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研究報告(精選30篇)
姓氏研究報告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的變化,很值得讓人研究。“劉”姓是怎麼來的?歷有哪些名人姓“劉”。現在“劉”姓有多少人?帶着這些疑問,我對“劉”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上網,瞭解“劉”姓名人以及來源和人口。
2.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劉”姓人口分佈情況。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
“劉”姓歷史名人,劉氏始祖劉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蜀漢照烈劉備、前趙光文帝劉淵、南朝宋武帝劉裕、唐代詩人劉禹錫等等。
人口數量:據統計“劉”姓的人數大概在幾千萬。是百家姓前幾名,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討論:
1.我國“劉”姓歷史悠久。傳說大漢劉累其子孫以字命氏,稱他劉氏。
2.我國“劉”姓人才輩出。有心胸廣大的劉備,大敗項羽的劉邦以及在位41年的劉禪。其中我最欣賞劉備,他重視人才、心胸廣大、慈善、沉着、冷靜。很有領導的風範。他麾下的大將:關羽、張飛、趙雲也都是那個時候的英雄豪傑。我相信“劉”姓以後會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希望衝擊中國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進漢字的世界。
姓氏研究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我讀了一本百家姓,發現裏面的姓氏十分有特色。一次,我們聽老師說起,姓氏是一種十分有趣的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們幾個好奇心強的同學就組成了一箇學習小組,向姓氏這個神祕的文化進軍,開始了我們的姓氏學習之旅。
二、調查途徑
1、閱讀書籍。報刊
2、上網瀏覽
3、詢問相關人員
三、整理後的.資料
獲得方式
信息方面
獲得信息的內容
上網瀏覽
世界上的姓氏
世界上一共有兩萬三千多箇姓氏
上網瀏覽
中國所佔姓氏
中國所佔四千一百多箇姓氏
上網瀏覽
最廣泛的姓氏
最廣泛的姓氏是王。張。李
上網瀏覽
名人最多的姓氏
名人最多的姓氏是田姓
上網瀏覽
姓氏的來源
1、以姓爲氏
2、以國名爲氏。
四、結論
1、經過調查我們知道許多關於姓氏的資料,比如世界上一共有兩萬三千多箇姓,中國共有四千一百多箇姓等等信息,讓我們對姓氏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2、經過調查,我們將姓氏歸化了三類:“一字姓”“複姓”“多字姓”。姓氏的名稱很奇怪,有姓賴的,有姓龍的,更有趣的是,還有姓錢的!
還有竟然姓“閻王爺”的閻的,令人捧腹大笑。歷史上,李。王。趙爲三大姓,我們爲中國姓創造的輝煌感到驕傲!
3、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了姓氏獨有的特色,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對姓氏展開一次調查,開始你的姓氏學習之旅。我們小組將會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索有趣的姓氏。
姓氏研究報告 篇3
研究課題:
關於姓氏的研究報告
分工:
組長:譚瑤瑤
記錄撰寫:汪夢芹
資料收集員:陳增、黃文彬
研究方法:
1、閱讀書籍。報刊
2、上網瀏覽
3、詢問相關人員
研究過程:
先蒐集資料,再篩選主要內容,寫成初稿,然後修改,寫成研究報告。
收集資料完成時間:
5月7日———5月8日
篩選資料完成時間:
5月9日———5月10日
研究報告完成時間:
5月11日———5月12日
姓氏研究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我看過課本上關於李姓的調查報告以後,對姓氏感了興趣,想知道“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於是,我決定對張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1、上網瀏覽。
2、詢問家長。
3、查閱書籍。
三、資料整理
張姓來源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爲姓氏的。是爲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着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爲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爲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爲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歷史名人:
張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製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衆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爲後人尊爲醫聖。
張飛:三國時名將。爲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擇端北宋畫家,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大千:著名畫家。
現狀:張姓人口約爲7800萬,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四、研究結論
1、在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漢初大臣張良、唐朝名相張九齡、晉代文學家張翰、現代國畫家張大千、清代詞畫家張子祥、宋代詩人張耒、西漢外交家張騫、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
2、張姓出自皇帝之後代揮。得姓始祖:張揮。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了啓發,發明了弓。於是黃帝封揮爲製造弓的官叫“弓正。”
3、張姓是中國三大姓氏之一,據統計,張姓人口數量已接近一億。
姓氏研究報告 篇5
一、問題提出
因爲我姓王於是我決定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王姓來源。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王姓的分佈情況和人口數量。
3、通過多種渠道,蒐集王姓的歷史名人。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略
四、結論
1、王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大姓,分佈非常廣,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衆多。
2、王姓是一箇源頭衆多、族派紛繁的姓氏。具體地說,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嬀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還有少數民族中的王姓及賜姓、冒姓王氏。它們的共同點在於多數是以爵爲氏的。周文王姬昌第15子畢公高的後裔,本來就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爲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陝西西安)、河間(今屬河北)等地。
姓氏研究報告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現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於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着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查找瀏覽,瞭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蒐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瞭解名人的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黃姓的來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姓氏,就是黃氏。
