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精選28篇)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

  根據《海口市美蘭區財政局關於開展20xx年預算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美財督〔20xx〕3號)要求,我局紮實認真地開展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重點評價20xx年學前教育助學券專項資金的項目,現自評如下:

  一、項目決策情況

  (一)項目目標

  對全區具備海口市常住戶籍,符合計生政策並在合規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幼兒發放學前教育助學券,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讓學齡前兒童人人入得起“園”,讓百姓享受到教育實惠。

  (二)決策過程

  依照《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41號)、《財政部教育部關於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通知》(財教[20xx]405號),及海口市人民政府辦公《關於印發我市學前教育助學券發放工作方案及實施細則的通知》海府辦〔20xx〕349號文精神,切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

  (三)資金分配

  根據發放實施辦法,助學券發放對象爲具有海口市常住戶口,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在具備兌現助學券資格的幼兒園就讀的幼兒(培訓機構等除外)。助學券兌券資格則需是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的幼兒園及中小學依辦學許可內設的幼兒部(班);具有編制的公辦幼兒園等,且當年度年檢合格。此外,農村小學附設的學前班,也具備兌券資格。

  對符合條件的適齡幼兒發放學前教育助學券,每人每年400元。助學券經費由市、區兩級財政按55:45比例共同承擔,以區爲主發放實施。20xx年我區學前教育助學券專項資金市財政安排208.692萬元,本級預算安排170.748萬元。

  二、項目管理情況

  (一)資金到位

  20xx年我區學前教育助學券項目資金共計379.44萬元,到位率100%,及時撥付到各幼兒園。

  (二)資金管理

  20xx年我區共有168家9486名適齡幼兒符合條件享受助學券,共發放資金379.44萬。資金已全部發放到位。爲加強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我局所有項目資金的使用都嚴格按照海口市人民政府辦公《關於印發我市學前教育助學券發放工作方案及實施細則的通知》精神和我局的《財務管理制度》落實。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嚴把助學券發放對象審批關,杜絕虛報、多報現象發生,不存在無截留、擠佔、挪用項目資金情況。

  (三)組織實施

  爲了確保項目高效有序實施,我局專門成立了以局長爲組長,主管業務的副局長爲副組長,辦公室、基教股、計財股、教育督導室等股室負責人爲成員的學前教育助學券發放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該項目實施的領導,安排專人負責項目的具體工作,定期向領導小組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制定《美蘭區學前教育助學券發放細則》、《美蘭區學前教育助學券資金使用規定》等制度,規範項目的實施。

  三、項目績效情況

  我局的項目績效目標基本完成,總體評價爲優。具體如下:

  1、經濟效益:項目的實施,使每一位幼兒家長得到實惠,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2、社會效益:發放“助學券”的政策符合我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也與我國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大政方針協調一致,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百姓一致歡迎

  3、可持續性:雖然“助學券”會增加市區兩級的財政支出,但是學前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抓好學前教育可以從起點上使孩子健康地成長,打好基礎。

  4、服務對象滿意度:項目實施惠及廣大人民羣衆,且項目實施公正、公開,陽光操作,受到羣衆認可,滿意度極高

  、項目綜合自評

  通過項目的實施落實,減輕家長經濟壓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爲學前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增強活力。項目綜合評價爲:優

  、經驗問題

  (一)經驗

  完善相關制度、強化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和監督,才能使項目真正惠及百姓。

  (二)存在問題

  由於項目涉及的幼兒園及適齡幼兒較多,申報助學券條件的審覈費時費力,人員不足。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

  一、評估對象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

  項目單位: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項目績效目標:通過建設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智慧服務便捷化、智慧管理立體化、智慧交易高效化、黨建宣傳形式多樣化場地調度管理智能化、安全運維標準保障規範化。全面實現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管理信息化,實現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基本形成跨區域、多平臺互聯互通、信息資源集中共享的公共資源交易網絡,建立公共資源交易移動端應用,使用中心服務向移動端渠道延伸,爲用戶提供便攜的服務,同時以張家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建設爲典型示範,以點帶面,助力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建成領先全國資源信息化水平、與國家級示範平臺建設目標相適應的信息化系統。將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資源基本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實行目錄管理;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縱向全面貫通、橫向互聯互通,實現制度規則統一、技術標準統一、信息資源共享;電子化交易全面實施,公共資源交易實現全過程在線實時監管。公共資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學高效,交易活動更加規範有序,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升,違法違規行爲發現和查處力度明顯加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運行,市場主體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項目資金總額:1634.0068萬元;資金來源:主要採取政銀合作的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二)項目背景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關於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xx]41號)文件精神,按照張家界市智慧城市建設要求,以及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建設”一張網、一盤棋”統籌考慮,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按”省建下發、統分結合、分級建設”的模式進行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和交易數據,加強監督管理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主要包括軟件運行支撐環境搭建、應用軟件定製開發、系統集成與基礎配建內容。

  (三)項目主要內容

  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建設規模涉及張家界交易中心工程建設、政府採購、產權交易、自然資源、社會類無範本五大業務,同時包含業務開展所需的場地智能調度及管理。可支持兩區(永定區、武陵源區)、兩縣(慈利縣、桑植縣)開展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主要完成以下建設內容:

  1、”一張網”:實現國家-省-市數據互聯互通,同時鏈接張家界市各行業部門、監管部門的”一張網”,交易數據全貫通。

  2、”全智慧”:通過建設智慧服務、智慧交易、智慧管理、場地智能化調度中心,推進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全過程智慧化,着力推進交易系統的市場化和專業化發展,着力提高公共服務平臺的公共服務供給,着力提高監督平臺的行政監督效能。

  3、”優保障”:全面貫徹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出臺的5項信息化建設標準,以貫標落地爲抓手全面提升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建設和標準應用水平,同時,按照國家有關安全等級保護規定,需要參照三級等保標準建設。形成完備統一的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建設、運行保障體系。

  (四)項目進展

  20xx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xx〕63號),20xx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關於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xx〕41號),對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出了總體要求。

  20xx年,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於印發的通知》(湘資[20xx]37號)、20xx年11月,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於印發的通知》(湘資[20xx]63號)等文件,對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解決方案。

  20xx年11月,張家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張家界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張發改審批[20xx]80號),同意實施張家界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項目代碼:20xx-430802-64-01-044489,估算總投資139000萬元。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爲張家界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子項目。

  20xx年3月,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立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專項工作的組織領導。

  20xx年6月,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於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化建設相關問題請示的答覆》(湘資函[20xx]8號),明確支持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

  20xx年10月,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委託湖南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完成《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設計方案》並組織專家評審,出具了專家評審意見。

  20xx年1月,張家界市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張府閱[20xx]13號),研究張家界市智慧城市建設有關問題,原則同意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信息化項目在爭取到資金來源和保障的情況下,於20xx年啓動建設。

  20xx年2月,張家界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關於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設計方案的審查意見》(張發研函[20xx]4號),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審查,審覈資金控制在1656.55萬元以內。

  20xx年4月,張家界市財政局對《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預算》進行了審查,並出具《財政投資評審結論書》(張財評[20xx]118號),審定項目投資金額16,340,068.29元。

  二、評估方式和方法

  (一)評估程序

  1、評估準備階段:抽取事前績效評估項目,確定評估對象、評估方式、評估依據和評估內容,擬定評估計劃,下發《張家界市財政局關於開展20xx年度市級財政支出項目事前績效評估的通知》(張財績[20xx]7號),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2、評估實施階段:主要包括資料收集與審覈,現場採取詢問、複覈等方式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覈實,在聽取有關彙報或介紹後,對掌握的有關信息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與分析,採用合適的方法,對項目立項必要性、績效目標合理性、投入經濟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資可行性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判。

  3、評估報告階段:按照規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寫事前績效評估報告,評估結論分爲建議予以支持、建議調整完善後支持和建議不予支持三種,報告內容包括介紹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評估採用的主要方法、評估的主要內容及結論、相關建議及有關問題的說明等。

  (二)評估目的及作用

  事前績效評估,是指部門單位結合預算編審、項目審批等,對擬新出臺的重大政策和項目,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就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和籌資合規性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

  通過事前績效評估,可以促進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的開展,促進項目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促進投資管理的加強和投資效益的提高,是項目投資效果最好,用最少的投資來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事前績效評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建設方案,完善項目可行性研究;

  2、實事求是的校覈投資,落實資金籌措辦法和渠道;

  3、促進項目決策科學化,避免重複建設和盲目建設;

  4、有利於宏觀經濟調控,落實科學發展規劃;

  5、有助於統一認識,協調行動,爲項目實施創造條件。

  (三)評估方式

  本次事前績效評估工作採取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委託湖南方正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具體實施。

  三、評估內容與結論

  (一)立項必要性(總分15分,計15分)

  1、立項依據(12分)

  信息化建設是國家、省市政策要求,是交易行業的生命線,是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平公正公開的利器。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xx〕63號),《關於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xx〕41)號等文件精神,需要達到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縱向全面貫通、橫向互聯互通,實現制度規則統一、技術標準統一、信息資源共享;電子化交易全面實施,公共資源交易實現全過程在線實時監管。全面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學高效,交易活動更加規範有序,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升,違法違規行爲發現和查處力度明顯加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運行,市場主體獲得感進一步增強。項目建設與國家、省、市、相關行業宏觀政策相關,有相關政策依據。

  根據省委第六巡視組整改和省工程建設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要求,需不斷完善平臺體系,實現平臺優化升級;推進頂層設計,健全統一的制度規則體系;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市場環境;推進監管創新,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項目建設與主管部門職能相關,與部門規劃及當年重點工作相關。

  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自20xx開始自建信息系統,由於缺乏頂層規劃,也沒有統一數據標準,按照”邊運行、邊完善”原則,雖然通過租賃和省級交易平臺下發方式,實現了部分交易業務的全流程電子化,但隨着公共資源交易業務的快速發展,遠程異地評標、不見面開標、在線評標等系統上線,現有平臺出現硬件設施設備部分出現老化、軟件開發建設相對滯後、場地管理手段落後、網絡安全體系建設不完善、交易數據的利用和分析能力不足等問題,現有平臺無法滿足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需要。開展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具有現實的迫切需要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服務對象明確。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2、財政投入(3分)

  20xx年11月,張家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張家界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張發改審批[20xx]80號),同意實施張家界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爲139000萬元,資金來源爲國債資金。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作爲張家界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子項目實施,具有公共性,屬於財政支持範圍。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二)投入經濟性(總分20分,計16分)

  1、投入合理性(11分)

  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編制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預算》,預算總投資16,565,471.10元,項目預算較爲完整,預算投入資源及成本與項目預期產出效益相匹配,投資測算合理,充分考慮銀行等其他渠道籌資。爲控制投入成本,項目預算經張家界市財政局評審並出局《財政投資評審結論書》(張財評[20xx]118號),審定項目投資金額16,340,068.29元,審減225,402.80元。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2、預算成本控制有效性(9分)

  通過平臺的建設,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工作流程,加強對交易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並提升交易過程透明度,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通過系統實現網上互動、網上遞交備案事項、網上報名、網上下載標書、網上投標等操作以及無紙化運行,可減少交易各方的通訊、交通、印刷、人力、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大大降低各類資源的消耗,節約社會資源,以實現綠色交易。將行政效能監督、被動式監督轉變爲進行式、主動式全過程監督,可以提高交易中心行政效能,節約行政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時效性,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發展地方經濟,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評估發現,項目制定成本預算時,未制定完善明確的成本控制方案,採取切實有效的具體成本控制措施。根據評分標準,此項扣4分。

  (三)績效目標合理性(總分20分,計20分)

  1、目標明確性(8分)

  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以節約投標人成本、規範專家評審費支出、增加財政資金支出透明度、降低財政支出成本、提高財政收益等爲目標”,制定有明確的績效目標,受益服務對象定位準確,與建設單位工作職責與長期規劃密切相關。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2、目標合理性(8分)

  項目建設目標設定爲解決部門工作的實際問題,績效目標與部門長期規劃相關,與年度目標一致,與項目設計解決的問題相匹配,並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挑戰性。制定有”財政資金節約率”、”各交易主體資金節約率”、”全流程電子化率”、”交易週期”等具體明確的績效指標,可考覈性較強,績效目標設置較爲合理。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四)實施方案有效性(總分30分,計27分)

  1、實施方案可行性(15分)

  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委託湖南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編制《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設計方案》,實施方案主要包括項目概述、現狀分析、總體目標、方案內容、實施路徑、投資概算、保障措施等七大方面,項目實施內容明確具體。提出”升級改造湖南省綜合評標專家庫系統”、”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提升運維保障建設”等23項重點任務,與”一張網(數據全貫通)、全智慧(交易活動全智慧)、鏈湖南(交易鏈上全信任)”,實現交易活動智慧化、公共服務精準化、行政監督立體化、交易活動智慧化、保障措施規範化,打造全省統一規範、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到位的公共資源”湘交模式”,助力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相匹配;提出分階段建設的實施路徑,組織進度安排清晰,相關基礎設施等條件能有效保障。

  張家界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設計方案》評審,並出具了《關於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設計方案的審查意見》(張發研函[20xx]4號),指出《方案》按照”交易電子化、運行規範化、服務標準化”的要求建設一體化平臺,有利於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符合智慧張家界和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的總體要求;《方案》提出場地智能化調度中心、四大應用模塊、三大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基本合理;《方案》提出的立體、多元、便捷的智慧管理和交易模式,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技術路線基本可行。

  評估發現,專家審查意見指出項目實施方案對網絡安全建設邊界和防護需求考慮不夠全面。根據評分標準,此項扣2分。

  2、過程控制有效性(9分)

  爲保障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的實施,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立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專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了《設備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應急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等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制度,採取相應的管控措施進行項目管理。有相應的監督、獎懲等管控制度,業務管理制度、標準規程健全,與項目切實相關,可操作性強。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3、項目可持續性(6分)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建成後,組織機構能夠持續運轉,在正常維護管理的前提下,能持續發揮效益。

  但是,項目實施方案中未明確項目運行期的運行維護成本及資金來源,未明確項目建設運行的經濟時效及退出機制。此項扣1分。

  (五)籌資可行性(總分15分,計12分)

  1、籌資合規性(5分)

  20xx年12月,張家界市財政局、張家界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關於智慧城市總體建設專項債券資金使用分配的請示》(張財債管[20xx]609號)報經常務副市長、市長審批同意,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採用政府主導,企業與銀行合作使用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的模式實施。計劃資金來源渠道符合相關規定,經過相關論證,資金籌措程序科學規範。但是,項目未明確財政投資的範圍及相應財權和事權的匹配。根據評分標準,此項扣1分。

  2、財政投入(5分)

  20xx年10月,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於請求批准實施”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建設及政銀合作方案的報告》(張公交易[20xx]8號),彙報政銀合作方案及《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保證金存放合作銀行公開招標方案》。項目投資考慮財政預算及配套能力,合乎實際,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統籌規劃,目前沒有有類似項目資金重複投入。根據評分標準,此項不扣分。

  3、籌資風險可控性(5分)

  項目籌資渠道符合相關規定,籌資方式和程序經過相關單位論證,所有方案經過專業技術單位審查,由市智慧辦和智慧城市中心嚴格把關,防止重複建設,整體籌資風險可控。

  但是評估發現,項目未進行籌資風險評估,對籌資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未制定相應可行、有效的應對措施。根據評分標準,此項扣2分。

  (六)總體結論

  根據項目事前績效評估體系,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得分爲90分。

  綜合上述績效評估情況,我們認爲本次評估的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績效目標指嚮明確,與相應的財政支出範圍、方向、效果緊密相關,立項過程經調查研究及科學論證,符合實際,建議在完善相關成本控制措施及風險應對措施的情況下予以支持。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項目設計方案考慮不周

  張家界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對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設計方案的審查意見中指出,設計方案中對網絡安全建設邊界和防護需求考慮不全面,與現有黨政OA系統、智慧黨建等對接、業務系統統籌以及機房設計等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未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評估發現,項目制定成本預算時,未明確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未採取措施有效成本控制。

  (三)市場化建設方案不完善

  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採用政府主導、企業與銀行合作、使用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模式實施,但項目未明確財政投資範圍及相應財權和事權,未明確項目運行期運行維護成本及資金來源,以及項目建設運行經濟時效及退出機制等,市場化建設方案不夠完善。

  (四)未開展籌資風險評估

  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投入資金較多,財政投資壓力較大,未開展相應的項目籌資風險評估。

  五、相關建議

  (一)完善項目實施方案

  根據《關於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設計方案的審查意見》(張發研函[20xx]4號)要求:做好與現有黨政OA系統、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大數據中心等的對接工作;進一步完善機房設計,做好柴油發電機房位置佈置,設置安全區域並配備相關消防安全設施;考慮國產化替代問題;完善網絡安全建設等。

  (二)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根據項目申報相關要求,項目建設需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採取切實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三)補充切實可行的市場化建設方案

  張家界市財政局、張家界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關於智慧城市總體建設專項債券資金使用分配的請示》(張財債管[20xx]609號),明確張家界市智慧公共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採用社會化運作(政府主導,企業與銀行合作使用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的模式實施,需補充完善項目建設及籌資方案,明確財政投資的範圍及相應財權和事權的匹配,明確項目運行期的運維模式及運維費用來源等。

  (四)開展籌資風險評估

  建議項目建設單位開展籌資風險評估工作,對項目籌資環節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全面分析償債能力等籌資風險,採取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防範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資金短缺或償債危機等。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3

  一、評估對象

  項目名稱:

  主管部門:

  項目績效目標:

  項目資金總額及構成:

  其中:申請財政資金

  項目概況:

  二、事前績效評估的基本情況

  (一)評估程序;

  (二)評估思路;

  (三)評估方式、方法。

  三、評估內容和結論

  (一)立項必要性;

  (二)投入經濟性;

  (三)績效目標合理性;

  (四)實施方案可行性;

  (五)籌資合規性;

  (六)預算編制準確性;

  (七)總體結論。

  四、評估的相關建議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闡述評估工作基本前提、假設、報告適用範圍、相關責任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等。

  六、評估人員簽名

  

  七、附件材料

  1.立項依據;

  2.相關政策和部門職能規劃;

  3.立項調研報告;

  4.政策、項目可行性報告;

  5.資金籌措方案;

  6.政策、項目實施方案;

  7.相關業務、財務、財產、內控等保障措施;

  8.績效目標申報表和績效標準;

  9.事前績效評估專家組評估意見;

  省財政廳認爲還需補充的其他材料。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4

  一、政策或項目概況

  (一)政策或項目基本情況。

  爲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近幾年來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基層公益設施等項目的投資力度,工程數量越來越多。本着節約資金的原則,泗縣審計局負責對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進行審計,對資金進行監管。隨着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審計部分自身的人才隊伍已經無法滿足龐大的業務需求,根據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工作部署,泗縣審計局藉助社會審計力量參與政府投資工程審計,需要支付相應的’審計業務費。

  (二)政策或項目績效目標。

  結合以往的審計工作經驗,通過藉助社會審計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工程審計,全年預計能爲政府節約資金上億元。

  (三)政策或項目資金需求情況。

  隨着項目數量的增多、項目工程量的不斷變大,審計業務費用也不斷增高,全年預計支付政府投資工程審計業務費用約1000萬元。其中:支付協審費用920萬元,支付保障政府投資審計工作開展費用80萬元。

  二、評估組織情況

  根據《泗縣財政局關於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宿州市財政局關於印發的通知》(宿財績〔20xx〕118號)及《泗縣財政局關於印發的通知》(泗財績〔20xx〕53號)有關規定,泗縣審計局迅速開展對20xx年度實施的政府投資工程審計業務費項目的績效評估工作。泗縣審計局政府投資工程審計業務費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工作在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江的帶領下,通過局班子成員的共同研究,結合業務股室的具體測算彙報,認爲1000萬元審計業務費用符合預期目標。

  該項目根據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具有可持續性和較大的社會效益。爲推動項目效益最大化,通過7項指標提高績效。分別爲:數量指標爲協審費用920萬元,支付保障政府投資審計工作開展費用80萬元;質量指標爲嚴格把控協審單位工作質量,將工作質量與協審費用相掛鉤;時效指標爲項目實施時間嚴格控制在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成本指標爲根據協審費用支付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協審費用;社會效益指標查看是否爲縣政府節約政府投資項目成本;可持續影響指標查看是否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高效;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要求服務對象滿意度≥100%。

  三、評估主要內容

  (一)立項必要性。根據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安排,設立了此項業務支出費用,該項目通過業務股室測算、局班子成員研究、局長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彙報後,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支持和同意,該項費用支出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符合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要求,能及時爲政府投資節約大量資金,爲更好的服務人民羣衆節約大量資金。

  (二)投入經濟性。經評估,該項目支出內容和標準、政策補助對象和標準恰當,體現了適用原則,項目的財政投入測算依據充分,測算方法科學,投入方式最優,投入成本與預期效益匹配。

  (三)績效目標合理性。經評估,該項目績效目標和政策明確且一致,與年度計劃相符,滿足現實需求,7項績效指標精細化,具有可量化和可衡量性,指標值合理、可考覈。

  (四)實施方案可行性。經評估,具備政策和項目基礎保障條件,論證程序規範,組織實施方案、措施和完成時限等科學合理,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可控。

  (五)籌資合規性。經評估,政策和項目籌資渠道明確且合法合規,籌資規模和方式合理,屬於公共財政保障範圍,符合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未超出財政可承受能力。

  (六)其他需評估的內容。無

  四、總體結論

  經評估,20xx年度實施的政府投資工程審計業務費項目符合相關政策要求,具有可持續性,能夠帶來較大的社會效益。

  五、相關建議

  無

  六、附件

  包括績效目標申報表、政策或項目申報相關資料、其他應作爲附件的佐證材料等。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5

  青島市嶗山區教育和體育局對20xx年度學前教育發展資金項目進行部門績效評價工作。對其提供的項目資料、財務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一、績效目標設置情況

  20xx年我區計劃補助普惠性民辦幼兒園44處,其中普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2處,按照3600元/生/年的補助標準,預算補助資金1188萬元;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2處,按照11000元/生/年的補助標準,預算補助資金5390萬元,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資金共計預算6578萬元。學前公用經費1425萬元,農村幼兒教師工資2113萬元,總計10116萬元。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資金到位和執行情況分析。

  20xx年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資金撥付及時。爲緩解疫情造成的幼兒園經費困難,第一、二季度資金都提前下達,對新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園即認即補。由於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受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工作限制,必須與整治工作保持同步,因此,20xx年有17處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進行了補助,另有5處受不可控因素影響,尚不具備認定及補助條件,造成預算資金未能全部撥付。學前公用經費1425萬元,實際撥付1373.4萬元。農村幼兒教師工資2113萬元已足額撥付。

