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社會調查報告(精選3篇)

垃圾分類社會調查報告 篇1

  垃圾是城市的一大污染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實現城市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關鍵環節和基礎工作,又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一場“革命”,在高度文明的現代,人們對垃圾分類處理的認識有多少呢?爲此,在本人居住的小區作了一箇關於垃圾分類處理的調查。

  一、調查目的

  掌握社區居民對垃圾處理瞭解和看法,瞭解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1、瞭解正確處理垃圾的方法

  2、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3、提高自己的調查能力

  二、調查對象:

  社區居民、保安、清潔工阿姨

  三、調查方式

  1、查閱書籍

  2、採訪身邊的人

  3、上網查詢

  4、問卷調查

  四、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0月

  五、調查內容

  1、社區垃圾投放的地點

  2、清理垃圾的時間

  3、家庭垃圾分類的情況

  六、調查結果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

  1、有40%人對垃圾的投放地點、處理時間和處理方式比較滿意。

  2、有10%人對垃圾投放地點不滿意,認爲阻礙了車輛的停放。

  3、有15%人對垃圾處理的時間不滿意,因爲在早晨上班時間影響了車輛的通行。

  4、有5%人對垃圾裝卸車不滿意,認爲水槽太小,導致垃圾水肆意橫流,污染環境。

  5、有60%的人知道生活垃圾如何分類;30%的人不知道垃圾如何分類。10%的人對此有一些瞭解

  七、調查體會及建議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居民往往對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分不清楚,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同時也和物業公司進行了溝通,得到他們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1、加大宣傳力度。在垃圾桶上標明可回收垃圾或者不可回收垃圾的標識。配備有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可以分成三種: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回收)

  2、物業管理的社區準備一些垃圾分類專用袋,方便居民領用,分類袋上可印上垃圾分類宣傳口號和垃圾分類小常識

  3、建立與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措施。比如,垃圾分類可以通過獎勵制度調動居民積極性。激勵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也讓每個人切實地感受垃圾分類帶來的現實收益。

  4、完善垃圾分類設施。相關部門在設計垃圾分類箱時可畫上相應的圖例,比如在“可回收”垃圾箱上畫上:瓶子、玻璃、紙張等。在“不可回收”也畫上相應的物品,給居民一箇明確的概念

  5、設立專門垃圾點,嚴禁一切車輛在其周圍停放。

  6、改變收垃圾時間,便於出行。

垃圾分類社會調查報告 篇2

  調查人:

  調查時間:20年3月21日

  調查地點:城小區垃圾站

  採訪對象:物業工作人員

  爲了廢物利用、保護環境,使我們生活在一箇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社區裏,我對小區的垃圾分類進行了調查。

  一、垃圾分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大類,要分開處理。廚餘垃圾通常帶有湯湯水水,放久了會產生污水和臭氣,滋生病菌、蚊蠅,容易導致疾病傳播,衝進下水道又會堵塞管道;有害垃圾需要特殊處理,如果丟入普通垃圾桶,埋入土中會污染土壤;而可回收垃圾丟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就白白浪費了一次回收再利用的機會。所以,垃圾費的第一步就是在家做好垃圾分類。

  二、過去小區沒有專門的垃圾站和垃圾桶,通道旁雜亂地堆着各種垃圾。現在物業公司很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在小區偏僻人少的地方建了封閉式垃圾站,每一層都放了垃圾桶。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垃圾分類還不夠細化,沒有專門回收像電池之類的有害垃圾的地方。

垃圾分類社會調查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垃圾處理,重在源頭,貴在意識。我們發現,垃圾分類最大的問題在於,城市居民對於垃圾分類是否做到位?80多年前,毛澤東在戰爭時期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著名論斷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把事實弄清楚,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爲深入瞭解小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情況,增強每一位杭州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我們求是(和家園)小分隊積極響應,開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小隊暑期實踐活動。走訪垃圾中轉站、發放調查問卷,掌握第一手數據,瞭解“羣衆生活垃圾分類的現狀”這一問題,並提出了我們的看法和建議。

  二、調查方法

  我們採用三步走的方法:首先查閱了垃圾分類的知識,瞭解垃圾對人類的危害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實地考察慶豐垃圾中轉站、留下環衛所,瞭解專業機構的垃圾分類實況;通過微信推送發放網絡調查問卷,瞭解身邊的鄰居對於垃圾分類的瞭解。

  三、調查情況

  (一)實踐走訪之慶豐中轉站8月14日,我們小分隊來到了位於西溪路417號的慶豐中轉站,它隸屬於杭州環境集團,佔地面積570平方米,目前承擔着靈隱街道的慶豐、曙光、東山弄等6個社區及周邊單位、學校的垃圾收集轉運任務。慶豐中轉站是集分類運輸、宣傳、教育及休閒娛樂功能爲一體的環保教育宣傳站。瞧,這個可愛的卡通人像就是環保小衛士了,慶豐中轉站還是“五好家庭創文明,垃圾分類我先行”的體驗點,隨我們去二樓的展廳細細觀察學習一番吧!

