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精選3篇)

2024年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落實縣委縣政府及教育局關於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堅持以人爲本、“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緊緊圍繞創建“和諧校園”的目標。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教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衛生防疫安全、學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學安全、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活動,進一步強化安全工作責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識宣傳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爲全體師生創設良好的校園安全環境。

  二、工作思路:

  以“安全文明校園”創建爲抓手,以隱患排查爲關鍵,以日常安全管理爲重點,完善工作制度,強化安全管理,加強安全督查,狠抓工作落實,進一步增強師生員工安全消防意識,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師生生命和學校財產安全。

  三、工作目標

  1.進一步完善“一崗雙責”責任機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安全管理格局,實行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安全目標考覈制。

  2.全年開展由中心學校負責人帶隊的安全檢查2次以上。

  3.各中小學校組織應急演練1次以上。

  4.各中小學校無安全責任事故。

  四、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強安全法制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

  廣泛開展安全法制教育,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法制意識,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學生的自覺行動。各校每年度進行一次以“遵紀守法、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等爲主題的安全常識教育。幫助學生初步樹立安全觀念,瞭解安全基本常識,熟悉報警、求助電話的使用,具備對危險的初步判斷能力,掌握躲避危險和自救的簡易方法。

  (二)大力加強安全工作組織制度建設,努力把校園安全及綜合治理工作納入正規化軌道。

  1、加強工作責任制度。中心學校與各中小學簽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各中小學要成立安全工作領導組,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將學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責任人。學校要與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家長、學生、食堂廚師、值班人員層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狀,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安全工作職責。建立學校安全工作隊伍,動員和組織師生積極參與,羣防羣治,共同做好學校安全工作。

  2、落實定期檢查制度。要嚴格按照“及時排查、各負其責、工作在前、預防爲主”的原則,把檢查作爲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箇重要方面,學校每週和重大節假日前必查安全,不留死角。

  3、認真落實上級安全工作精神,並嚴格執行《廬江縣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加強羣防羣治,共建平安校園。

  4、健全資料檔案制度。要將上級的安全工作指示、年度計劃總結、日常管理檢查等工作臺帳系統整理,及時歸類建檔,爲領導決策、工作研究、檢查指導、工作講評、年度考評和保障校園合法權益提供第一手資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預見性、規範性和針對性。

  5、強化安全預案制度。以自然災害、暴力犯罪、重大傷亡、食物中毒、重大疫情爲設想條件,結合學校實際,認真制定各類事故應急預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處置機制。

  (三)大力加強校園內部安全管理,努力營造安寧祥和的校園環境。

  1、加強門衛安全管理。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格落實門衛工作制度,把好校園入口關。一是嚴格詢問登記制度,非本校學生和工作人員無正當理由不可進入校園,對不能說明情況的人員應責令其離開學校,對形跡可疑的人員應通報相關部門及時處理。二是嚴格學生請假出校登記制度,嚴禁學生在校期間擅自出校門。

  2、加強防溺水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廬江縣教育局中小學防溺水教育活動方案》,動員全社會關注和支持防溺水工作,認真抓好防溺水“十個一”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制,強化管理,切實提高每個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

  3、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做好交通安全教育。教師摩托車出入校園,應避開學生上學放學和人多情況複雜時段,要限道慢行。學校在校門口設立相關警示標誌和安排教師和學生幹部在學生放學出校門時進行交通疏導,防止意外交通事故發生。學校不組織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不組織學生參加沒有安全保障的社會活動,不組織學生參加搶險救災等有危險的活動。繼續和萬山交警中隊聯合開展“道路交通宣傳週”活動,以確保不出現交通事故。

  4、加強衛生防疫及校園飲食衛生安全管理。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定期消毒、定期通風、搞好室內外衛生,避免流行疾病發生和蔓延;嚴禁學生在校購買小食品及各類飲品,杜絕食源性疾患發生;注意搞好飲水衛生,學校建議學生自帶涼開水飲用,以保證飲水衛生;要教育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妥善處置。要明確職責,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

  5、加強校園防盜安全管理。要加強對重點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齊全,措施到位。嚴防盜竊事件發生。嚴格落實教職工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值班人員應按時到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擅離職守。值班人員要熟知報警方法,做好記錄。學校領導在重大節假日期間要保持通信工具暢通,保證緊急情況下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6、加強校園消防安全管理。加強校園內消防設施建設,鍋爐房、食堂、微機室等重點部位要有消防設備和健全的制度。學校要組織師生定期開展消防演練,保證緊急情況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組織師生撤離火災現常

