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社會調查報告(精選3篇)

關於春節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1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而又重大的節日,貼春聯,放鞭炮,給孩子壓歲錢等成爲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習俗,每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喫團圓飯也成了固定的傳統。一向喜歡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家鄉人民會選擇怎樣的方式過大年呢?他們的年夜飯在哪兒喫?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在哪裏?孩子們的消費方式又有哪些不同?於是,圍繞上述幾個問題,我就小區的春節消費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一、年夜飯在哪兒喫?

  關於今年的年夜飯,70%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裏喫,30%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在酒店裏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

  在飯店裏喫年夜飯,48%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1000元以下,22%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1000~20xx元,12%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20xx~3000元,有10%的消費者稱,他們的預計消費在3000~5000元,有8%的消費者打算花費5000元以上。這說明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已經逐步養成了節約的習慣,不再刻意追求"天價"帶來的那份虛榮,而是選擇過一箇富裕而不浪費的春節。

  二、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在這其中,送禮以微弱票數勝出,其次是餐飲,購置衣服,旅遊,文化娛樂等。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調查發現,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俗話說得好:"今朝有酒今朝醉",71%的被採訪者表示春節送禮會選擇白酒,而白酒作爲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平均送禮金額中也是白酒最高。23%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一些保健品送給親友,還有極少數的人表示會選擇其它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一位丁先生說:"過年嘛,親戚朋友之間難免要互相走動,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送禮也講究檔次,送低檔的東西面子上說不過去。"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一箇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爲一項很主要的消費。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爲很多人的沉重負擔,尤其是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4000多元的張先生就無奈地表示"這樣下去實在喫不消"。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喫進行。那麼,居民們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據我調查,大部分居民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鄰居林叔叔跟我說:"我家買了3000多元的食品,裝了滿滿三輛手推車,我兒子還吵着說不夠呢。"在購買食品方面,我瞭解到,有以下幾種食品幾乎成爲了家家必備的:各類小食品、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除了葡萄酒所佔花銷比較大,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此外,餐飲消費也是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是如此,就免不了要喫喫喝喝,我從家附近的一些酒店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在酒店消費的居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爲追求家庭氣氛,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的。小區的一位王女士說:"過年不就圖個喫飽喝飽嘛,還是在家裏喫比較實在。"

  春節本就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因而大部分人選擇春節期間購物添置新衣,對小孩子們來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在夥伴們面前炫耀別提有多得意了。一位剛剛放假的孫女士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平時因爲工作忙,根本沒時間購物逛街,而這正好提供了她們休閒放鬆的平臺。而那些平時在家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此刻也終於得以休息,相約幾位閨蜜一起爲自己、愛人、孩子購買新衣服,一位整日圍着老公孩子轉的阿姨提到這兒時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平時從早到晚都忙着做家務,哪有時間打扮自己,現在春節到了,自己也可以好好放鬆,休息一下了。"

  相對於"十一"、元旦等節假日,春節是最受居民關注的一箇節日。在被採訪者中,85%的人認爲,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最特別的日子,對他們來說,與一家人聚在一起喫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是他們最大的滿足。54%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6%的被採訪者表示會攜帶家人去外面旅遊,27%的被採訪者表示會在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也有3%的被採訪者表示會以知識充電或健身的方式度過春節。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春節期間外出旅遊業成爲大部分人的選擇。一位陸先生說:"每年春節帶着家人出去旅遊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調查顯示,在旅遊形式上,58%的人選擇隨團出遊,42%的人選擇自助旅遊。在地點上,廣東、廈門、深圳、雲南等氣候宜人的南方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爾濱、長春等)最受歡迎。在境外遊方面,香港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5%的人認爲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箇傳統型的春節,17%的人認爲現在的春節簡單輕鬆,比傳統春節要好,另有18%的人認爲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什麼兩樣。爲了豐富小區居民的生活,小區舉辦了一次寫春聯比賽,居民們無論男女老少都踊躍參加,這次活動不僅使這個春節變得年味濃濃,對於小孩子來說也讓他們真正瞭解的春節的傳統。

  三、孩子們的消費方式有什麼不同?