  2.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嚴格普惠補助資金撥付、申請制度。區財政局將各街道辦事處所屬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普惠補助經費等均按時撥付到各街道,各街道辦事處根據轄區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將普惠補助經費等撥付至街道教育中心,由街道教育中心將普惠補助經費等撥付至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專款專用。普惠補助經費等主要用於改善辦園條件、教師培訓、提高教職工待遇、租賃園舍等,不得用於清償債務、回報舉辦者、贊助投資、支付捐款和罰款等其他用途。

  資金使用符合規定用途,無違法違規使用問題。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通過本項目實施,大幅擴增普惠幼兒園學位,確保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持續實行普惠收費標準,降收費不降質量。普惠補助資金注入,使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穩定,辦園條件不斷改善,羣衆滿意度不斷提高。

  (三)具體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撥付生均經費的學前教育人數爲9156人,完成率96.38%。以補助資金惠及的普惠學位數爲考量指標,計劃惠及普惠學位數4400個,實際普及學位數6208個,完成率100%。

  (2)質量指標:以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合格率和達標率爲考量指標,合格率指資金惠及的幼兒園是否符合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資格,計劃指標100%,實際完成100%,達標率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全區民辦幼兒園中佔比,計劃指標61%,實際完成85%,完成率100%。

  (3)時效指標:以普惠資金撥付是否及時爲考量指標,資金實際撥付及時,普通普惠補助資金下半年一次性撥付,新型普惠補助資金一年分兩次撥付,20xx年爲解決幼園疫情停課導致的經費運轉困難,前兩個季度的補助資金均提前下達。

  (4)成本指標:學前教育生均經費標準爲1500元/生/年。以生均定額補助標準爲考量指標,普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定額補助標準爲3600元/生/年,按照評定標準每年分爲A-E五個等級予以補助,該標準爲C級,20xx年實際評定等級均在C級以上;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標準爲11000元/生/年,按照標準分爲A(12000元/生/年)、B(10000元/生/年)兩個等級予以補助,17處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中僅1處未達到A等級。補助標準均達標。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無。

  (2)社會效益。以幼兒園普惠達標率爲考量指標,即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計劃指標不低於82%,實際達到指標爲96%。

  (3)生態效益。無。

  (4)可持續影響。無。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學前教育發展資金項目支出獲得普惠性幼兒園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整體滿意度不低於95%。

  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從投入、過程、產出和效果四個方面分四級指標評價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評價結論:根據20xx年度學前教育發展資金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打分結果,該項目綜合得分爲95分,總體評價等級爲“優”。明細見下表:

  略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經費屬於學前教育發展資金項目,預算6578萬元,實際執行3713.69萬元,執行率56.5%。主要原因如下:

  1.我區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工作必須通過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的形式完成,即整治一處、認定一處、補助一處,新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資金撥付視整治完成情況而定。

  2.爲確保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任務順利完成,年初預算必須給予足夠資金保障,按全部完成整治、全年度全學位資金保障進行預算,實際資金執行情況存在整治進度等不可控因素,完成幼兒園整治的時間不確定、補助月份不確定、在園幼兒數不確定等,且20xx年12月份部分幼兒園才完成整治,致部分補助資金滯留。

  下一步,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任基本完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大部分將全年度撥付補助資金,同時對新開辦小區配套幼兒園及時認定、及時撥付經費,確保預算資金執行到位。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

  通過績效自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資金項目完成情況較好,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公共服務價值。扶持發展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實現了降收費不降質量,羣衆滿意度高,項目資金安排十分必要,20xx年將進一步提高項目資金執行率。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資金安排十分必要,全部用於扶持轉型後幼兒園發展,確保幼兒園降收費不降質量。

  2.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資金申報審覈嚴格,等級評定、人數覈查、資金使用都經過嚴格覈查監督,發現問題監督整改,確保幼兒園在無違規行爲前提下撥付使用補助資金。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6

  根據《姚安縣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姚政發〔20xx〕6號)和《姚安縣財政局關於對姚安縣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專項債券)開展績效評價的通知》(姚財監〔20xx〕10號)的要求,雲南泊江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夥)接受姚安縣財政局委託,於20xx年10月20日至12月9日對姚安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專項債券)(以下簡稱本項目)開展績效再評價。現將評價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近年來,姚安縣學前教育堅持發展、規範、提高並重,一方面努力辦好公辦園,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園,全縣學前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公辦園爲示範、民辦園爲主體的共同發展格局。由於城鄉普惠性資源短缺,運行保障機制建設滯後,軟硬件設施不達標等問題,使得姚安縣學前教育發展緩慢,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

  爲進一步促進姚安縣學前教育發展,提高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改善幼兒園的辦學條件,解決姚安縣所有適齡幼兒就近入學問題,爲孩子啓蒙教育和學前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姚安縣以姚安縣人民政府爲主管單位、姚安縣教育體育局爲項目建設單位,提出了姚安縣學前教育建設項目。項目基本情況如下:

  1.項目立項批覆情況

  (1)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情況

  項目於20xx年11月18日取得《姚安縣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姚安縣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姚發改投資〔20xx〕143號),批覆內容:項目建設年限爲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項目建設規模爲72所幼兒園總建築面積21797.96平方米,建設內容爲:新建1所縣幼兒園、9所鄉鎮中心幼兒園、7所村級幼兒園,新建建築面積1894315平方米;改造55所村級幼兒園,改造建築面積2854.81平方米;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方案:項目總投資8200萬元,其中:項目資本金5200萬元,申請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資金3000萬元。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因融資成本變化,財務費用增加135萬元,項目總投資調整爲8335萬元。

  (2)項目其他批覆情況

  ①姚安縣幼兒園遷建:20xx年8月14日通過了姚安縣國土資源局的用地審查意見;20xx年8月21日獲得姚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批准的項目建設選址意見書(選字第53232520xx06號);20xx年9月3日獲得姚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批准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地字第53232520xx13號);20xx年2月14日填報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並已備案;20xx年5月10日獲得姚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姚發改投資〔20xx〕57號);20xx年4月3日獲得姚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批准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編號-sx-001)。

  ②其餘6個新建項目選址位於各村鎮小學內,不涉及新徵用地,於20xx年7月31日分別獲得姚安縣自然資源局批准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二)項目實施情況

  1.項目進展情況

  根據《姚安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建設情況統計表》,截至評價日,本項目實際建設內容爲:遷建1所縣級幼兒園、新建6所村級幼兒園、改造7所村級幼兒園。14所幼兒園已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2.項目完成投資情況

  根據《姚安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建設情況統計表》,截至評價日,項目共完成合同投資3087.07萬元。據詢問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本項目正在審計中。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未提供本項目實際完成投資資料。

  3.項目資金來源及到位、使用情況

  (1)資金來源情況

  根據實施方案,項目總投資8335萬元資金來源爲:財政預算安排5335萬元,專項債券3000萬元。

  (2)資金到位情況

  ①專項債券資金到位情況。根據《姚安縣財政局關於下達20xx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姚安縣學前教育建設項目)轉貸資金的通知》(姚財預〔20xx〕6號),於20xx年1月21日下達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專項債券資金共計3000萬元,專項債券資金已全額到位。

  ②配套資金到位情況。根據實施方案,申報專項債券時(20xx年11月),姚安縣財政局已安排到位配套資金438.74萬元,剩餘配套資金由財政預算安排。新建幼兒園項目用地和改造幼兒園前期資產均由地方財政和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投入,但相關單位未提供投入資產金額資料,也未提供其他配套資金到位資料。

  (3)資金使用情況

  截至評價日,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到位專項債券資金3,000萬元已全部支出。

  本項目實際完成的14所幼兒園合同投資及資金支付明細見附件4:幼兒園合同投資及資金支付明細表。

  (三)專項債券基本情況

  1.專項債券申報情況

  本項目專項債券類型爲教育建設項目專項債券,爲雲南省政府爲支持學校發展建設,在財政部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內發行,以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產經營收入等專項收入償還的政府專項債券。本項目專項債券申報程序爲:由姚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姚安縣財政局編制項目實施方案,聘請雲南八謙律師事務所於20xx年12月25日出具《楚雄州姚安縣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專項債券發行法律意見書》,聘請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雲南分所於20xx年12月6日出具致同專字(20xx)第530FC0266號《楚雄州姚安縣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專項債券財務評價報告》。三項資料由縣財政局複覈,由州財政局和州人民政府審覈後上報省財政廳。本專項債券納入姚安縣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管理,債券收入、支出、還本、付息、發行費用等納入姚安縣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2.專項債券發行情況

  本項目專項債券由省人民政府統一發行,該批次債券名稱爲“20xx年雲南省教育類專項債券(一期)-20xx年雲南省政府專項債券(七期)”,債券編碼爲104053,發行日期20xx年1月9日,債券期限10年,年利率3.32%,債券類型爲其他自平衡專項債券,品種爲記固定利率付息債。

  3.已支付利息情況

  截至評價日,姚安縣財政局累計支付本項目專項債券利息及服務費1525576.29元,其中:20xx年7月22日支付第一期利息508500元,兌付付息服務費25.43元,資金來源爲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校舍維修改造資金;20xx年1月7日支付第二期利息508500元,兌付付息服務費25.43元;20xx年6月22日支付第三期利息508500元,兌付付息服務費25.43元。

  根據《姚安縣教育體育局關於請求解決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專項債券資金利息的請示》(姚教體請〔20xx〕46號),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專項債券項目無法做到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20xx年專項債券利息無法償還,申請姚安縣人民政府幫助解決上述第二、三期利息及兌付服務費1017050.86元,第二、三期利息及兌付服務費資金來源爲姚安縣財政局自有資金。後縣教體局使用校舍維修改造資金繳回第二、三期利息及兌付服務費1017050.86元。

  (四)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1.申報的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情況

  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在申報項目預算的同時申報了項目的績效目標和指標,申報的績效總體目標爲:實施“一村一幼”建設項目,切實改善和提升幼兒園辦學條件;提高全縣幼兒在園人數,20xx年實現三年毛入園率達92%以上。績效指標共設置了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成本指標、社會效益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及服務對象滿意度七個方面的指標,詳見附件1。

  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根據《財政部關於印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和此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內容,對原申報的績效目標與績效指標進行了重新設定修改完善,詳見附件2。

  2.績效再評價調整後的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情況

  通過前期實地調研,評價組與姚安縣教育體育局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聽取項目實施情況介紹,多渠道收集有關政策文件,結合項目設立的背景、目的和依據,以及專項債券管理的相關要求,將項目績效目標設定爲:

  (1)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實施方案等,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和監控,加快項目實施,嚴格控制建設成本,保障項目按計劃進度施工,投資額不超過批覆概算,項目質量達標率達100%,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並投入使用、產生收益,確保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防範債務風險。

  (2)通過項目實施,解決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問題,爲幼兒教育及學前教育打下堅實基礎;完成“一村一幼”目標,提高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3)通過項目實施,明確項目建成後續所有權、運營主體,推動項目可持續發展,項目區域內社會公衆對項目實施效果的滿意程度達90%以上。

  (4)項目相關單位加強對專項債資金的管理,明確專項債的償還主體、償債責任、償債資金來源;按時償還利息;充分考慮專項債風險,制定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專項債風險管控措施。

  根據項目績效目標細化分解爲7個產出指標、7個效益指標。具體情況詳見附件3:項目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分表。

  (五)組織管理情況

  1.項目組織管理情況

  根據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提供的自評報告,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成立了由縣教育體育局局長任組長,縣教育體育局分管工程建設的副局長任副組長,縣教育體育局計劃財務股、項目規劃股全體人員及相關學校校長爲組員的姚安縣“全面改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部署、組織實施全縣“全面改薄”項目。

  2.專項債管理情況

  (1)制度建立情況

  根據《楚雄州財政局關於轉發做好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楚財預〔20xx〕148號)、《楚雄州財政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債券資金管理的通知》(楚財債〔20xx〕2號)等制度,姚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姚安縣財政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姚發改投資〔20xx〕121號),規範姚安縣專項債管理。

  (2)專項債資金管理情況

  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於20xx年1月20日在姚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營業部開設賬號爲xx012的債券資金專用賬戶,對專項債券資金進行專戶管理;設置“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債務專戶”賬套,通過“財政撥款收入”“在建工程”“事業支出”科目對專項債券資金收支情況進行專賬覈算。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對象和範圍

  1.績效評價目的

  通過對項目決策、管理、實施和後續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全面瞭解項目立項及管理過程是否規範、產出目標是否完成以及效果目標是否實現,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專項債資金項目申報決策的合理性、專項債券預期收益與融資平衡的可實現性、專項債券資金管理、使用、風險控制等情況,評價專項債券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爲以後年度編制專項債券項目預算、遴選項目、管理專項債券資金等提供參考依據。

  2.績效評價對象和範圍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爲學前教育建設項目專項資金,評價範圍爲學前教育建設項目整體情況。

  (二)績效再評價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評價標準

  1.績效再評價原則

  (1)科學規範原則。績效評價注重專項債券資金管理的規範性,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融資自求平衡情況和風險控制情況,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合理確定績效目標和評價內容,運用簡便、實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規範進行評價。

  (2)公正公開原則。堅持客觀、公平、公正,做到依據合法、標準統一、資料可靠、實事求是、公開透明,並接受監督。

  (3)績效相關原則。績效評價針對具體支出及其產出績效進行,評價結果清晰反映支出和產出績效之間的緊密對應關係。

  (4)成本效益原則。績效評價指標應當通俗易懂、簡便易行,數據的獲得應當考慮現實條件和可操作性。

  2.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

  (1)績效再評價指標

  本次績效評價結合項目特點,設置了4個一級指標(決策、過程、產出、效益);13個二級指標(項目立項、績效目標、資金投入、資金管理、項目管理、產出數量、產出質量、產出時效、產出成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滿意度);29個三級指標。具體詳見附件3:項目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分表。

  (2)績效再評價指標分值權重

  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從項目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個方面進行構建,“決策”分值權重20分,“過程”分值權重20分,“產出”分值權重30分,“效益”分值權重30分。

  (3)指標解釋

  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以項目管理流程所包含的“決策—過程—產出—效益”環節爲依據,將績效評價指標劃分爲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個方面,作爲一級指標,對專項債券資金進行全面績效評價。

  決策:根據項目特點,結合關鍵評價問題,將決策指標分解爲項目立項、績效目標、資金投入3個二級指標,主要考覈專項債券資金項目立項是否符合專項債資金的支持領域和方向,決策程序的規範性、績效目標合理性、績效指標明確性、項目資金預算的合理性、配套資金來源明確性和到位可行性等。

  過程:反映項目資金管理和項目過程管理的規範性,主要考覈是否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管理制度,並得到有效執行;資金管理、使用是否合規;專項債資金和配套資金是否到位;是否制定專項債券資金還本付息計劃並按計劃執行;是否及時支付專項債利息;縣教體局是否及時披露項目進度、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等情況;項目管理是否符合基本建設四項制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安全管理制度,項目管理部門是否對項目進行監督檢查;項目資料是否齊全並及時歸檔等。結合專項債資金管理特點及基建項目評價要點,將過程指標分解爲資金管理、項目管理2個二級指標,考覈相關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資金管理的合規性、項目過程管理的規範性、基本建設程序的執行情況等。

  產出:反映項目實施是否實現了預期任務目標。根據本項目預期任務目標,將產出指標細化爲產出數量、產出質量、產出時效、產出成本4個二級指標,主要考覈項目形象進度完成情況、計劃建設內容完成情況、人均建築面積達標率、項目質量合格率,以及項目是否按計劃完工或按進度施工,是否根據批覆投資嚴格控制成本等。

  效益:反映項目實施後,預期效益的實現情況,根據項目實施的預期效益,將效益指標細化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滿意度4個二級指標,主要考覈項目完工後運營收益是否達到預期;考覈項目實施對受益區域內學前教育的普及情況,姚安縣“一村一幼”建設完成率;考覈項目預期收益能否合理保證專項債資金的本金和利息,能否實現自求平衡,風險是否考慮周全且制定相應風險管控措施;項目後續所有權、運營主體是否明確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學前教育教師配置是否充足,以及項目區域內社會公衆對項目實施的滿意程度。

  在二級指標層面確定了各環節績效評價的關鍵因素後,根據二級指標內容和相關標準進一步將其分解爲29項具體可操作的三級指標,作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最基層指標。三級指標更爲細化和具體,以項目實施的各環節所涉及的關鍵點爲設置三級績效指標的依據,對績效再評價考覈的具體內容進行明確,並對指標予以解釋說明。

  3.績效再評價方法

  (1)內控測評

  通過對項目相關方進行調研,收集專項債券資金管理的相關制度並評價其內控健全性,瞭解項目業務管理、財務管理的流程和關鍵控制點,測試各部門是否建立並執行相應的監控措施,有效控制項目進度、質量,監控資金使用,確保專項債券資金髮揮績效。初步評價項目內控的有效性,針對關鍵控制點、潛在風險點設計相關考覈指標,識別專項債券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和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

  (2)資料審閱

  從項目相關方獲取立項政策文件、資金撥付和使用會計資料、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辦法、項目建設資料、項目成果的佐證資料、工作總結等,進行認真審閱,準確把握專項債券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的內容、服務對象,通過查閱資料初步瞭解項目實施情況和整體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爲績效評價工作收集充分、有效的證據。

  (3)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比項目預定目標和實際產出、效益,分析項目產出數量、質量的完成情況,分析項目成本控制情況和效益實現程度,分析項目實施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性影響、滿意度等效益指標,並對相關佐證資料進行逐一分析、對比,分析項目實施前後的效益,分析項目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

  (4)資金查驗法

  通過對工程建設項目賬簿和原始憑據的覈查,對項目資金的到位、撥付及使用情況進行梳理和檢查,對專項債資金使用不合規或配套資金未到位的原因進行追溯分析。結合項目申報材料對相關數據邏輯關係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疑點時應延伸檢查,通過對資金流向的追溯,判斷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合理性。

  (5)實地調查法

  在現場採用收集資料、填報數據、統計成果、查驗數據、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實地調查取證。根據考覈內容和項目目標設置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擬定資料清單和實地調研清單向調查地有關部門和人員現場收集項目資料或進行現場隨機訪談。

  (6)公衆評判法

  通過現場調查與座談、發放問卷等方式,對社會公衆進行調查,瞭解社會公衆對項目實施的滿意程度,根據有效問卷分析受益羣體滿意度。問卷設計的問題應與項目緊密相關且簡單、清晰明瞭,通過問卷調查採集受益對象對項目實施情況和實施效益的意見和建議,爲項目實施產生的社會效益、滿意度等提供定性與定量評價的基礎。

  4.績效評價標準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百分制,各級指標依據其指標權重確定分值,最終得分由各級評價指標得分加總形成。根據最終得分將評價標準分爲四個等級:優(得分≥90分);良(80分≤得分<90分);中(60≤得分<80分);差(得分<60分)。

  (三)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1.設計績效再評價指標體系

  在受託對項目開展績效評價後,評價工作組及時與項目相關方進行溝通,瞭解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項目申報情況、計劃實施內容、批覆情況、組織實施流程、資金撥付流程等,並收集相關文件資料,組織組員對收集到的文件資料進行研讀,並查閱與項目實施密切相關的規章制度、文件規定,力求獲取對項目全方位的瞭解。根據姚安縣財政局的要求,結合本項目特點,形成項目評價的總體思路,結合項目計劃實施內容,形成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數據填報和採集

  評價工作組就所需採集的數據與項目相關方進行溝通,並赴現場收集專項債資金管理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目標完成情況、項目管理制度與執行情況及效果實現情況等相關資料。

  3.社會調查

  根據確定的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評價工作組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項目區域內社會公衆開展滿意度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實際有效回收40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4.綜合分析評價及報告撰寫

  (1)數據整理

  評價工作組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採用合理的方法對收集的基礎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覈實和全面分析,要求被評價單位對缺失的資料及時補充,對存在疑問的重要基礎數據資料進行解釋說明。同時利用各種公開的統計數據,如政府部門政務公開信息、互聯網上各類相關數據信息。通過充分收集、分析和加工數據信息,形成對績效評價宏觀與微觀層面的數據信息支撐。

  (2)績效分析與評分

  按照確定的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根據評價基礎數據,對評價對象的績效情況進行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和量化評分。一是績效評價指標分析,結合評價指標體系中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個方面分別分析各指標的評價情況;二是對績效目標實際完成情況進行量化、具體分析。完成績效分析後運用既定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和分析結果,對各項指標進行打分,確定績效等級。

  (3)綜合評價

  在對評價對象的績效情況進行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量化評分的基礎上,總結分析評價對象總體的績效情況及相關經驗與做法,形成初步評價結論。並以事實爲依據,認真梳理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剖析影響績效的主要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總結教訓,提出對策建議。

  (4)撰寫報告

  項目組根據績效評價的原理和姚安縣財政局的要求,對採集的數據進行甄別、分析;同時,提煉結論、撰寫報告,並與項目相關方保持充分的溝通,確保每個觀點均有理有據後,形成最終的績效評價報告。

  三、績效評價結論

  (一)績效評價綜合結論

  本項目績效再評價綜合得分82.21分,評價等級爲“良”。一級指標具體得分情況詳見下表1:

  略

  本項目爲學前教育建設項目,符合專項債券資金的支持領域和方向;項目申報程序符合專項債券申報要求;項目績效目標合理、績效指標明確;預算資金需求合理,資金需求細化、測算依據充分;專項債有明確的償還主體,償債責任、償債資金來源,配套資金有明確來源;專項債資金及時到位;姚安縣教育體育局資金管理制度健全,開立專項債券資金專用賬戶,做到專戶存儲、專賬覈算,專項債資金支出用途合法、合規;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對專項債制定了風險管控措施,但風險管控措施不夠有效。項目管理制度健全,建設過程中基本執行了招投標制、項目法人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安全責任制;項目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項目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對項目進度、質量等進行監管,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項目實施促進姚安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2.80%,完成“一村一幼”建設目標,部分羣衆滿意度較高。但項目決策存在項目可行性研究與實際情況不符、成熟度不足等問題。因實際僅到位3000萬元專項債資金,項目僅按3000萬元資金進行實施,導致項目形象進度僅完成概算批覆的37.04%,建設內容完成率較低;項目未按計劃工期完成;6所改造幼兒園人均建築面積未達標準;項目尚未進行完工決算,建成的14所幼兒園概算投資3000萬元,合同投資3087.07萬元,超概算金額87.07萬元,超概算率2.90%;新建5所幼兒園每平方米造價均超過2463.76元標準;問卷調查反映幼兒園教師人數和素質均有待加強,部分社會公衆認爲當前公立幼兒園的建設仍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等問題。專項債管理存在配套資金覈算不準確,項目預計收入未達財務評價報告和實施方案目標,項目存在不能實現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風險等問題。

