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心得體會 篇1
人說學無止境,今天我說教亦無止境。當我聽專家的指導,和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後感到耳目爲之一新,更深知天外更有天,山外更有山。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讓我們的世界觀從現實到虛擬,從微觀到宏觀,把不可能變爲有可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善學習,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不斷獲取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以後在教學中會多加運用。整合讓我們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可利用空間,在我們今後的教學中,要靈活巧妙、自然的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各學科的教學上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儘快走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誤區。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把“整合”狹隘地理解爲計算機輔助教學,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陷入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誤區。主要表現在:
1、爲了多媒體而多媒體。也就是說爲了評比課、公開課而使用計算機。
劉教授說,好多教師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恐怕都是在評比課、公開課上,爲了體現現代化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獲得評委和同行的好評。那麼在評比課、公開課上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爲了多媒體而多媒體,爲了現代化而使用計算機。應該注重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效,重點考慮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什麼幫助和好處,把計算機恰如其分地應用到我們平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
2、教師的精力大都花費在製作課件上。
在這裏,劉教授舉了一箇例子,有一箇教師十幾年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實踐並沒有被所在地市教育局和所在學校全體教師所認可,劉教授認爲其中一箇重要原因在於,好多教師認爲開發課件有困難,即使能開發出一些課件的教師,也因爲開發課件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應用計算機而成效甚微。現在成熟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課件已經相當多了,更不必去開發課件。而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成熟的計算機輔助軟件和教學課件上,如何把計算機與學科整合起來組織教學。
3、計算機只是代替教師講解和演示。
有人認爲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用多媒體計算機代替教師做一些傳統教學方式中無法做或不好做的講解和演示。這樣的“現代化教學”只是教師講課時講、寫、做的手段現代化了,把教案和板書搬上了計算機。從實質上講還是老一套,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並沒有對傳統教學方式有所突破。我們在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應該更多地考慮使用計算機爲學生創設學習情景、組織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
那麼從一箇學校的角度來看,要很好的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劉教授認爲需要經過如下八個基本過程:
(1)建設數字化硬件環境,爲整合提供物質條件,比如數字教室、數字化辦公室、數字校園建設等,在建設硬件設備時,要強調教學的重要性,優先建設與教學密切相關的設備;
(2)搭建各種教學應用軟件平臺:硬件作用的發揮,還有賴於與學校各種業務相關的應用軟件平臺,包括教學平臺、資源平臺、管理平臺、通訊平臺。
(3)建設教育教學軟件資源庫:軟件只提供了處理教學或管理問題的工具,它必須要有加工的對象才能真正有價值,因此必須建設與軟件配套的教育資源,比如支持教學平臺教學資源、支持管理平臺管理信息資源等。
(4)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整合的關鍵是教師,離開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整合將無從談起,爲此,需要對教師實施四個層面的培訓:培訓現代信息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論,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使他們能夠運用技術表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方法培訓,使教師能夠很好地規劃和設計自己的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培訓,使教師瞭解信息化教學展開的具體進程與方式。
(5)加強管理與激勵機制: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會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機構職能的逐步轉變,教師的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變化,傳統的一些管理體制與方法會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學校必須制定一些積極的配套政策並調整相關機構的職能;
(6)建立示範學科:建立應用(教學應用爲主)示範科目,培養主幹教師,推出一些具有創新的典型課與公開課,通過示範科目帶動其它學科,推動整個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
(7)全面推進整合:將信息化教學制度化,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全面整合,將信息技術作爲教學與管理的必備工具,使信息技術進每一箇教室、每一箇教師的每一堂課;
(8)參與課題研究,開展校內、校際交流:參與一些相關的研究課題,瞭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趨勢,走出學校,加強交流,觀摩其它學校的優秀課,吸收先進經驗,跟蹤領域的學術前沿。也就是說,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在現代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電視、書刊的傳播,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的發展,學生可從多條途徑來獲得更豐富的信息。
在獲得信息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索,讓學生獲得自己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會大大提高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隨着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
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11月15日海口市體育運動學校邀請海口市教育局培訓院信息部肖笛主任來校講課,在本次的學習中,我得到了許多有收穫。現在就我在學習中的一些看法來作一下總結:
通過學習,我認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爲我們教師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教與學的媒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自主學習比以往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爲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作爲一名中學老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
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範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爲個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臺,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這一點在教學中顯得優爲重要。教師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教材的觀念和形式,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有利於面向全體同學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進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緊迫的。
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術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任學生自由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能力和創造力在探索的過程中悠然而生。
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心得體會 篇3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認爲,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爲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爲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出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爲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美術課本中的許多內容也非常適合於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而且,美術課的有些內容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如《電腦美術設計欣賞》,學生只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操作,才能體會電腦美術的設計方法,如果教師能夠演示運用Phsotoshop等軟件設計圖片,將會讓學生大開眼界,深刻體會電腦美術的強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把現代教育技術與美術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教材的觀念和形式,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有利於面向全體同學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進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緊迫的。
本次學習受益匪淺,我們要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引導學生善於置疑,積極探索,大膽聯想,多方位,多層面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使美術教學提高到一箇新的層次。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