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模板(通用29篇)

實驗報告模板 篇1

  一、實訓目的:

  以園林規劃設計系列課程爲主,結合有關專業課程而進行的綜 合性實習。主要是通過現場考察、分析和自己動手參加實際操作等環節,學習園林綠地、園林建築、園林工程材料等的規劃設計方法,以及園林施工管理和園林植物應用的經驗,從而提高我們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我們對園林設計中的常規佈局的認識。

  二、實訓任務:

  分析公園的整體設計、分區情況、道路系統的分佈特徵,瞭解公園其中的園林地形、路鋪裝、水體等要素的設計特徵。

  三、實訓目標:

  通過參觀實習,分析討論學習和掌握現代城市各類公園設計特色,分區情況及細部內容,園林形式和綠化規劃的等特點。

  四、實訓公園:

  A東山湖B文化公園C沙面公園

  五、實訓時間:

  20xx年12月30日-31日

實驗報告模板 篇2

  立體構成的構成要素:

  1、點的特徵;

  點型是形態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態世界最小的表現極限,它在空間中呈飄浮狀態,有長短,寬窄及運動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對應,相互比較而特定的,如隨着點與塊的縮小與擴大,它們之間互相的轉換,對形態上造型語言的不同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狀點型,有強烈的衝擊力,曲狀點型則有柔和的飄浮感。其表現形式無限多,或方或圓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狀,還可有實心與空心的變化。

  2、線的特徵:

  線存在於點的移動軌跡,面的邊界以及面與面的交界或面的`斷、切、截取處,具有豐富的形狀和形態,並能形成強烈的運動感。線從形態上可分爲直線(平線,重直線,斜線和折線等)和曲線(孤線,螺旋線,拋物線,雙曲線及自由線)兩大表。 a、直線 垂直線 斜線的 b、曲線

  幾何曲線能表達飽滿,有彈性、嚴謹,理智,明確的現代感覺,同時也有機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線是一種自然的、優美的、跳躍的線型,能表達豐闊、圓闊、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覺,同時也有強烈的活動感和流動感,例如大自然中閃電形成的自由曲線。

  3、面的特徵:

  面作爲構成空間的基礎之一具有強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組合方式可以構成千變萬化的空間形態。面在空間形態上可分爲平面和曲面兩種形態,平面有規律平面和不規律平面,曲面有規律曲面和不規律曲面。圓形總是封閉的,具有飽滿的,肯定的和統一的效果,能表現流動、運動、和諧、柔美的感覺不規則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無規律的自由形態。

  4、塊的特徵:

  塊體的基本特徵是佔據三維空間,塊體可以由面圍合而成,也可以由面運動而成,大而厚的塊體能產生深厚、穩定的感覺,小而薄的塊體,能產生輕盈飄浮的感覺,塊體可分爲幾何平面體,幾何曲面體,自由體和自由曲面體等。幾何平面體包括正三角錐體、正立方體、長方體和其它的幾何平面所構成的多面立體,具有簡練大方、莊重、嚴肅、穩定的特點。

  這些就是我在立體構成課程期間所學的知識以及我自己的作品。雖然還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會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讓我的作品更有創造力,更美觀,更能跟上時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時代的潮流。

實驗報告模板 篇3

  一、 實驗目的要求

  1、 練習毫針進針手法。

  2、 掌握行鍼手法。

  3、 掌握毫針刺法。

  二、 實驗內容

  1、 掌握毫針進針,體會進針時的得氣感。

  2、 掌握毫針促使得氣基本手法:刮法、飛法、震顫法等。

  3、 掌握毫針傍針法、齊刺、揚刺、合谷刺、透刺等刺法。

  4、 本次實驗涉及到的穴位有手三里(傍針、齊刺、揚刺、合谷刺)、曲池透手三里、精明(直刺)、印堂透精明、底倉透夾車、背腧穴(斜刺)、風池、翳風、內關透外關。

  三、實驗方法:老師在實驗室示教,同學自己親身實踐操作。

  四、實驗體會

  1、初始體會。在本節實驗課前的理論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刺法時一邊介紹一邊說等一下實驗課同學們要互相扎針練習,說的我們心裏怕怕的。在實驗課老師示範時,看到用揚法九根針同時刺激同一個穴位更是像紮在自己身上一樣,呲牙咧嘴的看老師示範。由此可以推想當病人在接受針刺療法之前心裏一定也很緊張,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受針刺治療的病人。所以應該在進行鍼刺治療前一定要安撫患者情緒,不要因爲情緒方面的原因影響到治療效果。

  2、作爲針刺者的體會。本次實驗課是我第一次爲人進行鍼刺,因爲手勁不足,沒有經驗,第一針進針很慢,人體表皮真的是出於意料的柔韌。明明平時不小心劃到了或者是撞到了都會破皮流血,沒想到面對較爲鋒利的毫針卻可以有很強的抵禦。針刺入皮後會明顯感覺到抵禦力道消失,此時應輕輕進針,感受得氣感。用合谷刺、透刺等操作時偶爾會感受到針尖受阻,這時應調整方向進針。通常進針到感覺刺入空腔時被刺的同學會有得氣的感覺。

  3、風池穴位於項部,枕骨之下,針刺風池穴有一定危險性。在這次試驗課上也嘗試了針刺風池穴,只要針刺時注意方向並且全神貫注,針刺是安全的,而且進針要柔緩,注意被刺者反饋。被我針刺的同學反映在刺入風池穴時有麻麻的感覺從頸項一直傳入手心,大概是因爲風池穴爲手少陰陽維、足少陽之會。

  4、面針體會。雖然面部皮膚較薄,但是並沒想象中那麼好進針,主要是注意提捏進針,找準方位。針刺精明時應注意避開眼球。

  5、作爲被針刺者的體會。針入皮前比較痛,入皮後並不痛,所以在針刺時應儘量減少刺入時間。扎到血管超級痛_(:з)∠)_!出針時會冒血珠,出血時用幹棉球按壓止血,不揉!不揉!不揉!重要的事說三遍!一旦患者反映痛感之後應該立即停手並出針。得氣感在刺入穴位後比較明顯,幾秒後消失。若進行促使得氣操作得氣感明顯。_(:з)∠)_但是我怕痛,所以只刺了三針。在這裏不得不誇一下那些紮了九針的同學們和貢獻出來當模特讓我們練習風池大椎等穴位的同學們,感謝信任,勇氣可嘉!

  6、總結。總之平時練習時應注意連指力腕力以便快速進針減少疼痛,注意

  和患者溝通。針刺時應注意方向調整角度,避開器官和血管這次實驗課來不及操作腹部和背部腧穴,看在少得可憐的實驗課時上,下次實驗課決定克服恐懼,多動手,爭取把所有穴位練習完,並且自己當模特體驗更多被針刺的感覺,以體會作爲患者的感受> <

實驗報告模板 篇4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會計信息系統中系統管理的相關內容,理解系統管理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理解操作員權限設置的重要意義。

  2.掌握會計信息系統中基礎檔案設置的有關內容,理解基礎檔案設置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

  3.掌握會計信息系統中總賬子系統初始設置與日常業務處理的相關內容,理解初始設置的意義,熟悉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法。

  4.掌握工資子系統的相關內容,熟悉工資子系統初始化,日常業務處理,工資分攤及月末處理操作。

  5.掌握固定資產管理子系統中的相關內容,熟悉固定資產管理子系統初始化,日常業務處理及月末處理操作。

  6.掌握總賬子系統月末處理的相關內容,熟悉月末處理的各種操作,掌握銀行對賬、自動轉賬設置與生成、對賬和月末結賬的操作方法。

  7.理解財務報表編制的原理及流程,掌握報表格式定義、公式定義的操作方法,掌握報表單元公式的設置方法,掌握報表數據處理、表頁管理及圖表功能等操作,掌握利用報表模板生成會計報表的方法。

  8.通過綜合實驗,鞏固單項實驗中掌握的各模塊操作技能並綜合理解掌握,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系統綜合實務操作能力。

  二、實驗內容

  1.建立賬套。

  2.操作員及權限設置。 3.基礎信息設置。

  4.總賬子系統、工資子系統、固定資產子系統初始化。

  5.根據業務資料填制記賬憑證(工資業務和固定資產業務分別在工資子系統和固定資產子系統處置後生成記賬憑證向總賬子系統傳遞)。

  6.對填制和生成的憑證進行審覈、記賬。

  7.賬簿查詢。

  8.月末結賬。

  9. 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三、實驗步驟

  (一)建立賬套及操作員權限設置 (二)基礎信息設置 (三)總賬系統基本設置 (四)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 (五)工資管理 (六)固定資產管理 (七)月末對賬與結賬 (八)編制報表

  編制資產負債表和編制利潤表

  四、實驗結果

  1. 餘額及發生額表

  2. 憑證清單

實驗報告模板 篇5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的目的是創建錨點鏈接。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件;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創建錨點鏈接。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頁面中插入1行4列的表格,並在各單元格中輸入導航文字。

  2) 分別選中各單元格的文字,單擊“”按鈕,在彈出的“超級鏈接”對話框上的“鏈接”文本框分別輸入“#01”“#02”“#03”“#04”。

  3) 在文檔中輸入文字並設置錨記名稱“01”,按下“ enter”鍵換行,輸入一篇文章。

  4) 在文章的結尾處換行,輸入文字並設置錨記名稱“02”,按下“ enter”鍵換行,輸入一篇文章。

  5) 同樣的方法在頁面下文分別輸入文字和命名錨記爲“03”和“04”,並輸入文章。

  6) 保存頁面,按下“f12”鍵預覽。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添加瞄記的作用是可以幫讀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同時也可以使頁面更加精簡。本實驗的關鍵難點在於鏈接文本框輸入的名稱和瞄記的名稱要相一致才能達到實驗的效果,同時要記得是在上一篇文章的結尾處輸入文字並設置瞄記名稱,並記得輸入對應的文章,否則瞄記可能不能用。熟練程度低在實驗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各種工具,無法一次準確地尋找到適當的位置。實驗中忘記選擇“不可見元素”,幾次實驗都失敗,最後才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在實驗前要先做好預習,否則實驗過程會比較喫力。

實驗報告模板 篇6

  一、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實驗報告

  班級:實驗人:試驗時間:審覈:

  實驗名稱: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實驗設計:

  1、測量前“三觀”:

  一觀:二觀:三觀:

