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專業寒假社會實踐報告(通用3篇)

數學專業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篇1

  非常榮幸今年暑假能進入進行爲期一箇月的實習。首先,感謝X總能給我這樣一箇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能體驗真正的工作環境,學習如何做好一箇合格的員工,感受公司大家庭的溫馨;感謝雷經理,張經理將我安排到充實而又充滿挑戰的gsa崗位上;感謝二區的師傅不厭其煩地細心指導令我受益匪淺。

  這次實習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實習,緊張興奮之餘也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這樣的崗位。一箇月的實習,讓自己熟悉了作爲gsa的業務內容,瞭解了是個怎麼樣的企業,體會了一箇物流公司的運作過程。

  下面對自己這一個月來的體會,感觸,以及自己的愚見整理成實習報告。一箇大學生一箇月的實習其實是非常短暫的,瞭解的東西不免片面,更不能和在這個崗位上辛勤工作多年的師傅們相提並論,加上涉足社會,參加工作的經驗淺薄,言過是非之處望諒解。在此暢言的只是自己的實感,也是另一箇機會來檢驗自己對工作的敏銳性,自己有的是自己在學校所學和自己實習所感所得的結合而已。

  1、我的崗位—外勤

  作爲一箇外勤實習生,每天的工作和師傅們一樣,按時上班,參加晨會,準備一天所用的物料以及上午的進口件,空閒之餘清潔下車輛,待師傅們準備妥當後出車,開始一天的工作。開始的幾天,師傅帶着瞭解業務的內容,注意的事項,熟悉路區,之後就能直接按照師傅的指示到指定的客戶處收發件,協助送發票,取支票。短暫的一天,忙碌而充實,回到公司,交完件,一天的工作就告一段落。

  做gsa每天令我最期待的是早上的晨會以及到各種不同企業去送件。晨會特別是餘總參加的晨會,總能讓自己瞭解到整個公司的運營狀況,各個崗位的配合部署和各種大小事宜。尤其是餘總對員工的教導,對公司情況的分析,對整體經濟形勢的把握,對員工的期望。讓自己看到了,一箇成功企業老總的睿智。

  2、實習時的所見所感

  gsa是一箇直面客戶,站在公司第一線的崗位。遇到的客戶也是各色各樣,形形色色,有客客氣氣的客戶,在去時就準備好了要發的件,提前告訴你所發的件的具體信息,也有拖三拉四,忘發票,忘包裝,沒準備好提前讓外勤過去等的,咄咄逼人,諸多要求的。有很少發件每次就指着要物料的無理客戶,有爲了自己耽誤我們的一點點時間就感覺不好意思的禮貌客戶。

  讓自己體會了,對待不同客戶要的不只是禮貌,耐心,有時要的是智慧,是妥善處理的方式方法。這是經驗也是人際交往,同時也是應急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在得到客戶滿意的同時,不能無止境的滿足客戶的貪婪,在完成派發件的過程的同時,更多的得到客戶資料。遇到過一箇客戶,從電梯的第一層罵我到大廈的23層,表示我們沒處理好她的一箇快件,耽誤了她的事。開始是自己怕不能很好的處理就先禮貌的說對不起,表示如果真是我們的工作失誤就一定向你們道歉,並查找過失之處,給以滿意的答覆,但是到過了一些時間,自己便想搞清楚這件事,就大膽的詢問客戶的帳號,那票貨的具體時間,起始點這類的細節。

  結果客戶卻吞吞吐吐的敷衍。之後自己就明白這個不明是非的人,不一定是自己的客戶,也在她不能合理回答我的提問後就不予理睬了。雖然這麼個插曲背後可能是的誤解或別的莫名其妙的巧合。但是想象真是公司的客戶,真有這樣的事,自己這樣處理也是正確的,而且是應該的。

  禮貌的道歉,耐心的詢問,合理的解釋,這樣即使真的是我們的失誤也能讓客戶明白我們的誠意。記得有個企業家這樣說過,會投訴,會抱怨的客戶其實是給我們第二次機會給他們服務。一聲不響就走掉的客戶纔是沒有機會就悄悄流失的客戶。

