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驗報告合集(精選5篇)
學生實驗報告合集 篇1
【實驗名稱】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
瞭解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
【實驗器材】
長木板、毛巾、彈簧測力計、被拉動物體(鉤碼及小車代替)
【實驗步驟】
1、檢查實驗儀器是否齊全
2、用彈簧測力計在光滑的木板上勻速拉動物體,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3、在木板上鋪上毛巾,讓它表面變得粗糙,再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剛纔的物體,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動物體,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變化;向小車內加放鉤碼來改變物體重量,再拉動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再減少鉤碼,再拉動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你會發現:物體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實驗儀器,各就各位。
【實驗結論】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有關。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學生實驗報告合集 篇2
聽爸爸說:“蝸牛雖小但力氣很大。”小小的蝸牛能有多大的力氣?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便和哥哥準備做一次實驗—讓蝸牛拉菇碼。
一天下午,我們捉了許多蝸牛,從中挑選出3只比較健壯的,分別編了號,還給3只蝸牛稱了體重:1號12克,2號11。5克,3號12克。爲使實驗更加精確,我們還借來了砝碼。
我們先用一根細線繫住一箇10克重的砝碼,並把它拴在1號蝸牛的殼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I號蝸牛。心想:這下你神氣不起來了吧?可沒想到,它竟拉着砝碼,輕鬆地向前爬去。於是,我又小自地放上了一箇10克重的琺碼,看它仍舊毫不費力地拉來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碼加到了100克。此時的蝸牛仍未顯得喫力,直到我把砝碼加到210克時,它才“面露難色”。只見它把脖子伸得老長,四根觸角筆直地豎了起來,身子緊緊地貼在桌面上,我在一旁看了大聲喊道:“加油哇,加油哇!“蝸牛似乎聽懂了我的話,身子東搖搖西擺擺,拼命地拉。可是掙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動多少,它這才垂頭喪氣地把頭縮了回去。於是,我們記錄下1號蝸牛最後的成績:拉動200克砝碼。
我們又用同樣的方法分別給2號、3號蝸牛做了實驗。結果是2號蝸牛能拉動240克砝碼,3號蝸牛能拉動260克砝碼。
小小的蝸牛有這麼大的力氣,能拉動比自己重許多的物體,這是爲什麼呢?隨着我知識一天天地增多.我想我今後一定會知道這個謎底的。
香菇培育觀察報告
去年秋天.我們班買了幾筒香菇種,做育菇實驗。我們剝去了包在筒上的塑料膜,然後把它們放在事先砌好的長方形坑內。爲了保持溫度和溼度,我們把塑料膜墊在坑底和圍在坑四周,坑的上面用溼布罩起來。每天中午,我們打開罩布,給它們通風半小時,並在塑料膜上灑些水。
半個月後,香菇筒由白色轉爲褐色。又過了半個月,香菇筒的表面變得凹凸不平了。接着,凸起的地方裂開了小縫,小香菇出來了,像小紐扣那麼大,褐色的,有趣極了。我們每天給它們通風、灑水,不到一箇星期,我們育的香菇就可以採摘了。
採摘均勻後,香菇筒輕了,我們便用一根8號鐵絲,豎着給香菇筒打二個洞。然後放在清水缸裏用石塊壓着,浸一晝夜,再把它們取出來。我們又把它們放進坑內,照原樣管理。十多天後,小香菇又出來了。
第二批收穫後,我們又把菇筒浸入水裏進行第三次催菇。在這期間,我們發現一筒菇種上有了深綠色的東西,而且在漸漸擴大。問了菌種廠的叔叔。才知道這叫綠黴菌,是香菇的大敵。我們按他教的方法,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綠黴菌清洗掉,並在患處塗上石灰,才使病情得到控制。後來,我們又收穫了二批,共採香菇5。1千克。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
(1)12月前後,氣溫最低,香菇發菇最困難,我們就在沒有風的夜間,把香菇筒搬到室外挨凍,接受冷刺激。香菇筒白天在菌牀裏“加溫”,夜裏在室外“挨凍”,經過幾次冷熱刺激後,很快就出菇了。
(2)氣溫在10—200C時,香菇不僅出得多,而且氏得快。
(3)靠近窗口能照到一些陽光的菇筒,比沒有陽光照射的菇筒出菇多,長得也好。
學生實驗報告合集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教學中聾生常表現出被動、進程緩慢、學不致用、厭學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聾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興趣,對於提高聾校整體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爲了最大限度地激發耳聾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缺陷補償,我開展了“聾校語文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引導”的課題研究活動。
