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報告(精選5篇)

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報告 篇1

  按照省文化廳《關於開展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爲努力提升文化志願服務能力,促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區旅文新局認真開展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工作,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文化志願服務組織建設情況

  區文化志願服務最初始於20xx年,區文化館把文化志願者工作納入到文化輔導工作中,着力培養業務精幹、服務能力強的文化館幹部開展文化志願者服務活動,走進校園、走進軍營、走進鄉村,在還沒有“文化志願者”這一組織稱謂的時期,便以文化館幹部爲主體組織開展了文化志願者服務活動。

  二、文化志願服務隊伍建設情況

  在不斷進行文化志願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文化志願者一言一行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和取得的社會效益,吸引了社會各界更多有服務特長、有社會責任心、有愛心的`人士加入到區文化志願服務隊伍中來,形成了一支可以提供全面、優質、專業文化志願服務的志願者隊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各類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爲志願服務提供了強大動力支撐,區文化志願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這支文化志願者服務隊定名爲“區文化志願者服務團”。志願隊伍有專人負責管理並定期組織培訓,區文化館協調解決志願服務地點等事宜,並定期調度志願服務開展情況,不斷推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規範化建設。

  三、文化志願服務工作機制建設

  由於文化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志願者人數大幅增多,爲了更好的發揮文化志願團隊的作用,爲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文化志願者服務,制定了“區文化志願者服務團章程”,通過服務團章程,規範了志願者的志願服務行爲,制定全年志願服務工作計劃,使文化志願者服務團具備了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提供社會文化服務的能力。

  四、文化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情況

  文化志願者以青少年和社區文化隊伍爲主要服務對象,常年活躍在文化志願服務第一線。

  20xx年至20xx年,區文化志願者深入街道對藝術團進行長達2年的民族樂隊組建排練輔導,並輻射到街道村。20xx年以來,文化志願者、等堅持到區小學開展少年合唱團組建和輔導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文化生活,培養和陶冶了孩子的音樂情操。20xx年“區文化志願者服務團”成立,並組織志願者服務小分隊進入區八一希望學校開展爲期一年的音樂支教活動,對該校小學部六個年級進行了音樂課教學輔導。

  20xx年初以來,分別組織志願者小分隊進入崔雲希望學校幫助學校組建校園合唱隊,深入希望小學幫助學校建立校園電聲樂隊。

  今後,區文化志願服務隊伍還將繼續發揮光和熱,爲有需要的地區和羣體帶去更優質、更專業的文化志願服務,以文化志願服務助推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報告 篇2

  一、各項指標全部達到標準

  69家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最小建築面積3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圖書館總分館不小於8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內部及周圍環境整潔、衛生,場地硬化、綠化。

  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做到“八個一”,即:一箇標誌牌、一箇宣傳欄、一箇縣級圖書館分館、一箇多功能室、一箇中老年文體活動室、一箇婦女兒童文體活動室、一套文體設施設備、一箇公益性文化崗。

  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免費開放,室內文體活動場所有明確的開放時間表,便於羣衆參加活動;室外廣場定期組織開展文體活動,每季度不少於1次,全年不少於6次;全年組織由婦女兒童參加的文化娛樂活動不少於4次;每個月爲村民、居民放映一場國產新片;村(社區)文化管理人員每年參加培訓時間不少於5天。

  二、採取的推進措施

  1.對照標準,開展項目督查整改。市文廣新局作爲牽頭單位,負責指導、協調、督查,並將督查結果進行通報;要求區鎮文體站年度開展四次對村(社區)的督查、業務指導和精準服務,年底列入市級對區鎮的考覈項目。對運行管理差的,要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拿出整改方案,年底再次檢查驗收;對運行管理一般的,提出完善意見,做好保障;對好的單位和做法,推廣他們的做法,向周邊地區延伸。

  2.因地制宜,創新文化服務內容。根據人口總量、年齡、結構、需求、新老x人的比例等,確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的面積、功能、項目構成,不斷探索新環境下的新活動。提供多元化服務項目,導入志願者服務機制,吸引社會文化藝術人才、社會組織爲公益文化服務。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要求結合數字文化服務,滿足基層羣衆數字文化需求。

  3.做好人才、資源和資金保障。鎮文體中心要求吸納更多專業文化人才,對村(社區)進行文化指導幫助。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立不少於1個由政府財政購買的公益性文化崗位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這個專人應該是全職的,而且有設計羣衆服務項目經驗的社工人員。資源不得挪作他用,做好設備的更新和資源利用。同時做好市、區鎮二級財政資金的投入與扶持。