關於黃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 黃霸 黃蓋黃巢 黃庭堅 黃道婆 黃宗羲 黃遵憲 宋代狀元黃定
黃姓人口數量
黃姓的人口約爲2876萬,爲全國第八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2%爺爺的講述
黃姓族譜
浙江杭州·武林黃氏宗譜:清光緒間禮耕堂鈔本 一冊 藏地:美國 浙江餘杭·黃氏宗譜四卷: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餘杭縣文化管理委員會
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王姓的來源
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爲庶民,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爲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姓氏研究報告 篇7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幾個同學姓陳。我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聽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們幾個姓陳的同學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陳姓的來源和陳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陳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陳姓的名人故事。
三、結論
1.推薦陳姓按人口統計是中國的第五大姓,但陳姓的由來有一段故事。相傳舜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在嬀旻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在嬀旻一帶,就是嬀姓。後周武王找到舜帝的後裔嬀滿,並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爲陳侯。嬀滿死後,溢號陳湖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這就是陳姓的由來,至宋朝時,93世陳仕林長子即陳寵移居贛州府長寧縣(尋烏縣)。94世後裔分遷信豐縣,贛州府等地,繁衍成爲贛南客家大姓—-陳姓
2.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爲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3.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衆多。均有7000多萬。
姓氏研究報告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一些同學姓屈,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屈,“屈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屈”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屈姓的來源:源於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時期的屈驁,屬於以先祖名爲氏。屈驁,亦稱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領,建有屈驁城。屈驁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啓討伐所滅。屈驁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後裔子孫時代稱屈氏。
姓屈的歷史名人有: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的楚國詩人屈原等。
姓屈的現狀:到xx年一月爲止,屈姓在中國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約76萬,3000餘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四、研究結論
1、傳說,屈姓來源於上古時代的黃帝后裔,夏周時期少量姓氏改爲屈姓,這可能爲後來屈姓人口的增長制定了基礎。
2、歷史上,徐姓名人輩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光芒。
3、20__年一月爲止,屈姓位於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研究報告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李。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李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李姓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李姓的來源
李姓的傳說李姓的直接來源是商朝官名——大理。外族的改姓也是來源之一。李姓在唐朝發展爲中國第一大姓。
書籍、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時珍、李自成、李大釗……上網
李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李姓人口總數已超過一億。
爺爺的講述
李姓的族譜
在福建連城縣蓬峯鎮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長的李姓族譜。
四、結論
1.我國的李姓源遠流長,傳說東夷組首領皋陶曾任堯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其子孫以官名爲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爲李氏。唐朝時,“李”爲國姓,從資料中發現,唐朝開國元勳中,有諸將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賜予李姓。我們認爲,大量別的姓氏改爲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爲第一大性的主要原因,這也爲後來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2.在歷史長河中李姓人才輩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爲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超過一億。
姓氏研究報告 篇10
關於自己的姓氏我有許多問題,因爲爸爸說我們其實姓劉。我不相信,好好的金姓怎麼會和劉姓扯上關係呢?所以我決定對金姓的歷史和現狀做個調查。
我上網一查,發現竟然真的如此。金姓的來源有三。
第一、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期的少昊帝。黃帝之子少昊死後被尊爲西方大帝。五行中西方是金,所以少昊有金天氏之稱。他的後代就用金作爲姓氏。
第二、相傳古代有一箇金國。該國居民以金作爲姓氏。
第三、劉邦後裔中的一支改劉姓爲金姓。
那麼金姓在我國諸多的姓氏中地位如何呢?查閱了《百家姓》後,我得知金姓排名第29位。現在,金姓也是擁有400萬人口的大姓。人口數量在全國姓氏中列第69位。
從古至今,金姓英才輩出。其中金涓爲金姓始祖,字德源,號青村,義烏人。元末明初知名學者和詩人。
除金涓外,金姓名人還有現代的鐵路運輸專家,鐵路運輸教育家,中國鐵路運輸學科的首創者和奠基人,原北方交通大學副校長,國家一級教授金士宣和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系主任金正昆。
沒想到我的姓竟然這麼了不起,出了那麼多名人!這着實讓我倍感自豪!
