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精選7篇)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總體情況
根據《五指山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申領獎勵補貼的實施方案》(五府辦[20xx]237號)精神,20xx年“以獎代補”專項資金47.1萬元納入財政預算。我市登記在冊的三級及三級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共151人,經相關職能部門對監護人的監護管理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認定後,20xx年12月對符合領取條件的151名監護人落實了“以獎代補”政策,人均年度發放3000元,共45.3萬元,當年全部發放完畢。
(二)分解下達資金預算和績效目標情況
20xx年3月5日五指山市財政局下發了《關於批覆市級部門預算的通知》(五財[20xx]68號),下達項目預算資金47.1萬元。績效目標爲幫助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員更好地履行監護管理責任。
二、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一)前期準備
擬定實施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等具體評價方案
(二)組織過程
制定並下發《市委政法委“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績效評價工作方案》,成立委機關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小組。根據項目特點,通過數據填報、實地隨訪、座談會等方法收集相關評價數據,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進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撰寫績效自評報告。
(三)分析評價
截止20xx年12月31日,本項目已完成,資金到位率100%,資金執行率爲96.2%。
三、綜合評價結論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綜合評價爲:達成預期指標並具有良好效果,服務對象滿意度達100%。
四、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分析
(一)項目資金情況分析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爲市財政預算項目資金,資金總額47.1萬元,於20xx年3月份撥付到位,到位率100%。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分析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共計47.1萬元,截止20xx年12月31日,項目資金共使用45.3萬元,項目資金執行率96.2%。項目資金執行率未完成的原因是:我市登記在冊的三級及三級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共151人,由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屬於動態管理,爲保障“以獎代補”政策惠及新增患者,本項目年初預算按157人(人均3000元)申請財政資金,因此造成項目資金執行率未完成的情況。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市委政法委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的使用撥款程序規範,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項目支出嚴格按照《五指山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申領獎勵補貼的實施方案》(五府辦[20xx]237號)要求,由相關職能部門覈查認定監護人在年度內履行監護管理情況,被監護人未發生肇事肇禍行爲的,通過“一卡通”按時足額計發獎勵補貼。
(二)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項目完成數量
截止20xx年12月31日,項目資金共使用45.3萬元,完成率96.2%,全部用於對符合領取條件的’監護人發放獎勵補貼。
(2)項目完成質量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幫助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員更好地履行了管理責任,提高了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力度。項目完成質量爲優。
(3)項目實施進度
截止20xx年12月31日,“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完成實施。
(4)項目成本節約情況
20xx年登記在冊的三級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共151人,經嚴格覈查,對符合領取條件的151名監護人落實了“以獎代補”政策,人均年度發放3000元,共45.3萬元,節餘資金1.8萬元。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項目實施的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2)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分析
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監護人員履行監護管理責任的水平和能力,從源頭上防止肇事肇禍案事件的發生,20xx年全市未發生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重大違法犯罪案(事)件。
(3)項目實施的生態效益分析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項目不產生生態效益。
(4)項目實施的可持續性影響分析
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員履行監護管理責任的水平和能力,從源頭上防止肇事肇禍案事件的發生,具有可持續性。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已組織實施並完成項目,服務對象的滿意度達到100%。
五、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該項目爲經常性項目,當年已經完成績效目標。
六、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1.利用項目績效監督,將促進本單位增強責任和效益觀念,提高財政資金支出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在績效自評結果的運用中,積極探索建立績效自評結果的責任追究制度,把績效自評結果與經濟責任審計結合起來,建立公開、警示制度,對績效自評中發現的違紀違規行爲堅決進行揭露和處罰。
