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精神學習報告(精選3篇)

中國女排精神學習報告 篇1

  女排是三大球中中國隊奪得過世界冠軍的球隊,承載着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本次里約奧運會更被寄予厚望。

  然而,中國女排在小組賽的發揮並不盡如人意,以2勝3負小組第四名的戰績,勉強晉級八強。四分之一決賽面對強大的東道主巴西時,以絕對實力衡量,這支以年輕隊員爲主的中國女排並無優勢。

  重重困難之下,女排姑娘們沒有示弱。巨大的壓力激發出巨大的鬥志和力量。面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東道主,她們拼到最後一刻,拼出逆境中的勝利。這樣的勝利格外提氣!格外動人!包括今天的半決賽,這樣的勝利是對女排能力的肯定,更是對女排精神的詮釋!

  35年前,中國女排首獲世界盃冠軍,之後創造世界大賽五連冠的佳績。從那時起,女排精神就激勵着國人,成爲體育健兒爲全民族貢獻共享的精神財富。時光流逝,歲月變幻,女排雖然也經歷了沉浮,但她們在關鍵時刻能站得出來,挺得上去,這支隊伍的精神底蘊依舊在閃閃發光。

  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對女排精神的堅守,讓這支隊伍穿越過波峯浪谷,在賽場的對抗中如劍出鞘。正如郎平賽後所言:“我們已無路可退,就是把技術水平,精神面貌打出來,不要後悔,什麼結果都能接受。”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爲: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

  如今,時代已然不同,但女排精神不但沒有褪色,反而愈發顯現出耀眼的光芒。誠然,本屆奧運會上,女排姑娘們還將面臨更多挑戰,但她們背水一戰,捨我其誰的精氣神已經告訴人們,中國女排最寶貴的“動力之核”仍在,這是一支隊伍生生不息、繼往開來最寶貴的財富。

中國女排精神學習報告 篇2

  “愛國是女排的靈魂,團結是女排的法寶,拼搏是女排的特質。”

  “新時代女排精神是中國精神的時代表達,也是中國奧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的生動彰顯。”

  “女排精神就是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凝鑄最爲篤定的精神信仰

  女排精神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說:“廣大人民羣衆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爲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根本、最永恆的精神品質。“女排精神是規律、趨勢、理性的結合,是在愛國主義這一偉大精神的支撐和召喚下,以‘參與、理解、友誼、團結’等德性範疇爲支撐的價值系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說。

  團結協作是中華民族攻堅克難的重要保證。中國女排主教練、北京師範大學郎平體育文化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郎平曾在北師大開學典禮上說過,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從排球規則入手闡釋了這句話的內涵。“規則中有一種寬容,寬容就體現協作,比如賽場上傳球人要靠戰術想辦法彌補二傳的不足。”

  頑強拼搏、永不言敗是中華民族在變革與新生中奮爭、挺起堅實脊樑的動力之源。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楊共樂認爲,女排精神厚植於中華文明的沃土,體現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質。

  女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明彰顯,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透過女排精神等一系列寶貴精神,我們看到的是磅礴宏偉的中國力量,是深沉熾熱的愛國情懷,是無比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傳遞砥礪人心的時代力量

  “我們贏了!中國女排奪得了世界盃冠軍!”1981年中國女排奪冠,電視機裏熱烈的歡呼聲猶在耳邊,萬人空巷看女排的場景歷歷在目。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峯說,時隔38年後的今天,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排球“三大賽”冠軍,激勵着新時代年輕人攻堅克難、敢於擔當、勇於拼搏。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一箇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爲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音。正因爲中國女排的奮鬥史嵌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之中,所以其所傳遞的力量纔可以如此砥礪人心、催人奮進。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正面臨滄桑鉅變,亟須在破冰前行之中凝聚起人民勠力同心、開拓進取的價值共識。張政表示,38年前,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女排精神敲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戰鼓,爲剛剛走出困頓陰霾的中國人注入了堅定的奮鬥勇氣和赤誠的愛國熱情。

