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驗報告(通用9篇)

大學實驗報告 篇1

  一、 實驗目的:

  1、用熱分析法(步冷曲線法)測繪Zn-Sn二組分金屬相圖;

  2、掌握熱電偶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二、 實驗原理:概述、及關鍵點

  1、簡單的二組分金屬相圖主要有幾種?

  2、什麼是熱分析法?步冷曲線的線、點、平臺各代表什麼含義?

  3、採用熱分析法繪製相圖的關鍵是什麼?

  4、熱電偶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三、 實驗裝置圖(註明圖名和圖標)

  四、 實驗關鍵步驟:

  不用整段抄寫,列出關鍵操作要點,推薦用流程圖表示。

  五、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表格(根據具體實驗內容,合理設計)

  組成爲w(Zn)=0.7的樣品的溫度-時間記錄表

  時間 τ/min 溫度 t/oC

  開始測量 0 380

  第一轉折點

  第二平臺點

  結束測量

  六、 數據處理(要求寫出最少一組數據的詳細處理過程)

  七、思考題

  八、對本實驗的體會、意見或建議(若沒有,可以不寫) (完)

  1.學生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

  2.實驗題目:

  3.目的要求:(一句話簡單概括)

  4.儀器用具: 儀器名稱及主要規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稱。

  5.實驗原理:簡單但要抓住要點,要寫出試驗原理所對應的公式表達式、公式中各物理參量的名稱和物理意義、公式成立的條件等。畫出簡單原理圖等。

  6.實驗內容;

  7.數據表格:畫出數據表格(寫明物理量和單位);

  8.數據處理及結果(結論):按實驗要求處理數據。

  9.作業題:認真完成實驗教師要求的思考題。

  10.討論: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數據結果、誤差分析等進行總結,對進一步的想法和建議等進行討論。

  實驗報告要求

  1.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報告要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報告紙,作圖要用座標紙。

  2.報告中的線路圖、光路圖、表格必須用直尺畫。

大學實驗報告 篇2

  實驗報告

  一.預習報告

  1.簡要原理

  2.注意事項

  二.實驗目的

  三.實驗器材

  四.實驗原理

  五.實驗內容、步驟

  六.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七.實驗結果分析以及實驗心得

  八.原始數據記錄欄(最後一頁)

  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彙報,就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種類因科學實驗的對象而異。如化學實驗的報告叫化學實驗報告,物理實驗的報告就叫物理實驗報告。隨着科學事業的日益發展,實驗的種類、項目等日見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它主要的用途在於幫助實驗者不斷地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實驗報告的書寫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它不僅是對每次實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歸納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論文寫作的基礎。因此,參加實驗的每位學生,均應及時認真地書寫實驗報告。要求內容實事求是,分析全面具體,文字簡練通順,謄寫清楚整潔。

  實驗報告內容與格式

  (一) 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二) 所屬課程名稱

  (三) 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四) 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五) 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六) 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七) 實驗環境和器材

  實驗用的軟硬件環境(配置和器材)。

  (八) 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原始資料應附在本次實驗主要操作者的實驗報告上,同組的合作者要複製原始資料。

  對於實驗結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種方法:

  1. 文字敘述: 根據實驗目的將原始資料系統化、條理化,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客觀地描述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有時間順序以及各項指標在時間上的關係。

  2. 圖表: 用表格或座標圖的方式使實驗結果突出、清晰,便於相互比較,尤其適合於分組較多,且各組觀察指標一致的實驗,使組間異同一目瞭然。每一圖表應有表目和計量單位,應說明一定的中心問題。

  3. 曲線圖 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瞭。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並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十) 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麼它可以驗證什麼理論?實驗結果有什麼意義?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於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捨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後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複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十一) 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後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準確、嚴謹、客觀。

  (十二) 鳴謝(可略)

  在實驗中受到他人的幫助,在報告中以簡單語言感謝.