  2、測量時

  一放、刻度尺要與被測對象;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零刻線與被測對象一端對齊二讀、視線要刻度尺刻線,不要斜視;讀數時要估讀到三記、記錄數據由數字和組成。進行試驗:

  測作業本和物理課本的長、寬

  評估交流:爲使測量更精確,應選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線是否磨損。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着被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刻度,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

  二、用停表測量時間

  實驗報告

  班級:實驗人:試驗時間:審覈:

  實驗名稱:用停表測量時間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實驗設計:

  1、觀察停表

  停表有個錶盤,大錶盤數字代表,小錶盤數字代表;有根指針,長指針是,短指針是。停表秒針走一圈是分鐘。

  2、停表時間等於分針指示能準確讀數部分加上秒針指示讀數部分。

  進行試驗:

  用停表測出你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s,1min內你的脈搏跳動了次。

  評估交流:大家的測量結果是否相同。

  三、測量同學們跑步的平均速度

  實驗報告

  班級:實驗人:試驗時間:審覈:

  實驗名稱:測量同學們跑步的平均速度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設計並進行試驗:

  1、在操場上用測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測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時間t1,跑30米所用的時間t2。s

  3、根據公式v求出兩次奔跑的平均速度。t

  評估交流:自己記時好還是請同學計時好。

實驗報告模板 篇7

  對某種教育現象實驗後,要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全面總結,提出一箇客觀的、概括的、能反映全過程及其結果的書面材料,即謂教育實驗報告。教育實驗報告可分爲三部分:①前言。②實驗過程和結果。③討論及結論。實驗報告的基本結構:

  (1)題目。應以簡練、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出教育的對象、領域、方法和問題,使讀者一目瞭然,判斷出有無閱讀價值。

  (2)單位、作者。應寫明研究者的工作單位,或寫明某某課題實驗者或牽頭人、組長、撰稿人,其他人員可寫在報告的結尾處。以示對實驗報告的負責,並便於讀者與之聯繫。

  (3)課題部分。是實驗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實驗報告的核心。課題的表述要具體、清楚,明確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並說明課題來源、背景、針對性及解決該課題的實際意義的價值。

  (4)實驗方法。這是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目的是使人瞭解研究結果是在什麼條件下和情況中通過什麼方法,根據什麼事實得來的,從而判定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並可依此進行重複驗證。關於實驗方法主要應交代:①怎樣選擇被試,被試的條件、數量、取樣方式,實驗時間及研究結果的適應範圍。②實驗的組織類型(方法)及採取這種組織類型的依據。即:單組實驗、等組實驗還是輪組實驗;採取這種實驗類型的依據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試成績及評分標準;基礎測定及測定內容等。③實驗的具體步驟;對實驗班進行實驗處理的情況。④因果共變關係的驗證(要注意原因變量一定要出現在結果變量之前,或兩者同時出現,但不能產生於結果變量之後,否則先果後因,實驗就不成立了)。這裏,要對兩個變量進行測定。測定方法也應交代清楚:是口頭測定,書面測定還是操作測定;是個別測定還是集體測定;有無後效測定的時間等。因此,在實驗前,就應對與效果變量測定內容相關的原因變量進行測定,以便與效果變量對比。只有經過這樣的對比,才能發現共變關係。⑤對無關因子的控制情況。只有嚴格控制無關因子的作用,纔可運用統計檢驗來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數據和典型事例。數據要嚴格覈實,要注意圖表的正確格式。用統計檢驗來描述實驗因子與實驗結果之間的關係;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使實驗更有說服力。

  (6)分析與討論。即運用教育教學理論來討論和分析與實驗結果有關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①由實驗結果來回答篇首提出來的問題;②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與論證;③把實驗結果與同類研究結果相比較,找出得失優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問題及本實驗存在的問題,使以後的研究方向更明確,少走彎路。

  (7)結論。它是整個實驗的一箇總結,它直接來自實驗的結果,並回答實驗提出的問題。下結論語言要準確簡明;推理要有嚴密的邏輯性。結論適用的範圍應同取樣的範圍一致。

  (8)附錄和參考文獻。附錄是指內容太多、篇幅太長而不便於寫入研究報告但又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測試題、評分標準、原始數據、研究記錄、統計檢驗等內容;參考文獻是指在實驗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註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及出版時間。如引用未經編譯的外文資料,用原文註解,以資查證。(龔婕)

實驗報告模板 篇8

  一、 實驗目的

  1. 瞭解X射線衍射儀的結構;

  2. 熟悉X射線衍射儀的工作原理;

  3. 掌握X射線衍射儀的基本操作。

  二、實驗原理

  X射線是原子內層電子在高速運動電子的轟擊下躍遷而產生的光輻射,主要有連續X射線和特徵X射線兩種。晶體可被用作X光的光柵,這些很大數目的原子或離子/分子所產生的相干散射將會發生光的干涉作用,從而影響散射的X射線的強度增強或減弱。由於大量原子散射波的疊加,互相干涉而產生最大強度的光束稱爲X射線的衍射線。

  滿足衍射條件,可應用布拉格公式:2dsinθ=λ

  應用已知波長的X射線來測量θ角,從而計算出晶面間距d,這是用於X射線結構分析;另一箇是應用已知d的晶體來測量θ角,從而計算出特徵X射線的波長,進而可在已有資料查出試樣中所含的元素。

  三、儀器組成

  X射線衍射儀的基本構造原理圖, 主要部件包括4部分。

  (1) 高穩定度X射線源 提供測量所需的X射線, 改變X射線管陽極靶材質可改變X射線的波長, 調節陽極電壓可控制X射線源的強度。

  (2) 樣品及樣品位置取向的調整機構系統 樣品須是單晶、粉末、多晶或微晶的固體塊。

  (3) 射線檢測器 檢測衍射強度或同時檢測衍射方向, 通過儀器測量記錄系統或計算機處理系統可以得到多晶衍射圖譜數據。

  (4) 衍射圖的處理分析系統 現代X射線衍射儀都附帶安裝有專用衍射圖處理分析軟件的計算機系統, 它們的特點是自動化和智能化。

  四、 實驗步驟

  1)開啓循環水系統:將循環水系統上的鑰匙擰向豎直方向,打開循環水上的控制器開關ON,此時界面會顯示流量,打開按鈕RUN即可。調節水壓使流量超過

  3.8L/min,如果流量小於3.8L/min,高壓將不能開啓。

  2)開啓主機電源:打開交流伺服穩壓電源,即把開關扳到ON的位置,然後按開關上面的綠色按鈕FAST START, 此時主機控制面板上的“stand by”燈亮。

  3)按下Light(第三個按鈕),打開儀器內部的照明燈。

  4) 關好門,把HT鑰匙轉動90°,擰向平行位置,按下X’Pert儀器上的Power on(第一個按鈕),此時HT指示燈亮,HT指示燈下面的四個小指示燈也會亮,並且會有電壓(15KV)和電流(5mA)顯示,等待電壓電流穩定下來。如果沒有電壓電流顯示,把鑰匙擰向豎直位置稍等半分鐘再把鑰匙擰向平行位置,重複此操作,直到把HT打開。

  5)點擊桌面上的X’Pert Data Collector軟件,輸入賬號密碼。

  6)點擊菜單Instrument的下拉菜單Connect,進行儀器連接,出來以對話框,點擊OK,再出來對話框還點擊OK,此時軟件的左側會出現參數設定界面Flat sample stage。

  7)Flat Sample Stage界面共有3個選項卡Instrument Settings,Incident Beam Optics 和 Diffracted Beam Optics,設備老化和電壓電流操作均在Instrument Settings下設定,後兩個參數設定一般不要動。

  8)如果兩次操作間隔100個小時以上應選擇正常老化,間隔在24~100個小時之間的應選擇快速老化。老化的方式:在第7步的Instrument Settings下,展開Diffractometer→X-ray →Generator(點擊前面的小“+”號),此時Generator下面有三個參數:Status,Tension和Current,雙擊這三個參數中的任一個或者右擊其中的任一個選擇change,會出現Instrument Settings對話框,此時正定位在此對話框的第三個選項卡X-ray上,界面上有X-Ray generator,X-Ray tube和Shutter三項,點擊X-Ray tube下的Breed按鈕,會出現Tube Breeding對話框,選擇breed X-Ray tube的方式:at normal speed或者fast,然後點擊ok,光管開始老化,鼠標顯示忙碌狀態。老化完畢後,先升電壓後升電流,每間隔5KV,5mA地升至40KV,40mA,即設備將在40KV和40mA的`狀態下工作。

  9)試樣製備:根據樣品的量選擇相應的試樣板,粉體或者顆粒都應儘量使工作面平整。

  10)打開設備門,放入樣品,把門合上,應合緊,否則會提示Enclosure (doors)not closed的錯誤。

  11)首先選擇project,點擊X’Pert Data Collector的Customize菜單下的Select Project,出現Select Current Project的對話框,選擇自己的文件夾,點擊ok即可。如果還沒有自己的project,打開X’Pert Organizer軟件,點擊菜單Users & Projects菜單下的Edit Projects,點擊New,出現New Project對話框,新建自己的project,點擊ok即可。然後重複第11步前半部分。

  12)點擊菜單Mearsure下的Program,出現Open Program對話框,默認Program type爲Absolute scan,默認選擇cell-scan,點擊ok,出現Start對話框,由於第11步的工作,所以Project name一欄已經選擇在自己的文件夾,在Data set name一欄填入試樣代號,點擊ok,即開始掃描。

  13)開始掃描後會出現Positioning the instrument,然後“咔”的一聲,儀器門鎖上,兩臂抬起,開始掃描試樣,默認衍射角10~80°。

  14)掃描結束後“咔”的一聲,兩臂開始降落,顯示Positioning the instrument,此時一定要等兩臂降下來(衍射角約爲12.000°時)之後再開門,不然又會提示Enclosure (doors)not closed的錯誤。

  15)測試結束後,先降電流再降電壓,把電流和電壓分別降到10mA和30KV(每間隔5mA,5KV的降),將鑰匙轉動90°到豎直位置,關閉高壓;等待約2分鐘後按下Stand by按鈕,關閉主機和循環水系統。如果下次測試時間間隔不超過20小時,就不用關閉高壓(不擰鑰匙),不關主機和循環水,但是要把電流和電壓降下來。