  (二)績效目標實現情況

  根據評價情況,設置的14個績效指標中,4個績效指標完成(質量合格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一村一幼”建設完成率、後續所有權、運營主體明確性及管理制度健全性);10個指標部分完成(建設及時性、形象進度完成率、建設內容完成率、人均建築面積達標率、概算執行率、新建、改造幼兒園每平方米造價控制率、年收入完成率、融資與項目收益平衡、學前教育教師配置充足率、社會公衆滿意度),各指標具體完成情況詳見下表2:

  略

  四、績效評價情況分析

  (一)決策情況分析

  從評價得分情況看,此項評價滿分爲20分,績效評價得分19.00分,得分率95.00%,具體分析如下:

  1.項目立項方面。本項目屬於學前教育建設項目,符合姚安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符合專項債資金的支持領域和方向;申報單位編制項目預期收益與融資平衡方案及財務評價報告、法律意見書,並按專項債規定程序進項申報,但項目可行性研究與實際情況不符,縣幼兒園、徐官壩幼兒園等可研投資與實際合同投資差異較大;項目成熟度不足,專項債於20xx年1月9日發行,縣幼兒園20xx年4月3日取得施工許可,6所新建村級幼兒園於20xx年7月31日分別獲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2.績效目標方面。項目設立了績效目標,且績效目標與實際工作內容相關,預期產出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業績水平,與預算確定的項目投資額或資金量相匹配。申報單位已將項目績效目標細化分解爲具體的績效指標,指標已通過清晰、可衡量的指標值予以體現,指標與項目目標任務數或計劃數相對應。

  3.資金投入方面。項目預算資金需求細化,資金需求測算依據充分,專項債券配套資金有明確的來源,專項債券償還期限與項目期限匹配。

  (二)過程情況分析

  從評價得分情況看,此項評價滿分爲20分,績效評價得分19.00分,得分率95.00%,具體分析如下:

  1.資金管理方面。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健全,資金管理、使用合規;截至評價日,專項債資金已全部到位,新建幼兒園項目用地和改造幼兒園前期資產均由地方財政和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投入,但相關單位未提供投入資產金額資料,也未提供其他配套資金到位資料。

  2.項目管理方面。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制定了《姚安縣教育系統建設項目實施管理辦法(試行)》,項目管理制度健全;建設過程中基本執行了招投標制、項目法人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安全責任制;項目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項目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對項目進度、質量等進行監管,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三)產出情況分析

  從評價得分情況看,此項評價滿分爲30分,績效評價得分20.71分,得分率69.03%,具體分析如下:

  1.產出數量。因項目實際僅到位3000萬元專項債資金,項目僅按3000萬元資金進行實施,導致項目形象進度僅完成概算批覆的37.04%;項目建設內容完成率較低,計劃新建9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實際建成0所;計劃新建7所村級幼兒園,實際建成6所;計劃改造55所村級幼兒園,實際改造7所。

  2.產出質量。1所遷建縣級幼兒園人均建築面積達13.63㎡/人標準;13所新建和改造村級幼兒園,7所達到按3班辦園的人均建築面積在8.84-11.2㎡/人標準,6所未達標(姚安縣長壽小學村級幼兒園、姚安縣吳海小學村級幼兒園、姚安縣朱街小學村級幼兒園、姚安縣小苴小學村級幼兒園、姚安縣馬遊小學村級幼兒園、姚安縣小河小學村級幼兒園),人均建築面積均在8.84㎡/人以下。

  3.產出時效。根據可行性研究批覆,項目建設期爲20xx年5月-20xx年4月,項目未按計劃完工,但截至評價日已建成14所並投入使用。

  4.產出成本。項目尚未進行完工決算。建成的14所幼兒園概算投資3000萬元,合同投資3087.07萬元,超概算金額87.07萬元,超概算率2.90%。新建5所幼兒園每平方米造價均超過2463.76元標準。

  (四)效益情況分析

  從評價得分情況看,此項評價滿分爲30分,績效評價得分23.50分,得分率78.33%,具體分析如下:

  1.經濟效益方面。20xx年上半年14所幼兒園收入101.72萬元,全年預計收入203.44萬元,未達實施方案計劃數年收入1456萬元。

  2.社會效益方面。項目實施促進姚安縣完成“一村一幼”建設目標;20xx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爲92.80%,14所幼兒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均達90%及以上。

  3.可持續影響方面。專項債有明確的償還主體,償債責任、償債資金來源,縣教體局對專項債制定了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但風險管控措施不夠有效,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專項債券項目存在收益與融資無法自求平衡的風險。根據《姚安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學前教育項目專項債券償還計劃》,專項債券利息由姚安縣幼兒園(包括鄉鎮幼兒園)保教費收入中統籌償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

  姚安縣教育體育局明確建設完成幼兒園按屬地原則開辦,根據姚安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第8期《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專題會議紀要》明確項目已竣工,及時把所有權(使用權、資產管理權)移交學校。

  問卷調查反映學前教育教師人數和素質均有待加強。

  4.社會公衆滿意度方面。評價組對項目區域內社會公衆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400份,項目滿意度爲88.42%。調查結果反映社會公衆滿意度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社會公衆對項目實施改善適齡兒童入園條件滿意度較高,但部分社會公衆也認爲項目的實施仍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且師資力量薄弱,希望加大對村級公立幼兒園的建設及增加教師規模;擴大幼兒園招生人數及範圍。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意識

  姚安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加強全縣幼兒園建設,積極改善辦園條件,不斷提高學齡前兒童入園率,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增強主體意識,積極主動做深、做細、做實學前教育各項工作,全力推進全縣學前教育發展。

  (二)加強資金管理,強化升等晉級工作

  一是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嚴格按照《雲南省政府專項債務預算管理辦法》要求,開辦專債賬戶,實行封閉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二是積極調整收入渠道,加強姚安縣幼兒園升等晉級工作領導,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費收費標準。

  (三)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按照把學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的工作要求,認真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雙合同管理制,確定監管人員,明確監管職責,落實監督任務,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地實施好學前教育工程項目,確保了每一件工程成爲科學設計、質量優良、安全施工的放心工程。

  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項目決策方面

  1.項目可行性研究與實際情況不符,縣幼兒園、徐官壩幼兒園等可研投資與實際合同投資差異較大。

  2.項目成熟度不足,專項債於20xx年1月9日發行,縣幼兒園20xx年4月3日取得施工許可,6所新建村級幼兒園於20xx年7月31日分別獲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二)項目管理有待加強

  1.項目配套資金覈算不準確、產出目標未完成。因項目實際僅到位3000萬元專項債資金,項目僅按3000萬元資金進行實施,導致項目形象進度僅完成概算批覆的37.04%;項目建設內容完成率較低,計劃新建9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實際建成0所;計劃新建7所村級幼兒園,實際建成6所;計劃改造55所村級幼兒園,實際改造7所。

  2.項目管控有待加強。根據可行性研究批覆,項目建設期爲20xx年5月-20xx年4月,項目未按計劃完工。6所改造幼兒園人均建築面積未達標準。項目尚未進行完工決算,建成的14所幼兒園概算投資3000萬元,合同投資3087.07萬元,超概算金額87.07萬元,超概算率2.90%;新建5所幼兒園每平方米造價均超過2463.76元標準。

  3.縣教體局實際分配新建和改造幼兒園資金無標準,內部決策不規範,存在合規風險。

  4.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問卷調查反映幼兒園教師人數和素質均有待加強,部分社會公衆認爲當前公立幼兒園的建設仍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等。

  (三)專項債管理

  債券還本付息資金來源保障不足。項目預計收入未達財務評價報告和實施方案目標,項目存在不能實現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風險。

  七、建議

  (一)規範項目決策,提高入庫項目質量

  建議縣教體局今後申報類似項目時,應立足項目實際,按專項債相關要求,選擇具備一定成熟度,完成勘察、設計、用地、環評、開工許可等前期工作,且符合申報範圍的項目,杜絕以完工項目名義申報專項債資金,或用專項債資金化解歷史遺留債務。

  (二)加強項目管理,規範項目建設

  建議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加強項目管理,積極推進項目進度前期工作,避免資金到位纔開始謀劃,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建議姚安縣教育體育局完善內部決策制度,對資金分配應制定標準和規範,並嚴格按程序進行;對於幼兒園人均建築面積、每平方米造價有計劃標準的,應嚴格按標準建設。

  建議姚安縣教育體育局立足姚安縣學前教育事業長遠發展,積極制定配套政策吸引優質師源,從硬件和軟件兩手促進姚安縣學前教育邁上新臺階。

  (三)規範專項債券項目管理,防範債務風險

  建議姚安縣教育體育局關注國家和省級對專項債項目配套資金的監管要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配套資金或調整項目批覆內容,防範監管風險。

  建議姚安縣教育體育局積極籌劃項目收入和結餘,保障項目還本付息資金來源,防範債務風險。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一:20xx年校園安保經費51000元

  1.項目概況:20xx年度聘請保安人員4名,採購保安服務人員1名,每月產生約13000元不等的勞務費支出,財政撥款51000元,不足部分用我園辦公經費補充支付。

  2.項目績效目標:建設安全校園。

  (二)項目二:20xx年獎勵性績效(教體局20xx年各種獎勵及師訓課改等經費補助)5500元

  1.項目概況:20xx年度有1名教師被評選爲優秀教師,獎勵500元、1名教師被評選爲骨幹教師,獎勵5000元,資金爲全額財政撥款,已足額髮放至個人。

  2.項目績效目標:做好本部門人員、公用經費保障,按規定落實幹部職工各項待遇,支持部門正常履職。

  (三)項目三:20xx年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4050元

  1.項目概況。20xx年度上報並審批通過的困難學生人數爲2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全覆蓋),按標準每人每學期補助150元,資金爲財政全額撥款,已足額補助至幼兒家庭。

  2.項目績效目標: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資助力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

  (四)項目四:公辦幼兒園20xx年秋季學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6468元

  1.項目概況。20xx年秋季學期在冊搬遷戶幼兒人數71人,按照每生3元的/天標準進行伙食補助,資金爲財政撥款,按考勤統計後撥入食堂專戶用於補足搬遷戶幼兒伙食費差額部分。

  2.項目績效目標:對搬遷戶幼兒進行伙食費差額補助

  (五)項目組織管理情況

  各項目均有專門的負責人,並建立了個項目的管理制度,各項工作均進行了職責分工,並按時有序開展。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對象和範圍

  1.績效評價目的

  瞭解各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和取得的成效,總結項目資金管理經驗,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項目資金管理,完善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爲指導預算編制和申報績效目標、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

  2.績效評價對象

  本次績效評價涉及項目4個,其中:市級財政支出項目3個,上級轉移支付項目1個。

  3.績效評價範圍

  本次績效評價涉及項目4個,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項目4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項目0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項目0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0個,政府投資基金項目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0個、地方政府債務項目0個。

  (二)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爲使績效再評價工作順利開展,由開遠市第二幼兒園財務室牽頭,成立績效評價工作小組,負責績效評價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

  前期準備:一是評價工作組收集整理項目相關資料;二是組織績效評價(自評)工作。

  組織實施:開展項目自評工作。組織填報資金使用情況表、績效目標完成情況表和撰寫項目績效報告,並將績效評價報告和資料報績效評價工作組。

  三、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績效自評結論

  部門開展績效自評項目數量4個,評價結果爲“優”4個,“良”0個,“中”0個,差0個。

  (二)績效目標實現情況

  1.項目1(20xx年校園安保經費51000元)績效目標的實際實現情況:建設成了安全校園

  2.項目2(20xx年獎勵性績效(教體局20xx年各種獎勵及師訓課改等經費補助5500元)績效目標的實際實現情況:做好了本部門人員、公用經費保障,按規定落實了幹部職工各項待遇,部門正常履職。

  3.項目3(20xx年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4050元)績效目標的實際實現情況: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進行了資助,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

  4.項目4(公辦幼兒園20xx年秋季學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6468元)績效目標的實際實現情況:對全園搬遷戶幼兒進行了伙食費差額補助。

  四、主要經驗及做法

  無。

  五、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無。

  六、有關建議

  無。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8

  項目名稱:

  浙江.甘孜雙向推介交流宣傳

  項目單位:

  甘孜州商務和經濟合作局

  主管部門:

  浙江省赴四川省甘孜州幫扶工作隊

  項目屬性(新增/延續):

  新增

  項目績效目標:

  推動甘孜州20xx年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小分隊招商、項目跟蹤服務、市場拓展和商貿促進、基層隊伍培訓等工作,擴大甘孜州對外開放成效,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最終促進全州農牧民羣衆脫貧奔康。

  申請資金總額:

  浙江省20xx年對口支援甘孜雙向推介交流宣傳項目經費480萬元,資金來源:浙江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目投資計劃。

  項目概況:

  20xx年浙江省對口支援甘孜州項目投資計劃安排480萬元用於浙江.甘孜雙向推介交流宣傳項目工作,要求甘孜州嚴格按照方案內容組織實施,依法依規旅行項目實施程序及《浙江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十四五”》要求,及國家相關規定以及《四川省對口支援項目項目資金管理實施辦法》使用援助資金。浙江省20xx年浙江對口支援浙江.甘孜雙向推介交流宣傳項目專項工作經費主要用於爲各縣(市)特色優勢產業招商引資、宣傳推介、平臺搭建、市場拓展和商貿促進等,80%以上資金用於各縣(市)。

  評估方式和方法:

  (一)評估程序:

  1.對項目進行前期調研、評估。

  2.擬定工作方案。

  3.開展評估。

  4.撰寫評估結論。

  (二)論證思路及方法

  1.採取多種方案、多方獲取信息。

  2.修改完善,形成評估結論。

  (三)評估方式

  本次事前績效評估,遵循全面考慮,突出重點的原則,主要採取專家諮詢的方式,同步以資料分析、集中座談、網絡查詢等方式,對項目的相關性、可行性、持續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評估內容與結論:

  (一)項目的相關性:

  1.符閤中央、浙江省、四川省相關援助資金使用政策。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甘孜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下達浙江省20xx年對口支援甘孜州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切實增強全州“招商引資、宣傳推介”市場拓展和商貿促進專項工作。

  2.項目與部門職能及規劃相關。

  20xx年6月,甘孜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浙江省對口支援甘孜州項目推介序時進度計劃表》,要求對照序時要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狠抓落實,並每月報送項目進度,並將此項工作納入平時考覈與年終考覈。

  (二)預期績效的可實現性

  1.項目績效明確,設置合理。項目績效目標明確,基本覆蓋了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

  2.績效目標與預計實現需求相匹配。績效目標的設置主要圍繞各縣(市)特色優勢產業招商引資、宣傳推介、平臺搭建等工作。

  3.項目綜合效益顯著,預期實現效益可實現性強。基本實現推動全州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小分隊招商、項目跟蹤服務、基層隊伍培訓等工作,對擴大甘孜州對外開放成效,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所提升,最終促進全州農牧民羣衆脫貧奔康。

  (三)實施方案的有效性

  1.項目內容明確,申報程序基本規範,方案基本完整。

  2.項目預算編制有文件依據,且績效目標與項目內容相匹配。

  3.項目單位具有項目實施基礎性保障。

  (四)預期績效的可持續性

  1.項目所依據的宏觀政策具有可持續性。

  2.項目產出的社會效益具有可持續性。

  (五)預算資金的匹配性

  已向浙江省援川前方工作組,甘孜州財政部門提交資金請示,項目資金有保障。

  總體結論:

  項目相關性顯著,績效可實現性強,實施方案基本有效,預期績效可持續性強。

  相關建議:

  無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9

  根據《關於開展20xx年預算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豐都財政發〔20xx〕3號)文件要求,縣住建委形成自評報告如下:

  一、項目基本概況

  (一)項目概況

  1.立項背景

  豐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要職能職責爲:

  1.負責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改革發展。

  2.負責房地產行業的監督管理。

  3.負責建築行業的監督管理。負責規範建築市場秩序。

  4.負責勘察設計行業的監督管理。負責規範勘察設計市場秩序。

  5.負責住房保障工作。

  6.統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7.統籌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8.負責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督管理。負責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管理和城市排水(雨水、污水)管網建設維護管理。

  9.指導村鎮建設。監督執行村鎮建設政策。

  10.負責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管理。

  11.負責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相關工作。

  12.承擔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

  我委20xx年因職能職責所涉及項目共xx個,均爲財政資金全額撥付。項目資金總額:15757.05萬元(其中:中市9681.55萬元,縣本級財政配套資金6075.50萬元),項目撥付金額:10890.64萬元(其中:中市5323.36萬元,縣本級財政配套資金5567.28萬元),項目結餘:1305.98萬元(其中:中市797.76萬元,縣本級財政配套資金508.22萬元)。

  2.項目實施情況及經費使用情況

  具體項目情況如下:

  (1)2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及44個農村連片整治站點運行經費:20xx年3月,根據縣政府《研究解除桑德合作協議事宜專題會議紀要》(〔20xx〕第xx期)和《研究桑德污水處理廠(站)接管後相關事宜專題會議紀要》(〔20xx〕第xx期)精神,環衛集團對桑德公司運營的2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及4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處理)項目進行緊急接管。2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按照《豐都縣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一體化項目PPP特許經營協議》13.15條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1.36元/m3、保底水量45%計算運營經費;4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處理)項目按照《豐都縣20xx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污水處理)PPP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第33條、31條污水處理服務單價1.65元/m3、保底水量75%計算運營經費。該項目根據《豐都縣20xx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污水處理)PPP項目特許經營協議》要求,20xx年運營經費爲1000萬元,已支付926.32萬元,餘73.68萬元未支付。用於2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維護管理,確保正常運行,達標排放。

  豐都縣城區雨污管網日常維護費:隨着城區雨污管道的普及率、城市化進程在加快發展,雨污管網老化、破損現象也將日益增多。爲避免雨污管道損壞給居民帶來各種損失和不便,需要日常運營維護。根據《關於進一步明確城市市政管理職能職責的通知》(豐都府辦〔20xx〕51號)文件,每年對城區雨污管網運營維護。確保城區王家渡組團和名山組團290多公里雨污管網運行正常,損毀堵塞及時整治恢復率100%,全年巡查維護5000小時以上,20__人次以上,全年發生零安全事故,不影響城區環境衛生和廣大居民正常出行。

  20xx年城區雨污管網日常維護費專項資金430萬元,撥付370萬元,餘60萬元。

  (3)鄉鎮污水處理廠(站)整改經費:20xx年6月x日,在縣政府《研究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專題會議紀要》(〔20xx〕第51期)會議中明確,由豐都環衛集團對管轄的48座污水處理廠(站)和桑德公司28座污水處理廠、42座連片整治污水處理站進行了整改。縣環衛集團組織南北兩岸兩個整治工作小組,對管轄的48座污水處理廠(站)和桑德公司28座污水處理廠、42座連片整治污水處理站進行全方面摸底調查,排查出各類問題210條,並建立“一廠一冊”基本資料。從6月12日至11月中旬,縣環衛集團管轄的48座污水處理廠(站)共計鋪設人行便道2692米;清理污水調節池781平方;管網維修814米;人工溼地翻池9座(汶溪村、荷花村、彈子檯村、石嶺崗村、安寧場村、花園村、三撫村、天水村、紅巖頭加油站片區污水處理站);抽取格柵池人工溼地污水10立方;新建遮雨棚46平米;人工溼地填碎石950噸;清理人工溼地碎石940噸;沖洗污水池1281平方;恢復人工溼地植物5000盆;清理格柵池雜物201車;清理排水溝污泥211車;打掃廠內及周邊清潔衛生4000平米;人工溼地、設備房做防水600平米;掛標識標牌48個廠(站)等。

  桑德公司28座污水處理廠和42座連片整治污水處理站整改硬化龍河鎮、虎威鎮、雙路鎮、青龍鎮等鄉鎮污水處理廠進廠道路約1200米;打掃廠內及周邊清潔衛生4000平米;人工溼地、設備房做防水320平米;修復桑德公司興龍鎮污水處理廠圍牆85米;整修桑德公司樹人、龍河、雙龍污水處理廠管網255米;清除桑德公司武平、社壇、匯南污水處理廠污泥810噸;完成桑德公司42座連片整治污水處理站內雜草、枯死樹枝、建築垃圾清理;對陳家巖污水處理站的廠區、罐體等進行清理,欄杆、電路、設備、控制櫃等更新與修復,設備工藝進行綜合調試;完成十直污水處理廠人工溼地清理110平米,管網40米;完成採購20套污水處理廠脫泥設備等,購置吸污車一輛,並修建脫泥車間,現都已調試安裝到位。該項目專項資金300萬元,撥付272.24萬元,餘27.76萬元。

  (4)污水處理公共服務費:20xx年6月x日,根據縣政府專題會議紀要《研究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專題會議》(〔20xx〕第51期)中明確,將福豐環保公司併入重慶豐都環衛集團有限公司,開展49座污水處理廠(站)日常運營維護工作。在日常運營維護工作中,對2座污水處理廠採取“6人輪班制、24小時值守制”全天候對廠區開展日常運營維護工作,確保廠區正常運行,對49座農村污水處理站(其中7座因周邊農戶少和被其他污水處理設施所覆蓋導致無污水來源等原因,現已暫停運行)採取“日常巡檢制、水質周檢制、年終終檢制、站點負責制、站點考覈制”將每座站點落實到相應的責任人中,做好站點的運營維護工作,確保站點正常運行。污水處理公共服務費項目納入20xx的財政預算,共計494.52萬元,用於確保49座污水處理廠(站)正常運行,該筆資金已全部用於該項目,無結餘。

  (5)包鸞鎮新臺村污水管網改造工程:20xx年11月14日,縣長羅成通知帶領縣政府辦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就包鸞鎮彈子檯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並召開現場辦公會。11月21日,縣政府辦印發《調研包鸞鎮彈子檯水庫、新臺完小、龍河河長制推進情況現場會議紀要》,要求“徹底清除水源地保護區周邊污水、垃圾,收影響區範圍(主要包括齊新村、彈子檯村等區域及相對聚集居民點)內,要進一步加強污水處理力度及垃圾管理、清掃保潔何垃圾處置力度;相對散居羣衆要按照創建文明家庭、衛生家庭要求,對生活垃圾及污水進行有效管控”。爲認真落實羅成縣長調研指示精神,11月1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向文明同志帶領縣政府辦等單位有關負責人,深入包鸞鎮彈子檯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新臺村和齊新村,實地調研察看新臺村污水處理站運行情況何新臺場鎮及周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情況,明確要求在現有的新臺村污水處理站附近合理選址,採取新建提升泵何管網改造方式,徹底解決新臺村場鎮及周邊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排放不達標問題,並指定重慶福豐環保有限公司作爲業主單位,抓緊邀請具備資質的環保工程專業設計機構儘快制定項目初步設計方案。根據縣政府出臺專題會議紀要(〔20xx〕第37期)會議中明確,由縣財政在縣環保年初預算中統籌解決(包含青苗補償費)。后豐都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委託北京國金匯德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進行預算審覈,審覈金額爲83.71萬元。

