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範文集錦(精選33篇)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
一.醬滷及製品
1.實驗原理:
醬滷肉類是將肉在水中加食鹽或醬油等調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熟肉類製品。一般醬滷肉類的原料在加工時,先用清水預煮 15~25min,然後用醬汁或滷汁煮製成熟。某些產品在醬制或滷製後,需再經煙燻等工序。醬滷肉類的主要特點是色澤鮮豔、味美、肉嫩,具有獨特的風味。
醬滷製品根據加入調味料的種類、數量不同又可分爲很多品種,通常有五香或紅燒製品、蜜汁製品、糖醋製品,滷製品等。
(1)五香或紅燒製品 是醬製品中最廣泛的一大類,這類產品的特點是在加工中用較多量的醬油,另外在產品中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等多種香辛料,故又叫五香製品。
(2)蜜汁製品 在紅燒的基礎上使用紅曲米作着色劑,產品爲櫻桃紅色,鮮豔奪目,輔料中加入多量的糖分或增加適量的蜂蜜,產品色濃味甜。
(3)糖醋製品 輔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糖醋,使產品具有甜酸的滋味。
2.實驗步驟:
(一) 調味
根據各地區消費習慣、品種的不同而加入不同種類和數量的調味料,加工成具有特定風味的產品。調味的方法根據加入調味料的時間大致可分爲以下三種。
(1)基本調味 在原料經過整理之後,加入鹽、醬油或其他配料進行醃製,奠定產品的鹹味,稱基本調味。
(2)定性調味 原料下鍋後,隨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醬油、鹽、酒、香料等,加熱煮制或紅燒,決定產品的口味稱定性調味。
(3)輔助調味 加熱煮制之後或即將出鍋時加入糖、味精等以增進產品的色澤、鮮味,稱輔助調味。
(二)煮制
(1)清煮 在肉湯中不加任何調味料,只是清水煮制,也稱緊水、出水、白鍋。通常在沸騰狀態下加熱數分鐘至一小時。它是輔助性的煮制工序,作用是去除原料肉的腥、羶異味,同時通過撇沫、除油,將血污、浮油除去,保證產品風味純正。
(2)紅燒 是在加入各種調味料後進行煮制,加熱的時間和火候依產品的要求而定。要掌握由湯與肉的比例和煮制中湯量的變化,分爲寬湯和緊湯。加熱火候根據加熱火力的大小可分爲旺火、文火和微火。最終使產品酥潤可口、風味濃郁。
3. 材料及用具
(1)原料選擇與整理
原料選用健康、新鮮、優質牛前肩或後腿肌肉,可選用淘汰乳牛或肥育牛肉。除去脂肪、淋巴、用冷水浸泡一下清除淤血,按部位分切肉,把肉再切成1~2kg左右的肉塊備用。
(2)主要用具:檯秤、不鏽鋼器皿、鹽水注射機、滾揉機、刀具、煮鍋、竈具、盤子、包裝機、包裝袋等。
4.傳統醬牛肉加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1)預煮
把肉塊放入100℃的沸水中煮1h,目的是除去腥羶味,同時可在水中加幾塊胡蘿蔔。煮好後把肉撈出,再放在清水中洗滌乾淨,洗至無血水爲止。
(2)調醬
取一定量水與黃醬拌和,把醬渣撈出,煮沸1h,並將浮在湯麪上醬沫撇淨,盛入容器內備用。
(3)煮制
鍋底和四周應預先墊以竹篾,向煮鍋內加水約3/4,待煮沸之後將調料用紗布包好放入鍋底。將結締組織較多肉質堅韌的部位放在底部,較嫩的、結締組織較少的放在上層,先用旺火煮沸1h,轉至小火煨4h左右。期間爲使肉塊均勻煮爛,每隔1h左右倒鍋一次,再補加適量老湯和食鹽。必須使每塊肉均浸入湯中煮,使各種調味料均勻地滲入肉中。用特製的鐵鏟將肉逐一托出,碼在盤上,將鍋中餘汁淋在肉塊上,使成品光亮油潤。並計算成品率。
附:醬牛肉新工藝
(1)原料肉選擇、處理同上
(2)工藝流程
原料肉處理→配製醃液→醃液注射→滾揉→煮制→成品→冷卻→包裝
(3)配製醃液:(以牛肉100kg計)將胡椒粒(用時砸開)、花椒、大料各15g;鮮姜、大蔥各75g放入料包投入20kg沸水中熬製30~40min,冷卻至30℃左右,加入食鹽2kg,品質改良劑2kg.攪拌溶化後過濾備用。
(4)注射及滾揉:用鹽水注射機將配製好的醃液按10~20%注入牛肉塊中;滾揉機放入牛肉塊,低溫條件(≤10℃)下持續滾揉4~6h。
(5)滾揉後立即醬牛肉塊放入85~90℃的水中燜煮2~3h,出鍋冷卻,切片包裝。
三.品質分析
產品描述:
醬牛肉我國大部地區都有生產,其中北京月盛齋醬牛肉最富盛名,因加入多種天然調味料,又名五香醬牛肉。其選料精良、做法獨特,產品外表有光亮,深棕色,香濃味醇,食之酥嫩爽口,有韌性但不粗老,瘦而不柴,切片性好。 炸燒雞腿加工的加工
1.原料選擇與整理
冰鮮雞翅或翅根爲最佳,洗淨晾表面無水待用。
2.主要用具:檯秤、不鏽鋼器皿、刀具、(電)炸鍋、煮鍋、料袋、竈具、盤子、包裝機、包裝袋等。
四.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選擇和處理→醃製→(燙皮)上色→油炸 → 煮制→冷卻→包裝
(二)原料配方(單位:kg)
(三)燙皮上色
(四)油炸
(五)煮制
(六)冷卻包裝
五.品質分析
特色:香味濃郁、肉質熟爛,易消化、肥而不膩;完整、美觀,肉色醬黃。咖喱雞金黃味濃。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
摘要:
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縮寫爲ESR,又稱順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它是指處於恆定磁場中的電子自旋磁矩在射頻電磁場作用下發生的一種磁能級間的共振躍遷現象。這種共振躍遷現象只能發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爲零的順磁材料中,稱爲電子順磁共振。1944年由前蘇聯的柴伏依斯基首先發現。它與核磁共振(NMR)現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實驗技術後來也被用來觀測ESR現象。目前它在化學、物理、生物和醫學等各方面都獲得了極其廣泛的應用。用電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對的電子,可以獲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準確得到的數據。如電子所在的位置,遊離基所佔的百分數等等。
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拉比用他創立的分子束共振法實現了核磁共振。1945年至1946年珀賽爾小組和布洛赫小組分別在石蠟小組分別在石蠟和水中觀測到穩態核磁共振信號,從而在宏觀的凝聚物質中取得成功。此後,核磁共振技術迅速發展,還滲透到生物、醫學、計量等學科領域以及衆多生產技術部門,成爲分析測試中不可缺少的實驗手段。
關鍵詞:電子自旋共振 共振躍遷 鐵磁共振 g因子
引言:
順磁共振(EPR)又稱爲電子自旋共振(ESR),這是因爲物質的順磁性主要來自電子的自旋。電子自旋共振即爲處於恆定磁場中的電子自旋在射頻場或微波場作用下的磁能級間的共振躍遷現象。研究瞭解電子自旋共振現象,測量有機自由基DPPH的g因子值,瞭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電子自由共振中的應用,從矩形諧振長度的變化,進一步理解諧振腔的駐波。
鐵磁共振和順磁共振、核磁共振一樣是研究物質宏觀性能和微觀結構的有效手段本實驗採用掃場法進行微波鐵磁材料的共振實驗。即保持微波頻率不變,連續改變外磁場,當外磁場與微波頻率之間符合一定的關係時,可發生射頻磁場的能量被吸收的鐵磁共振現象。微波鐵磁共振在磁學和固體物理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鐵氧體物理學的基礎。微波鐵氧體在雷達技術和微波通信方面有重要的應用。
順磁共振
1、實驗原理:
一、 電子的自旋軌道磁矩與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電子由於軌道運動,具有軌道磁矩,其數值爲:
e
2me?lPl 負號表示方向同Pl相反
在量子力學中Pl?
l?e?B 其中?B?e?2me稱爲玻爾磁子。
電子除了軌道運動外還具有自旋運動,因此還具有自旋磁矩,
其數值表示爲:?semePs?由於原子核的磁矩可以忽略不計,原子中電子的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原子的總磁矩:?jge2mePj 其中g是朗德因子,g?1?j(j?1)?l(l?1)?s(s?1)2j(j?1)
在外磁場中原子磁矩要受到力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繞磁場的方向作旋進,也就是Pj繞着磁場方向作旋進,引入回磁比ge
2me,總磁矩可表示成?jPj。同時原子角動
量Pj和原子總磁矩?j取向是量子化的。Pj在外磁場方向上的投影爲:
Pj?m? m?j,j?1,j?2,j
其中m稱爲磁量子數,相應磁矩在外磁場方向
?jmmg?B m?j,j?1,j?2,j
二、電子順磁共振
原子磁矩與外磁場B相互作用可表示爲:Ej?Bmg?BBm?B
不同的磁量子數m所對應的狀態表示不同的磁能級,相鄰磁能級間的能量差爲?EB,它是由原子受磁場作用而旋進產生的附加能量。
如果在原子所在的穩定磁場區又疊加一箇與之垂直的交變磁場,且角頻率?滿足條件 g?BB即EB,剛好滿足原子在穩定外磁場中的鄰近二能級差時,二鄰
近能級之間就有共振躍遷,我們稱之爲電子順磁共振。
當原子結合成分子或固體時,由於電子軌道運動的角動量常是猝滅的,即Pj近似爲零,
所以分子和固體中的磁矩主要是電子自旋磁矩的貢獻。根據泡利原理,一箇電子軌道最多隻能容納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若電子軌道都被電子成對地填滿了,它們的自旋磁矩相互抵消,便沒有固有磁矩。通常所見的化合物大多數屬於這種情況,因而電子順磁共振只能研究具有未成對電子的特殊化合物。
三、弛豫時間
實驗樣品是含有大量具有不成對電子自旋所組成的系統,雖然各個粒子都具有磁矩,但是在熱運動的擾動下,取向是混亂的,對外的合磁矩爲零。當自旋系統處在恆定的外磁場H0中時,系統內各質點的磁矩便以不同的角度取向磁場H0的方向,並繞着外場方向進動,從而
形成一箇與外磁場方向一致的宏觀磁矩M。當熱平衡時,分佈在各能級上的粒子數服從波耳茲曼定律,即:
N2
N1?exp(?E2?E1kT)?exp(EkT)
式中k是波耳茲曼常數,k=1.3803×10-16(爾格/度),T是絕對溫度。計算表明,低能級上的粒子數略比高能級上的粒子數多幾個。這說明要現實出宏觀的共振吸收現象所必要的條件,既由低能態向高能級躍遷的粒子數比由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的粒子數要多是滿足的。正是這一微弱的上下能級粒子數之差提供了我們觀測電子順磁共振現象的可能性。
2、實驗裝置
微波順磁共振實驗系統由三釐米固態信號發生器,隔離器,可變衰減器,波長計,魔T,匹配負載,單螺調配器,晶體檢波器,矩形樣品諧振腔,耦合片,磁共振實驗儀,電磁鐵等組成,爲使聯結方便,增加了H面彎波導,波導支架等元件
三釐米固態信號發生器:是一種使用體效應管做振盪源的信號發生器,爲順磁共振實驗系統提供微波振盪信號。
隔離器:位於磁場中的某些鐵氧體材料對於來自不同方向的電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經過適當調節,可使其哦對微波具有單方向傳播的特性。隔離器常用於振盪器與負載之間,起隔離和單向傳輸作用。
可變衰減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與矩形波導的寬邊,縱向插入波導管即成,用以部分衰減傳輸功率,沿着寬邊移動吸收可改變衰減量的大小。衰減器起調節系統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波長表:電磁波通過耦合孔從波導進入頻率計的空腔中,當頻率計的腔體失諧時,腔裏的電磁場極爲微弱,此時,它基本上不影響波導中波的傳輸。當電磁波的頻率滿足空腔的諧振條件時,發生諧振,反映到波導中的阻抗發生劇烈變化,相應地,通過波導中的電磁波信號強度將減弱,輸出幅度將出現明顯的跌落,從刻度套筒可讀出輸入微波諧振時的刻度,通過查表可得知輸入微波諧振頻率。
匹配負載:波導中裝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電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幾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微波源:微波源可採用反射式速調管微波源或固態微波源。本實驗採用3cm固態微波源,它具有壽命長、輸出頻率較穩定等優點,用其作微波源時,ESR的實驗裝置比採用速調管簡單。因此固態微波源目前使用比較廣泛。通過調節固態微波源諧振腔中心位置的調諧螺釘,可使諧振腔固有頻率發生變化。調節二極管的工作電流或諧振腔前法蘭盤中心處的調配螺釘可改變微波輸出功率。
魔 T:魔 T是一箇具有與低頻電橋相類似特徵的微波元器件,如圖(2)所示。它有四個臂,相當於一箇E~T和一箇H~T組成,故又稱雙T,是一種互易無損耗四端口網絡,具有“雙臂隔離,旁臂平分”的特性。利用四端口S矩陣可證明,只要1、4臂同時調到匹配,則2、3臂也自動獲得匹配;反之亦然。E臂和H臂之間固有隔離,反向臂2、3之間彼此隔離,即從任一臂輸入信號都不能從相對臂輸出,只能從旁臂輸出。信號從H臂輸入,同相等分給2、3
臂;E臂輸入則反相等分給2、3臂。由於互易性原理,若信號從
反向臂2,3同相輸入,則E臂得到它們的差信號,H臂得到它們
的和信號;反之,若2、3臂反相輸入,則E臂得到和信號,H臂
得到差信號。
當輸出的微波信號經隔離器、衰減器進入魔 T的H臂,同相
等分給2、3臂,而不能進入E臂。3臂接單螺調配器和終端負載;
2臂接可調的反射式矩形樣品諧振腔,樣品DPPH在腔內的位置可
調整。E臂接隔離器和晶體檢波器;2、3臂的反射信號只能等分給E、H臂,當3臂匹配時,E臂上微波功率僅取自於2臂的反射。 右圖 魔T示意圖
樣品腔:樣品腔結構,是一箇反射式終端活塞可調的矩型諧振腔。諧振腔的末端是可移動的活塞,調節活塞位置,使腔長度等於半個波導波長的整數倍(l?p?g/2)時,諧振腔
諧振。當諧振腔諧振時,電磁場沿諧振腔長l方向出現P個長度爲?g/2的駐立半波,即TE10P模式。腔內閉合磁力線平行於波導寬壁,且同一駐立半波磁力線的方向相同、相鄰駐立半波磁力線的方向相反。在相鄰兩駐立半波空間交界處,微波磁場強度最大,微波電場最弱。滿足樣品磁共振吸收強,非共振的介質損耗小的要求,所以,是放置樣品最理想的位置。 在實驗中應使外加恆定磁場B垂直於波導寬邊,以滿足ESR共振條件的要求。樣品腔的寬邊正中開有一條窄槽,通過機械傳動裝置可使樣品處於諧振腔中的任何位置並可以從窄邊上的刻度直接讀數,調節腔長或移動樣品的位置,可測出波導波長?。
3、實驗步驟:
1、連接系統,將可變衰減器順時針旋至最大, 開啓系統中各儀器的電源,預熱20分鐘。
2、將磁共振實驗儀器的旋鈕和按鈕作如下設置: “磁場”逆時針調到最低,“掃場” 逆時針調到最低,按下“調平衡/Y軸”按鈕(注:必須按下),“掃場/檢波”按鈕彈起,處於檢波狀態。(注:切勿同時按下)。
3、將樣品位置刻度尺置於90mm處,樣品置於磁場正中央。
4、將單螺調配器的探針逆時針旋至“0″刻度。
5、信號源工作於等幅工作狀態,調節可變衰減器使調諧電錶有指示,然後調節“檢波靈敏度”旋鈕, 使磁共振實驗儀的調諧電錶指示佔滿度的2/3以上。
6、用波長表測定微波信號的頻率,方法是:旋轉波長表的測微頭,找到電錶跌破點,查波長表——刻度表即可確定振盪頻率,使振盪頻率在9370MHz左右,如相差較大,應調節信號源的振盪頻率,使其接近9370MHz的振盪頻率。測定完頻率後,將波長表旋開諧振點。
7、爲使樣品諧振腔對微波信號諧振,調節樣品諧振腔的可調終端活塞,使調諧電錶指示最小,此時,樣品諧振腔中的駐波分佈如圖7-4-5所示。
圖7-4-5 樣品諧振腔中的駐波分佈示意圖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3
活動名稱:石子畫
活動目標:
1. 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創作,提高想象力,動手能力及創作能力。
2. 拓展想象的空間,運用拼擺的技能進行創作。
活動準備:
1、 各種石子若干。
2、 橡皮泥。
3、 幼兒用書“小石子”
4、 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石頭,嘗試拼擺,激發幼兒興趣
1、從不同角度觀察石頭,進行石頭的創意想象
今天,小石子來和咱班小朋友們做遊戲。
(1) 教師出示一塊石頭,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們來看看這塊石頭像什麼?