姓氏研究報告 篇11
我曾瞭解到許多人姓王,這引起了我追溯其源頭的興趣。它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什麼會逐漸壯大?現在王姓的數量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針對這些問題,我要展開調查和研究。
1、王姓人口數量。
2、王姓的先祖。
3、王姓的名人。
4、王姓的名人故事。
王姓數量資料:王姓是中國的大姓之一,排列第二,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一,分佈很廣。
王姓先祖和發展:王姓先祖都是商代、周代國君的後裔,都是王族,當時稱“王家”,後世子孫就以王爲姓。
王姓歷史名人: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維、王安石、王夫之等。
名人故事:王羲之書法筆勢雄健、瀟灑,從小勤學苦練,最終取得成就,風格自成一派,作品一直爲後代臨摹。“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就是讚頌王羲之的書法的。
1、王姓最初源自商周時代名門望族。先祖有好幾支,如商代王子比干,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戰國時魏國的信陵君,都是王族,被稱爲“王家”,其子孫就以王爲姓。
2、王姓在我國漢族人口占很大比例,是我國第二大姓氏,百家姓中排列第八位,佔漢族人口約百分之七點四一。
3、王姓歷代湧現出許多名人。如東漢的哲學家、思想家王充,晉代“書聖”王羲之,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維,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曾主持變法的著名詩人王安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他們都是後人瞻仰的榜樣。
姓氏研究報告 篇12
一、提出問題:
1、“高姓”來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現狀
二、研究方法
爲了查閱資料,我請教了UC瀏覽器、百度大哥、書籍老奶奶、資料大叔。
三、具體研究結果
1、高姓來源:
相傳古代神農氏第六十三世孫孫傒,因封地爲高邑故改名爲高一;北齊時部分將臣因立功被賜“高”姓;隋唐時部分複姓少數民族因附屬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陽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戰國時期高漸離,曾參與刺殺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騷人高適擅長邊塞詩,與岑參齊名;北宋名將高瓊驍勇善戰,其人及後世被稱爲高家軍;清代文學家高鶚,續寫紅樓夢,將經典延續;現代化學家高士其,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根據20xx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數量全國排名第15,這排名相當可觀啊!