3.在5月20日前將《中共五指山市委政法委員會20xx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經費項目績效自評報告》報送市財政監督管理局,待審覈後發佈到五指山市政府的網站,向社會公開,接受羣衆的監督。
七、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領導重視。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視專項資金的使用,嚴格資金審批,提供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管理規範,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來嚴格執行,強化監督檢查,有效規範和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三是專款專用,嚴格按照省、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做到專項覈算,專項專用,沒有截留、擠佔現象。
八、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2
爲進一步深化農產品加工企業技改項目財政扶持資金的管理,提高支農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根據《xx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意見》(杭財績效〔20xx〕12號)和《20xx年度本級績效評價項目計劃》等有關文件要求,經研究,決定對20xx年度全市67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技改項目實施績效評價。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價對象
20xx年度全市67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財政扶持項目。
二、組織形式
採取項目單位自評和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對20xx年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財政扶持的67個項目(附件1)實施績效評價。
1、項目單位自評。全市67個項目單位根據績效評價內容、指標和標準進行自評,形成項目績效評價報告。自評報告內容包括:基本情況、項目績效目標、項目執行情況、自評結論、問題與建議、評價人員等。如項目實際績效與預期績效目標存在差異的,應在自評報告中作詳細說明,經各區、縣(市)財政局、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簽署意見後報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辦經濟發展處)。項目單位自評工作由各區、縣(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
2、綜合評價。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會同各區、縣(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各項目單位自評的’基礎上,按照綜合評價不低於25%的比例對重點項目進行評價,並形成綜合評價報告。
三、評價內容、指標和標準
本次評價主要是對20xx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財政扶持項目的績效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指標分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兩大類,權重按60%和40%分設,業務指標包括目標設定情況、目標完成情況、組織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等二級指標;財務指標包括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會計信息質量、財務管理狀況、資產配置與使用等二級指標,具體指標、評價標準見(附件3)。
評價結果分爲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個等次。優秀爲90分以上,良好爲75—89分,合格爲60—74分,不合格爲59分以下。
四、時間安排
20xx年8月30日前全市67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財政扶持項目單位完成自評工作,形成項目評價報告,經區、縣(市)財政局、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簽署意見後報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辦經濟發展處)一式2份;各區、縣(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項目單位績效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彙總,填寫項目評價情況彙總表(附件4),並形成書面總結材料報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辦經濟發展處)一式2份。9—10月份,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會同各區、縣(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重點項目的績效評價情況進行抽查,並形成綜合評價報告。
五、有關要求
1、加強領導。開展20xx年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財政扶持項目績效評價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因此,各地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人;要根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要求,組織項目單位有關人員認真學習《xx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辦法》(試行)、《xx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意見》(杭財績效〔20xx〕12號),熟悉績效評價工作程序和內容,按時完成績效評價工作。