  16)導出數據。打開X’Pert Organizer,Database的下拉菜單的Export的Scans,出來Export scans對話框,點擊下面的Filter按鈕,通過過濾,查找到相應文件,選中,點擊ok,然後點擊Folder找到存放的目錄,點擊ok,然後把rd和csv的格式勾上,並全部選中,ok即可。

  17) 光盤刻錄。準備好空白光盤,打開刻錄軟件,按照提示操作。

  五、實驗結果

  TiO2的X射線衍射圖譜如下:

  六、實驗分析

  如上圖所示,樣品所獲峯與所選標準卡片主要的峯在出現位置和強度上吻合得都是非常好的,只有樣品的第一個峯不能滿足,當選用其他能夠滿足第一峯出現位置的其他標準卡片時,都會帶來明顯的樣品沒有的峯,又因爲該峯的強度很小,故可以認爲是某種干擾或雜質帶來的,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樣品中的最絕大多數物質就是所選標準卡片所對應的物質。

實驗報告模板 篇9

  實驗報告:頭頸部體格檢查

  引言:

  頭頸部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它包含許多重要的器官,如腦、眼、耳、鼻、口腔、頸椎等。因此,對頭頸部進行體格檢查是非常必要的。本實驗旨在瞭解頭面部和頸部的評估方法和技巧,以及在實際檢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材料和方法:

  本實驗的參與者是醫學學院的醫學生,共12人。實驗使用的設備包括手持燈、聽診器、血壓計、脈搏計和觸診杆。

  實驗過程分爲三個步驟:頭部評估、面部評估和頸部評估。在每個步驟中,參與者需要根據實驗人員的指示,進行相應的評估和記錄。頭部評估包括頭皮、頭骨、眼、鼻、耳、口腔和咽喉等部位的檢查。面部評估主要是針對面部表情、皮膚和頸椎的.檢查。頸部評估包括頸部肌肉、頸椎和頸動脈等部位的檢查。

  結果:

  通過本實驗的頭頸部體格檢查,我們瞭解到頭部、面部和頸部的評估方法和技巧。在頭部評估中,我們學習了頭皮和頭骨的檢查方法,以及眼、鼻、耳、口腔和咽喉等部位的檢查步驟。在面部評估中,我們瞭解了面部表情和皮膚的檢查方法,以及頸椎的檢查技巧。在頸部評估中,我們學習了頸部肌肉、頸椎和頸動脈等部位的檢查方法和技巧。

  結論:

  頭頸部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對頭頸部進行體格檢查是非常必要的。本實驗通過頭部、面部和頸部的評估,讓我們掌握了頭頸部的評估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臨牀實踐。在實際檢查中,我們需要注意檢查的步驟和技巧,確保檢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實驗報告模板 篇10

  同時,股票市場的趨勢可能領先於經濟狀況,它的週期性變動對可以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的臨時發生的技術上、心理上和投資者情緒上的事件會引起反應,使有些股票的波動比市場大一些,有些比市場小一些,不過市場作爲一箇整體,對每種股票價格的變動負主要責任,做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有必要把個別股票的預測與整個股市的預測聯繫起來,互相對照,以提高個別股票價格預測的準確性。

  所謂基本分析方法,也稱爲基本面分析方法,是指把對股票的分析研究重點放在它本身的內在價值上。股票價值在市場上所表現的價格,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頻繁變動。因此一種股票的實際價值很難與市場上的價格完全一致。如果有某一天受了一種非常性因素的影響,價格背離了價值,又加上某些投資者的恐慌心理的烘托,必然會造成股市混亂,甚至形成危機。如在市場上發現某種股票估價過高,必然竟相出手,如另一種股票估價過低,則肯定引起投資者的搶購。影響股票價值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全國的經濟環境是繁榮還是蕭條。二是各經濟部門如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公用事業、金融業等各行各業的狀況如何。三是發行該股票的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如果經營得當,盈利豐厚,則它的股票價值就高,股價相應的也高;反之,其價值就低,股價就賤。

  技術分析的基本觀點是:所有股票的實際供需量及其背後起引導作用的種種因素,包括股票市場上每個人對未來的希望、擔心、恐懼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上。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空中樓閣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投資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爲他相信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至於股價的高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願以更高的價格向你購買。精明的投資者無須去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他所須做的只是搶在最大“笨蛋”之前成交,即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前買進股票,而在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後將其賣出。

  具體個股在實驗二(證券模擬交易)中加以分析。

  1.股價的漲跌情況呈一種不規則的變化,但整個走勢卻有明顯的趨勢,也就是說,雖然在圖表上看不出第二天或下週的股價是漲是跌,但在整個長期的趨勢上,仍有明顯的軌跡可循。

  2.一旦一種趨勢開始後,即難以制止或轉變。這個原則意指當一種股票呈現上漲或下跌趨勢後,不會於短期內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但須注意,這個原則是指純粹的市場心理而言,並不適用於重大利空或利多消息出現時。

  3.除非有肯定的技術確認指標出現,否則應認爲原來趨勢仍會持續發總結。

  4.未來的趨勢可由線本身推論出來。基於這個原則,我們可在線路圖上依整個頭部或底部的延伸線明確畫出往後行情可能發展的趨勢。

  5.任何特定方向的主要趨勢經常遭反方向力量阻擋而改變,但1/3或2/3幅度的波動對整個延伸趨勢的預測影響不會太大。也就是說,假設個別股票在一段上漲幅度爲三元的行情中,回檔一元甚至二元時,仍不應視爲上漲趨勢已經反轉只要不超過2/3的幅度,仍應認爲整個趨勢屬於上升行情中。

實驗報告模板 篇11

  一、定義與作用

  實驗報告,就是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實驗者把實驗的目的、方法。步驟、結果等,用簡潔的語言寫成書面報告。

  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成功的或失敗的實驗結果的記載,有利於不斷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提高實驗者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寫作要求

  實驗報告的種類繁多,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一般根據實驗的先後順序來寫,主要內容有:

  1.實驗名稱名稱,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定律,可寫成“驗證”;如測量的實驗報告,可寫成“測定。”

  2.實驗目的實驗目的要明確,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定律,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儀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實驗用的儀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溶液、顏料、粉劑、燃料等。

  4.實驗的步驟和方法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要寫明經過哪兒個步驟。還應該畫出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數據記錄和計算指從實驗中測到的數據以及計算結果。

  6.結果即根據實驗過程中所見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作出結論。

  7.備註或說明可寫上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實驗後的心得體會、建議等。

  有的實驗報告採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使用時只要逐項填寫即可。

  三、撰寫時應注意事項

  寫實驗報告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工作,要講究科學性、準確性。求實性。在撰寫過程中,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情況:

  1.觀察不細緻,沒有及時、準確、如實記錄。

  在實驗時,由於觀察不細緻,不認真,沒有及時記錄,結果不能準確地寫出所發生的各種現象,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故在記錄中,一定要看到什麼,就記錄什麼,不能弄虛作假。爲了印證一些實驗現象而修改數據,假造實驗現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許的。

  2.說明不準確,或層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學實驗中,出現了沉澱物,但沒有準確他說明是“晶體沉澱”,還是“無定形沉澱”。說明步驟,有的說明沒有按照操作順序分條列出,結果出現層次不清晰。凌亂等問題。

  3.沒有儘量採用專用術語來說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裏轉動”一語,應用專用術語“攪拌”較好,既可使文字簡潔明白,又合乎實驗的情況。

  4.外文、符號、公式不準確,沒有使用統一規定的名詞和符號。

  驗證歐姆定律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熟悉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識準備】學習有關理論(略)

  【實驗器材和裝置】器材:電流表、電壓表、電池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導線、開關、裝置(略)

  【實驗步驟】

  1.按圖示連接電路。

  2.保持定值電阻r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的銅片,改變加在r兩端的電壓,將電流表、電壓表所測得的電流強度。電壓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變定值電阻凡同時調節變阻器,使加在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將電阻r的數值與電流表測得的電流強度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二。

實驗報告模板 篇12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是要創建邊框爲1像素的表格。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件;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創建邊框爲1像素的表格。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文檔中,單擊表格“”按鈕,在對話框中將“單元格間距”設置爲“1”。

  2) 選中插入的表格,將“背景顏色”設置爲“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選中所有的單元格,在“屬性”面版中將“背景顏色”設置爲“白色”(#ffffff)。

  4) 設置完畢,保存頁面,按下“f12”鍵預覽。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本實驗主要通過整個表格和單元格顏色的差異來襯托出實驗效果,間距的作用主要在於表現這種顏色差異。表格的背景顏色和單元格的背景顏色容易混淆,在實驗中要認真判斷,一旦操作錯誤則得不到實驗的效果。“表格寬度”文本框右側的表格的寬度單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兩種,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這兩種單位表示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進行選擇,否則就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設置錯誤就會嚴重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報告模板 篇13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尤其依賴科學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學習和觀察等實踐環節對我們掌握生物學知識、科學方法、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形成科學素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從我們開始接觸生物這門學科開始,就不斷有生物實驗課程,鍛鍊我們各式各樣的能力。

  但是,也的確是上過各式各樣的生物實驗課,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次做的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老師在第一次課上,對我們詳盡的講解了我們此學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實驗。其中全是環環相扣,嵌合緊密,有點一招即失,滿盤皆輸的壓力,不過我們更多的是懷着一種躍躍欲試的激動,恨不得立馬動手,靠着自己學來的知識,認真的完成這套實驗,並且還能看到最終那令人欣喜的結果。就這麼妄想着妄想着,我們從第二週開始的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的漫長旅程。

  由於,老師沒有硬性的要求實驗時間,我們便是一有空閒就往實驗室裏鑽,也就少了以前實驗課上出現的,因爲部分實驗儀器的數量缺少,同學們每次做實驗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實驗興趣的流失。以至於做實驗的態度越來越渙散,甚至只是簡單的走下過場而已,幾次實驗課下來,熱情全無。但按照金老師的提議來,大家來實驗的時間不同,使得對儀器使用的時間錯開,減少了爲爭搶儀器或是藥品而嘈雜不堪的場面,實驗也變得順利了許多。