(2) 教師再出示一塊石頭,引導幼兒再看一看,這塊石頭又像什麼?
那麼把兩塊石頭拼一起又像什麼呢?
2、出示幼兒用書中操作卡上的石頭,幼兒嘗試操作拼擺
教師:你們的想法真棒!老師這裏有一些小石子卡片,我們來擺一擺,看看誰有創意。
二、 出示ppt,欣賞石子組畫。
(1)你們的拼擺作品真有創意,老師這裏也有一些作品,我們來看一看!
(2)教師:“你們剛纔都看到了什麼?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
三、 出示真實石頭,幼兒拼擺發現連接方法。
1、出示真實石頭,提出拼擺要求。
(1)先想好自己想要拼什麼圖形,需要幾塊,再來選擇適宜形狀的石頭。
(2)不要爭搶,別人拿了你想要的,就換一塊也可以。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部分幼兒拼擺完成,選擇一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
(1)教師:看看他的作品真有創意,可是我想拿給大家看卻拿不起來怎麼辦呢?幼兒討論。
(2)幼兒說出各種工具,教師進行試驗,發現橡皮泥粘貼最方便。
4、運用橡皮泥進行石子粘貼並添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 作品分享。
教師:大家可以互相看一看別人的作品是什麼東西哦!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4
實驗一 傳感器實驗
班號學號: 姓名同組同學
1、電阻應變片傳感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金屬箔式應變片的應變效應,單臂電橋工作原理和性能。
(2) 瞭解半橋的工作原理,比較半橋與單臂電橋的不同性能、瞭解其特點 (3) 瞭解全橋測量電路的原理及優點。 (4) 瞭解應變直流全橋的應用及電路的標定 二、實驗數據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性能曲線
A、單臂電橋性能實驗
由實驗數據記錄可以計算出的系統的靈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運用直線擬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
B、半橋性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半橋系統的靈敏度爲S=ΔU/ΔW=0.4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數據得到性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C、全橋性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爲S=ΔU/ΔW=0.78(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數據得到性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D、電子稱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爲S=ΔU/ΔW=-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數據得到性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2、分析
a、從理論上分析產生非線性誤差的原因
由實驗原理我們可以知道,運用應變片來測量,主要是通過外界條件的變化來引起應變片上的應變,從而可以引起電阻的變化,而電阻的變化則可以通過電壓來測得。而實際中,電阻的變化與應變片的應變的變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壓阻效應”,從而在實驗的測量中必然會引起非線性誤差。
b、分析爲什麼半橋的輸出靈敏度比單臂時高了一倍,而且非線性誤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們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單臂電橋的靈敏度爲 e0=(ΔR/4R0)*ex,而半橋的靈敏度爲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橋的靈敏度是單臂時的兩倍,而由實驗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而由於半橋選用的是同側的電阻,爲相鄰兩橋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號是相反的,同時由於是同時作用,減號也可以將溫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電阻變化的誤差減去而使得非線性誤差得到改善。
c、比較單臂、半橋、全橋輸出時的靈敏度和非線性度,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由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大致的看出,靈敏度大致上爲S全=2S半=4S單,而非線性度可以比較爲單臂>半橋>全橋,有理論上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主要是因爲有電橋電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的靈敏度等於半橋的兩倍,單臂的四倍,而非線性度我們也可以得到單臂最差,因爲其他因素影響大,而半橋、全橋由於有和差存在,將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略去。所以非線性度相對來說較好。
d、分析什麼因素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怎麼消除,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應採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於傳感器的精度以及測量時的誤差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傳感器的精度,同時減少傳感器的非線性誤差,通過全橋連接來減小,同時注意零點的設置,來消除非線性誤差。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可通過選取適當的電橋電路來改變,比如原來是半橋的改爲全橋則可以增加輸出靈敏度。 四、思考題
1,半橋測量時,兩片不同受力狀態的電阻應變片接入電橋時,應放在:(2)鄰邊。2,橋路(差動電橋)測量時存在非線性誤差,是因爲:(2)應變片的應變效應是非線性的。
3,全橋測量中,當兩組對邊(R1、R3爲對邊)值R相同時,即R1=R3,R2=R4,而R1≠R2 時,是否可以組成全橋:(1)可以
4,某工程技術人員在進行材料測試時在棒材上貼了兩組應變片,如何利用這四片電阻應變片組成電橋,是否需要外加電阻。
不需要,只需如圖中右圖即可。
2、差動變壓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差動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瞭解三段式差動變壓器的結構。
(3) 瞭解差動變壓零點殘餘電壓組成及其補償方法。 (4) 瞭解激勵頻率對差動變壓器輸出的影響。 二、實驗數據
A、差動變壓器的性能測試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1、特性曲線
A、差動變壓器的性能測定
由實驗數據我們就可以得到微頭右移與左移的特性曲線。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5
實驗項目名稱:企業信息化
實驗目的:瞭解企業信息化的一般過程。
掌握企業信息化中企業領導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業信息化中一般員工的工作。
實驗情況及實驗結果:1、上網查找一箇企業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思考一下問題:
(1) 該企業爲何進行信息化的建設?
答: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箇成功的信息化的企業.
九十年代,隨着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公司的信息技術建設也邁上了新的臺階。由於公司機構衆多,各地業務差異較大,信息系統建設多是各自爲政,全盤的考慮與規劃存在不足。於是於XX年,公司與ibm攜手製定了中國人保信息技術發展五年規劃,這是公司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的制定結合了公司當時的經營、管理情況,並與總公司、分公司各層級管理、技術人員充分溝通、交流,吸收了他們很多的建議、想法,同時參考了國際上許多金融企業成功案例。
(2) 該企業的信息化過程是怎樣的?
答: 信息技術五年規劃制定以後,信息技術部便以此爲參照,目標是建設全險種、大集中、共平臺、寬網絡、同標準的基本體系架構。
信息化整體思路:
1、數據模型標準化,應用平臺統一化;
2、業務數據逐步集中存儲,業務系統逐步集中處理;
3、分析產生的數據,爲業務、管理和決策服務;
4、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建設,提供多渠道的客戶訪問服務。
(3)信息化給企業帶來了什麼效益?