2、20xx年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財政扶持項目單位要認真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圍繞設定的評價指標收集、整理評價所需的基礎資料,要按照自評報告的內容,實事求是地撰寫自評報告。同時,各項目單位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綜合評價工作,主動提供相關資料,確保綜合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
3、各區、縣(市)財政局、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項目單位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認真審覈項目單位出具的績效報告並簽署意見。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3
一、實施原則和範圍
(一)績效評價範圍爲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財政性資金,包括財政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和其他資金。按照上述原則,我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範圍暫定爲財政專項資金支出類項目,包括建設性專項支出、大型購置性專項支出、經濟和社會事業等發展性專項支出,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影響力的重點項目支出。
(二)按照“先易後難、由點及面、穩步推進”的原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先以項目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以下簡稱“項目評價”)爲重點,採取項目單位自行評價(以下簡稱“自評”)、主管部門評價和財政部門評價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推進我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待條件成熟後再逐步推進部門(單位)財政支出整體績效評價工作。
二、評價類型
項目評價類型按評價階段的不同分爲項目實施過程評價和項目完成結果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是指對項目實施過程執行情況的績效評價;項目完成結果評價是指項目完成後的總體績效評價。
三、組織方式
項目評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項目單位自評、主管部門組織評價和財政部門組織評價等。
(一)項目單位自評
項目單位應根據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要求組織自評。
對於實施範圍內的非跨年度項目,在預算項目完成後兩個月內,項目單位必須對項目支出的績效和預定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自評。對於實施範圍內的跨年度項目,在每個預算年度結束後兩個月內,項目單位要對績效階段性目標完成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實施一年一評的中期評價;該項目完成後兩個月內,要對績效總目標完成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
自評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概況、項目績效目標、項目執行情況、自評結論、問題與建議、評價人員等。如項目實際績效與預期績效目標存在差異的,應在自評報告中做出詳細說明。
項目單位應在自評結束後20天內將自評報告及相關資料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無主管部門的直接上報財政部門。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對上報時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可對項目單位的績效自評情況進行抽查。
(二)主管部門或財政部門組織評價
根據評價工作重點和預算管理要求,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可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影響力的項目組織評價。
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概況、績效情況、評價人員和評價報告(文字部分)等。
主管部門應在評價結束後20天內將評價報告及相關資料報財政部門。財政部門對上報時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財政部門在評價結束後應及時將評價報告及相關資料報同級政府或上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可對主管部門的績效評價情況進行抽查。
四、評價機構及委託
(一)評價機構包括:
1、由項目單位或主管部門內部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評價組;
2、由項目單位、主管部門或財政部門組織的專家組;
3、具有相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等。
(二)社會中介機構的委託應在全省績效評價中介機構庫中選擇,專家的聘請優先從績效評價專家庫中選取,並可邀請人大、政協等部門參加。
(三)委託社會中介機構開展績效評價的,委託方和受託方應簽訂委託協議。
(四)委託社會中介機構或聘請專家的,由委託方或聘請方支付相關費用。
五、具體指標設置
(一)對於納入績效評價範圍的項目,項目單位在申報年度部門預算時,必須向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報送項目可行性方案,提出項目的預期績效目標及能體現績效目標的具體績效指標,績效指標應儘量細化和量化。
(二)項目單位在進行自評時,側重於對項目執行情況特別是預算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在自評報告“項目執行情況”中應包含對基本指標內容的分析與評價。主管部門對項目單位另有要求的,從其規定。
(三)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在組織實施項目評價時,應設置、選擇一定數量且能衡量項目績效的具體指標。在設定、選用具體指標的基礎上,應對具體指標設置一定的分值(權重),便於評價結果的計算。
六、組織管理
(一)財政部門負責制定績效評價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統一組織和規劃績效評價工作,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負責擬定本部門、單位績效評價具體實施辦法,並商財政部門確定。
(二)項目單位應按規定組織開展績效評價自評工作,及時提交自評報告。對被列入主管部門或財政部門年度評價計劃的項目,項目單位應積極提供反映項目績效的相關材料,做好指標體系設置和績效評價的配合工作。