  7、加強校園用電安全管理。學校應嚴格遵守行業規定,加強校園用電設備和線路規範化建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電氣設備工作正常,無超負荷用電現象出現,保證用電安全。

  8、加強校舍安全管理。學校定期對校舍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

  9、學校利用主題班會和校園廣播開展“防止擁擠踩踏事故”方面的安全教育。各校從實際出發,在學生出操、集合、進入室內、放學時由教師組織學生列隊有序行動,堅決消除安全隱患。

  10、加強體育課及室外課方面的安全管理。切實加強體育課、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認真做好技術要領、運動準備、整理活動等方面的指導與安全保護,防止發生意外事故。體育教學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學內容應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若體育教師或其他室外課教師無視以上要求而出現問題責任自負。

  11、加強對接送學生車輛的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廬江縣教育系統接送學生車輛交通方案》,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進入校園內。定期和不定期的對學生用車進行督查,對督查不合格的車輛要及時向上級彙報。

  12、加強對食堂餐點的安全管理。學校與餐點工作人員要簽訂協議,讓其明確責任;對餐點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絕不遷就;要求餐點定點採購食物,生熟食物分開存放、搞好食物的存儲工作;對食具和炊具進行定期消毒,保證學生用餐安全;餐點管理人員要做好對廚師的監督和管理,嚴謹浪費和出現飯菜質量不合格現象。

  13認真開展“一分鐘安全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升旗儀式、大型集會,開展“一分鐘安全警示教育”,做到每天放學前一分鐘,週末放學前五分鐘,節假日放學前半小時安全警示教育。

  14.加強學校重點時段的管理工作。各校要加強安全巡查工作,尤其是早、中、晚、課間等空檔時段的巡查和管理,實行領導帶班制,教職工值日製的學校安全巡查工作機制,對各種不安定因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化解”。外防侵害學生,內防學生內訌等。

  15.深入開展心裏健康教育。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心理諮詢室,爲廣大留守兒童、中小學生提供心理諮服務,幫助廣大青少年兒童提供情緒調控能力、心理障礙預防能力。

  (四)適時開展安全督查活動。

  組織由中心校負責人帶隊的學校安全工作督查組,督查各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情況,使教育主管部門及鎮黨委政府安全管理規定和要求落實到實

2024年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等勞動保障政策法規爲總抓手,通過實施勞動保障“一體執法”,全面整合執法資源,提高勞動保障執法效能,集中力量解決勞動保障領域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係的和諧穩定,促進企業依法經營,健康發展。

  二、一體執法計劃安排

  xx年共安排四項執法檢查

  (一)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檢查時間:xx年1月1日至2月28日,xx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

  (二)勞動保障一體執法綜合檢查。檢查時間:xx年2月20日至8月31日。

  (三)清理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專項檢查。檢查時間:xx年3月1日至3月31日。

  (四)社會保險費徵繳專項檢查。檢查時間:xx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三、一體執法檢查的內容

  (1)用人單位辦理用工登記備案情況;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履行和解除勞動合同情況,宣傳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和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

  (3)用人單位支付工資情況及執行工資支付制度、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制度三項基本管理制度情況;

  (4)用人單位參加和繳納各項社會保險情況;

  (5)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准入制度、執行職業資格培訓制度情況;

  (6)用人單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7)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8)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情況;

  (9)用人單位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的情況;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察事項。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認識一體執法計劃的嚴肅性。勞動保障監察一體執法計劃是根據國家、省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部署,圍繞全市勞動保障工作中心任務制定的,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加強領導,周密安排,確保執法計劃的嚴格實施,確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或調整檢查事項的,需由監察機構會同有關科室(單位)提出,報局長辦公會同意後實施。

  (二)加強對一體執法工作的組織領導。勞動保障一體執法工作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代表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具體行使勞動保障檢查監督職權,凡涉及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檢查活動,均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統一組織實施,有關科室單位要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配合。各縣區要切實加強領導,統籌安排,明確重點檢查對象和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工作責任。對由勞動保障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檢查活動,要主動做好協調工作,建立聯動機制,形成整體合力,共同做好執法檢查活動。

