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事故分析報告(精選3篇)

工傷事故分析報告 篇1

  關於煤機公司申某X意外事故的調查

  調查時間:X年X月X日星期X18:10

  調查人員:發展中心:王、鄭、劉

  X公司安全部:劉X

  調查內容:XX車間工傷事故

  事故發生時間:

  事故發生地點:

  當事人:郭某、申某、牛某

  負責人:車間主任——申某

  安全部負責人——劉X

  事故處理:事故發生當天早上5:30左右,事故發生後相關負責人等第一時間將傷者送往東勝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經醫院檢查和包紮後因院方無再植技術而將傷者於早上九點多送往包頭接受再植技術。目前傷者手部已經接受了肉體再植技術和植皮,醫院表示經過15天的住院治療拆線後可出院。出院休養半月左右再進行二次手術。目前傷者治療情況良好、情況穩定。

  當事人對事故的描述:

  郭某——與傷者搭檔工作,並負責指揮天車

  牛某——天車工

  郭某的說法:

  事故發生當時,郭正與申合作,準備將工件進爐。郭在工件旁邊指揮天車吊起工件。申在工件的另一頭操作,給工件的頂部上一個零件。天車先起吊位於擺放底部的工件,磁鐵沒有吸好,在起吊過程中工件滑開,並碰到了位於上部的另一箇工件,致使上部的這個工件滑落。而申當時正在給上部的這個工件擰零部件,滑落的工件向半米外的冷卻池的水泥牆撞去,致使位於牆和工件之間的申手部被砸傷。

  牛某的說法:

  郭某平時幹活比較老實,來的早乾的多。申在當天凌晨一點多纔到(本來交接班時間應在午夜12時),此時 郭已經將活幹的差不多了。因此,郭心裏不舒服,和申在幹活時可能帶有情緒。而申也很犟,你讓我幹這個我偏不幹這個,二人幹活時氣氛很僵。當時申在給工件上零件,先把位於底部的零件上好後又接着給上部的工件擰零件。郭指揮天車起吊下部工件,申也認爲下部的已經上好讓先起吊下部的工件。天車工心裏覺得下部的工件壓着,起不起來,且申還在工件周圍作業。但是指揮讓起吊下部的,申也同意,她認爲申有防範意識,於是先將工件起了一下,意在提醒申躲讓。申也躲了一下,身體向後撤開,於是天車工起吊。但申當時手部仍然在作業,並沒有完全撤離,致使在天車起吊下部工件時,上部工件因無受力支撐滑落砸傷申無名指指端部分。

  對事故的反思:

  1、事故發生後,安全部第一時間啓用緊急備用金,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及時有效地保住了傷者的手指。爲傷者和單位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應急措施很重要,關乎單位和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

  2、事故發生後,安全部前去事故發生場地拍照取證,但第一現場已經被破壞,

  爲取證和工傷鑑定增加了難度。——加強員工安全知識培訓,保護好事發現場有利於員工工傷的鑑定和單位對事故原因的調查,以便於總結類似事件的經驗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3、車間主任表示安全工作一直在做,今年更是狠抓安全。六月份就是安全月,

  但由於車間工作人員流動頻繁,工作難度大。盡最大可能把能想到的考慮到的安全隱患已經全部印發資料下發學習,但考慮的細節還不夠。以這件事情爲例,考慮到了熱處理過程中的流程問題和主要操作步驟的安全問題,但像上零件這樣的細節考慮不夠周全,對員工的搭檔問題和情緒問題也注意的較少,平時很少得到這方面問題的反饋。以後要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多說、多講、多看,讓員工進一步瞭解各工種的工作流程,加強安全防範意識。做到安全以預防爲主,防微杜漸。——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可以

  看得見得操作安全,還有看不見的心理原因等。管理者要在加強安全教育的同時還要多注意員工日常生活中的個人習慣和性格問題,及時發現和瞭解情況,和員工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避免員工帶情緒上班,讓員工在工作時能夠集中精神,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工傷事故分析報告 篇2

  本標準是勞動安全管理的基礎標準,是對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進行調查分析的依據。

  調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擬定改進措施,防止事故重複發生。

  1名詞、術語

  傷亡事故是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

  2事故調查程序

  死亡、重傷事故,應按如下要求進行調查。輕傷事故的調查,可參照執行。

  2.1現場處理

  2.1.1事故發生後,應救護受傷害者,採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

  2.1.2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

  2.1.3爲搶救受傷害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誌。

  2.2物證蒐集

  2.2.1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2.2在現場蒐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籤,註明地點、時間、管理者。

  2.2.3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

  2.2.4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應採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2.3事故事實材料的蒐集

  2.3.1與事故鑑別、記錄有關的材料a.發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支付工資的形式;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狀況、接受安全教育情況;d.出事當天,受害者和肇事者什麼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程序、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e.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

  2.3.2事故發生的有關事實a.事故發生前設備、設施等的性能和質量狀況;b.使用的材料,必要時進行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實驗與分析;c.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面的技術文件、工作指令和規章制度方面的資料及執行情況;d.關於工作環境方面的狀況;包括照明、溼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狀況以及工作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e.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它的有效性、質量、使用範圍;f.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狀況;g.其它可能與事故致因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2.4證人材料蒐集要儘快被調查者蒐集材料。對證人的口述材料,應認真考證其真實程度。