(三)主管部門應認真編制本部門年度項目評價計劃,負責組織實施本部門、單位的績效評價工作,指導、監督和檢查所屬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自評工作,並將項目單位自評情況和主管部門評價情況統一彙總。主管部門的’評價計劃在每年12月15日前上報財政部門,彙總情況應在每年2月20日前上報財政部門。
(四)財政部門應加強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導、監督和檢查主管部門和單位績效評價工作,並選擇若干項目直接組織實施績效評價。財政部門應及時將年度項目評價計劃和項目評價開展情況彙總後上報上級財政部門。
七、工作規範
(一)被評價單位要積極配合評價機構的工作,並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二)評價機構對被評價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業務文件等負有保密責任,對出具的評價報告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負責。
(三)參與評價人員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評價,確保評價結果的獨立、客觀和公正。不得在規定程序之外對評價工作施加傾向性影響;不得干預和影響被評價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謀取不正當利益。
(四)評價人員的聘任實行迴避制度。如存在某種原因可能影響評價人員作出獨立、客觀和公正評價的,評價人員應當主動迴避,評價單位和被評價單位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八、結果應用
(一)項目單位、主管部門應將項目評價結果作爲編報和調整年度部門預算的依據,並根據項目評價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對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二)項目單位逾期不報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的,視同該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績效目標。對於跨年度項目,在項目單位報送自評報告之前,財政部門可暫不撥付資金。
(三)績效評價結果是政府對主管部門和單位實施年度業績考覈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財政部門覈定部門預算的依據。對於績效優良的項目單位,在安排預算時給予優先考慮;對於無正當理由沒有達到預期績效目標或績效差劣的項目單位,在安排預算時應從緊考慮或不予安排。對於跨年度項目,財政部門依據項目評價結果提出後續資金安排或撥付的意見,經批准後可調整支出預算。
(四)對於項目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財政部門應督促項目單位或主管部門進行落實整改。若發現財政違法行爲的,財政部門應根據《財政違法行爲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20x〕427號)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績效評價結果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公佈。其中重點績效評價項目的評價結果應報區政府主要領導閱示,績效評價結果差劣的要進行通報。
九、其他
(一)本實施意見自發文之日起實施。
(二)本實施意見由財政部門負責解釋。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4
根據上級要求,現將我縣20xx年銜接資金績效使用情況作如下報告: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20xx年各級下達我縣銜接資金(含縣級配套資金)共5341.7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184.7萬元,省級資金1881萬元,市級資金561萬元,縣級配套資金715萬元,資金到賬後縣鄉村振興局從年度項目庫中提取項目,並及時將資金分批安排到具體項目。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中央資金到位投入情況分析。中央資金實施項目84個,投入2184.7萬元,其中用於產業項目37個,投入資金1243.79萬元、基礎設施項目38個,投入資金660.3萬元,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及安全飲水項目5個,投入資金43.2萬元,就業及管理費項目4個,273.41萬元。
2、省級資金到位投入情況分析。省級資金實施項目63個投入資金1881萬元,其中產業項目23個,投入資金957.47萬元,基礎設施項目23個,590.9萬元,改善人居環境及安全飲水項目4個,投入資金114.63萬元,公益崗位1個,投入資金218萬元。
3、市級資金到位投入情況分析。市級資金實施項目8個,投入資金561萬元;其中用於產業項目6個,投入資金280.4萬元,基礎設施項目2個,投入資金6.4萬元,就業獎補項目1個,投入資金274.2萬元。
4、縣級資金到位投入情況分析。縣級資金實施項目25個,投入資金715萬元。其中用於產業項目18個,投入資金341.652萬元,基礎設施項目4個,投入資金93萬元,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及安全飲水項目3個,投入資金44萬元,交通獎補項目1個,投入資金236.348萬元。
(二)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1、全年項目資金實施情況。全年共實施項目175個,項目安排資金5341.7萬元。其中產業項目90個,安排資金2823.312萬元,佔總資金的52.85%;基礎設施項目77個,安排資金1350.6萬元,佔總資金的25.28%;公益崗位項目1個,安排資金273.924萬元,佔總資金的5.13%;雨露計劃項目1個,安排資金107萬元,佔總資金的2%;就業獎補項目1個,安排資金567.33452萬元,佔總資金的10.62%;生活條件改善項目14個,安排資金201.83萬元,佔總資金的3.78%,項目管理費17.7萬元。佔總資金的0.3%。
2、全年項目資金撥付情況。截止20xx年11月20日止,項目資金已撥付4844.8萬元,項目資金支付率90.70%。
三、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1、細化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爲確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我縣在20xx年出臺了(黎財農[20xx]3號)《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對項目管理運行作出詳細規定。一是進一步嚴格銜接資金使用範圍,不得將資金用於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無關的支出。