  金老師會很體諒一些先開始忙活的同學,在黑板上寫清他們實驗大概會做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後面實驗的準備物品和要求,然後開始在忙於實驗而奔走中的同學之間晃悠。觀察我們的實驗操作,或是時不時提點解釋一下我們實驗步驟的緣由;實驗藥品的作用;如何做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實驗沒有得到好的結果或是做的失敗了的原因。可是,隨着實驗的發展,後來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在看過書本上要求的實驗步驟後,去纏着金老師,圍在他周圍,問他關於實驗的各種問題,就算同樣的問題被問過許多次,金老師依然是和藹的笑着一一解答我們的疑問,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導,他的不驕不躁,他的耐性與笑容都深深的打動了實驗中的每位同學。

  其實,他的這種教學方式,亮點就在於此,自主實驗迫使我們會仔細品味步驟中的點滴;實驗過程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就要求我們會去思考如何排除,繼續實驗;實驗結果的不理想,更是強迫我們能認真回顧實驗中的任何細節,找出問題所在,也會需要我們去深入瞭解這步實驗的機理,用藥品的理由,實驗操作要求等。這些自己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而逐步累積起來的經驗,是在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獲得過的,那時,只知道按照老師和書本上寫的步驟來,根本不在意爲什麼要這麼做,於是少了對實驗的探究,能學到的東西自然也減少。

  說完對金老師和老師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談談,我在這樣的教學指導下獲得的收穫。

  我是一箇很懶散的人,以前做實驗,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動腦筋去思考實驗的前因後果,對臺上老師的講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這次實驗着實讓我很費了一番腦子,有深入的去瞭解箇中原理,實驗操作的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幫助我糾正和熟練許多操作,同時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迷糊與不負責任,也讓我體會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樂和滿足,還得到了好多在課堂上永遠無法獲得的知識。下面,具體說說看我的幾件不小的收穫。

  第一件,混實驗室久了,我有了可以“變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實驗室裏有的且我們熟知的物品(老師打包裝起來的不算),無論是藥品試劑,還是不同規格的量筒試管,我都可以摸出來,省去了四處找老師尋求幫助的時間和氣力。

  第二件,學會了配置許多的試劑,於是知道了不同的試劑配置需要注意的問題,鞏固了某些藥品相關的知識,並且在多次配置時,得出了一箇結論: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試劑配方,是拿一箇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來,以後實驗也不會因爲試劑的問題而手忙腳亂。

  第三件,實驗步驟需要仔細的斟酌其中的奧祕,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畢竟這些實驗都是過去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精華繼承,理解了他們的意圖和原由,做起實驗來會更加的得心應手也不易遺忘或出錯。

  第四件,這件是我的心得,也不全是從此次實驗中得來,且也不是隻能運用於做實驗中,這份心得是:在決定要做的事情後,考慮清楚行動時會需要用些什麼,做些什麼,將準備工作做好,爲後續行動鋪墊,按其規律列好清單,會使得實驗或者任何別的事情做得更加順利,有條理,排除做過多無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還降低錯誤失誤的出現概率,成功率也會增高。

  以上是我這個學期裏,從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裏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個學期裏,我能將自己從這裏得到的心得,學習應用到其他的實驗甚至是學習生活中去,擴充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厚自己的底蘊,加強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稱自己要成爲未來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勵自己成爲一箇不負衆望的有用的人。

實驗報告模板 篇14

  這次的實驗一共做了三個:

  1、金屬箔式應變片:單臂、半橋、全橋比較;

  2、迴轉機構振動測量及譜分析;

  3、懸臂樑一階固有頻率及阻尼係數測試。各有特點。

  通過這次實驗,我大開眼界,因爲這次實驗特別是迴轉機構振動測量及譜分析和懸臂樑一階固有頻率及阻尼係數測試,需要用軟件編程,並且用電腦顯示輸出。可以說是半自動化。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我受易非淺: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實驗前的理論知識準備,也就是要事前瞭解將要做的實驗的有關質料,如:實驗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步驟,最重要的是要記錄什麼數據和怎樣做數據處理,等等。雖然做實驗時,指導老師會講解一下實驗步驟和怎樣記錄數據,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些基礎知識,那時是很難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亂按老師指使做,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做什麼。

  在這次實驗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加強了我的動手能力,並且培養了我的獨立思考能力。特別是在做實驗報告時,因爲在做數據處理時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將會很難的繼續下去。例如:數據處理時,遇到要進行數據獲取,這就要求懂得labview軟件一些基本操作;還有畫圖時,也要用軟件畫圖,這也要求懂得excel軟件的插入圖表命令。並且在做迴轉機構振動測量及譜分析實驗,獲取數據時,注意讀取波形要改變採樣頻率,等等。當然不只學到了這些,這裏我就不多說了。

  還有動手這次實驗,使測試技術這門課的一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加深刻了我對測試技術這門課的認識,鞏固了我的理論知識。

  不過這次實驗雖好,但是我認爲它安排的時間不是很好,還有測試技術考試時間,因爲這些時間安排與我們的課程設計時間有衝突,使我不能專心於任一項,結果不能保證每一箇項目質量,所以如果有什麼出錯請指出!

實驗報告模板 篇15

  例一定量分析實驗報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爲例)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鹼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爲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爲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採用間接配製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爲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於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於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爲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於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後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於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爲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實驗結果與討論:

  (1)(2)(3)……

  結論:

  例二合成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題目:溴乙烷的合成

  實驗目的:1.學習從醇製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實驗原理: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實驗步驟及現象記錄:

  實驗步驟現象記錄

  1.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在冷卻和不斷振盪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後,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後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爲防止產品揮發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並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後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爲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後,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

  3.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後,將下層的粗製溴乙烷放入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於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盪,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乾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爲渾濁液。分離後的溴乙烷層爲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製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率:9.8/13.7=71.5%

  結果與討論:

  (1)溶液中的橙*可能爲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後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後實驗應嚴格操作。

實驗報告模板 篇16

  一、 實驗目的要求

  1、 練習毫針進針手法。

  2、 掌握行鍼手法。

  3、 掌握毫針刺法。

  二、 實驗內容

  1、 掌握毫針進針,體會進針時的得氣感。

  2、 掌握毫針促使得氣基本手法:刮法、飛法、震顫法等。

  3、 掌握毫針傍針法、齊刺、揚刺、合谷刺、透刺等刺法。

  4、 本次實驗涉及到的穴位有手三里(傍針、齊刺、揚刺、合谷刺)、曲池透手三里、精明(直刺)、印堂透精明、底倉透夾車、背腧穴(斜刺)、風池、翳風、內關透外關。

  三、實驗方法:老師在實驗室示教,同學自己親身實踐操作。

  四、實驗體會

  1、初始體會。在本節實驗課前的理論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刺法時一邊介紹一邊說等一下實驗課同學們要互相扎針練習,說的我們心裏怕怕的。在實驗課老師示範時,看到用揚法九根針同時刺激同一個穴位更是像紮在自己身上一樣,呲牙咧嘴的看老師示範。由此可以推想當病人在接受針刺療法之前心裏一定也很緊張,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受針刺治療的病人。所以應該在進行鍼刺治療前一定要安撫患者情緒,不要因爲情緒方面的原因影響到治療效果。

  2、作爲針刺者的體會。本次實驗課是我第一次爲人進行鍼刺,因爲手勁不足,沒有經驗,第一針進針很慢,人體表皮真的是出於意料的柔韌。明明平時不小心劃到了或者是撞到了都會破皮流血,沒想到面對較爲鋒利的毫針卻可以有很強的抵禦。針刺入皮後會明顯感覺到抵禦力道消失,此時應輕輕進針,感受得氣感。用合谷刺、透刺等操作時偶爾會感受到針尖受阻,這時應調整方向進針。通常進針到感覺刺入空腔時被刺的同學會有得氣的感覺。

  3、風池穴位於項部,枕骨之下,針刺風池穴有一定危險性。在這次試驗課上也嘗試了針刺風池穴,只要針刺時注意方向並且全神貫注,針刺是安全的,而且進針要柔緩,注意被刺者反饋。被我針刺的同學反映在刺入風池穴時有麻麻的感覺從頸項一直傳入手心,大概是因爲風池穴爲手少陰陽維、足少陽之會。

  4、面針體會。雖然面部皮膚較薄,但是並沒想象中那麼好進針,主要是注意提捏進針,找準方位。針刺精明時應注意避開眼球。

  5、作爲被針刺者的體會。針入皮前比較痛,入皮後並不痛,所以在針刺時應儘量減少刺入時間。扎到血管超級痛_(:з)∠)_!出針時會冒血珠,出血時用幹棉球按壓止血,不揉!不揉!不揉!重要的事說三遍!一旦患者反映痛感之後應該立即停手並出針。得氣感在刺入穴位後比較明顯,幾秒後消失。若進行促使得氣操作得氣感明顯。_(:з)∠)_但是我怕痛,所以只刺了三針。在這裏不得不誇一下那些紮了九針的同學們和貢獻出來當模特讓我們練習風池大椎等穴位的同學們,感謝信任,勇氣可嘉!

  6、總結。總之平時練習時應注意連指力腕力以便快速進針減少疼痛,注意

  和患者溝通。針刺時應注意方向調整角度,避開器官和血管這次實驗課來不及操作腹部和背部腧穴,看在少得可憐的實驗課時上,下次實驗課決定克服恐懼,多動手,爭取把所有穴位練習完,並且自己當模特體驗更多被針刺的感覺,以體會作爲患者的感受>

  路由器處於普通用戶命令狀態。這時用戶可以看到路由器的連接狀態,訪問其它網絡和主機,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設置內容。

  2)router#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enable路由器進入超級用戶命令狀態router#,這時不但可以執行所有的用戶命令,還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設置內容。

  3)router(config)#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現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時路由器處於全局設置狀態,這時可以設置路由器的全局參數。

  4)router(config-if)#;router(config-line)#;router(config-router)#……

  路由器處於局部設置的狀態,這時可以設置路由器某個局部的參數。

  5)設置對話狀態

  這是一臺新路由器開機時自動進入的狀態,在特權命令狀態使用SETUP命令也可以進入此狀態,這時可以通過對話方式對路由器進行設置。

  (2)常用命令

  1)改變狀態命令

  進入特權命令狀態 enable

  退出特權命令狀態 disable

  進入設置對話狀態 setup

  進入全局設置狀態 config terminal

  退出全局設置狀態 end

  進入端口設置狀態 interface type slot/number

  進入子端口設狀態 interface type numeber.subinterface[point-to-point|multipoint]

