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調研報告(精選4篇)
行業的調研報告 篇1
(一)主要問題
1.種植成本上升,勞動力緊缺,基地規模化難以實現。隨着人工、土地流轉成本上漲,辣椒種植成本也逐年攀升;辣椒產地大多在偏遠貧困農村,難以使用農田機械降低勞動成本,隨着農村青壯勞力大量湧入城鎮,勞動力不足已成爲辣椒規模化發展的障礙。
2.全產業鏈深度開發不夠,產品科技含量低。目前我國幹辣椒製品仍處於初加工階段,深加工企業少。幹辣椒加工製品企業與科研院所的’聯繫不緊密,研發創新能力不足,不能緊跟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
3.產業底數不清,影響生產決策。我國未將幹辣椒作爲一箇獨立的品類進行單獨統計,以至於種植面積、產量、消費量等產業底數不清,各地生產者主要根據當地市場價格決定,影響生產決策的科學性。
(二)風險分析
1.幹辣椒價格變動幅度較大。一是自然災害發生頻繁、遊資炒作等情況導致幹辣椒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二是由於冷庫基礎設施較少、幹辣椒不耐儲等特殊性,價格易大幅波動。
2.國際貿易形勢嚴峻,印度辣椒對我國衝擊較大。由於印度進口到中國的商品可以享受最惠國稅率待遇,加上泰國、印度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發展辣椒產業潛力大,特別是印度椒相較我國辣椒而言辣度高、價格低,未來對我國的辣椒市場衝擊可能較大。
行業的調研報告 篇2
調研主題:
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
調研時間:
.7.8——.10.9
調研對象:
廣西大學學生
調研目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創業模式已經受到嚴重限制,互聯網逐漸成爲創業者的主要陣地。
而在校大學生,作爲中國思維最活躍、對新事物接受度最高的羣體,也紛紛投入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成爲互聯網創業團隊中的重要力量。他們之中,有人或許拿到上百萬的風投,有人卻慘遭失敗,血本無歸……所以,調研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有利於爲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創新指明方向。
調研方法:
1、實地採訪:採訪一箇廣西大學互聯網創業團隊的項目負責人,瞭解他的創業故事
2、問卷調查與分析:廣西大學學生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看法
3、網上查找資料:收集中國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的相關數據
調研分析:
1、實地採訪廣西大學互聯網創業團隊建立的O2O學生服務平臺——”小荷馬”總負責人黃炳傑(採訪稿見附一),瞭解到他的初衷是排除中間商差價、物流難度、市場不公平等因素,讓西大學子享受的豐富的水果及特產。於是建立了”小荷馬”O2O平臺,直接在供應商源頭採購,通過微信交易,將豐富的特產及水果送到每一箇西大學子的手中。剪去多層批發商差價,保證優質質量,打造一箇爲西大學謀取福利的公衆服務平臺。
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小荷馬”遇到了許多困難,如供應、配送、推廣,還有各部門之間、線上線下的銜接等。但經過”小荷馬”團隊的不斷磨合,項目已經逐漸步入正軌。並借互聯網之勢,在廣西大學迅速傳播開來,成爲西大學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針對”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這一主題,我設計了一份問卷(見附二),通過QQ、微信分享給廣西大學的同學,填寫完畢後回收問卷。通過對所有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此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共計89份,其中大一12份,佔13.48%;大二46份,佔51.69%;大三21份,佔23.60%;大四10份,佔11.24%.男生39份,43.82%;女生50份,佔56.18%.下面是針對問卷結果的分析:
①調查人羣:問卷的填寫者爲本人的同學朋友,集中在大二、大三,調查的人羣結構相對單一,不能代表廣泛的大學生羣體,但不影響調查的整體方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②數據分析:如果創業,選擇互聯網創業的同學高達78.65%,說明被調查的西大學生有較強的互聯網創業意向;並認爲大學生在互聯網創業中的優集中在”學習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年輕有活力,勇於拼搏”、”互聯網信息能力強”,說明大學生對互聯網懷着開放的心態,對互聯網創業充滿信心;如果互聯網創業和學業衝突,選擇休學創業的同學佔22.47%,邊學習邊創業的佔35.96%,放棄創業專心學習的佔31.46%,說明大多數被調查的同學認爲求學階段,學業比互聯網創業更重要,當創業和學業衝突時,很大可能會放棄互聯網創業,專心學習。
3、相關資料(見附三)顯示,互聯網已經成爲國家大力提倡和扶持的大學生創業領域,據統計表明,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時侯,互聯網行業仍逆勢增長。報道指出,20__年,互聯網收入2200億元,同比增長32%;企業個數5.1萬戶,同比增長9.6%;全年實現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23%,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收入12個百分點。特別是20__年以來,淘寶網推出了學生頻道,面向高校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鼓勵他們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互聯網創業已經成爲大學生創業的首選。
調研結論: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隨着大學生緩解就業壓力和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網絡經濟的興起,IT業作爲一箇最能快速集聚財富、吸引關注的行業也逐步走向成熟,一箇屬於全體網民的狂歡:互聯網淘金時代悄然而至。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創辦網站(創辦BBS論壇、開設博客等),對初涉商海的大學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網上開店,具有門檻低、風險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優點;網上自由職業(擔任兼職網絡編輯、電子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等),時間比較靈活,工作地點也不受限制,大學生能在享受自由和瀟灑中實現創業。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①好高騖遠,不夠務實:隨着近年來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再加上政策引導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懷着高漲的激情紛紛投身於網絡創業活動中,人數不斷增加。但根據調查,其成功率大概只有2%,他們往往缺乏對開發項目的全面瞭解與分析,單憑感性認識期望通過網絡創業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不能理性地看待創業過程的艱辛和風險,以務實的態度去經營自己的網絡事業。一旦創業失敗,就會影響其信心,容易產生挫敗感。