答: 回顧幾年以來公司信息化建設歷程,已基本建成全險種、大集中、共平臺、寬網絡、同標準的基本體系架構,並在數據的分析處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果斐然。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是科學合理地制定戰略發展規劃,並建立了標準化體系,搭建了統一的應用平臺,然後將數據和業務處理逐步集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爲公司業務經營和管理決策服務。與此同時,進行網絡和信息安全建設,爲信息化之路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障。指導思想的科學合理性與信息化建設者們的苦幹實幹相結合,公司的信息化建設結出了累累碩果,得到廣泛好評。公司開發的“新一代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於XX年9月提名參加了chp ( computer-world honor program,計算機世界榮譽組織)“計算機世界榮譽獎”的評選,此獎項評選由idg集團組織,全球上百家頂級it公司總裁作爲評委,是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領域最高獎項之一,有“it奧斯卡”之稱。XX年4月,該系統已經獲得本年度“計算機世界榮譽獎”21世紀貢獻大獎提名獎。這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家保險企業獲獎,也是繼招商銀行去年獲獎後,我國第二家以及本年度唯一一家在該獎項的“金融、保險及地產領域”獲此殊榮的國內企業。
(4)結合我們學過的知識,發現mis、crm、mrp、mrpⅱ和erp等在企業信息化過程的應用。
答: mrp、mrpⅱ和erp,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不同階段。mpr主要對製造環節中的物流進行管理,使企業達到"既要保證生產又要控制庫存"的目的;而mrpⅱ則集成了物流和資金流,將人、財、物,時間等各種資源進行周密計劃,合理利用,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erp的概念則由garter group率先提出,它將供應鏈、企業業務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囊括其中。由於erp的概念流傳最廣,現在已經成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代名詞。
mpr(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製造企業資源計劃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統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6
一、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種子萌發時,各部分結構的’生長順序及各結構特點;
2、研究植物種子萌發的條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實驗材料:
生長狀況良好的綠豆種子10顆、兩個透明塑料杯(自制)、脫脂棉、水
三、實驗過程
1、製作培養杯:將脫脂棉平鋪在塑料杯中。
2、將10顆綠豆種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後,各取5顆放在兩個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鑷子將種子放在脫脂棉與瓶壁之間,然後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離杯底2cm高,將一箇培養杯放在溫度(約25攝氏度)有光處(如窗臺),另一箇放在溫度相同的黑暗處。
3、每天定時(早上9點)觀察種子發芽情況,並拍攝照片記錄種子萌發情況,同時進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時注意描述植物長出來結構的名稱(胚根、子葉、真葉、胚軸);描述葉片顏色、胚軸顏色;測量並記錄幼苗高度的變化。
四、發現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以下問題:
如果把長出胚根的種子放到沒水的地方,它就會生長緩慢。
如果用手觸碰幼胚,它就會停止生長。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7
實驗名稱: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纔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
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並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
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並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並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裏,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纔會永遠爲你敞開。
實驗時間:11月28日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8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是通過“站點定義爲”對話框中的“高級”選項卡創建一箇新站點。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三、實驗原理
通過“站點定義爲”對話框中的“高級”選項卡創建一箇新站點。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執行“站點\管理站點”命令,在彈出的“管理站點”對話框中單擊“新建”按鈕,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站點”命令。
2)在彈出的“站點定義爲”對話框中單擊“高級”選項卡。
3)在“站點名稱”文本框中輸入站點名稱,在“默認文件夾”文本框中選擇所創建的站點文件夾。在“默認圖象文件夾”文本框中選擇存放圖象的文件夾,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返回“管理站點”對話框。
4)在“管理站點”對話框中單擊“完成”按鈕,站點創建完畢。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實驗開始之前要先建立一箇根文件夾,在實驗的過程中把站點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夾裏,這樣才能使實驗條理化,不至於在實驗後找不到自己的站點。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選項,計算機一般會有默認的選擇,最後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瞭解清楚該選項的含義,以及它會造成的效果,否則會使實驗的結果失真。實驗前先熟悉好操作軟件是做好該實驗的關鍵。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9
摘要:熱機是將熱能轉換爲機械能的裝置,空氣熱機結構簡單、便於操作。空氣熱機實驗通過對空氣熱機探測儀、計算機等操作來理解空氣熱機原理及循環過程。通過電加熱器改變熱端溫度測量熱功轉換值,作出nA/ΔT與ΔT/ T1的關係圖,驗證卡諾定理。逐步改變力矩大小來改變熱機輸出功率及轉速,計算、比較熱機實際轉化效率。試驗表明:在一定誤差範圍內,隨熱端溫度升高nA/ΔT與ΔT/ T1的關係呈現性變化,驗證卡諾定理。熱端溫度一定時輸出功率隨負載增大而變大,轉速而減小。
關鍵詞:卡諾定理;空氣熱機;卡諾循環
熱機是將熱能轉換爲機械能的機器。歷史上對熱機循環過程及熱機效率的研究爲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確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發明的空氣熱機,以空氣作爲工作介質,是最古老的熱機之一。雖然現在已發展了內燃機,燃氣輪機等新型熱機,但空氣熱機結構簡單,便於幫助理解熱機原理與卡諾循環等熱力學知識。 空氣熱機的結構如圖一所示,熱機主機主要有高溫區、低溫區、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氣缸、飛輪、連桿,熱源等組成。
由電熱方式加熱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環過程中使氣體在高溫區與低溫區間不斷交換,氣體可通過位移活塞與位移氣缸間的間隙流動,提高高溫與低溫間的溫度差可以提高熱機效率。位移活塞與工作活塞通過連桿與飛輪連接,他們的運動是不同步的,其中一箇處於極值時,速度最小,另一箇活塞速度最大。
圖一 空氣熱機工作原理示意圖
當工作活塞向下移時,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內氣體向高溫區流動,如圖1 a所示;進入高溫區的氣體溫度升高,使汽缸內壓強增大並推動工作活塞向上運動,如圖1 b 所示,在此過程中熱能轉換爲飛輪轉動的機械能;工作活塞向頂端移動時,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內氣體向低溫區流動,如圖1 c所示;進入低溫區的氣體溫度降低,使汽缸內壓強減小,同時工作活塞在飛輪慣性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完成循環,如圖1 d 所示。在一次循環過程中氣體對外所作淨功等於P-V圖所圍的面積。
根據卡諾對熱機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諾定理,對於可逆循環的理想熱機,熱功轉換效率爲: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爲每一箇循環中熱機做的功,Q1爲熱機每一循環從熱源吸收的熱量,Q2爲熱機每一箇循環向冷源放出的熱量,T1爲熱源的絕對溫度,T2爲冷源的絕對溫度。
由於熱量損失,實際的熱機都不可能是理想熱機,循環過程也不是可逆的,所以熱機轉化效率:
T/T1,只要使循環過程接近可逆循環,就是儘量提高冷源與熱源的溫度差。
熱機循環過程從熱源吸收的熱量正比於nA/T,n爲熱機轉速,所以:正比於nA/T。測量不同熱
端溫度時的nA/T,觀察與T/T1的關係,可驗證卡諾定理。同一功率下,調節力矩計與轉軸的摩擦改變熱機實際輸出功率P0,計算出不同負載大小時的熱機效率。同時轉速n也會改變,觀察P0n
關係圖,表示同一輸出功率下,輸出耦合不同時輸出功率隨耦合的關係。
一、 實驗儀器與方法:
電熱ZKY-RJ型空氣熱機實驗儀如圖二示
圖二 電加熱型熱機實驗裝置圖
飛輪下部裝有雙電門,上面的一箇用於定位工作活塞的最低位置,下面一箇用於測量飛輪轉動角度。氣缸的體積隨工作活塞的位移而改變,活塞的位移改變通過飛輪測得,在飛輪邊緣均勻排列45個擋片,由光電門信號確定飛輪位置,進而計算氣缸體積。壓力傳感器與工作汽缸底相通,測量汽缸的壓力得到體積變化。底座的三個插座分別與實驗測試儀相連,在儀器顯示窗口顯示熱機轉速、高低溫區的溫度、P-V圖。加熱器輸出電壓24V-36V可調,可根據實驗的實際需要調節加熱電壓。
力矩計懸掛在飛輪軸上,調節螺釘可調節力矩計與轉軸之間的摩擦力,由力矩計可讀出摩擦力矩M,可得出熱機輸出功率P2nM,即單位時間內的角位移與力矩的乘積。
二、 試驗內容、步驟:
第一部分:測量不同熱端溫度的熱功轉換值,驗證卡諾定理。
連接測試儀面板和電腦的,各儀器之間的`端口,開始試驗。將加熱電壓加之最大檔(11檔),等待6~10分鐘(大約在溫差在100K以上),加熱電阻絲已發紅後,用手順時針撥動飛輪,熱機即可運轉。減小加熱電壓至第一檔,打開電腦輔助軟件,觀察壓力和容積信號,並把P-V圖調節到最適合觀察的位置。等待大約10
分鐘,溫度和轉速平衡後,記錄加熱電壓,讀取溫度和轉速,記於表一中。逐步加大加熱功率,重複上
述測量過程4次以上,在表一中記錄數據。以ΔT/ T爲縱座標,在座標紙上作nA/ΔT與ΔT/ T1的關係圖,驗證卡諾定理。
第二部分:測量不同輸出功率下,轉速和實際效率的變化。
在最大加熱功率下,觸動飛輪停止轉動,在飛輪上裝上力矩計,撥動飛輪,讓熱機繼續運動。調節力矩計的摩擦力(不要停機),待輸出力矩、轉速、溫度穩定後,在表二中讀取記錄各項參數。保持輸出功率不變,逐步增大輸出力矩,重複以上實驗步驟5次以上。以n爲橫座標,P0爲縱座標,作出n與P0的關係圖。表示同一輸出功率下,輸出耦合不同時輸出功率或效率隨耦合的變化關係。
三、 實驗結果:
表一 測量不同冷熱端溫度時的熱功率轉換值
表二 測量熱機輸出功率、效率隨負載及轉速的變化關係
圖一 電腦觀察到的熱機實驗P_V實驗圖圖二 電腦觀測到的容積和壓力變化曲線
四、 分析與結論:
由表格數據可作圖結果分析,在外加負載不變的情況下,隨着熱功率增大,nA/ΔT與ΔT/ T1基本具有線性關係,驗證了卡諾定理。在同一加熱功率下,隨摩擦力矩加大,轉速降低,熱端溫度升高,溫度差加大,輸出效率加大。對於輸出力矩繼續加大時,輸出功率如何變化,是繼續變大還是轉折本實驗未能涉及,也是實驗要改進的地方。
五、 參考文獻:
[1] [2] [3] [4] [5] [6]
《大學物理綜合設計實驗》,中國海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20xx.1; 張玉民,熱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5; 常樹仁,熱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7;
包科達,熱物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
閆全英、劉迎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6 黃曉聖、王劍,關於卡諾定理證明的教學探討,大學物理,20xx.21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0
實驗名稱、光盤刻錄機的使用操作
實驗儀器、DVD光盤刻錄機和CD刻錄機
實驗步驟、
CD和 VCD的操作步驟是、
1、啓動NERO軟件,依次選擇CD,視頻和製作視頻光盤。
2、在“我的視頻光盤”對話框中,按“添加”按鈕添加視頻文件,大小不超過光盤的容量、如果只有一箇視頻,可以不勾選“啓動VCD菜單,單擊“屬性”可以更改視頻軌道的標題等信息。添加完文件後單擊“下一步”,按鈕。
3、在“我的視頻光盤菜單”對話框中設置內容編排,背景,文字標題等信息。
4、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刻錄參數設置界面並刻錄光盤。
DVD光盤的刻錄、
1、打開NERO軟件,在刻錄光盤類型上一欄選擇刻錄DVD的格式。
2、添加數據文件,注意選擇DVD光盤上的刻錄類型。
3、在光盤內容的對話框中,單擊“添加”進行文件添加。
4、在“選擇文件及文件夾”對話框,在“位置”選擇驅動器,然後選擇目錄或文件,單擊“添加到刻錄列表,添加完畢,按”已完成”關閉對話框。
5、此時返回到“光盤內容”對話框,藍色爲當前容量指示條,刻錄的文件大小不能超過光盤容量上限。
6、在“最終刻錄設置“對話框裏設置刻錄參數。
7、“刻錄過程”對話框。
8、在“刻錄過程”對話框中單擊“下一步”,然後單擊“退出”,選擇“不保存”,關閉NERO軟件界面窗口,光驅會自動彈出光盤。
實驗目的、在於瞭解光盤刻錄機的作原理,能夠進行日常維護,能夠排除遇到的常見故障,實驗是因爲使操作人員應掌握光盤刻錄機的操作步驟,學會使用光盤對文件資料進行分發和拷貝與永久存檔,在實際工作中能勝任電子資料的管理工作。這實驗操作以便在日常辦公國內工程中靈活進行移動文件存儲,提高辦公效率。
實驗總結、
1、CD光盤是不是能重複刻錄,DVD光盤只能刻錄一次
2、VD的光盤和刻錄CD的光盤是不是不一樣的?
是的,是不一樣的,刻錄DVD的是DVD—R CD的是CD—R
cd刻錄空盤 dvd刻錄空盤 都是存放數據資料的 音樂cd 視頻vcd 視頻dvd 廣義來說也是數據dvd刻錄盤容量大 單面單層dvd一般在4.3g左右 能存放3.5g左右數據 別放多了很容易飛盤的 cd刻錄盤容量相對就小很多 一般就700mb 可放650mb至680mb的數據 也別放太多 會刻飛的 另外還有 cd—rw 和dvd—rw 是可以反覆擦寫的刻錄盤 這樣的盤比普通刻盤較貴一點 刻錄機出現故障的原因、 這是因爲系統安裝了nero express後,自帶的cd刻錄功能被屏蔽了導致。
步驟一、在系統下打開 “運行”,輸入services。msc,確定後彈出一箇”服務”設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項目,雙擊該項目,把啓動類型由禁用改爲自動,確定後重啓系統。 步驟二、打開”我的電腦”,選擇刻錄機的驅動器屬性,在刻錄的選項卡中,把”這個設備上啓動cd錄製”前打勾,再重新放入空白光盤,就可以正常顯示了。
或者在系統下打開 “運行”,輸入services。msc,確定後彈出一箇”服務”設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項目,雙擊該項目,把啓動類型由禁用改爲自動,確定後重啓系統。
如何刻錄光盤及注意事項?