  (十三) 參考資料

  【實驗名稱】靜電跳球

  【實驗目的】觀察靜電力

  【實驗器材】韋氏起電機,靜電跳球裝置(如圖)

  【實驗原理、操作及現象】

  將兩極板分別與靜電起電機相連接,順時針搖動起電機,使兩極板分別帶正、負電荷,這時小金屬球也帶有與下板同號的電荷。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小球受下極板的排斥和上極板的吸引,躍向上極板,與之接觸後,小球所帶的電荷被中和反而帶上與上極板相同的電荷,於是又被排向下極板。如此週而復始,於是可觀察到球在容器內上下跳動。當兩極板電荷被中和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

  【注意事項】

  1.搖動起電機時應由慢到快,並且不宜過快;搖轉停止時亦需慢慢進行,可鬆開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減慢。

  2.在搖動起電機時,起電機手柄均帶電且高速搖動時電壓高達數萬伏,切不可用手機或身體其他位置接觸,不然會有火花放電,引起觸電。

  靜電跳球中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儀器模型設備實驗目的:

  1、探究靜電作用力的現象及原理。

  2、研究能量間的轉化過程。實驗器材:圓鋁板2個、圓形有機玻璃筒、靜電導體球(由鋁膜做成)若干。

  提出問題:在以前的實驗中,我們對電場以及靜電的作用力已經有所瞭解。那麼,在兩塊極板間,由鋁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嗎?猜想與假設:在強電場的作用下,由鋁箔做成的小球能夠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動。 實驗過程:

  1、在兩圓鋁板間放一有機玻璃環,裏面放了一些靜電導體球,當接通高壓直流電源後觀察靜電導體球的運動情況。

  2、增大兩極板間的電壓,觀察現象。

  3、實驗完畢要及時關閉電源,必須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極板進行放電。

  探究問題:

  1、儀器內的小球爲什麼會跳起來?

  2、靜電導體球實際在做什麼工作?3、爲什麼增大兩極板間的電壓兩極板間產生火花放電現象?實驗結論與體會: (以下由學生總結並交流,也可由教師引導得出)課外活動: 梳子摩擦頭髮後,用梳子可以吸起細小的紙屑,有些紙屑過一會又掉下來。實際做一做,能夠解釋嗎?

  注意事項:

  1、接好電路後,再調整兩根輸出導線之間的距離至少離開10釐米。太近時會擊穿空氣而打火。

  2、接通高壓電源後就不能再觸摸高壓端和電極板,否則會觸電而麻木。實驗做完後,先關閉電源開關,再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個電極進行放電。

大學實驗報告 篇3

  一、實驗目的:

  1、用熱分析法(步冷曲線法)測繪zn-sn二組分金屬相圖;

  2、掌握熱電偶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二、實驗原理:概述、及關鍵點

  1、簡單的二組分金屬相圖主要有幾種?

  2、什麼是熱分析法?步冷曲線的線、點、平臺各代表什麼含義?

  3、採用熱分析法繪製相圖的關鍵是什麼?

  4、熱電偶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三、實驗裝置圖(註明圖名和圖標)

  四、實驗關鍵步驟:不用整段抄寫,列出關鍵操作要點,推薦用流程圖表示。

  五、實驗原始數據記錄表格(根據具體實驗內容,合理設計)

  組成爲w(zn)=0.7的樣品的溫度-時間記錄表

  時間τ/min溫度t/oc

  開始測量0 380

  第一轉折點

  第二平臺點

  結束測量

  六、數據處理(要求寫出最少一組數據的`詳細處理過程)

  七、思考題

  八、對本實驗的體會、意見或建議(若沒有,可以不寫)(完)

  1.學生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2.實驗題目:3.目的要求:(一句話簡單概括)

