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可行性報告(通用3篇)
振興鄉村可行性報告 篇1
項目概況
項目總投資及規模:總投資1。86億元,示範種植面積5000畝。
項目地點:xx省xx區農用地。
種植品種:小洋金菊(藥用、食用及觀賞兼用)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本項目區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地理偏僻,經濟基礎薄弱,資源稟賦單一,除了傳統種植模式,沒有其它產業。本項目引進高效農業種植項目小洋金菊產業,構建“村集體+合作社+農戶”農業產業化格局。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除了有較強的觀賞性外,還是一劑中藥,有去火、醒目之功效。小洋金菊具有藥用和保健功效,能清肝明目,舒肝去火,消炎鎮靜,舒敏緩壓,可入藥和製茶飲。其生長週期爲7個月,畝產乾花1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35元市場價計算,每畝產值5250元,純收入約3000元,比其他作物的種植經濟效益要高出很多。
小洋金菊具有藥用和保健功效,可入藥和製作茶飲,市場前景廣闊。20__年持續的新冠疫情,提醒人們中草藥種植越發重要。經專家考證,本項目選址的土質氣候很適宜小洋金菊的生長。
可行性報告內容
一份完整的鄉村振興產業扶貧項目可行性報告組成,至少包括首頁,標題,前言,正文,結論和附件6大部分。作爲最核心的正文部分包含下述內容:概述;項目定位及投資建設規模;市場調研及需求預測;項目相關的資源與產品原材料、燃料等;基地建設條件和廠址選擇方案;基地建設及產品設計方案;環境、消防與勞動保護;組織架構與人員計劃(勞動定員);資金籌集使用方案;經濟效益分析評估;綜合及社會效益評價;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以上爲產業扶貧種植基地可行性報告的一級目錄結構,其次級目錄格式可以根據項目性質有所差異,可以在專業編制人員指導下進行鍼對項目自身性質與特點的靈活安排。段落安排上必須符合一般人的邏輯思維習慣,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過渡自然。
種植基地建設工程內容
1、土地深耕及平整
利用推土機將現有耕種土地進行深耕,主要操作爲推土機剷鬥向下約50cm向前推土,將現有土層下的營養豐富的耕作層泥土暴露出來,並進行適當灌溉、保養,隨後利用推土機自身重力碾壓完成土地平整,達到可耕種作物的標準。
2、基礎底肥與土壤改良
土壤處理。有的園地由於連續耕種多年,土壤中某種病蟲害可能非常重,這樣可採用土壤長期浸水的方法,也可採用土壤消毒或深耕曝曬,但注意避免使用化學消毒劑。肥料的使用。無公害栽培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機肥料,以逐漸培養土壤優良的物理、化學性狀,從而有利於中草藥植物根系的生長以及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3、蓄水池改造
爲保證項目基地灌溉所需,原有蓄水池目前老化嚴重,且蓄水量過小無法滿足未來用水所需,對此將項目範圍內的4200立方米的蓄水池實施改造。改造內容主要有清除池底雜物與有害生物、拆除現有蓄水圍擋,重新採用磚混結構新建並擴大蓄水圍擋長度,合理水流出入口佈置,防止水流堵塞影響灌溉。
4、溝渠、涵管設計
溝渠涵管是灌溉用的水流通道,同時也是雨季時期有效的排水設施。本項目中藥基地主要有水泥磚溝渠及混凝土溝渠兩種,其中水泥磚溝渠主要爲短距離輸水使用,其底部爲磚混結構和防水層,兩邊爲素水泥護邊,質量較輕,成本較低,適合在成片的種植基地內鋪設。混凝土溝渠主要採用C20型號混凝土成型後敷設,適合長距離輸水以及建設高架水渠,不受地形影響,方便不同基地之間的’灌溉水系連通。涵管爲掩埋在土層下方的排水管道,通常作爲田間雨季排水使用,敷設時需要注意有一定的傾斜角,不可與生活污水管網相通,並連通至附近的天然水域或者灌溉用蓄水池。
5、其他建築設施
其他建築設施包括管理用房及倉庫,採用簡易活動板房。
進村道路擴寬工程:
①滿足功能需求,保證通行順暢。道路的修建首先是爲了滿足出行需要,斷面的佈設首先保證人、車的安全、順利通行,以完成功能爲首要考慮。
②結合周邊發展,綜合佈置斷面。考慮道路兩側將有大片規劃建築區域,道路的斷面形式綜合考慮與周邊工程的關係,爲遠期工程開發做預留。
③立體景觀展現,自然融合文化。按照景觀學原理,道路既要展現視覺的開闊,又要有遠近視覺的結合;既要展現自然爲主體的原生態景觀,又要結合考慮引進現代元素。
種植基地產業道路硬化:
主要是對原破損的便道路面開挖及清理,共4633m長,路面6m寬,混凝土路面。
技術標準:砼路面寬≥3。5m,砼厚度18cm,砼抗折強度必須≥3。5Mpa以上,路面按規範
要求每間隔4m-4。5m必須砌縫,路面抹平收光後必須用機構刻槽防滑,按規定設置伸縮縫及施工縫,並灌縫以防滲漏。
塘堰改造:
主要內容包括6786m2塘堰改造工程,並鋪設碎石墊層,進行土方工程及清淤工程。
本項目所有塘堰採用漿砌石牆+河底疏挖襯砌方案整治。塘堰底疏挖後採用厚10cm的現澆C40混凝土護底,下設厚10cm的砂石墊層,整治後可擴充蓄水量確保春耕需要。
引水渠與排水溝渠:
改造21391m的排水暗渠,暗渠形狀爲60型U梯形斷面。具體實施步驟如下:採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基礎,預製U型槽。施工用模板,採用大塊複合板木模板,支撐採用三角拱式析架,豎向鋼管,對拉鋼筋等構成支撐體系。主要步驟爲:槽底或模板內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振搗→混凝土養護。
振興鄉村可行性報告 篇2
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維度看,生態振興居於關鍵地位,承擔着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功能。
近年來,隨着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農業清潔生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共治的全面實施,農村生態環境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由於生態環境問題的累積性和複雜性,要全面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仍需通過全方位努力,科學選擇可行路徑併合理制定有效措施,穩紮穩打全面建設和務實推進。
