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報告(精選5篇)
化學實驗報告 篇1
一、實驗目的。
1、觀察甲醇燃燒時的顏色變化。
2、測定甲醇的燃燒熱值。
二、實驗原理。
甲醇燃燒爲:
2CH3OH(液體)+3O2(氣體)→2CO2(氣體)+4H2O(液體)+能量。
甲醇燃燒所釋放的熱量即爲其燃燒熱值。
三、實驗步驟。
1、將甲醇倒入鍋中。
2、點燃甲醇。
3、記錄燃燒時間和顏色變化。
4、測量甲醇的質量。
四、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1、甲醇燃燒時間:35秒。
2、觀察到的’顏色變化:藍色火焰。
3、甲醇質量:20g。
4、燃燒熱值計算:
燃燒熱值=(質量×燃燒時間×熱容)÷燃燒溫度升高。
其中,熱容爲4.2J/g·℃,燃燒溫度升高爲68℃。
燃燒熱值=(20g×35s×4.2J/g·℃)÷68℃=53.82kJ/g。
五、實驗結論。
1、甲醇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顏色爲藍色火焰。
2、甲醇的燃燒熱值爲53.82kJ/g。
化學實驗報告 篇2
實驗目的:
1.學習製備硝酸鐵(III)的方法和過程。
2.掌握硝酸鐵(III)的性質及其檢驗方法。
實驗原理:
硝酸鐵(III)是一種常用的無機化合物,其製備方法主要有化學還原法和氧化法等。在本實驗中,我們採用化學還原法製備硝酸鐵(III),其反應方程式爲:
FeCl3 + 3NaNO2 + 3HNO3 → Fe(NO3)3 + 3NaCl + 2NO↑+ 2H2O。
硝酸鐵(III)可以用鐵離子試劑進行檢驗,其反應方程式爲:
Fe(NO3)3 + 3KSCN → Fe(SCN)3 + 3KNO3。
實驗步驟:
1.稱取適量的FeCl3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至完全溶解。
2.取出約1/4的溶液轉移到另一箇容器中,加入適量NaNO2和HNO3,並加熱攪拌。
3.加入過濾紙過濾掉產生的Fe(OH)3沉澱,留下純淨的Fe(NO3)3溶液。
4.取出一部分溶液,加入KSCN試劑,觀察是否產生紅色沉澱。
實驗結果:
經過化學還原法製備的硝酸鐵(III)產生了深紅色溶液,並且在加入KSCN試劑後產生了明顯的紅色沉澱,證明硝酸鐵(III)被成功製備。
實驗分析:
製備硝酸鐵(III)的化學反應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進行適當的`操作和控制。在本實驗中,我們成功地製備了深紅色的硝酸鐵(III)溶液,並通過加入KSCN試劑的檢驗,證明了其純度和質量良好。
實驗結論:
本實驗成功地製備了深紅色的硝酸鐵(III)溶液,並使用KSCN試劑進行了檢驗,證明硝酸鐵(III)的純度和質量良好。通過本實驗,我們掌握了一種製備硝酸鐵(III)的方法及其性質和檢驗方法,對於今後的學習和實驗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化學實驗報告 篇3
實驗目的:
知道成功在什麼的作用下會生成美好的物質
實驗器材:
成功溶液、懶惰溶液、半途而廢溶液、奮鬥溶液、犧牲溶液各一瓶,試管若干支,滴管
實驗過程:
取四支裝有成功溶液的試管,分別標有A、B、C、D
第一步:取A試管,用滴管吸取懶惰溶液,滴入A試管,振盪,發現A試管內液體變得渾濁,生成了墨綠色的粘稠狀沉澱。
第二步:取B試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廢溶液,滴入B試管,振盪,觀察到B試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澱同時還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試管,用滴管吸取奮鬥溶液,滴入C試管,振盪,發現C試管中有氣體生成,聞到一種叫做勝利的氣體。
第四步:取D試管,用滴管吸取犧牲溶液,滴【本實驗鹽酸爲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溶液(待測溶液)濃度【本實驗氫氧化鈉爲待測溶液】
二、實驗原理
在酸鹼中和反應中,使用一種的酸(或鹼)溶液跟的鹼(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測出二者的,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鹼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鹼(或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公式:
三、實驗用品
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滴定管夾、0.1000mol/L鹽酸(標準液)、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待測液)、酚酞(變色範圍8.2~10)
1、酸和鹼反應的`實質是。
2、酸鹼中和滴定選用酚酞作指示劑,但其滴定終點的變色點並不是pH=7,這樣對中和滴定終點的判斷有沒有影響?
3、滴定管和量筒讀數時有什麼區別?
四、數據記錄與處理
五、問題討論
酸鹼中和滴定的關鍵是什麼?
化學實驗報告 篇4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淨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爲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摺疊後用水潤溼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斗口,溶液液麪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餘熱使濾液蒸乾。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後,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着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化學實驗報告篇實驗名稱
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實驗儀器和試劑
金屬鈉、鎂條、鋁片、砂紙、濾紙、水、酚酞溶液、鑷子、燒杯、試管、剪刀、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實驗步驟
對比實驗1
(1)切取綠豆般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乾表面的煤油。在一隻250mL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將金屬鈉投入燒杯中。
現象:。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2)將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
現象:。然後加熱試管,現象:。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對比實驗2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再向試管中各加入2mol/L鹽酸2mL。
現象:。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實驗結論:
問題討論
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2.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什麼關係?
化學實驗報告 篇5
實驗目的:
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加深對化學反應的理解。
實驗原理:
化學反應是物質之間發生的一種變化,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化學物質的分子結構發生了變化。化學反應分爲合成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多種類型。
實驗材料:
氫氧化鈉、鹽酸、漂白粉、硫酸、藍色試劑、紅色試劑、黃色試劑、綠色試劑。
實驗步驟:
1. 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化學反應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溶液按照比例混合,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實驗前應先將兩種溶液分別標識好。
2. 漂白粉的化學反應實驗:將漂白粉倒入一定量水中,用鐵釘攪拌均勻。將藍色試劑滴入其中,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
3. 硫酸的化學反應實驗:將硫酸注入一定量水中,用鐵釘攪拌均勻。將紅色試劑和黃色試劑滴入其中,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
4. 氧化還原反應實驗:將綠色試劑和紅色試劑混合,觀察是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結果:
1. 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到產生氣泡,表明化學反應發生了。
2. 漂白粉的’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到溶液中的顏色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白色變成深藍色,表明化學反應發生了。
3. 硫酸的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到溶液變得渾濁,表明化學反應發生了。
4. 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觀察到綠色試劑和紅色試劑合成後產生了褐色沉澱,表明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結論: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知道化學反應是一種物質基本變化形式,不同的反應類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中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關係,掌握正確的反應條件和反應方式,以及學習化學實驗過程的技巧。這些知識對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爲化學反應無處不在,我們需要瞭解如何科學地進行化學實驗,防止不必要的風險和危險的產生。
實驗感想:
在這次實驗中,我學到了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學反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化學實驗也需要仔細和認真地操作,完全遵循實驗步驟和條件。在未來的學習和實驗中,我會更加嚴謹和認真,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