1、你的光驅必須是支持刻錄功能。
2、準備新買來的空白光盤,可以是CD或DVD型號。
3、準備安裝刻錄軟件,比如NERO等。
4、放入空白光盤,打開NERO軟件,選擇你像刻錄的類型複製即可。
5、質量好的光盤的話,建議使用52X,一般爲48X爲刻錄速度。
注意、
1、不能隨意按下刻錄機的“彈出“鍵”。
2、未刻錄完不能隨意終止刻錄過程,否則光盤作廢。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1
一、實驗內容(含實驗原理介紹):
二、實驗目的
三、涉及實驗的相關情況介紹(包含使用軟件或實驗設備等情況):
四、實驗結果(含程序、數據記錄及分析和實驗總結等,可附頁):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製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製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鑑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鑑別
(2)(2)兩酸、兩鹼及鹽的鑑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麼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爲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於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於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
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澱、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箇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爲銀白色,另一箇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爲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爲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於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於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準確。
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爲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爲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爲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爲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煙”是指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於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
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爲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於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纔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於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後,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後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於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纔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於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每次實驗後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後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瞭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於氣泡是什麼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
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爲“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爲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初中化學實驗操作常見錯誤
1.操作不當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點燃等可燃性氣體時,未檢驗其純度或檢驗有誤,造成混入空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2)用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造成加熱時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3)拿着酒精燈到另一箇燃着的酒精燈上點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及熄滅酒精燈時不用燈帽而用嘴吹,引起燈體內酒精燃燒發生爆炸。
(4)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造成試管中出現的水蒸氣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熱試管等儀器時,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試乾淨、沒有預熱或儀器底部同燈芯相接觸造成炸裂。
(6)加熱,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未先移去導管後撤燈,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進行加熱或稀釋濃硫酸等實驗,造成量筒炸裂。
(8)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致使集氣瓶炸裂。
2.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污染
(1)用高錳酸鉀製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上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分別取用不同藥品時,在使用中間沒有將其擦試或洗滌乾淨,造成試劑的污染。
(3)藥品用量過多,使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硫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4)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如將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鈉的滴瓶口上,造成藥品污染。
(5)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標籤沒有對着掌心,造成液體裏混入雜質,標籤被腐蝕。
(6)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使得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等雜質,影響實驗的現象。
(7)一些易與空氣中的等反應的藥品,保存不夠嚴密,致使變質。
3.操作不當引起實驗失敗或出現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正確讀數,造成量取的液體體積同實驗要求有偏差,致使實驗不夠成功。
(2)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的使用有誤,如將物品與砝碼放反,致使最終配製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有誤。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將集所瓶倒置於水中,集氣瓶內沒有灌滿水,造成氣體不純。
(4)做實驗中,過早停止通入。
(5)過濾時操作沒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致使過濾後的液體仍然渾濁。
4.其他方面操作不當引起的後果
(1)連接儀器時,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內,玻璃管沒有沾水或沒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斷,刺傷手掌。
(2)使用膠頭滴管時,將膠頭滴管伸入到容器內,並觸及容器內壁,造成藥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製取氣體時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使得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4)用蒸發皿蒸發或濃縮溶液時,沒有用玻璃棒攪拌,造成局部過熱,液滴飛濺。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2
一箇長學期的電路原理,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從最開始的什麼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在學習知識上面,開始的時候完全是老師講什麼就做什麼,感覺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跟理論也沒什麼差距。但是之後就覺得越來越麻煩了。
從最開始的誤差分析,實驗報告寫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確不多,到最後的迴轉器,負阻,感覺都是理論沒有很好的跟上實踐,很多狀況下是在實驗出現象以後在去想理論。在實驗這門課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須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實驗,這樣又快又好。
在養成習慣方面,最開始的時候我做實驗都是沒有什麼條理,想到哪裏就做到哪裏。比如說測量三相電,有很多種狀況,有中線,無中線,三角形接線法還是Y形接線法,在這個實驗中,如果選取恰當的順序就能夠減少很多接線,做實驗就應要有良好的習慣,就應在做實驗之前想好這個實驗要求什麼,有幾個步驟,就應怎樣安排才最合理,其實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應都要想想目的和過程,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
電原實驗開始的幾週上課時間不是很固定,實驗報告也累計了很多,第一次感覺有那麼多實驗報告要寫,在交實驗報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學都通宵了的,這說明我們都沒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我就應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完成就應完成的學習任務。這學期做的一些實驗都需要嚴謹的態度。在負阻的實驗中,我和同組的同學連了兩三次才把負阻鏈接好,又浪費時間,又沒有效果,在這個實驗中,有很多線,很容易插錯,所以要個性仔細。
在最後的綜合實驗中,我更是受益匪淺。完整的做出了一箇紅外測量角度的儀器,雖然不是個性準確。我和我組員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塊。我負責的是單片機,和數碼顯示電路。這兩塊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數碼顯示個性需要細緻,由於我自己是一箇粗心的人,所以數碼管我檢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無用功。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3
五一黃金週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盤山,又到昌平長陵北面延慶山區玩了玩,總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 126.57升(共加兩次93號油 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電動增壓剛開始調到20xx轉或100公里時速時打開,後又調到1800轉 90公里時速時打開。
安裝後的主要感覺,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沒有增大還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
我平時開車過了60多公里就掛5擋,保持80公里均速。高速行駛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聲音也好聽。這次由於做實驗主要實驗在打開電動增壓時的效果。當我在5擋時保持80~90公里時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車時往往要減擋增大扭力加速。
這次實驗打開電動增壓時,車子好像有了一股悶勁,不用減擋稍一加油就挺過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在山區行駛時感覺也是這樣。平常3~4擋爬坡時感到扭力不夠時趕緊換擋,這次實驗腳下稍一加油發動機似乎悶勁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由於控制電動增壓開關連動在油門上,油門開啓到一定成度就打開了。急加速時它也會根椐需要及時起動增壓,效果不錯。
我本人還比較滿意。平時用車時它不啓動也不影響正常進氣。由於增壓裝置改裝在車頭前進氣量大.空氣涼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錯。當然涉水時就不行了,喜歡涉水的同志可改裝涉水器喉管。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4
一、實驗目的
學習瞭解微生物生長量測定的方法
學習瞭解細菌生長曲線的繪製方法
學習掌握血細胞計數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
計數法 重量法 生理指標法
1、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1)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
(2)塗片計數
2、活菌菌落計數法
3、濾膜法
(二)細菌生長曲線
將單細胞細菌接種到恆定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不補充營養物或移去培養物,細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時間爲橫座標,細菌數目的對數值爲縱座標,可畫出一條反映細菌在整個培養期間菌數變化規律的曲線,稱爲生長曲線(growth curve)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5
粒度分佈通常是指某一粒徑或某一粒徑範圍的顆粒在整個粉體中佔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佈表格、粒度分佈圖和函數形式表示顆粒羣粒徑的分佈狀態。顆粒的粒度、粒度分佈及形狀能顯著影響粉末及其產品的性質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結時間、強度與其細度有關;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佈影響着許多工藝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佈決定其質量等級等。爲了掌握生產線的工作情況和產品是否合格,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按時取樣並對產品進行粒度分佈的檢驗,粉碎和分級也需要測量粒度。
粒度測定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篩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過法、吸附法等。本實驗用篩析法測粉體粒度分佈。篩析法是最簡單的也是用得最早和應用最廠泛的粒度測定方法、利用篩析方法不僅可以測定粒度分佈,而且通過繪製累積粒度特性曲線,還可得到累積產率50%時的平均粒度。
一、實驗目的意義
本實驗的目的:
①瞭解篩析法測物體粒度分佈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據篩分析數據繪製粒度累積分佈曲線和頻率分佈曲線。
二、實驗原理
篩析法是讓粉體試樣通過一系列不同篩孔的標準篩,將其分離成若干個粒級,分別稱重,求得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粒度分佈。篩析法適用約20μm~100㎜之間的粒度分佈測量。如採用電成形篩(微孔篩),其篩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篩孔的大小習慣上用“目”表示,其含義是每英寸(2.54cm)長度上篩孔的數目。也有用l㎝長度上的孔數或1㎝篩面上的孔數表示的,還有的直接用篩孔的尺寸來表示。篩分法常使用標準套篩,標準篩的篩制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薦的篩孔爲1㎜的篩子作爲基篩,也可採用泰勒篩,篩孔尺寸爲0.074mm(200目)作爲基篩。
篩析法有幹法與溼法兩種,測定粒度分佈時,一般用幹法篩分;溼法可避免很細的顆粒附着在篩孔上面堵塞篩孔。若試樣含水較多,特別是顆粒較細的物料,若允許與水混合,顆粒凝聚性較強時最好使用溼法。此外,溼法不受物料溫度和大氣溼度的影響,還可以改善操作條件,精度比干法篩分高。所以,溼法與幹法均被列爲國家標準方法,用於測定水泥及生料的細度等。
篩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篩分、機械篩分、溼法篩分外,還用空氣噴射篩分、聲篩法、淘篩法和自組篩等,其篩析結果往往採用頻率分佈和累積分佈來表示顆粒的粒度分佈。頻率分佈表示各個粒徑相對應的顆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積分佈表示小於(或大於)某粒徑的顆粒佔全部顆粒的百分含量與該粒徑的關係(積分型)。用表格或圖形來直觀表示顆粒粒徑的頻率分佈和累積分佈。
篩析法使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但篩分結果受顆粒形狀的影響較大,粒度分佈的粒級較粗,測試下限超過38μm時,篩分時間長,也容易堵塞。篩分所測得的顆粒大小分佈還決定於下列因素:篩分的持續時間、篩孔的偏差、篩子的磨損、觀察和實驗誤差、取樣誤差、不同篩子和不同操作的影響等。
三、實驗器材
⑴標推篩 一套 ⑵振篩機 ⑶托盤天平 一架。⑷搪瓷盤 2個。(5)烘箱 一箇。 四、實驗步驟
幹篩法是將置於篩中一定質量的粉料試樣,藉助於機械振動或手工拍打使細粉通過篩網,直至篩分完全後,根據篩餘物質量和試樣重量求出粉料試料的篩餘量。
⑴設備儀器準備 將需要的標準篩,振篩機,托盤天平,搪瓷盤和烘箱準備好。 ⑵具體操作步驟
①試樣製備。試樣放入烘箱中烘乾至恆重準確稱取200g(松裝密度大於1.5g/㎝3的取100g)。
②套篩按孔徑由大至小順序疊好,並裝上篩底,安裝在振篩機上,將稱好的試樣倒入最上層篩子,加上篩蓋。
③開動振篩機,震動10min,然後依次將每層篩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試樣,分別稱量各篩上和底盤中的試樣質量,並記錄於表中。
⑤檢查各層篩面質量總和與原試樣質量之誤差,誤差不應超過2%,此時可把所損失的質量加在最細粒級中,若誤差超過2%時實驗重新進行。
五、數據處理
1. 幹篩法數據記錄篩分分析結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記錄
試樣名稱:試樣質量: g
測試日期:篩分時間: min
2. 數據處理
①實驗誤差=試樣質量篩析總質量×100%試樣質量
②根據實驗結果記錄,在座標紙上繪製篩上累積分佈曲線R,篩下累積D,頻率分佈曲線(粒度△d儘量減小,通常可取△d=0.5㎜)
3. 粉體的均勻度是表示粒度分佈的參數,可由篩分結果按下式計算:
均勻度
60%粉體通過的粒徑
10%粉體通過的粒徑
試求所測粉體的均勻度爲多少?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6
一.原理
本方法利用鹽酸胍抑制RNA酶,勻漿裂解細胞,採用有機溶劑抽提去除蛋白質。通過選擇性沉澱RNA分子去除DNA。
二.方法
1.樣品處理
⑴組織樣品處理:取新鮮的組織樣品稱重後,剪碎成約1cm2的組織塊直接加入勻漿液中進行RNA提取,或液氮中速凍-70℃保存。
⑵貼壁培養細胞處理:用PBS洗細胞一次,吸乾溶液後將培養板快速移至液氮中冷凍後轉到-70℃保存;或加入1ml勻漿至培養板中直接裂解細胞,然後將粘稠的裂解液進一步勻漿。
⑶懸浮培養細胞處理:離心收集細胞,用PHS懸浮漂洗再田心收集,若不立即提取RNA,則可經液氮速凍後轉至一70℃貯存備用。
2.加l倍體積鹽酸胍勻漿液[至準備好的樣品細胞中,高速勻漿1min。
3.勻漿液5000g,室溫離心10min。
4.將上清移至一箇乾淨離心管中,加入0.1體積的3mol/L乙酸鈉(PH5.2),混勻,再加5體積預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勻,-20℃放置至少2小時。
5.5000g 0℃離心10分鐘沉澱核酸,棄上清液,室溫乾燥。
6,每個提取RNA的組織或細胞樣品中,加入l0~15min鹽酸胍勻漿液Ⅱ,攪拌溶解。
7.加入2.5體積預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勻,-20℃至少放置2小時。
8.5000g 0℃離心10分鐘沉澱核酸,去上清,室溫揮發乙醇。
9.按每克組織細胞加5min的比例.分兩次加入0.02mol/L EDTA(pH8.0) 先加1/2體積EDTA振盪l~2分鐘,3000g離心2min.吸出上清.再加另一箇1/2體積的EDTA振盪l一2分鐘.合併兩次核酸溶解液。.