此次實驗的目的,希望通過有針對性地實驗研究,探索出適合聾生身心發展規律,提高聾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論,指導今後的實踐工作。
二、理論假設
通過語文課教學的悉心培養,使耳聾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信心,好學、樂學祖國的語言文字。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普遍提高,能夠有效地運用語言,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能夠閱讀書籍報刊增長知識,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
三、實驗設計
實驗目標
通過此項實驗,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耳聾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聾學生迴歸主流社會的進程。通過實驗,積累總結教育教學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
被式的選擇和組織形式
樣本:以本校__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爲實驗對象。
組織形式:非對等組前後測設計。
自變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變量
(1)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通過句、節、段訓練培養學生語言邏輯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過聽(看)話、說話訓練提高學生說話能力。
(4)注重朗讀指導,培養學生由讀感悟的能力。
(5)加強背誦指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6)加強與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實踐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藉助工具書看圖學詞學句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上,我主要運用直觀演示教學提高耳聾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發揮視覺優勢,培養學生掌握學習字詞的方法。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教給學生利用字典提高學習質量的方法。
(2)通過聽(看)話,說話訓練讓耳聾學生在語言實踐練習中提高口語表達力。通過研究,我總結出了三種有效途徑:(一)緊密結合語文教材,做好學生基本詞彙的聽說讀寫訓練
學生實驗報告合集 篇4
【實驗目的】
感受熱空氣的能量,體驗風的成因
【實驗器材】
風的形成實驗材料:火柴
【實驗步驟】
1、檢查實驗儀器是否齊全
2、觀察風的形成實驗材料
3、點燃蠟燭,罩上實驗材料,觀察
4、整理實驗儀器,各就各位。
【實驗結論】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有關。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學生實驗報告合集 篇5
一、實驗名稱:
研究“青春”的性質。
二、實驗目的:
探索“青春”分別於“懶散”溶液、“追求”溶液、“奮鬥”溶液反應所生成的“物質”。
三、實驗器材:
托盤天平、三隻大試管、藥匙、“青春”顆粒、“懶散”溶液、“追求”溶液、“奮鬥”溶液。
四、實驗步驟:
1、用托盤天平稱取三份等質量的“青春”顆粒分別用藥匙置於三隻大試管中。
2、向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三種溶液,觀察現象。
五、實驗現象:
1、滴入“懶散”溶液的試管,試管中物質反應緩慢,很久才生成一種叫失敗的黑色沉澱和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2、滴入“追求”溶液的試管,試管中不斷有氣泡冒出,生成一種帶香味的氣體和一種叫做“堅持”的藍色沉澱。3、滴入“奮鬥”溶液的試管,試管內物質反應極快,生成一種粉色氣體,剩餘物質並迅速凝固生
一種叫“成功”的固體。
實驗方程式:懶散+青春=失敗+悔恨
追求+青春=堅持+信念
奮鬥+青春=成功+美好
實驗結論:青春值得自己去努力奮鬥,青春有夢就不怕痛,年輕的我們有夢,有理想,有追求,在青春的路上我們不會妥協不會認輸。奮鬥、努力、堅強、堅持是我們青春最好的良方。只有奮鬥過的青春纔沒有遺憾,青春值得我們去奮鬥。
實驗時間:20xx年9月1日
20xx年9月1日剛開學的我,載着希望與夢想,載着時光的背囊,爲了自己,爲了自己的理想,我把熱血投入深海,把希望拋上雲宵。在霓虹燈亮起的那一刻,所有的星星都是真的。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寧願跑起來被絆倒無數次,也不願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我覺得高峯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有真正意義,別人撞了南牆纔回頭,而我撞了也不回頭,我要跨過去。
明年芙蓉花開,同學們我們會在哪?高中三年希望我們還一起走過,青春終將散場,但唯有記憶永垂不朽,剩下的日子讓這記憶更加深刻些,讓這記憶更加濃烈些。我們各自匆忙,不必相視,各自遠走,卻要想念。今年的奮鬥爲了明年的一切值了,明年加油!
後記:我不會因爲一片雲,指着天空說沒太陽,我會踮起腳尖更接近太陽。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