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精選18篇)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
——對照《鎮江市中小學教育裝備績效評估細則(實驗室)》
根據《鎮江市中小學教育裝備績效評估細則(實驗室)》文件,“制度建設5分、臺賬資料16分、儀器管理18分、環境管理2分、成本管理4分、使用管5分、實驗教學20分、效益成果30分”等8個方面。我校對於科學實驗室進行了自查。
一、實驗室建設
(一)領導高度重視,加強實驗室管理與建設。
爲全面加強實驗工作,學校對原有實驗室進行了清查,對原有實驗員和主管主任進行了調整,對實驗室加強了管理,由主管教學的校長和主管主任具體負責實驗工作。使實驗室工作管理走向科學化、規範化、高層次、創造新特色。
(二)庫室建設
我校建有實驗樓,有科學實驗室一箇,科學探究室一箇和一箇實驗準備室。各室均符合相關實驗室建設的基本要求。儀器賬冊齊全,賬目清楚。
(三)實驗設備
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備實驗設備。保證實驗設備規範化。有專用實驗檯凳,有準備臺,儀器櫃數量充足,能做到儀器器材均入櫃且存放規範,不積壓。
(四)儀器的配備
我校的儀器設備全部相關標準配備,且分組實驗的品種達到100%,數量達100%以上,演示實驗用的品種數量也分別是100%。
(五)藥品試劑配備
藥品試劑配備適合實驗儀器的數量。
二、實驗室管理
(一)規章制度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我們在狠抓實驗室自身建設的同時,還着手於實驗室標準化、制度化的管理。學習、宣傳實驗室管理條例,並把這些制度裝框分掛在各實驗室,以便師生隨時瞭解並嚴格執行。
(二)儀器賬冊
有儀器器材經費帳和實物分類帳(總務處和實驗室各有一套)。有總帳、分類帳、低值易耗品帳。記帳及時,流程規範,準備無誤,櫥窗有卡,帳帳相符,帳物相符,帳、卡、物1相符。要求各儀器櫃掛有物品編號、名稱、數量卡,便於瞭解和查找,對各實驗室帳物定期自查自檢,對隨時購置的儀器、物品及時上帳,不拖不欠,做到帳物相符。
(三)儀器保管
按儀器的不同類別定櫥定位,在物品的.擺放上做到了科學分類,拿取方便,擺放整齊美觀。要求各儀器櫃掛有物品編號、名稱、數量卡,便於瞭解和查找。
加強科學實驗室安全措施,對有毒、易燃、易爆藥品採取好單庫、單櫃存放,對一般藥品,按其類別、化學性質分櫃保管,由於平時重視,措施得力,藥品管理上一直沒發生問題。
由於我校空餘教室比較少,所以化學藥品與其他金屬製品同室存放,但爲了安全,我們對於化學藥品和浸製標本,都貼標籤並塗蠟保護。各實驗室對所存儀器做到科學保管,基本做到了防塵、防潮、防腐劑、防光、防磁、防變形、防蟲、防凍、防揮發等保護工作。
在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方面,我們做了一定工作。但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隨着時代的發展,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是一項細緻、長期和艱鉅的工作。肯定會存在不足之處,敬請領導指導,我們將會努力使實驗室工作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2
根據《XX市中小學教育裝備績效評估細則(實驗室)》文件,制度建設5分、臺賬資料16分、儀器管理18分、環境管理2分、成本管理4分、使用管5分、實驗20分、效益成果30分等8個方面。我校對於科學實驗室進行了自查。
一、實驗室建設
(一)領導高度重視,加強實驗室管理與建設
爲全面加強實驗工作,學校對原有實驗室進行了清查,對原有實驗員和主管主任進行了調整,對實驗室加強了管理,由主管教學的校長和主管主任具體負責實驗工作。使實驗室工作管理走向科學化、規範化、高層次、創造新特色。
(二)庫室建設
我校建有實驗樓,有科學實驗室一箇,科學探究室一箇和一箇實驗準備室。各室均符合相關實驗室建設的基本要求。儀器賬冊齊全,賬目清楚。
(三)實驗設備
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備實驗設備。保證實驗設備規範化。有專用實驗檯凳,有準備臺,儀器櫃數量充足,能做到儀器器材均入櫃且存放規範,不積壓。
(四)儀器的配備
我校的儀器設備全部相關標準配備,且分組實驗的品種達到100%,數量達100%以上,演示實驗用的’品種數量也分別是100%。
(五)藥品試劑配備
藥品試劑配備適合實驗儀器的數量。
二、實驗室管理
(一)規章制度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我們在狠抓實驗室自身建設的同時,還着手於實驗室標準化、制度化的管理。學習、宣傳實驗室管理條例,並把這些制度裝框分掛在各實驗室,以便師生隨時瞭解並嚴格執行。
(二)儀器賬冊
有儀器器材經費帳和實物分類帳(總務處和實驗室各有一套)。有總帳、分類帳、低值易耗品帳。記帳及時,流程規範,準備無誤,櫥窗有卡,帳帳相符,帳物相符,帳、卡、物相符。要求各儀器櫃掛有物品編號、名稱、數量卡,便於瞭解和查找,對各實驗室帳物定期自查自檢,對隨時購置的儀器、物品及時上帳,不拖不欠,做到帳物相符。
(三)儀器保管
按儀器的不同類別定櫥定位,在物品的擺放上做到了科學分類,拿取方便,擺放整齊美觀。要求各儀器櫃掛有物品編號、名稱、數量卡,便於瞭解和查找。
加強科學實驗室安全措施,對有毒、易燃、易爆藥品採取好單庫、單櫃存放,對一般藥品,按其類別、化學性質分櫃保管,由於平時重視,措施得力,藥品管理上一直沒發生問題。
由於我校空餘教室比較少,所以化學藥品與其他金屬製品同室存放,但爲了安全,我們對於化學藥品和浸製標本,都貼標籤並塗蠟保護。各實驗室對所存儀器做到科學保管,基本做到了防塵、防潮、防腐劑、防光、防磁、防變形、防蟲、防凍、防揮發等保護工作。
在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方面,我們做了一定工作。但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隨着時代的發展,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是一項細緻、長期和艱鉅的工作。肯定會存在不足之處,敬請領導指導,我們將會努力使實驗室工作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3
實驗內容: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箇、乒乓球一隻、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鬆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爲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於操作)一隻、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箇、筷子一根、水一杯。
製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並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爲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結論: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歎服。接着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4
實驗內容 6改變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 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裏的水。
2、增加生態瓶裏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於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羣落的變化。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5
