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精選3篇)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 篇1
電子商務概念首次引入中國是在1993年,第一筆網上交易發生在1996年。1998年以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爲目標,企業間電子商務示範項目開始啓動。1999年,消費類電子商務市場全面啓動。電子商務開始進入市場導入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自1999年以來,電子商務在中國開始了由概念階段向實踐的轉變,1999年消費類電子商務活動中網上購物總交易額達5500萬元。到20__年一季度,消費類(B2C/C2C)電子商務網站即已達1100餘家,網民參與網上購物的比例達20.3%。20__年近9成的網民參與了電子商務活動,網上購物總交易額比1999年增長500%以上。
從今年開始,國內的公衆投資者對投資電子商務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上市公司中,約有1/4的公司宣佈觸網。大型傳統企業對投資電子商務的意願明顯增強,海爾、聯想、TCL擬定了耗資巨大的電子商務發展計劃。國有資本開始表現出投資電子商務強烈的意願,由國有資本控股的電子商務公司開始紛紛成立。
本調查在研究企業目前信息化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深入的研究分析企業參與電子商務程度以及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對政府、研究機構、投資者和網站瞭解目前中國B2B電子商務的基本狀況有着一定的意義。
1企業信息化建設
1.1企業電腦普及及應用情況
每百人擁有電腦數低於10臺以下的企業佔據主體,佔37%左右,而每百人電腦擁有數在70臺以上的只佔14%左右。
目前企業主要在辦公自動化(包括文字處理與電子表格處理)與財務管理應用電腦,達到80%以上。其次是勞動人事管理(60%)。
電腦普及比較好的行業主要有電腦/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軟件,以及交通、運輸、郵電業,每100人擁有電腦數達到50臺以上的分別佔48.3%和27.6%。而農/林/牧/魚產品加工以及服裝、工業設備的電腦普及率最低。
企業在網絡建設方面一般會經歷以下過程:
爲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企業首先會建立內部網,在建立了內部網之後,企業可能繼續建立外部網,同供貨商,代理商建立網上聯繫。由於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數會建立網站發佈信息,收集客戶資料,此次調查的數據也表明:沒有建立內部網而直接建立網站的比例只有15%左右,大多數建立內部網的企業都建立了獨立的網站或有自己的網頁(62%),而建立外部網的企業,建立了獨立的網站或有自己的網頁比例達到80%。
1.2企業內部網建設
47%的企業擁有內部網。內部網擁有率比較高的城市有北京(64%)、杭州(59%)、青島(57%)。沿海地區的企業內部網建設好於中西部地區,其比例分別爲53%與41%。華北、華東、華南的內部網建設相對好於西南、華中、西北等地。
從行業看,電腦/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軟件、商貿服務業、交通/運輸/郵電業以及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業內部網建設比較好,尤其是電腦/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軟件業,將近7成擁有內部局域網。
從企業規模看,60%的大型企業已經建有內部網,分別高於中、小型企業的47%與38%。
不同企業類型內部網建設情況
1.3企業互聯網建設
企業員工上網比例在10%以下的仍佔據主體,將近35%。從行業看,電腦/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軟件、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等行業員工上網比例較高,其中電腦/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軟件業將近6成的企業70%以上員工能上網。
在所調查企業中,將近1半(48.9%)的企業既沒有建立主頁,也沒有申請域名,36.5%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網站與獨立域名,7.3%的企業只有網頁,但沒有獨立域名,另有9.4%的企業已經申請域名,但網絡正在建設中。
從行業看,電腦/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軟件有五成以上的企業有自己的網站與獨立域名,其次爲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36.2%)與交通、運輸、郵電業(36%)。
從企業規模看,將近一半的大型企業建有網站,只有22.4%的小型企業建有自己的網站。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 篇2