  20xx年包鸞鎮新臺村污水管網改造工程項目審計結算金額爲79.73萬元,縣財政撥付79.73萬元,該筆資金已全部用於該項目,無結餘。

  (6)污泥處置費:爲改善生態環境,污水處理穩定持續達標排放所產生污泥處置費;污泥處置費標準按渝府辦發〔20xx〕208號、縣政府專題會議紀要(〔20xx〕第56期)、縣經信委《關於轉報東方希望重水環保有限公司以193元/噸價格續簽市政污泥處置合同的請示》執行。重慶市豐都縣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豐都排水有限責任公司、重慶重水環保有限公司、豐都縣甘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均已簽訂污泥處置合同,污水處理所產生污泥由重慶重水環保有限公司等協同焚燒處理。

  20xx年下達污泥處置費專項資金277萬元(中市資金:147萬元、縣級資金:130萬元),撥付154.54萬元(中市資金:48.55萬元,縣級資金105.99萬元),結餘資金122.46萬元(中市資金:98.45萬元,縣級資金24.01萬元)。

  豐都縣保和、虎威、仁沙鎮排水設施改造項目:爲了完善豐都縣保合鎮、仁沙鎮、虎威鎮排水基礎設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實現場鎮雨污分流,提升碧溪河流域水質。確定實施豐都縣保合鎮、仁沙鎮、虎威鎮排水設施改造項目,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於20xx年4月30日經豐都縣發改委批覆(豐都發改委發〔20xx〕113號),概算投資3109.77萬元。該項目於20xx年8月開工建設,當前已完工並投入運行。該項目計劃建設污水管網20929米,實際已建成污水管網21274米。20xx年10月11日縣財政局下達《關於下達20xx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通知》(豐財政〔20xx〕76號),金額1270萬元,20xx年撥付545.33萬元,20xx年撥付258.06萬元,結餘資金466.61萬元。

  (8)豐都縣社壇鎮排水設施改造項目:爲了完善豐都縣社壇鎮排水基礎設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實現場鎮雨污分流,提升碧溪河流域水質。確定實施豐都縣社壇鎮排水設施改造項目,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於20xx年4月xx日經豐都縣發改委批覆(豐都發改委函〔20xx〕39號),概算投資54.xx萬元。該項目於20xx年8月開工建設,當前已完工並投入運行。該項目計劃建設污水管網11570米,實際已建成污水管網14578米。國家補助資金和縣級財政資金統籌831.5萬元,20xx撥付299.54萬元,20xx年撥付285.80萬元,資金結餘246.xx萬元。

  (9)鄉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運維服務經費:隨着豐都縣社會和經濟的加速發展,人口增加迅速,生產生活廢水量的迅速增加,不僅污染了豐都縣各鄉鎮的水環境,也增加了三峽庫區入庫的污染物負荷,還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xx年12月31日《關於印發的通知》(發改環資〔20xx〕2849號)要求,到20xx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不低於85%,建制鎮達到70%,其中中西部地區力爭達到50%。同時,根據《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必須保持污水處理設施及監控裝置的正常運轉,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的規定,各污水處理廠應嚴格管理,加強監管和監控。因此,豐都縣政府提出了鄉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根據《縣政府專題會議紀要》(20xx第23期)和《豐都縣鄉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項目PPP模式特許經營協議》,該項目於20xx年建成。該項目於20xx年10月25日立項,目前該項目已全面完工,目前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根據《豐都縣鄉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項目建設專題會議紀要》要求,在線監測系統PPP項目是污水處理廠的配套設施,無法單獨、直接向使用者收費,屬於非經營性項目,SPV項目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政府付費”,即通過縣政府授權的業主單位按協議約定支付相關費用獲得回報。在線監測項目20xx年服務費總金額爲584.5萬元,已支付386.75萬元,餘197.75萬元未支付。

  (10)農村工匠培訓:爲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培養一批鄉村工匠的精神,認真落實《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渝委發〔20xx〕1號)、《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渝委辦發〔20xx〕1號)工作部署,培養和建設一支農村建設技能人才隊伍、落實農村建築工匠在農房建設、改造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項目管理、技術和質量安全方面的責任、提高農房品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xx年,20xx年11月6日至20xx年11月11日,在縣貴賓樓二樓,培訓全縣各鄉鎮農村建築工匠84名,現已全部培訓完畢,84人培訓合格,20xx年,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10月15日,在縣匠成學校四樓,培訓全縣各鄉鎮農村建築工匠97名,現已全部培訓完畢,97人培訓合格。20xx年——20xx年豐都縣培訓農村建築工匠工匠xx1人。

  經費下達時間20xx年初,下達金額:.7萬元、使用13.76萬元、資金結餘:3.94萬元。

  (11)豐都縣綜合交通樞紐站項目配套費返還:根據汽車運輸公司與縣政府簽訂的《豐都縣汽車客運中心及站點建設合作協議》第七條“乙方在建設過程中涉及的相關地方性收費實行先繳後返用於客運中心及換乘站基礎設施建設”的約定執行,20xx年配套費返還金額爲108.32萬元。

  (12)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兌現:按照合同約定兌現重慶恆安實業有限公司2309.xx萬元,撥付2309.xx萬元;兌現重慶潤凱商業管理有限公司90.1xx萬元,撥付90.1xx萬元。截至目前,資金均已使用完畢,無結餘。

  (13)棚戶區改造項目:以切實保障人民利益爲出發點,以改善北岸城區面貌、消除危房安全隱患爲着力點,以打造國際旅遊名城爲突破口,豐都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北岸城區棚戶區進行改造,分別下達了豐都發改發〔20xx〕232號、豐都發改發〔20xx〕304-305號、關於豐都縣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A、B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20xx年豐都縣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有三筆:(1.渝財建渝財建〔20xx〕356號(xx3.75萬元)、2.豐財〔20xx〕1400號追加購買服務資金(xx50萬元、3.渝財債〔20xx〕5號支1050萬元),共計3083.75萬,截至目前資金已撥付完畢,無結餘。

  (14)住房和建設管理費:爲促進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建設配套費徵收管理,規範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徵收城市建設配套費。

  我委20xx年徵收城市建設配套費13587.71萬元,縣財政下達非稅徵收工作經費260萬元,該資金已全部用於非稅工作,無結餘。(在面對經濟不景氣和疫情的困難情況下,我委徵收城市建設配套費難度大而工作經費遠遠不足,懇求縣財政局增加非稅徵收工作經費)。

  (15)人居環境整治“亮化”項目:根據《重慶市財政局關於提前下達20xx年市級農業專項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渝財農〔20xx〕2號)文件要求,爲保障三建鄉穩定脫貧及完善場鎮基本設施,由縣政府統籌使用資金,完善相關建設推動脫貧。中市資金下達資金共計:296萬元,已使用281.61萬元,結餘資金14.39萬元。結餘資金爲路燈質保金,需要在20xx年繼續撥付。

  ()解決青龍鄉等10個鄉鎮升級改造施工圖設計審查費用:根據縣委縣政府決定,對青龍鄉、虎威鎮、仙女湖鎮、社壇鎮、南天湖鎮、武平鎮、太平壩鄉、都督鄉、龍河鎮、暨龍鎮等10個鄉鎮場鎮升級改造施工圖設計審查,爲以上10個鄉鎮場鎮升級改造打下基礎。下達資金共計:19.55萬元,已使用20.595萬元,結餘1.96萬元。

  ()危房改造項目:根據《關於下達20xx年農村危房改造中央和市級財政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渝財建﹝20xx﹞93號)等文件要求,對“四類人羣”房屋進行改造,保障住房安全,動態清零全年的危房。中市資金下達資金共計:4305.20萬元,20xx撥付2715.56萬元,20xx年撥付1498.37萬元,結餘資金91.27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

  1.加快城市擴容步伐:加快路網和地下管網建設、城市綜合設施配套、背街小巷建設。

  2.加強村鎮建設管理。3.完成中市縣下達民生實事指標任務。

  二、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20xx年1月11日,成立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組,負責績效自評工作,工作組的主要成員及職責如下:

  1.工作組成員

  組 長:付體川

  副組長:趙武、餘世平、秦仕軍、陳佳

  成 員:郎學峯、高應華、張長江、邱軍、藍光明、陳恆、曾豔

  辦公室設在財務室。

  2.工作職責

  (1)組長職責:審批績效自評方案,監督、檢查、覈實績效自評結果;

  (2)副組長職責:審覈修改擬定的績效自評方案,並提交考評工作組會議討論通過;監督、部署、確認績效自評過程及反饋意見的處理。

  (3)小組成員職責:起草和修改績效考評方案報自評領導工作組會議討論通過,實施執行績效自評方案;牽頭組織並實施年度績效自評,根據組長、副組長指示,對考評結果進行復核,完成績效自核工作組安排的其他工作。

  20xx年1月13日——20xx年1月15日,考評工作組到各項目點現場,按照項目批覆文件、合同條款、項目設計概算等,開展自評檢查工作,對項目整體實施情況和質量進行評定,覈實資金撥付情況等。

  三、績效分析及評價結論

  (一)投入

  20xx年項目撥付資金10890.64萬元,其中:中市5323.36萬元,縣本級財政配套資金5567.28萬元,分別投入到xx個項目,投入資金10890.64萬元,資金到位率100%。

  (二)管理

  1、加強組織領導。爭取領導重視,我委先後多次召開專題研究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管理工作會議,明確績效管理工作職能小組和職責分工,確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聯絡員,並將其作爲部門日常性重要工作來抓。

  2、加強制度建設。根據財政局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和一系列文件精神,結合我委實際,細化考覈指標,完善考覈標準,進一步明確了績效考覈工作目標,明確了評價管理考覈責任,使我委的各項工作有標準、有措施的穩步開展。

  (三)產出

  我委加快城市擴容步伐:

  1.加快路網和地下管網建設、城市綜合設施配套、背街小巷建設。

  2.加強村鎮建設管理。

  3.住房保證工作。

  4.完成中市縣下達民生實事指標任務。

  (四)效果

  1、社會效益:提高人居生活質量,改善民居環境。

  2、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項目等可持續發展時限大於等於10年。

  3、社會公衆滿意度:居民滿意度100%。

  (五)評價結果和評價結論

  本項目自評分爲93分,評價等級爲優等級,已達到預期績效目標。

  四、經驗總結、存在問題及意見或建議

  1、逐步擴大績效管理範圍。在績效目標管理方面,探索實施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管理,施行整體支出評價。

  2、加強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一是彙總梳理以前年度制定的指標,將符合當前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和行業管理特點的個性指標彙編成庫;二是建立指標更新機制,將以後年度新制定的指標及時納入指標庫,做到隨時更新、完善。

  3、積極運用績效評價結果。建立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整改、激勵與問責制度,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和運用機制,將績效結果逐步公佈,進一步增強單位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將評價結果作爲安排以後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將一些績效評價結果不好的項目取消,對執行不力的預算要進行相應削減,切實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4、加強培訓和指導。採取集中學習、講座、專題會議等方式,加大對參與績效評價的人員培訓力度,進一步統一認識,充實業務知識。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0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績效目標情況。

  20xx年我鎮項目預算有共計7個項目,具體情況如下:

  1.(政府)一般行政管理事務,主要用於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教育和安全監管等;森林防滅火。應急處置等。

  2.其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國有企業人員補助),主要用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保障工作經費;

  3.(羣團)一般行政管理事務,主要用於保障羣團建設、開展羣團活動。

  4.(黨委)一般行政管理事務,主要用於保障黨組織活動開展,組織黨員進行培訓。

  5.污水處理及垃圾清運費,主要用於污水處理及垃圾轉運等。

  6、基層政權化建設,主要用於行政區劃調整後對辦公室、會議室、便民服務中心的改造,保證正常辦公。

  7.產糧大縣項目補助,主要用於渠道修建及基礎設施建設。

  (二)資金安排情況。

  7個項目安排資金129.8950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1.(政府)一般行政管理事務,安排資金7235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2.其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國有企業人員補助),安排資金3,000.0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3.(羣團)一般行政管理事務,安排資金2000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4.(黨委)一般行政管理事務,安排資金2600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5.污水處理及垃圾清運費,安排資金41760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6.基層政權化建設,安排資金16000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7.產糧大縣項目補助,安排資金600,000元,預算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預算執行進度情況分析。

  截止20xx年12月31日,紫河鎮7個項目已全部完成,整體堅持嚴格按年初預算,堅持量入爲出,收支平衡,運轉正常。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全鎮7個項目安排資金129.8950萬元,完成129.8950萬元,預算執行率100%。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政府)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目全年預算數7.2350萬元,執行數爲7.2350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實施,森林防火、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改善。

  2.其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國有企業人員補助)項目全年預算數0.3萬元,執行數爲0.3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實施,更好爲國有企業退休職工服務。

  3.(羣團)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目全年預算數2萬元,執行數爲2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的實施,羣衆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

  4.(黨委)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目全年預算數2.6萬元,執行數爲2.6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的實施,黨員教育培訓的得以順利開展,提高了黨員素質。

  5.鄉鎮污水處理及垃圾清運項目全年預算數41.76萬元,執行數爲41.76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的實施,鎮域內污水及垃圾等的清運,提升鎮容鎮貌,提高居民生活滿意度。

  6.基層政權化建設項目全年預算16萬元,執行數爲16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的實施,政府辦公條件得以改善,方便羣衆辦事。

  7.產糧大縣項目補助項目全年預算60萬元,執行數爲60萬元,完成預算的100%。通過項目的實施,村級渠道修建及基礎設施建設得以改善。

  (四)項目效益分析。

  一是改善了居住環境,提高了羣衆的生活質量,提升人們自身的素質;二是維護了社會穩定,保障了轄區內的安全,羣衆滿意度很高;三是保障了鎮各項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20xx年績效目標按要求全部完成,在下一步工作中,將更加嚴格控制預算執行,做好項目資金管控,突出項目績效效應,使項目資金髮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按照“花錢必問效”的原則,嚴格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並將績效自評結果於8月1日前在縣門戶網站專欄板塊予以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1

  20xx年x月,x審計局派出審計組,對我校校長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進行了就地審計。根據《審計報告》(紅審報〔〕號)和《審計決定書》(紅審決〔〕號)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我校高度重視,進行了認真的整改和落實。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充分認識開展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大意義

  開展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是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制度建設、規範經濟責任審計行爲、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對於增強領導幹部依法履行經濟責任意識、完善領導幹部管理和監督機制、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自接到審計通知書,到審計組進駐,再到《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書》下達,我校始終高度重視,嚴肅認真對待此項工作,給予密切配合。認真準備所需資料,積極提供財務收支報表、賬簿、會計憑證,及時同審計人員進行溝通,堅決執行審計決定,使審計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審計決定得到認真貫徹執行。

  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的整改情況

  《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書》下達後,我校及時召開有關人員會議,進行傳達學習,並進行了紮實認真的整改。

  (一)關於漏列固定資產問題的整改

  學校食堂20xx年購買的除塵器x套、鍋爐x臺、鍋爐x臺、發電機x臺、冰箱x臺、圓桌x套,培訓中心20xx年購買的數碼相機x臺、記憶棒x支,學校20xx年購買數碼相機x臺、熱水器x臺,共計價值人民幣x元,財務漏列固定資產。根據審計組的意見,我校對上述資產進行了認真清理,查實產品類型、型號,已分別錄入資產卡片,補列固定資產。

  (二)關於食堂收入餘額未轉入“結餘”科目覈算問題的整改

  對20xx年學校食堂會計賬年末食堂收入餘額x元,將20xx年綜合食堂收入餘額x元、管理費——卡費收入餘額x元、其他收入餘額x元、副營業收入餘額x元分別轉入“食堂結餘”科目進行覈算,以確保賬務處理的合規、合法。

  (三)關於年末銀行存款賬面餘額與銀行對賬單餘額不符且未編制餘額調節表問題的整改

  對20xx年學校基本賬戶和培訓中心賬戶銀行存款餘額與銀行對賬單餘額出現不相符的情況,經查實是未達賬款造成的。根據審計組意見,出納員編制了餘額調節表,並與賬面餘額相符。今後,督促財務人員每月到開戶銀行打印一份對賬單進行覈對,確保單位資金安全。

  (四)關於“其他收入”直接衝抵“事業支出”問題的整改

  學校根據審計組的意見,對20xx年、兩年未直接衝抵“事業支出”科目的“其他收入”x元和x元,作如下調整:先借:事業支出,貸:其他收入,再借:其他收入,貸:事業結餘。

  三、嚴格財經紀律,規範財務管理

  一是加大財務制度建設力度。學校制定出臺了《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財務報銷管理規定》、《固定資產管理規定》、《教職工出差管理規定》、《國家助學金管理辦法(修訂)》等財務管理制度,修改完善了基建、採購、公務接待等相關制度,實現了制度建設的與時俱進,規範人財物管理權力的正確運行。

  二是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新增x名財務人員,明確崗位職責。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組織學習《會計法》等財經法規。推行會計電算化管理。

  三是實行報賬“一支筆”審批制。單據報銷必須有經手人、審覈人、審批人三者簽字,缺一不可。

  今後,我校將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審計機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深入學習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增強經濟責任意識,實行科學民主決策,確保財務狀況平穩良好運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爲辦好人民滿意的中等職業教育作出積極的貢獻。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2

  根據xx縣人民檢察院建議書,甕檢反貪建(20xx)02號文件,我鎮村鎮建設管理所負責人袁愈均挪用公款一案,所呈現出單位資金管理問題,結合工作實際特作如下整改措施:

  一、加強貨幣資金覈算與管理,建立健全貨幣資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避免大額現金支出,杜絕白條頂庫現象,嚴禁坐支現金;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實行每月覈實銀行存款實際存量制,建立獎罰制度;嚴禁庫管和業務人員收取貨款,杜絕以個人名義私存款。

  二、進一步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原始憑證和自制憑證,嚴格報銷手續,杜絕大額費用無審批無明細,正確進行會計覈算,嚴格可控費用和三項期間費用預算管理,嚴禁不屬於正常經營業務範圍的各種開支。

  三、完善資金管理制度,理順財務、帳務處理流程,對資金定期清查盤點,加強流動資金監督管理,定期、不定期對流動資金進行清查和盤點,嚴禁白條頂庫,確保資產的安全,避免造成新的損失。

  四、加強資金往來的覈算和管理,嚴格資金往來審批和控制,明確誰經手、誰負責;誰批准、誰負責,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辦法、有措施、上手段、決不手軟,確保資金的安全。

  五、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建立一支學習型、專業型的會計隊伍,要求全體會計人員,一方面要堅持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學業務、學技能,掌握專業知識,取得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3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實施部門爲中共連城縣委宣傳部。20xx年6月18日,縣委、縣政府決定邀請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爲我縣錄製一期《鄉村大舞臺》,並撥付資金140萬元用於節目錄制有關工作,首期撥付100萬元。

  (二)《鄉村大舞臺》欄目是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打造的一臺旨在宣傳各地鄉土文藝文化,爲農民提供展示自我舞臺的大型綜藝節目。本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爲央視導演組出行與落地接待、舞臺搭建、演員外聘、海選、羣衆演員喫住行及誤工補助等。

  二、評估過程

  項目由中共連城縣委宣傳部組織實施,經前往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深入對接,瞭解已播出節目反響情況,並經縣委宣傳部相關領導和職能股室評估,經縣委、縣政府同意,認爲該項目可行。

  三、評估內容與結論

  (一)項目立項情況

  經縣委、縣政府同意,20xx年6月18日,縣財政撥付100萬元用於《鄉村大舞臺》節目錄制。

  (二)項目可行性

  1.連城縣是文化旅遊大縣,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文化、美食文化、非遺文化等獨具特色,通過錄制《鄉村大舞臺》節目並在央視播出,有利於促進連城文化的對外宣傳,加大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提升連城在全國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快連城旅遊產業發展。

  2.項目經縣委、縣政府同意實施。項目總投資100萬元,根據項目實際支出情況實報實銷。

  (三)項目績效目標

  數量目標:鄉村大舞臺節目在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播出,參與節目演職人員共1000餘人,舉辦海選活動3場次,搭建大型舞臺1300平方米,編演節目11個,錄製節目時長120分鐘。

  質量目標:按方案要求完成節目錄制。

  時效目標:按方案要求按時完成錄製,節目於8月24日、8月25日、8月31日、9月1日、10月3日共5次在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播出。

  成本目標:編排節目,按鄉村大舞臺節目規劃書預算18萬元元。搭建大型舞臺,按鄉村大舞臺節目規劃書預算16.8萬元。錄製節目,按鄉村大舞臺節目規劃書預算40.2萬元。所有人員喫住行及誤工補助等,按鄉村大舞臺節目規劃書預算25萬元。

  經濟效益目標:通過節目播出,提升連城知名度,帶動旅遊產業發展。

  社會效益目標:通過節目錄制,提升縣內各文藝團體節目質量提升。

  可持續影響目標:促進連城紅色、客家、生態、美食、非遺等特色文化的對外宣傳。

  滿意度目標:《鄉村大舞臺》節目的錄製和播出得到了觀衆的一致好評,滿意度大於90%

  (四)總體結論:

  本項目的實施有力提升了連城文化的影響力、爲促進連城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連城旅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項目達到了預期目標。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4

  根據《xx省教育廳關於開展20xx年度部分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自評工作的通知》(雲教函〔20xx〕269號)要求,本着真實、科學、公正原則,依據《xx省財政廳關於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跟蹤制度的通知》(雲財績[20xx]98號)和《xx省20xx年度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方案和指標體系》,我縣紮實認真地開展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重點評價省級校安資金的工程項目有:食堂2;學生宿舍2;學生宿舍3;學生宿舍4;廁所1。現將我校20xx年校舍安全工程省級資金項目自評如下: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背景

  自20xx年7月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啓動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了以縣長爲組長,分管副縣長爲副組長,教育、財政、發改、建設、國土、審計、地震、公安、消防等相關職能部門爲成員的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制定出臺了《xx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方案》,組織教育、財政、建設、國土等職能部門與特聘的技術力量雄厚、有鑑定資質的雙翔建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縣市轄區內中小學幼兒園校舍場址和校舍建築進行全面排查、勘察與技術鑑定,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縣校舍安全工程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我校校安辦組織校舍場址安全排查和校舍建築安全排查工作組全面完成了對全校範圍的校址、校舍安全排查鑑定工作。在全面摸清我校校舍現狀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教育發展水平等實際,結合我校佈局結構調整、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標準化學校建設和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科學制定了《xx縣xx鎮初級中學校舍安全工程總體規劃》,並按輕重緩急,合理制定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實施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新建改造和加固維修工程。