實驗內容 3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箇盤子裏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溼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6
實驗內容 12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
實驗器材 溫度計、黑色紙袋
實驗步驟 1、把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
2、看哪個升溫快。
實驗現象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實驗結論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7
實驗地點:實驗室。
實驗目的: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材料: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裏的水。
2、增加生態瓶裏的.生物。
實驗現象:
1、由於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羣落的變化。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8
實驗時間:20xx年x月x日
實驗名稱:
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實驗目的:
想辦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開。
所用器材:
(裝置)燒杯、玻璃棒、水、土壤等。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裝半杯水,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2、用玻璃棒沿着一箇方向輕輕攪拌。
3、靜置一會兒,觀察水中的土壤。
實驗結果:
土壤分成了兩層。
認識與結論:
上層的土壤顆粒小,是粘土;下層的土壤顆粒大,是砂。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9
實驗內容 7陽光下的影子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 1、做一箇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象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0
實驗內容 4蚯蚓的選擇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
實驗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乾燥,一邊溼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實驗現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溼潤的一方爬行
實驗結論 1、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2、蚯蚓喜歡溼潤的環境。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1
實驗內容 11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摺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着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2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佔據空間。
所用器材:(裝置)盆子,玻璃杯,水等。
步驟:
1、打一盆清水,用一隻透明的.玻璃杯,豎直倒扣在裝滿清水的盆中。
2、觀察玻璃杯裏是否進滿了水。
實驗現象:水不能充滿整個玻璃杯。
認識與結論:說明空氣也佔據空間。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3
實驗內容 2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 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象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4
實驗地點:實驗室。
內容: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
材料: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實驗結論: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溼潤的一方爬行。
3、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4、蚯蚓喜歡溼潤的環境。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5
實驗目的:
1、學習並掌握觀察黴菌形態的基本方法,初步瞭解黴菌的形態特徵及鑑別依據。
2、學習使用目鏡測微尺和鏡臺測微尺在顯微鏡下測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瞭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學習使用血球記數板測定微生物數量的方法。
4、總結並掌握細菌、放線菌和黴菌的鑑別方法。
認識:
1、黴菌定義及用途。
黴菌不是真菌分類中的名詞,而是絲狀真菌的統稱。
黴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分佈,與食品的關係密切,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最早利用的一種微生物,如早期進行的醬和醬油的製作等。
黴菌也可以使食品發生腐敗變質或產生毒素,影響人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黴菌特徵。
黴菌可產生分支的菌絲體,分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氣生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分化產生繁殖菌絲,由繁殖菌絲產生孢子。
菌絲體(尤其是繁殖菌絲)及孢子的形態特徵是識別不同種類黴菌的重要依據。黴菌菌絲和孢子的寬度通常比細菌和放線菌粗的多(約3—10um),常是細菌菌體寬度的幾倍至幾十倍。因此,用低倍鏡即可觀察。
3、黴菌的菌落。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6
地點:室外。
實驗內容: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材料: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步驟:
1、做一箇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7
實驗內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並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着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室自查報告 篇18
實驗內容
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箇盤子裏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溼潤。
2、3至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實驗時間、儀器管理員簽字。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