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實驗報告(精選5篇)

計算機網絡實驗報告 篇1

  實驗名稱:網絡應用綜合實驗

  所用儀器材料:能接入INTERNET的計算機一臺套

  一、實驗目的

  1、熟悉上網瀏覽、檢索、下載網絡資源的基本方法;

  2、掌握E-mail的申請及應用;

  3、瞭解網絡配置與網絡安全的相關知識;

  4、掌握WINDOWS共享目錄的使用與簡單局域網的組建方法;

  5、瞭解簡單的網絡命令和使用方法。

  二、實驗內容

  1、INTERNET的基本操作及WWW的基本應用;

  2、網絡資源的獲取;

  3、E-mail的申請及應用;

  4、WINDOWS共享目錄的使用與局域網的組建。

  5、簡單的網絡基本命令使用。

  三、實驗步驟

  (參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結合實驗過程中做的具體內容,完成此項內容的撰寫)

  四、思考與總結

  (寫實驗的心得體會等)

計算機網絡實驗報告 篇2

  一、實驗目的

  1、熟悉微機的各個部件;

  2、掌握將各個部件組裝成一臺主機的方法和步驟;

  3、掌握每個部件的安裝方法;

  4、瞭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配置;

  5、熟悉並掌握DOS操作系統的使用;

  6、掌握文件、目錄、路徑等概念;

  7、掌握常用虛擬機軟件的安裝和使用;

  8、熟悉並掌握虛擬機上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裝方法及使用;

  9、掌握使用啓動U盤的製作和U盤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方法;

  10、瞭解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配置和優化方法。

  二、實驗內容

  1.將微機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臺主機;

  2.調試機器,使其正常工作;

  3.瞭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配置。

  4.安裝及使用虛擬機軟件;

  5.安裝WINDOWS7操作系統;

  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

  7.學會製作啓動U盤和使用方法;

  8.WINDOWS7的基本操作;

  9.操作系統的基本設置和優化。

  三、實驗步驟

  (參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結合實驗過程中做的具體內容,完成此項內容的撰寫)

  四、思考與總結

  (寫實驗的心得體會等)

計算機網絡實驗報告 篇3

  一、實驗目的

  1、瞭解局域網的組網方式以及雙絞線的兩種製作規範;

  2、使學生掌握RJ-45頭的製作,以及網線連通性的測試。

  二、實驗環境配置

  RJ-45頭若干;雙絞線若干米;RJ-45壓線鉗一把;測試儀一套。

  三、實驗原理

  1、雙絞線(TP:TwistedPair)

  a)也稱雙扭線,是最常見的一種傳輸介質。

  b)兩根具有絕緣保護層的銅線組成。

  2、爲什麼兩根線要扭在一塊?

  c)當傳輸差分信號時,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因此可以程度上降低信號干擾。

  3、雙絞線的分類

  d)非屏蔽雙絞線(UTP:UnshildedTP)距離很短時,傳輸率可達100Mbps~155Mbps。

  e)屏蔽雙絞線(STP:ShildedTP)鉛包裹,減小輻射。100米內傳輸速率可達155Mbps。

  4、UTP優缺點

  f)缺點:對電波干擾敏感性較大,電氣性較差。g)優點:直徑小,重量輕、易彎曲、易安裝、價格便宜。

  4、雙絞線導線色彩編碼白藍、藍白橙、橙白綠、綠白棕、棕

  5、雙絞線的連接方法:直通線纜水晶頭兩端都採用T568A標準或T568B標準。交叉線纜一端採用T568A標準,另一端採用T568B標準應用場合

  四、實驗過程(步驟)直通UTP線纜的製做交叉UTP線纜的製做網線的連通性的測試實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利用壓線鉗剪線口剪出相應長度的網線。

  第二步、剝掉雙絞線的灰色保護層。將線頭放入剝線專用的道口,稍微用力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