  (二)項目基本情況

  按照“實用、夠用、方便學生和科學佈局,合理規劃”的原則,並結合我校標準化建設的需要,通過多次對項目學校上報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論證,經報請州校安辦同意20xx年校安工程省級財政支出建設項目涉及5個加固項目(食堂2;學生宿舍2;學生宿舍3;學生宿舍4;廁所1),總面積3571平方米,上級補助資金71.3萬元(其中省資金53.51萬元,州資金.79萬元)。

  (三)項目的績效目標和預期主要收益

  5個項目的實施能將學校現存在安全隱患比較大的B級危房加固,師生安全得到保障。另外,還能解決目前學校住宿擁擠等困難,師生可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辦學質量,也能使學校更好的服務於社會。同時,按標準規範建設學校硬件設施,消除不安全隱患,改善學校學習、生活條件,爲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項目的實施必將促進我校教育的發展,學校的安全隱患得以消除,辦學條件將進一步改善,學校辦學實力將更加增強,必將給學校教育的發展起到帶動和推動的積極作用。

  二、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我校的項目主要是由鎮領導負責組織實施,校安工程項目確定後,xx縣教育局對項目單位要求,要根據上級審批的項目,認真做好校園規劃、勘察設計、招標、施工、監理、資金管理、工程審計、竣工驗收等項工作。建設任務根據校園分區要求和現有房舍位置進行總體規劃,依據房舍使用功用和《中小學校建設標準》,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搞好初步設計。不擅自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設標準,增加建設內容,施工預算嚴格控制在批准的概算以內。所有建設項目都按以下制度:一是實行工程招投標制,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擇優。二是實行工程監理制,監理人員和駐工地代表同時參與現場管理。三是實行合同管理制。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都依法訂立合同,各類合同明確質量要求和違約責任。四是實行竣工驗收備案制。項目建成後,項目建設單位及時組織施工單位進行自檢,進行專項驗收。驗收合格,交付使用。學校建設,實行強制性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五是實行項目檔案制。從校園規劃、項目審批至竣工驗收各個環節的文件資料,都按照要求進行收集、整理,做好存檔備案工作。

  爲把學校建成家長最放心、最安全的地方,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和負責人都做到職責明確,校長負責施工現場管理。縣教育局不定期對工程進行現場督查和指導,聽取反饋意見。項目都由xx縣發展和改革局審批、立項,並按規定辦理了相關建設手續。同時,主辦方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聘請有資質監理單位全程監督施工質量。

  目前,正在正在進行前期維修加固方案收集整理,完成後將按類統一組織施工單位進行維修改造,力爭在今年暑假期間完成此項工作。

  三、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根據《關於下達20xx年第一批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專項資金的通知》(紅財教[20xx]14號)和《關於下達20xx年第二批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省級專項資金和州級配套資金的通知》(紅財教[20xx]133號)文件,我校5個項目共收到上級下撥資金71.3萬元。其中:省級資53.51萬元,州級.19萬元。上級下撥的所有資金,我校全部用於項目的專項建設。

  在資金管理上,嚴格按照《xx省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文件要求,校安工程資金運行實行專項資金專戶管理制度,項目建設工程款經審覈後由縣財政局撥付到鄉鎮財政所,並建立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確保專項資金全部用於校舍安全工程項目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證資金安全。工程完工後,及時組織縣監察局、財政局、教育局、審計局共同對工程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和審計。資金按照工程進度撥付給施工單位,無擠佔、拉用、挪用現象。

  四、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本次績效評價工作所涉及的項目在建設前,都存在較爲嚴重的學校安全隱患,一些教室和宿舍已不能繼續使用。項目實施主要考慮的是消除危房,解決學校教室和學生住宿樓比較緊張的困難,以期通過新建或維修校舍來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20xx年已下達的校舍安全工程專項資金71.3萬元,排除危房3571平方米。項目的實施,切實改善了項目學校的辦學條件,師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同時,調動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通過對項目支出後實際狀況與申報績效目標的對比分析,我縣20xx年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省級專項資金所涉及項目能結合全縣中小學校佈局調整和《xx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總體規劃》,從項目的論證到報批、項目的規劃設計到招投標、施工、監理等階段,都能嚴格按基建程序辦理相關事宜,嚴格遵守《建築法》、《招投標法》、《合同法》等國家法律法規,特別資金管理上,爲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推進部門預算管理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公共管理服務水平,由縣級財政部門對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避免了擠佔和挪用專項資金的事件發生,資金的使用符合《xx省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在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對我市校安工程審計驗收中,工程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等都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和認可。

  項目績效目標未完成的項目爲維修加固項目,原因是由於項目資金於去年10月中旬才下撥,加之加固改造項目纔剛啓動,各鄉鎮各學校校舍破損情況不一,下達資金額度有限,僅前期的設計等手續費都難以支付,暫時無法制定統一的維修加固方案,影響了工程的實施。目前,正在正在進行前期維修加固方案收集整理,完成後將按類統一組織施工單位進行維修改造,力爭在今年假期間完成此項工作。

  由於維修加固項目暫未開始實施,影響了評價結果。綜合評價後,本次績效評價得分達88分,評價結果爲良。拆除重建項目實施後與申報績效目標一致,對提高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贏得了當地羣衆的好評,使學校成爲家長最放心、最安全的地方。

  五、主要做法、存在問題與建議

  (一)經驗與做法

  1.統籌規劃,均衡發展。由於我校學生多、住宿緊缺,城鄉之間、鄉村之間教育資源差距較大。在我校的校舍安全工程項目規劃中,根據房屋的危險程度,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爲宗旨,與學校佈局調整相結合,兼顧需要與發展,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規劃,對區域內校舍規劃進行統籌,達到促進區域統籌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目的。充分體現了輕重緩急、適用、夠用、耐用的原則。

  2.過程監督,質量第一。爲保證我縣校安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對工程實施全程綜合管理。即在工程招標時,對報名投標的各個建築公司進行資質評審、信譽考察,篩選出有資質、信譽度好的建築公司參與投標。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聘請有資質的監理公司對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理,工程中每一道工序完成,在進行下一道工序之前,由施工方報驗,監理方檢查,符合設計要求,簽字認可後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地會議,對工程中的技術問題及有關情況進行交底。工程竣工時,邀請各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工程質量進行評定,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建築質量標準對工程進行驗收。由於對工程質量的嚴格控制,所有已完成的項目均合格驗收。

  3.強化措施,加強管理。學校安全管理是各級各部門已不容辭的責任,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安全工作在學校日常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對校舍進行安全監控,實行校舍安全鑑定上報制度,對學生進行安全疏散教育,可以儘量避免傷亡事故的發生。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我校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資金安排與發展需求不匹配。由於排危工作不僅僅是在原來的面積上進行簡單重建,而是需要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進行規劃建設,在原來的危房面積的基礎上往往大幅度增加。項目安排僅僅按照現有危房面積安排資金,沒有考慮學校的發展需要。由於我校財政難以安排全部配套經費,部分項目學校產生了新的建設欠債,以致於造成由於資金缺口過大,項目推遲實施的現象。

  (三)項目的後續工作安排和有關建議

  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使我校危房加固排除隱患成爲可能,但隨着房屋使用年限的增長和各種外界因素,我校危房還會不斷產生,校舍安全工程應該是一項長遠而艱鉅的任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據地方的財力和學校的實際需要進行規劃建設。在校安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是建議上級部門安排項目時應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進行調研審定,確定建設面積;二是在資金安排上,應根據各地區建築單價的不同來區別對待;三是應鼓勵多渠道籌集資金,整合校舍維修改造、捐贈等項目,儘量減少缺口資金。下一步將竭力推進維修加固項目的實施,確保在今年假期間完成20xx年維修加固任務,給師生在新學年創造一箇更加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5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紅河州財政局20xx年年初預算項目4個,項目預算資金1010萬元,全年支出759.18萬元,預算執行率75.17%。分別是:

  1.財政改革業務經費,項目預算資金177萬元,全年支出43.27萬元,預算執行率24.45%。

  2.財政監督檢查經費,項目預算資金41萬元,全年支出0萬元,預算執行率0%。

  3.財政委託業務經費,項目預算資金423萬元,全年支出416.14萬元,預算執行率98.38%。

  4.財政信息化維護經費,項目預算資金369萬元,全年支出258.77萬元,預算執行率70.13%。

  (二)項目績效目標。

  1.財政改革業務經費項目年度總體目標:進一步理順紅河

  州財政標準體系,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工作,兜實兜牢“三保”底線,印發《紅河州剛性支出項目及其標準》《紅河州運轉類項目及其標準》《20xx年財政工作手冊》《紅河州20xx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xx地方財政預算(草案)》。強化地方金融機構監管,繼續落實《紅河州非法集資舉報獎勵實施辦法》,加大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力度,提升人民羣衆防範非法集資能力意識。保護和傳承珠心算文化,培養和選拔珠心算選手,促進珠心算水平的提高。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州委組織部幹部培訓要求,舉辦一期財政幹部培訓班。

  2.財政監督檢查經費項目年度總體目標:在20xx年監督

  檢查工作的基礎上,完成以下財政監督檢查服務: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紅河州財政局內部資金管理科內控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非稅收入檢查、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檢查服務、財政部開展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實施效果專項檢查、環保資金檢查等財政監督檢查工作。

  3.財政委託業務經費項目年度總體目標:完成財政支出績

  效評價項目投資評審委託業務、政府購買PPP諮詢服務、預決算公開檢查委託業務和20xx-20xx年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驗收項目工作,爲了進一步深化州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加強財政資金支出管理,逐步擴大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的規模和範圍及項目評審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4.財政信息化維護經費項目年度總體目標:在20xx年的基礎上,完成以下信息化運行維護任務:

  (1)保障數據中心設備、數據安全穩定運行,確保全州財政業務系統平穩運行,財政專網平穩運行,視頻會議正常召開;

  (2)完成財政一體化等系統維護、設備購置、電費支付等;

  (3)雲南省地方財政預算標準化管理平臺;

  (4)紅河州預算單位會計信息集中管理系統運行維護費、設備購置費、設備租賃費;

  (5)資產系統數據對接開發項目;

  (6)省政府採購管理信息系統、“政採雲”電子賣場;

  (7)隱性債務監測平臺新模塊開發及服務項目;

  (8)紅河州部門決算業務管理系統建設費、設備購置費、運維費。

  (三)項目組織管理情況。

  1.成立以局長爲組長,副局長爲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及

  局辦公室相關人員爲成員的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明確工作職責,制定任務分解清單。

  2.制定《紅河州財政局工作規則》(紅財〔20xx〕28號)、《紅河州財政局機關財務管理辦法》(紅財黨組〔20xx〕30號)等6項制度,以及內部監督、項目管理、債務管理等制度彙編,修訂完善《紅河州財政局公務接待管理辦法》等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機關行政經費審批手續和報銷程序,加強了預算管理,規範了收支行爲。建立健全合法、合規、完整財務和業務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

  3.各項目管理科室根據職責分工、管理流程,按各項目的具體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確定實施範圍、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工作要求、工作時間節點等,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4.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委託第三方機構,協助紅河州財政局完成相關工作。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爲確保部門工作目標與整體戰略目標的一致性,在單位內形成以績效爲導向的財政資金管理機制,建立統一、規範的績效管理體系並全面正確實施,紅河州財政局積極開展了20xx年度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如下:

  1.修訂完善了《紅河州財政局公務接待管理辦法》等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機關行政經費審批手續和報銷程序,加強了預算管理,規範了收支行爲。

  2.開展20xx年度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對未完成績效目標或偏離績效目標較大、預算執行率偏低的項目進行分析並說明原因,研究提出改進措施。

  3.根據預算法、《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xx〕10號)、《紅河州財政局關於印發〈紅河州州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紅財預〔20__〕97號)等相關文件要求,對20xx年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目標進行了優化,確保績效目標設置更加科學、合理。

  4.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工作,在第三方機構人員的指導下,由部門領導、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組成專家評估小組,形成評估成果。

  5.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工作,明確績效運行監控的目標,把績效管理的目標分解落實到績效監控中,提高個體績效水平來改進部門整體的績效水平。

  6.在第三方機構指導下,結合部門實際情況,搭建起了本行業、本領域的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指標體系。

  7.配合第三方機構開展20xx年項目支出績效部門評價工作,對評價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並進行整改,提高部門績效水平。

  三、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附相關自評表)

  (一)績效評價綜合結論。

  1.財政改革業務經費,共設22個績效指標,完成13個,未完成或部分完成9個,預算執行率24.45%,自評得分61.4分,自評等級爲“中”。

  2.財政監督檢查經費,共設8個績效指標,完成8個,預算執行率0.00%,自評得分90分,自評等級爲“優”。

  3.財政委託業務經費,共設32個績效指標,完成29個,未完成或部分完成3個,預算執行率98.38%,自評得分92.93分,自評等級爲“優 ”。

  4.財政信息化維護經費,共設25個績效指標,完成24個,未完成1個,預算執行率70.13%,自評得分95分,自評等級爲“優”。

  四、主要經驗及做法

  紅河州財政局制定了《紅河州財政局工作規則》(紅財〔20xx〕28號)、《紅河州財政局機關財務管理辦法》(紅財黨組〔20xx〕30號)等6項制度,以及內部監督、項目管理、債務管理等制度彙編,印發《紅河州財政局關於印發的通知》(紅財辦發〔20xx〕12號),對制度適時更新。建立健全合法、合規、完整財務和業務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爲項目的管理奠定了基礎,保障項目正常開展。

  五、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項目預算及自評工作不夠精準,統籌協調不夠,不能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以確保項目實現預期目標,各項目科室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在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填報工作中,財政支出多箇子項目合併爲一箇主項目時存在一定困難,並對後期的.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部分項目由於不可抗拒原因,未完全按年初計劃開展,資金支出進度緩慢,影響了工作任務和績效指標的完成,拉低了績效評價得分。如:因受疫情客觀因素的影響,取消了財政幹部培訓和珠算心算比賽,影響了工作任務和相應績效指標的完成。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預算管理,做好項目前期的調研決策工作。

  (二)進一步調整充實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人員,明確分工,形成合力,壓實責任,確保完成單位年度考評目標任務。

  (三)加大對績效評價相關知識的培訓力度,結合實際制定完善資金管理制度。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財政信息化維護經費”項目的“政府性債務系統建設諮詢委託業務設備購置19.8萬元”、“政府性債務系統建設諮詢委託業務維護費40萬元”經財政部門批准調整爲“紅河州債務系統駐場運維服務經費10.8萬元”、“20xx年新增專項債券項目資金使用合規性覈查工作委託業務費49萬元”,同時更新了相應的績效指標。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6

  一、項目概況

  承擔20xx年財政性投資項目的工程預(結)算審覈工作,爲20xx年度向社會公開聘請15家第三方諮詢公司及部門14位專業技術人員支付服務費,購買辦公用品、升級辦公軟件。

  二、資金使用與績效情況

  (一)總體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20xx年度梅州市梅縣區財政性資金建設投資項目工程預結算造價審覈服務資格採購項目》及《梅縣區財字[20xx]36號 計酬管理規定20xx年修訂》規定,支付第三方諮詢公司審覈服務費454.37萬元,審覈人員績效工資109.85萬元,辦公用品、軟件購買升級費用11.18萬元。

  (二)具體績效情況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審定358宗,送審金額35.43億元,審定金額32.66億元,覈減2.77億元,覈減率7.82%,其中預算173宗,送審金額23.79億元,審定金額21.81億元,覈減1.98億元,覈減率8.32%,結算185宗,送審金額11.63億元,審定金額10.85億元,覈減0.78億元,覈減率6.71%。

  三、存在問題

  審覈資料不完善,存在比較多的項目漏設計或預算缺項,造成來回函件回覆時間增加。

  加強對第三方諮詢公司的監督管理,提高審覈質量。

  總體評價

  充分利用預算資金,擴充了審覈力量,提高了審覈質量效率、更好地爲財政資金基本建設工程資金把關。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7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績效目標情況。

  20xx年我局以服務羣衆爲宗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一是公共文化陣地持續優化。紅色交通紀念館、秋林鎮紅星村村史館等一批公共文化陣地建成開放,文化館完成升級打造,圖書館升級打造有序推進。博物館創建爲梓州歷史文化科普基地和社區教育基地。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成功創建縣級示範村鎮25個、市級示範村鎮2個;“三館”數字化建設初見成效,疫情期間爲羣衆提供各種在線服務。二是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完成。全縣數字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三年任務、一年完成”,全縣建成縣應急廣播平臺1個、鄉鎮前端33個、村(社區)前端462個、應急廣播接收終端7478套、縣鎮村視頻調度會議系統496套、城區防洪應急廣播40套,通達率、長響率均提高到95%以上。三是羣衆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深挖本土歷史文化和紅色資源,創作音樂故事劇《紅色交通站—紅蝴蝶》、音詩舞《啓航.烈烈忠魂》等精品力作近10個。結合建黨100週年、黨史教育等,開展文藝活動40餘場。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旅遊日”策劃文物宣傳、文藝展演、旅遊推介等系列活動,參與羣衆萬餘人。開辦書畫研修班和“5.12汶川特大地震親歷者大型口述史—聽親歷者講述”臨展,舉辦黨史知識競賽、“學黨史·讀經典”等系列活動,吸引觀衆近5萬人次。支持羣衆文藝團體、戲曲團隊發展,引導羣衆自我表現、自我服務。

  (二)資金安排情況。主要表述政策(項目)資金安排、分解下達預算情況。

  20xx年全系統項目資金共計22056.9483 萬元,其中縣級安排項目20397.1783萬元,爭取中央、省、市項目資金1659.77 萬元。預算下達到全系統各個單位資金情況:機關20943.3483萬元;文化館110.6萬元;圖書館63萬元;文物管理所940萬元。其中機關項目資金17478.4萬元主要用於印象涪江美麗島旅遊康養綜合開發項目和西部寫生基地道路建設。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預算執行進度情況分析。主要分析政策(項目)資金預算執行情況,以及預算管理情況。

  20xx年項目嚴格按照預算實施,20xx年整個系統全年完成項目預算21356萬元,佔預算96.8%,全系統有700萬元沒有完成預算,其中文物管理所500萬元、機關200萬元沒有完成預算,主要原因一是項目正在實施中,不具備撥款條件。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對照總體目標分析全年完成情況

  20xx年工作圍繞年初制定的目標和計劃執行,職工工資各種補貼按月執行,不存在拖欠職工工資補貼等情況,文化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免費開放、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等民生工程按項目進度執行,其他特定項目除上級資金預算下達較晚無法實現,其他的及時按進度執行,所有支出都很好地完成了目標計劃。

  20xx年我局一是以夯牢基礎爲目的,文旅融合發展相得益彰。鄉村旅遊發展推動有力。編制《三臺縣“兩江一湖”鄉村旅遊總體規劃》和北壩、樂安《鄉村旅遊修建性詳細規劃》。創建梓州杜甫草堂、紅花園脫貧攻堅等省級研學基地2家,培育具備研學課程設計及活動執行的承辦機構2家。舉辦春季賞花季等鄉村文旅系列活動2個。組織經營業主到明月村考察學習,文旅能人蔘加省級培訓1期,6位文旅能人進入省庫。研學基地建設有序推進。制定打造1個特色品牌和構建“1356N”基地建設規劃戰略目標,構建“一營多基”“3+2”(3天在營地,2天到基地開展研學教育活動)的研學教育體系,形成營地引領、基地協同的研學教育模式,在東南西北中5個片區打造10條精品線路,提升全縣研學旅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文旅運營推介提質增效。利用《川報觀察》《學習強國》、“文旅三臺”微信公衆號等平臺推介宣傳三臺文旅100餘次。組織各類文旅產品參加陝甘川寧旅遊博覽會等推介活動6次。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與重慶北碚區等對接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積極參加樂山旅博會、成都寬窄巷子旅遊專題推介會活動,編印《三臺旅遊畫冊》,提升縣域文旅影響力。

  二是是以保護傳承爲使命,文化遺產利用亮點紛呈。文物保護不斷加強。推進實施重點文物保護項目4個,在國家文物局新增立項2個、申報專項資金項目3個。查處2起在潼川古城牆保護範圍內違規建設。組織公示重點文物管理使用單位消防責任人、直接責任人,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動。開展野外搶救性保護4次,協助完成全縣石窟寺調查、涪江流域郪王城遺址考古調查等項目。開展“革命文物展覽展示”問題排查,完成縣域內紅色資源普查。邀請省級專家進行館藏品鑑定,新增珍貴文物124件(其中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115件)。非遺傳承得到鞏固。以“創意天府、動感綿碚、遇見梓州”爲主題組織首屆川渝文創設計大賽,評選獎項118名。組織非遺傳承人和項目參加省市非遺展示展覽活動,潼川豆豉、剪紙等非遺項目在科博會、國際非遺節精彩展示。組織非遺傳承人申報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全年非遺傳承人入選全省文旅能人3名、突出貢獻能人1名。宣傳普及方式多樣。製播“三臺文物有話說”專題節目,在三臺電視臺、三臺文旅等平臺展播。舉辦“小小講解員培訓班”公益課程。在“5.18國際博物館日”、送戲下鄉等活動中,發放資料、現場講解,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徑講解文物及背後的故事。與綿陽、遂寧等市、縣博物館開展館際交流,組織藏品參與“四川宋代窖藏文物精品展”。

  三是以日常監管爲抓手,文旅市場監管穩定有序。市場監管常態化。督促落實安全生產屬地、部門、業主的具體責任。健全多部門聯動機制,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建立安全隱患數據庫。組織星級酒店、文保單位、公共文化場所等重點場所完善應急預案、開展消防演練。加強安全培訓,狠抓防汛減災防範工作,紮實開展“安全生產月”、假日文化旅遊市場安全等專項檢查,守牢文化和旅遊安全防線。關鍵環節精細化。加強重要時段、重點點位安全生產監管,全年無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嚴守疫情防控紅線,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組織文旅市場疫情防控工作會3次,全縣範圍內開展文旅行業疫情防控拉網式檢查兩輪。“四不兩直”開展安全檢查10次,檢查星級酒店、A級景區等60餘次。聯合市場監管、環保等部門落實魯班水庫水環境整治,組織開展常態化督查。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包括項目完成數量、質量、時效、成本等情況,資金結餘情況,違規記錄等,對照項目計劃完成目標,對截止評價時點的任務量完成、質量標準、進度計劃、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並進行分析說明。

