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化學實驗報告模板(精選3篇)

撰寫化學實驗報告模板 篇1

  實驗名稱:

  鹽溶液的酸鹼性

  實驗目的:

  探究不同種類鹽溶液的酸鹼性的聯繫與區別,找出產生其現象的原因。

  實驗儀器:

  試管11支、不同測量範圍的精密PH試紙、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

  待測試劑(C=1mol/L)11種: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鹼指示劑:

  甲基橙、酚酞、石蕊

  實驗過程:

  一、測強酸強鹼鹽溶液的PH

  待測試劑1:NaCl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2:KNO3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3:NaSO4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7

  實驗現象:

  二、測強鹼弱酸鹽溶液的PH

  待測試劑4:Na2CO3

  實驗步驟: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5:CH3COONa

  實驗步驟: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淡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9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6:Na2S

  實驗步驟: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4

  實驗現象:

  三、測強酸弱鹼鹽的PH

  待測試劑7:NH4Cl

  實驗步驟: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淡紫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7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8:(NH4)2SO4

  實驗步驟:(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3.5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9:Al2(SO4)3

  實驗步驟: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2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10:FeCl3

  實驗步驟: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顯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11:Cu(NO3)2

  實驗步驟: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5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注:本實驗中所有PH均按室溫25℃情況下測得)

  鹽的種類化學式PH酸鹼性

  強酸強鹼鹽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強鹼弱酸鹽Na2CO314鹼性

  Na2S14

  CH3COONa9

  強酸弱鹼鹽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從上表可推知:強酸強鹼鹽溶液顯弱酸性;強鹼弱酸鹽溶液顯鹼性;強酸弱鹼鹽溶液大部分顯酸性。

  實驗反思:

  1、不同類型鹽溶液酸鹼性不同的原因:發生了水解。e.g.

  ①強酸弱鹼鹽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顯酸性。

  ②強鹼弱酸鹽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

  ③強酸強鹼鹽溶液顯中性是因爲沒有發生水解,C(H+)=C(OH—),PH=7(25℃)

  2、經對照書本提供的實驗結果:

  “強酸強鹼鹽溶液顯中性;強鹼弱酸鹽溶液顯鹼性;強酸弱鹼鹽溶液顯酸性。”則此實驗存在誤差:

  a.強酸強鹼鹽溶液顯弱酸性的誤差。分析其原因:由於配製溶液的水並不完全是純淨水,而是經過氯氣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離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強酸弱鹼鹽溶液(NH4Cl)顯中性的誤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濃度偏小,結果不準確;

  ②不在PH試紙測量範圍之內,使其不能準確測得PH。

  3、同種類型,離子組成不同的鹽,其溶液雖然酸鹼性一致,但具體的PH還是有差別的(除顯中性的強酸強鹼鹽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該鹽水解後生成的弱電解質的酸鹼度有關。對於強酸弱鹼鹽溶液,水解後生成的弱鹼的鹼性越弱,越難電離,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強;對於強鹼弱酸鹽溶液,水解後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難電離,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強。

  4、實驗時,先用酸鹼指示劑大致估計酸鹼性,再用精密PH試紙測量的原因:各種不同的精密PH試紙有不同的測量範圍,必須在其測量範圍之內才能較準確的測出溶液的PH。

  5、在測Cu(NO3)2、FeCl3酸鹼性的時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鹼測量範圍較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測量的誤差,而甲基橙的範圍小,且由理論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測量範圍之內,因此可以減小誤差。

  ②FeCl3是黃色溶液,Cu(NO3)2是藍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後顯示出來的顏色可能不能準確反映其酸鹼性。

  P.S.有這麼多試劑用來做實驗還是少見的,所以我發揮主觀能動性,隨便做了幾個小實驗。

撰寫化學實驗報告模板 篇2

  【1】 地溝油的精煉:

  (1)將地溝油加熱,並趁熱過濾

  (2)將過濾後地溝油加熱到105℃,直至無氣泡產生,以除去水分和刺激性氣味,

  (3)在經過前兩步處理後的地溝油中加入3.5%的雙氧水,在60℃下攪拌反應20 分鐘,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升溫至60℃,攪拌25 分鐘可以達到最理想的脫色效果 。

  【2】 草木灰鹼液的準備:將草木灰倒入塑料桶內,然後倒入熱水,沒過草木灰2cm即可。在靜置2天后,需要放一箇正常的雞蛋進行浮力實驗,如果雞蛋能浮起來,說明濃度達標了。如果不能,就再靜置久一點。 仔細過濾;爲了防止鹼液灼傷皮膚,最好戴手套;

  【3】稱取200g精煉地溝油和量取1000ml鹼液分別置於兩個燒杯中,放在不鏽鋼鍋裏水浴加熱,用溫度計測量兩者的溫度達到45攝氏度時,將鹼液和精煉地溝油緩緩倒入大玻璃缸裏混合,加入50ml酒精,再放入不鏽鋼鍋中水浴加熱,同時用電動攪拌棒攪拌。

  【4】繼續攪拌可以觀察到混合的液體迅速變成乳白色,二者開始皂化反應,因爲水油不融,所以需要不停攪拌來支持皂化反應。攪拌皁液的時間長達3小時;當出現.固體狀態時添加丁香粉

  【5】將皁液裝入準備好的牛奶盒裏(即入模),放在溫暖的地方一星期後去掉牛奶盒(即脫模),然後切塊。可以看出表面成熟度高於內部。把這樣的肥皂放在陰涼通風處,任其成熟2星期左右。在這段時間裏肥皂顏色會加深,水分逐漸蒸發,體積會縮減圖爲脫模後的樣子,這張照片裏是加入了丁香粉的肥皂。

  【6】去污效果:將肥皂用水打溼放在沾有黑、紅墨水的手上揉洗一會,沒有大顆的泡泡,是細密的白沫,當然,很快就變成黑沫了;沖洗乾淨後。清潔效果還是相當可以的!關鍵是洗完了真的不乾燥,好像有甘油留在手背上。

撰寫化學實驗報告模板 篇3

  分析化學實驗報告格式

  1.實驗題目 編組 同組者 日期 室溫 溼度 氣壓 天氣

  2.實驗原理

  3.實驗用品 試劑 儀器

  4.實驗裝置圖

  5.操作步驟

  6. 注意事項

  7.數據記錄與處理

  8.結果討論

  9.實驗感受(利弊分析)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鹼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爲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爲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採用間接配製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爲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於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於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爲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於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後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於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爲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mkhc8h4o4/g始讀數

  3、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後,將下層的粗製溴乙烷放入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於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盪,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乾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爲渾濁液。分離後的`溴乙烷層爲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製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率:9、8/13、7=71、5%結果與討論: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爲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後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後實驗應嚴格操作。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