10.用等體積氯仿—正丁醇(4:1)抽提核酸溶液,5000g室溫離心l0min,5000g室溫離心10min。吸出上清至另一箇乾淨離心管中。
11.加3倍體積lmol/L乙酸鈉 (PH7.0) 混勻,-20℃放置1h以上,此時RNA將選擇地沉澱,而DNA仍爲溶解狀況。
12.5000g,0℃離心20min,沉於管底的`是RNA。
13.吸去上清,用4℃預冷的lmol/L乙酸鈉(pH7.0)漂洗RNA沉澱。然後20℃ 5000g,離心20分鐘。回收RNA。
14.儘量去除上清液。按每g組織細胞1m的比例加入RNA溶解液(0.2%SDS,0.5%mol/L EDTA,pH8.0)。注意:若有SDS沉澱析出.滴加0.11mol/L NaOH調溶液pH至7.5。
15.加入2倍體積冰預冷乙醇混勻,0℃放置至少2小時,5000g,4℃離心10分鐘,RNA沉澱用70%乙醇漂洗,短暫離心後,棄上清,室溫乾燥蒸發乙醇。
16.用適當小容積DEPC處理過的ddH2O溶解RNA沉澱,加入3倍體積乙醇,
-70℃保存RNA備用。用時.加入0.1體積的3mol/L乙酸鈉,混勻,12000g,4℃離心回收RNA。
三.試劑
1.鹽酸胍勻漿液Ⅰ
成分:8mol/L鹽酸胍(分子量爲95.6),O.1mol/L乙酸鈉(pH5.2),5mmol/L 2—巰基乙醇,0.5%十二烷基肌氨酸鈉
配製方法:取191g鹽酸胍.加8.35m1 3mol/L乙酸鈉(pH5.2)和6.25ml 0.2mol/L 2—琉基乙醇溶液中,再加水至237.5ml,混勻後加12.5ml 10%十二烷基肌氨酸鈉,振盪混勻溶解。
2.鹽酸胍勻漿液Ⅱ
成分:8mol/L鹽酸胍(分子量力95.6),0.1mol/L乙酸鈉(pH5.2),1mmol/L 2
—琉基乙醇,20mmol/L EDTA(pH8.0)
配製方法:取191g鹽酸胍,加日.35ml 3mol/I。乙酸鈉(pH5.2)和1.25ml 0.2mol
/L 2—巰基乙醇溶液中,再加入10ml 0.5mol/L EDTA(pH8.0)。加水至250ml混勻。
3.乙醇
4.70%乙醇
5.氯仿—正丁醇(4:l,體積比)
6.4mol/L乙醇鈉,pH7.0
7.3mol/L乙醇鈉,pH5.2
8.RNA溶解液
成分:O.2%SDS.0.05mol/L EDTA, pH8.0
四、說明
提取RNA時,要特別注意防止RNase的污染,所用玻璃器皿均應用0.1%的二乙基焦碳酸鹽(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處理。塑料器材均使用一次性用品,並高壓滅菌處理,必要時,也可用0.1%DEPC處理。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7
今天老師給我們開了演示實驗,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在這節課里老師給我們演示了好多實驗。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錐體上滾。當我看到這個實驗時,眼看着一箇椎體從低處滾到高處並且不會在滾回來,感覺好神奇。這個設備是兩根鋼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箇板子上,低的那邊間距小,高的那端間距大,一箇錐體架在兩杆中間,將椎體移到鋼管低的那一端之後,錐體就自動的滾到高處去了。
這個實驗一開始讓我看的目瞪口呆,還以爲有什麼奇怪的東西呢 。但是經過仔細分析發現這其實只是一箇錯覺。這個軌道一頭高一頭低,椎就會從低的一端滾向高的一頭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滾,但分析一下就會知道真相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就違背了能量定理。首先這是一箇椎而不是一箇圓柱體,其次這不是一箇斜面而是兩條軌道,而且軌道是成八字形狀擺開的,並且高處張得開。這樣的設計會使椎處於高處時重心降低,而在低處時由於軌道變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於在高處時的,這樣看來這個實驗就變成重心有高處向低處走的正常現象了,也就沒有違背能量定理了。
通過椎體上滾這個實驗說明了在重力場中的任何物體都具有從勢能高的地方向勢能低的地方運動的趨勢。從這個實驗中我想到瞭如果能把這個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就能節約很多
能源。建築工地可以用來運東西,醫院裏可以用來運傷員,遊樂園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想到有些東西表面上的東西可以把我們矇蔽到 ,但是我們如果認真的去對待就很容易把他們識破,我們不能總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演示目的
1 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加深瞭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於穩定的規律運動。
2 說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說明物體勢能和動能之間的轉換。
二、原理
本實驗的核心在於剛體在重力場中的平衡問題,而自由運動的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總是平衡在重力勢能極小的位置。如果物體不是處於重力場中勢能極小值狀態,重力的作用總是使它往勢能減小的方向運動。本實驗演示錐體在斜雙槓上自由滾動的現象,巧妙地利用錐體的形狀,將支撐點在錐體軸線方向上的移動(橫向)對錐體質心的影響同斜雙槓的傾斜(縱向)對錐體質心的影響結合起來,當橫向作用佔主導時,甚至表現爲出人意料的反常運動,即錐體會自動滾向斜雙槓較高的一端,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錐體質心保持水平)時錐體的位置,如圖1。AA1端較高,但AA1處兩橫杆向外測傾斜,較高的支撐有使錐體質心向上移的趨勢,而支撐點較寬又使錐體因其中間粗兩端細而使質心有向下移動的趨勢,兩種趨勢互相抵消可使錐體在圖4所示任何位置都處於平衡狀態。如果此時使AA1稍變寬或使BB1稍變窄,會使錐體在AA1端比在BB1端時質心位置更低,它將總往AA1(高端)滾動,從B端向A端看,如圖2所示。
AA1端處於高寬端,BB1端處於低窄端,若支撐點遇錐面相切位置如圖2所示,則當錐體滾動時,質心在水平面內運動,錐體處於平衡狀態。設BB1端固定,AA1端寬度一定,只調節其高
度,則AA1端下降,將會出現由平衡狀態上滾的現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過此時滾動雖明顯,但“往上”不明顯。故本實驗裝置高低寬窄佈局要適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錐體能自動滾動即可
三 注意事項
1 錐體放在最低端
2 錐體應該放平
3 手放開時要輕輕的.放,不要讓錐體掉在地上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8
探究實驗名稱: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實驗目的: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後的三個階段進行細緻的觀察,學會完整地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實驗用品:一支新蠟燭、火柴、一支幹淨燒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實驗步驟與方法:
1.觀察蠟燭的顏色、形狀、狀態、硬度;嗅其氣味。
現象:蠟燭是白色、較軟的圓柱狀固體,無氣味,由白色的棉線和石蠟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槽,觀察其在水中的現象。
現象:石蠟漂浮在水面上,不溶於水。
結論:石蠟是一種密度比水小,不溶於水的固體。
3.點燃蠟燭,觀察其變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層溫度的比較。
現象:石蠟受熱時熔化、蠟燭燃燒時發光、冒黑煙、放熱。
燭焰分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最低。
結論:石蠟受熱會熔化,燃燒時形成炭黑。
4.乾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的現象片刻,取下燒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盪,觀察其現象。
現象:乾燥的燒杯壁上出現了許多小水珠。取下燒杯後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石灰水變得渾濁。
結論:蠟燭燃燒時產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兩種物質。
5.熄滅蠟燭,觀察其現象,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熔化的石蠟逐漸凝固,白色棉線燭心變黑,易碎。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會重新燃燒。
結論:石蠟遇冷凝固,燃燒時產生炭黑,棉線炭化,白煙由細小的石蠟顆粒構成,有可燃性。
實驗結論:
蠟燭在空氣中能夠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和過程後能產生許多新的物質。
問題和建議:
蠟燭爲什麼能夠燃燒?蠟燭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能燃燒?像這樣物質燃燒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19
一、 噪聲的來源
噪聲的種類很多,因其產生的條件不同而異。地球上的噪聲主要來源於自然界的噪聲和人爲活動產生的噪聲。自然界形成的這些噪聲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因此,人們是無法克服的。我們所研究的噪聲主要是指人爲活動所產生的噪聲,它的來源分爲以下幾種情況。
⑴交通噪聲
在我國,道路交通噪聲在城市中佔的比重通常爲40%以上,有的甚至在75%以上,隨着城市車輛的擁有量不斷增加,道路交通噪聲的危害也將不斷加劇。系由各種交通運輸工具產生的振動聲、喇叭聲、汽笛聲、剎車聲、排氣聲、防盜報警鳴笛聲、穿越而過的鐵路(包括地上、地下)和飛機起落時的噪聲等。
⑵工業噪聲
系由工業生產活動中的機械設備和動力裝置產生的噪聲。工業噪聲在我國城市環境噪聲中所佔的比重約爲20%左右,在我國城市中,居民與廠礦的混雜情況甚多,廠礦噪聲的強度大,作用時間長,使得居民對廠礦聲的反應特別強烈。
⑶建築施工噪聲
建築工地地打樁聲能傳到數公里以外,且工期大都在一年以上,因而對周圍居民地干擾是很大的。
⑷社會生活噪聲
泛指人們因生活(商業文化、娛樂等)活動所產生的噪聲。
二、 噪聲的危害
噪聲污染已成爲城市四大公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一下及格方面:
⑴干擾和損害聽力。
噪聲污染可引起耳鳴耳痛、聽力損傷等聽力損害。另外,噪聲會干擾聽力,掩鼻需要的聲音,使人不易察覺一些危險的信號,從而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⑵引起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方面的疾病。
⑶對心理、睡眠、神經系統、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噪聲會使人心煩意亂、負面情緒增加;使感知判斷能力、智力思維、瞬時記憶、視聽反應速度和驗收調能力下降。人長時間在噪聲刺激下就會患“神經衰弱症”。
⑷對婦女、孕婦、胎兒、兒童產生影響。長期強噪聲會導致女性月經不調、性機能紊亂;在噪聲環境下生活的兒童,智力發育水平要比安靜條件下的兒童低20%。
⑸對視覺的影響。長時間處於噪聲環境中,很容易發生眼疲勞、眼痛、眼花和流淚等,同時還會使色覺、視野發生異常。
⑹其他影響。強噪聲刺激影響動植物的生長髮育,使生物間的信息聯繫破壞;使建築物坍塌,一起設備失靈和毀壞等。
三、主要儀器
AWA5633數字式聲級計、普通聲級計(II型:HS5633)、Hs5920 噪聲監測儀。
四、實驗注意事項
1、 室外測量時聲級計的傳聲器上應加防風罩;測量時應雨無雪;風力小於5.5m/s;傳聲器應距地面不小於1.2m;
2、 若測點靠近樹木、建築牆等不宜測量處應移開距離至少1m以上;
3、 要防止測量時的讀數噪聲干擾。
五、實驗內容
1、學生進行噪聲背景資料收集、包括資料查閱與監測方案的設計。查閱文獻了解國內校園噪聲監測現狀與噪聲污染危害;調查我校校園噪聲源及其噪聲規律、包括建築設施等情況,由小組長組織同學根據調查情況討論採樣點的選擇與佈設,結合噪聲變化規律和實驗時間確定採樣時間與頻率,設計噪聲測量數據原始表格;小組長組織修改並組織同組成員踏勘後確定最終噪聲監測方案。
2、檢測:每5sec讀一箇瞬時A聲級,連續讀取100 個數據。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0
實驗一: 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實驗
1.實驗目的:測繪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
3.實驗對象:非線性電阻模塊。
4.實驗原理框圖:
圖1 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原理框圖
5.實驗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實驗儀面板上插上跳線J01、J02,並將可調電壓源處電位器旋鈕逆時針旋轉到頭,在混沌單元1中插上非線性電阻NR1。
第二步:連接混沌通訊實驗儀電源,打開機箱後側的電源開關。面板上的電流表應有電流顯示,電壓表也應有顯示值。
第三步:按順時針方向慢慢旋轉可調電壓源上電位器,並觀察混沌面板上的電壓表上的讀數,每隔0.2V記錄面板上電壓表和電流表上的讀數,直到旋鈕順時針旋轉到頭。
第四步:以電壓爲橫座標、電流爲縱座標用第三步所記錄的數據繪製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
圖2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曲線圖
第五步:找出曲線拐點,分別計算五個區間的等效電阻值。
實驗二: 混沌波形發生實驗
1.實驗目的:調節並觀察非線性電路振盪週期分岔現象和混沌現象。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數字示波器1臺、電纜連接線2根。
3.實驗原理圖:
圖3 混沌波形發生實驗原理框圖
4.實驗方法:
第一步:拔除跳線J01、J02,在混沌通信實驗儀面板的混沌單元1中插上電位器W1、電容C1、電容C2、非線性電阻NR1,並將電位器W1上的旋鈕順時針旋轉到頭。
第二步:用兩根Q9線分別連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實驗儀面板上標號Q8和Q7處。打開機箱後側的電源開關。
第三步: 把示波器的時基檔切換到X-Y。調節示波器通道CH1和CH2的電壓檔位使示波器顯示屏上能顯示整個波形,逆時針旋轉電位器W1直到示波器上的混沌波形變爲一箇點,然後慢慢順時針旋轉電位器W1並觀察示波器,示波器上應該逐次出現單週期分岔(見圖
4)、雙週期分岔(見圖5)、四周期分岔(見圖6)、多週期分岔(見圖7) 、單吸引子(見圖8)、雙吸引子(見圖9)現象。
圖4 單週期分岔
圖5雙週期分岔圖6四周期分岔
第 3 頁(共 9 頁)
圖7多週期分岔圖8單吸引子
圖9 雙吸引子
注:在調試出雙吸引子圖形時,注意感覺調節電位器的可變範圍。即在某一範圍內變化,雙吸引子都會存在。最終應該將調節電位器調節到這一範圍的中間點,這時雙吸引子最爲穩定,並易於觀察清楚。
實驗三 混沌電路的同步實驗
1.實驗目的:調試並觀察混沌同步波形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雙通道示波器1臺、電纜連接線2根。
3.實驗原理圖:
圖10 混沌同步原理框圖
4.工作原理:
1),由於混沌單元2與混沌單元3的電路參數基本一致,它們自身的振盪週期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因爲它們的相位不一致,所以看起來都雜亂無章。看不出它們的相似性。
2),如果能讓它們的相位同步,將會發現它們的振盪週期非常相似。特別是將W2和W3作
第 4 頁(共 9 頁)
適當調整,會發現它們的振盪波形不僅週期非常相似,幅度也基本一致。整個波形具有相當大的等同性。
3),讓它們相位同步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其中一箇單元接受另一箇單元的影響,受影響大,則能較快同步。受影響小,則同步較慢,或不能同步。爲此,在兩個混沌單元之間加入了“信道一”。
4),“信道一”由一箇射隨器和一隻電位器及一箇信號觀測口組成。
射隨器的作用是單向隔離,它讓前級(混沌單元2)的信號通過,再經W4後去影響後級(混沌單元3)的工作狀態,而後級的信號卻不能影響前級的工作狀態。
混沌單元2信號經射隨器後,其信號特性基本可認爲沒發生改變,等於原來混沌單元2的信號。即W4左方的信號爲混沌單元2的信號。右方的爲混沌單元3的信號。
電位器的作用:調整它的阻值可以改變混沌單元2對混沌單元3的影響程度。
5.實驗方法:
第一步:插上面板上混沌單元2和混沌單元3的所有電路模塊。按照實驗二的方法將混
沌單元2和混沌單元3分別調節到混沌狀態,即雙吸引子狀態。電位器調到保持雙吸引子狀態的中點。
調試混沌單元2時示波器接到Q5、Q6座處。
調試混沌單元3時示波器接到Q3、Q4座處。
第二步:插上“信道一”和鍵控器,鍵控器上的開關置“1”。用電纜線連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調節示波器CH1和CH2的電壓檔位到0.5V。
第三步:細心微調混沌單元2的W2和混沌單元3的W3直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成爲過中點約45度的細斜線。如圖11:
圖11 混沌同步調節好後示波器上波形狀態示意圖
這幅圖形表達的含義是:如果兩路波形完全相等,這條線將是一條45度的非常乾淨的直線。45度表示兩路波形的幅度基本一致。線的長度表達了波形的振幅,線的粗細代表兩路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在細節上的差異。所以這條線的優劣表達出了兩路波形的同步程度。所以,應儘可能的將這條線調細,但同時必須保證混沌單元2和混沌單元3處於混沌狀態。
第四步:用電纜線將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別連接Q6和Q5,觀察示波器上是否存在混沌波形,如不存在混沌波形,調節W2使混沌單元2處於混沌狀態。再用同樣的方法檢查混沌單元3,確保混沌單元3也處於混沌狀態,顯示出雙吸引子。
第五步:用電纜線連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檢查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爲過中點約45度的細斜線。
將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別接Q3和Q6,也應顯示混沌狀態的雙吸引子。
第六步:在使W4儘可能大的情況下調節W2,W3,使示波器上顯示的斜線儘可能最細。 思考題:爲什麼要將W4儘可能調大吶?如果W4很小,或者爲零,代表什麼意思?會出現什麼現象?