  4.儀器用具:儀器名稱及主要規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稱。 5.實驗原理:簡單但要抓住要點,要寫出試驗原理所對應的公式表達式、公式中各物理參量的名稱和物理意義、公式成立的條件等。畫出簡單原理圖等。 6.實驗內容;7.數據表格:畫出數據表格(寫明物理量和單位);8.數據處理及結果(結論):按實驗要求處理數據。 9.作業題:認真完成實驗教師要求的思考題。 10.討論: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數據結果、誤差分析等進行總結,對進一步的想法和建議等進行討論。實驗報告要求1.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報告要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報告紙,作圖要用座標紙。 2.報告中的線路圖、光路圖、表格必須用直尺畫。

大學實驗報告 篇4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文件的複製、移動、刪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屬性的設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夾選項操作。

  二、實驗任務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盤上以自己的學號爲名建立一箇新的文件夾,在此文件夾內建一名爲“記事本”的文件夾,將文件“notepad。exe”複製到“記事本”文件夾下面,屬性修改爲“只讀”,然後在桌面上創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顯示“我的文檔”文件夾下所有文件的擴展名。

  三、實驗檢查內容

  1、是否在D區建立以自己學號爲名的文件夾

  2、是否在學號文件夾中創建名爲“記事本”的文件夾

  3、是否將“notepad。exe”文件複製到“記事本”文件夾中

  4、“notepad。exe”文件的屬性是否修改爲“只讀”

  5、是否在桌面上創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6、是否顯示文件的擴展名步驟

大學實驗報告 篇5

  一、實驗目的

  1、瞭解繼電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掌握繼電器的調試方法。

  二、構造原理及用途

  繼電器由電磁鐵、線圈、Z型舌片、彈簧、動觸點、靜觸點、整定把手、刻度盤、軸承、限制螺桿等組成。

  繼電器動作的原理:當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增加到一定值時,該電流產生的電磁力矩能夠克服彈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動靜接點接通,繼電器動作。當線圈的電流中斷或減小到一定值時,彈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繼電器返回。

  利用連接片可將繼電器的線圈串聯或並聯,再加上改變調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動作值的調整範圍變更四倍。

  繼電器的內部接線圖如下:圖一爲動合觸點,圖二爲動斷觸點,圖三爲一動合一動斷觸點。

  電流繼電器用於發電機、變壓器、線路及電動機等的過負荷和短路保護裝置。

  三、實驗內容

  1. 外部檢查

  2. 內部及機械部分的檢查

  3. 絕緣檢查 4. 刻度值檢查 5. 接點工作可靠性檢查

  四、實驗步驟

  1、外部檢查

  檢查外殼與底座間的接合應牢固、緊密;外罩應完好,繼電器端子接線應牢固可靠。

  1. 內部和機械部分的檢查

  a. 檢查轉軸縱向和橫向的活動範圍,該範圍不得大於0.15~0.2mm,檢查舌片與極間的間隙,舌片動作時不應與磁極相碰,且上下間隙應儘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彎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終止位置應合適,舌片活動範圍約爲7度左右。

  b. 檢查刻度盤把手固定可靠性,當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時,應不能自由活動。

  c. 檢查繼電器的螺旋彈簧:彈簧的平面應與轉軸嚴格垂直,彈簧由起始位置轉至刻度最大位置時,其層間不應彼此接觸且應保持相同的間隙。

  d. 檢查接點:動接點橋與靜接點橋接觸時所交的角度應爲55~65度,且應在距靜接點首端約1/3處開始接觸,並在其中心線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終點距接點末端應小於1/3。接點間的距離不得小於2mm,兩靜接點片的傾斜應一致,並與動接點同時接觸,動接點容許在其本身的轉軸上旋轉10~15度,並沿軸向移動0.2~0.3mm,繼電器的靜接點片裝有一限制振動的防振片,防振片與靜接點片剛能接觸或兩者之間有一不大於0.1~0.2mm的間隙。

  2、電氣特性的檢驗及調整

  (1)實驗接線圖如下:

  (2)動作電流和返回電流的檢查

  a. 將繼電器線圈串聯,並將整定把手放在某一整定值上,調壓器的手柄放在輸出電壓的最小位置(或將串入電路的滑線可變電阻放在電阻最大位置)。 b. 合上電源開關,調節調壓器的輸出電壓(調節可變電阻),慢慢地增加繼電器電流,直至繼電器動作,停止調節,記下此時的電流數值,即爲繼電器的動作電流Idj,再重複二次,將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

  c. 繼電器動作後,均勻地減小調壓器的輸出電壓(增加可變電阻阻值使流入繼電器電流減小)直至繼電器的常開接點剛剛打開,記下這時的電流,即爲返回電流Ihj,重複二次將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根據動作電流和返回電流算出返回係數Kf:Kf=Ihj/Idj 動作值於返回值的測量應重複三次,每次測量值與整定值誤差不超過±3%,否則應檢查軸承和軸尖。

  過電流繼電器的返回係數應不小於0.85,當大於0.9時,應注意接點壓力。 a. 將整定把手放在其它刻度時,重複上述試驗。

  b. 將繼電器線圈改爲並聯接法,按上述步驟重新進行檢驗。

  在運行中如需改變定值,除檢驗整定點外,還應進行刻度檢驗或檢驗所需改變的定值。用保護安裝處最大故障電流進行衝擊試驗後,複試定值與整定值的誤差不應超過±3%,否則,應檢查可動部分的固定和調整是否有問題,或線圈內部有無層間短路等。 (3)返回係數的調整

  返回係數不滿足要求時應予調整,影響返回係數的因素較多,如軸尖的光潔度、 軸承清潔情況、靜觸點位置等,但影響較顯著的是舌片端部與磁極間的間隙和舌片的位置。

  a. 改變舌片的起始角與終止角,填整繼電器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桿,以改變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時只能改變動作電流,而對返回電流幾乎沒有影響,故用改變舌片的起始角來調整動作電流和返回係數。舌片起始位置離開磁極的距離愈大,返回係數愈小;反之,返回係數愈大。

  調整繼電器右上方的舌片終止位置限制螺桿,以改變舌片終止位置角,此時只能改變返回電流而對動作電流則無影響,故用改變舌片的終止角來調整返回電流和返回係數。舌片終止位置與磁極的間隙愈大,返回係數愈大;反之,返回系

  數愈小。

  a. 變更舌片兩端的彎曲程度以改變舌片與磁極間的距離,也能達到調整返回係數的目的。該距離越大返回係數也越大;反之,返回係數越小。 b. 適當調整觸點壓力也能改變返回係數,但應注意觸點壓力不宜過小。 (4)動作值的調整

  a. 繼電器的調整把手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時,主要調整舌片的起始位置,以改變動作值。爲此,可調整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桿,當動作值偏小時,使舌片的起始位置遠離磁極;反之,則靠近磁極。

  b. 繼電器的調整把手在最小刻度值附近時,主要調整彈簧,以改變動作值。 c. 適當調整觸點壓力也能改變動作值,但應注意觸點壓力不宜過小。

  五、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表1-1 電流繼電器實驗數據記錄表

  六、實驗數據分析

  實驗數據如上表所示,該電流繼電器的返回係數滿足要求,均大於0.85。在切除故障的時候電流繼電器有較大的返回係數是有利的,可以快的返回,也有利降低保護定值,使之更靈敏。電流繼電器的返回係數會受其線圈的接線方式的影響,串聯時返回係數較高。

  七、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實驗對電磁式的電流繼電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其調試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對其特性有了直觀的認識。雖然現在電磁式的

  電流繼電器已經被微機保護的器件所取代,但我們瞭解和掌握流繼電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因爲這是最根本的原理,對應的微機保護器件也是基於這個原理實現的。在這裏還特別鳴謝實驗指導老師,在上實驗課的時候還給我們講了很多關於繼電保護的工程實際的知識,真的是受益匪淺!

