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鄉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通用4篇)
2025年鄉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1
鄉村振興工作如何開展,需要一箇非常可行性的實施方案?下面就如何實施計劃個人的一些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一,鄉村振興工作首選需要產業發展。經前幾天走訪瞭解彙總,留守人員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兒童,大部分家庭都是青年人外出務工,老人在家帶孩子讀書照顧家庭。這些老人除了帶孩子,平時還要在鄉鎮靈活就業和自家種地來維持家庭費用支出,收入基本維持家庭開銷。因此,要想村強民富必須要有產業發展,只有通過發展產業才能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二,鄉村振興工作人才鄉賢是根基。俗話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不管你發展什麼產業,都離不開人才,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因此人才鄉賢是發展產業的中樞。
三,鄉村振興工作需要一箇堅強的黨組織。鄉村發展離不開一箇能擔當,能有作爲的組織,一箇堅不可摧的黨組織就能成就一羣能幹事,幹成事的優良隊伍。
四,鄉村振興工作統一思想不可忽視。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全村人統一思想,打造一箇田園鄉村,村民不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
五,鄉村振興工作信念實現目標的精神支柱。爲什麼說信念是精神支柱,一箇人,一支隊伍都需要堅定的信念,信念是實現鄉村振興工作的航標和方向。
以上是今天從學習中得到的一些體會,肯定有很多沒想到,也有很多需要去實踐才能見真實性。廣大關注和關心鄉村振興工作的人才鄉賢們,我們增仚村駐村工作隊誠摯邀請你們加入我們,一起爲鄉村振興做出我們的貢獻,一起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謝謝大家!
2025年鄉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2
根據《20xx年度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今年我鎮XX村爲XX縣20xx年度新農村建設點,涉及農戶57戶260人。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按照“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我鎮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現將我鎮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宣傳發動,提高認識。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爲調動羣衆的積極性,我們層層級級召開了動員會,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義,宣講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的政策,動員全體村民廣泛參與整治活動,引導農民羣衆成爲整治工作的主體,在思想上、認識上和行動上達到高度統一,形成了全民參與和人人動手的工作局面。
2、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經鎮黨政聯席會研究,決定由鎮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負責這項工作,由鎮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具體負責此項工作,村“兩委”班子把整治工作列爲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村點理事會負責對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建立健全了村民整治工作各項制度,制定了衛生管理實施辦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環境整治推進示範點發展升級
按照“五年治理、三年攻堅、首年大見成效”的總體部署,通過對圍塘裏示範點進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對完善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廣場建設,形成風格協調一致、外形新穎靚麗的秀美村莊,進一步改善XX村圍塘裏生產條件和居住條件,使農村成爲“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的農民幸福家園。
2、加快產業轉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結合精準扶貧,按照“區塊佈局、柑橘爲主、多元發展”的整體思路,引導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大力發展辣椒、葛根、黃姜、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生態農業,實行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
2025年鄉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3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在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直各單位、各部門及包村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試點村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的積極參與下,堅持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爲總的指導思想、堅持以政府引導、羣衆爲主,堅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實施“三清八改五普及”爲重要內容,以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爲目標,以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爲中心,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一年來,圓滿完成了各項整治工作任務,試點村村容、村貌有了徹底改變,環境衛生有了明顯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有了顯著提高,取得了上級組織和人民羣衆兩個滿意。
一、基本情況