完善生態振興制度體系
生態文明體制機制與制度體系建設是支撐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保障。圍繞鄉村宜居宜業這一核心任務,按照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要求,必須從制度設計的頂層入手,做好鄉村生態振興的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建設工作。
一是要加快制定鄉村生態振興發展規劃。依據各地實地情況,系統謀劃包括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等在內的環境建設與生態振興思路、目標、任務和步驟,科學設計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鄉村生態振興實施方案,明晰鄉村生態振興的施工圖和線路表。例如,減少農業化學品投入、防控農業面源污染和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收儲運轉處軟硬件體系等,統籌規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的環境整治工作,充分結合區域經濟和農村社會發展特點,因地制宜編制並出臺地方生態振興發展規劃和不同層次的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方案,搭建鄉村生態振興“四梁八柱”,有序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工作深入實施。
二是要切實完善鄉村生態振興制度體系。鄉村生態資源與環境稟賦具有公共產品特性,也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所在,是農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必須採取強有力的保障措施,構建完善的生態環境制度體系,確保鄉村生態振興有序推進。爲此,根據制度功能特點,分門別類地制定和完善與鄉村生態資源環境特性相吻合的制度體系,尤其需要在土地生態修復與質量保護、小流域小湖泊小池塘治理、化學農資包裝廢棄物回收、畜禽糞污循環利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制度規則,如約束性制度或激勵性政策等。在此基礎上,通過經濟激勵、法律懲戒、鄰里監督和市場誘導等方式,建立完善的鄉村生態振興制度支持體系。
壯大農村生態產業
鄉村生態振興是一箇大系統,環節繁多、內容複雜,涉及農業農村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生活富裕,就要培育和建設農村生態產業,在生態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協調中,充分耦合“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內在關係,務實做好農村生態與經濟雙重振興的大文章。
一要加大農村生態產品開發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產品是最富價值的高檔產品,尤其是在生態資源日益短缺和人們不斷追逐環境福利的情況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從這一理念出發,就需要強化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資源開發,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有機互動中,促使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充分融合。例如,利用幽靜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田園風光、多樣的地容地貌、潔清的水氣土壤等一系列良好的生態資源,加快生態元素與農業旅遊、鄉村休閒、健身康養等產業的有機融合,大力發展休閒採摘、旅遊觀光等生態產業,不斷強化生態服務、開發生態產品和實現價值轉化,切實拓展農村生態產業發展空間。
二要紮實推進農業碳匯產業發展。農業具有多功能性,生態功能是農業多功能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的生態功能亦可以物化成生態產品,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其經濟價值。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和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的背景下,更應關注農業的生態功能屬性,切實服務於我國提出的“3060”雙碳戰略目標。基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主要指種植業、草業和林業)生產和植物生長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碳匯物質,呈現出強大的’碳匯功能,這就意味着農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爲此,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等各種方式,推進和發展農業碳匯產業,不斷增強農業生態功能,助推實現農業生態功能價值。
建設美麗鄉村生態環境
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內容。針對長期以來在鄉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較多關注經濟發展指標、較少注意生態環境尤其是人居環境質量指標的情況,必須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要求,切實補齊農村環境治理短板,加大農村“八亂”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推進村容村貌整潔亮化,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一是要強化美麗鄉村硬件建設。在現代化社會里,生活宜居和宜居生活均需有強有力的物質條件支撐,需要合理導入並有效改良人們現有的生活方式和物質條件,尤其要引入現代物質要素、硬件條件和科技成果。可以說,鄉村宜居宜業必將充分融合現代生態文明與現代物質文明的諸多元素,是一箇有機融合的統一體。這就需要藉助現代工業文明的物質資源,提升美麗鄉村的硬件水平。如結合居家村落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實施和推進農村亮化、綠化、淨化和硬化等工程建設,促使農村電網、路網、水網、排污管網、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通過新建改建和完善升級等系列措施,爲實現鄉村宜居宜業和農民富裕富足奠定良好硬件基礎。
