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爲認真落實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的通知》(人勞就發〔〕02號)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發〔〕36號和國發〔〕5號文件,做到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我們對全鄉**村**個村民作了深入調查。

  我們的調查採用了據實填寫“**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表”、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座談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工種、就業收入等作了詳細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對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現作簡要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的**個村共有**人,其中勞動力**人(勞動力係指男16週歲至60週歲、女16週歲至55週歲的農村人員,下同)佔總人口的%。經過各種職業培訓和參加過正規職業學校培訓幾乎沒有。

  二、勞動力在本鄉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其中農業生產達**人,高居%;從事專業養殖**人,僅佔%;從事農產品經營**人,佔%;從事專業農產品加工**人,僅佔%。

  三、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省外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人,佔%)、廣東、福建(**人,佔%)、其他地區(**人,約佔%)等。

  四、被調查勞動力的就業方式以“親幫親”、“鄰幫鄰”和自謀職業爲主,有少量勞動力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就業。

  五、被調查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外出務工勞動力就業工程主要是製造、建築業,採礦、其他服務業,另有少量人員就業工種不固定。

  六、對就業收入的調查,我們發現,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務工人員月均工資一般爲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資300元,僅有少量勞動力月均工資可達近1000元。

  綜上分析,我們認爲,響應黨和國家“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號召,我們建議如下: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村基本設施建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農村已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偏少,同時青壯年勞動力比例偏低。在家務農村民多爲老弱病殘等農民,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進的理念,以至於許多學生初中畢業,甚至初中尚未畢業就隨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失去了正規職業學校培訓的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就業技能等有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導致農民工素質越來越低,不能從事帶有技術性的工作,使就業矛盾愈加突出。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爲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農村基本實施建設,給各級各類職業學校以更多更好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給予必要的政策,鼓勵農民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參加學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業培訓,並保證就業培訓的時間和培訓的質量,從而將傳統的“親幫親”、“鄰幫鄰”就業方式轉變爲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結合政府有關部門成批輸出。這不但能增強農民工素質,更能爲農民工解決許多就業諮詢、就業法律等相關問題,節約就業成本,最大限度地節約支出,確保農民工待遇的提高。

2頁,當前第112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