  2.5現場攝影

  2.5.1顯示殘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5.2可能被清除或被踐踏的痕跡:如剎車痕跡、地面和建築物的傷痕,火災引起損害的照片、冒頂下落物的空間等。

  2.5.3事故現場全貌。

  2.5.4利用攝影或錄相,以提供較完善的信息內容。

  2.6事故圖報告中的事故圖,應包括瞭解事故情況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現場示意圖、流程圖、受害者位置圖等。

  3事故分析

  3.1事故分析步驟

  3.1.1整理和閱讀調查材料。

  3.1.2按以下七項內容進行分析: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附錄A。a.受傷部位b.受傷性質c.起因物d.致害物e.傷害方式f.不安全狀態g.不安全行爲

  3.1.3確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3.1.4確定事故的間接原則。

  3.1.5確定事故的責任者。

  3.2事故原因分析

  3.2.1屬於下列情況者爲直接原因。

  3.2.1.1機械、物質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附錄A—A6不安全狀態。3.2.1.2人的不安全行爲: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附錄A—A7不安全行爲。

  3.2.2屬於下列情況者爲間接原因。

  3.2.2.1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工業構件、建築物、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工藝過程、操作方法、維修檢驗等的設計,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問題;

  3.2.2.2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術知識;

  3.2.2.3勞動組織不合理;

  3.2.2.4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3.2.2.5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

  3.2.2.6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範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

  3.2.2.7其它。

  3.2.3在分析事故時,應從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從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進行責任分析。

  3.3事故責任分析

  3.3.1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

  3.3.2在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者中,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

  3.3.3根據事故後果和事故責任者應負的責任提出處理意見。

  4事故結案歸檔材料在事故處理結案後,應歸檔的事故資料如下:

  4.1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4.2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及批覆;

  4.3現場調查記錄、圖紙、照片;

  4.4技術鑑定和試驗報告;

  4.5物證、人證材料;

  4.6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

  4.7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

  4.8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診斷書;

  4.9發生事故時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

  4.10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員的檢查材料;

  4.11有關事故的通報、簡報及文件;

  4.12註明參加調查組的人員姓名、職務、單位。

  附錄A

  事故分析的技術方法(補充件)

  A.1事故樹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略語爲FTA)又稱事故邏輯分析,對事故進行分析和預測的一種方法。事故樹分析法是對既定的生產系統或作業中可能出現的事故條件及可能導致的災害後果,按工藝流程,先後次序和因果關係繪成的程序方框圖,即表示導致事故的各種因素之間的邏輯關係。用以分析系統的安全問題或系統運行的功能問題,併爲判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間的關係,提供的一種表達形式。

  A.2事件樹分析(EventTreeAnalysis略語爲ETA事件樹分析是一種歸納邏輯圖。是決策樹(DecisionTree)在安全分析中的應用。它從事件的起始狀態出發,按一定的順序,逐步分析系統構成要素的狀態(成功或失敗)。並將要素的狀態與系統的狀態聯繫起來,進行比較,以查明系統的最後輸出狀態,從而展示事故的原因和發生條件。

工傷事故分析報告 篇3

  在做《小學生數學作業常見錯題分析研究》課題時,我們發現,學生作業不檢查而導致作業錯誤率大幅提升的現象很普遍,是學生作業產生錯題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檢驗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成績,而且從長遠看會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我們圍繞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展開了一次調查。

  一、調查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通過對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爲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作業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時間:xx年1月。

  對象與範圍:電力小學三至六年級,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充分地瞭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爲。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爲與方式,以及教師對於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現狀分析

  經過爲期一箇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100份學生問卷,並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作業自主檢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於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令人堪憂:只有25.16%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檢查作業;61.33%的學生靠他人(父母等)來檢查才能發現錯題,自己不檢查;還要13.51%的學生從不檢查作業。

  之所以出現如此的現狀,我們調查發現,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以及精力有關。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於“要我學”的被動狀態。從調查中我們發現還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少部分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學生每天基本處在忙於應付老師和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中,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爲什麼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瞭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於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於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爲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着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爲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杆。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爲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爲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願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3、流於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爲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於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纔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後,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纔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主檢查的意識。即使檢查,方法也比較單一,難成實效。調查發現,自主檢查的學生中,只是檢查作業數、符號是否抄錯的高達76.15%,還檢查方法是否正確的佔18.23%,而採用多種方法檢查的只5.62%。

  三、解決對策

  由於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佈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籤,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由於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隻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願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願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麼啓示。針對學生自主檢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教給學生檢查作業的方法。

  (1)全過程複查法。即檢查整個解題過程,推敲每個環節,使解答正確合理,每一步運算有根有據。

  (2)一題多解複查法。即用多種方法解答同一個題目。通過多解既檢查解答的正確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編題複查法。即把原問題與一箇已知條件對調,使原問題成爲已知條件,一箇已知條件成爲所求問題,最後解答出來與原題對照。

  (4)查找錯因檢查法。即學生拿到教師已經批改好的作業之後,對做對的作業要總結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模式,加以記憶。對做錯的題目要認真查找錯因,吸取教訓,做到“喫一塹,長一智”。

  2、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於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爲應及時肯定,對於學生收穫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3、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於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衝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於形式,家長檢查纔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繫,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爲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