  4.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服務。大力培育非盈利社會文化組織的成長;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形成專兼結合的文化工作隊伍;將企業內部文化設施納入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範圍;鼓勵非盈利社會組織或國有企業來統一管理運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三、成功的經驗做法

  1.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參與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目前已經有一些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引入社會組織,開展創投項目以及借用給羣衆團體活動逐漸增多起來。高新區新江南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由愛德社會組織培育中心負責管理運行,通過親子讀書會、話學習等活動的開展,提升外來人口對本地文化的瞭解,增加新老x人互動交流。巴城鎮新開河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購買公益社會組織服務。在做好日間照料工作之餘,每月組織歌舞、戲曲、曲藝等文藝活動兩次。澱山湖鎮市民活動中心屬於政府出資建在農民動遷小區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採用“社會化運作、項目化服務、規範化管理、績效化評估”管理模式,成效顯著,公益組織參與管理服務,服務質量好,值得推廣。

  2.根據需求創新特色文化服務。澱山湖鎮“送戲曲進村”,每個村一臺大戲,集中到每個村巡演各7場,村民導、演,村民觀看,多年來成爲澱山湖的品牌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周莊鎮全旺村“喝講茶”活動形式新穎,高新區姜巷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有傳統傢俱和農具展示,都是很好的做法。千燈鎮馬路橋社區有衆多外來文化能人,他們在社區的支持下聯合自辦非盈利演出團體,在本年度鎮文藝會演中,獲得2項一等獎,值得關注。

  3.發揮文體站統籌和輻射帶動作用。周市鎮文體站將工作人員和業務骨幹與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立結對服務。陸家鎮實施了業餘文藝團隊輔導惠民工程,由文體站專門聘請、派出15名具有一定文藝特長的老師對全鎮轄區內的業餘文藝團體包乾服務。陸家鎮:“小閱讀·大未來”家庭讀書會,從起初的20戶,發展到如今的200戶家庭參與親子閱讀,孩子們在家長志願者的帶領下一起讀書、遊戲,這些項目值得推廣。

  4.文化志願服務在社區成長。7月20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走進新江南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與“紅袖標”老年志願者親切交談,鼓勵老人們發揮餘熱,積極參與社區文化、環境保護等工作,共同營造舒適穩定的居住環境。社區以社工帶動義工、專業服務帶動志願服務,進一步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生活和興趣愛好。澱山湖鎮市民活動中心引進壹方慈善公益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着力打造了“愛心接力銀行”和“尚美公益集市”兩大志願服務品牌。還有高新區採蓮社區、巴城鎮新開河村都是以文化志願服務爲主。

  四、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存在的不足

  1.功能發揮有待提升。由於部分村(社區)服務用房安排不合理,存在一室多用的現象,不利於活動開展。對文化需求的瞭解還不夠深入和全面,提供服務比較單一。部分村、社區由於拆遷較多,人員較少,活動室利用率不高。

  2.人員培訓有待加強。村(社區)文化管理人員更換頻繁,人員穩定性有待加強。部分工作人員從事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欠缺,需要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

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報告 篇3

  按照省市縣工作安排,1——4月份,文廣新局堅持改革創新,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以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契機,推動我縣文化體育工作科學發展,努力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爲建設五個貢獻力量。

  一、深入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一是按照縣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的要求嚴格落實學習制度。每週四下午集中學習,通過觀看紀錄片,宣讀學習文件,自由發言等形式,要求局廣大職工做好學習筆記,寫好學習體會,共完成心得文章100餘篇。二是深入走訪包聯村鄉村和鄉村老幹部、老黨員6戶,對他們反映的困難,局班子及“兩代表一委員”認真幫助解決落實,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百姓心間。三是進駐大河鄉鹿尾溝和麪草溝村進行“蹲點服務”。自備生活用具,自負伙食費用,組成黨員服務隊,下到農村進行入戶走訪調查,深入瞭解當地羣衆生產生活情況及存在的困難,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開展雙結對、雙服務活動,回來後撰寫了“民情日記”並及時協調解決當地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拉近了黨羣幹羣關係。四是發放了“五查五看五比”、“同行比、百姓評、樹標兵”等各類調查問卷500餘份,製作了“連心卡”發放給服務對象。