大學實驗報告 篇6

  一、實驗目的

  1、觀測CO2臨界狀態現象,增加對臨界狀態概唸的感性認識;2.加深對純流體熱力學狀態:汽化、冷凝、飽和態和超臨流體等基本概唸的理解;測定CO2的PVT數據,在PV圖上繪出CO2等溫線3.掌握低溫恆溫浴和活塞式壓力計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純物質的臨界點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溫度(T C)和最高壓力點(PC) 。純物質所處的溫度高於TC,則不存在液相;壓力高於PC,則不存在汽相;同時高於TC和PC,則爲超臨界區。本實驗測量TTC三種溫度條件下等溫線。其中T

  三、實驗裝置流程和試劑

  實驗裝置由試驗檯本體、壓力臺和恆溫浴組成(圖2-3-1)。試驗檯本體如圖2-3-2所示。實驗裝置實物圖見圖2-3-3。實驗中由壓力臺送來的壓力油進入高壓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銀進入預先裝有高純度的CO2氣體的承壓玻璃管(毛細管),CO2被壓縮,其壓力和容積通過壓力臺上的活塞桿的進退來調節。溫度由恆溫水套的水溫調節,水套的恆溫水由恆溫浴供給。

  CO2的壓力由壓力臺上的精密壓力錶讀出(注意:絕對壓力=表壓+大氣壓),溫度由水套內精密溫度計讀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質面比常數計算得到。試劑:高純度二氧化碳。

  圖2-3-1 CO2 PVT關係實驗裝置圖

  2-3-2試驗檯本體1.高壓容器2-玻璃杯3-壓力油4-水銀5-密封填料6-填料壓蓋7-恆溫水套8-承壓玻璃管9-CO210精密溫度計

  四、實驗操作步驟

  1、按圖2-3-1裝好試驗設備。 2.接通恆溫浴電源,調節恆溫水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以恆溫水套內精密溫度計爲準)。 3.加壓前的準備——抽油充油操作(1)關閉壓力錶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開啓壓力臺上油杯的進油閥。 (2)搖退壓力臺上的活塞螺桿,直至螺桿全部退出。此時壓力臺上油

  筒中抽滿了油。 (3)先關閉油杯的進油閥,然後開啓壓力錶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 (4)搖進活塞桿,使本體充油。直至壓力錶上有壓力讀數顯示,毛細管下部出現水銀爲止。 (5)如活塞桿已搖進到頭,壓力錶上還無壓力讀數顯示,毛細管下部未出現水銀,則重複(1)–(4)步驟。

  (6)再次檢查油杯的進油閥是否關閉,壓力錶及其進入本體油路的二個閥門是否開啓。溫度是否達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如條件均已調定,則可進行實驗測定。

  4、測定低於臨界溫度下的等溫線(T= 20℃或25℃)(1)將恆溫水套溫度調至T= 23℃左右,並保持恆定。 (2)逐漸增加壓力,壓力爲4.0MPa左右(毛細管下部出現水銀面)開始讀取相應水銀柱上端液麪刻度,記錄第一個數據點。讀取數據前,一定要有足夠的平衡時間,保證溫度、壓力和水銀柱高度恆定。 (3)提高壓力約0.2MPa,達到平衡時,讀取相應水銀柱上端液麪刻度,記錄第二個數據點。注意加壓時,應足夠緩慢的搖進活塞桿,以保證定溫條件,水銀柱高度應穩定在一定數值,不發生波動時,再讀數。 (4)按壓力間隔0.2MPa左右,逐次提高壓力,測量第三、第四……數據點,當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時,則適當降低壓力,平衡一段時間,使CO2溫度和壓力恆定,以準確讀出恰出現第一小液滴CO2時的壓力。 (5)注意此階段,壓力改變後CO2狀態的變化,特別是測準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時的壓力和相應水銀柱高度及最後一箇CO2小汽泡剛消失時的壓力和相應水銀柱高度。此二點壓力改變應很小,要交替進行升壓和降壓操作,壓力應按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和最後一箇CO2小汽泡剛消失的具體條件進行調整。 (6)當CO2全部液化後,繼續按壓力間隔0.2MPa左右升壓,直到壓力達到8.0MPa爲止(承壓玻璃管最大壓力應小於8.0MPa)。 5.測定臨界等溫線和臨界參數,觀察臨界現象(1)將恆溫水套溫度調至T= 31.1℃左右,按上述4的方法和步驟測出臨界等溫線,注意在曲線的拐點(P=7.376MPa)附近,應緩慢調整壓力(調壓間隔可爲0.05MPa),以較準確的確定臨界壓力和臨界比容,較準確的描繪出臨界等溫線上的拐點。 (2)觀察臨界現象a.臨界乳光現象保持臨界溫度不變,搖進活塞桿使壓力升至Pc附近處,然後突然搖退活塞桿(注意勿使試驗檯本體晃動)降壓,在此瞬間玻璃管內將出現圓錐型的乳白色的閃光現象,這就是臨界乳光現象。這是由於CO2分子受重力場作用沿高度分佈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覆幾次觀察這個現象。 b.整體相變現象臨界點附近時,汽化熱接近