數學專業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篇2

  這個假期,我去了一所寒假提高培訓班,在那裏我教孩子們語文,數學,美術,以及音樂。雖然教的課程很多,每天都感覺很累很累,但是心底的.那份充實卻是無以言表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天真爛漫的小孩子,瞪着眼睛問我問題的時候,我感覺特別的欣慰,畢竟這也是一份體驗,一種爲人師的體驗,也許以後自己並不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回憶起來,也是自己的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講課期間,我跟許多孩子的家長交流過,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是多麼強烈,更看到了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那分無私的愛,想起自己在家辛苦忙碌的父母,不禁油然產生一種敬意,在跟家長交流期間,其中一箇孩子的母親跟我談了許多,她說把孩子就交給我了,使我很感動,同時也感到了自己責任的重大,自己現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師,既然爲人師,就應該對學生負責,雖然自己現在的身份更確切說還是一名大學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會,現在學會對自己所做的事勇於負責任,才能對自己幾年之後真正踏出校門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一次蹬上講臺,那天是講數學,剛走上講臺,望臺下掃視一下,那麼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感覺真有點緊張,事前背好的“臺詞”全都忘了,腦子裏一片空白,上家教的時候自己那麼有感覺,爲什麼一上大課,自己竟不知所措了呢?這樣跟學生“對峙”了幾分鐘,心想自己既然走到了這個位置,就臨場發揮吧,管不了那麼多了,於是我就清了一下嗓門,開始講課,也不知怎麼的,一講課,彷彿感覺又回到了我身上,也許是沒有什麼思想包袱的緣故吧,那節課結束後,我得到了同學們和聽課老師的熱烈掌聲,試講順利過關,事後我都覺的不可思議,心想自己身上還有不少潛力可以挖掘呢,不禁會心的笑了。

  之後的日子,講課慢慢步入正規,再沒有第一次蹬上講臺的拘謹,也敢於放開講了,在這短短的十五天裏,認識了不少小朋友及他們的家長,建立了比較真誠的友誼。

  最後一節課,開家長會的時候,看到那些小學生天真的臉龐,及家長們滿意的笑容,我感覺我的付出沒有白費,因爲我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沒有什麼比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最讓人高興的,我堅信這一點,我也有信心在以後的日子裏做的更好之後。

  一、待人要真誠

  從開始工作那天起,我就養成了一箇習慣,每天早上見到孩子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孩子們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我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孩子們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願意把快樂分享給我。

  二、要善於溝通

  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箇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瞭解一箇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三、要有熱情和信心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熱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願意爲共同的目標奮鬥;耐心又讓我們細緻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

  四、要主動出擊

  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剛工作的時候,都做過類似的“雜活”。或許別人認爲你是小字輩,要從小事做起,但有些時候,是因爲他們心中沒底,不知道你能做什麼。做“雜活”是工作的必需,卻無法讓我學到什麼。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些東西不能選擇,有些東西卻可以選擇。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動請纓”卻能爲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五、要講究條理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條理,”這是劉姐給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樣,講究條理能讓你事半功倍。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

  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我一筆終生受用的社會財富,讓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理解了現實的殘酷,理解了有些人的無奈,希望自己儘早在濱海成才早日使父母擺脫經濟的壓力,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實踐機會,讓我從中得到鍛鍊。

數學專業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篇3

  在晨曦行動的策劃書中並沒有計劃到老人院慰問老人的。但是,沒辦法,志願者嘛,所到之地少不了敬老院啊,孤兒院的,所以十九號上午九點在正副隊長的領導下,除了上課六個人外,我們九個人加上帶路的青梅一共十個人向敬老院出發。經過“墳墓路”度過“奈何橋”越過木頭加工廠來到了神祕的帶有點陰深深的老人院。

  敬老院大門上寫着上帥福利院,大門是緊鎖的,喊了幾聲沒人回應我們,以爲沒有人在。叫青梅幫我們拍了幾張照片,原以爲可以不用做事拍了幾張照片就說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校大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到上帥敬老院慰問老人的。在我們轉身即將離去時,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爺爺拿着掃把掃地。青梅打過招呼後,我們進了老人院。首先大夥分工合作,掃地、拖地、擦窗等。我想在這說說剛進門的感覺。剛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桌上盆裏的剩飯,似乎放了好幾天,放上面一羣蒼蠅在羣魔亂舞,旁邊是一張粘滿蒼蠅的蒼蠅貼,再旁邊是一箇不滿灰塵的懶電飯煲,地面很髒很潮溼。整個房間散發出一種潮溼的黴味,尿味和吸了幾十年的煙的煙酸味,有點嗆鼻,但我們不能退縮,工作依舊進行。