  二、重大文化活動亮點頻出

  春節期間,文廣新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兩節”活動,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除每年的元宵燈會、社火表演等例行節目外,大膽創新,舉辦了“妙筆書寫方塊字民族文化我傳承”漢字聽寫大賽,正月十五鬧元宵載歌載舞“三天樂”大型廣場活動,猜燈謎,“張燈結綵賀新春”春節社火表演等10項特色活動。本着節儉辦春晚的原則,組織了以“溫暖20__”爲主題的兔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圍繞美麗鄉村、城市建設、弘揚美德、幹部作風轉變等重點內容,全部由人民自己創作,其中由文廣新局自編自演自導的節目表演唱《光榮榜》、大鼓《綠色展新容》體現了專業的水準,受到了各級領導及觀衆的好評。爲更好的提升農村面貌改造工程,文化館文藝工作者採用文藝演出的形式,開展主題爲“走進新農村、唱響中國夢”的下鄉慰問,在18個鄉鎮演出54場。

  三、文藝創作突出精品

  1-4月份創作歌詞十首,二人臺小戲、大鼓四部,其中《離別草原》獲“縣原創歌曲大賽”一等獎;《和你一起去放羊》獲“縣原創歌曲”二等獎;《親親二人臺》獲“縣原創歌曲大賽”三等獎。該年,由文化館張峯譜寫的歌曲《離別草原》獲“20__亞洲國際音樂節”金獎,3月份電視臺爲張峯拍了人物專題片,其本人被授予長城文藝重點工作者稱號。文化館作家劉滿旺創作了短篇小說《遙遠的鄉事》、《麥》、《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散文《家鄉的榆錢》;其中短片小說《遙遠的鄉事》已參加全國短篇小說大賽。

  四、努力搭建文化服務平臺

  文廣新局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爲本土藝術家搭建服務平臺,展現他們精湛的技藝。其中,在圖書館三樓書畫展廳展出的駿馬歸來“牧馬人”郝慶個人精品畫展1——4月份共接待觀衆約700人左右。年初本土畫家郝慶的作品代表我縣參加了市級“畫馬”畫家開幕式以及市“第xx屆美術作品”觀摩會。4月,文廣新局開始蒐集整理當地作品參與市文廣新局20__年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先進文化我先行慶“七一”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

  五、非遺傳承展示無限生機

  根據省文化廳在全省文化系統開展傳承保護與培育涵養文化生態主題活動的總體要求,文廣新局積極挖掘整理非遺資料,爲今年報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做準備。與電視臺共同策劃拍攝大型紀錄片《親親二人臺》。參與市電臺《直播》中非遺項目《莜麪製作技藝》錄製;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土之聲-鄉土鄉情》關於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採訪,這檔節目已經播出,受到上級領導及人民的一致好評。

  六、紮實培育文化人才

  1——4月份,文廣新局抽調文化館輔導老師12名,對鄉鎮文藝表演隊伍進行專業輔導,努力建設一支紮根基層、專兼結合的文化人才服務隊伍。派文化館二人臺專業人員一名到省藝校進行爲期一年的學習。推薦局內專業人員創作的二人臺對唱《雙山樑》、《十樣花》,代表我縣報名參加第xx屆中國原生民歌大賽。

  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有序進行

  年初,創建城鄉文藝演出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和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縣工作有序推進,縣確立了以“建設五個文化進萬家”爲主題開展百姓一家親文化惠民活動。3月,新聞出版股爲全縣366家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圖書51240冊,其中省書屋辦下撥36600冊,我局利用專項資金購置14640冊。從縣財政積極爭取資金40萬元,爲全縣各單位購置了500套正版軟件,召開了軟件安裝培訓會,完成了縣直機關及鄉鎮軟件正版化全覆蓋。繼續完善1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內部設施建設,統一採購液晶電視100餘臺。組織縣城文藝團體舉辦文藝演出進社區、羣衆歌詠比賽、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基層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20餘場;重點培育等文化演出團體,規範民間藝術團體演出,不定期安排專人進行檢查督導;完成了200餘名鄉鎮文化站站長、文藝骨幹,社區文藝志願者資料入冊。文化館輔導幹部深入到夕陽紅藝術團,紅六月藝術團,永義街社區,南山路社區,老幹部藝術團進行輔導。輔導節目有舞蹈《中國夢,我的夢》,《親圪蛋蛋下河洗衣服》,二人臺小戲《網友》等節目24個。

