大於1M毫米的’依比例實測,小於1M毫米的測量其中心位置,用符號表示。重要的墩柱無法測量中心位置時,要量取並記錄偏心距和偏離方向。
建築物上突出的懸空部分應測量最外範圍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實測。
C、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
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表示其位置、形狀和性質特徵。
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其外部輪廓,並配置符號或按圖式規定用依比例尺符號;不依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位線,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
D、交通及附屬設施測繪
公路與其它雙線道路在圖上均應按實寬依比例尺表示。公路應在圖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術等級代碼,國道應注出國道路線編號。公路、街道按其鋪面材料分爲水泥、瀝青、礫石、條石或石板、硬磚、碎石和土路等,應分別以砼、瀝、礫、石、磚、碴、土等註記於圖中路面上,鋪面材料改變處應用點線分開。
交通及附屬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反映陸地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和關係;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係及與其它要素的關係。
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並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
道路通過居民地不宜中斷,應按真實位置繪出。高速公路應繪出兩側圍建的柵(或牆)和出入口,註明公路名稱。中央分隔帶視用圖需要表示。市區街道應將車行道、過街天橋、過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帶、環島、街心花園、人行道與綠化帶繪出。
大車路、鄉村路、內部道路按比例實測,寬度小於1M毫米時只測路中線,以小路符號表示。
E、管線測繪
永久性的電力線、電信線均應準確表示,電杆、鐵塔位置應實測。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杆架上時,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築區內電力線、電信線可不連線,但應在杆架處繪出線路方向。各種線路應做到線類分明,走向連貫。
污水篦子、消防栓、閥門、水龍頭、電線箱、電話亭、路燈、檢修井均應實測中心位置,以符號表示,必要時標註用途。
F、水系測繪
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設施,均應準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註名稱。根據需要可測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線或水下等高線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庫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於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於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於1mm的用單線表示。
水位高及施測日期視需要測注。水渠應測注渠頂邊和渠底高程;時令河應測注河牀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池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泉、井應測注泉的出水口與井臺高程,並根據需要註記井臺至水面的深度。
G、境界測繪
境界的測繪,圖上應正確反映境界的類別、等級、位置以及與其它要素的關係。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只繪高一級境界符號。
H、地貌和土質的測繪
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類別和分佈特徵。
自然形態的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
各種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築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爲陡坎,70°以下時表示爲斜坡。斜坡在圖上投影寬度小於2mm,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於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於5mm時,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時,可以適當取捨。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巖地等應在上下方分別測注高程或測註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註記
表示。
I、植被的測繪