在消費品市場中,人們購買的對象雖然迥然各異,但影響其購買行爲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價格。爲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商品的種類不盡其數,價格更是差距甚大。受到個人收入水平的限制,價格往往是人們購買決策時最重要的因素。第二,購買頻率。對於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消費品,人們購買的頻率明顯比房車等商品快得多,在選擇購買時的心態也大不相同。第三,顧客讓渡價值。消費者對有些商品願意進行深入瞭解,貨比三家;對有些商品則是不太在意,不願把時間用在挑選商品上,這是由消費品的自身效用決定的。第四,個性。每個人都是一箇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在購買決策時的心理也是不同的。第五,品牌。隨着時間的變遷,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忠實消費者,打造出了成功的品牌形象,使很多顧客因爲對品牌的喜歡和信賴而對某種特定的產品情有獨鍾。因此,我們對消費者的一些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1、消費者每月用於服裝的開支情況分析
從調查中可以得知,大部分消費者每月花費在服裝上開支在50-200元之間,佔了42%,而100元以下的和100-200元之間的各佔一半,200元以上的只有10%,由此可以看出,消費者對於購買服裝的花費並不大,這對於我們來說既是一箇機遇也是一箇挑戰,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宣傳,良性的引導消費者正確消費,網上銷售服裝的市場將很大;但是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服裝的購買能力也是及積極性將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
2、消費者購買服裝地點分析
一般人購買服裝都會選擇在商業街、市內,此次調查結果亦是如此,因此,本學院的商業街,紅豆居家,361,IDF將是我們的重點競爭對手。
3、消費者對各種促銷方式的情況分析
由圖表1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便利品的認識,最爲主要的瞭解方式是電視廣播,宣傳單和朋友介紹。關注路牌廣告,櫃檯促銷和互聯網的人數分佈也比較的多。同時也可以看出隨着人們年齡的不同,瞭解渠道也有相應的差異。隨着電子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廣告方式的多樣化,並結合便利品的特徵分析可知,人們對便利品的瞭解倍受廣告的影響,如宣傳單,電視廣播等,因爲消費者購買這類產品時,往往是通過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而這類促銷方式正是迎合了顧客羣的心理。從該圖表中還可以看出在20~29歲之間的青年瞭解的促銷方式是多樣化的,多方面的,而不是僅僅侷限在電視廣播,路牌廣告,宣傳單,櫃檯促銷等手段。隨着網絡化的發展,青年一代對產品的認識隨之更加便捷,故對年輕一代來說,通過互聯網瞭解產品成爲一種更爲時尚的方式。
可以看出性別對促銷方式也產生了影響,兩種性別的羣體大多還是受打折,降價,買贈等促銷活動的影響較大,同時女性消費羣體對試用,附加服務等方式較爲接受。原因在於女生一般比較細心,喜歡精打細算,物美價廉的商品對於其更具吸引力,所以女生比男生對促銷方式更關注。因此商家在採取促銷活動方式時可適量對針對女性的產品增加適用,附加服務等促銷方式,對於針對男性的產品可增添一些抽獎類的促銷方式。
中可以看出打折,降價,買贈等方式所佔比例較大,特別是20~29歲所佔的的比例較大。因爲便利品都是非耐用品,消費者對其品牌價格等都熟悉,故在購買時有一定的價格定位,而打折、降價、買贈等促銷活動以同樣的質量且適當低於消費者價格定位的方法,迎合了消費者心理,所以消費者對打折、降價、買贈等方式的促銷反應程度強烈。一般來說,由於青年型的消費者可支配的錢有限,所以儘可能的減少開支,更在意實質性的貨幣的花費。在購買東西時,相關價格的促銷方式成爲促使青年型的消費者的主要動力。同時,青少年對試用、附加服務等促銷方式,也表現出一定的興趣。更進一步說明,對青年消費者而言,多樣化,個性化的促銷方式影響尤爲顯著。雖然從圖表中看出打折,降價,買贈,試用等促銷方式深受人們的喜歡,但其他的促銷方式對消費羣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附加服務,搶購等。
對於消費羣而言,學生佔絕大多數。表4是不同職業人羣對促銷方式關注的調查結果。顯然對打折方式,各個職業人羣的關注度都是較高的。學生作爲大的消費羣對價格折讓類的促銷方式最爲關注,分析原因不難知道學生沒有收入,生活消費自然對價格更爲看重。而上班族,自由職業,或其他職業的羣體則對打折,降價,買贈等促銷方式較爲關注,個體經營者則對促銷方式的關注主要集中於試用,搶購。不同職業的消費羣體對促銷方式關注的差異也反應了消費水平的差異對採取差異化促銷方式的多樣性要求。
由於學生佔比重較大,故圖4僅描繪了學生人數在選擇不同促銷方式時所佔比重。由圖4中可以看出在職業中學生的消費對促銷有重要的影響,在統計學生對促銷方式的影響中打折,買贈,試用的比例所佔的份額較大。究其原因:學生收入不是太多,他們會用最少的錢買最多的東西,因而打折,買贈都可以減少支出,而試用又可以不花錢,享受消費。這樣深受學生的喜愛。
圖表6中的數據說明了人們對於商家的促銷活動,主要是抱着偶爾參與、湊熱鬧的心態去參與商家的活動,這不僅是因爲消費者對便利品的購買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少,而且隨着商家的促銷活動的頻繁,人們對其抱有厭倦和不信任的心態。在調查中可以看出,對買贈換贈活動較爲關注的人數較多,進而是聯合促銷,試用贈送活動。通過調查過程進一步瞭解到,對於某些促銷活動,大多數人不瞭解接觸不多,而且便利品的購買頻繁,促銷活動的增多,使得消費者對各類促銷方式都產生了懷疑,所以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也相應降低了。
