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研究報告(精選8篇)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1
一、寫調查方法
二、寫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三、寫結論
據考證,中國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時是母系社會,人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組成,形象的說明最早的姓跟母親有關。
姓和氏的區別:
先秦時期,姓和氏含義不同。姓代表血緣關係,同姓不能通婚,氏則是從姓中繁衍出來的分支,是特權和地位的標誌,用以區別貴賤,有氏者爲貴。所以,先秦時男子稱氏不稱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廢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實行郡縣制,氏失去了代表貴賤的意義,逐漸與姓合用,都成爲父系血緣傳承的標識。中國現在大多數的姓,都是承襲了產生於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時候寫的`,裏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複姓30個,一共438個。發展到後來,總數據說有已達5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後世之姓,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1、以氏爲姓。
2、以國名爲姓氏。
3、以邑名爲姓氏。
4、以鄉、亭名爲氏。
5、以居住地爲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爲姓氏。
7、以排行爲姓氏。如春秋魯國有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
8、以官職爲姓氏。如西周的職官司、司馬、司空後來均成爲姓。又如漢代有治粟都尉,後代便姓粟。
9、以技藝爲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創始者,後世便以爲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藝爲氏。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關姓的由來一直很神祕,但是百家姓中有“關”這個姓氏。我自己也姓關,所以特別想知道關姓的由來以及姓關的名人。這樣我對關心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使用手機查找資料。
三、資料整理
關氏分爲滿族關氏和漢族關氏。滿族關氏,原來是清朝的瓜爾佳氏演變過來的.。在八旗中屬於鑲黃旗。而漢族的關氏則是夏朝大臣關龍逢的後代。漢族的關姓普遍比滿族關姓較多。
關氏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關龍逢,也是漢族關姓的祖先。比如三國武將關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關勝。還有元末的關漢卿。關漢卿號己齋,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最偉大的戲劇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劇,文壇領袖是元雜劇的主要契機人。關漢卿的《竇娥冤》和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爲元代四大悲劇。關漢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
四、研究結論
1、關氏分爲漢族關姓和滿族關姓,漢族關姓是關龍逢的後代,滿族關姓是由清朝瓜爾佳氏演變過來的。
2、關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將關羽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還有身爲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這些人都被中國的建設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截止到xx年關氏一共150萬餘人。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老師說,姓氏也是一種漢字的形式,今天我就來查查我的姓氏“蘇”。“蘇”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蘇的名人有哪些?“蘇”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蘇”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借閱書籍。
2、網絡查找。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蘇姓出自上古帝王顓頊高陽氏。陸終有子6人,其中長子名樊,在夏朝時被封於昆吾(今河南許昌東)。再後來,昆吾氏的子孫中又有人別封於蘇(今河南溫縣一帶),其子孫也以封地爲姓,姓蘇,成爲當今蘇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出自古代少數民族中有蘇氏。據《漢書》所載,遼東烏桓在漢武帝時附漢,他們分遷至上谷、漁陽、右北等郡地,其中有改漢姓蘇的。
回族蘇姓起源:蘇姓爲“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蘇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蘇里曼……之後裔取姓蘇。’“蘇達尼,就取自第一個音‘蘇’爲姓”。
2、歷史名人
蘇秦,建合縱聯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蘇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蘇洵,擅長於散文、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蘇軾蘇轍,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本善,抗日名將,曾任浙江保安部隊第三縱隊中將司令……
3、現狀
蘇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兩廣地區和華北地區比較常見。在當代全國近12億漢族中。蘇姓人羣大約佔了0。47%。即每一10000箇中國人中姓蘇的人至少在47個。總人口大約在564餘萬。
四、研究結論
1、“蘇”姓的來源有三:蘇姓出自上古帝王顓頊高陽氏;出自古代少數民族;蘇姓爲“回族十三姓”之一。
2、歷史上,“蘇”的名人不多。有策略家蘇秦,持節不屈的.蘇武,文筆甚好的“三蘇”父子……
3、20xx年蘇姓是排名四十一位的大姓,從人口大約在564萬。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的同學每人都做了一次對自己姓氏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
2、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尹姓的名人故事。
三、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我們的尹氏現主要活動在河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肅、江西等省。
2、在歷史長河中尹姓人才輩出。有清代學者尹會一,傑出的政治家尹繼善,的文學家尹洙,戰國時的哲學家尹文,的經濟家尹敏,南太守、大司農尹勳,雲南巡安尹淳……我爲尹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尹姓是當今中國排名第91位的’姓氏,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五年級只有我一箇姓滕的,但遠在山東老家的村裏基本上都是姓滕的。“滕”姓是怎麼來的呢?歷史上姓滕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滕”姓姓佔我國人口的多少?帶着這些問題,我對“滕”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搜索百度查資料。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滕姓起源很早,黃帝有二十五子,爲四母所生,黃帝把他們分成十二個胞族,賜給他們十二個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還有一支滕姓起源於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錯叔繡於滕(今山東滕州西南),後來,滕國被越國攻滅,但是,不久復國。後來,又被宋國攻滅,於是子孫後代就以國名“滕”爲姓,作爲紀念。滕姓後來在開封府發展成望族,世稱開封望。