  進入線路設置狀態 line type slot/number

  進入路由設置狀態 outer protocol

  退出局部設置狀態 exit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網絡拓撲結構圖如下

  2)用模擬軟件“RouterSim-CCNA2”進行配置的部分配置過程

  對RouterA進行配置

  對RouterB進行配置

  3)路由表配置的部分過程

  RouterA的路由表配置

  RouterC的路由表配置

  五、 實驗結果:

  從RouterA ping RouterB

  從HostA ping HostB

  從Host A1 ping Host B1

  從Host C ping Host B1

  從2621 ping RouterB

  六、 實驗心得

  本次實驗中主要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的。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許多問題。首先,路由器、交換機、PC機連接圖的設置中,路由器與路由器的連接時本來正確的結果應該是黑色的連線,但是因爲前面端口及設置的錯誤得到的是紅色的連線。另外,PC機的IP配置是最容易的,但是在配置過程中應該仔細,稍稍一點粗心的錯誤便可能使得IP配置不成功。最後,最難的是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的配置要嚴格按照思路步驟進行,分清楚普通模式,特權模式,區別如何進入全局模式與局部模式,以及在局部模式下配置s0端口與e0端口。大多數問題通過問老師和同學都得以解決,但是在配置模式下設置靜態路由還是不清楚,還有一些命令也不太熟悉。

實驗報告模板 篇17

  一、實驗報告知識述要

  實驗報告是以實驗本身爲研究對象,或者以實驗作爲主要研究手段而得出科研成果後所寫出的科研文書。實驗報告具有一般科研文書的科學性、實踐性、規範性等特點。

  (一)實驗報告的概念和用途

  實驗報告是實驗者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完整真實地記錄、描述某項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書面材料,是對實驗工作的總結和概括,是整個實驗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實驗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

  在科研活動中,實驗是形成、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或假設的重要方法,而實驗報告是實驗環節的理吐昇華,是實驗工作的重要環節。實驗報告具有情報交流和資料保存的作用,有利於不斷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提高實驗者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專業學習中,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原始數據、測試結果等彙總的文字記錄,是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總結的一種方式,也是特定專業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報告的寫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科研態度、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研究工作中撰寫科研成果報告或科學論文的模擬訓練,有益於學生今後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

  (二)實驗報告的特點

  1、科學性

  實驗報告的科學性是指報告的材料真實、準確。內容正確、客觀,論證嚴密、充分,經得起重複和實踐的檢驗,結論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沒有嚴格的科學性,實驗報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2、實踐性

  實驗報告的實踐性是指實驗報告來自於科學實驗活動,是必須認真撰寫的實驗記錄和總結,是特定專業實驗實踐課程的基本環節和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勝、可操作性、可重複性。

  3、規範性

  實驗報告的規範性主要是指形式和規格上必須按照統一編排的標準來表達,這是科研活動自身的科學要求和信息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報告高效統一的記錄、整理、檢索、評價以及傳播、交流等。

  二、寫作格式及要求

  (一)寫作格式

  實驗報告在實際運用中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標題

  實驗報告的標題即實驗名稱,是實驗內容的高度概括,標題有單一式和複合式兩種。前者如《驗證歐姆定律》《“大學生德育教育途徑與方法”課題研究實驗報告》等,後者如《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唸的作文教學新思路―“以學爲主”作文教學改革實驗報告》《大豆化學品質檢驗―蛋白質測定》等。

  教學中運用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實驗報告往往以“實驗報告”或“——課程實驗報告”等作標題,而將“實驗名稱”作爲內容中的一項。

  2、署名和日期

  教學中運用的實驗報告往往要註明實驗者的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合作者、日期、地點、實驗條件等信息。

  實際工作中使用的實驗報告往往要寫明研究者的工作單位,或寫明某某課題實驗者或負責人、組長、撰稿人,並註明所在學校,其他人員可寫在報告的結尾處,以示對實驗報告負責,並便於讀者與之聯繫。

  3、前言

  前言一般分條列項說明實驗的研究對象、實驗的意義和作用、實驗目的、實驗準備等,語言應高度凝練概括。

  前言在某些實驗報告中也可稱爲“導言”,簡明扼要地說明實驗課題的來源、背景,實驗進展情況,實驗對象和規模等,表明解決該課題的實際意義。有時以“問題的提出”的形式介紹研究的目的、選題的依據、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研究的現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研究趨勢,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及研究框架等。

  4、正文

  (I)實驗原理。簡要說明進行實驗的理論依據,包括實驗涉及的重要概念,實驗依據的主要定律、公理、公式、相應的電路圖或光路圖等。

  (2)實驗設備。寫明所用儀器設備的原理、名稱、型號和主要規格,用具、耗材的名稱,實驗裝置等。

  (3)實驗方法。闡明實驗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讓別人瞭解研究結果是在什麼條件和情況下,通過什麼方法,根據什麼事實得來的,以評價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同時,也便於他人用同樣的方法進行重複實驗。

  (4)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根據具體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或操作流程圖或操作工作表,展現實驗的過程及意義,並正確、全面、詳盡地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

  (5)實驗結果。實驗結果是實驗活動價值的反映和體現,要求如實地記錄實驗的所有結果,包括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各項數據,並通過代入公式計算等方式進行必要的處理。實驗結果必須真實、準確、可靠。

  (6)分析和討論。寫明影響實驗的各種因素,實驗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實驗結果與預測或已知推論的結果的比較,實驗中發現的規律性的東西等。這一部分是實驗由感比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反映,表達的是實驗者的見解。

  5、結論

  根據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作出結論。

  6、備註和說明

  說明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實驗後的心得體會等。有些類型的實驗報告以“附錄”標明實驗研究過程中收集積累的重要的原始資料和實驗研究中所採用的工具、手段、設備等。

  7、參考文獻

  報告的末尾應註明實驗報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資料的來源。參考文獻的排列可參閱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期刊應包括作者、論文題目、頁數、期刊刊名和期號等,著作應包括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時間及頁數等。

  上述幾個項目在實驗報告的實際運用中並非缺一不可,應根據學科特點、專業性質、實驗類型等實際需要來確定和組織實驗報告的結構形式和內容。

  (二)寫作要求

  1、認真觀察,如實記錄

  實驗者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描述各種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不可誇大、縮小或杜撰,也不能照搬教材或抄襲他人的實驗結果,切忌弄虛作假。

  2、說明準確,層次清晰

  寫作時要準確地介紹實驗的目的、設備、原理、方法、步驟、結論等,結合實驗結果展開分析、推導結論、昇華認識,數據確鑿可靠,說明恰如其分,分析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圖表準確合理,書寫工整規範,養成良好的行文習質,這也是對科學思維和科學意識的訓練。

  3、格式規範,表述科學

  實驗報告的各項內容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作用,寫作時應嚴格按照統一的形式和規格進行撰寫,不得隨意增減項目。實驗報告一般應多用精練的短句,文字表述要簡潔明白、恰當準確,避免模棱兩可和易產生歧義的表述,儘量採用專業術語,不用自造的不規範的簡化字或代號。

實驗報告模板 篇18

  姓 名

  班 級序 號:

  課 程: 軟件工程

  老 師:

  日 期地 點成 績:

  一、實驗目的

  1.瞭解Rational Rose軟件界面以及使用方法;

  2.學會用Rational Rose建立UML模型。

  二、實驗內容及工具

  結合課本相關章節在Rational Rose軟件中繪製相應的模型。本次實驗以教學管理系統爲例。

  系統:win8.1企業版

  軟件版本:Rational Rose 20xx企業版

  Rose簡介:

  Rational Rose是Rational公司出品的一種面向對象的統一建模語言的可視化建模工具

  用於可視化建模和公司級水平軟件應用的組件構造。

  Rational Rose包括了統一建模語言(UML),OOSE,以及OMT。其中統一建模語言(UML)由Rational公司3位世界級面向對象技術專家Grady Booch、Ivar Jacobson、和Jim Rumbaugh通過對早期面向對象研究和設計方法的進一步擴展而得來的,它爲可視化建模軟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這樣的淵源也使Rational Rose力挫當前市

  場上很多基於UML可視化建模的工具,例如Microsoft的Visio20xx、Oracle的Designer20xx,還有PlayCase 、CA BPWin、CA ERWin、Sybase PowerDesigner等等。

  Rational Rose 是一箇完全的’、具有能滿足所有建模環境(Web開發,數據建模,Visual Studio和 C++ )靈活性需求的一套解決方案。Rose 允許開發人員,項目經理,系統工程師和分析人員在軟件開發週期內在將需求和系統的體系架構轉換成代碼,消除浪費的消耗,對需求和系統的體系架構進行可視化,理解和精練。通過在軟件開發週期內使用同一種建模工具可以確保更快更好的創建滿足客戶需求的可擴展的、靈活的並且可靠的應用系統。

  三、實驗步驟及結果

  1.確定系統的範圍和系統邊界

  2.定義活動者

  3.定義用例

  4.繪製用例圖

  5.繪製主要交互圖

  6.建立順序圖

  7.建立協作圖

  8.建立狀態圖

實驗報告模板 篇19

  實驗 1數據庫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瞭解 Oracle 數據庫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2)瞭解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的使用情況;

  (3)學習關閉和啓動數據庫實例的方法;

  (4)學習使用 SQL 語句創建數據庫的方法;

  (5)學習使用 SQL 語句刪除數據庫的方法。

  二、實驗準備

  首先要瞭解 Oracle 數據庫的邏輯結構,包括方案(schema)對象、數據塊(data block)、區間(extent)、段(segment)和表空間(tablespace)等。數據庫由若干個表空間組成,表空間由表組成,段由區間組成,區間則由數據塊組成。Oracle 數據庫的物理結構由構成數據庫的操作系統文件所決定。每個 Oracle 數據庫都由 3 種類型的文件組成:數據文件、日誌文件和控制文件。這些數據庫文件爲數據庫信息提供真正的物理存儲。

  Enterprise Manager 10g 是 Oracle 10g 提供的新的管理工具,簡稱 EM。使用它可以完成啓動、關閉數據庫,創建、刪除數據庫等功能。只有系統管理員或擁有 CREAT E DATABASE權限的用戶才能創建數據庫。可以在 Enterprise Manager 中通過圖形界面創建數據庫,也可以使用 CREATE DATABASE 語句創建數據庫。