新農村建設點分別位於於清塘村和大溪畈村,地理位置優越,是棉花、油菜的高產區之一,09年新點共有農戶76戶,358人,羣衆基礎比較好,經濟條件也比較寬裕,人均收入達4800元左右,主要來自農業生產、外出打工及在外做生意。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及早佈署,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在全縣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後,我鄉立即召開了黨政聯席會和全體鄉村幹部會,認真貫徹會議要求、傳達和落實《縣委、縣政府》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書記爲組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隨即展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申報工作。在確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後,鄉領導及時召開試點村羣衆會,深入到廣大黨員羣衆家中,聽取他們的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以及對新農村建設的建議和意見,並建立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把思想好、作風紮實、工作能力強的黨員、羣衆吸收到理事會當中來,幫助和指導理事會做好內部分工,按照他們的素質能力及熟悉情況,分爲改路、改水等幾個工作小組,並分別指定一名理事會成員爲牽頭人,具體負責專項整治工作,確保了思想意識到位、人員組織到位、工作落實到位,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快速開展。
2、加大宣傳,積極引導,狠抓落實,保障試點村各項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過程中,我們始終注重宣傳導向作用,把政策宣傳當作工作重點中的首要問題之一。通過積極宣傳中央、省、市、縣對新農村建設有關政策,使這項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心裏明白、目標清楚、幹起活來更加有勁。
同時,積極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各新農村建設點均修建了垃圾池和垃圾屋,建立了統一的綜合垃圾處理系統。以農戶和保潔員爲兩大主體,完成垃圾的分類和清運工作。
爲了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注重長效機制建立,結合試點村實際,制定了《理事會管理制度》、《新農村保潔員崗位職責》、《衛生管理制度》、《新農村建設點“門前三包”責任制》、《村規民約》等制度,制訂了未來村莊建設規劃圖和產業發展規劃,創建了新農村建設保潔協會等,有利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向深層發展。今後,將把工作重點放在產業規劃、促農增收工作上,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要求,逐步將各新農村建設點建設得更加富裕、和諧。
3、科學整合,注重實效,發展產業,成立農業產業專業合作社
我鄉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爲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積極落實上級相關精神的要求,分別成立了大溪畈村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清塘村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這三個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積極入社,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我鄉這三個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相繼建立和完善了合作社章程以及投資制度、股東制度、成員制度、財務制度和分配製度,緊緊圍繞棉花種植這個主題,採取科學種植、科學管理、科學分配的方式,促進了我鄉新農村點棉花種植產業的規模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發展,使我鄉新農村點的棉花種植模式由原始鬆散粗放型向現代規模效益型的轉變。
三、工作體會。
今年新農村建設點,均是非常普通的村莊,沒有什麼特色產業。村容整體、民房建築比較雜亂,柴草亂堆,污水橫流,家禽散養現象依然時有發生。村民的經濟情況,差異也比較大。村裏的房屋有新有舊,好的樓房蓋的比較闊氣,破舊的還是土屋。散漫,平靜,基本是過着自給自足的日子。通過一年來的工作和與廣大黨員羣衆深入瞭解和互相交流中,總的來說,在思想認識、資金投入、村級規劃、產業發展、農村教育衛生事業發展等問題上,得到了統一,但是如何去改革發展,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理清思路和方向,同時我們也體會到,雖然黨的政策好,但是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和現實環境的影響,儘管我們的工作非常努力,老百姓參與的熱情也很高,很多工作實施起來了還是有一定困難,甚至在短期內有的可能一時難以解決,需要今後一段時間去努力。
四、幾點建議以及今後的`發展
1、繼續加大宣傳,同時加強交流。全鄉上下要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增強新農村建設的影響力、號召力,同時在工作中注重與外面的交流與學習,通過組織試點村羣衆去其他地方學習與交流,能相互的促進,取長補短,共同的提高與進步。
2、充分發揮羣衆主體作用。一是發揮村民理事會的作用,二是發揮農村老黨員老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三是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建設新農村,羣衆最有發言權,羣衆纔是主人,羣衆的作用發揮好了,新農村建設才能搞得好。
3、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一是村級規劃佔用村民宅基地及其他土地的補償問題;二是新農村建設農民籌資及出工出力機制及其管理辦法,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後的管理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並付諸實施,使鄉村便於掌握和操作。
4、承認差別,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由於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平衡,農民富裕程度不平衡以及村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多樣性,決定了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上有快一些的、有慢一些的。因此,在時間要求上不應強求一致,在形式和內容上也應有所區別,在檢查驗收上不能把基礎好的同基礎差的村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而應主要看進步、重發展、看變化,有多少錢辦多大事。
5、注重在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的基礎上,側重抓好農業產業化規劃,引導農民增收致富。
6、協調發展農村教育、衛生事業。新農村更需要新農民,提高農民的素質需要長期過程,現時農村衛生事業急需加強建設。
7、拉動農村經濟,留住農村人才。應抓住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契機,發展農村經濟;想方設法吸引外出務工者回鄉創業,並留住現有人才創佳業。
2025年鄉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4
根據大渡河流域沿線定位爲“康養加休閒,成渝後花園”定位,姑咱鎮作爲大渡河流域重要鄉鎮,按市“一核七園”鄉村振興規劃,姑咱鎮作爲鄉村振興核心區域,緊扣“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鄉村建設、生活水平提高、鄉風文明善治”的總要求創新紮實開展工作。
一、基本情況