地形圖上應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徵和範圍分佈。對耕地、園地應實測範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大面積分布的植被在能表達清楚的情況下,可採用註記說明。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物時,可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捨,符號配製不得超過三種(連同土質符號)。 J、註記
要求對各種名稱、說明註記和數字註記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嶺、溝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應調查覈實,有法定名稱的應以法定名稱爲準,並應正確註記。
地形圖上高程註記點應分佈均勻,丘陵地區高程註記點間距爲圖上2~3cm。
山頂、鞍部、山脊、山腳、谷底、谷口、溝底、溝口、凹地、臺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線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均應測高程註記點。
城市建築區高程註記點應測設在街道中心線、街道交叉中心、建築物牆基腳和相應的地面、管道檢查井井口、橋面、廣場、較大的庭院內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
基本等高距爲0.5米時,高程註記點應注至釐米;基本等高距大於0.5米時可注至分米。 K、地形要素的配合
當兩個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難以同時準確表示時,可將較重要的地物準確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縮小1/3表示。
獨立性地物與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時,可中斷其它地物符號,間隔0.3mm,將獨立性地物完整繪出。
房屋或圍牆等高出地面的建築物,直接建築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築物邊線與陡坎上沿線重合的,可用建築物邊線代替坡坎上沿線;當坎坡上沿線距建築物邊線很近時,可移位間隔0.3mm表示。
懸空建築在水上的房屋與水涯線重合,可間斷水涯線,房屋照常繪出。
水涯線與陡坎重合,可用陡坎邊線代替水涯線;水涯線與斜坡腳線重合,仍應在坡腳將水涯線繪出。
雙線道路與房屋、圍牆等高出地面的建築物邊線重合時,可以建築物邊線代替路邊線。道路邊線與建築物的接頭處應間隔0.3mm。
境界以線狀地物一側爲界時,應離線狀地物0.3mm在相應一側不間斷地繪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或河流主航道爲界時,應在河流中心線位置或主航道線上每隔3~5cm繪出3~4節符號。主航道線用0.15mm黑實線表示;不能在中心線繪出時,國界符號應在其兩側不間斷地跳繪,國內各級行政區劃界可沿兩側每隔3~5cm交錯繪出3~4節符號。相交、轉折及與圖邊交接處應繪符號以示走向。
地類界與地面上有實物的線狀符號重合,可省略不繪;與地面無實物的線狀符號(如架空管線、等高線等)重合時,可將地類界移位0.3mm繪出。
等高線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築物,雙線道路、路堤、路塹、坑穴、陡坎、斜坡、湖泊、雙線河以及註記等均應中斷。
當圖式符號不能滿足測區內測圖要求時,可自行設計新的符號,但應在圖廓外註明。
(4)測圖
全站儀測記法
設站:對中整平,量儀器高;輸入氣溫、氣壓、棱鏡常數;建立(選擇)文件名;輸入測站
座標、高程及儀器高;輸入後視點座標(或方位角),瞄準後視目標後確定。
立鏡:依比例尺地物輪廓線折點,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點。觀測:在建築物的外角點、地界點、地形點上豎棱鏡,回報鏡高;全站儀跟蹤棱鏡,輸入點號和改變的棱鏡高,在座標測量狀態下按測量鍵,顯示測量數據後,輸入測點類型代碼後存皮尺量距:對於那些本站需要測量而儀器無法看見的點,可用皮尺量距來確定點位;半徑大於0.5m的點狀地物,如不能直接測定中心位置,應測量偏心距,並在草圖上註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離應標註在草圖上。
繪草圖:現場繪製地形草圖,標上立鏡點的點號和丈量的距離,房屋結構、層次,道路鋪材,植被,地名,管線走向、類別等。草圖是內業編繪工作的依據之一,應儘量詳細。
檢查:測量過程中每測量20-30點左右及收站前,應檢查後視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點上進行方位角或座標、高程檢查。
(5)手工描圖
1.首先把外業底圖(鉛筆圖)整理好。
2.地形圖的清繪。一般地形圖清繪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繪圖廓、座標格網、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居民地、管線及垣柵、水系及附屬建築物、道路及附屬建築物、境界、植被、地類界、地貌、註記及等高線。
3.自檢、互檢。
4.圖廓整飾。
5.檢查驗收。
儲數據。繼續下一個點的觀測。
三、實驗內容、步驟、方法及精度要求
1、實驗內容:
綜合實訓動員、借領儀器用具、儀器檢驗、踏勘測區;控制測量;地形圖測量;整理綜合實訓報告
2、實驗步驟:
技術設計→踏勘、選點、建標、埋石→儀器檢校→控制測量(含圖根點測量)→碎部測量數據採集→內業編繪成圖或清繪→技術總結報告
3、實驗方法:
(1)平面控制測量在測區實地踏勘,佈設一條閉合導線,經過觀測、計算獲得控制點平面座標。