四、結論
1、高姓是由古代神農氏姜姓逐漸演變而來,部分少數民族或者將臣被改姓高,也爲後來高姓人口的增長做好了鋪墊。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偉人都層出不窮,在歷史的長河中爲祖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3、從人口數量來看,高姓雖不是姓氏之大戶,但也具有不可小覷的地位,可喜可賀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過這次研究,內心頗爲激動,我對自己的姓氏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要將“高”姓的文化傳承,努力學習,以後也要爲國爭光。
姓氏研究報告 篇1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李,但我們的李姓是怎麼來的?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姓李的人?歷史上有多少李姓的名人呢?我卻一無所知。於是,我今天特意對我們李姓的歷史與現狀作一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上網瞭解相關資料。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略
四、結論
1.我國李姓源遠流長,源自贏姓。傳說皋陶也叫咎繇,裔理徵因直諫紂王而被殺害。其妻契和氏攜幼子利貞外出逃難,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後已經荒廢了的地方)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喫野果保全了在今河南鹿邑東)安家落戶。爲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時爲躲避紂王追緝,又因皋陶曾任堯、舜的大理之職(掌管刑法的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2.在歷史長河中,李姓人才輩出:李淵:(566-635),即唐高祖。唐朝開國皇帝。618-626年在位。字叔德,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隋末,爲太原留守。大業十三年,起兵攻入長安,立煬帝孫楊侑爲帝,次年廢侑自立爲帝,建唐朝,建元武德。武德九年,被迫傳位給次子世民,自稱太上皇。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爲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李耳: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稱老聃,一說字伯陽。楚國苦縣(河南鹿邑)人。政治上主張“無爲而治”,反對儒家“仁義”觀和墨家“尚賢”說,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
3.李姓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大姓,據統計,總人數已超過一億。
姓氏研究報告 篇1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也有不少同學姓徐,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徐。“徐”姓名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徐”姓的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徐”信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徐志的遠古始祖是東夷集團中的重要首領少昊。改姓而來:氐族改徐姓蒙古族改徐姓、朝鮮族改徐姓、滿族改徐。
先秦時期,徐姓主要分佈於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秦漢時期,徐姓已經遷播於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同時,也開始南遷至江東南昌、浙江龍游等地,但聚集區人以黃河下游地區爲主。
魏晉時期,徐姓開始大規模南遷,但主要繁衍在準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上杭、連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廣東豐順縣、梅州市梅縣區、海豐縣等地繁衍。
四、研究結論
1、傳說,“徐”姓來源於上古時代的官名。唐代時,大量姓氏改爲“徐”姓,這可能爲後來“徐”姓人口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2、歷史上,“徐”姓名人輩出。有:徐特立、徐向前、徐海東。還有革命領袖徐晃,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20__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徐”姓排名第150位。
姓氏研究報告 篇1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三個同學姓文,一下課我們就聚在一起開玩笑:“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可是,在閒聊中,我們都對文姓的歷史來源、文姓的歷史人物,還有許多文姓資料並不瞭解,爲此,我們進行了一次有關文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百家姓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查詢,瞭解文姓的來源和文姓的歷史名人。
2.詢問家長,瞭解文姓人口的分佈情況。
3.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文姓的名人故事。
三、結論
經過對調查情況的整理,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我國的文姓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周朝的周文王姬昌,傳說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諡號“文”爲姓氏,始稱文姓。戰國時,文氏族人遷於江淮一帶。西漢至三國時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佈在開封、南陽、永城、固始等地。固始縣東南有文氏古城遺址,出土有漢代文物,傳爲文氏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後,文氏在全國分佈較爲廣泛,並盛于山西和江南。
2.在歷史長河中,文姓人才濟濟,有輔助朝廷的賢臣,有抗敵的民族英雄,還有書畫家、小說家、政治家等等。瀏覽着文姓的人才榜,我不禁爲文姓祖先創造的成就和輝煌而感到自豪。
3.文姓在中國最常見的漢族姓氏中排名第100名。在江西永新,保留着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的木刻活字印本文氏族譜;在新加坡等地則有文氏華僑。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爲一名文姓子孫自身責任的重大。我要繼承文姓祖先的光榮傳統,努力學習,以後也要爲國爭光。指導老師鄒席