  三、實驗內容

  (1)練習使用不同方法啓動和關閉數據庫實例。

  (2)練習使用不同 方法創建和刪除數據庫,要使操作的數據庫爲用戶管理數據庫UserMan。

  1.使用 SHUTDOWN 命令關閉數據庫實例

  練習使用 SHUTDOWN 命令關閉數據庫實例,分別按以下方式啓動數據庫實例。

  (1)正常關閉。等待當前所有已連接的用戶斷開與數據庫的連接,然後關閉數據庫。

  正常關閉的語句如下:

  SHUTDOWN NORMAL

  (2)立即關閉。回退活動事務處理並斷開所有已連接的用戶,然後關閉數據庫。立即

  關閉的語句如下:

  SHUTDOWN IMMEDIATE

  (3)事務處理關閉。完成事務處理後斷開所有已連接的用戶,然後關閉數據庫。事務

  處理關閉的語句如下:

  SHUTDOWN TRANSACTIONAL

  (4)中止關閉。中止數據庫實例,立即關閉數據庫。中止關閉的語句如下: SHUTDOWN ABORT

  每次執行 SHUTDOWN 語句關閉數據庫實例之前,請執行 STARTUP 命令啓動數據庫。

  2.使用 STARTUP 命令啓動數據庫實例

  練習使用 STARTUP 命令啓動數據庫實例,分別按以下方式啓動數據庫實例。

  (1)啓動數據庫實例時不裝載數據庫。執行此操作的命令如下:

  STARTUP NOMOUNT

  (2)啓動數據庫實例,裝載數據庫,但不打開數據庫。通常在數據庫維護時執行此操作,對應的命令如下:

  STARTUP MOUNT

  (3)啓動後限制對數據庫實例的訪問。執行此操作的命令如下:

  STARTUP RESTRICT

  (4)強制實例啓動。在遇到特殊異常的情況時,可以強制啓動實例。強制啓動實例的

  語句如下:

  STARTUP FORCE

  每次執行 STARTUP 語句啓動數據庫實例之前,請執行 SHUTDOWN 命令關閉數據庫。

  3.使用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關閉數據庫實例

  按照下面的步驟關閉數據庫實例。

  (1)在數據庫處於打開狀態 時,使用 SYS 用戶以 SYSD BA 身份登錄到 EnterpriseManager。在主目錄頁面的“一般信息”欄目中,可以看到“關閉”按鈕。

  (2)單擊“關閉”按鈕,可以打開“主機和目標數據庫身份證明”頁面。用戶需要擁有管理員 的權限才能關閉數據庫實 例,包 括主機操作 系統的管理員和當前數據庫實例的SYSDBA 用戶。

  (3)輸入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打開“確認關閉”頁面。

  (4)單擊“是”按鈕,開始關閉數據庫。關閉操作完成後,單擊“刷新”按鈕,打開“啓動數據庫實例”頁面。

  4.使用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啓動數據庫實例

  按照下面的步驟啓動數據庫實例。

  (1)使用 SYS 用戶以 SYSDBA 身份登錄到 Enterprise Manager。

  (2)單擊“啓動”按鈕,打開“主機和目標數據庫身份證明”頁面。用戶需要擁有管理員的權限才能啓動數據庫實例,包括主機操作系統的管理員和當前數據庫實例的SYSD BA用戶。

  (3)輸入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打開“確認打開”頁面。

  (4)單擊“是”按鈕,開始打開數據庫。

  5.使用 SQL 語句創建數據庫

  按照如下條件創建數據庫 UserMan。

  (1)設置 SYS 用戶的密碼爲 SYSPWD,設置 SYSTEM 用戶的密碼爲 SYSTEMPWD。

  (2)使用已有的控制文件。

  (3)指定日誌文件組 redo01.log,大小爲 10MB;指定日誌文件組 redo02.log,大小爲10MB。設置最大的日誌文件數量爲 10。

  (4)定義日誌文件組中最大的日誌文件數量爲 5。

  (5)定義最大的數據文件數量爲 100。

  (6)定義數據庫中最大的實例數量爲 1。

  (7)定義存儲數據的字符集爲 US7ASCII。

  (8)定義數據文件名稱爲 SYS01.dbf,初始大小爲 100MB。

  (9)定義默認的表空間爲 tbs_1。

實驗報告模板 篇20

  實驗名稱:自構建光纖鏈路的otdr測試實驗 實驗日期:指導老師: 林遠芳學生姓名:同組學生姓名: 成績: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二、實驗內容和原理三、主要儀器設備四、實驗結果記錄與分析

  五、數據記錄和處理 六、結果與分析 七、討論、心得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 瞭解瑞利散射及菲涅爾反射的概念及特點;

  2. 熟練掌握裸纖端面切割、清潔、連接對準方法及熔接技術;

  3. 熟悉光時域反射儀(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以下簡稱 otdr)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使用要點,能利用 otdr 測試、判斷和分析光纖鏈路中的事件點位置及其產生原因,提高工程應用能力。

  二、實驗內容和原理

  1.otdr 測試基本理論

  散射:光遇到微小粒子或不均勻結構時發生的一種光學現象,此時光傳輸不再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瑞利散射:當光在光纖中傳播時,由於光纖的基本結構不完美(光纖本身的缺陷、製作工藝和材料組分存在着分子級大小的結構上的不均勻性),一部分光纖會改變其原有傳播方向而向四周散射(圖 1-3-1),引起光能量損失,其強度與波長的 4 次方成反比,隨着波長的增加,損耗迅速下降。

  後向或背向散射:瑞利散射的方向是分佈於整個立體角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纖和原來的傳播方向相反,返回到光纖的注入端,形成連續的後向散射回波。光纖中某一點的後向回波可以反映出光纖中光功率的分佈情況,椐此可以測試出光纖的損耗。

  菲涅爾反射:當光纖由一種媒質進入另一種媒質時會產生的一種反射,其強度與兩種媒質的相對摺射率的平方成正比。如圖1-3-2 所示,一束能量爲p0 的光,由媒質 1(折射率爲nl)進入媒質 2(折射率爲 n2)產生的反射信號爲p1,則

  n1n2p1nn21 2

  衰減:指信號沿鏈路傳輸過程中損失的量度,以 db 表示。衰減是光纖中光功率減少量的一種度量, 光纖內徑中的瑞利散射是引起光纖衰減的主要原因。 通常, 對於均勻光纖來說,可用單位長度的衰減,即衰減係數來反映光纖的衰減性能的好壞。

  當光脈衝通過光纖傳輸時,沿光纖長度上的每一點均會引起瑞利散射。這種散射向着四面八方,其中總有一部分會沿着纖軸反向傳輸到輸入端。由於主要的散射是瑞利散射,並且瑞利散射光的波長與入射光的波長相同,其光功率與該散射點的入射光功率成正比,光纖中散射光的強弱反映了光纖長度上各點衰減大小,光纖長度上的某一點散射信號的變化,可以通過後向散射方法獨立地探測出來,而不受其它點散射信號改變的影響,所以測量沿纖軸返回的後向瑞利散射光功率就可以獲得光沿着光纖傳輸時的衰減及其它信息。

  基於後向散射法設計的測量儀器稱爲 otdr,其突出優點在於它是一種非破壞性的單端測量方法,測量只需在光纖的一端進行。它利用激光二極管產生光脈衝,經定向耦合器注入被測光纖,然後在同一端測量沿光纖軸向向後返回的散射光功率返回信號與時間的關係,將時間值乘以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速度以計算出距離, 在屏幕上顯示返回信號的相對功率與距離之間的關係曲線和測試結果。國內廠家主要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國外的品牌主要有安捷倫(agilent) 、安立(aitsu) 、exfo、wavetek 等。2.光纖的連接

  光纖連接時的耦合損耗因素基本上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固有的,是被連接光纖本身特性參數的差異,比如纖芯直徑、模場直徑、數值孔徑差異、纖芯或模場的同心度偏差、纖芯橢圓度等。這些因素所引起的光纖連接損耗一般無法通過連接技術來改善;另一類是光纖連接時

  光纖的端面質量、對中質量和連接質量等因素,比如光纖的端面切割質量、端面間隙、纖軸的橫向錯位、纖軸的角度傾斜、纖芯形變等因素。這些因素所引起的連接損耗可通過連接技術的改進而得到改善。

  3. 典型事件

  用 otdr 測量光纖鏈路可識別出由於拼接、接頭、光纖破損或彎曲及鏈路中其他故障所造成的光衰減的位置及大小。otdr 接收和顯示的不僅僅是來自各事件的信號,而且包括來自光纖本身的信號。這種來自光纖本身的信號就是後向散射。當光沿着光纖傳送時會由於瑞利散射效應而衰減,這是由於光纖折射率微小變化等引起的,並且它沿着整根光纖持續發生。後向散射強度的變化決定了光纖鏈路沿線各事件的損耗值。

  非反射事件:

  光纖熔接頭和微彎會導致光纖中有一些光功率損耗,但不會引起反射。在otdr 測試曲線上,這種事件會以“在後向散射電平上附加一箇下降臺階”的形式表現出來,豎軸上後向散射電平值的改變量即爲損耗的大小,如圖 1‐3‐6所示。

  反射事件:

  在光纖鏈路中,光纖的幾何缺陷、斷裂面、故障點、活動連接和固定連接等都會造成折射率突變,使光在光纖中產生菲涅爾反射,稱之爲反射事件。反射和散射的強弱都和通過的光功率成正比,菲涅爾反射光功率遠大於後向瑞利散射光功率,則在 otdr 顯示的測試曲線上,對應於光纖菲涅爾反射點處有突變的峯值區(有一箇急劇的上升和下降) 。如圖 1‐3‐7 所示,光纖鏈路中的活動連接和固定連接的接頭以及光纖上的裂縫都會同時引起光的反射和損耗。反射值(通常以回波損耗的形式表示)是由後向散射曲線上反射峯的幅度所決定的,豎軸上後向散射電平值的改變量即爲損耗的大小。

  光纖末端:如果光纖末端(尾端)是平整的端面或者在尾端接有平整、拋光了的活動連接器,則尾端會存在反射率爲 4%的菲涅爾反射,意味着 otdr 測試曲線具有反射終端,如圖 1‐3‐8(a)所示。如果尾端是破裂的端面或者被磨花了,則由於端面的不規則會使光纖漫射而不會引起反射,在這種情況下,光纖末端的 otdr 測試曲線會從後向反射電平簡單下降到 otdr 噪聲電平下,如圖 1‐3‐8(b)所示。雖然破裂的’尾端也可能引起反射,但其反射峯不會像平整的光纖末端或活動連接器所帶來的反射峯值那麼大。

