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實訓實驗報告(精選3篇)

計算機實訓實驗報告 篇1

  一、實習時間

  20xx年X月18日到X月10日

  二、實習地點

  中-*

  三、實習目的

  通過理論聯繫實際,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爲順利畢業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併爲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四、實習內容

  能對電腦交易和具體的電腦安裝步驟進行瞭解,並查閱資料鞏固自我缺漏的電腦經驗。

  能將具體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在電腦交易的同時,將自己的所學所想所感付諸實踐。

  能夠熟練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巧,比如安裝系統,安裝插線,識別型號,處理圖形和flash等。

  能夠與別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計算機交流,並且提供各種買賣信息以及電腦性能好壞的識別。

  能夠推銷販賣計算機,並且積累豐厚的社會交流經驗和提升自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實習體會

  職高生活讓我對計算機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實踐出真知,唯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爲社會服務。

  經過實踐和實習,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在未來的日子,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繼續學習,不斷提升理論涵養。

  在信息時代,學習是不斷地汲取新信息,獲得事業進步的動力。作爲一名青年學子更應該把學習作爲保持工作積極性的重要途徑。走上工作崗位後,我會積極響應單位號召,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學習理論、業務知識和社會知識,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精良的業務知識提升能力,以廣博的社會知識拓展視野。

  二、努力實踐,自覺進行角色轉化。

  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同樣,一箇人的價值也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鍊人的品質,彰顯人的意志。必須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潛心體會,並自覺的進行這種角色的轉換。

  三、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習,是開端也是結束。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馳騁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學習,深入實踐,不斷提升自我,做好個人工作計劃,努力創造業績,繼續創造更多的價值。

  最後感謝單位領導和部門領導以及同事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我會繼續努力的。

計算機實訓實驗報告 篇2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運算器的組成結構

  2. 掌握運算器的工作原理

  3. 深刻理解運算器的控制信號

  二、實驗設備

  PC機一臺、TD-CMA實驗系統一套

  三、實驗原理

  1. (思考題)運算器的組成包括算數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浮點運算單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通用寄存器組、專用寄存器組。

  ① 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主要完成對二進制數據的定點算術運算(加減乘除)、邏輯運算(與或非異或)以及移位操作。在某些CPU中還有專門用於處理移位操作的移位器。

  通常ALU由兩個輸入端和一箇輸出端。整數單元有時也稱爲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我們通常所說的“CPU是位的”就是指ALU所能處理的數據的位數。

  ② 浮點運算單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

  FPU主要負責浮點運算和高精度整數運算。有些FPU還具有向量運算的功能,另外一些則有專門的向量處理單元。

  ③ 通用寄存器組

  通用寄存器組是一組最快的存儲器,用來保存參加運算的操作數和中間結果。

  ④ 專用寄存器

  專用寄存器通常是一些狀態寄存器,不能通過程序改變,由CPU自己控制,表明某種狀態。

  而運算器內部有三個獨立運算部件,分別爲算術、邏輯和移位運算部件,邏輯運算部件由邏輯門構成,而後面又有專門的算術運算部件設計實驗。

  下圖爲運算器內部原理構造圖

  2. 運算器的控制信號 實驗箱中所有單元的T1、T2、T3、T4都連接至控制總線單元的T1、T2、T3、T4,CLR都連接至CON單元的CLR按鈕。T4由時序單元的TS4提供(脈衝信號),其餘控制信號均由CON單元的二進制數據開關模擬給出。控制信號中除T4爲脈衝信號外,其餘均爲電平信號,其中ALU_B爲低有效,其餘爲高有效。 下圖爲ALU和外圍電路的連接。圖中的小方框代表排針座。

  在運算器的工作過程中,S3 S2 S1 S0 和CN爲控制信號,FC爲進位標誌,FZ爲運算器零標誌。運算器的邏輯功能見下表,表中功能欄的FC、FZ表示當前運算會影響到該標誌。

  (思考題)運算器功能的選擇:

  如圖在表中,可以通過調整S3 S2 S1 S0和CN的值來改變運算類型,功能如上圖所示,不同的S3 S2 S1 S0和CN的值對應不同的運算類型和結果。

  CON單元的數據開關控制數據的形成。

  (思考題)運算器的數據通路:

  以下爲數據通路圖

  (思考題)運算器的各組成部件的控制信號的作用:

  LDA和LDB控制存入數據的位置(具體運行方式如上圖所示)

  SD27到SD20通過開和關兩個狀態控制輸入數據

  而S3 S2 S1 S0和Cn控制運算的類型(Cn只用於移位運算)

  四、實驗內容

  (1) 按圖1-1-5連接實驗電路,並檢查無誤。圖中將用戶需要連接的信號用圓圈標明(其它實驗相同)。

計算機實訓實驗報告 篇3

  一、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熟悉計算機的拆卸和組裝的過程,知道計算機的內部結構以及瞭解各部分的功能。並掌握計算機拆卸和組裝基礎技能。

  二、試驗環境

  硬件環境:硬件部件完備的計算機一臺,維修工具若干。

  三、實驗過程

  第一:用螺絲刀擰下機箱側面板的螺絲拆開機箱。第二:把主板上的各種數據線和電源線拔掉(注意記住它們的位置)。

  第三:依次把主板上的內存、顯卡、網卡、CPU風扇,CPU拆下。

  第四:把主板上的螺釘卸了,把主板拆下。第五:把硬盤,光驅,軟驅拿下來。

  四、實驗結果及分析

  實驗時能夠安全並有效的拆裝計算機主機,能夠迅速發現各個部件之間的聯繫,並能記清各個部件的位置及拆卸順序,實驗很順利。

  五、心得體會與建議

  通過這次的計算機拆裝實驗,我基本對計算機硬件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掌握,以前在家裏只是把外殼打開吹一吹灰塵,而這次試驗讓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觸到電腦機箱的內部結構,瞭解了機箱內部CPU,網卡,插槽,CPU風扇,數據線的各個位置,通過這次自己動手拆卸電腦。也讓我明白“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當然,在這次拆機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拆機時去沒有注意到網卡與中央處理下面有卡子。當把這些拆下來後去不認識他是什麼部件。最後才逐漸明白過來。

  這次試驗除了對於知識的掌握,更主要的是鍛鍊了我實際動手能力,也是我認識了電腦的硬件、軟件等方面的知識,當然我也深刻明白我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在裝機時,有點小麻煩,總是感覺裝的位置不對,線路理的也不順。這方面需要加強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