實驗四 混沌鍵控實驗
1.實驗目的:用混沌電路方式傳輸鍵控信號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雙通道示波器1臺、電纜連接線2根。
3.實驗原理框圖:
圖12 混沌鍵控實驗原理框圖
鍵控器說明:鍵控器主要由三個部份組成:
1) 、控制信號部份:控制信號有三個來原。
A,手動按鍵產生的鍵控信號。低電平0V,高電平5V。
B,電路自身產生的方波信號,週期喲40mS。低電平0V,高電平5V。
C,外部輸入的數字信號。要求最高頻率小於100Hz,低電平0V,高電平5V。
2) 、控制信號選擇開關:開關撥到“1”時,選擇手動按鍵產生的鍵控信號。按鍵不按
時輸出低電平,按下時輸出高電平。
開關撥到“2”時,選擇電路自身產生的方波信號。
開關撥到“3”時,選擇外部輸入的數字信號。
3) 、切換器:利用選擇開關送來的信號來控制切換器的輸出選通狀態。當到來的控制
信號爲高電平時,選通混沌單元1,低電平選通混沌單元2。
4.實驗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實驗儀的面板上插上混沌單元1、2和3的所有電路模塊。按照實驗二的方法分別將混沌單元1、2和3調節到混沌狀態。
第二步: 在面板上插上鍵控單元,信道一和信號處理單元。將鍵控器上的撥動開關撥到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1
一、監測目的
1、根據布點採樣原則布點,確定採樣頻率及採樣時間,掌握測定水質一些常規測定項目的測定方法。
2、對我校流芳校區靜思湖水體中的污染因子進行經常性的檢測,以掌握水質現狀及其變化趨勢。
二、靜思湖相關資料
1、地質、地貌
江夏區位於湖北省東西部,長江中游東南岸。面積約20xx平方千米。屬於江漢平原向鄂西丘陵過渡地段,區內地形特徵爲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地貌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爲主,其兩側爲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爲樑子湖低地。水面積約佔總面積的39%。靜思湖位於江漢平原中部,江夏區北部,地形平坦。在湖的北側有一由土堆成的小山,在湖的西側北邊是武工大圖書館,其餘都被四周的岸邊景觀帶環繞。湖底河牀平坦,在湖的中心處略微較其他地方深但是不超過5米,其餘大多數水深2米。河牀主要由地底有機物淤泥,沙石貝類組成。
2、氣候
主要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徵,氣候特點:冬季寒冷溼潤,夏季炎熱高溫。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全年均溫15~17℃,7月均溫爲27~29℃,平原地區最高溫在40℃以上。全市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時,無霜期在230—300天之間。年均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間,由於受地形影響,大神農架南部等地爲全省多雨中心,江漢平原在梅雨期長的年份常發生洪澇災害。鄂本北山區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在15-22之間。
3、降水量
武漢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雨量充沛,但是全市年內降水量分佈極不均勻。豐水期4~9月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9.2%,六七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側雨帶北上至江淮流域,與北方不斷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在地面上形成持久穩定的準靜止鋒面,在高空形成近東西向的切變線,故出現梅雨季節,降水量明顯增多。並且由於武漢周邊密佈大大小小數百座大小湖泊水庫溼地使得夏季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很高,在遇到炎熱晴朗高溫天氣,當水蒸氣急劇上升遇到相對較冷的上層大氣時遇冷凝結,短時間的強對流天氣也提供了大量的降水。
4、湖周邊生物概況 水體中的細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大型水生植物以及魚蝦等生物類羣,是湖泊生態系統食物鏈及生物生產力最重要的基本環節。水生浮游植物以綠藻類最多,藍藻次之以及硅藻、黃藻等。浮游動物由輪蟲、枝角、橈足和原生動物四大類組成以及數種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等構成靜思湖生態體系。
5、湖水水質概況
一下從感官上對湖水的顏色、氣味、渾濁度等在未接受實驗,僅憑藉感官出發對其做簡單印象話描述:用一洗淨的礦泉水瓶盛一瓶湖水水樣,觀察。湖水水質泛黃綠色,湖水較爲澄清,水中仔細看或者放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可以看到其中有大量的懸浮物(包括生物與非生物),仔細聞可以聞到有泥土味,微臭。
6、水位流向以及湖基本信流芳校區地處洪山區與江夏區交界處,地處平原地帶。靜思湖呈東西走向,帶狀,左右兩端較窄中端較寬,靜思湖總面積約5700平方米,東西走向最寬處約206米,南北走向最寬處約54米,水深大致在2米左右,最深處不超過5米。在湖中部靠近西面的地方建有一座木橋長約20米,東側有一內凹陷約10米長的石墩走道。在湖的東側有兩個出水口而西側在圖書館區與湖畔景觀區的交界處有一進水口。(如圖所示爲靜思湖平面衛星圖)
7、靜思湖可能的污染源以及排污情況
通過對靜思湖的觀察靜思湖的污染源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是天然污染源;二是人爲污染源。其中天然污染源包括水生動植物生化作用產生的代謝產物,以及死亡或者衰敗後的自身組織,湖兩岸植物等。如水生植物睡蓮在其生殖過程中,其老葉的枯亡,腐爛銷蝕敗壞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腐殖質和有機懸浮物進入水體;人爲污染源主要來源於圖書館拐角處形似雨水、污水管,以及人爲活動所產生的污染,如果殼紙屑,廢棄的一次性餐具,洗漱等人爲活動裏有意識或者無意識間的行爲對水質造成的影響
三、監測斷面、布點及布點原則
1、監測斷面
2、採樣點:進水口湖心橋岸邊區石墩橋出水口一、出水口二。
3、佈設理由
進水口 :在圖書館走廊的拐角處意外,拐角處有一從圖書館接下的雨水管道以及一些生活污水的排放,考慮到圖書館可能是一箇對湖水產生影響的污染源,所以在此設置一箇斷面,監測其對水質的影響。
湖心橋 :位於跨木橋的中心處,主要對過往人員對水質的影響而設立的監測斷面岸邊區 :位於岸邊南面距離中間岸邊約2m,作爲對岸邊死水區水質監測的斷面
石墩橋 :在石墩國道中心位置離過道2m處的垂直於岸邊的斷面上,主要是監測水體由大湖面經過小的葫蘆口進入小湖面的水樣水質的變化情況
出水口一 :位於湖的北岸一面中間離岸邊約2m處,作爲對出水口區域水質監測的斷面,其主要劃分的是岸邊區水樣水質對整體水樣水質的影響
出水口二:在離出水口3m左右的斜向斷面上,其主要劃分的是岸邊區水樣水質對整體水樣水質的影響
4、布點原則
設置監測斷面後,根據水面的寬度確定斷面的採樣垂線,在根據採樣垂線處水深確定採樣點的位置和數目。根據以上的監測斷面的佈設,在根據斷面大概的水深大致上沒個斷面設置一箇採樣垂線,垂線都位於斷面的中心位置,並且爲了之後水樣的採集方面在不影響實驗的情況下,採樣點在斷面水深1/2處作爲採樣點:因爲湖泊(水庫)在水面寬≤50米時,靜思湖南北方向最寬處在50米左右因此只設一條中泓垂線,並且靜思湖水位較淺,不存在溫度分層現象以及河牀變化對水質的影響,並且近岸水深不超過1米,因此在水深1/2處最爲採樣點比較恰當。
四、水樣類型的選擇及採樣時間
我們組選擇瞬時水樣,主要是更方便操作,在早上十點鐘左右全體成員出動同時在各採樣點採樣。
五、水樣的採集和保存
1、採樣器
直接用康師傅的礦泉水瓶取水樣。取回水樣後,按一到六標號,然後各取100毫升配成混合水樣七號,蒸餾水爲八號。
2、採樣
所用塑料瓶要用洗滌劑洗淨。再依次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沖洗乾淨。在採樣之前,再用即將採集的水樣清洗三次。然後,採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樣500~1 000mL,蓋嚴瓶塞。 注:漂浮或浸沒的不均勻固體物質不屬於懸浮物質,應從水樣中除去。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2
爲了瞭解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是否合格、保證安全運行,同時根據配電設備維護規程的有關規定,我部於20xx年3月1日上午8:00 對樂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礦各變配電點的接地及其各變壓器對地絕緣情況進行測量試驗。試驗過程及試驗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前期,我們組織機電隊人員一起到現場查看接地裝置,查找接地極的適合試驗的位置,制訂、討論、修改試驗方案,提出試驗中的注意事項。
接地電阻表本身備有三根測量用的軟導線,可接在E、P、C三個接線端子上。接在E端子上的導線連接到被測的接地體上,P端子爲電壓極,C端子爲電流極(P、C都稱爲輔助接地極),根據具體情況,我們準備採用兩種方式測量:(1)、將輔助接地極用直線式或三角線式,分別插入遠離接地體的土壤中;(2)、用大於25cm×25cm的鐵板作爲輔助電極平鋪在水泥地面上,然後在鐵板下面倒些水,鐵板的布放位置與輔助接地極的要求相同。兩種方法我們都採取接地體和連接設備不
斷開的方式測量,接地電阻電阻表將倍率開關轉換到需要的量程上,用手搖發電機手柄,以每分鐘120轉/分以上的速度轉時,使電阻表上的儀表指針趨於平衡,讀取刻盤上的數值乘以倍率即爲實測的接地電阻值。
我們準備好ZC29B-2型接地電阻測試儀、ZC110D-10(0~2500MΩ)型搖表、萬用表、銅塑軟導線(BVR 1.5mm2)、測電筆、接地極棒和接地板等試驗用具及棉紗等輔助材料。
1、3月1日上午,現場試驗人員進行簡單碰頭,並進行分工:由帥銳進行測量、值班人員蔡富貴和彭餘坤配合操作、陳應沫記錄、班長方興華負責監護;
2、8:45試驗開始;
3、測量輔助接地極間及與測量接地體間的距離;
4、採取第一種方法,將接地極棒插入到土壤中並按照圖紙接好線;
5、將測量接地體連接處與連接端子牢靠連接;
6、將導線與接地電阻表接好;
7、校正接地電阻表;
8、測量並記錄數據;(試驗數據見附表)
9、採取第二種方法,測量並記錄數據;
10、整個試驗過程結束。
恆鼎實業弓角田煤礦春季預防性試驗設備外殼接地測試記錄
恆鼎實業弓角田煤礦春季預防性試驗變壓器絕緣測試記錄
使用儀器: ZC29B-2型接地電阻測試儀
測量數據表:
測量數據單位(MΩ)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3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的目的是設置頁面的背景圖像,並創建鼠標經過圖像。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件;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設置頁面的背景圖像,並創建鼠標經過圖像。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頁面屬性”對話框中設置頁面的背景圖像。
2) 在頁面文檔中單擊“”插入鼠標經過圖像。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實驗結束後我們可以看到頁面的背景變成了我們插入的圖像,並且要鼠標經過的時候會變成另一箇圖像,這就是鼠標經過圖像的效果。當然這種實驗效果很難在實驗結果的截圖裏表現出來。這個實驗的關鍵在於背景圖像的選擇,如果背景圖像太大不僅會影響網頁的打開速度,甚至圖像在插入會也會有失真的感覺,因此在插入前對圖像進行必要的處理能使實驗的效果更好。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4
一、實驗目的意義
①瞭解篩析法測物體粒度分佈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據篩分析數據繪製粒度累積分佈曲線和頻率分佈曲線。
二、實驗原理
篩析法是讓粉體試樣通過一系列不同篩孔的標準篩,將其分離成若干個粒級,分別稱重,求得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粒度分佈。篩析法適用約20μm~100㎜之間的粒度分佈測量。如採用電成形篩(微孔篩),其篩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篩孔的大小習慣上用“目”表示,其含義是每英寸(2.54cm)長度上篩孔的數目。也有用l㎝長度上的孔數或1㎝篩面上的孔數表示的,還有的直接用篩孔的尺寸來表示。篩分法常使用標準套篩,標準篩的篩制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薦的篩孔爲1㎜的篩子作爲基篩,也可採用泰勒篩,篩孔尺寸爲0.074mm(200目)作爲基篩。
篩析法有幹法與溼法兩種,測定粒度分佈時,一般用幹法篩分;溼法可避免很細的顆粒附着在篩孔上面堵塞篩孔。若試樣含水較多,特別是顆粒較細的物料,若允許與水混合,顆粒凝聚性較強時最好使用溼法。此外,溼法不受物料溫度和大氣溼度的影響,還可以改善操作條件,精度比干法篩分高。所以,溼法與幹法均被列爲國家標準方法,用於測定水泥及生料的細度等。
篩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篩分、機械篩分、溼法篩分外,還用空氣噴射篩分、聲篩法、淘篩法和自組篩等,其篩析結果往往採用頻率分佈和累積分佈來表示顆粒的粒度分佈。頻率分佈表示各個粒徑相對應的顆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積分佈表示小於(或大於)某粒徑的顆粒佔全部顆粒的百分含量與該粒徑的關係(積分型)。用表格或圖形來直觀表示顆粒粒徑的頻率分佈和累積分佈。
篩析法使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但篩分結果受顆粒形狀的影響較大,粒度分佈的粒級較粗,測試下限超過38μm時,篩分時間長,也容易堵塞。篩分所測得的顆粒大小分佈還決定於下列因素:篩分的持續時間、篩孔的偏差、篩子的磨損、觀察和實驗誤差、取樣誤差、不同篩子和不同操作的影響等。
三、實驗器材
⑴標推篩 一套 。
⑵振篩機。
⑶托盤天平 一架。
⑷搪瓷盤 2個。
(5)烘箱 一箇。
四、實驗步驟
幹篩法是將置於篩中一定質量的粉料試樣,藉助於機械振動或手工拍打使細粉通過篩網,直至篩分完全後,根據篩餘物質量和試樣重量求出粉料試料的篩餘量。
⑴設備儀器準備 將需要的標準篩,振篩機,托盤天平,搪瓷盤和烘箱準備好。
⑵具體操作步驟
①試樣製備。試樣放入烘箱中烘乾至恆重準確稱取200g(松裝密度大於1.5g/㎝3的取100g)。
②套篩按孔徑由大至小順序疊好,並裝上篩底,安裝在振篩機上,將稱好的試樣倒入最上層篩子,加上篩蓋。
③開動振篩機,震動10min,然後依次將每層篩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試樣,分別稱量各篩上和底盤中的試樣質量,並記錄於表中。
⑤檢查各層篩面質量總和與原試樣質量之誤差,誤差不應超過2%,此時可把所損失的質量加在最細粒級中,若誤差超過2%時實驗重新進行。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5
集裝箱碼頭管理就是管理碼頭的整個業務流程及所有的職能崗位,它的業務流程有:客戶管理、船舶管理、堆場管理、裝卸船管理、閘口管理、中控管理、設備管理。
集裝箱碼頭與堆場管理系統是港口碼頭集裝箱業務操作和管理的基礎信息平臺,涵蓋了集裝箱碼頭的所有基本業務功能。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是模擬現代物流企業在集裝箱碼頭管理業務中的進口、出口和中轉等操作,最終使集裝箱碼頭管理環節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響應時間最短化。
經過在學校實驗室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軟件平臺進行相關角色的模擬實訓操作,我們基本達到瞭解和初步掌握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系統軟件的使用,港口碼頭集裝箱業務操作和管理的基礎信息平臺的操作,初步瞭解並掌握集裝箱碼頭的基本業務功能,瞭解縮短船舶在港停留時間、提高碼頭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內容。