  我局按照上級要求,全年目標建設績效目標設定清晰準確,圓滿完成了各項項目績效目標任務,目標完成率100%。

  (四)項目效益分析。

  根據項目建設預期目標績效指標按時圓滿完成,項目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沒有超額支出,服務對象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20xx年未完成項目主要是文物管理所文物保護項目、機關文化旅遊資金,未完成主要原因主要是項目正在實施中,不具備撥款條件,今後工作中督促加快項目實施進度。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20xx年我局項目支出嚴格按照年初預算執行,經評價,該項目總體完成情況良好,資金績效目標明確,預算編制合理,項目和資金管理較爲落實,整體項目效果良好。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8

  一、基本情況

  (一)部門整體支出概況,年度部門決算收支完成情況,包括收入構成、支出構成、年初預算完成率、當年收支平衡和年終結轉結餘情況等。

  20xx年區人大部門預算批覆收入1532.65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2.65萬元,其中基本支出預算937.04萬元,項目支出預算595.61萬元,截止20xx年年底實際執行1716.67萬元,執行率112%,其中基本支出執行897.63萬元,基本支出執行率爲:95%項目支出執行819.03萬元,,項目支出執行率爲:137%。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主要包括區委、區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績效考覈的個性指標、預決算公開、存量資金管理、資產管理、三公經費控制、內部管理制度建設等的設定及完成情況,項目績效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完成情況及預期經濟、社會效益等。

  1、績效考覈方面

  區人大分別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執行進度及年度終了後全年資金績效評價,詳細評價考覈各項明細績效指標

  2、預決算公開

  20xx年度分別在呈貢政務網和雲南省財政廳門戶網對20xx年預算進行公開,20xx年年終決算公開。

  3、存量資金

  響應財政快速消化存量資金的要求,區人大20xx年初結轉結餘爲0元,合理有效使用資金,20xx年無存量資金,同時當年末結轉結餘0,進一步提升資金管理。

  4、資產管理

  20xx年年末資產合計760826.4元,其中貨幣資金137243.98元,固定資產淨值334082.97元,20xx年新增固定資產0元,無形資產淨值197531.05元,其他應收款淨額91968.4元。

  5、三公經費

  20xx年年初預算三公經費64332元,其中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預算54332元,車輛2張,接待費用預算10000元;20xx年三公經費執行10663.98元,車輛運行維護費9774.98元,接待費用889元,無出國經費

  6、內部管理制度建設

  20xx年人員變動較頻繁,單位內控制度制度略有調整與增加。

  (三)部門整體支出或項目實施情況分析,主要包括資金到位、資金使用、資金管理、項目組織和項目管理情況分析等。

  20xx年年初預算15326465.2元,20xx年年末決算17166674.39元,預算執行率112%。20xx年財政撥款支出17166674.39元,其中:基本支出8976329.54元,佔總支出的52.29%;項目支出8190344.85元,佔總支出的47.71%。20xx年年末結餘爲0,無結餘,當年收支平衡。

  資金使用由科室提出申請,填報項目績效跟蹤表,提交科室主任審批,再由分管領導審批,再交由財務人員交到財政局資金管理科室申報,同時財政系統錄入資金用款計劃,等財政資金流程審覈通過後,科室提交需要支付金額,單據齊全,領導審批後,支付資金。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

  評價目的梳理資金、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分享經驗、科學合理使用資金,讓資金產生最大效益。

  (二)績效評價工作過程,主要包括前期準備、組織實施和分析評價等內容。

  績效評價工作按季度開展,由辦公會通報當季度執行進度,由各科室負責人實施資金動態,各科室發表各項目目前開展情況,並爭對目前進度與開展情況討論與研究,找出目前開展中的難點,探討出下季度工作開展安排,並對年初績效目標各項指標進行對比,找出差距,找出應對辦法,並及時進行二次跟蹤與評價,全年下來,所有科室對項目有了更深入分析評價。

  三、主要績效及評價結論

  1、經濟性分析,主要包括成本(預算)控制情況和成本(預算)節約情況。

  20xx年年初成本預算15326465.2元,實際執行17166674.39元,省市級撥入經費比上年有所增加。

  2、效率性分析,主要包括實施進度和完成質量。

  從效率性上來說,基本支出按月進行開展,進度達標,完成情況良好,但項目實施方面來說,由於換屆選舉經費11月纔開展,一二三季度不夠理想,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開展進度有點緩慢,項目管理進度把控性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習

  3、效益性分析,主要包括預期目標完成程度和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等。

  從效益性來說,項目的預期目標基本達標,完成程度約95%,所有項目對經濟的推動有着一定程序的影響,讓更多社會羣體享受更多的政策措施,集思廣義,推動更社會不斷的進步與發展。

  四、存在的問題

  (一)常委會黨組和機關黨支部的建設還需加強,圍繞黨委中心工作服務保障大局的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二)人大監督工作剛性措施的落實、常委會作出的各類審議意見的跟蹤檢查和督促整改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密切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與選區羣衆聯繫的制度機制仍需進一步改進。

  (四)區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一人一委”的現象仍然較爲突出,專(工)委工作力量還需進一步加強。

  (五)常委會機關服務和保障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五、有關建議

  針對特殊事項的項目,能否可以不按統一進度考覈來執行。建議允許一事一議來打分。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19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1.項目立項情況。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覈制度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推行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國務院城鎮燃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道路管理條例》依法行使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管理、城市綠化管理、市政設施管理(供水、污水、城市排水、供熱、燃氣、道路、橋樑、城市照明、全部運行管理職責)、公用事業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領域)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

  (二)項目績效目標

  依法行使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管理、城市綠化管理、市政設施管理(供水、污水、城市排水、供熱、燃氣、道路、橋樑、城市照明、全部運行管理職責)、公用事業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領域)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

  二、績效自評結論

  (一)總體結論

  1.強化市容管理,助力創城迎檢。今年以來,圍繞不同階段市容的重點工作,採取集中和專項整治相結合措施,對重點區域存在的流動攤販、燒烤攤點、騎路市場等市容“頑疾”,持續開展整治。共整治29條背街小巷,出動執法隊員3萬人次,執法車輛4500餘臺次,清理違章佔道、亂堆亂放2.4萬餘處,清理無證無照流動攤點2.2萬餘個,規範非機動車佔道停放1萬餘起,轄區市容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觀。

  2.做好行政服務審批工作。20xx年共計受理門頭店招審批材料504份;對轄區內申請佔用區管道路進行施工的個人、單位進行審覈,發放道路佔用施工許可證,共受理申請62次,發放城市道路佔用施工許可證61張。

  3.認真做好拆違工作。按照省市“兩治三改”工作部署和要求,建立有效的防控拆違機制,發現新生建築,及時制止,要求鄉鎮街道對轄區內違法建築逐一排查,掌握違法建築業主信息和違建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強拆預案,20xx年共拆除違建約1561.9平方米,其中鄉鎮1314平方米,市區247.9平方米。

  4.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區推進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工作,將朝陽街道設爲垃圾分類工作示範片區,目前觀瀾瑞公館、新日化小區已實施定時定點投放,爲819戶居民提供生活垃圾分類四分類運行管理服務。督導員按時在崗在位,做好分類投放引導。

  5.有條不紊,數字化管理工作有序進行。20xx年,我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共派遣35574條案件,其中視頻採集案件378件,媒體曝光案件3件,事件類30560件,主要涉及綠地髒亂、道路不潔、非法小廣告、亂堆物堆料等,部件類5014件,主要涉及雨水井蓋、行道樹、垃圾箱等。

  (二)自評結果

  經自評,文明創建、創城、違建拆除費用項目績效自評綜合得分爲99分,自評結果爲“優”。

  三、指標分析

  文明創建、創城、違建拆除費用項目專項經費項目績效自評指標體系共設置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各項指標評分情況分析如下:

  (一)產出指標(滿分50分,實得50分)

  1.數量指標(滿分13分,實得13分)。

  2.質量指標(滿分13分,實得13分)。

  3.時效指標(滿分12分,實得12分)。

  4.成本指標(滿分12分,實得12分),年度設定的成本指標爲50萬元;實際完成情況20xx年該項目成本爲47.9萬元。

  (二)效益指標(滿分30分,實得30分)

  1.經濟效益(不涉及)

  2.社會效益(滿分10分,實得10分)

  3.生態效益(滿分10分,實得10分)

  4.可持續影響(滿分10分,實得10分)

  (三)滿意度指標(滿分10分,實得10分)服務對象滿意度100%,得分10分

  四、存在問題

  通過自評發現,文明創建、創城、違建拆除費用項目專項經費項目實施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績效意識不足。自評單位的績效意識不強,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對績效管理工作缺乏系統認識,績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績效自評目標不夠規範。項目績效目標指標設定的合理性不夠。

  三是項目資金的管理不夠完善。預算執行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意見和建議

  爲進一步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細化預算編制工作,認真做好預算的編制。進一步加強內設機構的預算管理意識,嚴格按照預算編制的相關制度和要求進行預算編制。

  2、加強財務管理,嚴格財務審覈。加強單位財務管理,健全單位財務管理制度體系,規範單位財務行爲。在費用報賬支付時,按照預算規定的費用項目和用途進行資金使用審覈、財務嚴格覈算,杜絕超支現象的發生。

  六、自評依據

  《禹會區財政局關於印發〈禹會區區級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禹財績〔20xx〕3號)

  七、附件

  1.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附後)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0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爲響應全縣綠化攻堅工作,鄉在春季綠化工作中重點對平涉公路兩側、309國道窯則段綠化節點打造,需購買油松、冬青、海棠等綠化苗木及施工費、後期管護費等費用較大,根據領導批示,特申請縣政府撥付綠化項目(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10萬元,用於支持綠化相關費用支出。

  (二)項目績效目標。

  一、保證今年綠化攻堅工作順利開展,彌補資金不足的短板。

  二、督導日常工程建設工作,保證工程質量和效率。

  三、在保證工程高標準完成的基礎上,將綠化補助資金全部發放到位。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

  本次績效評價目的是爲了加強鄉春季綠化項目財務支出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客觀、公正的評價財政資金使用、項目的實施、制度的建設和取得的成效,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二)績效評價原則

  一、科學規範原則。績效評價應當嚴格執行規定程序,按照科學可行的要求,採取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開原則。績效評價應當符合真實、客觀、公正的要求,依法公開接受監督。

  三、分級分類原則。績效評價要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分類組織實施。

  四、績效相關原則。績效評價應當針對具體支出及其產出績效進行,評價結果應當清晰反應支出和產出績效之間的緊密對應關係。

  (三)績效評價方法

  績效評價應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審機制,對購買服務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覈評審。堅持過程評審與結果評審、短期效果與長遠效果評審、社會效益評審與經濟效益評審相結合,確保評審工作的全面性、客觀性和科學性。評價工作小組應堅持簡便有效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績效評價。

  自評採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比較法。

  (四)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我鄉充分認識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和必要性,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項目自評工作具體工作人員,確保績效資自評工作順利進行,成立由綠化養護專業技術人員、衛生保潔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組成的績效評價工作小組,深入實地調查、收集整理相關基礎數據,落實項目實施、運行及資金使用情況,並對所有數據材料進行彙總、分析,形成績效自評報告。

  三、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根據《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我鄉從春季綠化績效目標管理、組織管理。資金管理、項目產出與效果等對平涉公路兩側、309國道窯則段綠化財政支出進行績效自評,認爲該項目績效評價等次爲優,得分98分。(附相關評分表)

  四、績效評價指標分析

  (一)項目決策情況。

  此項目決策立項目標合理,項目立項依據充分、規範,爲村民提供綠色生態、優美有序的生存環境,爲響應全縣綠化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項目過程情況。

  1、健全組織機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提高了辦事效率,確保了項目質量。

  2、制定項目實施方案,確保工作按流程進行,做到了有條不紊。

  3、項目資金審覈符合流程,會計覈算規範,嚴格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行財務處理,確保資金使用效率。

  (三)項目產出情況。

  一、工程完工率達標。平涉公路兩側和309國道窯則段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實現工程完工率100%,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二、綠化節點覆蓋率達標。綠化節點覆蓋率達到94%,保障了工程質量。

  (四)項目效益情況。

  受益羣體滿意度達標。全鄉羣衆滿意度均達到95%以上,真正改善了人居環境,使羣衆更加滿意。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項目資金真正做到了專款專用,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管理程序支付,有效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了項目資金正常合理使用。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綠化資金渠道來源單一,後期養護投入不足。

  2、綠化養護專業人員匱乏,專業知識相對缺乏。

  六、有關建議

  一、多渠道招商引資,拓寬綠化養護資金渠道來源。可積極參與到全縣招商引資的隊伍中,發動多方力量招商引資,解決渠道單一問題,進而帶動全鄉經濟發展。

  二、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強化綠化養護隊伍建設。建議開展多種培訓方式,在聘請綠化養護專家授課的基礎上,採取實地參觀的方式加強綠化養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不斷提高專業養護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1

  一、項目基本情況及自評結論

  20xx年度科研及業務經費總額700萬元,主要用於我院年度常規重大研究課題。我院按照項目實施計劃,制定了項目預算實施方案,並嚴格按照預算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一)項目用款單位簡要情況

  項目主管單位爲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直屬的社會科學綜合研究機構,其前身爲中國科學院廣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10月,1974年6月改稱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80年9月擴建爲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有良好的學術傳統,經過4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地位的優長研究學科:鄧小平理論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港澳臺問題研究、廣東地方史和孫中山研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研究等。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受省委、省政府委託,參與組織、協調、指導全省鄧小平理論研究、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工作;協助擬定廣東省理論規劃;負責組織廣東省社會科學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爲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積極參與和承擔省委、省政府決策研究,特別是研究廣東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充分發揮了作爲省委、省政府“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爲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特區理論與實踐、港海岸臺研究、物價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區域經濟發展與規劃、廣東山區發展、依法治省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領域的研究,爲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近年來關於深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研究、亞洲金融風暴對廣東的影響等問題的研究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項目實施主要內容及實施程序

  20xx年課題課題主要是圍繞中央、省領導所關注的問題,爲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諮詢和理論依據。以及配閤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理論宣傳工作,進行理論詮釋和政策宣傳。內容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中央、省領導交辦重大課題項目,這類內容佔據了重大項目的大部分,主要包括20xx年上級領導交辦課題(根據省委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專題調研活動)、《廣東產學研合作中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研究》調研報告等;一類是配合院科研中心工作的重大課題項目,如“‘協同創新’研究平臺建設項目”、社科院微信公衆平臺建設項目等。

  20xx重大課題都屬於年度重大課題,項目實施實效性較強,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收集和整理資料。完成課題研究所需的相關數據資料、事實資料和政策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對材料進行梳理,細化研究內容,對課題總體研究工作進行計劃和安排。

  第二階段,調查研究階段。對研究專題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召開調研座談會,專家論證會,完成前期報告框架以及階段性成果。

  第三階段,完成課題總報告。

  (三)簡述項目自評等級和分數,並對照佐證材料逐一分析

  1、前期工作

  20xx重大項目大部分屬於省領導交辦課題,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在省領導下達課題後,我們會根據領導下達內容組織相關領域專家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對照領導要求和課題理論進行論證,制定研究大綱,開展課題預研究。具體表現如下:

  (1)前期研究方面,論證決策自評得分爲滿分7分,項目按照院上級交辦課題立項。

  (2)目標設置方面,目標設置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均爲滿分,在目標完整性方面,制定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在目標科學性方面,目標設計科學合理,實施過程順利。

  (3)保障機制方面,院重大課題研究得到院的全力保障,在組織機構和制度措施方面均爲滿分。在組織機構上,以課題組爲專門的實施組織機構,並實行分項目制度,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跟進。在制度措施方面,資金管理制度參照院財務統一管理,有項目管理制度,按《科研全過程動態管理》制度實施,有項目實施方案。

  2、實施過程

  項目實施過程的財政管理全程監控,在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兩方面都得到動態掌握。具體表現如下:

  (1)資金管理方面,按照《廣東省社科院全過程動態管理條例》執行,分兩類情況下撥。一種是應用類課題,時效性較強,週期短,一次性下撥經費;基礎類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專著出版等),研究週期較長,一般爲三到五年,按照課題研究進度,分三次下撥。課題立項後,一次性下撥經費或第一期經費。在資金支付方面,因課題項目經費沒能及時到位,該項得分爲3分,總分爲4分。在財務合規性方面,得分爲滿分,項目資金全部用於課題研究,並符合財務管理規定,實行專賬管理,按計劃支出,支出記錄完整規範,憑證合格有效。(2)項目管理方面,項目實施程序規範,嚴格。按照《科研全過程動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執行,課題組要在科研項目管理系統中遞交中期檢察申請,並按要求附上課題階段性成果。中期檢查通過後,才能進行課題結項。在項目監管方面,得滿分,嚴格按照《廣東省社科院科研全過程動態管理條例》制度對項目進行檢查、監控。

  3、項目績效

  20xx年重大課題項目績效明顯,在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公平性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具體表現爲:

  (1)經濟性方面,項目實施過程沒有超預算,節約進行,得滿分。

  (2)效率性方面,項目進展富有效率,得滿分。按照進度計劃完成階目標,工作得到省委交辦領導認同。

  (3)效果性方面,重大項目研究最後取得多項成果,主要成果形式爲5000字左右的研究報告(簡本),或者幾萬字的研究報告(詳本),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專報》形式上報省領導。報告得到省委領導的圈點和批示,有的轉化爲部門決策。達到預期效果。

  (4)公平性方面,項目實施沒有造成社會不公,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發揮着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績效表現

  (一)資金使用績效。

  資金使用績效良好,按規定支出,取得預期成效。

  (二)存在問題。針對短板指標分析項目資金使用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在資金支出方面,課題項目研究已經結束,但由於資金沒有及時到位,課題經費爲院先行調劑墊支,資金仍有部分剩餘。按計劃本年底將按預算按期有序完成年度資金支出。

  三、改進意見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項目管理資金績效管理的意見。

  希望資金能夠及時到位,保證項目資金的有效使用。無其他意見。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2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單位基本情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提升城市品質、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貫徹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的重要舉措,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城市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推動力,更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實事工程。

  20xx年2月我市在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後,於當年8月,由市委、市政府正式決定組建益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協調組辦公室,負責全市的文明創建工作。全辦現有綜合組、宣傳組、未成年人組、督查組、資料組、重點工作組、志願服務組等七個組室,共有工作人員30餘人。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文明創建項目以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爲主要目標,以“惠民、靠民、爲民”爲主要原則,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通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健全便民惠民設施、優化城市公共管理、推進志願服務項目化、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以及組織開展系列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着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城市文明指數和市民文明素質。20xx年,市級預算安排項目資金1095萬元,其中:財政年初預算安排資金500萬元,年中在財政存量資金中安排資金595萬元,全年累計支付1058.99萬元。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

  通過績效評價,瞭解全市文明創建的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時加強和規範項目資金的管理,發現資金使用及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資金支出的規範化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項目資金

  20xx年安排項目資金1095萬元。已到位資金1095萬元,實際支付資金1058.99萬元。其中:益陽市創文辦工作經費支出99.61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會議費、郵電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督查考覈租車費等,綜合專項支出959.38萬元,主要爲創文綜合考覈獎勵、志願服務崗亭等便民惠民工程建設、市直相關責任單位項目經費、三區創文辦及社區專項經費等。

  (三)項目組織情況分析

  20xx年,我辦共設有綜合、宣傳、未成年人、志願服務、重點工作、督查、資料等7個組室,根據各自工作職能分工,分別負責《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截至目前,各組室均按要求紮實開展工作。作爲創建工作協調機構,我辦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和日常調度,堅持問題導向,及時聯繫相關責任單位召開協調會,研究、解決、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動態掌握各項目標任務完成進度,及時有效總結階段工作經驗,力求在全國文明城市中取得好成績。

  (四)項目管理情況分析

  我辦參照市財政局頒佈的各項財務管理辦法及《中共益陽市委宣傳部機關財務管理制度(試行)》(益宣字〔20xx〕14號)制定了《益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協調組辦公室財務管理制度》(益創文辦〔20xx〕16號),明確了資金使用範圍、使用標準、申報與審批程序、審批權限及撥付流程等,所有開支均嚴格執行會審聯籤制度。

  三、項目績效情況

  一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紮實推進。堅持價值引領,着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完成了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大賽。堅持問題導向,完善了問題清單機制、回頭看整治工作機制,集中抓好薄弱環節重點整治,重點支持加強了中心城區電動整治、禁燃禁放煙花爆竹等工作,啓動了系列專項整治,在中心城區登記上牌超標違規電動車4萬多臺,查處電動車闖禁6870起,教育勸導2180餘起;查處機動車違停76003起,駕駛摩托車不戴頭盔5732起,闖紅燈6270起、酒駕1483起、毒駕36起,套牌假牌189起、不按規定讓行1527起、闖禁區2375起、行人交通違法197起;清查處理殭屍車近300臺。堅持突出重點,調整資料收集上報體系,優化了考覈機制,借鑑“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先進經驗,將創文考覈中的20%的權重交予基層街道社區,由基層社區對市直部門工作進行打分,減輕了基層負擔,增強了工作實效。堅持強化宣傳,加強了文明益陽專版專欄建設,創新製作了“文明小考”“文明有禮文明有你”等欄目,組織開展了“代表委員話文明”等主題活動。

  二是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紮實開展。開展了“歌唱祖國 逐夢未來”益陽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快閃活動。3—10月,共完成文化快閃活動十一場,其中七一專場榮獲全省一等獎。推薦19個單位參評省級文明社區(小區)、文明窗口單位、文明集市、文明風景旅遊區、文明餐飲示範店。啓動了20xx-20__年度益陽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標兵單位)、文明行業、文明校園(文明標兵校園)、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工作;組織開展了益陽市第六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結合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工作,全力推進文明村鎮建設,截至目前,全市縣級及以上文明村數量爲343個,佔比爲30.19%;縣級及以上鄉鎮46個,佔比56.79%(暫未包含20xx-20__年度市級文明村鎮數據)。

  三是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持續深入推進。持續深化 “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工作,指導各地根據省文明辦要求,重新修訂了以移風易俗和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爲主要內容的村規民約,着力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全面加強重點人羣管理,探索在部分鄉村實施村民道德檔案建設。持續強化文明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廣泛開展“好公婆”“好兒媳”等評選活動和“傳家規、立家訓、揚家風”等主題活動,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引領社會風氣。組織開展了春節元旦、清明節鮮花換鞭炮活動以及“文明節儉賀新春移風易俗過新年”主題活動,推動在中心城區實行了煙花爆竹禁燃禁放。集中抓好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工作,指導鄉村組建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專項督查組1761個,開展督查10207次,查處大辦婚喪喜慶事宜31起,處理36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2人。集中抓好節慶活動,指導各區縣(市)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期間組織開展了送春聯、送書法、植樹、文藝匯演、集體祭祀等活動,突出文明過節。