  第三步,把4個線對的八條細導線逐一解開、理順、扯直,然後按照規定的標準排列線序。

  第四步利用壓線鉗的剪線口把理齊的線纜頂端剪整齊(1.5cm)。

  第五步、把整理好的線纜插入水晶頭。第六步、把水晶頭插入壓線鉗的8P槽內壓線。第七步、利用網線測試儀進行測試

  主測試儀:1-2-3-4-5-6-7-8-G

  遠程測試儀:1-2-3-4-5-6-7-8-G(直通線)遠程測試儀:3-6-1-4-5-2-7-8-G(交叉線)

  五、實驗結果及分析

  1、瞭解局域網的組網方式以及雙絞線的兩種製作規範;2、掌握RJ-45頭的製作,以及網線連通性的測試。

  六、實驗心得

  在利用壓線鉗剪線口剪出相應長度的網線時要注意方向,鉗口要和線口垂直。

  剝掉雙絞線的灰色保護層時要小心剝掉,以免破損了內部的銅線。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時,要輕輕的轉到一週,這樣效果更好。

  把整理好的線纜插入水晶頭時,要保持好位置。

計算機網絡實驗報告 篇4

  實驗時間:20xx年x月x日

  1、實驗目的

  2、實驗設備、儀器及材料

  3、實驗內容

  一般實驗:

  3、1實驗方案設計與選擇(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需寫該項內容) 3、2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實驗工作原理或實驗的主要操作過程) 3、3實驗記錄(核心代碼及調試過程)

  註解:理工科實驗需記錄實驗過程中的數據、圖表、計算、現象觀察等,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它如在計算機上進行的編程、仿真性或模擬性實驗需記錄程序核心代碼以及程序在調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記錄程序執行的結果。

  上機實驗:

  3、1上機實驗的內容及要求

  3、2算法設計思想與算法實現步驟

  3、3程序核心代碼,程序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4程序運行的結果

  4、實驗總結

  4、1實驗結果分析及問題討論

  4、2實驗總結心得體會

  註解:實驗總結的內容根據不同學科和類型實驗要求不一樣,一般理工科類的實驗需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並且對實驗過程中問題進行討論;在計算機上進行的編程、仿真性或模擬性實驗需要對上機實踐結果進行分析,上機的心得體會及改進意見。其它實驗應總結實驗過程寫出心得體會及改進意見。

  說明:各門實驗課程實驗報告的格式及內容要求,請按照實驗指導書的要求手工書寫。

  1、實驗目的

  2、實驗設備、儀器及材料

  3、實驗內容

  3、1上機實驗的內容及要求

  3、2算法設計思想與算法實現步驟

  3、3程序核心代碼,程序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4程序運行的結果

  4、實驗總結

  4、1程序運行結果分析及思考題討論

  4、2實驗總結心得體會

計算機網絡實驗報告 篇5

  windows平臺邏輯層數據恢復

  一、實驗目的:

  通過運用軟件R-Studio_5.0和winhex對誤格式化的硬盤或者其他設備進行數據恢復,通過實驗瞭解windows平臺邏輯層誤格式化數據恢復原理,能夠深入理解並掌握數據恢復軟件的使用方法,並能熟練運用這些軟件對存儲設備設備進行數據恢復。

  二、實驗要求:

  運用軟件R-Studio_5.0和winhex對電腦磁盤或者自己的U盤中的刪除的數據文件進行恢復,對各種文件進行多次嘗試,音頻文件、系統文件、文檔文件等,對簡單刪除和格式化的磁盤文件分別恢復,並檢查和驗證恢復結果,分析兩個軟件的數據恢復功能差異與優勢,進一步熟悉存儲介質數據修復和恢復方法及過程,提高自身的對存儲介質邏輯層恢復技能。

  三、實驗環境和設備:

  (1)Windows x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統。

  (2)原始硬盤(或U盤)一箇,目標硬盤一箇。

  (3)或者可用U盤(或其他移動介質)和軟件R-Studio_5.0和winhex安裝包。

  四、實驗內容:

  (1)熟悉R-Studio的操作界面和該軟件的使用,掌握該軟件的數據恢復方法,並運用該軟件按步驟對硬盤或優盤進行邏輯層數據恢復。

  (2)熟悉Winhex的操作界面和該軟件的使用,掌握該軟件的數據恢復方法,並運用該軟件按步驟對硬盤或優盤進行邏輯層數據恢復。

  (3)體會軟件進行 windows平臺邏輯層數據恢復的運行機制,並進行比較不同的數據恢復方法和原理。

  五、實驗步驟:

  (一)使用r-studio軟件操作:

  1.數據恢復。將要恢復文件的硬盤或者將要恢復文件的獨立U盤連在計算機上,打開r-studio軟件。

  2.打開任意磁盤或者分區,右邊顯現文件有紅色叉的表示刪除的文件。

  3.勾選該文件,“右擊”選擇“恢復標記文件”,設置文件輸出路徑,便可以恢復文件了。

  4.點擊某分區,右擊選擇“掃描”,進行“文件系統設置”選項設置後,點擊“掃描”開始掃描磁盤

  5.雙擊“紅色盤符”,然後雙擊“額外找到的文件”,就可看到此文件系統下的恢復文件

  6.右擊選擇“恢復標記的內容”,設置恢復的路徑,此路徑不能在此次掃描的磁盤中。

  7.分別採用簡單刪除和格式化的方式刪除磁盤文件,採用上述方法恢復並查看結果,採用上述方法恢復不同的文件不同大小的文件,系統文件等。

  (二)使用Winhex軟件操作:

  1.以管理員身份運行Winhex,打開Winhex主界面。

  2.選擇Tools菜單中的Open Disk打開所需磁盤。

  3. 再選擇Tools菜單中的Disk Tools下的File Recovery by Type根據文件類型恢復數據。

  4. 在左邊文本框中選擇需要的文件類型,在右邊輸入恢復數據的數出文件夾,點擊左下角“OK”按鈕開始恢復數據。

  5.查看恢復的數據。

  六、實驗結果:

  查看到U盤中有紅色刪除的文件:恢復後存在文件夾,但是文件夾爲空。

  下來開始掃描磁盤:掃描磁盤後,出現“紅色盤符”,

  恢復文件:恢復標記文件(U盤中的紅色額外標記文件)

  應驗證標記的文字文檔能夠恢復,本機立即刪除的音頻文件、視頻文件能夠恢復到指定的路徑下,其中存在不完整的視頻文件,格式化的文件視情況有些不能完全恢復或者出現恢復失敗。

  使用Winhex軟件操作,查看U盤中的文件:

  選擇恢復文件:用Winhex恢復數據文件,在文件沒有碎片的情況下的分區,每個分區下的根目錄數據完好,也不能完全恢復,必須用Winhex修復底層代碼後才能使用,分析用Winhex恢復的圖片文件(來自U盤中,未整理碎片)。

  有時候必須自己計算分區表來恢復數據,指定分區的起始位置等。

  對U盤提示格式化後用R-Studio_5.0進行數據恢復,可以恢復對分區的誤格式化,誤刪除文件,經驗證對於硬盤分區打開提示格式化也是一樣用,當然對於大量的文件系統更適合使用Winhe進行數據恢復。用R-Studio_5.0爲分區的磁盤提供完整數據恢復的解決方案。當然採用U盤鏡像方式、掃描鏡像也可以完成數據恢復的工作。

  七、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簡單的數據恢復實驗和對數據恢復工具R-Studio_5.0和Winhex的使用,鞏固了理論課所學的基本知識,進一步熟悉存儲介質數據修復和恢復方法及過程,瞭解到windows平臺邏輯層誤格式化數據恢復原理,其中數據恢復軟件的使用方法,運用這些基本的數據恢復的軟件對存儲設備設備進行數據恢復,其中恢復過程中也遇到了數據恢復不完整以及直接數據恢復失敗的情況,並找到了問題所在,有些磁盤中存在大量碎片、通過磁盤掃描工具對磁盤進行磁盤掃描可以知道分區鏈損壞,不同格式的分區、這些都會造成磁盤恢復不完整或者失敗的情況,將數據復原、分區表重建,也可以利用Winhex的強大功能,當然實驗中做的不好的地方有沒有強調數據恢復的前提,比如數據刪除後全盤格式化、數據不能被二次破壞、覆蓋等。而且我們所做的僅僅是軟恢復,硬盤的本身沒有物理損傷,由於人爲造成的數據丟失,因此實驗還有不少的侷限性,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