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是以實驗的方式體現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實踐過程。通過實驗,我們熟悉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增強感性認識,並可從中進一步瞭解、鞏固與深化所學的集裝箱碼頭管理理論知識,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系統以實驗的方式體現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實踐過程。通過實驗,可以使學生熟悉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增強感性認識,並可從中進一步瞭解、鞏固與深化所學的集裝箱碼頭管理理論知識,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個實驗掌握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具體流程,迅速掌握集裝箱碼頭管理的流程和細節,熟悉集裝箱碼頭管理的運作模式,切身體會到集裝箱碼頭管理各個環節中面臨的具體工作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和制約關係。爲學生參與未來集裝箱碼頭管理領域複雜、龐大、越發激烈的競爭打下紮實基礎。
通過實訓,明白了進行集裝箱碼頭與堆場管理的相關程序,基本與理論進行了比較有機的結合,還了解瞭如何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並運用到實踐中,能更好的鞏固我們課本所學的內容,也爲我們將來從事真正的集裝箱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6
白色污染,全名“塑料袋垃圾污染”,是導致地球巨人皮膚潰爛的元兇之一。爲了進一步探明這種物質的危害性,根據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做出瞭如下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探究白色污染的化學性質
實驗一:白色污染的強氧化性
實驗用品:塑料袋、食物、菜市場、超市。
實驗步驟:1、先取適量食物與塑料袋配成混合物2、將食物與塑料袋的混合物放入盛有過量商品的超市或菜市場內充分反應。連續振盪3-5分鐘。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塑料袋與食物發生強烈的化合反應,塑料袋被商品吸附,生成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雜質――垃圾。
反應式:塑料袋+食物=超市或菜市場垃圾(不易分解)+刺激性氣體
實驗二:白色污染與環境的置換反應
實驗用品:塑料袋、居民小區、垃圾筒適量
實驗步驟:1、將塑料袋置於居民小區內,觀察
現象2、取少量垃圾筒與塑料袋混合,即發生強烈反應。持續幾天後,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塑料袋因有廣泛的活動空間而漫天飛翔,並且造成視覺污染。
2、垃圾筒與塑料袋反應後,立即產生一種特殊固體——蒼蠅。
3、靜置幾天後,還會有一股刺激性氣體生成
反應式:塑料袋+垃圾筒=蒼蠅+刺激性氣體
實驗三:白色污染的還原性
實驗用品:常用塑料袋、工廠、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
實驗步驟:1、將常用塑料袋與工廠反應,觀察現象2、將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與常用塑料袋混合,並置於工廠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常用塑料袋經過物理變化與化學反應相結合後形成商品包裝袋。2、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與塑料袋反應後生成各種各樣帶微量毒性的食品。
注意:由於此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且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極大,因此各工廠不得采用此方法生產塑料袋,以免給地球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反應式:塑料袋+食物=包裝袋+食品(含微量毒性)
探究感想:通過上述探究實驗,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危害,也給我們廣大青少年以深刻的反思:打敗“白色污染”,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應該採取的措施:國家限制塑料袋的生產,堵住白色垃圾之源公民應提高環保意識,拒用塑料袋,使其無用武之地。不久,地球巨人的皮膚定會逐漸痊癒,變得更加美麗健康。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7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頜面部、頸部、顳下頜關節及涎腺的檢查方法和正確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書寫基本格式。
[實驗內容]
1. 口腔檢查。
2. 頜面部檢查。
3. 頸部檢查。
4. 顳下頜關節檢查。
5. 涎腺檢查。
[實驗用品]
教科書、器械盤、口鏡、鑷子、探針、橡皮手套或指套。
[方法和步驟]
1. 口腔檢查
(1) 口腔前庭檢查:參照口腔內科檢查方法,取正確的醫病體位,用口鏡、指套依次檢查脣頰粘膜、牙齦、脣頰溝及脣頰繫帶情況。注意有無顏色異常、瘻管、潰瘍或新生物,腮腺導管口有無紅腫、溢膿等。
(2) 牙及牙合關係檢查 ①牙:參照口腔內科檢查,用口鏡、鑷子、探針以探診和叩診的方法檢查牙體硬組織、牙周和根尖周等情況。注意是否有齲壞、缺損、探痛及牙鬆動等。②牙合關係:參照口腔正畸科檢查,區別正常牙合和牙合錯。③張口度:用直尺測量上、下正中切牙切緣間的垂直張口度。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檢查:藉助口鏡依次檢查舌、齶、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顏色、質地、形態和大小,注意有無充血、腫脹、潰瘍、新生物和缺損畸形;注意舌質和舌苔的變化;觀察舌、軟齶、舌齶弓、咽齶弓的運動,有無肌肉癱瘓。必要時還應檢查舌的味覺功能。在檢查口底時應注意舌繫帶和頜下腺導管開口的情況,用雙合診的方法檢查脣、舌、頰及口底是否存在異常腫塊。
2. 頜面部檢查
(1) 表情與意識神態檢查:根據面部表情變化,判斷是口腔頜面外科疾病的表現,還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同時可瞭解意識狀態、體質和病情輕重。
(2) 頜面部外形與色澤檢查:觀察與比較頜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對稱、比例是否協調、有無突出和凹陷。皮膚的色澤、質地和彈性變化等。
(3) 面部器官檢查:觀察眼、耳和鼻等情況。如用尺或目測瞳孔大小、用尺測量瞳孔是否位於同一平面,用電筒測對光反射是否存在等,觀察眼球的上下左右運動、視力及有無複視等;分別用額鏡及擴鼻鏡檢查耳、鼻有否液體滲出、畸形及缺損等。
(4) 病變的部位和性質:病變的部位、大小、範圍、深度、形態及有無移動度、觸痛、波動感、捻發音等體徵,另外還需進行面部左右對稱部位的棉絲拂診試驗及“板機點”檢查。
(5) 語音及聽診檢查:檢查有無病理語音、舌根部腫塊的含橄欖語音、蔓狀血管瘤的吹風樣雜音、顳下頜關節的彈響等。
3. 頸部檢查
(1) 一般檢查:注意觀察頸部的外形、色澤、輪廓、活動度、有否腫脹、畸形、斜頸、潰瘍及瘻管。
(2) 淋巴結檢查
1) 明確淋巴結捫診的重要性,瞭解淋巴結的引流解剖區。
2) 捫診手法應注意輕柔,醫師可站在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後方。
3) 捫診順序:環行鏈淋巴結--枕部、耳後、耳前、腮腺、面頰部、下頜下、頦下。縱行鏈淋巴結--頸深上、中、下淋巴結以及脊副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
4) 捫診時注意使患者肌肉放鬆,如檢查下頜下三角時囑患者低頭偏向患側,以食指、中指輕捫下頜下區,如檢查頸深淋巴結羣時應請患者頭偏轉向患側,以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置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後及深部觸摸,自上而下仔細檢查。
5) 記錄各區淋巴結的數目、大小、性質、硬度、活動度等情況。
4. 顳下頜關節檢查
以兩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內,向前方觸診,以兩手拇指分別置於兩側耳屏前關節外側,囑患者作張閉口運動,檢查髁狀突的動度及有無彈響、摩擦音等;各關節區及咀嚼肌羣有否壓痛;張口度及側向運動度;另外還需檢查面部左右是否對稱、下頜骨各部位有否畸形、上、下頜中線及切牙中線是否居中,下頜運動有否偏斜及關係是否良好。
5. 唾液腺檢查
腮腺觸診一般以示、中、無名三指平觸爲宜,忌用手指提拉觸摸;下頜下腺及舌下腺的觸診則常用雙手合診法檢查(見教材中圖示)。另外還需檢查各腺體的大小、形態、有否腫塊,口內的導管有否充血、腫塊、變硬、有否結石,以示、中、無名三指平觸並由後向前檢查腮腺及下頜下腺的分泌液情況等。
6. 簡述門診病史及病房病史書寫的格式與要求。
(1)門診病史:初診病史通常由主訴、病史、檢查、診斷、處理、建議和治療計劃、簽名7部分構成。
(2)病房病史:通常由一般記錄、主訴、現病史、過去史、個人史、生長髮育史、月經生育史、家族史、體格檢查(全身檢查與專科檢查)、記錄實驗室及影像學等檢查結果、診斷、治療計劃和簽名等諸多部分構成。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8
1 實驗目的
(1) 學習銀鹽法測定砷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計的基本操作。
2 實驗原理
樣品消化後,以碘化鉀,氯化亞錫將高價砷還原爲三價砷,然後與鋅粒和酸產生的新生態氫聲稱砷化氫,經銀鹽溶液吸收後,形成紅色膠態物,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3 試劑與儀器
主要試劑:4:1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濃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碘化鉀、40%酸性氯化亞錫溶液、無砷鋅細粒、10%醋酸鉛溶液、醋酸鉛試紙、醋酸鉛棉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砷標準溶液。
主要儀器:721型分光光度計、砷化氫吸收裝置(見圖2)。
1—150ml錐形瓶;2—氣管;3—醋酸鉛棉花;4—10ml刻度離心管
4 操作與結果
(1) 樣品處理
準確稱取樣品10克,置於瓷坩堝中,加入氧化鎂粉2克,10%硝酸鎂溶液10毫升,在水浴上蒸乾。小火炭化後,移入550℃高溫爐中灰化至白色灰燼,冷卻,加人l0毫升濃鹽酸溶解殘渣,然後用水移入100毫升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
(2) 繪製標準曲線
準確吸取每毫升相當於1微克砷的標準溶液0、1。0、2。0、3。0、4。0、5。0 mL,分別置於三角燒瓶中。向三角燒瓶中各加入水60mL,50%H2SO4溶液15mL,15%碘化鉀溶液5 mL,40%氯化亞錫溶液2 mL,搖勻,放置10min後,加入鋅粒6克,立即塞緊帶有玻璃彎管的橡皮塞,並將出口的尖管浸插在預先加有5 mL,吸收液的比色試管中,在室溫下(25℃左右)反應吸收40min。取下吸收管,用氯仿補足各管的吸收液的體積至5mL。用分光光度計於50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根據各標準管讀得的吸光度繪製標準曲線。
(3) 樣品分析
吸取一定量樣品溶液(視樣品中含砷量而定)置於三角燒瓶中,以後按(2)中“向三角燒瓶中各加入水60mL”起依法操作。根據樣品溶液測得的吸光度,從標準曲線中查得相應的砷含量。
(4) 結果計算 X = (12)1000 2m1000V1
式中:X——樣品中砷的含量(mg/kg);
A1——測定用樣品消化液中砷的含量(μg);
A2——試劑空白液中砷的含量(μg);
m——樣品質量(mg);
V1——樣品消化液的總體積(mL);
V2——測定用樣品消化液的體積(mL)。
5 注意事項與補充
(1)砷的反應吸收儘量控制在25℃左右進行。天熱時測定,吸收管應放在冰水中,避免吸收液揮發。
(2)使用無砷鋅粒時,最好加人兩顆顆粒較大的鋅粒,其餘仍用細鋅粒。如全部用細鋅粒,反應太激烈。
參考文獻:
[1] 王遠紅,徐家敏。 食品檢驗與分析實驗技術[M]。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xx。
[2] GB/T 5009。11—1996。 食品中總砷的測定。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29
一、定義與作用
實驗報告,就是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實驗者把實驗的目的、方法。步驟、結果等,用簡潔的語言寫成書面報告。
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成功的或失敗的實驗結果的記載,有利於不斷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提高實驗者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寫作要求
實驗報告的種類繁多,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一般根據實驗的先後順序來寫,主要內容有:
1.實驗名稱名稱,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定律,可寫成“驗證”;如測量的實驗報告,可寫成“測定。”
2.實驗目的實驗目的要明確,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定律,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儀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實驗用的儀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溶液、顏料、粉劑、燃料等。
4.實驗的步驟和方法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要寫明經過哪兒個步驟。還應該畫出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數據記錄和計算指從實驗中測到的數據以及計算結果。
6.結果即根據實驗過程中所見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作出結論。
7.備註或說明可寫上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實驗後的心得體會、建議等。
有的實驗報告採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使用時只要逐項填寫即可。
三、撰寫時應注意事項
寫實驗報告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工作,要講究科學性、準確性。求實性。在撰寫過程中,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情況:
1.觀察不細緻,沒有及時、準確、如實記錄。
在實驗時,由於觀察不細緻,不認真,沒有及時記錄,結果不能準確地寫出所發生的各種現象,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故在記錄中,一定要看到什麼,就記錄什麼,不能弄虛作假。爲了印證一些實驗現象而修改數據,假造實驗現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許的。
2.說明不準確,或層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學實驗中,出現了沉澱物,但沒有準確他說明是“晶體沉澱”,還是“無定形沉澱”。說明步驟,有的說明沒有按照操作順序分條列出,結果出現層次不清晰。凌亂等問題。
3.沒有儘量採用專用術語來說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裏轉動”一語,應用專用術語“攪拌”較好,既可使文字簡潔明白,又合乎實驗的情況。
4.外文、符號、公式不準確,沒有使用統一規定的名詞和符號。