  於零,飽和蒸汽線與飽和液體線接近合於一點。此時汽液的相互轉變不象臨界溫度以下時那樣逐漸積累,需要一定的時間,表現爲一箇漸變過程;而是當壓力稍有變化時,汽液是以突變的形式相互轉化。 c.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象處於臨界點附近的CO2具有共同的參數(P,V,T),不能區別此時CO2是汽態還是液態。如果說它是氣體,那麼,這氣體是接近液態的氣體;如果說它是液體,那麼,這液體又是接近氣態的液體。下面用實驗證明這結論。因爲此時是處

  於臨界溫度附近,如果按等溫過程,使CO2壓縮或膨脹,則管內什麼也看不到。現在,按絕熱過程進行,先調節壓力處於7.4 MPa(臨界壓力)附近,突然降壓(由於壓力很快下降,毛細管內的CO2未能與外界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其溫度下降),CO2狀態點不是沿等溫線,而是沿絕熱線降到二相區,管內CO2出現了明顯的液麪。這就是說,如果這時管內CO2是氣體的話,那麼,這種氣體離液相區很近,是接近液態的氣體;當膨脹之後,突然壓縮CO2時,這液麪又立即消失了。這就告訴我們,這時CO2液體離汽相區也很近,是接近氣態的液體。這時CO2既接近氣態,又接近液態,所以只能是處於臨界點附近。臨界狀態流體是一種汽液不分的流體。這就是臨界點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象。 7.測定高於臨界溫度的等溫線(T = 40℃左右)將恆溫水套溫度調至T=40.5℃,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

  五、實驗數據處理

  表1.1原始數據表23℃壓強(Mpa)

  略

  將數據繪圖如下:

  略

  六、實驗結果討論

  1、由於實驗器材的老化,實驗數據本身的準確度不高,所以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來的曲線誤差較大。 2.加壓的時候要緩慢加,不能過快,實驗操作的時候有一組加壓不夠緩慢出現了較小的氣泡,使得實驗數據不夠準確。

  七、注意事項

  1、實驗壓力不能超過10.0 MPa,實驗溫度不高於41℃。 2.應緩慢搖進活塞螺桿,否則來不及平衡,難以保證恆溫恆壓條件。 3.一般,按壓力間隔0.2MPa左右升壓。但在將要出現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將完全消失以及接近臨界點的情況下,升壓間隔要很小,升壓速度要緩慢。嚴格講,溫度一定時,在汽液二相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壓力應保持不變。

  T2.

大學實驗報告 篇7

  一、實習目的

  1.掌握在集成環境中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C程序的方法。

  (1)運行TC

  (2)啓動TC集成環境,輸入一箇源程序,編譯並運行。

  2.掌握單步執行、設置/去除斷點,觀察變量或表達式的值。

  (3)在該程序中按CTRL+F7單步招待並在觀察窗口中查看變量和表達式的值。

  (4)設置/去除斷點,繼續調試。

  1、熟練掌握if.switch分支語句的使用。

  2、熟練掌握for.while.do.while循環語句的使用。

  3、熟練掌握函數的定義、說明、參數傳遞及嵌套和遞歸調用方法。

  4、熟練掌握一維數組、二維數組、字符數組的定義、說明和使用方法。

  熟練掌握結構體和指針的綜合應用鏈表的操作

  二、實習地點

  北京交通幹部管理學院計算機系機房十三號.