4、消費者網購服裝價位分析
一般網上購買一些服裝當然是希望越便宜最好,我就喜歡在網上花幾十來塊錢買好幾樣小食品。有32%的人在網購服裝時都會選擇在20-100元,所以,我們的商品價格設置最好能控制在100元以下。
5、消費者網購時所考慮的因素分析
購物者網上購物是最關心的還是商品的價格問題,其次是商品的質量。網店商品的質量、價格以及賣家的信譽度成爲了消費者網購時的首要條件,信譽永遠大於謀利!我們一定要堅持我們的自己的特色,把握我們自己的度,堅守我們的質量和信譽。在貨源選擇方面一定要選擇好的進貨渠道,使自己的價格可以相對便宜且更有質量。在開店初期儘可能以批發價出售,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建立起我們的第一批客戶。
6、消費者網購服裝的顧慮分析
目前網絡飛速發展,人們在網上進行購物越來越方便安全,調查結果顯示了人們在進行網購時,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網絡安全和商品的質量,最重要的是保證我們產品的質量。
通過此次調查,也能使我們將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於現實生活中,不但鞏固了我們的基礎知識,而且能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繁榮貢獻我們一點綿薄之力,實現作爲大學生的社會價值。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 篇3
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概況
縱觀全球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各地區發展並不平衡,呈現出美國、歐盟、亞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國是世界最早發展電子商務行業的國家,同時也是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最爲成熟的國家,一直引領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是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的成熟發達地區。歐盟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起步較美國晚,但發展速度快,成爲全球電子商務行業較爲領先的地區。亞洲作爲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新秀,市場潛力較大,但是近年的發展速度和所佔份額並不理想,是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的持續發展地區。
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概況
1、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現狀
2、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呈現典型的塊狀經濟特徵,東南沿海屬於較爲發達地區,北部和中部屬於快速發展地區,西部則相對落後。
3、中央政府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政策
4、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趨勢
(1)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環境將不斷完善,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2)電子商務行業應用將達到新的`廣度和深度。
(3)電子商務行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加大,加速形成經濟競爭新態勢
(4)電子商務行業服務業蓬勃發展,逐步成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5)移動電子商務行業正成爲電子商務行業新的應用領域
5、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區域發展不平衡。
(2)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行業發展仍顯滯後。
(3)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
(4)虛擬市場監管不力。
(5)電子商務行業稅收缺乏相應的解決方。
(6)物流配套體系仍需完善。
(7)電子商務行業人才缺乏。
電子商務行業與傳統商務的區別聯繫
電子商務行業將傳統商業活動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傳遞方式利用網絡科技整合,企業將重要的信息以全球信息網(www)、企業內部網(Intranet)或外聯網(Extranet)直接與分佈各地的客戶、員工、經銷商及供應商連接,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經營優勢。
此外,電子商務行業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交易透明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