姑咱鎮位於康定市東部,轄15個村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3858戶9467人,農村人口2626 戶 8262 人,全鎮常住人口2.5萬人,氣候宜人,自古以來就是川藏貿易的主要市場所在地和康定折東地區的經濟、物流、文化的中心,S211線康丹公路貫通全境,還與國道318相連。20__年來姑咱鎮先後獲得四川省鄉鎮、康定市文明鄉鎮稱號,轄區內共8個村獲得省級衛生村的稱號、11個村獲得“美麗四川,宜居鄉村”的稱號。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不斷推進產業,打造“有保障”的新鄉村
姑咱鎮在全鎮範圍內實施整體推進,整村推進,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發展蘋果、枇杷、櫻桃、仙桃“四個千畝”特色產業。一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規劃”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化種(養)殖,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作用,加快推動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搞活農村市場。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供電商培訓,藉助電商等方式擴大銷售、增加收益,延伸產業鏈條,確保農民增收。預計20__底,姑咱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以上。
(二)聚焦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有顏值”的新鄉村
1.垃圾革命全面落實。一是以治理垃圾、污水爲重點,統籌318線及211線5個村垃圾清運,新建臨時垃圾中轉點1處、農業廢棄物回收點20個,完成集鎮區150個垃圾桶的更換,街面新擺垃圾箱體16個,新增流動垃圾收集車1輛,在排污排水、綠化亮化、主幹道硬化等工程也加快建設,不斷完善了集鎮功能。二是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隊伍建設,完善農村環衛保潔組織構架,在各村(居)配備保潔員31名,規範保潔員管理,全鎮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的村佔比爲100%。
2.污水革命全面升級。我鎮共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6個:分別是集鎮區1個大型集中處理廠,若吉村2箇中型污水處理廠、1個深蓄池,羊廠村全村覆蓋化糞池;章古村全村覆蓋化糞池。到目前爲止,全鎮污水處理總規模爲日處理能力 1780噸,新建配套管網 8公里,完成工程總投資2600萬元,全鎮污水處理總規模爲日處理能力1780噸,自20__年先後投產營運以來,累計處理污水124萬噸,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的村爲100%。
3.廁所革命全面加速。一是大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民生工程,按照“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建管並重、長效運行”的工作思路,建設有獨立乾淨的公共廁所;加大農村戶用廁所改(新)建力度,着力解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數量不足、衛生較差、管理缺失等問題,引導農民羣衆養成良好如廁衛生習慣,不斷提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切實增強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姑咱鎮農村常住戶數1613戶,使用衛生廁所戶數1395戶,普及率達86%。
4.鄉村綠化全面推進。按照市上“四片花海、五個十里”總體佈局,我鎮在公路沿線、鄉村小道、小區綠化帶等區域大力開展義務種花活動,現已完成種植三角梅10000株左右,瑪格麗特小菊花20000株左右,推進了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三)聚焦推進鄉村治理,打造“有秩序”的`新鄉村
一是切實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工作落實到位,強化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通過民主推薦和羣衆信任推進選出村(社區)黨組織候選人123名,先後召開黨員大會18場次,走訪羣衆1600餘人次,打造穩定一支政治過硬、年富力強、紮根基層的農村幹部隊伍。二是堅持“5+2+1”發展模式,嚴格執行黨員發展計劃,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等羣體裏發展和培養黨員,今年轉正11人,發展預備黨員20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1人。
(四)聚焦突出人才振興,打造“有技術”的新鄉村
一是加強對農民的和技術培訓,全年共開辦“農民夜校”300餘次,黨員幹部羣衆覆蓋率達90%以上,組織羣衆文藝活動15次,各村(社區)共開展自主集中學習50餘次,參與人數達280餘人,二是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邀請農業、林業、畜牧專家就作物栽培、林果管理、果樹栽植及管護進行專題培訓。三是開展就業服務培訓,在市就業局的組織下組織開展了林下養殖、生豬養殖、經濟林木種植、家政服務、傳統刺繡等培訓班8期,共培訓技能人員近300餘人。
(五)聚焦繁榮鄉村文化,打造“有底蘊”的新鄉村
一是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模式,全鎮共註冊志願者169人。二是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建立健全農村三留守關愛體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鎮範圍內覆蓋綜合文化站,豐富羣衆文化生活,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同時開展文明村、五星文明戶、星際文明戶評選活動,創建州(市)級以上文明村13個,州級文明家庭1戶,市級“五星文明戶”19戶,其中州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12個,文明村佔比爲72%.
三、下一步
一是以產業興旺爲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基礎作用,組織和引導農戶按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生產。二是以生態宜居爲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加快推進特色行政村建設,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工程,建設集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民俗文化傳承爲一體的特色村莊。三是以生活富裕爲根本,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大力調整生態農業產業結構,推動郎鼓村後期產業發展工作,盤活大壩、抗州村土地,鞏固羊肚菌、中藏藥發展優勢,在有機水果、有機蔬菜、康養休閒等項目發展上下功夫。四是以鄉風文明爲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加強鄉村治理,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因地制宜,依託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挖掘地域文化、鄉土文化,打造鄉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