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工作積極性調研報告(精選3篇)

員工工作積極性調研報告 篇1

  近幾年來,受國內外煤炭市場疲軟、原煤銷售不暢、煤價大幅度下跌的持續影響,王村煤礦的經營生產日趨困難,停產放假及職工的工資拖欠進入常態化。而隨着這種情況的持續,許許多多的矛盾與問題逐漸顯露出來,長此以往,必將對職工隊伍的穩定乃至企業的生存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面對嚴禁形勢,王村煤礦工會採取問卷、隨訪、座談、代表巡視等方式,就全礦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問題開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職工隊伍現狀

  得力於過去五年來的飛速發展和品牌效應,王村煤礦當前職工隊伍主體上是好的。從機關到基層,從生產經營管理、黨羣文化管理到人力資源管理,在各個層面上,在各級崗位上,聚集了大量優秀人才,且一線職工素質顯著提高。但受薪酬等方面影響,人才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當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突出問題

  (一)工資獎金髮放管理

  工資獎金的發放,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將整個企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經調研發現,王村煤礦各區隊基本上都能按照礦、隊兩級關於工資獎金髮放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按時召開“三會”(黨政碰頭會、工資獎金民主分配協商會及工資獎金民主分配會),根據分配會形成工資分配方案,再按照工資分配方案造、發工資,期間沒有發現代資代分、冒名頂替、工資截留等違規違紀現象;在隊務公開方面,能及時公開當日分表、當月分配方案和工資表等內容。但仍存在些許問題,主要表現在:

  1、工資獎金髮放民主管理方面

  (1)“三會”記錄次數不全,有的月份沒有記錄。

  (2)“三會”記錄不規範、不具體,主持人、參會人員沒有填寫(建議不寫)或填寫不完整;參會人員沒有全部簽字確認。

  2、工資獎金分配方面

  (1)工資獎金分配管理辦法細化程度不夠,導致班組長精細化考覈臺賬(系統)中很多的加/扣分項目無據可依。

  (2)工資分配方案明細不全不清,個別屬於隊內的獎勵分配,沒有具體的獎勵考覈情況和明細資料;加班工資,只有姓名和金額,沒有相應的依據。

  (3)重複獎勵或補貼現象較爲明顯,例如,庫工在擁有班組長待遇的同時,還擁有入井代班費。

  (二)服務性活動開展

  無論是寓教於樂的文體活動,還是各種類型的慰問和送溫暖活動,均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提升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與歸宿感,密切企業與職工的關係,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柱石。但受大形勢影響,王村煤礦工會各項工作、活動經費捉襟見肘,開展困難,雖有些許慰問和小型文體活動,卻終究杯水車薪,難以滿足廣大幹部職工的需要,使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失去了許多應有的色彩。

  (三)工作時間、工作任務與休假制度和薪酬

  人,尤其是缺少閱歷和經歷的人,他們的思想境界和認識的提高是需要漫長過程的。在這之前,更多的人更看重現實,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更計較眼前的利害得失。而王村煤礦經營形勢的變化是急劇而短暫的,它的瞬間變化根本沒有給職工充分的反應時間,便使職工的工作時間、工作任務與休假制度和薪酬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致使部分職工心中滋生不滿。

  三、危害分析

  (一)、職工積極性降低

  工資發放內部的公平性並不是指幹多幹少一箇樣這種虛僞的公平,而是一種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真正公平。薪酬的高低從側面體現了企業中真正的價值創造者的價值;如果能幹的和不能幹,多幹的和少幹或不幹的人始終拿一樣,甚至還低,那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自然會逐漸降低,爲企業創造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少。

  (二)、職工學會避重就輕

  任何人的各種行爲都是爲了使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也就是說,與對企業的感情相比,職工更理性,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與回報成正比。當然,付出小而回報大的“肥差”,更是人人都會搶着去做;而付出回報小的“苦差”,人人都躲之不及。長此以往,職工都會去“挑肥減瘦”、“挑輕避重”。綜採掘進一線職工的縮水與輔助隊的臃腫的鮮明對比,便是一箇縮影。

  (三)、職工失去歸屬感

  較長的工作時間,較高的工作任務,大幅度較低的薪水和比較缺乏文體、慰問、送溫暖等活動支撐的工作生活,嚴重影響了企業和職工之間的情感,使部分職工心思波動,左右搖擺,失去歸屬感,尤其是近幾年新分配的大學生在這方面的反應更爲明顯:調離、辭職者比比皆是。

員工工作積極性調研報告 篇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樂至縣作爲四川省的“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農業、農村、農民現狀