踏勘選點每組在指定測區內進行踏勘,瞭解測區地形條件,按踏勘選點要求,選點時應注意:相鄰點間應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於測角和量距;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安置儀器和保存標誌的地方;導線點應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於碎部測量;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其平均邊長應符合技術要求;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佈均勻,便於控制整個測區。建立標誌導線點位置選定後,應建立標誌,在點位上打一箇木樁,在樁頂釘一小釘,作爲點的標誌;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紅漆劃一圓圈,圈內點一小點,作爲臨時性標誌。水平角觀測用經緯儀或全站儀,採用測回法觀測導線內角一箇測回
導線邊長測量用鋼尺往、返丈量導線各邊邊長
測量實驗報告 篇10
姓名:性別:班級:學號:
實訓內容:血壓測量(水銀臺式血壓計)
實訓地點:護理實訓樓437農村醫學實訓室
實訓日期:xx年xx月xx日
一、實驗目的
1、通過學習,使我們掌握血壓計使用的正確方法
2、加深自己的體驗過程,要熟練血壓的測量目的,要爲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準備。
3、瞭解人體血壓的測量方法及相關知識,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二、實驗要求
1、保持實驗室的安靜。
2、要愛護實驗室的器材,儘量要做到實驗室器材不要損壞。
3、認真聽和看老師示範的方法,注意老師講的注意事項。
4、實驗結束後注意學會分析總結和會使用血壓計。
三、實驗對象和器材
實訓對象:
實訓器材:聽診器、血壓計
四、實訓過程:
1、先讓測血壓的人保持情緒穩定。
2、把盒子打開,再把水銀柱的最下邊銀色水銀槽的開關打開。
3、被測者脫去一隻衣袖,將前臂平放在桌子上,與心臟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測驗着要和被測者在同一水平,將袖帶纏住該上臂處,大約距肘橫紋2—3cm,鬆緊以恰能放進一箇手指爲宜。
4、將聽診器置於肘窩部、肱二頭肌肌腱內側的肱動脈搏動處,輕壓之。
總結:實訓對象的血壓是否正常?
測量實驗報告 篇11
實驗測量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通過精確的測量可以獲取準確的數據,爲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以下是我在實驗測量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態度決定實驗成果。
實驗測量是一項細緻入微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細心。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們應當保持專注的態度,全神貫注地操作每一箇步驟。任何一絲一毫的馬虎都可能導致實驗結果的誤差。此外,對於科學態度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嚴格按照實驗設計進行操作,不隨意改變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第二段:儀器設備的選擇和使用。
在實驗測量中,儀器設備的選擇和使用直接影響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首先,我們應當選擇精度高、穩定性好的儀器設備,保證實驗測量過程中的準確性。其次,在使用儀器設備時,我們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不能採取隨意調整的方式。只有正確使用儀器設備,我們才能獲得準確可靠的實驗結果。
第三段:數據處理的重要性。
實驗測量得到的數據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在實驗結束後,我們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首先,我們應當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和清洗,去除異常值和明顯錯誤的數據,減少誤差的影響。然後,根據實驗設計,運用正確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準確的結論。數據的處理不僅包括定量分析,還包括定性分析,將實驗結果與其他已知結果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規律和聯繫。
實驗測量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例如,測量過程中的環境條件可能會對數據產生干擾;測量的對象可能難以精確控制;測量過程中可能存在系統誤差等。在面對這些挑戰和困難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和沉着,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可以通過增加測量次數,減少誤差的影響;可以採用不同的測量方法,增加測量的精確性;可以通過仔細分析實驗過程,找出可能存在的誤差來源等。只有不斷克服困難和挑戰,我們才能取得實驗測量的.成功。
第五段:實驗測量的意義和價值。
實驗測量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實驗測量提供了科學研究的數據支持和依據,爲科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實驗依據。其次,實驗測量可以驗證科學理論和假設的正確性,揭示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繫和規律性。最後,實驗測量還可以探索未知領域,發現新物質和新現象,拓寬科學研究的範圍和領域。