  這裏的知識內容好豐富詳盡啊!圖文並茂地從垃圾圍城、垃圾分類、杭州生活垃圾分類、垃圾影響、垃圾華麗大變身、奢侈的垃圾浪費、清潔直運、垃圾處理方法、城市垃圾桶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好模式、如何減少垃圾等多方面多角度爲我們系統全面地展現了垃圾的前世今生。

  我們看得非常認真,除了拍照,還用筆記本記下新的知識。看,這是杭州的生活垃圾四分法,與我們的生活最息息相關哦!

  目前,我們杭州採用“焚燒爲主、填埋爲輔;直運爲主、中轉爲輔;分散爲主、集中爲輔”的城市垃圾處理模式,同時有靜脈產業園區廢物轉化爲再生資源及將再生資源加工爲產品,沼氣發電垃圾填埋氣體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利用、焚燒等處理方法。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們更加清晰地瞭解減少垃圾的途徑,比如少寄賀卡,少喝瓶裝水,不用一次性筷子,在學習、辦公、購物、就餐等環境中我們都可以減少垃圾。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每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垃圾分類要從自己開始,讓不同的垃圾資源各歸其類,妥善處理、物盡其用,讓它去另一箇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二)實踐走訪之留下環衛所我們又馬不停蹄地來到留下環衛所參觀。留下環衛所主要負責留下街道轄區內所有小區、道路及公廁的環境衛生清潔。工作人員帶我們看了下所裏兩處的垃圾分類桶。

  垃圾清運公司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每天凌晨3:30,垃圾清運車開赴留下街道各個小區、道路收集垃圾,每天4:30左右回到這裏,然後統一用大車把垃圾運送到餘杭九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

  焚燒後的垃圾基本對空氣沒什麼影響。杭州環境集團還研發了一套技術設備,能直接把垃圾污水處理淨化爲飲用水,現已得到國際認可,未來將投入使用。目前,整個杭州約三分之二的垃圾運到九峯處理,三分之一運到天子嶺處理,後續杭州還將在大江東開設大型垃圾焚燒基地。

  (三)玉屏居小區宣傳我們的小隊隊員還在玉屏居小區進行了垃圾分類的宣傳。

  (四)調查問卷我們小分隊針對垃圾分類設計了調查問卷,通過微信端發放問卷138份,回收有效問卷137份。受訪者中女性佔了66.42%,男性爲33.58%,30歲及以上人員佔了75.19%。

  86.13%的受訪者知道垃圾分類,13.14%的受訪者聽說過但不太清楚垃圾分類。從獲得垃圾分類知識的渠道來看,報刊、廣播、電視的宣傳影響最大,其次是社會組織團隊的各種活動,再次是社區組織的宣傳。

  94.16%的受訪者認爲垃圾分類很重要,可見大傢俱有垃圾分類的基本意識。但從具體執行情況來看,35.77%的受訪者會在家裏做好垃圾分類,44.53%的受訪者偶爾進行垃圾分類,19.71%的受訪者不做垃圾分類。

  大家生活的小區會分類放置垃圾桶,如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等等。其中,受訪者看到最多的是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佔據了8成左右。調查顯示,關於生活垃圾分類項目中,如果僅憑垃圾桶顏色,不能保證大家都能分門別類準確地投擲垃圾,只有42.34%的受訪者知道廚餘垃圾投入綠色垃圾桶,39.42%的受訪者知道可回收垃圾投入藍色垃圾桶,48.18%的受訪者知道其他垃圾投入黃色垃圾桶,大家對於有害垃圾特別敏感,83.94%的受訪者知道要投入紅色垃圾桶。受訪者也瞭解電池和塑料屬於不可回收垃圾。當然,我們通過走訪觀察發現,垃圾桶外面一般會有文字標註:“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字樣,便於居民分類投擲。

  四、調查結論

  通過此次走訪垃圾中轉站和環衛所,我們看到專業垃圾機構做得非常到位,垃圾分類的知識宣傳全面詳細,垃圾收集轉運也儘量不影響居民生活,確保轉運過程中保持清潔,垃圾焚燒處理的最後一步也非常環保。從以西湖區和家園和玉屏居小區居民爲主的採樣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我們發現大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思想意識是到位的,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要領掌握不清楚,特別是有關生活垃圾的四色分類投擲,居民容易產生混淆。說明我們生活中垃圾分類宣傳工作還需要加強。

  五、我們的建議

  普及環保與垃圾分類的知識,提升全社會對垃圾分類的重視。減少垃圾從我們做起,倡導綠色消費。節約食物、少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牢記垃圾分類,自覺把垃圾扔進合適的垃圾桶。廢棄的電池不要隨意丟棄,廢塑料不要掩埋在土地裏處理,將一些垃圾變廢爲寶。利用現代手段進行監督。通過小區的微信羣、QQ羣等,廣泛開展“隨手拍”活動,曝光不文明行爲。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