2、是加強項目庫建設管理、做好項目管理工作,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加強資金績效管理、嚴格公示公告制度;三是規範資產臺賬管理,規範後續管護運營,規範收益分配使用。
四、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20xx年我縣總體績效目標,主要圍繞產業發展、脫貧戶及監測對象就業、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農戶增收、提升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等目標實施項目、項目實施後全部實現初定的績效目標。
(一)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產業類:建設菸葉烘烤房38座,發展烤煙760畝,發展鱸魚育苗基地1個,生豬養殖10萬頭,種植黃桃110畝,獼猴桃20畝,藍莓20畝,林下種植黃精30畝,中草藥種植30畝,冷庫房及倉庫2430平方;瓜蔞種植1500畝;激勵脫貧人口發展產業戶數1027戶,長豆角產值260畝,完成值大於260畝;。基礎設施:新建護磅工程處12處,完成值大於12處;小額貼息貸款放貸980人,完成值大於980人;易地搬遷安置點消防隱患提升2個,完成值大於2個;通村、組硬化路初定目標1000米,完成值大於1000米。類改善自然村、組安全飲水11處,解決安全飲水人數1476人;就業類:開發公益崗位360個,完成值大於360個;完成值大於1027戶;就業及省外務工交通獎補1900人,完成值大於1900人。
(2)質量指標。全縣175個項目決算驗收評審合格,達到(或超出)項目績效預設值。
(3)時效指標。截止到20xx年11月22日前,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5個項目,全部按年初目標全面完成驗收。
(4)成本指標。項目通過預算、結算等監管覈減,項目實施成本低於市場價格≥3%。
(二)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實施後,直接減輕縣財政投資壓力5341.7萬元,促進我縣產業發展,11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大於5萬元。通過產業就業促進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人均收入達到當地農人均收入水平。
(2)社會效益。項目實施後、改善了當地羣衆亟待解決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條件,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滿足感得更好實現,幹部羣衆關係更加融洽。
(3)生態效益。項目實施後生態環保還原率達到95%以上。
(4)可持續影響。項目實施後減少環境污染,產業地壯大當地產業經營主體,激勵脫貧羣衆通過發展產業、就業增收,可持續影響。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項目實施後脫貧人口滿意率達到95%以上,產業經營主體滿意率達到100%。
五、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項目產出指標不夠精準。因市場價格變動大,部分項目建設內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2、項目入庫前期績效表格填報不規範,造成項目績效統數據統計困難,個別項目統計不精準。
(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是加大項目庫建設力度,確保項目庫績效績效數據精準;二是加強項目管理力度,做好項目前期項目可行性論證,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三是定期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調度,推動項目績效目標規範化。
六、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結果我們主要以縣、鄉兩級門戶網站向社會進行公示公告,村級以宣傳欄形式向社會進行公示公告。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5
一、專項概況
(一)專項基本情況
20xx年下達我鄉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用於村柴改電項目大棚建設。
(二)專項績效目標的效果
鄉結合上級文件制訂了我鄉的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分級段實施,截至20xx年5月該項目已經完成,發展計劃和下達批覆計劃達到預期效果。
二、專項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一)專項總投資及資金來源情況
本單位的20xx年扶貧專項資金收入50萬元,全部爲中央財政資金。
(二)專項資金安排落實及到位情況
自上級下文後,村柴改電項目所有資金都已全部及時到位,且按村柴改電項目要求和進度全部落實到位。
(三)專項資金實際支出使用情況
村柴改電項目專項總支出爲49.99萬元,剩餘資金39元,已繳回國庫。
(四)專項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照相應的業務管理制度,規範專項資金撥付。資金使用規範,符合國家財經法規和財務管理以及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資金的撥付有完整的審批程序和手續;項目的重大開支經過評估認證,符合項目預算批覆或合同規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擠佔、挪用、虛列支出等情況。保障會計覈算準確、賬務資料完整。
三、專項組織實施情況
(一)專項組織情況分析
從項目入庫到項目實施,從程序上全部按上級規定要求形成,工程驗收情況:項目驗收率達到100%。
(二)專項管理情況分析
本單位具有相應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且符合相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項目調整及支出調整手續完備;項目檔案、驗收報告等資料齊全並基本能夠及時歸檔;項目實施的`人員條件、場地設備,信息支撐等基本落實到位;具有相應的項目質量要求。
(三)專項完成情況分析
鄉較好地完成了20xx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項目得到有序開展。目前已完成村柴改電項目,資金撥付達到100%。
四、專項績效情況分析
(一)專項績效評價定量分析
1、根據專項績效評定指標對各項目量化評價,自評指標得分99分。
2、按項目實際支出和項目申報績效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所有項目實施均與批覆下達相符。
(二)專項績效評價定性分析
20xx年以來,鄉對全部項目實施和整體社會效益及滿意度等各項指標調查,基本情況是受益貧困戶對項目實施滿意度達98%。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綜合績效評價