  三、實習成果

  熟練掌握TC集成環境的使用方法。認真編寫實習報告和實習總結,描述實習操作和心得體會,總結在這次實習中的業務收穫,作出自我評價。熟練掌握並應用TC程序設計的各個知識點。掌握結構體和指針的聯合使用,學會鏈表的構造和常用操作方法,認真編寫實習日誌和實習體會。並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所需資料,拓寬視野,培養自學能力。

  四、實習心得

  在短短一週的實習期間使我獲取了不少新知識也鞏固了許多老知識。我體會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無論面對學習中多大的困難,同學們都會幫助你,老師也會幫助你,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樣。老師安排我們有具有的分工:

  首先,在計算機機房裏同學們積極的對C語言進行鞏固與實習,老師熱心的講解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和實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同學們的任何。老師把我們分爲幾組,每一組十一箇人,並且分配了具體的任務,在我們實習結束後每一組的同學都把自己組裏的成果展示給大家一起分享,告訴大家編程的原理、方法等,使同學們既有動手能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同學們把自到自己的小組裏,大傢俱體分工,你編這道題,我編這道題……我們不會的地方就去問學習比較好一些的同學,或者去問老師,老師和同學們總是那麼的熱心,只要你還不明白,不論你問多少次,老師和同學們都會耐心地給你細心的講解,直到講會爲止。

  最後我們把每天收穫到的知識和心得都以實習日誌的形式寫好,最後交給老師。我們把自己的成果交給老師,就這樣,這次實習圓滿結束。

  這次實習是有益的,它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C語言的知識,更讓我們學習到了同學們之間的那種團隊精神,爲我以後踏入社會工作準備了很多良好的知識與經驗。

大學實驗報告 篇8

  摘 要: 本文主要採用問卷的方法調查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經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人生意義有一定的思考,但由於自身的思想不成熟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定位不準確,針對目前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人生意義;調查

  一、前言

  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從古至今,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思考着人生的意義,探索着人生的價值。在當代社會,大學生作爲一箇特殊的羣體,他們思想動態的情況,尤其是他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這一方面的內容最爲引人關注。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更是樹立人生觀的關鍵時期。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當今大學生的素質卻顯然在後退,許多的大學生都是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過日子,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也沒有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意義與價值所在。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儲備,引導他們主動思考人生意義,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任務。爲了瞭解當今大學生思想上的新動態,我們小組就“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這一主題作了相關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6月—9月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的對象一共有117名大學生,其中男生50名,女生67名。所涉及的對象範圍比較廣,其中湛江師範學院的學生佔35.4%、廣東工業大學的學生佔14.1%、廣東海洋大學的學生佔27.2%,還有23.3%是其他高校的大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在線調查法爲主、訪談和資料分析法爲輔,目的是爲了讓調查更具有真實性、廣泛性和代表性。

  【調查過程】

  1、6月上旬,確定調查課題爲《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網絡、報刊、書籍等渠道(如:中國知網、維普網等)查找相關資料,如搜索“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取向”,“大學生對人生問題的思考”等方向的內容,瞭解課題的內涵、意義以及他人對該課題的看法。

  2、6月下旬,我們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小組成員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及參考他人的製作的問卷,展開討論並改編出問卷,發放到“問卷星”中,再通過多種渠道通知同學、朋友去填寫。

  3、7–8月是暑假時間,小組成員分別訪問自己的好友、同學,通過面對面訪談去瞭解被訪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4、8月底9月初,小組成員把各自收集到的資料以及問卷的反饋信息進行彙總、分析,最後完成調查報告。