  (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全縣農業基礎條件差,田地分散,地塊較小,不利於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近年來,雖然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項目,但從全縣來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農業靠天喫飯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項目支撐能力不強,缺乏統一規劃,項目打捆使用,農口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爲陣,造成有項目無產業,有產業無項目支撐。

  (二)農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我縣農業以家庭爲單位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居多,農戶經營較爲分散,直接導致產業規模小,很難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農村人員結構老化,18-60歲真正意義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人才斷代現象突出,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雙雙短缺,部分鄉鎮農技部門有的農技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村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縣龍頭企業(業主)發展規模較小,示範引領作用不強,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不規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社會化組織程度不高、輻射帶動效果不顯著,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能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目前我縣農產品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滯後,交易方式單一落後,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產銷難對接,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基本是分離的。農產品流通市場、農產品銷售還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導,缺乏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導生產、引導銷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不強

  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上進人渠道窄,影響了幹部補充,且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部門挖走,造成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失衡、人員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部分鄉鎮中年幹部由於學歷和知識層次偏低,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認識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知識的能力較弱,習慣於用傳統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在落實示範帶動、農業產業開發中,缺乏創新能力,點子不多,辦法不實用。部分鄉鎮年輕幹部,由於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組織動員羣衆能力差,面對實際困難時往往顯得辦法不實用,與羣衆打交道存在障礙。部分幹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缺乏勇於擔當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貽誤了發展良機,造成了工作被動。

  二、建議意見

  (一)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爲建設丘區現代農業強縣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證。一要紮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農業幹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紮實推進紀律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整治和查處侵害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 敗問題,持續開展正風肅紀,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大興敢於擔當、狠抓落實、爲民服務、調查研究、清正廉潔之風,在全縣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牢固樹立農業系統幹部良好形象。三要紮實推進業務能力建設。堅持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等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引導農業幹部職工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法治、信息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深、分工明細、服務水平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職業農業經理人,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專業農戶”等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堅持示範引領、創新推動,創建一批省市級示範社、示範農場。

  (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一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採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二要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加強對生物質節能爐具、秸稈固化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節能房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利用,積極引導農村能源結構的轉變。三要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項目,完善“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改變農業靠天喫飯的格局。四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保障農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

  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注重產業發展的科學合理規劃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實現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限度地爲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原料,實現種植業產業鏈更加緊密有效。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縣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項目資金、科學安排落實,化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市場資本,助推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生物有機肥廠項目建設,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綜合利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

員工工作積極性調研報告 篇3

  爲了摸清我縣“三農”發展現狀,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發展。xx月下旬以來,縣委農工部、縣政府農辦組織力量,先後深入到農口單位、重點產業企業和部分鄉鎮進行調研,分層次組織相關部門、企業負責人和鄉鎮分管領導進行座談,基本掌握了我縣“三農”發展走勢,找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明年的農業農村發展思路和措施有了初步思考。

  我縣今年以來的“三農”發展態勢

  由於政策好、行情好、人努力,成功化解了旱澇災害急轉和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不良影響,全縣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發展穩中有升。據統計部門分析,1-10月份,完成農業總產值23.84億元,同比增長25.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653元,同比增加517元。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1、農業發展好於預期。

  據調查數據顯示,全縣已播種糧食麪積達60.62萬畝,同比增長0.8%。糧食生產實現了“八連增”總產達4.99億斤,同比增長1%;油料作物收穫面積8.34萬畝,總產5838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水產面積達到6.68萬畝,比上年略有增長,預計全年水產品總產可達2.15萬噸,同比增長2.3%,實現漁業產值2.8億元,同比增長14.7%;預計全年肉類總產6.85萬噸,同比增長9%;家禽存籠90萬羽,出籠65萬羽,同比增長4%和3%,禽蛋產量5000噸,同比增長2%。蔬菜以上坊縣長菜籃子和齊埠爲民千畝基地爲主,全年收穫面積擴大到5.8萬畝。尤爲可喜的是,今年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上揚,糧食、棉花、生豬、禽蛋和名特水產品等大宗農副產品價格更是高位運行,成爲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

  2、龍頭企業實力增強。

  繼生豬集團創下全國生豬百強企業之後,今年xx集團、實業分別獲得“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和“全國油茶產業重點企業”兩塊國家級金字招牌,目前,全縣已培育國字號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1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58家,佔農業企業總量的已達到20.9%.龍頭企業生產加工效應逐步攀升,1-10月份,貢米集團生產大米33.2萬噸,實現產值15.99億元,同比增長10.5%。生豬集團出欄各類生豬82.4萬頭、同比增長24.3%,其中生豬出口7.2萬頭、同比增長10.2%,創匯1865萬美元、同比增長30%;實現銷售收入13.6億元、同比增長40.4%。