二是要加大美麗鄉村軟件建設。在鄉村生態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是最廣大、最根本和最直接的關聯主體,他們的意識與觀念、行爲與習慣直接影響着美麗鄉村建設效果,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實現程度也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必須從生態文明教育、綠色意識培養、行爲習慣養成等角度出發,加大對美麗鄉村的軟件建設,通過文明素養和綠色理念內化方式,引導並激發廣大農村羣衆以不同形式或在不同維度的不同環節上,積極主動參與到鄉村生態振興工作中,促使共建共享鄉村生態振興和美麗鄉村發展成果。例如,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口號、標語、版畫、戲曲、村規民約等各種“以文化人”的方式,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進而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護的綠色理念,樹立自覺踐行綠色環保、低碳循環的生活方式,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摒棄亂建亂蓋、亂排亂丟不當行爲,形成支撐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綠色整潔人居環境的文化氛圍。
振興鄉村可行性報告 篇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年-20xx年)》,明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時間表,20__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現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爲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針對鄉村振興類項目面臨的投融資困境,從國家政策層面,近幾年不斷出臺政策文件經濟鼓勵地方擴大農業農村領域專項債券投資規模,以充分保障用好專項債券,拉動投資及時發揮專項債券使用效益,利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鄉村振興類專項債券的類型
全國各地相繼發行了多隻鄉村振興類專項債券,項目涵蓋內容廣泛,主要包含以下六種類型:
(一)鄉村振興基礎設施類專項債券
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內容主要包含農村道路橋樑的新建和改擴建、泵站、水閘、渠道的修建完善、水系梳理、河道清淤、塘壩整治、破舊危房拆除、易地扶貧搬遷、村莊園林綠化、公廁建設、戶廁改造等。
(二)鄉村振興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類專項債券
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類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高標準農田、農作物種植基地、畜牧業養殖基地、農產品檢測中心、農貿交易市場等,該類型項目多數以農業產業園、種植園或田園綜合體等形成進行運作。
(三)鄉村振興公共服務配套專項債券
鄉村振興公共服務配套主要包括農村供水(水質提升)、生活污水處理、基層醫療衛生、幼兒園教育等項目類型。
(四)鄉村振興旅遊類專項債券
鄉村振興旅遊類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景點的`基礎設施、花卉園林、沿街商鋪、酒店餐飲、停車場等。
(五)豐富鄉村文化生活類專項債券
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貧困地區村文化中心建設、少數民族村寨文化保護、鄉村傳統工藝振興、遺址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等。
(六)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服務體系類專項債券
農村一二三產業、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鄉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二、鄉村振興可行性研究報告大綱
三、相關產業發展
xx省自治州打造特色民宿產業。州xx市提出以“十村百企萬戶”民宿旅遊工程爲抓手助推精準扶貧,組建了龍船調旅投公司專抓民宿發展,市財政投入資金近1億元(其中民宿改造補助1800多萬元),完善18個民宿旅遊示範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大力推動民宿發展,帶動村民創業就業脫貧增收。州20__年接待5132.89萬人次,森林旅遊扶貧直接帶動10萬人就業,間接帶動相關行業40萬餘人喫上旅遊飯。
xx省xx市xx縣將農產品轉化爲森林旅遊商品。xx縣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既拉長了森林旅遊產業鏈條,又將農產品轉化爲森林旅遊商品,拓寬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產業間的有機結合和廣大村民的致富增收。
州將農產品轉化爲森林旅遊商品。州利用古村寨、民族村寨、特色產業村等特殊資源,將民居、民俗、茶葉、葡萄等資源打造成特色景觀帶和體驗帶,配套發展星級農家樂,將昔日賣不出去的農副產品轉化爲森林旅遊商品,帶動貧困村民在家門口喫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