  4.otdr 主要性能參數

  (1)動態範圍

  otdr 的信號是通過對數放大器處理的,測試曲線的相對後向散射功率是對數標度,讀

  得的是電平值, 而且是經過往返兩次衰減的值。 後向散射電平初始值與噪聲電平的差值 (db) 定義爲動態範圍。如圖 1‐3‐9 所示,根據噪聲電平的取法,有兩種不同的動態範圍表 示方式:

  ‐‐峯值:取噪聲電平的峯值,這是一種傳統的比較有意義的指標表示方式。在後向散射 電平與噪聲電平相等時,後向散射信號就成了不可見信號。

  ‐‐信噪比 s=1:取噪聲電平的均方根值。

  動態範圍和被測光纖的衰減決定了 otdr 實際可以測量的光纖最長距離:

  d lmax

  其中:d 爲 otdr 的動態範圍,a 爲被測光纖的衰減常數。由此可以分析得知:對衰減 一定的光纖而言,otdr 的動態範圍越大,則可測量的光纖長度越長,反之越短;對同一動態範圍的 otdr 而言,光纖衰減越小,則可測量的光纖長度越長,反之越短。

  (2)盲區

  用 otdr 測試光纖時,反映不出某段範圍內光纖損耗等的測量情況,稱之爲盲區。反射 會使 otdr 的接收器進入飽和狀態,接收器從飽和狀態逐漸恢復會產生一箇“拖尾”。“託尾”

  過後,otdr就可以對光纖的後向散射進行測量。

  事件盲區:從反射峯的起始點到接收器從飽和峯值恢復到 1.5db 之間的距離。在這點上 緊接的第二個反射爲可識別反射,但這時損耗和衰減仍爲不可測事件。

  衰減盲區:從反射峯的起始點到接收器從飽和狀態恢復到線性後向散射上 0.5db 點之間 的距離。(貝爾實驗室文件建議的指標是 0.1db,但 0.5db 是一箇更常用的指標值)。三、主要儀器設備

  跳纖;尾纖;裸纖;剝纖鉗;筆式光纖切割刀;av33012光纖切割器;吹氣球、擦鏡紙、無水乙醇、脫脂棉棒、光纖接頭清潔器等光纖端面處理與清潔工具;常規法蘭、5db和 10db 法蘭式光衰減器;使用精密 v槽實現光纖臨時耦合對接的av87501 光纖對接器;av6471 光纖熔接機;具有 32db 動態範圍和 0.1m測距分辨率的av6413高性能微型otdr, 具有28db動態範圍和0.25m測距分辨率、 並且內置波長爲650nm的肉眼可視紅光出射功能的 av6416 掌上型 otdr。

  四、實驗結果記錄與分析(以下爲示例,摘自08級學生實驗報告,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結果自行分析)無損/2db/5db/10db -3:

  185m

  1.28km

  圖1、自構建的鏈路情況:法蘭盤+機械連接+熔接圖2、測試波形及事件表

  結果分析:

  此次實驗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把所有的事件都測試出來了,數值和長度都很合理。

  1) 第一個35.1m的非反射損耗是意外出現的,在此後的實驗結果中也都存在,因此我們判定此

  卷光纖在這個地方存在損傷

  2) 第一個反射事件:發生在1.31km處,即爲法蘭盤的連接位置,因此我們新接入的光纖長度

  爲1.3km,且法蘭盤的連接損耗爲1.122db,反射高度爲38.326db。雖然標稱是無損的法蘭盤,其實還是存在“注意”中所說的機械壓力和空氣間隙的損耗

  3) 第二個反射事件:發生在1.46km處,事件間隔一段150m左右的光纖,明顯是機械連接的

  4) 非反射事件:在1.646km處,爲明顯的“臺階式下降”損耗,是熔接損耗,大小爲0.021db, 且與機械連接相隔的光纖長度爲1.646-1.461=0.185km,也就是185m左右

  5) 光纖末端:光纖總長度爲2.93km,尾纖長度約爲2.93-1.65=1.28km左右

  五、思考題

  1、動態範圍和盲區的大小都與光脈衝寬度的設定值有關。當分別需要對光纖遠端、靠近otdr 附近的光纖以及兩個緊鄰事件進行觀測時,應該分別選擇寬脈衝還是窄脈衝?

  2、測量損耗時選擇的算法(分爲tpa和lsa兩種,前者表示用“兩點”法測量兩個標記點之間的平均損耗,只有這兩個標記點參與計算,後

  者表示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兩個標記點之間的平均損耗,是利用兩個標記點間的擬合曲線來進行計算)不同,則測試值也不同。對於中間沒有任何事件點的一段連續光纖來說,選擇上面哪種算法所得的測試值更準確些?

  3、手動測試時什麼參數的設定會影響測試軌跡信噪比?如何合理設置量程、衰減和折射率?

  4、實際測量時,爲了避開近端盲區, 通常在 otdr 輸出端引入一段 “過渡光纖”, 將 otdr光輸出連接器產生的盲區控制在過渡光纖上,以此減小盲區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那麼,對過渡光纖的長度是如何要求的?它與被測光纖應以何種形式連接才能消除盲區?

  5、採樣間隔如何影響 otdr 測試曲線?如何才能減小因採樣間隔帶來的距離測量誤差?

  6、用 otdr 從兩個方向分別測試光纖上的同一接續點,結果有時會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爲什

  麼?如何才能得到比較真實準確的接頭損耗值?

  7. 提出你對實驗裝置及實驗內容的意見及建議。

實驗報告模板 篇21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箇箭頭表沉澱]+Na2SO4

  氫氧化鈉溶液和加入硫酸銅溶液反應成氫氧化銅沉澱和硫酸鈉

  Cu(OH)2=[等號上面寫上條件是加熱,即一箇三角形]CuO+H2O

  氫氧化銅沉澱加熱變成氧化銅和水

  實驗報告:

  分爲6個步驟:

  1):實驗目的,具體寫該次實驗要達到的要求和實現的任務。(比如說,是要研究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狀況)

  2):實驗原理,是寫你這次實驗操作是依據什麼來完成的,一般你的實驗書上都有,你總結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應方程式)

  3):實驗用品,包括實驗所用器材,液體和固體藥品等。 (如酒精燈,濾紙,還有玻璃棒,後兩者用於過濾,這個應該是要的吧。)

  4):實驗步驟:實驗書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生成藍色沉澱,再加熱藍色沉澱,觀察反應現象)

  5):實驗數據記錄和處理。

  6):問題分析及討論

實驗報告模板 篇22

  準備材料:一箇玻璃杯、一枚硬幣、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顏色的)、蠟燭和一箇平底的容器。

  實驗內容:在一箇盤子裏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幣。手既不許接觸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來,怎樣才能把硬幣取出來呢?

  實驗過程:

  第1次:我們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沒硬幣。然後點燃一節蠟燭放在盤子裏,罩上玻璃杯,蠟燭會因爲缺氧停止燃燒,這時,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斷地湧進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夠多,所以沒有把硬幣取出來)結果:失敗。

  第2次:和第一次一樣,失敗。

  第3次:我們換了一根大一點的蠟燭,這次流進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們用了兩根蠟燭,不過因爲杯子扣的太緊,杯口被盤子吸住,水沒能流進玻璃杯,失敗。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點點,導致蠟燭提前熄滅,失敗。

  第6次:同樣是放了兩根蠟燭,這次很正常,成功。

  實驗總結:我做這個實驗是爲了證實氣體冷卻後,能讓壓力下降,於是外面正常的大氣壓把盤子中的水擠進了杯中。另外,在實驗中,我觀察到,用玻璃杯蓋住蠟燭的時候,火焰不是馬上熄滅,是繼續燃燒一會兒才熄滅,說明玻璃杯的空氣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氣的。

  而做這個實驗應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則會讓火焰提前熄滅導致實驗失敗。

  2、 水最好是有顏色的水,我選擇在水中滴藍墨水,效果不錯,這樣方便觀看。

  3、 可以用燃燒的紙片代替蠟燭,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點,放多了難吸光。

  4、 要保持距離,讓火焰離自己遠一點。

實驗報告模板 篇23

  一、實驗內容

  1、實驗目的:掌握一元線性迴歸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經濟檢驗和統計檢驗。

  2、實驗要求:(1)對原始指標變量數據作價格因子的剔除處理;(2)對迴歸模型做出經濟上的解釋;(3)獨立完成實驗建模和實驗報告。

  二、實驗報告

  1、問題的提出

  居民的消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適度的消費可以有利的促進經濟的平穩健康的增長。要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關鍵問題是如何保證居民的消費水平。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一國的GDP扣除掉折舊和稅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儲蓄,二是消費。如果人均GDP增加,那麼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增加,這樣居民用於消費的應該也會增加。本次實驗通過運用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用人均GDP這個指標來表示)數據,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費和經濟水平之間的關係。

  西方消費經濟學者們認爲,收入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是需求的函數。消費經濟學有關收入與消費的關係即消費函數理論有:(1)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爲消費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的淨收入,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並且進一步假定,人們的現期消費,取決於他們現期收入的絕對量。(2)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該理論認爲消費者會受自己過去的消費習慣以及周圍消費水準來決定消費,從而消費是相對的決定的。這些理論都強調了收入對消費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對消費行爲產生影響。(1)利率。一般情況下,提高利率會刺激儲蓄,從而減少消費。但在現實中利率對儲蓄的影響要視其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價格指數。價格的變動可以使得實際收入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消費。(3)生活環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對現在流行的超前消費很不贊同,習慣於把錢存入銀行,這樣勢必會影響一箇地區的消費水平。(4)人口結構。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消費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費率一般較高。一國青少年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越高,消費需求也相應越大,而儲蓄率也就越低。

  另外,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一國的GDP扣除掉折舊和間接稅就是一國的國民收入,所以,我們可以用人均GDP來代表人均收入。

  基於上述這些經濟理論,本次實驗通過運用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人均GDP)數據,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費和經濟水平之間的關係。針對這一模型,一是假定利率是保持不變的,這樣可支配收入可視爲不受儲蓄的影響,二是假定人口結構及生活環境不發生變化,另外對原始指標變量數據作價格因子的剔除處理,避免價格因素的影響。