  四是志願服務工作深度覆蓋。啓動了志願服務項目化建設,加快推進志願服務供需對接,啓動了志願服務崗亭建設,組織開展了“全民學雷鋒共創文明城”志願服務行動月活動,打造了“文明過馬路禮讓斑馬線”交通文明勸導、愛心送考等志願服務活動品牌。志願服務工作持續深入推進,註冊志願者人數達56萬多人,培育省級最美志願者7人、最佳志願服務組織1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1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1個。用心培育萬人文明勸導志願服務品牌,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家鄉學雷鋒等活動,着力引入校園和社會志願服務力量,中心城區全年開展文明勸導志願服務約30萬人次。創新開展了中心城區黨員幹部下基層進社區“接地氣、去官氣、傳正氣、轉作風、惠民利”主題志願服務。截至11月底共開展文明勸導、新時代文明實踐等主題志願活動1600多次,社區吹哨召集單位700多次,反映問題900多箇。

  五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卓有成效。組織開展了湖南省新時代好少年的推薦工作,全市有4位優秀少年入選“湖南省20xx年度新時代好少年”,組織評選市級新時代好少年40人。組織“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傳承紅色基因”系列主題活動和“傳承紅色基因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祭英烈、“我和國旗合個影”、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大型活動。全面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截至20xx年11月,我市已經評選出縣級文明校園255所、市級文明校園42所、市級文明標兵校園3所,創成省級文明校園7所、全國文明校園2所(暫未包含20xx-20__年度市級文明校園數據)。

  六是全力組織開展“親幫親戶幫戶,互助脫貧奔小康”。我市高度重視“親幫親戶幫戶,互助脫貧奔小康”工作,結合精準脫貧等工作,組建了益陽市互助辦,並在人員經費上給予高度保障,確保相關工作常態化開展,廣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對困難羣衆進行幫扶。截至目前,全市實施親幫親戶幫戶次數17810次,幫扶物品數13493件,幫扶服務數29169次,幫扶資金224.82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我市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經費保障力度不夠、經費支出報賬程序不夠完善的問題。

  五、建議

  1.建議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資金總量。

  2.進一步加強預算編制的細化工作,完善財務制度,進一步規範報賬流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3

  一、基本情況

  (一)部門(單位)基本情況

  1、職能職責

  (1)負責全縣住房保障管理工作,貫徹執行國家、省、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具體負責住房保障工作的實施。

  (2)負責全縣城鎮物業管理工作;負責監督檢查物業管理企業的經營活動,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全縣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的歸集、使用及管理工作;指導房屋維修養護。

  (3)負責全縣房屋的白蟻預防和滅治工作。

  (4)負責全縣國家直管公房的管理、維修和經營工作。

  (5)管理本單位機關及所屬單位人事勞資、保險、福利等有關工作,負責擬定幹部職工教育培訓規劃並組織實施。

  (6)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2、機構設置和在職人員情況

  根據上述職責,江永縣住房保障服務中心機關內設辦公室、住房保障股、白蟻防治股三個職能股室。覈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3名,20xx年末有在職幹部職工人員18人。

  (二)部門(單位)年度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省級專項資金績效目標、其他項目支出(除省級專項資金以外)績效目標

  1、保障單位正常運轉。

  2、加強棚戶區改造,鞏固創衛成果。

  3、落實好睏難羣衆的惠民政策,及時發放房屋租賃補貼。

  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

  20xx年支出決算數爲92.64萬元,詳細情況如下: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xx年基本支出92.64萬元,主要用於單位人員工資、社保費、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車輛運行維護費等。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xx年我單位無項目支出。

  三、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

  我單位20xx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70萬元,主要用於解決單位編制外人員的工資、社保費。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情況

  我單位20xx年度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五、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情況

  我單位20xx年度無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

  六、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情況

  (一)運行成本方面

  我單位嚴格按照財政批覆的預算支出,無超預算項目支出。

  (三)管理效率方面

  我單位按照縣財政批覆的用款計劃支付報賬資金,積極與縣財政國庫協調資金支付業務,極力優先保障單位重點資金支付。

  (三)履職效能方面

  1.機構改革全面完成

  (1)職能劃轉情況:20xx年,根據巡察整改要求,我中心將房屋徵收與補償、房產測繪職能劃轉至縣自然資源局,房地產市場監管、老舊小區改造、物業管理職能劃轉至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也按要求全部劃轉至縣自然資源局與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我中心承擔棚戶區改造、公共租賃租房的運營與管理、白蟻防治、房屋維修資金的歸集使用及管理工作。20xx年12月6日,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與我中心召開會議,通過集體討論,同意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委託我中心行使物業管理職能。

  (2)人員變動情況:按照《關於江永縣部分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調整的通知》(江永編髮[20xx]3號)文件,我中心由原有的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7名覈減編制13名,其中6名劃轉至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信息中心,4名劃轉至鄉鎮不動產登記中心,3名劃轉至縣土地和房屋徵收補償事務中心,調整後我中心編制14名。20xx年末,我單位在編在崗人員11名。

  2.強基礎、棚改注入新活力

  20xx年度,省市下達我縣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64套,項目名稱爲江永縣建築公司片區棚改項目,安置方式爲貨幣安置。我縣嚴格按照《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關於規範棚戶區界定標準和審批程序的通知〉》(湘建保[20xx]138號)的規定,對擬改造的區域,經過入戶調查、徵詢意見等程序,符合條件的方納入棚改範圍予以改造。經過城鎮棚戶區改造項目指揮部協調調度,項目實施單位縣永明集團與縣建築公司簽訂資產收購協議,並撥付了安置補償資金,縣建築公司已與78戶拆遷戶簽訂安置補償協議並撥付安置補償款,所有拆遷戶已完成搬遷安置。

  3.租賃補貼發放惠民生

  20xx年度,省市下達我縣租賃補貼發放任務爲80戶,我縣實際完成租賃補貼發放82戶。其中:發放一季度租賃補貼81戶,金額21330元;發放二季度租賃補貼82戶,金額21450元;發放三季度租賃補貼81戶,金額20490元;發放四季度租賃補貼77戶,金額20610元。

  4.公租房信息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按照省住建廳文件精神及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關於落實公租房信息系統錄入會議精神,我中心召開會議,成立了以楊運良同志爲組長、張建勳同志爲副組長、張強弧、何維爲成員的落實公租房信息系統錄入的領導小組。明確了要求、時間、及進度要求。積極主動對接江永建設銀行取得技術支持,同時還對非直管公租房(鄉鎮、教育、醫院)進行了數對據採集,到目前爲止,我縣公租房房源2544套已全部錄入,錄入率百分之百,配租人員信息錄入率百分之九十。

  5.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井然有序

  (1)公租房分配公平、公正:我中心嚴格按照《湖南省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江永縣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運營管理暫行辦法》(江永政辦發【20xx】8號)、《關於江永縣定向公共租賃住房租金標準的批覆》(江永發改價【20xx】3號)確定保障對象、申請與審覈、分配方案、租金標準、退出機制,並嚴格按照文件進行動態管理,抓好落實;嚴格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及文件精神對公租房申請對象做到依法依規審覈,做到應保盡保,對房源、申請對象在江永縣人民政府網進行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陽光審覈、陽光服務。目前已完成配租1876套,今年已收取租金92.9萬元。

  (2)運營管理機制獲省、市好評:一是我縣在公租房小區管理過程中實行“五納入管理”機制(小區環境衛生納入城管局集中外包管理,安全文明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小區文化納入紅色黨建文化管理,小區物業納入自我管理,公租房維修維護納入日常監管),收效明顯,全縣公租房小區環境整潔、管理井然有序。二是根據永州市文件公租房大清查的要求,我中心對所有公租房進行了清查,下發騰退、追繳租金通知76份,少部分尚處於整改之中。公租房維護,我們做到對申請住戶及時覈實、及時維護,及時保障了住戶的使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部分住戶租金追繳困難,部分應騰退的住戶不願騰退,所依據的退出管理辦法強制力不足。

  6、房屋維修資金管理日臻完善

  一是採用信息化管理,進一步方便了羣衆。20xx年7月房屋維修資金系統管理正式投入使用,房屋維修資金管理工作又提升了一箇新高度,做到實時查詢進賬款項額度,提高了工作效益,降低了資金管理風險,縮短了業務辦理時間,極大的方便了廣大業主。截至目前,累計歸集維修資金3208萬元,20xx年度歸集770萬元,覈准使用維修資金2.36萬元,已劃撥2.36萬元,受益業主113戶。

  二是進一步合理規範房屋維修資金歸集標準與永州市同步,江永住建聯發[20xx]1號《關於規範江永縣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交存和管理的通知》明確了我縣新的繳存標準,電梯房(含非住宅)70元每平方米,樓梯房(含非住宅)50元每平方米。

  (四)社會效應方面

  我單位主管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徹底解決了城市老舊住宅區和城中村房屋安全隱患嚴重、住房功能不全,環境髒亂差、設施不配套的問題,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改善了棚戶區居民的住房條件,優化了城市佈局,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城鎮化質量,爲城市注入新活力。

  (五)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單位順利完成了機構改革,精簡了職能、人員,爲我單位今後更好地履行職能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六)服務對象滿意度方面

  我單位房屋維修資金系統管理正式投入使用後,房屋維修資金管理工作又提升了一箇新高度,做到實時查詢進賬款項額度,提高了工作效益,降低了資金管理風險,縮短了業務辦理時間,極大的方便了廣大業主。經對來我單位辦事的50名羣衆進行問卷調查,羣衆對來我單位辦事的服務滿意度爲95%。

  七、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縣近幾年棚戶區改造範圍廣、體量大,而我縣財力薄弱,財政資金籌集困難,導致棚戶區改造補償安置資金籌措壓力過大,制約了棚戶區改造進程。

  八、下一步改進措施

  積極向上爭取棚改資金,緩解我縣財政困難,有序推進我縣棚改進程。

  九、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根據縣財政規定,我單位將在江永政府網公示20xx年度績效自評結果,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十、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無。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4

  一、部門概況

  (一)機構組成。

  我單位是一級預算行政單位,下設3個二級部門,分別是: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東區地方誌辦公室、東區行政效能建設事務中心等機構,3個部門財務收支(基本收支)統一在政府辦進行彙總覈算。

  (二)機構職能。

  1.負責區政府召開的全區性會議、區政府全體會、區政府常務會、區政府黨組會、區長辦公會、區政府協調會等會議的會務組織、協調及承辦工作,負責區政府領導重要活動的協調安排和服務工作。

  2.負責起草修改政府工作報告等全區性的綜合報告、區政府領導重要講話、署名文章、典型經驗材料、調研報告等綜合性材料;負責起草、審覈、修改、撰制、印發以區政府、區政府辦公室名義上報下發的文件;負責編寫區政府常務會議紀要、區長辦公會議紀要、政府大事記、信息簡報及其他文字材料;負責審覈或起草以區政府名義向區人大報告工作以及向區政協通達政情的文字材料;組織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3.研究各部門、街道(鎮)向區政府請示的問題,提出審覈處理意見,報區政府領導審批;根據區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對區政府各部門、街道(鎮)出現的爭議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報區政府領導同志審批;根據區政府領導同志的意見,處理區政府各部門、街道(鎮)向區政府反映的重要問題。

  4.圍繞區政府工作重點、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區政府各項決策,及時收集信息,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做好信息服務,爲區政府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負責指導、監督全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5.負責區政府、區政府辦的公文處理和檔案、印信管理、機要保密等工作;負責區政府值班工作,及時向區政府領導同志報告重要情況。

  6.負責區政府會議、文件決定事項及區政府領導重要指示的傳達、催辦、督辦和落實工作,並及時向區政府領導報告。

  7.圍繞區政府工作重心,按照區政府領導指示,組織指揮區政府各部門、街道(鎮)開展各專項重點工作。

  8.負責區政府、區政府辦公室對外協調工作。

  9.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重心,開展調研和政策研究工作。

  10.負責擬定區級機關後勤體制改革規劃、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區級機關房產管理、配置、基本建設和維修;負責區級機關辦公區域和機關住宅區內道路及水、電、氣、電視等線路的管理和維;負責區級機關辦公區域內的清潔衛生和安全保衛工作及東區政府集中採購工作。

  11.負責《東區年鑑》《東區執政實錄》等黨史的研究指導,宣傳培訓並撰寫出版的相關工作。

  12.承辦區政府和區政府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人員概況。

  東區政府辦現有總編制59人(含沒獨立覈算的二級部門),其中行政編制23人;參公編制19人;工勤編制4人;事業編制13人;20xx年末實際在職在崗人員共有58人。其中:公務員人數24人,機關工勤3人,參公管理人員17人,參公工勤1人,事業管理人員12人,事業工勤1人,聘用人員2人。退休職工25人。其中:公務員人數15人,機關工勤7人,參公管理人員1人,參公工勤2人。

  (四)固定資產情況。

  我單位20xx年固定資產期末原值總額248.28萬元,其中:房屋及構築物158.34萬元,佔固定資產原值總額的63.77%,通用設備56.09萬元,佔固定資產原值的22.59%,專用設備3.80萬元,佔固定資產原值的1.53%,傢俱、用具、裝具及動植物30.06萬元,佔固定資產原值的12.11%。無形資產原值總額180.10萬元。截至20xx年底共實現固定資產累計折舊39.51萬元。其中:通用設備累計折舊23.16萬元,專用設備累計折舊0.27萬元,傢俱、用具、裝具及動植物累計折舊16.09萬元。

  經盤點統計,本單位固定資產淨值總量爲208.77萬元。其中:房屋及構築物158.34萬元,房屋及構築物要單位沒有進行折舊。佔固定資產淨值總額的75.84%,通用設備32.93萬元,佔固定資產淨值總額的15.77%;專用設備3.53萬元,佔固定資產淨值總額的9.09%;傢俱及其它裝具淨值總額20.66萬元,佔固定資產淨值總額的1.69%;無形資產淨值180.10萬元,本單位沒有進行無形資產攤銷,也無在建工程等。

  截至20xx年12月31日,本單位資產總量減少53.32萬元,其中流動資產減少17.68萬元,佔本年減少資產總額的33.16%;非流動資資產減少35.64萬元,佔本年減少資產總額的66.84%。

  (一)20xx年度部門預算收入情況。

  按照預算管理有關規定,目前部門預算的編制實行綜合預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預算中。20xx年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實現預算收入總額1322.18萬元(含調劑預算),其中,一般財政撥款收入1322.18萬元,銀行活期利息其它收入0.05萬元。

  (二)年度部門預算支出情況。

  1.支出總體情況。

  20xx年全年安排支出總額1306.77萬元,其中一般性財政撥款支出1306.72萬元;銀行存款利息支出0.05萬元。按支出性質和經濟分類:基本支出1231.32萬元,其中:人員經費支出1103.21萬元,公用經費支128.10萬元。項目支出75.45萬元。按經濟分類支出:工資福利支出1043.17萬元,商品和服務支185.20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66.24萬元。資本性支出12.15萬元。

  2.預算執行情況。

  20xx年各項經費支出比20xx年支出增加126.37萬元。其中人員經費增加90.73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加8.96%,日常公用支出增加11.35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加9.72%,項目支出增加24.28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加47.45%,20xx年底結年末結轉結餘28.41萬元。

  3.結構分析。

  20xx年財政撥款支出按支出性質劃分,人員支出1103.21萬元,公用支出128.10萬元。人員支出比率84.42%,公用支出比率16.58%。

  4.重點經濟分類支出執行情況。

  20xx年“三公”經費財政預算1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0萬元,公務接待費1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0萬元。

  因公出國(境)經費:20xx年因公出國(境)經費支出0萬元,與20xx年支出持平。

  公務接待費:20xx年實現公務接待費支出0萬元,與20xx年度支出持平,主要原因是20xx年度沒有用於公務活動開支的部門公務接待和商務接待費。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20xx年安排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0萬元,與20xx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持平。主要原因是公務用車統一在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進行集中管理和預決算,本部門不再覈算公務用車相關費用的預算收入和支出。

  5.結轉和結餘情況

  20xx年年末結轉和結餘共28.41萬元,其中行政運行結餘28.41萬元。20xx年政府性基金無結餘。20xx年末結轉和結餘比上年年末結轉和結餘減少11.26萬元,減少比率28.38%。主要原因是職工暫扣有部分住房公積金資金和職工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沒進行匯繳而形成年終有結餘資金。

  其他資金收支及結餘情況:20xx年其他收入0.05萬元,均爲銀行存款活期利息。本年度其它資金支出0.05萬元。年底無其他資金結轉結餘。

  (三)部門財政支出管理情況:

  1預算編制情況。

  按照區財政局統一制定的部門預算報表及有關規定,運用“E財”軟件,並以20xx年11月末在在編在崗實有人員編制本單位全部收入和支出的綜合收支預算。預算編制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包括預算佈置、預算申報、預算論證及預算編制。

  ①預算佈置。10月20日起,我辦綜合股根據區財政局要求,提出下年度本單位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向單位各部門佈置下年度的預算申報工作;

  ②預算申報。各部門根據預算年度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提出真實、詳細的下年度預算申請;

  ③預算論證。我辦綜合股對各部門的下年度預算申請進行初審與協調,對各部門申請的專項經費逐項進行比對與論證,結合本單位下年度收入測算數,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提出支出項目預算建議數。

  ④、預算編制。我辦綜合股根據區財政下達的預算控制數和單位預算年度的收支預測,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編制全單位下一年度預算草案,形成預算建議數,報分管領導、政府辦主任審閱後上報區財政局。

  經區財政局審查後,年初批覆20xx年預算爲1295.01萬元,年度追加20xx年財政預算27.17萬元,實際預算批覆數1322.18萬元,批覆預算支出總計1295.01萬元,20xx年實際實現預算支出1306.77萬元。按經濟分類支出分:工資福利支出1043.17萬元、商品和服務支出185.20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66.24萬元、其它資本性支出12.15萬元。按支出性質分類:基本支出1231.32萬元(其中:人員經費1103.21萬元,公用經費128.10萬元),項目支出75.45萬元。

  2預算執行管理情況。

  東區政府辦認真落實科學監管理念,嚴格按照預算要求管理和使用資金,確保了財政資金專款專用,切實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一是按照國家財經制度、法規要求,各項財務收支活動都納入了部門統一管理、統一覈算,並接受監督。各項支出均應嚴格遵守行政單位經費規定執行;二是認真辦理會計業務、進行會計覈算,正確準時編制會計報表;三是加強現金和支票管理,不得“坐支”,各項開支均需出具合法、規範、有效的原始發票或原始憑證,嚴禁“白條”報銷,原始憑證必須由報銷人、經辦人簽名,審覈會計審覈、審覈分管領導按規定審批程序審覈後,再由單位主要領導簽字確認報銷;四是實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及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措施,業務經辦、審覈及審批職責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五是要求財務人員要以身作則、奉公守法,認真貫徹國家各項改革措施,既要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又要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六是出納、會計各司其職,互相制約,出納不兼管稽覈、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會計不兼做現金、工資、物資採購等資金支付工作,並做好會計檔案管理工作,每年及時將各類會記賬、證、表等資料分類裝訂,立卷歸檔;七是對違反財務制度和違反財務紀律的開支,對違反財務制度和無特殊理由並未經領導批准的加班、值班補助和超標準支出;八是各類辦公耗材購買支出需按規定提出申請,經領導批准後方可執行。截至20xx年12月31日,當年實現總收入1322.23萬元,其中:當年財政撥款數爲1322.18萬元,當年決算支出數爲1306.77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支出數1306.72萬元,預算執行率爲98.83%。財政資金均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執行。資金撥入和支出會計覈算及時、合規合法,審批流程齊全、附件資料完整。資金使用無截留、擠佔、挪用、虛列支出等情況。

  3決算編制情況。

  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嚴格按照決算編制要求執行,做到收入明確,支出清晰,對每項支出情況特別是“三公”經費都做了細緻的說明,使決算報表能真實、詳細反映本單位一年的財務狀況,同時按時保質完成決算報表編報工作。

  (1)本套決算主表數據主要依據本單位會計賬簿總賬及明細賬數據填列,預算數據依據本單位預、決算批覆文件及預算調整文件填列。

  (2)本套決算附表數據主要依據本單位資產、人事臺賬及相關統計資料填列,其中:“資產情況表”“國有資產收益徵繳情況表”依據本單位資產相關會計賬簿數據、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相關數據及有關統計資料填列;“基本數據表”“機構人員情況表”依據本單位人事臺賬相關資料填列;“非稅收入徵繳情況表”依據本單位非稅收入臺賬及相關統計資料填列。

  (3)20xx年決算總收入爲1322.23萬元,其中:當年財政預算撥款1322.18萬元,其他收入(銀行存款活期利息)0.05萬元,上年結轉12.94萬元;支出爲:1306.77萬元。其中:按功能分類: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89.31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3.14萬元,衛生健康支出75.66萬元,住房保障支出96.78萬元。按支出性質和經濟分類:基本支出:1231.32萬元(人員支出1103.21萬元,日常公用經費128.10萬元),項目支出:75.45萬元。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年初部門預算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年度目標任務:做好20xx年工作計劃,爲領導服好務,當好參謀助手,協調做好上傳下達,服務區內各職能部門,服務好羣衆,做好應急政務上報處理等各項協調服務工作。在總結20xx年工作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提升改革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提升人民羣衆獲得感。主管部門和人民羣衆滿意度爲90%以上。

  區政府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關規定,本着厲行節約,嚴格控制經費支出。20xx年收入爲1322.23萬元,上年結轉12.94萬元,支出爲:1306.77萬元,年終結轉28.40萬元,年未結轉比年初結轉增加15.46萬元。主要是因暫扣職工住房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暫沒有繳付做支出形成。20xx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1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預算1萬元,實際公務接待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0萬元。

  (二)區級項目資金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項目資金支出符合國家財經法規和財務管理制度以及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資金的撥付有完整的審批過程和手續,項目資金管理更加細化,20xx年全面實現公務卡,所有報銷全面實現零現金支付。

  20xx年預算安排區政府辦項目資金年初批覆預算82.70萬元,20xx年度追加項目資金共19.82萬元,20xx年度項目資金共102.52萬元,主要包括:會議費、政府工作報告撰寫及專項課題研究經費、培訓費、租賃費、全區綜合值班工作經費、地方誌辦工作經費、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經費、慰問工作經費、防疫工作經費、環保督察工作經費。20xx年共實現項目資金支出75.45萬元,除培訓費、全區綜合值班工作經費、會議費未完成年初目標任務,其它項目基本完成年初預算目標任務,資金執行情況按計劃推進,達到年初預期效果,爲全區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滿意度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