實驗測量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和重要環節,通過精確的測量可以獲得可靠的數據。在實驗測量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專注和耐心,正確選擇和使用儀器設備,對數據進行準確的處理和分析。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我們需要勇於面對,不斷探索和創新。通過實驗測量,我們可以揭示世界的真實面貌,推動科學的進步,爲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測量實驗報告 篇12
首段:引言
基本測量實驗是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重要環節,通過該實驗我們能夠了解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並提高我們的實驗技能。最近我們進行了一次基本測量實驗,並撰寫了實驗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也深刻體會到了實驗報告撰寫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的準備和操作
在進行實驗前,我需要對實驗目的、原理和步驟等進行充分的瞭解和準備。在操作過程中,我要小心謹慎,遵循操作規程,確保實驗過程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儘管實驗步驟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操作時卻需要細心和耐心,只有耐心進行實驗,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數據。在實驗中,我還要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安全規定,保護個人安全和周圍環境。
第三段: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
在實驗過程中,我認真記錄數據,並儘可能減小測量誤差。數據處理是實驗報告的關鍵部分,我通過使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和圖表,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在分析結果時,我儘可能避免主觀臆斷,通過對數據的客觀分析得出結論,提高實驗報告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第四段:問題與改進
在實驗中,也難免出現問題和誤差。通過仔細檢查實驗過程和數據,我能識別出錯誤和不足,並進一步改進下一次實驗。例如,我發現在記錄數據時,有時會因爲疏忽導致數據漏記或記錯等錯誤,所以我在下一次實驗中加強了記錄的重要性。此外,對於一些儀器的使用也需要進一步熟悉和掌握,以減小測量誤差。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次基本測量實驗,我不僅瞭解了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還提高了我對實驗報告撰寫的認識。實驗報告的撰寫對於實驗過程的邏輯性和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整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並從實驗中深刻認識到問題和對策。在實驗報告中,要堅持客觀、準確和詳實的.原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從這次實驗中,我明白了實驗報告的重要性,也認識到自己在報告撰寫方面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會不斷完善和提高。
通過這次實驗,我對基本測量實驗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也對實驗報告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經驗積累,我相信自己能夠在未來的實驗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並撰寫出更爲完善的實驗報告。
測量實驗報告 篇13
一、實驗目的
認識水準儀的基本構造,瞭解各部件的功能;
能準確讀取水準尺讀書;
初步掌握使用水準儀的操作要領、基本步驟和方法。
練習普通水準測量一測站的測量、記錄和計算。
二、實驗器具
DS3微傾式水準儀l臺、水準尺1對、三腳架
三、實驗內容
認識儀器對照儀器,指出目鏡及其調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管水準器、圓水準器、制動和微動螺旋、微傾螺旋、腳螺旋等,瞭解其作用並熟悉其使用方法。對照水準尺,熟悉其分劃註記並練習讀數。記錄並計算出兩點間高差。
四、實驗步驟
水誰儀在一箇測站上的操作順序爲:安置儀器——粗略整平——瞄準水淮尺——精確置平讀數。安置儀器先將儀器的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中,架頭大致水平,並將腳架踩實;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粗平雙手食指和拇指各擰一隻腳螺旋,同時以相反的方向轉動,使圓水準器氣泡向中間移動;再擰另一隻腳螺旋,使圓氣泡居中。瞄準在離儀器不遠處選一點A,並在其上立一根水準尺;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鬆開制動螺旋,轉動儀器,用缺口和準星大致瞄準A點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轉動對光螺旋看清水準尺;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位於視線中央;再轉動對光螺旋,使目標清晰並消除視差
