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通用3篇)
村級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 篇1
各位領導,今天,有幸借全區創建工作現場會,和大家一同學習交流體會我鎮20xx年第一季度創建工作的經驗做法,非常高興,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進入20xx年後大西橋鎮立即行動,迅速在全鎮掀起了一場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大行動,現將活動開展以來的有關情況簡要彙報。
一、措施有力
上下聯動
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此項工作,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爲組長、鎮長爲常務副組長、班子成員爲副組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各村村支兩委爲成員的大西橋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領導小組,並明確了鎮黨委副書記張林波同志具體抓整改落實,實行所有班子成員包管理區,創建辦工作員、城管中隊隊員分包村,村兩委幹部分包重要路段和重點區域,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成立了辦公室,抽調人員充實力量。結合我鎮實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區別不同情況推進治理的總體要求,科學制定了《大西橋鎮村莊環境整治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工作任務、時間安排、機制保障及考評獎懲標準等。
二、強化宣傳
營造氛圍
全區大會後,我鎮立即召開了由各村村支兩委幹部、全體機關幹部、鎮直有關單位參加的動員大會,進行了層層發動,對各村、各單位一把手施加壓力,明確爲該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求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工作成效要立杆見影。會後,各單位也相繼召開了動員會進行宣傳發動。利用大西橋鎮有線電視臺滾動播放整治
通告,設立固定性宣傳欄10個。由各村包保人員進村入戶進行面對面宣傳,收集羣衆意見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積極引導鼓勵羣衆廣泛參與,目前全鎮廣大幹部羣衆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清潔家園改善居住環境的熱情高漲,一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攻堅戰正隆隆烈烈地進行着。
三、積極行動
成效顯著
爲了確保此次整治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按照突出重點、次第展開、逐步提升的要求,我們突出把102省道沿線的行政村和402縣道線沿線的行政村作爲重點,把鎮政府所在地作爲重中之重,把位於偏遠、居住深山環境條件先天不錯的部分村作爲後期治理。截直3月17日,我鎮13個行政村已全面啓動,前期鎮級投入財政資金6萬元,投入專用垃圾清運車12輛,投入環衛人員180人次。每天羣衆自願行動人數約300人,自覺對居住的房前屋後進行清運整治,院內物品擺放有序,做到了垃圾不亂倒,污水不亂排。通過整治,鎮區內已不存在佔道經營、私搭亂建、亂停亂放,做到了垃圾定點定時清運掩埋,各類主幹道路路肩的雜草已全部清除,路上無擋道佔路雜物,路溝內及視線範圍內無白色垃圾、建築垃圾堆放。拆除了公路沿線可視範圍內所有違法、違章的商業廣告和污損的公益廣告共計65幅。
下一步,我鎮將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爲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作爲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去落實,自行加壓,強力推進,形成效機制,確保區委區政府要求的整治工作持久長效,爲迎接省委的考覈驗收做出常村新的更大的貢獻。
村級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 篇2
根據大渡河流域沿線定位爲“康養加休閒,成渝後花園”定位,姑咱鎮作爲大渡河流域重要鄉鎮,按市“一核七園”鄉村振興規劃,姑咱鎮作爲鄉村振興核心區域,緊扣“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鄉村建設、生活水平提高、鄉風文明善治”的總要求創新紮實開展工作。
一、基本情況
姑咱鎮位於康定市東部,轄15個村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3858戶9467人,農村人口2626 戶 8262 人,全鎮常住人口2.5萬人,氣候宜人,自古以來就是川藏貿易的主要市場所在地和康定折東地區的經濟、物流、文化的中心,S211線康丹公路貫通全境,還與國道318相連。20__年來姑咱鎮先後獲得四川省鄉鎮、康定市文明鄉鎮稱號,轄區內共8個村獲得省級衛生村的稱號、11個村獲得“美麗四川,宜居鄉村”的稱號。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不斷推進產業,打造“有保障”的新鄉村
姑咱鎮在全鎮範圍內實施整體推進,整村推進,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發展蘋果、枇杷、櫻桃、仙桃“四個千畝”特色產業。一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規劃”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化種(養)殖,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作用,加快推動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搞活農村市場。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供電商培訓,藉助電商等方式擴大銷售、增加收益,延伸產業鏈條,確保農民增收。預計20__底,姑咱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以上。
(二)聚焦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有顏值”的新鄉村
1.垃圾革命全面落實。一是以治理垃圾、污水爲重點,統籌318線及211線5個村垃圾清運,新建臨時垃圾中轉點1處、農業廢棄物回收點20個,完成集鎮區150個垃圾桶的更換,街面新擺垃圾箱體16個,新增流動垃圾收集車1輛,在排污排水、綠化亮化、主幹道硬化等工程也加快建設,不斷完善了集鎮功能。二是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隊伍建設,完善農村環衛保潔組織構架,在各村(居)配備保潔員31名,規範保潔員管理,全鎮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的村佔比爲100%。
2.污水革命全面升級。我鎮共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6個:分別是集鎮區1個大型集中處理廠,若吉村2箇中型污水處理廠、1個深蓄池,羊廠村全村覆蓋化糞池;章古村全村覆蓋化糞池。到目前爲止,全鎮污水處理總規模爲日處理能力 1780噸,新建配套管網 8公里,完成工程總投資2600萬元,全鎮污水處理總規模爲日處理能力1780噸,自20__年先後投產營運以來,累計處理污水124萬噸,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的村爲100%。
3.廁所革命全面加速。一是大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民生工程,按照“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建管並重、長效運行”的工作思路,建設有獨立乾淨的公共廁所;加大農村戶用廁所改(新)建力度,着力解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數量不足、衛生較差、管理缺失等問題,引導農民羣衆養成良好如廁衛生習慣,不斷提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切實增強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姑咱鎮農村常住戶數1613戶,使用衛生廁所戶數1395戶,普及率達86%。