  (三)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地方誌辦工作經費完成率爲88.40%,基本完成預算目標;培訓費完成率爲38.85%,未完成預算目標,完成率較低,因20xx年疫情原因,多數培訓沒有進行或取消,致使完成率較低;租賃費完成率100%,全面完成預算目標。政府政務綜合值班費完成率爲33.67%,未完成預算目標,完成率較低,因按財政管理要求,政府政務綜合值班費取消發放使用,致使結餘較大,使全年完成率較低;會議費完成率75%,基本完成預算目標,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經費完成率100%,全部完成預算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撰寫及專項課題研究費完成率100%,全部完成預算目標,慰問工作經費完成率100%,全部完成預算目標。防疫工作經費完成率100%,全面完成預算目標。環保督察工作經費完成率94%,基本完成預算目標。

  2.質量指標:除培訓費、政府政務綜合班費和會議費指標未達到預期且效果較差外,其他指標基本或全部達到預期目標。

  3.時效指標:整體項目目標時效完成率爲100%,所有項目經費全在20xx年12月31日截止使用,未完成的經費全額上繳財政,沒有留有餘額進行下年繼續開展和使用,時效上全部達到預期目標。

  4.成本指標:培訓費、政府政務綜合值班費這兩項完成率分別爲38.85%、33.67%均未達到預期指標,且完成率小於50%,未達到預期指標執行情況較差;會議費完成率爲75%,未完成預算目標,完成率較低,因疫情原因取消部分會議或採用網絡視頻會議方式完成,使會議費全年沒有按期完成。地方誌辦工作經費完成率88.40%,基本達到預期指標;環保督察工作經費完成率94.00%,基本達到預期指標。政府工作報告撰寫和專題評估經費、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經費、慰問工作經費、防疫工作經費、租賃費這五項經費完成率100%,指標全部達到預期指標。

  (四)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指標:無經濟效益指標。

  2.社會效益指標:除地方誌辦工作經費和政府工作報告撰寫及專項課題研究費的社會效益指標完成率爲96%,其他的均無社會效益指標。

  3.生態效益指標:無生態效益指標。

  4.可持續影響指標:存史育人、資料保存,強化政府機構執行力;樹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做出決策更快更準更及時;幹部職工掌握瞭解和儲存更多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和能力更得到提高,整體可持續指標完成率爲98%,達到預期。

  (五)評價結論:

  1.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和約束機制,依法、有效地利用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分配人、財、物,完成了部門職能目標,實現了較高的工作效率和支出績效。20xx年區政府辦的部門預算編制規範、準確,各項經費足額納入預算安排,確保了部門正常運轉和專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較好完成年初績效目標任務。

  2. 20xx年區政府辦部門決算按照區財政和上級財政要求進行編制,準確、詳實、真實地反映了本單位財政收支情況。

  3.自我評價得分:部門預算管理49分,項目預算管理20分,績效結果應用25分,合計94分。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存在問題。

  1.基本支出經費保障水平偏低。預算執行基本圍繞保障人員經費、保障正常運轉進行。從決算情況看,基本支出比重較大。

  2.預算編制仍需進一步精確細化。隨着財務工作日益精細化,各項資金需要完全按照所下指標用途分類來使用,我單位目前還需要進一步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加強對資金使用的前瞻性預估。

  3.資產管理資料更新速度較慢。我單位雖然按照財政對資產管理的要求,對單位內各項資產都進行了登記及建立臺賬,但仍存在更新滯後的情況。

  4.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仍需提高,需加強對財務業務知識的培訓。

  (二)改進措施。

  1.細化預算編制工作,認真做好預算的編制。進一步提升內部機構各股室的預算管理意識,嚴格按照預算編制的相關制度和要求進行預算編制。

  2.加強財務管理,嚴格財務審覈。加強單位財務管理,健全單位財務管理制度體系,規範單位財務行爲。在費用報賬支付時,按照預算規定的費用項目和用途進行資金使用審覈、列報支付、財務覈算,杜絕超支現象的發生。

  3.完善資產管理,抓好“三公”經費控制。嚴格編制政府採購年初預算和計劃,規範各類資產的購置審批制度、資產出租出借和收入管理制度、資產採購制度、使用管理制度、資產處置和報廢審批制度、資產管理崗位職責制度等,加強單位內部的資產管理工作。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把關“三公”經費支出的審覈、審批,杜絕挪用和擠佔其他預算資金行爲;進一步細化“三公”經費的管理,合理壓縮“三公”經費支出。

  4.對相關人員加強培訓,特別是針對《預算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內部財務人員審覈》等學習培訓,規範部門預算收支覈算,切實提高部門預算收支管理水平。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5

  開遠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紅河現場辦公會、省委第十一次黨代會及州委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始終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我市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一、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到位率較低

  開遠市鄉村振興局20xx年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20xx年預算爲26,000,000.00元,截至20xx年12月31日,實際到位25,039,272.00元,資金到位率爲96.30%。

  (二)績效目標編制不全面,考覈指標有待完善。

  部分指標設立與部門重點工作不相匹配;部分績效指標設定不夠完善、全面,未突出項目經費重點支出方向;部分指標、指標值設定不夠合理,可衡量性不足;部分三級指標設置不規範。

  (三)資金預算、分配不合理。

  根據《開遠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開遠市20xx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的通知》(開開組〔20xx〕2號)、開遠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20xx預算公開表、開遠市鄉村振興局20xx年項目資金使用情況表,20xx年小額信貸預算金額4,000,000.00元,但截至20xx年12月31日僅支出3,022,800.00元;健全防止返貧及致貧動態監測幫扶資金20xx預算金額2,000,000.00元,但截至20xx年12月31日僅支出435,300.00元;開遠市大抓電商促農增收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20xx年預算金額1,000,000.00元,但截至20xx年12月31日僅支出200,000.00元,存在類似實際支出金額遠小於預算金額情況,預算額度測算與實際相差較大;預算資金額度分配不合理,與實際不相適應。

  二、整改措施

  (一)嚴格執行預算目標,預算資金足額到位

  整改措施:加強與財政局、項目實施單位對接,依據實際情況編制20xx年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合理確定項目預算,及時關注項目執行進度、資金到位情況、資金使用情況。對項目進行跟蹤監管,確保項目及時開展、資金及時到位、資金有效使用,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發現及時調整。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二)編制科學的績效目標,完善考覈指標

  整改措施:根據項目實施方案以及項目實際工作內容,確保績效指標適用性,一是指嚮明確,績效目標要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部門(單位)職能及事業發展規劃等要求,並與該專項的特定政策目標、用途、使用範圍、預算支出內容等緊密相關;二是細化量化,績效目標從數量、質量、時效、成本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細化,儘量進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採用定性表述;三是合理可行,績效目標以及爲實現績效目標擬採取的措施要經過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符合客觀實際,能夠在一定期限內如期實現;四是相應匹配,績效目標要與計劃期內的任務數或計劃數相對應,與預算確定的投資額或資金量相匹配。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三)合理分配項目資金

  整改措施:嚴格按照《開遠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試行)》及《開遠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對20xx年的項目充分估計,早準備,早計劃,早安排,用規定的程序編制部門預算,提高預算質量。一是認真做好編制前的準備工作,徹底查清單位的資產、資源狀況,認真測算支出範圍、開支標準,並分析近年來的財務收支狀況及預算執行情況;二是合理確定收入來源,根據歷年收入情況和下一年度收入增減變動因素,測算本部門取得的各項收入來源;三是認真做好預算申報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認真估算各項業務所需資金,切實提高項目申報質量;四是預算支出認真細化到項目的各項支出,根據項目發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實施過程中所需的各項支出,充分反映項目所需資金,合理安排資金;五是認真編制政府採購預算,所有使用財政性資金及其他配套資金採購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支出嚴格按照程序編制政府採購預算。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三、整改結果

  一是進一步與財政局加強對接,確保20xx年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預算更精準,資金到位率達100%。二是已督促項目實施單位對績效目標重新修改設置。三是進一步與鄉鎮、項目實施單位加強溝通,確保20xx年項目預算精準,資金分配合理。

  四、下一步打算

  加大我局財務人員和項目實施單位相關人員財政銜接資金項目績效評價的培訓,杜絕本次問題再發生。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6

  根據《曲靖市財政局關於20xx年度市本級預算支出績效財政評價情況的通報》(曲財績﹝20xx﹞15號)要求,曲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高度重視,對績效評價發現問題的整改進行安排部署,嚴格對照《曲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20xx年度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存在問題,認真研究,紮實整改。現將整改情況報告如下:

  一、整改情況:

  (一)針對部門整體績效目標設立簡單,績效目標制定不明晰,定性指標居多,量化指標偏少等問題。

  整改:加強績效目標意識,提高績效目標申報的規範性。績效目標是財政預算資金計劃在一定期限內達到的產出和效果,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是整個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前提。因此在20xx年年初申報項目時,針對績效目標填報問題,我局專門開展了績效管理目標培訓,提升績效指標設置合理性,使部門整體績效考覈具有可操作性。進一步加強預算編制管理,提高年初預算績效目標制定的可行性、科學性,梳理全年重點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執行績效目標,確保績效目標如期完成。

  (二)政府採購執行率不高的問題。

  整改:20xx年年初預算項目網絡通信及設施設備採購經費130萬元,因我局20xx年和市民政局在同一辦公樓辦公,新的辦公地點尚未確定,所以會議設備設施未採購,導致執行率不高。我局20xx年4月已搬遷到曲靖市軍用飲食供應站大樓,相關設施設備已全部採購,執行率100%。今後加快資金支付進度,儘可能避免造成資金滯留;強化健全資金績效評價機制,切實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率。

  (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到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尚需提高。

  整改:20xx年因和市民政局在同一辦公樓辦公,未進行固定資產盤點,今後將根據《曲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固定資產管理辦法》(曲退役[20xx]47號)要求,提高資產管理意識,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定期進行固定資產清查,做到賬賬、賬證、賬實相符,規範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及時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結合單位實際,進一步健全完善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單位預算績效、政府採購、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等管理制度,確保工作開展程序化、規範化。

  (二)加強績效管理工作。根據部門主要職責、年度主要、重點工作爲內容進一步完善、細化、量化績效目標,強化全過程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貫穿於項目實施的每一箇環節,及時發現並糾正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我校在各級黨委、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完善學校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彰顯辦學特色,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和諧發展。但通過這次自評自查,發現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當前,我們亟需處理和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1.外出務工子女教育帶來新問題。外出務工子女在學習基礎上參差不齊,如何加強管理,依法保障外出務工子女更好地接受教育產生了一些新問題,積極探索並實踐有效的管理辦法拷問着教育的智慧。

  2.辦學條件相對落後。目前,師生生活與行政辦公用房緊張,學校基礎設施配備不足,尚需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3.教師自身素質現狀(年齡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4.硬件建設還要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利用率偏低。

  5.評價體系不完善。

  6.教育科研力量還不夠,經驗不足。

  今後的工作思路:

  1.多渠道籌措資金,完善學校配套設施。要繼續依靠政府、爭取社會、發動企業家來關心和支持學校建設,完成學校建設規劃,不斷完善學校內部設施,建立和健全設備管理與維護體系,提升現代裝備水平。

  2.健全民主議事制度,做好校務公開和民主評議工作。要繼續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做好校務公開工作,及時公佈和反饋教育教學管理情況,在財務管理、教職工獎懲等方面實行公開,提高教職工民主監督水平;健全民主評議制度,抓好以師德、師風、收費問題爲重點的行風評議工作,爭取讓師生放心,讓羣衆滿意,保持學校的良好形象。

  3.進一步完善績效考覈評價體系,使績效考覈更加合理化、透明化。

  4.加大教育科研投入,通過校本教研和小課題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的能力。

  總之,我們將繼續創新工作方式,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強化管理措施,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繼續譜寫我校教育燦爛輝煌的美好篇章,爲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7

  一、基本情況

  x年6月省財政廳對我省-度民族工作經費專項資金和民貿民品貸款貼息補助資金開展了績效評價,分別選取了6個地區作爲民族工作經費實地抽樣績效評價點、17個地區作爲民貿民品貸款貼息補助實地抽樣績效評價點,指出民族工作經費資金管理使用存在四個方面8個問題、民貿民品貸款貼息補助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針對本次績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要求,我委高度重視,壓實責任、全面整改,紮實推進整改工作。

  二、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位

  (一)重視問題,提高認識。檢查組反饋指出的問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符合實際,所提出的意見建議中肯且針對性、指導性、可操作性強,全省民宗委系統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從思想和行動上提高對整改工作的認識。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爲切實加強對問題整改工作的領導,我委成立了兩項資金整改工作專班,組長由委分管領導擔任,並作爲責任領導,副組長由規財處和經發處負責人擔任,成員由有關處室同志組成。明確把落實整改內容作爲工作的重點,對涉及的整改項目做出了科學部署,以確保取得實效。

  (三)迅即部署,強化措施。根據績效評價報告中指出兩項資金使用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制定了績效評價發現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壓實整改責任,逐項落實整改問題,確保整改有措施、完成有時限。

  (四)加強督辦,注重實效。按照責任分工,督促委本級各資金使用處室、市(州)縣抓好落實,下發了《省民宗委關於做好x年重點績效評價發現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和《省民宗委關於落實民貿民品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級民宗部門逐條對照檢查,逐件研究整改,確保問題整改到位、按時完成。

  (五)建章立制,注重長效。把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作爲整改落實構建長效機制的關鍵環節,我委結合實際制定了系列資金管理規章制度,並指導各級民宗工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形成了全省各級民宗工作部門較爲完整的資金分配、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等制度,推進了資金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三、堅持問題導向,逐條逐項落實整改

  我委針對檢查組反饋的問題,按照“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落實”的要求,結合實際,強化整改措施,整改工作有序、有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民族工作經費專項資金問題整改

  1、管理制度方面問題整改。我委會同省財政廳對原《貴州省民族工作專項經費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並於x年12月12日印發。

  2.資金管理方面問題

  (1)列支基本支出問題整改。指導各級民宗工作部門完成資金清退,並嚴格貫徹落實好民族工作經費的使用範圍和規定,按照預算規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資金。

  (2)預算執行進度較慢問題整改。一是指導各級民宗部門對涉及資金進行進一步摸查,梳理實施項目和無法實施項目情況,根據結存資金情況提出處理意見。二是督促指導各級民宗部門加強與本級政府和財政等部門的彙報、溝通協調,爭取未到位資金落地,啓動項目實施。三是督促各級民宗部門科學做好項目論證並建立項目庫,避免項目資金到位後無法實施問題。四是督促各級民宗部門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爭取年內完成資金撥付。

  3.部分預算資金分配依據不充分問題整改。x年12月我委會同省財政廳對黔財行〔20xx〕24號民族經費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在民族工作經費使用範圍中對上述項目的使用做了進一步明確。

  4、項目管理方面

  (1)少部分項目實施緩慢、取消實施或未實施問題整改。一是指導各級民宗部門對涉及項目進行梳理,進一步摸清未完成項目、未實施項目情況,根據項目情況提出整改意見。二是督促指導各級民宗部門加強與本級政府和財政等部門的彙報、溝通協調,爭取未到位資金落地,啓動項目實施。三是督促各級民宗部門科學做好項目論證並建立項目庫,避免項目資金到位後無法實施問題,或實施條件變化取消實施等問題。四是督促各級民宗部門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爭取年內完成未及時完成項目,對已完成未驗收或撥付的項目,要加快驗收報賬進度,完善有關資料,儘快撥付資金,及時完成項目會計覈算。五是指導各級民宗部門嚴格貫徹落實好民族工作經費的使用範圍和規定,不允許從項目經費中列支基本支出。

  5、績效管理方面

  (1)績效目標管理不到位問題整改。我委績效目標圍繞主要工作進行編制,涵蓋了數量、質量、時效、社會效益、服務對象滿意度等主要指標,對年度重要工作均有具體指標體現,但鑑於民族工作多爲事務性工作,指標設置中確實存在無法定量只能定性的描述,我委將進一步挖掘梳理既體現工作要點又更加適合評價衡量的績效目標。

  (2)未開展績效自評問題整改。我委督促各級民宗部門認真開展自查,被抽查州縣及時完成績效自評工作,未被抽查到的要認真自查、梳理問題,加強項目績效管理工作。

  (二)民貿民品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問題整改

  1、強化制度建設,及時出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是出臺管理辦法。制定出臺《貴州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就資金預算編制、設立績效目標、分配撥付、項目監管、績效評價等方面,理順各級財政、民宗、人行、承貸機構之間的關係,釐清部門間的職能職責,強化分工合作,既各司其職,又緊密配合。近期將印發管理辦法。二是完善機制制度。建議具備條件的地方政府結合實際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財政擔保機制和政府獎勵制度,激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民貿民品企業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放寬小微型民貿民品企業的貸款准入條件。

  2、加強監督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強溝通聯動。加強各部門之間要溝通協調,強化信息共享,民族工作部門要及時將貸款申請審覈意見書抄送財政部門,人行當地分支機構要及時將貼息審覈意見抄送財政部門、民族工作部門;財政部門下達、撥付、兌現貼息資金後及時抄送民族工作部門。二是加強績效管理。各級財政部門、民族工作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每年要對民貿民品優惠利率貸款貼息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按規定每年開展績效自評工作並出具績效自評報告。

  3、抓好貫徹落實,強化政策具體操作執行力度。一是注重提高時效性。及時開展貼息資金清算和撥付,及時兌現貼息資金,切實讓民貿民品企業享受到優惠政策的好處。二是嚴格貼息資金兌現程序。糾正各地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至民貿民品企業、對企業採取“先收後返”的貼息方式等不合規的情況,規範貼息渠道和程序,完善資金撥付兌現審批手續。三是實行動態管理。針對貼息補助企業覆蓋率過低的情況,採取動態監管方式,對已命名的但不再經銷少數民族特需品、生產生活必需品或收購民族地區農副產品的企業適時清理,對以後不再生產民族特需商品的民品企業,適時清理、調整。同時,加大對民貿民品貸款貼息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擴大覆蓋面。

  4、積極指導企業,按時報送有關材料。一是按時報送基礎檔案。按照規定,每年3月份前,民貿民品企業基礎檔案需要及時更新報送。二是定期報送生產供應情況。按文件要求,督促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企業按規定定期向項目主管部門報送少數民族特需商品生產供應等相關情況。三是規範年度審計報告。針對部分縣(市、區、特區)存在項目資料不合規、不完整、未提供等情況,已認定的民貿民品企業有流動貸款需求的,要及時出具年度審計報告,報告中需要按要求提及載明“經銷少數民族特需品、生產生活必需品以及收購(加工銷售)民族地區農副產品銷售額佔該法人企業全部銷售額比例”事項。

  四、鞏固深化整改成果,持續加大整改力度

  經過整改,雖然取得了階段性較爲顯著的成效,但對照檢查組提出的整改要求,仍然還需要持續強化整改認識,持續壓實整改責任,產生實在效果。

  (一)強化問題意識,持續抓好整改。堅持整改目標不變,整改力度不減,進一步抓好後續工作。對已完成的整改任務,適時組織“回頭看”,鞏固整改成果,防止問題反彈;對還沒有完全徹底解決的問題,嚴格按照整改方案,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按時整改到位;對需要較長時間整改的事項,堅持一抓到底,堅決完成整改,務求取得實效。

  (二)鞏固整改成果,建立長效機制。以制度建設固化問題整改成果,舉一反三,對我委制定的各類經費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以持續有力的督促檢查,傳導執紀壓力,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三)深化整改成果,加強資金監管。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指導,總結績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問題爲導向強化各級民宗部門項目資金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培訓指導,督促各級民宗部門加強項目資金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切實履行各級職責,確保管好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財政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報告 篇28

  根據《巴中市財政局關於開展20xx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巴財監績〔20xx〕4號)精神,我局20xx年市級財政支出重點績效評價項目爲部門整體支出。按照市財政局《關於20xx年市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問題整改的通知》(巴財監績〔20xx〕6號)要求,我局及時對20xx年市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反饋問題進行整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部門概況

  (一)機構組成

  市投資促進局是巴中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爲正縣級。內設辦公室、投促一科、投促二科、項目科、投資服務科、對外聯絡科等一室五科。

  (二)機構職能

  負責投資促進、利用外資等有關工作,統籌指導全市投資促進工作,指導外商投資促進和管理工作。參與推進我市與國(境)內外相關區域合作,承擔我市與國(境)內外相關區域投資促進活動的有關具體工作,承擔我市與港澳地區經貿合作有關工作。參與擬訂全市投資促進工作的綜合評價體系並組織實施。參與爲外來投資企業提供相關服務的工作,監督外來投資企業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合同、章程的情況。受市政府委託,代管市政府駐上海、重慶、深圳、西安辦事(聯絡)處。負責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審批服務便民化等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人員編制

  現有行政編制11 名、事業編制8名(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3名;正科級領導職數6名,副科級領導職數4名;機關工勤編制1名。

  二、部門財政資金收支情況

  (一)部門財政資金收入情況。20xx年度財政撥款收入5866119.79元,其中:上年結轉865596.79元。人員經費收入2751323.00元、公用經費收入609000.00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收入26200.00元、運轉類項目經費收入577379.13元、招商引資項目經費19022.66元。

  (二)部門財政資金支出情況。20xx年度財政撥款支出5220245.57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 人員經費支出26xx024.00元、公用經費支出582828.76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26200.00元、運轉類項目經費支出427442.5元、招商引資項目經費支出1566750.31元。

  三、績效完成情況

  20xx年,“屏對屏”“線連線”開展網絡招商活動12場次,舉行在線專題推介會8場,洽談項目120餘個,“雲端”簽約項目11個。借力20xx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第八屆巴人文化藝術節等省市重大平臺活動,舉辦系列投資推介活動,累計集中簽約項目xx9個、協議投資345.81億元。促成重慶岸嘉專業建材生產、居然之家家居城等30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承辦四川省服務業“4+6”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巴中分會場暨巴中市20xx年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集中開工項目146個,總投資446.1億元。

  四、存在問題

  (一)經費預算有待進一步細化。績效目標申報經費預算與實際執行數有一定差異。

  (二)部門項目預算調整程度較高。年中調減預算30萬元(招商引資項目),項目預算調整變動率爲.59%。

  五、整改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經費預算。細化做實績效目標預算申報,全力做到經費預算與實際執行數相符。

  (二)切實加強財政資金全過程管控。針對常態化項目,加強與財政部門銜接,積極總結經驗,持續優化項目管理流程,加強項目支出管理,量入爲出,強化業務培訓,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