驗證歐姆定律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熟悉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識準備】學習有關理論(略)
【實驗器材和裝置】器材:電流表、電壓表、電池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導線、開關、裝置(略)
【實驗步驟】
1. 按圖示連接電路。
2.保持定值電阻r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的銅片,改變加在r兩端的電壓,將電流表、電壓表所測得的電流強度。電壓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變定值電阻凡同時調節變阻器,使加在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將電阻r的數值與電流表測得的電流強度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過實驗分析:當r一定時,i和v的關係及v一定時,i與r的關係。
表 一
r(歐姆)=4ωv(伏特)0.4v0.8v 1.2v
i(安培) 0.1a0.2a0.3a
表 二
v(伏特)=0.6vr(歐姆)1ω2ω 4ω
i(安培)0.6a0.3a0.15a
【實驗記錄】
1.調節滑動變阻器礦,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可以看出,電阻r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幾倍,通過它的電流強度也增大到幾倍。這表明,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同這段導體上的電壓成正比。
2.更換不同的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礦,保持r的電壓不變,可以看出,定值電阻r的數值增大到幾倍,通過它的電流強度就縮小到幾分之一。這表明在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實驗小結】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i,跟這段導體兩端電壓v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爲:i=v/r。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30
一、 實驗目的
1、掌握豆腐製作的基本原理,探索影響豆腐凝膠質量的因素。
2、比較了不同品種豆腐的加工方法,建立了簡便可行的豆腐品質測定方法。
3、採用低溫下加入凝固劑,研究了大豆品種、大豆蛋白濃度及大豆蛋白主要組分、不同的凝固劑及其濃度以及加工條件對豆腐凝膠強度、持水能力和豆腐微觀結構的影響。
4、調查了穩定豆腐凝膠網絡結構的主要化學力;分析了不同類型凝固劑的凝固作用機理。
二、實驗原理
豆腐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劑作用下相互結合形成的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凝膠產品。雖然不同品種的豆腐採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但都有一箇凝固劑與豆漿混合的過程。豆腐生產原理是:先把大豆蛋白質等從大豆中提取出來成爲豆漿,然後在豆漿中加入凝固劑,大豆蛋白質即凝固形成凝膠體──豆腐。豆漿在一定溫度下才能與凝固劑發生作用起凝固效果。凝固劑有酸類(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鈣鹽(如石膏)、鎂鹽(如鹽滷)。豆腐的含水量及形態規格不同,可通過凝固時操作及壓制成型而調整。中國的豆腐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轉變爲半機械化生產。
用葡萄糖酸內脂爲凝固劑生產豆腐,改變了傳統的用滷水點豆腐的製作方法,可減少蛋白質流失,並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規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質地細嫩、有光澤,適口性好,清潔衛生。該方法工藝簡便,操作簡單,很適合家庭或工廠化生產。
三、 試劑和設備
材料:胡蘿蔔、韭菜
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鈣鹽(如石膏)、鎂鹽(如鹽滷)、葡萄糖酸內脂、721分光光度計,高速組織搗碎機,機械攪拌器,恆溫水浴。
四、 實驗步驟
1、精選:清除雜質,去除已變質、不飽滿和有蟲眼的大豆。最好選用顆粒飽滿整齊的新豆200g。
2、浸泡:冬季14小時—16小時。加水量以沒過料面10釐米—15釐米爲宜。浸泡好的大豆增重約1倍左右。
3、選新鮮蔬菜或水果,洗乾淨榨汁。用食用檸檬酸水或純鹼溶液調節pH值在6-6.5
4、磨碎:按豆與水之比爲1/3—1:4的比例,打成豆漿。
5、過濾:使用離心機過濾,要先粗後細,分段進行。尼龍濾網先用80目—100目的,後兩次用80目的。通過三遍洗渣過濾,使渣內蛋白質含量不超過2.5%。過濾後邊合併濾液,但注意加水量。一般過濾時一公斤大豆加一公斤水,1千克大豆加水總量(包括前幾道工序)爲7千克—8千克。
6、煮漿:煮漿對豆腐成品質量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通常煮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敞開鍋,另一種是使用密封煮罐。使用敞開鍋煮漿,煮漿速度要快,時間要短,不超過15分鐘。鍋開三次後,立即放出漿液備用。使用密封煮罐煮漿,可自動控制煮漿各階段的溫度,煮漿效果好。
7、調配:每50ml豆漿中加8-10ml的濃縮菜汁。(胡蘿蔔汁,韭菜汁)
8、加入凝固劑:待豆漿冷卻到80℃左右時,
①內酯豆腐:加入葡萄糖酸內酯,添加量爲豆漿量的0.2%—0.4%,攪拌均勻。
②普通豆腐:加氯化鎂,加至出現芝麻爛花時爲止。 點後加蓋保溫30分鐘-40分鐘,待漿溫降到70℃時,即可包裝。
9、裝盒:加入凝固劑後即可裝盒製成盒狀內酯豆腐;或待其冷卻後,按常規方法進行壓榨濾水後出售。
五、 注意事項
使用密封煮罐煮漿,可自動控制煮漿各階段的溫度,煮漿效果好。但應注意溫度不能高於100℃,否則會發生蛋白質變性,從而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將漿煮至90℃—100℃會產生泡沫,可加入消泡劑消泡。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31
課程名稱:
學生學號:
所屬院部:
(理工類)
專業班級: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xx——20xx學年第x學期
xx學院教務處制
實驗項目名稱:環境噪聲測量實驗實驗學時:4同組學生姓名:實驗地點:
實驗日期:實驗成績:批改教師:批改時間: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掌握噪聲測量的方法,對噪聲的大小有一箇主觀的認識
(2)學會使用聲級計;
(3)分析噪聲的大小與來源,得知建築是否符合規定。
二、實驗儀器和設備HS5633型聲級計
三、實驗過程
(1)測點的選擇:建築物外1m處,高1.2m;
(2)檢查聲級計的電池電力並採用校準器對其進行校準;
(3)測量應在無風雪、無雷電天氣,風速5m/s以下進行。大風時應停止測量;
(4)記錄聲級計讀數值,保持聲級計在L檔,每隔5秒讀一箇數值,共記錄200個數。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原理:將記錄的200個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第20個數值就是L10,L10反映交通噪聲的峯值;第100個數值就是L50,第180個數值就是L90,L90反映背景噪聲值。等效聲級反映了在測量的時間內聲能的平均分佈情況。計算公式:Leq=L50+d/60其中d=L10-L90測量得出數據(單位:db):
依據測量的的數據得出:
L10(在10%時最大噪音峯值)=58.9dbL50(在200個數據中最大平均值)=52.4dbL90(背景噪聲)=47.5
Leq(等效聲級)=52.59(Leq=L50+d/60d=L10-L90)
分析:對照《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校園1類的晝間等效聲級Leq半橋>全橋,有理論上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主要是因爲有電橋電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的靈敏度等於半橋的兩倍,單臂的四倍,而非線性度我們也可以得到單臂最差,因爲其他因素影響大,而半橋、全橋由於有和差存在,將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略去。所以非線性度相對來說較好。
d、分析什麼因素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怎麼消除,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應採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於傳感器的精度以及測量時的誤差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傳感器的精度,同時減少傳感器的非線性誤差,通過全橋連接來減小,同時注意零點的設置,來消除非線性誤差。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可通過選取適當的電橋電路來改變,比如原來是半橋的改爲全橋則可以增加輸出靈敏度。 四、思考題
1,半橋測量時,兩片不同受力狀態的電阻應變片接入電橋時,應放在:(2)鄰邊。2,橋路(差動電橋)測量時存在非線性誤差,是因爲:(2)應變片的應變效應是非線性的。
3,全橋測量中,當兩組對邊(R1、R3爲對邊)值R相同時,即R1=R3,R2=R4,而R1≠R2 時,是否可以組成全橋:(1)可以
4,某工程技術人員在進行材料測試時在棒材上貼了兩組應變片,如何利用這四片電阻應變片組成電橋,是否需要外加電阻。
不需要,只需如圖中右圖即可。
2、差動變壓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差動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瞭解三段式差動變壓器的結構。
(3) 瞭解差動變壓零點殘餘電壓組成及其補償方法。 (4) 瞭解激勵頻率對差動變壓器輸出的影響。 二、實驗數據
A、差動變壓器的性能測試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1、特性曲線
A、差動變壓器的性能測定
由實驗數據我們就可以得到微頭右移與左移的特性曲線。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32
指導老師:陳老師
成員(第四組):章海洋 肖悅 何細義
一、設計題目:
八路搶答器的設計
二、設計要求:
1.設計一箇智力競賽搶答器,可同時供8名選手或者8個代表隊參加比賽,他們的編號分別是1、2、3、4、5、6、7、8,各用一箇搶答器的按鈕,按鈕的編號與選手的編號相對應。
2.給節目主持人設計一箇控制開關,用來控制系統的清零和搶答開始。
3.搶答器具有數據鎖存和顯示的功能。搶答開始後,若有選手按動按鈕,編號立即鎖存,並在數碼管上顯示選手的編號。此外,要封鎖其他選手搶答。優先搶答的選手的編號一致保持到主持人將系統清零爲止。
三.設計思路:
工作原理爲:
1.接通電源後,主持人將開關撥到“清除”狀態,搶答器處於靜止狀態,編號顯示器和指示燈滅,等主持人將開關置“開始”位置後,搶答器處於等候狀態,此時可以進行搶答。
2.搶答器完成,優先判斷搶答的組號,並將編號進行鎖存,然後通過譯碼器將編號顯示在七段數碼管上。
3.當一輪搶答結束後,定時器停止、禁止第二次搶答。
4.如果再次搶答必須由主持人操作“清除”和“開始”狀態的開關,即需要主持人清零。
四.實驗電路圖:
搶答器電路如圖所示。該電路完成兩個功能:一是分辨選手按鍵的先後,並鎖存優先搶答者的編號,同時譯碼顯示電路顯示編號;二是禁止其他選手按鍵操作無效。
五、原理框圖
搶答器系統原理框圖如下所示。它由主體電路和擴展電路兩部分組成,主體電路完成基本搶答後,選手按動搶答鍵時,能顯示選手的編號,同時能封鎖輸入電路,禁止其他選手搶答,擴展電路完成定時搶答的功能,和搶答響鈴、倒計時爲零時報警功能。
七、實驗器材清單
七段譯碼顯示管、74LS04六反向器、74LS02四異或門、74LS273有清除功能的8D觸發器、CC4511顯示驅動芯片、CC40147優先編碼器、2K電阻7個、20K電阻10個、1000PF電容1個、4001二極管4個、8個按鈕、若干導線等。
八、製作與調試
1)選擇好與器件,並認真測試元器件的參數。
2)將萬能電路板的排版好把搶答器電路分別焊接成一整體。
3)將電源和搶答器連接起來成一箇八路搶答器成品。
4)通電並調試。
九、心 得 體 會
章海洋:
在這次實踐中我學會了很多,知道了團隊合精神的重要性。通過這次實踐設計,我對各集成塊的功能和引腳有了一定的認識,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本組成員的互相討論下,解決了一箇又一箇的難題。
在此要感謝陳老師給我們這樣的機會鍛鍊。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們團隊協作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的探索的艱難和成功的喜悅。雖然這個項目還不是很成功,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最大收穫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肖悅:
課程設計終於結束了,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在老師精心的指導下,我們完成了這次的課程設計。面對從未接觸過的事情,不知道從何開始下手,在一步步的實踐中,我們學習到了一些除技能以爲的其它東西,深切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相互協調合作的機制,更領略到了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我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更加客觀了。
何細義:
回顧課程設計,收穫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通過看書查找資料,對相關元器件做一些瞭解,並把元器件布好線,以待焊接,並認真的去查找資料,在電路板上佈線,焊接等一步一步的慢慢的走過來,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給了我自信和勇氣,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和同學一起動手做一些產品出來,不僅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鞏固了平常所學的知識,通過我們自己去查找總結印象更深刻。
(章海洋負責搶答器核心的焊接及實驗報告的主體編寫;肖悅負責電源的佈線焊接及對實物的測試;何細義負責八路搶答器核心的佈線。)
實驗報告範文集錦 篇33
實驗名稱: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纔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並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並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並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裏,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纔會永遠爲你敞開。
實驗時間:20xx年11月28日
【特色評說】
文欲創新巧取勝,周雪同學成功地做到了。她別出心裁,巧妙地運用實驗報告的形式,言簡意賅,條理分明地闡明瞭成功與成才必須”刻苦+運用”,不怕失敗的道理。難得作者開動腦筋,奇思妙想,用說明文的體裁乘載議論文的內容,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既節約了文字,又讓道理清楚明白,令人信服。沒有較高的寫作技巧斷難爲之。
結尾的”實驗小結”畫龍點晴,凸現主旨。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