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歷程

  51feixiang scout/文

  孩子年齡不一其實也可以玩的好

  訓練營結束之後,有一箇家長在羣裏說,如果我家孩子再小點就可以參加了。言外之意,自己的孩子大了,跟年齡小的孩子似乎玩不到一塊似乎玩不好。這種觀點其實具有一定代表性。

  問題真的如此麼?起碼在我,是不這樣以爲的。看我們平時活動,基本上參加活動的孩子年齡跨度很大;這次軍事拓展訓練營,孩子的年齡跨度還在6-11歲。

  當然,對於某些對體力身高等有較高要求的活動,年齡相差懸殊會影響到活動的效果。但是對於像本次軍事拓展訓練營這種活動,我更傾向於孩子年齡大小不一。

  之所以我堅持這種觀點,是因爲年齡參差不齊更有利於孩子的社會化。我們知道,人來到這個世界初始還是一箇自然的人,但是要在這個社會生存發展,那就必須明白無誤地熟知社會活動的規則、法律、公序良俗、道德,並最終內化爲自己的行爲準則和個性品質。這個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的過程。

  我們都希望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但健全人格是如何養成的呢?

  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主要是在初中之前完成的,它在很大程度程度上依賴於家庭,它的主要途徑是體驗和模仿。但是,目前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決定了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存在嚴重缺陷,表現爲:1、家長不是好玩伴,高興起來放任嚴肅起來什麼都不可以,孩子從中難以學到規則,只能學到看臉色行事;2、分數主導之下的教育導致孩子課業負擔沉重,孩子缺少活動缺少玩伴,也就失去了模仿的機會和體驗的機會。

  相反,把年齡不一大小不同的孩子組織在一起,大的可以照顧小的體驗給人幫助、作爲主要組織者等的感覺樹立榜樣的作用,小的通過觀察獲取規則意識通過模仿固化自己的行爲。應該說,這是一箇雙贏的結果,誰也不喫虧。

  看本次軍事拓展訓練營,無論在隊列訓練、在飲食起居、在拓展遊戲等方面,大孩子如張昱、丁瑜、雪靈等的確發揮了很好組織、協調、帶動作用,但同時這對他們自己也是一箇正強化;小的雖然弱勢一些活動中不能完全主宰需要大同學的幫助,但因此也學會了在什麼情況下該怎麼做。

  例子1,一天早晨張昱和恩誠在院子裏玩發生了矛盾,雖然沒有打架的意思,恩誠卻一直往上靠,張昱處處讓着恩誠。試想一下,恩成換了張昱的同齡人,局面可能不一樣了。而恩誠呢?想必通過這件事,恩誠也學到了跟比自己小的人如何相處的道理。

  例子2,壘盒子和無敵風火輪遊戲,大同學可是發揮了骨幹作用,小同學只能在邊上幫忙。但通過這個過程,大同學的組織協調提高了,小同學既學到了服從也學到了遇事該怎麼做。

  想我們小時候,弟兄姊妹多,哪個不是在哥姐帶領下跟其他大小不一小朋友一起玩大的呢?

  玩,其實就是學習,它雖然不會給你帶來直接分數上的收益,但在人格養成過程中作用非同小可。

  團長的心理遊戲:《一寸光陰一寸金》

  訓練營期間的一箇晚上,團長給營員們做了2個心理遊戲。1、算術題《一寸光陰一寸金》,2、《珍惜,你現在擁有的》。下面就說說第一個心理遊戲。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目的通過計算一生中的學習時間來喚醒孩子們的時間意識,改變過往的拖拉、磨蹭的不好習慣,進而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在很多人的眼裏,一生是漫長的,一般情況下學習時間也長達16年,其實不然。於是我和孩子們做了一道算術題。具體是這樣的:

  團長:我們如果從小學上到大學,要上學多少年?

  營員:小學6年,初中高中6年,大學4年,共16年。

  團長:這16年我們都是在上學學習麼?

  營員:不是,還要寒假暑假假等。

  團長:先別說寒假暑假,是不是每週週末都要休息?

6頁,當前第1123456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