②所掌握的互聯網創業知識和技能不夠紮實:互聯網創業需要大學生具備強烈的創業意識、嫺熟的專業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華,有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克服失敗的心態。同時,要想成功創業,還應有較強的知識素質,包括:識別機會、人際交往、市場開拓以及團隊合作等全方位的才能。由於我國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指導還剛起步,長期的應試教育下,視野不夠開闊。此外,高校對實踐環節普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他們缺乏相應的創業培訓,碰壁在所難免。
③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高校,很多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甚至爲生計發愁,因此大多利用他人借來的資金進行創業,白手起家,存在較大的風險。尤其是在面臨就業和創業的艱難抉擇時,不少人在經濟壓力面前選擇放棄,找一份現實的工作,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
④缺乏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於安穩。從家庭來看,一般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領取固定的薪水,對創業持懷疑態度;從高校來看,學校缺乏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積極的支持,一些老師和同學認爲創業會和正常的學習相沖突;從整個大環境來看,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也間接增大了創業者的.心理壓力。
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對策建議
①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教育: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二是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知識教育,三是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創業技能的輔導。
②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順利開展需要一箇良好的、支持性的社會文化氛圍。政府部門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型的社會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寬容失敗、創業光榮的輿論環境。
③建立網絡創業資金支持體系:一方面,政府應通過財政撥款、社會募捐等方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扶持基金;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拿出專門資金,對大學生網絡創業予以支持,尤其要重點扶持前景良好的網絡創業項目。
④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有關立法機構應不斷完善網上的信用評價與監控體系,堅決打擊網絡環境下的商業壟斷行爲、商業欺詐行爲和知識產權侵權行爲等不法行爲,引導商業網站和廣大網商誠信、合法經營,淨化網絡經營環境,維護良好的網絡經營秩序,爲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公平、有序的網絡競爭環境。
行業的調研報告 篇3
(一)完善辣椒市場調控機制,穩定生產者收入預期。一是加強政府對辣椒產區的支持與扶植;二是加強幹辣椒信息監測平臺建設;三是做好市場淡旺季的供需調整,合理調整淡旺季供給差異;四是合理控制幹辣椒的進出口規模。
(二)加大科技投入,強化品種選育。一是加大對辣椒新品種選育,豐富辣椒種質資源;二是抓好名優地方特色辣椒品種的提純復壯;三是加強對高色素、高抗性等辣椒種質資源的引進,對中國辣椒品種進行改良。
(三)提高幹辣椒精深加工能力。一是加大高新技術在辣椒綜合深加工中的應用;二是建立辣椒原料及深加工產品的統一評價體系,提高辣椒及深加工產品的檢測水平,確保內銷產品與國際貿易產品的質量標準相一致,逐步加大國內深加工產品的`競爭力。
(四)加強龍頭企業培養,提高產業化水平。一是培育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辣椒深加工龍頭企業;二是實行強強聯合或資產重組,減少重複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抗風險能力強的中大型深加工企業集團;三是逐步培育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深加工拳頭產品,打造名牌產品或名牌企業。
行業的調研報告 篇4
幹辣椒具備當年種當年收、技術要求低、見效快等特點,許多有一定產業基礎的貧困地區都將其作爲扶貧項目加以推動。據估計,在中西部貧困縣中,約有1/4發展幹辣椒產業,對促進貧困戶增收與貧困縣“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經驗做法
1.建立扶貧車間,集中零散土地,加強企業培養。建立扶貧車間,僱傭貧困人口。推行“辣椒股份”模式,允許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將零散土地集中起來,發展規模種植,引領村民組建辣椒專業種植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金+務工工資+年終分紅”模式,增加貧困戶收入;此外通過加強龍頭企業培育,以增強主體實力,提高規模生產程度。
2.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經營模式。根據自身經濟和地方企業和合作社的情況,各地區制定了符合實際發展需求的經營模式。如“合作社+基地+農戶+直銷”模式,爲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服務。以基地爲依託向周圍輻射,形成了合作社引領農戶抱團闖市場的良好格局。“基地+協會+農戶”模式,基地統一提供種子、農藥和肥料,並與椒農簽訂回收合同,制訂保護價。
(二)典型案例分析
1.河南省柘城。柘城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爲“中國三櫻椒之鄉”,也是大別山片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人口占10%。近年來,柘城以打造中國辣椒第一縣爲目標,實施“辣椒經濟”發展戰略,20xx年辣椒產業帶動脫貧人數佔全縣脫貧總人數的35%。主要採取3種措施:一是土地入股;二是建立扶貧車間,先鼓勵貧困戶加入辣椒的`邊緣產業,待獲得更多的流動資金後,再進一步參與到辣椒種植當中;三是確立“基地+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基地統一提供種子,保證種質資源。協會爲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農戶聯繫訂單。政府提供各項經濟補貼與扶持以保證辣椒質量、穩定農戶收益。
2.貴州遵義蝦子鎮。依託交易市場的地理優勢,蝦子鎮辣椒產品主要通過就近的蝦子辣椒市場進行流通。蝦子鎮現有辣椒標準育苗大棚48個,種植面積保持在~3萬畝。採取政府引導的方式,示範引導羣衆積極參與種植辣椒,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大戶、家庭農場擴大規模種植。遵義辣椒龍頭企業在脫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辣三娘”聘請的工人均爲周邊鄉鎮貧困人口,失地農民以及留守婦女,直接幫助8戶貧困戶,資助了12個貧困兒童完成學業,以此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