  當年女排“五連冠”給國人帶來的鼓舞,依舊掩不住激動。“這不僅是爲國爭光的喜悅,更激勵我們在學業上刻苦鑽研,增強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與信心。”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女排也曾有過一段暗淡歲月,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功不能單純用‘贏’來衡量,對待輸贏的態度也反映一箇民族的心理素質。中國女排可以咬牙克服傷病,默默承受挫折,長期堅持才錘鍊出了寶貴的女排精神。”鍾秉樞感慨,“平凡孕育着偉大,就是這樣一種不服輸的拼勁兒,打不垮的韌勁兒,不放棄的倔勁兒成就了女排,讓她們走出低谷、重回巔峯。”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時期,在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的當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的中國不可避免地面臨挑戰與考驗。張政表示,在這一特殊而重大的歷史時刻,中國女排頑強拼搏創出的輝煌戰績,如同一股穿透時空、歷久彌新的力量,在復興征程中,夯實我們攻堅克難的底氣,堅定我們砥礪前行的步伐。

  弘揚祖國至上的使命擔當

  在本屆世界盃首場比賽取得“開門紅”後接受採訪時,郎平被記者問,這次比賽的目標是什麼?她的回答很“簡單”——升國旗、奏國歌。當中國女排兌現時,“祖國至上”的愛國之情讓國人也熱淚盈眶。

  “中國女排始終懷有一箇排球競技的中國夢,體現的是祖國至上、爲國爭光的中國情。他們承載的是建設體育強國、追求民族復興的夢想精神。”宇文利認爲,正因此,中國女排獲得了最重要的精神支撐和大的精神動力。

  “從挑戰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女排以驕人成績大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楊共樂說。

  王登峯認爲,“祖國至上”的使命與擔當,是學習中國女排的首要關鍵詞,“研討、學習和踐行新時代女排精神,對於整個教育系統以及全國的青少年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學習女排精神,首先應該學習愛國精神,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使命和擔當精神”。

  程建平也表示,應將中國女排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結合,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不斷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郎平教練給每個人選擇最合適的位置,給予她們的訓練,如何做一箇郎平式的好老師,也值得教育界思考和學習。”北京師範大學郎平體育文化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益民說。

  “北京師範大學是郎平教練的母校,女排陣容中有兩名北師大的學子——朱婷和袁心玥。我們也會積極推廣排球運動,努力培養排球后備人才,爲建設體育強國貢獻一份力量。”程建平說。

  “希望能夠通過對中國女排精神的學習、討論,激發起廣大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體育運動的熱情。”王登峯說。

中國女排精神學習報告 篇3

  如果有人問女排爲什麼會不斷取勝,我想首先是因爲她們愛國。國家是一箇人最堅實的後盾,也是一箇人努力拼搏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奧運會賽場上,女排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她們自己,更是我們的祖國。女排將她們的榮譽與國家的榮譽聯繫在一起,爲國爭光成爲她們內心的呼聲和願望。一箇人如果心中沒有國家,沒有爲之奮鬥、付出一切的目標,那麼又如何取勝呢?

  其次女排精神所體現的更是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高貴品質。如果女排在當初失意的時候選擇放棄,心灰意冷,又怎會有如今如此輝煌的成就呢?正是因爲她們堅韌不拔的品質,永不言棄的精神促使着她們努力訓練、艱苦奮鬥。訓練時每一次受傷,比賽中每一次失敗都將成爲她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失敗只是暫時的,沒有一種成功不經歷失敗而取得,也沒有一種榮譽不是用汗水和淚水換取的。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都是爲了更好地搭建成功的橋樑,正如一句話所說的那樣:人生中沒有一次苦是白喫的。

  最後女排精神所體現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團結。排球是一項團體競技的賽事,一箇人的強大始終敵不過一箇隊伍的強大。女排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勵、相互扶持也是她們取勝的關鍵因素。同時這也是我們值得借鑑和學習,只有當我們充分信任自己的隊員,把自己的後背放心交給她們時,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取得勝利。

  女排精神在如今的社會中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它所蘊含的不僅僅是當今中可貴的品質,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展。小到同學之間,大到國家之間,對我們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發展有極大的促進,對國家社會企業的發展和創新也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一箇國家的強大離不開每一個人,更離不開同女排精神一樣發揮着指引作用的精神財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