  隨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是越來越多。那麼,這些交到孩子手裏的錢,是怎樣花的呢?我對小區的一些孩子們做了調查。調查發現,近八成的孩子的壓歲錢在800元左右,超過1000元的和低於500元的在少數,還有極少數的孩子壓歲錢在1500元左右。他們的壓歲錢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與朋友逛街購物,去公園玩或參觀博物館,買遊戲卡,去網吧,買圖書,購買文具用品,請同學喫飯等,當然,也有極少數選擇存一部分錢。調查中,很少有人提出會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或貧困家庭。由此可看出,家長平時對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還是有所欠缺。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調查,讓我有了特別深刻的感觸,一方面,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條件的進步,無論是在消費檔次還是消費水平上,春節消費狀況一直呈不斷進步趨勢,這次活動不僅豐富了我的經驗和生活,也增進了我與鄰里鄉親的感情,其實與他們雖然同住在一箇小區,所謂抬頭不見低頭見,但真正交流的機會很少,通常都只是匆匆而過,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了溝通是打開彼此心門的一把鑰匙。

  另一方面,雖然在這假期我並沒有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上有所提升,但我卻學會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這些是必須通過親身經歷纔會明白其中的苦與樂,正如古語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後我也會更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不斷地磨練自己,提升自我,爲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

  春節社會消費調查報告3

  春節將至,家鄉已經是提前進入了節日的亢奮中了,大路上的行人們步履匆匆,就像節日迫近壓上的步伐。我們或許會好奇,他們的春節會是怎樣度過的?他們將會怎麼樣堆砌他們的春節消費之塔?今年的春節七天樂是否依然是人之所至,蓬蓽生輝?不同年齡段的消費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我見過許多農民工朋友,他們常常說:“這一年的辛勞賺來的錢,就是爲了能夠好好過一箇大年。”所以也就是說,這是一年中花錢多的一次節慶,堪稱中國最“貴”的一箇節日。這個寒假,我利用了三天的時間對崑山市區的市民做了一箇隨機調查,以瞭解人們的春節消觀。消費對象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送禮以微弱優勢拔得頭籌。其次是餐飲,再次是添置新裝,接下來還有文娛活動、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遊等。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春節期間的消費熱點。

  人情消費爲新貴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在消費需求逐年攀高的當下,在社會關係愈加錯綜複雜的當下,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在我的調查中甚至成了多數人春節開銷中的領頭羊。據我對聖湖小區一些居民的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五千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禮券,給晚輩們的壓歲錢等。一位小區住戶蘇先生說,過年是一年一度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是不能忽略的,總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是越來越高了,送低檔的東西也越來越顯得寒酸,拿不出手,光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至少要兩百塊。春節期間光送禮的開銷就有三千來塊了。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社會變化的一箇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非節假日,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爲一項主流消費。誠如廣告裏所說“送禮就要看檔次,送禮也要送健康,送禮更要送出品位。”於是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四千多元的陳先生很無奈因爲他如今的人情消費總額已經超過了孩子的學費,這不是一箇好現象,但是這又是不能不作出的消費。

  新衣裳,新面貌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一位在電信部門工作的堂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爲工作關係平常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基本很少能有機會搞什麼集體活動,而在春節假期期間她們剛好可以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瞭解,有堂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是補償自己平日乏味繁忙生活的一箇機會。我採訪了一位平日幾乎不曾踏出家門的鄰家大嬸,她對於春節的來臨喜形於色,說,“往常在家裏就是跟着髒衣服和髒碗筷轉,老公兒子在家時又圍着他們轉轉,都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鬆放鬆,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一番。”此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乃至一種樂趣。

  飲食春節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喫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百匯商場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二十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三百元至七百元之間,還有許多是在千元以上,而且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而且有一次,一箇六口之家買了一千五百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着說不夠。收銀員笑了。

  在食品的選購上,據我瞭解,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蜜餞等各類小食品是衆多家庭選購的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其中源和堂、鹽津鋪子等泉州老字號是本市民衆所青睞的甜果食品。其中葡萄酒所佔花銷較大,約達到五六十元,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的範圍內搖擺。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喫喫喝喝,我從我在春節所去過的一些酒樓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十幾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據一位酒店大堂經理稱,這期間在他們這的訂製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爲六七百元,不少還超過千元。“中國人在過節時總免不了要扯上些喫的,再過春節時當然更不會含糊了。”這位經理笑稱。爲什麼春節酒宴現在越來越成爲風潮而供不應求了呢?據我調查瞭解到,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這是時代變化帶來的社會風氣直接造成的。但是依然有大多數人堅持追求一家過年的和樂氛圍,而選擇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一位住在豐澤新村的洪先生說,“過年了,不就是讓大家聚在一起開心開心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這纔是真的年味,上酒館子是花冤枉錢,又沒什麼感覺。”

關於春節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2

  掛着紅燈籠,唱着快樂的歌,伴隨着噼啪作響的鞭炮,春節如期而至。接下來我們來做一箇關於春節的社會調查。

  我們走吧!