姓氏研究報告 篇1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沒有同學姓郇,我的鄰居只有幾個姓郇。“郇”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郇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郇姓是在全家姓裏排第幾位?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郇”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郇”姓的來源:據載,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於郇(今山西省臨猗縣境內)爲伯爵,史稱郇候、郇伯,建立於郇(Xun音)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晉國晉武公所滅,其後裔遂以國名爲郇姓,稱爲郇氏。
“郇”姓歷史名人:郇越:西漢太原人郇(Xun音旬)越,字臣仲,與族弟郇相一起舉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發先人遺留下的資財千餘萬給九族,人們都讚揚他的高節。郇旃:明代沭陽人郇旃(zhan音沾)。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進士,永樂年間由進士授給事中。
“郇”姓現狀:人口:約2萬(罕見姓氏)排名:第595位。位於冒姓之後,忻姓之前。
四、研究結論
1、傳說,郇姓出自姬,爲周文王子之後,以國名爲氏。
2、歷史上,“郇”姓名人輩出有:節高氣尚的郇越。唐代晉州人郇謨。明代沭陽人郇旃。郇存正,明時益都人,累官太原丞……
3、20__年,全家姓中郇依舊在595位,在冒姓之後,忻姓之前。
姓氏研究報告 篇17
一、問題的提出
關姓的由來一直很神祕,但是百家姓中有“關”這個姓氏。我自己也姓關,所以特別想知道關姓的由來以及姓關的名人。這樣我對關心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使用手機查找資料。
三、資料整理
關氏分爲滿族關氏和漢族關氏。滿族關氏,原來是清朝的瓜爾佳氏演變過來的。在八旗中屬於鑲黃旗。而漢族的關氏則是夏朝大臣關龍逢的後代。漢族的關姓普遍比滿族關姓較多。
關氏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關龍逢,也是漢族關姓的祖先。比如三國武將關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關勝。還有元末的關漢卿。關漢卿號己齋,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最偉大的戲劇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劇,文壇領袖是元雜劇的主要契機人。關漢卿的《竇娥冤》和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爲元代四大悲劇。關漢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
四、研究結論
1、關氏分爲漢族關姓和滿族關姓,漢族關姓是關龍逢的後代,滿族關姓是由清朝瓜爾佳氏演變過來的。
2、關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將關羽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還有身爲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這些人都被中國的建設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20__年關氏一共150萬餘人。
姓氏研究報告 篇18
一、提出的問題
爸爸常說,姓氏是一種文化,裏面的傳統氣息博大精深,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於是,我對自己的姓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式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黃姓的來源和關於黃氏的傳說。
2、通過多種方法,瞭解黃姓人口分佈的情況。
3、詢問爸爸黃姓歷史名人。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略
四、結論
1、在我國,黃姓源遠流長,傳說伯益的後裔就有14支。春秋時期,南方楚國稱霸,只有黃、隨國敢於抗衡。公元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姓,就是黃姓。
2、黃姓是今中國大陸第七大姓氏,中國臺灣島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黃姓人口的19%。
3、在歷史的長河中,黃姓人才輩出,數不勝數:黃興、黃飛虎、黃生、黃金榮……姓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姓氏研究報告 篇19
姓和氏的區別:
先秦時期,姓和氏含義不同。姓代表血緣關係,同姓不能通婚,氏則是從姓中繁衍出來的分支,是特權和地位的標誌,用以區別貴賤,有氏者爲貴。所以,先秦時男子稱氏不稱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廢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實行郡縣制,氏失去了代表貴賤的意義,逐漸與姓合用,都成爲父系血緣傳承的標識。中國現在大多數的姓,都是承襲了產生於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時候寫的,裏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複姓30個,一共438個。發展到後來,總數據說有已達5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後世之姓,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1、以氏爲姓。
2、以國名爲姓氏。
3、以邑名爲姓氏。
4、以鄉、亭名爲氏。
5、以居住地爲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爲姓氏。
7、以排行爲姓氏。如春秋魯國有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
8、以官職爲姓氏。如西周的職官司、司馬、司空後來均成爲姓。又如漢代有治粟都尉,後代便姓粟。
9、以技藝爲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創始者,後世便以爲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藝爲氏。
姓氏研究報告 篇20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我讀了一本百家姓,發現裏面的姓氏十分有特色。一次,我們聽老師說起,姓氏是一種十分有趣的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們幾個好奇心強的同學就組成了一箇學習小組,向姓氏這個神祕的文化進軍,開始了我們的姓氏學習之旅。
二.調查途徑
1閱讀書籍.報刊
2.上網瀏覽
3.詢問相關人員
三.整理資料
四.結論
1.經過調查我們知道許多關於姓氏的資料,比如世界上一共有兩萬三千多箇姓,中國共有四千一百多箇姓等等信息,讓我們對姓氏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2.經過調查,我們將姓氏歸化了三類:“一字姓”“複姓”“多字姓”。姓氏的名稱很奇怪,有姓賴的,有姓龍的,更有趣的是,還有姓錢的!還有竟然姓“閻王爺”的閻的,令人捧腹大笑。歷,李.王.趙爲三大姓,我們爲中國姓創造的輝煌感到驕傲!