歷史名人:滕代遠(1904.11.2-1974.12.1),苗族,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巖門鎮玳瑁坡村人。出生於一箇農民家庭。在家鄉讀過私塾、小學、國語講習班,當過小學教師。1923年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4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0月由團轉爲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平江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功勳卓著的傑出革命家。
歷史名人:滕文公:戰國時滕國國君。爲太子時,曾在宋國見孟子,孟子爲之說教。定公死,他派人問喪禮於孟子,請教井田制以及小國如何才能生存。
現狀:滕氏,人口約九十六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06%左右,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四、研究結論
1、滕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河北、遼寧、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約佔全國漢族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2、滕姓人才濟濟,有無產階級革命家,滕代遠。有戰國時滕國國君,滕文公。有地球物理學家,滕吉文,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20xx年我國最多的姓氏前三名是張王李這三大姓。滕姓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一箇同學姓田,我也姓田。於是我想瞭解一下田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數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田姓的來源:嬀姓,田姓出自嬀姓,爲嬀滿之後。陳國滅亡後,陳胡宮後裔陳完逃到齊國,後以田爲氏,得姓始祖爲陳後完。
田姓的.歷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啓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
2、田單。
戰國時期齊國名將,齊國遠房宗室。
3、田齊桓公。
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
4、田橫。
齊王田榮的弟弟,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自立爲齊王,兵敗奔彭越。漢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願稱臣於漢,全部自殺。
5、田錫田。
清代書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書學偶錄》。
6、田文鏡。
漢軍正黃旗人,清代大臣,爲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後,歷任山西佈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後又兼領山東,稱河東總督。
7、田興恕。
清代將領。行伍出身,因鎮壓太平軍、貴州苗民起義,而歷任青州鎮總兵、貴州提督、貴州巡撫、欽差大臣等職。
田姓的現狀: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貴州四省,大約佔田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湖北,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爲當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總人口的11%。
全國形成了以河北、貴州爲中心的中原冀豫魯、川湘兩個田姓高聚集區域。在600年期間,田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回遷的流動十分強勁,大於由北向南的遷移。
四、研究結論
田姓源頭衆多,歷史最久遠的當屬出自嬀姓的一枝,嬀姓相傳是舜的後裔,武王滅商後,嬀姓中的嬀滿被封爲陳侯,稱陳胡公,後裔姓陳。春秋時,陳歷公之子陳完爲避禍逃亡齊國,齊恆公封他于田,陳完以地爲姓,改稱田氏,陳完成爲田姓始祖。歷史上,外族因種種原因改姓爲田也是田姓來源之一。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7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一箇同學姓“燕”,我第一次聽說有這樣的姓。“燕”姓是怎麼來的?歷有姓“燕”的名人嗎?現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燕”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經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關於“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廣韻》及《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召伯封於北燕,其後以國爲氏;據《通志氏族略》載,黃帝之後有南燕國,始封國君伯倏爲黃帝之子,後以國爲氏;據《後漢書鮮卑傳》所載,晉末鮮卑族慕容氏前後建立了四個以燕爲號的國家,國亡後以國爲氏。
“燕”姓的歷史名人有:宋代禮部郎,計量發明家燕肅,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畫家燕文貴,春秋時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樂舉人燕善。
現狀據統計,“燕”姓在20xx年的百家姓裏面應該排第303名,不一定很準確,但燕的姓氏是已經有26。4萬人,佔全國的0.021%。燕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于山東,爲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佈於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約佔全國燕姓總人口的79%。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燕氏家族,是以國爲姓氏,而燕國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據歷史學家的考據,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諸侯,把有功於周室的大臣召公]封在薊地,召公巡視自己的封地時,被雄偉秀麗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國家取名爲“燕”。燕國一直傳到戰國末年才被秦始皇所滅,從此,燕國的公族就以故國號爲姓,世稱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
3、燕氏的源流,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記》上記載的召公]的後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於燕國,傳國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這一代爲秦國所滅,後世子孫就以國爲氏。
4、漢代有功臣宜城侯燕倉,後漢有中郎將燕瑗,望族出於上谷、范陽。故燕姓後人奉召公]爲燕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的研究報告 篇8
一.問題提出
因爲我姓王於是我決定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王姓來源。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王姓的分佈情況和人口數量。
3.通過多種渠道,蒐集王姓的.歷史名人。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王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大姓,分佈非常廣,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衆多。
2.王姓是一箇源頭衆多、族派紛繁的姓氏。具體地說,有出自周朝姬姓,有出自虞舜嬀姓,有出自商朝子姓,還有少數民族中的王姓及賜姓、冒姓王氏。它們的共同點在於多數是以爵爲氏的。周文王姬昌第15子畢公高的後裔,本來就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爲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陝西西安)、河間(今屬河北)等地。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