  春節是中國的一箇傳統節日。這是一箇家庭團聚和巨大喜悅的一天。大多數人都是走親訪友,互贈禮物。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在春節期間送禮是很常見的.。有多少人認爲“送禮”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調查顯示,68.5%的人認爲“送禮”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8.9%的人表示“送禮”不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2.6%的受訪者表示難以判斷。根據我們的調查,既然大多數人都認爲送禮物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麼這個春節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呢?其中,50%認爲送飯合適;35%認爲送保健品高雅;10%認爲送菸酒茶是時尚;5%認爲送什麼無所謂。從與受訪者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知道“送禮”往往會讓人在人際關係上有點累,這需要人民幣的能量和支持。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縣一箇中等家庭月收入在800元左右,調查中受訪者春節消費額度在400元以下,佔19.5%;400-600元佔35.8%;600-700元佔21.5%;700-800元佔12.2%,800-1000元佔9%;1000元以上2%。調查顯示,23.2%的家庭會在春節期間花費一箇月左右的家庭收入。春節期間,當然要給孩子壓歲錢。現在孩子的壓歲錢600元以上佔40%,500元左右佔50%,300元以下只佔10%。在“春節黃金週”期間,少數人會藉此機會出去散散心,去一些風景優美、環境優雅的地方去過這個一年一度的春節。當然,這也是人民幣支撐不可或缺的。旅遊消費1000元佔20%左右,3000元佔45%,5000元佔35%。看來春節旅遊也是一筆。

  你看,在大街小巷,在村裏的木材社,各種各樣的藝術混雜在一起,非常熱鬧。聽着,鞭炮聲和笑聲,一起編織春節的歡歌!

關於春節的社會調查報告 篇3

  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及其前後

  調查地點:

  我家附近城鎮

  調查目的:

  通過查閱資料、走親友、觀察周圍人的過節方式,瞭解春節的民風民俗,體驗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

  調查過程:

  一、查閱資料: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們中國人心中有着極爲重要的地位。然而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就流傳着有關春節的神奇傳說。

  傳說,玉皇帝爲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是佛主,爲什麼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法子。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爲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爲藉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喫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

  二、我的見聞:家人過春節的過程

  我的家鄉處在南方地區,春節的習俗數不勝數,這其中,較著名的還不少,如蒸年糕、做臘肉、喫圓子、貼對聯、放煙花、拜年等等。我們一家子都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寒那天就熱火朝天地做起了新年掃除。擦窗戶、洗牀單、掃地,只要能打掃的,就絕對不留一點灰塵。一家人雖然都不停地忙碌着,但臉上都喜洋洋的,充滿了對過年的期待。鄰居們也都紛紛行動起來,只要一打開窗戶,隨時可以看見對面樓房曬臺上那些小小、花花綠綠的牀上用品,以及窗沿下那令人垂涎欲滴、新鮮美味的臘腸臘肉,真熱鬧!

  此外,春節期間的賣場也是萬分火爆,此時人們的購物熱情異常地,零食、蔬菜、生活用品、煙花爆竹……有錢的買好的,沒錢的也得裏裏外外換新的,彷彿不花錢就不叫春節。走進超市,收銀臺前那長長的隊伍似乎永遠也排不完,紅紅火火的年貨街就不用說了,就連往日人流稀少的化妝品櫃、保健品櫃的顧客也多了許多,而且都是把把地買,往日掙錢的辛苦早已被春節的喜慶氣氛掩蓋得一乾二淨。我的家也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年貨,食品櫃裏、冰箱內、茶几上,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年貨。而煙花爆竹也早已準備好了,就等着年三十晚上的美麗綻放了。

  盼呀盼,年三十終於來了,白天,人們貼對聯、購食材,準備年夜飯,而我們這些孩子,就開開心心地放起各式各樣的鞭炮。等到天色漸黑,年夜飯就快好了。開飯前,家先互相口頭表達了祝福,然後一起喫晚餐,共度團圓之夜。酒足飯飽之後,叔叔點燃了煙花,頓時,深藍的夜幕映現出一朵朵禮花,宛若天女下凡,流光溢彩,美不勝收。第二天是家拜年的時間,人人穿着豔麗,精神飽滿,將甜蜜的祝福送給每一個人。

  過年真快樂呀!

  三、我的感受:春節不一般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人們心目中最最隆重的節日,對人們擁有極高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它的每一箇習俗、每一箇傳說都流淌着濃濃的中國特色。千百年來,它一直根深蒂固地被人們熱愛着,沒有一箇節日有春節這樣隆重,在人們人的心中有這樣高的地位。

  我想,春節之所以這樣受人們重視,首先因爲春節是一箇美好的節日,它帶給了人們快樂,給人們送去了溫馨的祝福。其次,它的時間正好處在年關,奔波了一年的人們,看見了它的到來,就彷彿看見了忙碌的盡頭,看見了閒暇的空間,看見了新一年的希望。而且,春節又是一家團圓的日子,海外的遊子在這一天終於可以投入家的懷抱,真恨不得一年再多來幾個春節哩!最後,春節又象徵着萬物的復甦、春天的降臨,這意味着一冬的寒冷終於可以煙消雲散了,上一年的煩惱也將隨着融化的冰雪消失到九霄雲外。綜合想來,春節真是一箇意義重、與衆不同的節日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