  八、文化市場繁榮有序

  新審批辦理文化經營單位6家,原有辦理31家,根據市裏要求,統一進行了信息覈查。行政執法大隊先後對經營場所120餘家開展日常檢查40餘次,利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辦公系統及時錄入檢查筆錄120餘份,上報執法信息3條。春節期間,重點對網吧、歌舞娛樂、影劇院等文化經營單位進行檢查,共檢查30餘家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2份。“兩會”期間,重點對網吧和娛樂場所接納未成年人、未進行實名登記、超時營業等違規經營行爲進行集中檢查。同時加強對出版物經營單位以及遊商地攤的管理,共收繳盜版圖書120餘冊,光盤80餘張,有力的保障了全國“兩會”勝利召開。

  九、體育工作紮實開展

  春節期間,文廣新局組織舉辦了老年門球賽。協同老幹部局組織舉辦了老幹部乒乓球賽、檯球賽。上報省、市局體育相關各類材料20餘份。4月底,組織召開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工作調度會,對全縣各鄉鎮、企業、學校的體育工作者進行了培訓,現在普查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此項工作將在7月底結束。業餘體校爲即將召開的省第xx屆“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環北京職業公路自行車賽活動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4月28日至30日,組隊參加全市農民男子籃球賽。全民健身中心每天早晚對外開放,爲健身愛好者提供了良好平臺,起到了“人人蔘與、人人享受”的良好氛圍。

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報告 篇4

    一、基本情況

  爲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12號)和《綿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綿府辦函136號)要求,促進我縣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豐富廣大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我縣出臺了《鹽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鹽府辦發47號)文件,爲戲曲傳承發展營建良好環境,讓戲曲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文化建設和精神家園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二、推進改革的.主要舉措

  (一)戲曲保護與傳承方面

  爲振興本地戲曲藝術,我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縣傳統戲曲劇種,包括川劇、皮影戲、儺戲等不同戲曲樣式的數量、形成發展歷史、藝術特點、分佈和流傳地區、演出團體、人才狀況、演出劇目、生存現狀。我縣川劇團因改制已解體多年,我縣現有以川劇、皮影戲、儺戲爲代表的戲曲藝術都是民間組織的自由團體,其中以嫘祖川劇座唱協會和城東路社區川劇座唱協會爲代表。爲了促進我縣戲曲藝術繁榮發展,我局在每年的羣衆文化經費中,分別給予了一定的經費支持。20xx年我縣皮影戲成功申報爲市級非遺項目。

  (二)戲曲發展現狀

  1.近年來,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旅局根據羣衆實際需求,通過“送文化下鄉”活動及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分別在南門休閒廣場和鄉鎮、社區等地舉辦川劇專場演出17場次,受到廣大老百姓的一致好評。

  2.我縣的川劇藝術家們還經常和兄弟縣的川劇愛好者交流切磋,自發組織在社區、茶園等搭起戲臺,免費爲廣大愛好者送上精彩曲目,嫘祖川劇座唱協會每週免費爲廣大川劇愛好者演出一場,全年約50場次。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川劇團解體後,我縣戲曲傳承靠的是民間組織,專業性不強,人員年齡老齡化,加之人們對這塊的認知還不夠,愛好傳統戲曲的年輕人偏少,專業人才也相當稀缺,希望上級部門能夠加大對基層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

  (二)鹽亭屬老少邊窮縣,財政緊張,對戲曲藝術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希望省市相關部門能加大對這塊的關注,適當的給予經濟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改進方向

  (一)加強支持戲曲劇本創作

  爲進一步繁榮我縣戲劇文化藝術,我縣將進一步貫徹執行好省市縣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保障在每年的財政預算資金中安排一定的資金支持戲曲的傳承和發展。加大劇本創作扶持力度,積極促進精品戲曲作品的創作,調動全社會戲曲劇本創作積極性、主動性,力爭推出一批優秀戲曲劇本。

  (二)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

  積極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大力培養戲曲人才。支持戲曲表演團體與院校合作,建立學生藝術實踐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完善戲曲表演團體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培養我縣戲曲人才。

文化志願服務自查報告 篇5

  鹽亭縣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情況的自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我縣有鄉鎮文廣中心36個,提升打造省級示範綜合文化站6個,有鄉鎮文化廣場32個,非物質文化傳習所1個。20xx年至20xx年,依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在全縣456個行政村和64個社區建成了村(社)綜合文化活動室,共投入資金700餘萬元,實現了村(社)級綜合文化活動室全縣覆蓋。爲520個村(社)級綜合文化活動室配置了乒乓臺、羽毛球拍、DVD、腰鼓、嗩吶、音響等文體娛樂設施設備近xx餘臺(件)。20xx年,投入資金90餘萬元,圓滿完成了林農鎮安定村、櫸溪鄉桃花村等18個貧困村村級文化活動室退貧建設任務,順利通過了省、市、縣貧困村文化活動室“六個有”退貧標準檢查驗收。建成農家書屋467家(村改居後456個),有政經、科技、生活、文化、少兒、其他類別的出版物80餘萬冊,專用不鏽鋼書架2335組,每個農家書屋配書至少在1800冊以上,實現農家書屋全縣覆蓋。建成社區書屋64家,每家書屋藏書均在20xx冊以上。