3.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了姓氏獨有的特色,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對姓氏展開一次調查,開始你的姓氏學習之旅。我們小組將會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索有趣的姓氏。
姓氏研究報告 篇21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王。歷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歷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書法家王羲之,又是詩人王維,還有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
2、現狀
據統計,20xx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姓氏的數量佔據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過一億,並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結論
1、歷史上,王姓名人輩出。有皇帝王莽,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有詩人王維和王昌齡,歌舞家王昭君還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2、20__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姓氏研究報告 篇2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朱名荻,父母起這個名字意思就是說希望我能向大樹一樣成長。但是我非常好奇的來歷。於是我就展開了一次關於朱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歷史書籍或上網查閱,瞭解朱姓的名人和來源
2、如果有條件走訪各個部門,可以瞭解一下現在朱姓在中國有多少人口。
3、可以再通過其它各種方法,瞭解一下許多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調查方法
目的
內容
書籍、上網
朱姓的來源
曹挾建立邾國後,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爲朱姓。,
上網查閱
朱姓名人
朱元璋、朱柏廬、
朱溫、朱士行、朱敬則、
上網查閱
朱姓的人口
朱姓人口數量佔全國人口數量的1.21%
四、結論
1、朱姓的歷史源流很長,據說玄孫陸五子名安被大禹賜曹姓,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安的後裔曹挾在邾建立邾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到了戰國中葉爲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爲氏,就是邾氏,後邾國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爲朱姓。雖然朱姓歷史遠久,但是在明朝是朱姓最鼎盛時期。
2、在歷史大河之中,朱姓的名人也很多,例如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朱溫:後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朱亥:戰國勇士,魏國人。
3、朱姓的人口占全國的人口1.21%數量爲1500餘萬。
這次調查讓我收穫很大受益無窮!
姓氏研究報告 篇2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張,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張。“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張”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網上搜查
2、查看書籍
3、請教他人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張”字的來源: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箇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爲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爲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國。
歷史名人:
1、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爲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3、張飛(165年-221年)字益德(《華陽國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勇武過人,與關羽並稱爲“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現狀:
當代,張姓的人口已達到近8500萬,爲全國第三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6.7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張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佈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爲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爲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四、研究結論
1、“張”源於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子揮,屬於以職官稱謂爲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2、姓“張”的名人有:張儀、張良、張角、張衡、張飛、張自忠、張天佑……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排名第二的是“王”,排名第三的就是“張”了。
姓氏研究報告 篇24
“高”是一箇古老的姓氏,對於它的演變過程及現狀,我展開了以下調查:
一、提出問題:
1、“高姓”來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現狀
二、研究方法
爲了查閱資料,我請教了UC瀏覽器、百度大哥、書籍老奶奶、資料大叔。
三、具體研究結果
1、高姓來源:
相傳古代神農氏第六十三世孫孫傒,因封地爲高邑故改名爲高一;北齊時部分將臣因立功被賜“高”姓;隋唐時部分複姓少數民族因附屬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陽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戰國時期高漸離,曾參與刺殺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騷人高適擅長邊塞詩,與岑參齊名;北宋名將高瓊驍勇善戰,其人及後世被稱爲高家軍;清代文學家高鶚,續寫紅樓夢,將經典延續;現代化學家高士其,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根據20xx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數量全國排名第15,這排名相當可觀啊!