村柴改電項目,經費及時撥付到位,支出合理合規,實現了預定的績效目標,同時立項依據充分,目標明確,爲推進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6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資金申報及批覆情況。
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脫貧攻堅“三類三提升”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局編制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提交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討論審籤後於20xx年5月14日以《甘洛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甘洛縣20xx年度農業產業扶貧“短平快”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甘府辦發【20xx】29號)文件印發了實施方案。甘洛縣脫堅辦《關於印發甘洛縣20xx年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的通知》(甘脫領辦發【20xx】4號)及《甘洛縣財政局關於下達20xx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計劃的通知》(甘財農【20xx】20號)下達“短平快”項目計劃及資金。
(二)項目績效目標。
積極引導發展貧困戶“短平快”種養殖業項目,按照項目計劃要求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以脫貧攻堅農業產業扶貧種養殖業“短平快”項目以獎代補形式予以產業扶持和獎勵,實現以短促長增收效益,促進貧困羣衆種養殖業產業增收脫貧和滿意度、獲得感。
計劃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5371戶,發展種植業1600畝,發展養殖業豬牛羊及小家禽187370頭(只、羽)。
(三)項目資金申報相符性。
縣裏編制統一的總體實施方案,由各鄉鎮依各鄉鎮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編制鄉鎮爲單位的具體實施方案。甘洛縣20xx年度農業產業扶貧“短平快”項目申報計劃內容與甘洛縣農牧業生產實際情況相符合,申報目標合理可行。
介於山區農村農戶分散、道路交通及市場交易條件差異大,地形多變、氣候海拔梯度差大、區域民族羣衆生產習慣及風俗差異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小農戶型的戶營型種養殖業生產模式常常導致農戶在實際種養殖業的生產、安排、經營實施中會有較大的波動變化性,進而導致項目實施結果與原計劃內容會有一定的實際差異性和變動性。本項目的執行結果以實際實施後結果爲準。
二、項目實施及管理情況
(一)資金計劃、到位及使用情況。
1.資金計劃及到位。
根據《甘洛縣財政局關於下達20xx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計劃的通知》(甘財農【20xx】20號),下達項目計劃資金3078.2萬元,資金到位率100%。
2.資金使用。
截至目前爲止,完成全縣28個鄉鎮227村12687戶建卡戶兌付打卡入戶獎補資金2445.246萬元。按照甘府辦發【20xx】29號的工作要求在1000—3000元/戶的獎補標準範圍內實施分戶合理差異化獎補。
農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借鑑參考種植業、養殖業、種養結合等因地制宜的戶營型農業生產形式,防止死搬硬套的僵化生產方式,以種養殖實際增收爲目標,更多的結合實際的種養殖業生產特點和市場經營價格價值、收益等因素靈活多變的以市場爲主導開展實際生產。
(二)項目財務管理情況。
由鄉鎮統一將資金報賬申請和驗收綜合材料及補助花名冊等項目相關材料提交縣農業農村局。審覈通過後,以“銀行代發、打卡入戶”方式報賬兌付獎補資金到項目貧困建卡戶的銀行賬戶裏。
(三)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一)組織領導。
按照“屬地實施,分級管理,農戶自願,分戶實施,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各鄉鎮充分考慮和體現“三類三提升”的合理差異化工作要求,立足當地自然條件、資源狀況和氣候特點及貧困戶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結合鄉、村、組或自然村等區域佈局具體條件,充分尊重農戶自主種養生產意願,由貧困戶自主選擇適合自身家庭種養殖業生產發展實際條件相適應的戶營型種養殖“短平快”項目,激發貧困戶自主增收內生動力開展“短平快”獎補項目。
二)政策宣傳。
鄉鎮和村相關責任主體喫透政策,準確把握政策尺度和標準,確保把政策標準和文件精神宣傳到村到戶到人;充分利用會議、宣傳牆、宣傳欄等形式,廣泛宣傳政策及工作要求,動員農戶、發動農戶、組織農戶,充分發揮貧困農戶的主觀能動性,推進以獎代補“短平快”項目實施,發展壯大農牧業,助推脫貧攻堅。
三)責任落實。
各項目點所在地鄉鎮黨委政府爲項目實施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全面負責本轄區內項目的實施、推進、協調、檢查、效益覈查、驗收、獎補資金報賬申請、獎補資金補助兌付、項目資料收集彙總上報等工作;項目村兩委及幫扶責任人具體負責項目點貧困戶的實施、推進、協調、檢查、監督、驗收等工作;駐村工作隊、幫扶單位、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等按照各自職責,落實聯繫幫扶責任,確保責任分工落實到鄉、到村、到組、到戶、到人,確保項目有序推進。
四)風險防範及管理。
各鄉鎮加強動植物疫病疫情、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市場產銷等風險波動因素的動態預警和風險防範,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強化網格化風險防控科學處理原則,儘量減小風險因素不利影響。項目推進中嚴禁弄虛作假、虛報假報、套取獎補資金。對工作不到位、進展緩慢的通報批評;對故意拖延,推進不力的,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違反相關規定導致動植物疫情傳播損失的將嚴格追責。
五)考覈
縣目標績效管理辦公室加大監督考覈力度,將農業產業扶貧以獎代補“短平快”項目實施工作納入目標督辦考覈事項,列入各責任單位年度績效目標責任考覈範圍。
三、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完成情況。
通過項目實施,截至目前完成建設、驗收及資金報賬28個鄉鎮227個村12687戶,兌付打卡入戶獎補資金2445.246萬元。部分鄉鎮打卡失敗的`建設戶已經按照補打程序完成補助資金補打。項目實施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貧困建卡戶種養殖業生產發展和家庭收益的提高。