  (三)嚴格對勞動違法行爲的處理處罰。對用人單位開展監察執法檢查,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執法程序、監察管轄及監察員的職責、義務等進行。對執法中檢查出的勞動保障違法行爲,要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有關規定,責令其改正,對拒不整改的,依法進行行政處理和行政處罰。對拒不執行勞動保障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的,要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對違法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用人單位,在依法進行處理的同時,還要公開曝光。

  (四)高度重視和廣泛開展信息採集工作。根據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信息化建設工作部署和“金保工程”總體要求,我市監察執法工作將統一實行勞動保障監察信息化管理。爲做好基礎工作,在一體執法工作中,要注重用人單位信息採集和管理系統的推廣。市及各縣區要把信息採集作爲提高執法效率,改進執法手段的重要舉措,加強對勞動保障信息管理系統的宣傳推廣。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要把管理系統的推廣和用人單位的信息採集作爲xx年執法工作的重要任務,制定具體工作計劃,安排專人進行信息錄入,確保年內啓用勞動保障監察信息管理系統,用人單位人力資源信息數據採集數量能夠支持管理系統的基本運行。

2024年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篇3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由浙江英博電氣有限公司開發,位於麗水市水閣工業區南五路,交通比較便利。

  本工程爲1#車間全鋼一層,佔地1455.64平方米,建築面積1455.64平方米,均爲生產車間,建築高度爲10.4米,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級二級,建築耐火等級按二級設計,建築抗震不設防。

  2#車間爲全鋼一層,佔地面積1455.64平方米,建築面積1455.64平方米,建築高度爲10.4米,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級二級,建築耐火等級按二級設計。

  3#車間爲全鋼一層,佔地面積2171.21平方米,建築面積2171.21平方米,其中G-H軸爲配電房和廁所,其餘均爲生產車間,建築高度爲10.7米,本工程鋼筋砼部分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級二級,建築耐火等級按二級設計,建築抗震不設防。

  宿舍樓爲框架五層,佔地面積爲397.3平方米,建築面積2145.24平方米,其中第一層爲餐廳和廚房,第二至五層均爲宿舍,屋面層爲樓梯間,建築高度19.8米,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級二級,建築耐火等級按二級設計建築抗震不設防根據工程概況和施工現場特點確定現場布圖的施工位置,以及建築施工的防火要求,爲了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發生大、小火災事故,特製定以下安全防火技術措施。

  二、消防領導小組的職責

  成立消防領導小組和義務消防隊,由項目經理張青梅任消防領導小組組長,制訂有關消防管理制度,做到職責明確,任務明確。消防小組成員每天要輪流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防火情況,發現險情及時進行處理並報告小組領導。消防領導小組要根據施工現場火災事故高的特點,制訂相關對策,落實消防措施,項目部成立一支由項目部人員和各班組人員組成的義務消防隊,主要是能夠突擊處置施工現場內的突發火災事故,要求每個義務消防隊員在隊長的帶領下做到定期學習消防知識,遵守義務消防隊的紀律。

  三、資料程序

  施工現場建立消防颱帳,做到動用明火有申請、審批手續,消防颱帳做到有專人進行記錄,有關制度、手續做到齊全有效,動用明火做到有審批,動火時做到有動火監護人。

  四、消防設施

  消防設施、設備做到落實到位,根據施工現場消防平面佈置圖的要求,合理佈置消防器材。在辦公室、食堂、倉庫、木工間、總配電室,每層施工樓層樓梯口放置1211滅火器,做到配齊數量,放位正確,固定可靠;做到定期對滅火器材進行檢查。

  五、消防重點

  根據基礎、主體、裝飾三個施工階段的不同情況,確定重點防火部位。基礎階段施工工程量大,重點防火部位爲施工用電、木工間;主體階段樓層比較高,重點防火部位爲施工用電和電焊作業地點以及樓層消防設施佈置;各施工樓層裝飾階段的重點防火部位爲施工用電和電焊作業地點,特別是要嚴格加強對裝飾各班組的管理。每個樓層要落實一箇專管消防人員,每天上班和下班後要嚴格進行檢查,嚴禁電線亂拖亂拉和電線拖地現象的發生,進入施工作業樓層嚴禁吸菸,施工現場在適當的地方設置吸菸處。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