4.鄉村綠化全面推進。按照市上“四片花海、五個十里”總體佈局,我鎮在公路沿線、鄉村小道、小區綠化帶等區域大力開展義務種花活動,現已完成種植三角梅10000株左右,瑪格麗特小菊花20000株左右,推進了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三)聚焦推進鄉村治理,打造“有秩序”的`新鄉村
一是切實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工作落實到位,強化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通過民主推薦和羣衆信任推進選出村(社區)黨組織候選人123名,先後召開黨員大會18場次,走訪羣衆1600餘人次,打造穩定一支政治過硬、年富力強、紮根基層的農村幹部隊伍。二是堅持“5+2+1”發展模式,嚴格執行黨員發展計劃,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等羣體裏發展和培養黨員,今年轉正11人,發展預備黨員20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1人。
(四)聚焦突出人才振興,打造“有技術”的新鄉村
一是加強對農民的和技術培訓,全年共開辦“農民夜校”300餘次,黨員幹部羣衆覆蓋率達90%以上,組織羣衆文藝活動15次,各村(社區)共開展自主集中學習50餘次,參與人數達280餘人,二是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邀請農業、林業、畜牧專家就作物栽培、林果管理、果樹栽植及管護進行專題培訓。三是開展就業服務培訓,在市就業局的組織下組織開展了林下養殖、生豬養殖、經濟林木種植、家政服務、傳統刺繡等培訓班8期,共培訓技能人員近300餘人。
(五)聚焦繁榮鄉村文化,打造“有底蘊”的新鄉村
一是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模式,全鎮共註冊志願者169人。二是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建立健全農村三留守關愛體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鎮範圍內覆蓋綜合文化站,豐富羣衆文化生活,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同時開展文明村、五星文明戶、星際文明戶評選活動,創建州(市)級以上文明村13個,州級文明家庭1戶,市級“五星文明戶”19戶,其中州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12個,文明村佔比爲72%.
三、下一步
一是以產業興旺爲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基礎作用,組織和引導農戶按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生產。二是以生態宜居爲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加快推進特色行政村建設,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工程,建設集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民俗文化傳承爲一體的特色村莊。三是以生活富裕爲根本,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大力調整生態農業產業結構,推動郎鼓村後期產業發展工作,盤活大壩、抗州村土地,鞏固羊肚菌、中藏藥發展優勢,在有機水果、有機蔬菜、康養休閒等項目發展上下功夫。四是以鄉風文明爲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加強鄉村治理,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因地制宜,依託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挖掘地域文化、鄉土文化,打造鄉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村級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 篇3
x鎮x村地處四鎮交界,屬丘陵山區,曾是市中區最爲邊遠和貧窮的村落之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來,x村聚
焦夯實支部堡壘、優化服務舉措、培育優勢產業,完成了從貧困村到富裕村的華麗“蝶變”,初步實現了資源用活、產業興旺和人民幸福的目標。
一、黨建引領聚合力選優配強頭雁隊伍。通過村“兩委”換屆,選出年紀輕、學歷高、能力強的班子,實現平均年齡下降7歲,大專以上學歷人員佔比提升x%。由組織選派駐村選調生和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配齊農業、法律、社會工作方面專業人才,持續爲x村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激發黨員示範效應。紮實開展學習黨史教育,開設“今天我領學”“政治生日賀卡”等特色活動,每月評選“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伍x支,每年開展志願服務x餘次,解決飲水安全、電力隱患排險等羣衆急難愁盼問題x餘件,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形成村企共進合力。村黨支部與企業黨支部創新“123”黨建互動法,每月聯合開展黨日活動,每2個月組織黨員前往境內企業開展環保研學,每3個月實行一次“副書記互派”交流活動,形成村企“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經濟共榮”的發展合力。
二、優化服務暖民心民生工程強保障。通過“一事一議”修建村社道路18公里,通過亮化、綠化、美化、黑化,打造“最美村道”1.4公里。全面鋪開自來水、天然氣安裝工程,多點位修建“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垃圾亭等環保設施,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
示範服務解民憂。根據羣衆需求,實行“流動辦公”,開展送服務上門、送法上門、送書上門等便民服務活動。完善“一管到底工作法”,將每一件羣衆訴求落實專人負責,讓廣大村民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少走或不走路就能辦成事。
權力運行強規範。嚴格執行組織責任、事務運行、便民服務“三張清單”,每月開展黨支部運行分析研判,建立整改臺賬。深入羣衆開展“基層夜談”“村民壩壩會”,不斷規範村幹部權力運行,建立健全自下而上配合化解問題機制。
三、外引內培富鄉村優勢企業強帶動。依託市級“掛圖作戰”項目——靜脈產業園區,協調引進光大能源環保(樂山)有限公司、廢舊輪胎回收公司等環保企業入駐,通過園區徵地拆遷、土地流轉盤活全村土地資源,同時,就勢打造環保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帶動全村就業創業。
內培產業促增收。通過引進鄉賢投資、黨員先行先試等方式,流轉土地x餘畝種植奶白茶、柑橘、養殖甲魚等。鼓勵成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吸納x多戶農戶共同種植小米椒、藠頭,實現畝產值x餘元,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融合發展增效益。探索“環保研學+田園體驗”新模式,在發展“餐廚無害化處理主題環保研學”的同時,加入田園種植體驗項目,讓參與者親身參與到農業生產活動中,不斷推動村企合作向縱深發展。
下一步,x村將繼續探索黨建引領新模式,依託靜脈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走農旅融合新路子,推動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評論(0)