  清潔結束後,大夥和老人們聊了起來。在聊天中得知,這個老人院一共有七個人,都是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而且都是男性。最年輕的是57,最老的是84歲。年紀最大的老爺爺走路時顫抖着的,迷惑的看着我們,他的眼神告訴我們,他不開心,他很孤獨很寂寞,很想和我們聊聊天,只可惜他已經完全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所以他一直坐在門口看着我們和另外一位老爺爺聊天。最年輕的哪位,我想我不應該叫他爺爺,因爲他也就比我的父母大幾歲,我應該叫他大伯吧。五十七歲的那位大伯很少和我們說話,期間就一直坐在樓梯間看着我們說話,傻傻的笑着,那所剩無幾的大黃牙配上凌亂的頭髮和那笑聲,有點恐怖,我不敢與他對視,但我心中更多的是同情,我想和他多說說話,但是你會覺得不知道說些什麼。所以基本上我們整個過程都是和那沒七十四歲的了老爺爺聊的。一位七十三歲的老爺爺坐在角落看着我們,無神的眼睛裏透露着憂鬱,他渴望和我們說說話,似乎幾十年沒看過這麼多人在自己的面前,似乎幾十年沒有人和他靜靜地坐在一起說說話啦!在憐憫之心的驅使下,我坐到他旁邊,看着他吸一口自己卷的菸草,看着他吐出的白煙在空中緩緩散去,我問了他的年紀,可惜老人家太老了,耳聾啦,聽不見我說什麼,只是呆呆的看着我,用我聽不懂的語言回答着他聽不懂聽不到的問題。那位七十四爺爺告訴我們,這位爺爺七十三歲,已經在這住了十八年啦,耳聾啦,聽不到啦!天啊,很難想象在這裏這十八年是怎樣度過來的。

  和七十四歲爺爺的聊天中,我們瞭解到了他們大概的生活狀況。他們一天有三塊錢的伙食費,一箇月有十塊錢的生活費用於購買洗衣粉油鹽等生活必需品。當然我們知道這十塊錢是遠遠不夠的,那麼不夠怎麼辦呢,沒有怎麼辦,就那樣咯,沒油就不用油咯,沒鹽那麼做菜就不用鹽咯。政府會派寫米給她們,菜的話就自己種。爺爺告訴我們,他們是每個人自己種菜自己煮自己喫的。前面一大塊空地就是他們的菜園,那塊油麥菜就是七十四歲爺爺的。也就是說七十四歲爺爺每天的菜都是油麥菜,至於有沒有放油鹽就不知道啦。當我問他爲什麼不七個人一起仲裁一起住一起喫,那樣菜式就多啦,爺爺說剛開始是這樣的,但是有人不做事啊,後來就分開啦,各自種各自喫啦,懶的人沒菜喫就喫醬油飯咯。有人問到過節有沒有加菜,個人覺得這是個沒意義的問題,平時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何來的加菜呢。政府一年回來兩次,那就是過年和中秋,每兩年會有一套冬裝的衣服,但是沒有夏裝的,那麼他們的衣服哪裏來的呢?有沒有的穿都是個問題!

  他們每個人一箇房間,在二樓有一箇公共電視,順便說下,樓梯間沒有燈。若是房間裏的燈壞了也要自己買自己裝,天啊,七八十歲的老人自己裝燈,萬一摔了下來呢,後果難以想象啊!我們在菜園的角落髮現有人搭了一箇棚,爺爺說,那是個私人廁所,因爲沒有肥料施肥,所以就搭了個廁所。

  既然老人們無子女,那麼政府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呢?當問到有沒向政府反映要求增加補貼時,爺爺說肯定是有的啦,但是反映沒有用啊,還是這樣。

  也許你們會問老人家們平時喫完放是不是下下棋聽聽收音機啊的,錯了,上面說了只有一箇公共電視,除此外沒有其他的任何娛樂工具,老人們的生活是極其單調孤獨的,平時九點睡覺,早上六七點起來,喫完飯就在街上慢慢地移動着,也就是所謂的散步,從街頭移動到街尾再移回家,就這樣過了一天。

  雖然我們大家都很傷感都想爲老人們做點什麼,有人說給他們錢,但是,我們給的這一點錢也不能有什麼用,我們不能長期供應他們,後天我們就離開這,他們的生活還是那樣的。我想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建議中小學每個月組織一次活動到老人院慰問老人,建議政府提高補助等,只可惜這一切我們都沒能做到。最後我想到的是,這一代,下一代,男女比例如此失調,能夠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那麼就好好珍惜好好相處好好生活,不管怎樣,至少到老的時候,有人相伴,有子女孝敬,不至於孤孤單單一箇人在老人院孤獨寂寞的生活。

  通過這次,讓我們感到親情可貴,當感觸最深刻的是看望孤寡老人,讓我深深地感到他們需要關懷需要愛,也他們脾氣有點壞,也他們對我愛理不理,也他們頭腦不清醒,也他們耳朵不好使,我便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說,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長時間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隔閡需要時間,我們給他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一份歡笑、一點暖。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