4、精平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圓弧狀),即水準管氣泡居中
5、讀數從望遠鏡中觀察十字絲橫絲在水準尺上的分劃位置,讀取4位數字,即直接讀出m、dm、cm的數值,估讀mm的數值,記爲後視讀數a。注意讀數完畢時水準管氣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應再次精平,重新讀數。
6、記錄與計算按照高差=後視讀數—前視讀數,計算兩點間的高差。
五、實驗數據
水準儀認識觀測記錄表(單位:m)
儀器號碼:天氣:晴轉多雲
觀測者:第三組成員
日期:20xx—2—27
呈象:
記錄者:第三組成員
安置儀器次數
測點
後梘
前視
高差
高程
1
A
1.418
—0.020
100.000(假定)
(馮:測曹:前
B
1.438
99.980
王:後蒲:錄)
2
A
1.222
—0.021
100.000(假定)
(曹:測馮:前
王:後蒲:錄)
B
1.243
99.979
3
A
1.818
—0.020
100.000(假定)
(蒲:測曹:前
B
1.838
99.980
馮:后王:錄)
4
A
1.516
—0.017
100.000(假定)
(王:測蒲:前
B
1.533
99.983
馮:後曹:錄)
六、驗心得體會
首先,我們基本掌握了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
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看視頻是遠遠不夠
的,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知半解。剛開始測量的時候,我們的心裏還有一點小小的不安。
但當我們動手測量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別人一說或者翻閱一下課本,然後自己
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緻,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我們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絕非爲了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
七、實驗所存在問題以建議
1、一直不能調節水平;
2、調焦時,一直找不到水準尺的位置;
3、記錄數據有問題,其中一組數據存在明顯的偏差;
在經過多次試驗,我組逐一解決了上述問題
注意事項:
水準尺應專人扶持,保持豎直,尺面正對儀器。
中心連接螺旋不宜擰得太緊,以防破損。水準儀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時用力不得過猛。
讀數時要注意消除視差。要以十字絲的橫絲讀數,不要誤用上、下絲。讀數時應看清尺上的上下兩個分米註記,從小到大進行。
讀數前水準管氣泡要嚴格居中,讀數完畢檢查確認氣泡仍居中,讀數方可記錄。
測量實驗報告 篇14
實驗目的:
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實驗器材:
溫度計、捲尺、秒錶。
實驗地點:
平遙縣狀元橋東。
實驗人員:
愛物學理小組
實驗分工:
張灝、成立敬——測量時間
張海濤——發聲
賈興藩——測溫
實驗過程:
1測量一段開闊地長;
2測量人在兩端準備;
3計時員揮手致意,發聲人準備發聲;
4發生人向上舉手,同時發聲,計時員計時(看到舉手始,聽到聲音止)
5多測幾次,記錄數據。
實驗結果:
時間17∶30
溫度21℃
發聲時間0.26″
發聲距離93m
實驗結論:
在21℃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爲357.69m/s.
實驗反思:
有一定誤差,卡表不夠準確。
測量實驗報告 篇15
一、緒言
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標尺,按尺上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由於不同高程的水準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線測得的兩點間高差將有差異,所以在整理國家水準測量成果時,須按所採用的正常高系統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確的高程,如圖1,圖2所示。
圖1水準測量原理示意圖
我國國家水準測量依精度不同分爲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準測量稱爲“精密水準測量”,是國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礎,可爲研究地殼形變等提供數據。三、四等水準測量直接爲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圖2水準測量轉點示意圖
二、實驗目的
1、通過對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高程的施測,掌握二等精密水準測量的觀測和記錄,熟悉使用電子水準儀進行二等水準的`測量,並將所學知識得到一次實際應用。
2、熟悉精密水準測量的作業組織和一般作業規程。
三、水準測量實驗過程
3.1小組成員及作業步驟小組成員:
作業步驟:精密水準觀測組由5人組成,具體分工是:觀測一人,記錄一人,扶持兩人,量距一人。
3.2水準儀的使用
水準儀的使用包括儀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準水準尺、精平和讀數等操作步驟。我們實驗所用的儀器主要就是電子水準儀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準儀。