四、結論
1、高姓是由古代神農氏姜姓逐漸演變而來,部分少數民族或者將臣被改姓高,也爲後來高姓人口的增長做好了鋪墊。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偉人都層出不窮,在歷史的長河中爲祖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3、從人口數量來看,高姓雖不是姓氏之大戶,但也具有不可小覷的地位,可喜可賀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過這次研究,內心頗爲激動,我對自己的姓氏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要將“高”姓的文化傳承,努力學習,以後也要爲國爭光。
姓氏研究報告 篇2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的同學姓氏一樣的有很多,可姓“曾”的只有我一箇。我不禁有點好奇:“曾”姓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姓“曾”的又有多少人呢?於是我打算做一箇關於“曾”姓的研究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閱一些關於“曾”姓的書籍,並瞭解它的來歷。
2、查一查相關資料,認識那些姓“曾”的歷史名人
3、上網瀏覽,瞭解姓“曾”的人的人口數量。
4、詢問家人,聽聽姓“曾”的祖祖輩輩的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我去查了關於“曾”姓的書籍,知道了“曾”姓的來歷:鄫國太子巫,出奔於鄰近的魯國爲官,其後裔以原國名“鄫”爲氏,後去掉偏旁,表示離開故城,稱爲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爲了曾姓的始祖。
2、歷史上“曾”姓的名人
在知道了“曾”氏的來歷,我不禁有點好奇:你說我們這些姓“曾”的人,有多少是像那孔子一樣的歷史名人呢?於是我並且查看了資料。這一看,還發現了不少嘞!
曾子、曾國藩、曾鞏、曾公亮、曾幾……
3、曾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中是第三十八位、中國臺灣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約650萬人。
最後,我又在奶奶膝下聽着一箇又一箇動人的故事,奶奶竟告訴我我是曾國藩的後代,我半信半疑,最後我不禁爲我的先輩感到自豪,更爲我的姓氏自豪!
姓氏研究報告 篇2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王。歷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歷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書法家王羲之,又是詩人王維,還有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
2、現狀
據統計,20__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姓氏的數量佔據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過一億,並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結論
1、歷史上,王姓名人輩出。有皇帝王莽,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有詩人王維和王昌齡,歌舞家王昭君還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2、20__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和李姓。
姓氏研究報告 篇27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王。歷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歷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書法家王羲之,又是詩人王維,還有的政治家王安石……
2、現狀
據統計,20xx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姓氏的數量佔據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過一億,並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結論
1、歷,王姓名人輩出。有皇帝王莽,有的書法家王羲之,有詩人王維和王昌齡,歌舞家王昭君還有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2、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姓氏研究報告 篇28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的變化,很值得讓人研究。“劉”姓是怎麼來的?歷有哪些名人姓“劉”。現在“劉”姓有多少人?帶着這些疑問,我對“劉”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上網,瞭解“劉”姓名人以及來源和人口。
2.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劉”姓人口分佈情況。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
“劉”姓歷史名人,劉氏始祖劉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蜀漢照烈劉備、前趙光文帝劉淵、南朝宋武帝劉裕、唐代詩人劉禹錫等等。
人口數量:據統計“劉”姓的人數大概在幾千萬。是百家姓前幾名,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討論:
1.我國“劉”姓歷史悠久。傳說大漢劉累其子孫以字命氏,稱他劉氏。
2.我國“劉”姓人才輩出。有心胸廣大的劉備,大敗項羽的劉邦以及在位41年的劉禪。其中我最欣賞劉備,他重視人才、心胸廣大、慈善、沉着、冷靜。很有領導的風範。他麾下的大將:關羽、張飛、趙雲也都是那個時候的英雄豪傑。我相信“劉”姓以後會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希望衝擊中國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姓氏研究報告 篇29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的同學每人都做了一次對自己姓氏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
2、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尹姓的名人故事。
三、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我們的尹氏現主要活動在河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肅、江西等省。
2、在歷史長河中尹姓人才輩出。有清代學者尹會一,傑出的政治家尹繼善,著名的文學家尹洙,戰國時的哲學家尹文,著名的經濟家尹敏,南太守、大司農尹勳,雲南巡安尹淳……我爲尹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尹姓是當今中國排名第91位的姓氏,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
姓氏研究報告 篇30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現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於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着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查找瀏覽,瞭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蒐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瞭解名人的`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黃姓的來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姓氏,就是黃氏。
關於黃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 黃霸 黃蓋黃巢 黃庭堅 黃道婆 黃宗羲 黃遵憲 宋代狀元黃定上網
黃姓人口數量
黃姓的人口約爲2876萬,爲全國第八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2%
黃姓族譜
浙江杭州·武林黃氏宗譜:清光緒間禮耕堂鈔本 一冊 藏地:美國 浙江餘杭·黃氏宗譜四卷: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餘杭縣文化管理委員會。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