  3、重點產業成型壯大。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堅持以市場化爲取向,以農民增收爲核心,調結構、建基地、擴板塊,着力打造重點產業板塊。貢米產業,以萬年貢米集團收儲、加工爲龍頭,建立縣內縣外貢米訂單基地12個,訂單總面積爲40萬畝,其中本縣梅和銅鼓爲主的有機種植基地9500畝,均獲通過歐盟有機食品加工論證和國家有機食品論證。生豬產業,萬頭規模化生豬養殖基地達到24個。1-10月份,全縣生豬出欄62.2萬頭,同比增長9%;生豬產值11.25億元,同比增長75.8%。珍珠產業,以齊埠、梓埠爲主,面積穩定在1萬畝,珍珠產量預計全年可達33噸,產值3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0%和16.6%。油茶產業,面積發展到3.5萬畝,其中,xx公司優良無性系高產油茶2.65萬畝,主要基地布點在、,並在工業園區投資建成年加工1萬噸的茶油精深加工生產線一條。另外,苗木綠化大戶倪美垚在齊埠投資發展油茶20xx餘畝。雷竹產業,受上海浙江等市場拉動,價格行情好看,目前全縣雷竹基地已發展到3萬畝,尤其是大源鎮,雷竹產業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發財樹,該鎮近期還聘請省林科院專家對大戶和種植戶進行培訓。同時,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的要求,走“一村一品,多村一業”的發展路子,放大特色農業效應,加快培育汪家無籽西瓜、石鎮吊瓜、蘇橋葡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產業。湖雲鄉千畝芡實基地、千畝甜藕基地發展勢頭看好,成爲該鄉產業發展的“新寵”。

  4、“三品一標”紮實有效。

  在發展特色主導產業過程中,我縣十分注重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和創建工作。截止目前,全縣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農產品基地14個,生豬畜牧標準化示範區12個;全縣農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1個、綠色食品認證11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標誌11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江西省著名商標6個;制定實施省級行業標準(萬年三角帆蚌珍珠接種標準)1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縣有7家養殖企業,可望年前申報成爲國家農業部健康示範養殖場。

  5、涉農項目強勢推進。

  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共完成各類涉農投入4.1億元,比上年增加0.8億元。農業方面,實施大中型豬場沼氣工程、生豬標準化養殖、現代農業標準糧田建設、種糧大戶標準糧田建設等重大項目23個,總投資1.49億元,完成投資8416萬元。其中20xx年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標準糧田建設、20xx年部級糧食高產創建、20xx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等項目基本完工。林業方面,投資1.2億元,完成去冬今春“一大四小”造林4.73萬畝,佔任務的106.8%。水利方面,累計投入1.33億元,完成梓1標“鄱陽湖二期治理第六個單項梓埠聯圩工程”、萬年縣齊埠圩防洪工程建項目;完成中央投資的小㈠型水庫除險加固5座,省級投資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153座;縣級投資的.汪家白詩源等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16座工程,完工裴梅、陳營、上坊、蘇橋四個鄉鎮小農水重點縣的88個小型灌區建設項目。農業綜合開發方面,20xx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順利通過國家、省、市驗收,完成財政投資1350萬元,改造治理農田面積1.14萬畝。新農村建設方面,全年共批准實施新農村建設全縣118個省級村點(其中,村鎮聯動點1個、村落聯片點4個)。1-10月份,各村點完成村內主幹道硬化147.4公里,支幹道硬化87.7公里,改水7190多戶,改廁6983多戶,建地下排水溝24.78公里,使用沼氣池652戶、太陽能熱水器1726戶,累計投入4250多萬元。農村清潔工程方面,按照“設施+制度”的要求,啓動實施了281個農村清潔工程點,每點落實資金5000元,累計投入140.5萬元。扶貧開發方面,編報實施了20xx年度的整村推進財政扶貧扶持項目15個,項目資金389萬元,目前項目已全部完工。實施了投資400萬元、涉及5個鄉鎮12個安置點的1000個指標的扶貧移民搬遷工程,目前已有11個安置點移民建房完工。全面完成了20xx年度水庫移民項目106個,投入項目資金663.6萬元,科學編報了20xx年度水庫移民項目67個。水產方面,積極推進總投資1050萬元的20xx年現代魚池改造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600萬元。農民工培訓方面。通過整合“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項目,1-10月份,共培訓農民1554人,轉移農村力就業1498人,就業率達96.4%,增加了農民務工性收入。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