SDL30的等級水準測量功能用於國家一、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測量作業中的測站觀測程序及其限差檢核符合國家一、二水準測量規範(GB/T
3.3.1已知點數據及測區平面圖
(1)其中,211208和211號點爲與南邊測區的公共點。
(2)、測區平面圖,如下圖1黑色線條所包含的區域即爲本組測區。
圖1測區平面圖
3.3.2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
a.測站觀測程序:往測奇數測站水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爲後-前-前-後,往測偶數測站水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爲前-後-後-前;返測時剛好與往測相反。
b.嚴格按照一測站的操作程序進行觀測,進行讀數和記錄。再進行各項計算,並與各項限差和精度要求進行比較,如果超限則必須重測。
c.水準路線全線外業觀測成果的驗算和成果表的編算。3.4水準測量的內業水準測量外業式作結束後,要檢查手簿,再計算各點間的高差。經檢核無誤後,才能進行計算和調整高差閉合差。最後計算各點的高程,並分配誤差。
四、注意事項
1、在觀測中,不允許爲通過限差規定而湊數,以免成果失去真實性。
2、記錄員除了記錄和計算外,還必須檢查觀測條件是否合乎規定,限差是否滿足要求,否則應及時通知觀測員重測。記錄員必須牢記觀測程序,注意不要記錄錯誤。字跡要整齊清晰,不得塗改,更不允許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箇測站上應等計算和檢查完畢,確信無誤後纔可搬站。
3、扶尺員在觀測之前必須將標尺立直扶穩。嚴禁雙手脫開標尺,以防摔壞標尺的事故發生。
4、量距要保證通視,前、後視距相等和一定的視線高度,並儘量使儀器和前後標尺在一直線上。
測量實驗報告 篇16
一、實驗目的
熟悉水準儀的基本構造,初步掌握水準儀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內容
1、熟悉DS3型水準儀的基本構造,瞭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2、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瞄準、精平和讀數。
3、測量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
三、儀器和工具
DS3型水準儀1臺,水準尺2根,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
四、方法和步驟
1、安置儀器
將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當,架頭大致水平,並將腳尖踩入土中。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
2、認識儀器
指出儀器各部件的名稱,瞭解其作用並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時弄清水準尺的分劃與註記,掌握讀尺方法。
3、粗略整平
粗略整平就是旋轉腳螺旋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從而使儀器大致水平。先用雙手同時向內(或向外)轉動一對腳旋鈕,使圓水準器氣泡移動到中間,再轉動另一隻腳旋鈕使圓氣泡居中,通常需反覆進行。注意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4、瞄準水準尺、精平與讀數
(1)瞄準
轉動目鏡調焦螺旋進行對光,使十字絲分劃清晰;然後豎立水準尺於某地麪點上,鬆開水準儀制動螺旋,轉動望遠鏡,用準星和照門粗略瞄準水準尺,旋緊制動螺旋;轉動物鏡調焦螺旋,使看清水準尺影像;再轉動水平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縱絲靠近水準尺一側;若存在視差,則應仔細進行目鏡調焦和物鏡調焦予以消除。
(2)精平
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器氣泡兩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圓弧拋物線形狀,使視線在照準方向精確水平。
(3)讀數
用中絲在水準尺上讀取4位讀數,即m,dm,cm及mm位。讀數時應先估出mm數,然後按m,dm,cm及mm,一次讀出4位數。
5、測定地面兩點間的高差。
(1)在地面選定A、B兩個較堅固的點作後視點和前視點,分別立尺。
(2)在A、B兩點之間安置水準儀,使儀器至A、B兩點的距離大致相等。
(3)每人獨立安置儀器、粗平、照準後視點A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後讀數,此爲後視讀數,並記入附表中測點A一行的後視讀數欄下;再照準前視點B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後讀取前視讀數,並記入附表中測點B一行的前視讀數欄下。
(4)計算A、B兩點的高差hAB=後視讀數-前視讀數
(5)改變儀器高度,由同一小組其他成員再測,所測高差之差不應超過±6mm。
五、注意事項
1、水準尺應專人扶持,保持豎直,尺面正對。
2、中心連接螺旋不宜擰得太緊,以防破損。水準儀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時用力不得過猛。3、讀數時要注意消除視差。要以十字絲的橫絲讀數,不要誤用上、下絲。讀數時應看清尺上的上下兩個分米(dm)註記,從小到大進行。
4、讀數前水準管氣泡要嚴格居中,讀數完畢檢查確認氣泡仍居中,讀數方可記錄。
六、實驗記錄
水準測量記錄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七、誤差分析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