  (二)免費開放情況:一是全面實現了縣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全面開放。二是舉辦各類公益性講座、培訓、展覽年均達120次,開展圖書下鄉等流動服務年均達50次,舉辦各類展覽年均達240場次,接待讀者年均達100萬人次,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年均達180場次,“嫘祖故里大舞臺”走基層文藝演出年均達50餘場次。三是文化遺產保護取得實效。近年來,我局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9項,篩選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1項。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子龍”爲主題,編排的原創舞蹈《龍之舞花之韻》等參加各種大型巡演,均取得優異成績。26處省市縣及文物保護單位安裝了監控設備,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縣現有不可移動文物點446處。四是文化市場規範有序。全縣有文化娛樂經營單位197家,出版物經營單位10家,印刷企業16家,打字複印單位40家,有單色膠印機36臺,從業人員達4000人。五是紮實開展農村電影放映任務,三年來,共放映農村公益電影場次以上、社區廣場電影4500場以上,中小學生愛教電影2100場以上,年均服務羣衆和中小學生達60萬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近年來,我縣在構建和諧社會理唸的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物質生產與精神文明一起抓,多措並舉,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着力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人民羣衆廣泛享受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的基本文化需要,全縣公共文化文化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文化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網絡不斷完善。

  (一)注重加大投入,構築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資金保障平臺。嚴格按照有關要求,積極對上爭取,嚴格做到專款專用,保障資金及時、有效運用到實處,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加強監督,嚴格監管文化專項資金使用情況。

  (二)滿足羣衆文化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近幾年來,我縣先後通過“嫘祖故里大舞臺”的形式將豐富文藝大餐配送到村、鄉鎮、社區,讓羣衆在家門口便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同時全縣有“秧歌隊、太極隊、旱船隊”等基層羣衆文化隊伍200多支,各個文化陣地免費提供場地、業務指導,真正的實現了全民參與的現狀,受到了全縣廣大人民羣衆的認同和廣泛的歡迎。

  (三)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業務指導。我縣爲了培養基層文化骨幹,建立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引導廣大羣衆更好的開展文化活動,我縣文化主管部門積極發揮業務骨幹的指導作用,通過“空中大課堂”、舞蹈、書法等培訓對全縣基層文化骨幹定期進行業務培訓,還組織縣文化館相關人員深入全縣36個鄉鎮,積極開展義務講學、講座、舉辦文藝輔導班培訓班等活動,同時幫助組建文化隊伍,指導鄉鎮基層文化活動更好的開展,充分發揮了縣文化館業務骨幹的指導作用,極大的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世界。

  三、存在問題

  (一)文化專業人才嚴重缺乏。我縣文化幹部中大部分都不是專業人才,還有部分是部隊專業回來安置在各個文廣中心,因此對基層文藝隊伍做專業性的培訓和指導還遠遠不夠,希望省市能加大對文化隊伍的培訓力度,也希望在以後的’人才配置上能給我縣適當多安排些志願者等專業人才。

  (二)資源利用率和服務效能有待於進一步提升。部分鄉鎮資源利用率不高,對現有的文化設施閒置、管理力度不大。

  (三)對上爭取難度大。從20xx年起,中央、省級再沒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項目建設專項資金,能爭取的用於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資金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推進文化惠民。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出版物發行網點、數字圖書等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兩館一所一站”免費開放,組織開展好嫘祖故里大舞臺等羣衆文化活動,實現文化改革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二)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按照“十三五”文廣新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包裝項目,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銜接,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專項資金和政策的扶持。

  (三)加快推進文化廣電脫貧攻堅。按照脫貧攻堅任務和相關要求,保質保量完成文化、廣電脫貧任務,力爭實現如期脫貧。

  (四)努力扶持文化產業,互推互助。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將改革與發展融合,以文化爲依託,促進本地文化企業發展。加大力度培育扶持一批朝陽型文化企業,將企業的發展與文化的推廣相融合,實現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xx縣文廣新旅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