  2、指標選擇

  本實驗中,經濟水平的指標我們選擇人均GDP。

  3、數據來源

  數據取於《中國統計年鑑》,指標數據爲國年的人均消費、人均GDP和各年的CPI。

  4、數據處理

  爲了保證我們各個時期數據的可性,我們必須剔除價格的因素對人均消費和人均GDP的影響。在這裏我們用1990年的CPI作爲基期來調整數據。關於調整方法我們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EViews軟件進行,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下用EViews軟件調整數據的步驟。

實驗報告模板 篇24

  實驗報告

  課程名稱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項目名稱Excel綜合實驗班級與班級代碼 實驗室名稱(或課室)專 業任課教師 學 號:

  姓 名:實驗日期:

  廣東商學院教務處 制

  姓名 實驗報告成績

  評語:

  指導教師(簽名)年月日

  說明:指導教師評分後,實驗報告交院(系)辦公室保存。

  一、實驗目的

  考察學生綜合應用Excel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 1. Excel工作簿的建立、保存、打開; 2. 各類數據的輸入和編輯; 3. 工作表的各種基本操作; 4. 工作表的格式化設置;

  5. 利用公式和函數進行數據的計算;

  6. 綜合應用各種數據管理操作,如排序、篩選、彙總、統計等; 7. 圖表的創建和編輯。

  二、實驗設備

  ? 硬件:Pentium 4 以上的微型計算機。 ? 軟件:Windows XP、Excel 20xx或以上的版本

  三、實驗步驟

  1、

  打開“Excel綜合實驗格式.xls”文件,在“期末與總評成績”與

  “平時成績”工作表中拆分“姓名”一列,將準備好的學生姓名複製粘貼上去。 2、

  在兩個工作表中分別拆分“平時成績”一列,在“平時成績”工作

  表中,點擊單元格E2,輸入公式:=C2*40%+D2*60%,再往下拉至單元格E22,計算出平時成績。再通過外部引用方式把平時成績複製到“期末與總評成績”工作表中的平時成績一列。 3、

  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拆分“總評”一列,點擊單元格F3,輸

  入公式:=D3*30%+E3*70%,往下拉至F22,計算出總評成績。

  4、 拆分“績點”一列,點擊單元格G3,輸入公式:

  =IF(F3=60,1,IF(F3>60,1+(F3-60)*0.1,0)),往下拉至G22,計算出各個學生的績點。 5、

  拆分“獎學金等級”一列,單擊單元格H3,輸入公式:=IF(G3>=4,"

  一等",IF(G3>=3.5,"二等",IF(G3>=3,"三等","無"))),往下拉至H22,計算出獎學金等級。 6、

  拆分“名次”一列,單擊單元格I3,輸入排名函數:

  =RANK(F3,$F$3:$F$22),往下拉至I22,計算出名次排名。 7、

  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選中“總評”一行,選擇“格式”→“條

  件格式”,選擇“單元格數值”和“小於”,在第三個方框中輸入60,再單擊“格式”,選擇“加粗”,“紅色”字體,將總評不及格的分數用紅色加粗字體標示。 8、

  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A24:K26的區域中輸入總評分數區間

  數據,合併好相應單元格,單擊B26,輸入公式:=DCOUNT($A$2:$I$22,,B$24:C$25),向右拉至K26,統計出各分數區間的人數。 9、

  將統計出來的各分數區間人數輸入“考試成績統計表”中,單擊單

  元格H30,輸入公式:=AVERAGE(F3:F22),計算出平均分;單擊I30,輸入公式:=(B30+C30+D30+E30)/20,計算出合格率;單擊B31,輸入公式:=B30/$G$30*100%,拉至F31,計算出各區間人數的百分比。 10、 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選中A29:F30的區域,單擊“製圖”圖標,選擇“餅圖”,在“圖標選項”中,標題輸入“考試成績人數統

  計圖”,數據標誌勾上“類別名稱”和“值”,單擊確定,再調整圖表大小和位置。

  11、 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的A40:C43區域中輸入相應數據,選擇“數據”→“篩選”→“高級篩選”,選中“將篩選結果複製到其他位置”,“列表區域”選擇爲A2:I22,“條件區域”選擇爲A40:C43,“複製到”選擇爲A45。單擊“確定”按鈕。

  12、 適當調整“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各數據的大小和位置,使之能在一張A4紙上打印出來。

  13、 在“期末與總評”和“平時成績”工作表中分別選擇“視圖”→“頁眉與頁腳”,自定義頁眉和頁腳分別爲“12新聞1班 蔡曉童”和“第1/2頁,共2頁”。

  14、 最後對工作表進行適當的格式化設置。

  四、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如下頁所示。

  五、實驗分析與體會

  通過這次實驗我發現要熟練地運用好Excel這個軟件,必須多多練習,在掌握好課本上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多多上機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它,同時在函數的輸入過程中要注意絕對地址、相對地址和混合地址的不同應用場合。這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重複輸入。

實驗報告模板 篇25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鹼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爲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爲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採用間接配製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爲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於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於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爲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於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後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於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爲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mkhc8h4o4 /g始讀數

  終讀數

  結 果

  vnaoh /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cnaoh /mol·l-1

  m樣 /g

  v樣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 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實驗結果與討論:

  (1)(2)(3)……

  結論:

實驗報告模板 篇26

  實驗題目:溴乙烷的合成

  實驗目的:1. 學習從醇製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實驗原理: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實驗步驟及現象記錄:

  1. 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 在冷卻和不斷振盪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後,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後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 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爲防止產品揮發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並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後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爲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後,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黃色。

  3. 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後,將下層的粗製溴乙烷放入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於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盪,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乾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爲渾濁液。分離後的溴乙烷層爲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製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 率:9.8/13.7=71.5%

  結果與討論: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爲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後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後實驗應嚴格操作。

實驗報告模板 篇27

  實驗報告

  注:1、實驗報告欄不夠可以加頁,寫完後交紙質打印版。

  2、打印時用A4紙,1.5倍行間距,首行縮進2字符,小四號宋體打印。

實驗報告模板 篇28

  實驗名稱:

  鹽溶液的酸鹼性

  實驗目的:

  探究不同種類鹽溶液的酸鹼性的聯繫與區別,找出產生其現象的原因。

  實驗儀器:

  試管11支、不同測量範圍的精密PH試紙、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

  待測試劑(C=1mol/L)11種: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鹼指示劑:

  甲基橙、酚酞、石蕊

  實驗過程:

  一、測強酸強鹼鹽溶液的PH

  待測試劑1:NaCl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2:KNO3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3:NaSO4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7

  實驗現象:

  二、測強鹼弱酸鹽溶液的PH

  待測試劑4:Na2CO3

  實驗步驟: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5:CH3COONa

  實驗步驟: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淡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9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6:Na2S

  實驗步驟: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4

  實驗現象:

  三、測強酸弱鹼鹽的PH

  待測試劑7:NH4Cl

  實驗步驟: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淡紫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7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8:(NH4)2SO4

  實驗步驟:(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3.5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9:Al2(SO4)3

  實驗步驟: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2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10:FeCl3

  實驗步驟: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顯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11:Cu(NO3)2

  實驗步驟: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5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注:本實驗中所有PH均按室溫25℃情況下測得)

  鹽的種類化學式PH酸鹼性

  強酸強鹼鹽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強鹼弱酸鹽Na2CO314鹼性

  Na2S14

  CH3COONa9

  強酸弱鹼鹽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從上表可推知:強酸強鹼鹽溶液顯弱酸性;強鹼弱酸鹽溶液顯鹼性;強酸弱鹼鹽溶液大部分顯酸性。

  實驗反思:

  1、不同類型鹽溶液酸鹼性不同的原因:發生了水解。e.g.

  ①強酸弱鹼鹽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顯酸性。

  ②強鹼弱酸鹽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

  ③強酸強鹼鹽溶液顯中性是因爲沒有發生水解,C(H+)=C(OH—),PH=7(25℃)

  2、經對照書本提供的實驗結果:

  “強酸強鹼鹽溶液顯中性;強鹼弱酸鹽溶液顯鹼性;強酸弱鹼鹽溶液顯酸性。”則此實驗存在誤差:

  a.強酸強鹼鹽溶液顯弱酸性的誤差。分析其原因:由於配製溶液的水並不完全是純淨水,而是經過氯氣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離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強酸弱鹼鹽溶液(NH4Cl)顯中性的誤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濃度偏小,結果不準確;

  ②不在PH試紙測量範圍之內,使其不能準確測得PH。

  3、同種類型,離子組成不同的鹽,其溶液雖然酸鹼性一致,但具體的PH還是有差別的(除顯中性的強酸強鹼鹽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該鹽水解後生成的弱電解質的酸鹼度有關。對於強酸弱鹼鹽溶液,水解後生成的弱鹼的鹼性越弱,越難電離,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強;對於強鹼弱酸鹽溶液,水解後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難電離,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強。

  4、實驗時,先用酸鹼指示劑大致估計酸鹼性,再用精密PH試紙測量的原因:各種不同的精密PH試紙有不同的測量範圍,必須在其測量範圍之內才能較準確的測出溶液的PH。

  5、在測Cu(NO3)2、FeCl3酸鹼性的時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鹼測量範圍較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測量的誤差,而甲基橙的範圍小,且由理論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測量範圍之內,因此可以減小誤差。

  ②FeCl3是黃色溶液,Cu(NO3)2是藍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後顯示出來的顏色可能不能準確反映其酸鹼性。

  P.S.有這麼多試劑用來做實驗還是少見的,所以我發揮主觀能動性,隨便做了幾個小實驗。

實驗報告模板 篇29

  材料:一箇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軟管、幾個硬幣、膠帶。

  1.在塑料瓶的一側挖二三個洞。在瓶子的同一側,用膠帶把三四個硬幣固定上去。這些硬幣有重量,可使潛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軟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裏,再用黏土把軟管和瓶口的縫隙封好。

  3.把這個玩具潛水艇放到一盆水裏,讓潛水艇灌滿水。

  4.從軟管把空氣吹入潛水艇。在你吹氣的時候,潛水艇內的水會從洞口被逼出來。

  5.當潛水艇充氣到一定程度時,它會慢慢升到水面上。

  你只要控制潛水艇內空氣的量,就可以使潛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怎麼會這樣?

  空氣的重量比水輕,當你把潛水艇裝滿氣時,潛水艇變得比水還輕,所以會上升到水面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