(二)項目效益情況。
1、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促進貧困建卡戶發展蔬菜等短期經濟作物農作物7150.25畝,發展畜禽養殖業371762萬(頭、只、羽),12687戶建卡戶“短平快”獎補性增收2445.246萬元,戶均獎補性增收0.1923萬元。
2、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促進貧困建卡戶發展種養殖生產,增加經濟收入,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和自食生活改善,有利於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3、生態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促進種養循環,減少化肥使用量和使用面積,改善土壤環境。
4、可持續效益及服務對象滿意度
通過項目實施,貧困建卡戶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持續發展和改善提高,農業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羣衆反映滿意。
四、問題及建議
(一)問題。
1、農戶以散狀生產方式爲主,缺乏規模化生產效益,持續性生產效果相對有限,實際生產的波動性、變動性、隨意性大,生產市場風險波動變化性大;
2、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現象較多,常年在家勞動力相對缺乏,導致部分項目農戶推進實施相對困難;
3、山區受地形、地勢的制約,生產、生活區域相對分散,交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壯大和效益的持續發揮。
4、山區農村農戶分散、道路交通及市場交易條件差異大,地形多變、氣候海拔梯度差大、區域民族羣衆生產習慣及風俗差異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小農戶型的戶營型種養殖業生產模式常常導致農戶在實際種養殖業的生產、安排、經營實施中會有較大的波動變化性,進而導致項目實施結果與原計劃內容會有一定的實際差異性和變動性。
(二)相關建議。
1、建議加大鄉村社會化服務管理體制和隊伍的建立,增強社會化服務支撐能力。
2、加大技術培訓,提高技術保障能力。
3、加大農戶自主生產創業引導,變被動脫貧爲主動脫貧。
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中方縣司法局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專項經費爲省撥專款,爲履行特定職責、辦理人民調解案件和開展業務工作支出的專項工作經費。20xx年度預算收入6萬元,全年執行10.12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本年度全縣鄉鎮村矛盾化解工作。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對象和範圍。爲保障司法行政工作正常運行,對中方縣司法局20xx年度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專項經費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價。
(二)績效評價原則、評價指標體系(附表說明)、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等。嚴格按照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司法廳關於印發的通知》湘財政法〔20xx〕2號中關於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規定,通過對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專項經費的監督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保障司法局正常業務開支需求。執行績效評價報告編報要求,對項目資金投入使用進行監督管理。
(三)績效評價工作過程。由承擔項目績效股室對績效完成情況進行自評並編制績效報告;計財股對該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初步審覈,按照有關規定組織績效評價,編寫績效評價報告。
三、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附相關評分表)
績效評價等級:優
四、績效評價指標分析
(一)項目決策情況。項目支出按財務規定流程,根據金額大小進行單位自行組織、報採購招投標等。經費支出5000元以上,需通過黨組會議集體通過。
(二)項目過程情況。項目目標設定依據充分、合理;項目建設符合縣委、縣政府及上級部門相關規定;實現項目與過程管理有機結合。
(三)項目產出情況。
1、人民調解工作紮實有效。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積極推進人民調解研判預警機制,實行“以獎代補”、“一案一補”制度,按調解協議數發放人民調解員誤工補貼,並確保經費落到實處。重點發揮醫患、交通事故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第三方調解矛盾優勢,妥善化解糾紛,維護雙方合法權益,有效避免了集體訪和越級訪發生。一年來,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974件,調處成功966件,調解成功率99%,無因矛盾糾紛調處不及時或處理不到位引發的羣體性械鬥、非正常死亡、羣體性上訪等事件。
2、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有序開展。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和《基層法律服務者管理辦法》要求,結合我縣基層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實際,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採用行風自評、聽證評議、回訪當事人等方式,加大對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指導和監督,有效杜絕不作爲、亂作爲、亂收費等現象。一年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聘擔任法律顧問8家,接受當事人的委託代理訴訟案件42件,代理非訴訟案件9件,直接調解疑難糾紛11件,解答法律諮詢481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6件,爲公民和法人避免、挽回經濟損失300餘萬元。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存在經費支出監管力度不足的情況、財務人員業務熟悉程度不夠等等情況
六、有關建議
專項經費嚴重不足,需增加專項資金支持力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