  二、調查情況分析

  1、針對“大學時代思考人生意義是否過早”或者說“大學生是否應該有一箇明確的人生目標”這一問題,經調查發現,有62.39%和35.04%的被試者認爲“有”或“在一定程度上有”,剩下不到3%的大學生認爲“沒有必要”(如圖1所示),說明當今大學生對於“人生意義”這幾個字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也認同思考人生意義在這個階段是很重要的;另外,在一道 “你認爲自己的人生意義何在”的多選題中,絕大多數人均選擇“爲自己”、“爲家人”或者是“爲自己的下一代”,僅有39.32%的被試者認爲是“爲了社會的發展”(如圖2所示),這體現當代大學生雖然會去思考人生意義這個問題,但總的來說他們所思考的人生意義是比較自我、現實的。

  2.根據圖3反映,對於“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對自己的未來作過設想”這樣一箇問題,絕大部分人表示以前自己對人生意義有過或多或少的思考,只是不太明確,僅有28.21%的被試者認爲自己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很明確的,清楚自己的人生要走哪一條路,可見,半數以上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是處於迷茫狀態。由此可知,當今大學生有認識到要思考“人生意義”,只是由於各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導致他們不能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在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一箇很好的嚮導,主動引導他們明確自己所要走的路,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勇敢地向璀璨前程大步邁進。

  3.“怎樣的人生纔有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通過調查發現(如圖4),76.92%的被試者認爲只有成爲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人生纔有意義。而認爲成爲“富翁的人生纔有意義”的人數比例也高於其他兩個選項,也有人認爲“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健康、快樂、幸福”這樣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總的來說,大學生對於有意義的人生僅僅只是侷限於自身的發展,甚少涉及到奉獻精神。

  4.經過數據統計發現,“迷茫,想努力卻沒有方向”,這是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心聲。當然,也有43.59%的被試者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極少數人認爲自己的前途是一片黑暗的(如圖5)。這些情況說明當代大學生有夢想,有憧憬,卻又對未來的一切事物感到迷茫的,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思想上存在兩極分化的常態現象。那麼,如何來幫助大學生走出迷茫呢?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思考了。

  5.對於“您覺得大學生應該有一箇明確的人生目標嗎”這個問題,從表中不難看出,88.89%的人都選擇了“很有必要”這個選項,僅有11.11%即13人選擇了“不需要,因爲計劃趕不上變化”和“無所謂”這兩個選項(如圖6所示)。這樣的數據令人欣慰,說明當代大學生認識到人生目標的重要性。其實,人生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就像人生一樣就算有低谷,但總會有高潮的喜悅。而人生的目標就像人生路上的燈塔,時刻照亮着每一個人前進的道路,使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不至於迷失方向、不至於懈怠不前、不至於碌碌無爲、荒廢人生。可見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6.在第12題這道多選題中,被問及“下列哪些因素會對你的人生意義產生影響”時,大多數的人選擇“自我、個人的經歷”和“個人知識的增長”,分別佔92.31%和84.62%。,選擇“人際關係”的佔71.79%, “父母的人生態度”和“學校的教育”這兩個選項分別佔67.52%和63.25%(如圖7所示)。

  這些數據令人感到欣慰,表明大學生都認識到個人經歷和個人知識對未來人生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而事實上,許多大學生也爲之付諸行動,如:參加各種志願者活動、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個人經歷。有的人甚至考慮畢業後考研究生、繼續深造來增長知識。這個結論與“您在大學裏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這道題中超過半數的人選擇了“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豐富充實自己”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進一步說明了大學生都認識到增長知識對實現人生意義有着不可替代的影響,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認同“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觀點。

大學實驗報告 篇9

  實驗名稱:_________________

  院專業學號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同組實驗者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月日

  實驗名稱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四、數據處理與結果

  五、附件:原始數據

  說明:

  第五部分請另起一頁,將實驗時的原始記錄裝訂上,原始記錄上須有教師的簽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